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 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循环系统(精品)

组织胚胎学:循环系统(精品)
内皮细胞+基膜 周细胞 1.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
周细胞
2.基膜
(二)毛细血管的分类
连续型
毛细血管 有孔型
血 窦
1、连续毛细血管模式图
组织胚胎学
循环系统
组织学各论
四大基本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
定的形态结构,执行某一特定的生理功
能即构成器官。
许多器官共同执行某项功能即构成系统
器官分类
中空性器官:器官内有腔,管壁分层,
常从内到外逐层研究。 心血管、消化管、呼吸 道、泌尿生殖管道。
实质性器官:器官内无腔。
肾脏、消化腺、淋巴器官、内分泌腺等
(二)中动脉(肌性动脉)
中动脉
内 皮 内膜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中膜
外膜
各段动脉结构特征
2、中动脉(肌性动脉)
内膜:内弹性膜明显,和中膜分界清楚 中膜:10~40层平滑肌纤维,弹性纤维
和胶原纤维少;
外膜:和中膜等厚/稍薄,有明显的外弹
性膜。
(三)小动脉 (0.3~1mm)
(四)微动脉
各段动脉结构特征
内弹性膜 中 膜
40~70 层有 10~40 层环 平滑肌层数渐减 孔弹性膜 行平滑肌 不能区分 可明显 无
外弹性膜
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大动脉:将心脏间断射血变为持续血 流-辅助泵 中动脉: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 官的血流量。 小/微A:能显著地调节局部组织的血 流量,维持血压。
动、静脉模式图比较
心骨骼:在心房肌和心室肌间,有由致
密结缔组织组成的坚实的支架结构。为心 肌和心瓣膜的附着处。
心房特殊颗粒:心房肌纤维含电子密度
高的膜包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内含肽 类物质,称心房钠尿肽,简称心钠素,有 利尿、排钠、扩管、降血压作用。

组织胚胎学:循环系统

组织胚胎学:循环系统

图 35 微 循 环 结 构 模 式 图
分布
图 1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图2 心内膜模式图
图3 心内膜与心肌膜光镜图
图4 心肌膜光镜图
图5 心外膜模式图
图6 心瓣膜模式图
图7 房室瓣光镜图
图 8 心 脏 传 导 系 统 模 式 图
图9 普肯耶纤维光镜图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图11 大动脉(局部横切面) 1内膜(含内皮与很薄的内皮下层) 2外膜(部分)
图10-12
• 内皮:内皮细胞含特征性、长杆状的 W-P小体(内含vWF,可同时和胶原纤 维及血小板结合,参与止血)
• 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含少量平 滑肌纤维
• 营养由血管腔内血液渗透供给
2. 中膜(tunica media): 很厚,40 ~ 70层弹性膜, 膜上有窗
孔,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 平滑肌细胞 3. 外膜(tunica adventitia):
• 患风湿性心脏病时,心瓣膜内胶原纤 维增生,瓣膜变硬、变形,可发生黏 连,不能正常关闭和开放
心脏传导系统 • 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图8 • 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及其分支 • 功能:发生冲动,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
各部分,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有节律收缩
心脏传导系统 组成细胞有三种:
图26 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
图27 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
图28 小静脉模式图
图29 小动脉(Δ)和小静脉(↑)光镜图
图30 中静脉模式图
图31 中静脉和中动脉(局部)光镜图
图32 中静脉(局部横切面) ↓内膜 1中膜 2外膜(含纵行平滑肌束)
图33 大静脉模式图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分布模式图
1、起搏细胞:P细胞
分布: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包埋在一团较致密的 结缔组织内。
结构: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分支并连接成网 胞质细胞器少,含少量肌原纤维和吞饮小泡, 但糖原较多。
功能:心肌兴奋的起搏点,使心脏产生自动节律性 收缩
起搏细胞模式图
2、移行细胞
分布:主要存在窦房结、房室结的周边和房室束
心脏表面观
人心脏(HE染色))
心内膜和心肌膜(HE染色)
心内膜(HE染色)
2、心肌膜
大量心肌纤维,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 细心肌纤维大致走向为内纵、中环和外斜三层。
心房肌与心室肌的区别如下:
1)心房的心肌膜最薄; 左心室的心肌膜最厚。
2)心房心肌附着于纤维环的上面; 心室心肌附着于纤维环的下面。
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
一、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
心脏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心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 内皮下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

平滑肌束。
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 为较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 管和神经,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有束细胞。在乳头肌和肌腱处 无心内膜下层。
室间隔膜部 纤维三角
围绕房室孔和动脉口的纤维环
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
3、心外膜 即心包的脏层
结构为浆膜 4、心瓣膜
表面为间皮 深面为薄层结缔组织
心脏的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具有心内膜折叠而成的 瓣膜称心瓣膜。
表面为内皮 结构
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并与纤维环相连
心外膜(HE染色)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正常时没有血管 血管分布 三尖瓣和二尖瓣内可见小血管,但瓣膜的

