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 循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循环系统

一、心壁的微细结构

心壁从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组成(图8-1)。

图8-1 心壁结构仿真图

1.心内膜(endocardium)是一层光滑的薄膜,与血管内膜相续。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可分2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subendocardial layer),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管和神经。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有心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myocardium)为心壁最厚的一层,由心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心室肌层较心房肌层厚,左心室肌层最厚。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续,均附着于纤维环。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环绕,大致可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

心房肌纤维比心室肌纤维短而细,电镜下可见部分心房肌纤维内有分泌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含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又称心钠素,有较强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3.心外膜(epicardium)为心壁外的浆膜,属心包膜脏层。表面为间皮,间皮深面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等。

4.心瓣膜(cardiac valve)位于房室口和动脉口处,为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的结构。心瓣膜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与纤维环相连。其功能是阻止心房和心室舒缩时血液倒流(图8-2)。

5.心传导系统的细胞心传导系统的细胞有3种。

(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简称P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体积小,胞质内细胞器和肌原纤维均较少,糖原较多,染色浅淡。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2)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细胞结构介于起搏细胞与心肌纤维之间,比普通心肌纤维细而短,肌原纤维增多,肌质网较发达。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3)普肯耶纤维(Purkinje fiber):又称束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与心肌纤维相连。胞体短而粗,核小,胞质着色浅;肌原纤维较少,位于细胞周边。细胞间有缝管连接。其功能是将冲动快速传导至各部心肌,产生同步收缩(图8-3)。

图8-2 房室瓣图8-3 心内膜和心肌膜

1内皮2内皮下层1内皮2内皮下层3心内膜下层

4心肌纤维5浦肯野纤维

二、血管的微细结构

(一)动脉

动脉管壁分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各层结构随动脉分支而变化,以中膜变化最大。

1.大动脉(large artery)其管壁含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又称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图8-4)。

图8-4 大动脉

1内皮2内皮下层

(1)内膜(tunica intima):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细胞中可见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称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W-P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合成和贮存与止血、凝血相关因子的结构。内皮下层为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皮下层之外有多层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

(2)中膜(tunica media):厚,由40~70层弹性膜组成(图8-5),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其间夹有少量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基质。平滑肌纤维常有分支。肌纤维间有中间连接和缝管连接。血管平滑肌可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在病理情况下,中膜的平

滑肌可移入内膜,增生并形成结缔组织,使内膜增厚,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中膜的弹性纤维有使扩张的血管回缩作用,胶原纤维有维持张力和支持的功能。

图8-5 大动脉示弹性膜弹性染色

(3)外膜(tunica adventit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较薄,内有血管壁的营养血管。

2.中动脉(medium sized artery)除大动脉外,凡解剖学上命名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因中膜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

(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下层较薄。内膜邻接中膜处有发达的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在横切面上,内弹性膜因血管壁收缩,常呈波浪状,可作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2)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构成,肌纤维间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相邻肌纤维间有缝管连接,能协调整个平滑肌收缩。

(3)外膜:厚度与中膜接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小的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束。近中膜处,有外弹性膜。

3.小动脉(small artery)指管径在0.3~1mm的动脉,属肌性动脉。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图8-6)。

4.微动脉(arteriole)指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无内弹性膜,中膜有1~2层平滑肌,外膜较薄(图8-6)。

图8-6 小血管

1小动脉2小静脉3微动脉

(二)静脉

静脉管壁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与伴行动脉相比,管腔大、壁薄,弹性小,在切片上,管腔常呈不规则塌陷,3层膜界限不清。管壁平滑肌和弹性组织少,结缔组织较多。无内弹性膜或不明显;中膜不发达;外膜则较厚,尤其大静脉,外膜中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图8-7),无外弹性膜。管径在0.2mm以下的静脉,称微静脉(venule)。

图8-7 大静脉

1外膜纵行平滑肌束

(三)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6~8μm,表面积大、壁薄,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血管。

1.结构管壁由1~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的基膜只有基板(图8-8)。内皮和基膜

间有散在的周细胞(pericyte),当组织受损伤后,可分化成平滑肌纤维,参与血管的重建。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管功能的调节。

图8-8 毛细血管结构模式图

2.毛细血管的分类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等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可分3类(图8-9)。

(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有连续的内皮细胞,细胞间有紧密连接,胞质含吞饮小泡,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内皮细胞不含核处极薄,内皮细胞上有小孔,贯穿胞质,孔由隔膜封闭。细胞间有细胞连接,基膜完整。有孔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