组织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组织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2.中膜:以平滑肌为主,10-40层,肌性动脉 3.外膜:外弹性膜明显,神经纤维较多。
(二)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 下层较厚。内皮下层比中动脉的厚无内 弹性膜。 ☺中膜:含少数平滑肌,弹性成分发达, 40-70层弹性膜,大量弹性纤维,故又称 弹性动脉。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较薄,有营养血管和 神经分布。
组织学各论
器官和系统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腔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
动物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概述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心 脏 •动 脉 •毛细血管 •静 脉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导管
一、心脏
(一)心壁的结构 1、心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膜下层 2、心肌膜(层) 3、心外膜
基膜
内皮
模式图
电镜图
周细胞
分布于内皮细 胞与基膜间, 扁平多突。
功能: 机械支 持、收缩、增 殖功能
(二)毛细血管类型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1.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连续 基膜完整 吞饮小泡较多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吞饮小泡
连 续 毛 细 血 管 电 镜 像
紧密连接
2.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有孔 ☺基膜完整 ☺分布于胃肠粘膜 ☺某些内分泌腺和 肾血管球
பைடு நூலகம் 内皮孔









3.窦状毛细血管
内皮 内皮孔
腔大,内皮细胞间隙 大 基膜不连续或缺如 分布于肝、脾、骨髓, 一些内分泌腺

组织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组织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1、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2、中膜: 3、外膜:
1、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较厚,为CT; (3)内弹性膜:由多层弹性膜组成, 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
1、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形态?
内皮概念: (心内皮,血管内皮) 血管内皮: LM:表面观:细胞长梭形,长轴 与血流方向相同,核椭圆形位于中央。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是连续、封闭而有分支的管道系统。 概述: 1.组成:心血管系统: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导管
2.功能:(1) 输送营养物质、氧等; (2) 运送代谢产物; (3) 淋巴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
一、心脏(Heart):
(2)管壁薄而柔软,弹性小,故切片中常见静 脉管壁呈塌陷状,管腔变扁或不规则形;
(3)管壁三层膜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平滑肌 及弹性纤维不丰富,外膜厚,结缔组织多;
(4)静脉常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
(一) 微静脉:d在50—200um
管腔不规则,内皮外平滑肌或有或无。
(二)小静脉:d﹥200um
3、内弹性膜:有些动脉有,并以此作为动脉内 膜与中膜的分界
组成: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 在血管的横切面上,因血管收缩,常呈波 浪状。
2、中膜: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 成人大动脉中膜有40—70层弹性膜,由弹性 纤维相连。间有少量平滑肌和胶原纤维。 功能:弹性强,使动脉血液连续。
3、外膜:较薄,为CT。无明显外弹性膜。
心房特殊颗粒 心骨骼:包括室间隔膜部、纤维三角、纤维环。
3、心外膜:属心包膜的脏层。结构为浆膜。 薄层结缔组织与心肌膜相连,外表面为一层间皮。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循环系统含答案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循环系统含答案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循环系统(含答案,人卫版)第八章循环系统一、概念题1.起搏细胞2.移行细胞3.束细胞( Purkinje 纤维)4.心瓣膜5.特殊心房颗粒6.周细胞7.血窦8.肌性动脉9.外周阻力血管二、填空题 10 .循环系统由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11 .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组成。

12 .心壁的层次由内向外分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3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4 .动脉按管径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其中中动脉具有典型结构,管壁由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

15 .中动脉又称 ___________ ,中膜主要由 ___________ 组成。

16 .静脉管壁的特点之一是中膜内 ___________ 少,大静1/ 9脉的特点之一是外膜内有较多的 ___________ 。

17 .连续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借___________ 形成一层连续的内皮,内皮外有 ___________ 。

18 .血窦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电镜下可见 ___________ 间有较大的间隙, ___________ 有窗孔,___________ 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甚至没有。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8章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8章循环系统

第8章循环系统【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心脏壁的结构、各种动脉结构、毛细血管分类和微细结构,以及各种静脉的结构。

掌握心脏的组织结构;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与组成细胞的结构;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而连续的分支管道系统。

组成: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及各级淋巴管组成。

功能:输送血液循环至全身,物质交换。

一、心脏(一)心壁的结构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分内外两层,内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心骨骼。

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纳尿肽。

3.心外膜:为浆膜。

4.心瓣膜::位于动脉口和房室孔处,由心内膜向心腔内突出形成,表面为内皮、内部为结缔组织、基部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液逆流。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组成该系统的特殊的心肌纤维有三种,即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二、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四种,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1.大动脉(弹性动脉):(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含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尤其在大动脉内皮细胞中丰富。

(2)中膜:很厚,含40~70层弹性膜和大量的弹性纤维,其间有环行平滑肌。

血管的平滑肌纤维可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

(3)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中动脉(1)内膜:内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内弹性膜。

(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

组胚精品课件循环系统

组胚精品课件循环系统

临床实践联系
◆各级血管成分不一, (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
◆没有成纤维细胞 ◆平滑肌:具有产生纤维和基
质的功能。可移入内膜增生 并产生CT成分,使内膜增 厚,发生动脉硬化。
(二)小动脉(small artery): 结构特点: φ 1~0.3mm 的肌性动脉 主要由内皮和几层平滑肌构成 较大的小动脉可见内弹性膜 功能: 增加血管阻力,调节血压,又称阻力血管
组织学各论
器官: 中空性器官:管壁的结构 实质性器官:实质:执行功能的部分 间质:结缔组织
系统: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组成 :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 脏(heart)
动 脉(artery)
毛细血管(capillary)
静 脉(vein)
淋巴管系统:各级淋巴管
(起博点) (传

束)
起博细胞 结内,小,梭行或多边形,肌丝少,糖原多。起博点。
移行细胞 结周,较心肌细胞细短,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蒲肯野纤维
窦房结
房室束
房室结 房室束分支
Thank you !
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有隔膜( 4~6 nm) 肾血管球:无隔膜
3、血窦 (sinusoid) 腔大,壁更薄,不规则,基膜不连续或者无 分布:某些内分泌腺、肝血窦
(三)毛细血管的功能:
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场所
通透性: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网密:心、肝、肺、肾
毛细血管网疏:肌腱、韧带
外膜
三、静脉(vein):
分类: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结构特点(与伴行动脉比较):
1、管壁也可分为三层,但分界常不明显; 2、腔大、壁薄,形态不规则; 3、肌纤维少,弹性膜不发达;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8章 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8章  循环系统

名称
小动脉 微动脉
直径 内弹性膜
0.3-1mm 明显
<0.3mm 无
中膜平滑肌 3-10层
外膜

1-2层 薄
四、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弹性A
心缩期:扩张 心舒期:回缩
保持血流连续性.
•肌性A:收缩和舒张, 调节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微A: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第三节 毛细血管
猴胰腺毛细血管网 (SEM)
走形: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然 后渐渐汇合形成淋巴管,最后汇合成左、右淋 巴导管,与大静脉连通。
淋巴管系统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 淋巴导管。
第一节 心脏
一、心壁 心壁由内到外依次分为心内膜、心肌膜
及心外膜三层
心壁的光镜结构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肌膜

myocardium


心内膜
Endocardium

第八章 循环系统
学习目标
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功 能。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和三种毛细血 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分布;心壁的组 织结构特点
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微循环的概念
循环系统概述
循环系统是密闭而连续的管道系统,包 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个部分。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
组织处于静息状态时,大部分的微循环 血液由微动脉经中间微动脉和直捷通路 快速进入微静脉,只有小部分血液流经 毛细血管网。
当组织功能活跃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开放,大部分血液经真毛细血管网,可 使血液与物质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医学组织胚胎学课件 循环系统

医学组织胚胎学课件 循环系统

全身系统包括:
1.神经系统
中枢:大脑、小脑、脊髓 周围:神经等
2.循环系统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淋巴管系统
3.免疫系统 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
4.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全身系统包括: 5.消化系统 消化管:食管、胃、小/大肠等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 胆囊和胆管
系统和器官
} 细胞
组织
组织学总论
} 器官
组织学各论
系统
空腔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
器官与系统
空腔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
空腔性器官
如, 血管、消化道等. 管壁分层排列. 内膜、中膜和外膜。 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 粘膜、肌层和外膜。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管腔性器官
心血管
内膜 中膜 外膜
内脏管腔器官
大动脉弹性膜为主 中动脉平滑肌为主
(三)外 膜
为疏松结缔组织
内有外弹性膜:为外膜和中膜的分界。
三、动 脉
(artery)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动脉
动脉从心脏发出之后,反复分支,管径逐渐变细,管 壁亦逐渐变薄。故根据管壁的结构特点和管径的大小, 可将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各 类动脉之间逐渐移行,没有明显的界限。
心内膜模式图
蒲肯野纤维:又称束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位于心内膜下层,能快速传导冲动。细胞短而粗, 染色浅,有1-2个核,细胞间有较发达的闰盘。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蒲肯野纤维
心瓣膜
心瓣膜: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位 于房室孔和动脉口(房室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表 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基部与心骨骼纤维 环相连。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

组织胚胎学课件组织胚胎学课件08-循环系统

组织胚胎学课件组织胚胎学课件08-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一、毛细血管 二、动脉 三、静脉 四、心
一、毛细血管 capillary
(一)毛细血管的结构
(二)毛细血管的分类
毛细血管的结构
一般结构:内皮+基膜(周细胞)
毛细血管是血液与周围的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 要场所。毛细血管管壁菲薄,有利于血液与周围 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特点:管壁也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1.腔大、壁薄,不规则。
2.管壁以外膜为最厚。
3.大静脉的外膜内有大量的纵行平滑肌束。 4.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微循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 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
环的基本功能单位。能调节血流量,进行
物质交换,对组织和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
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一种物质通透的屏障。 构成: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之间的紧密 连接、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 功能: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 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以维持脑组织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动脉
(一)中动脉 (二)小动脉 (三)大动脉
(一)中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内膜 内皮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下层 结缔组织 内弹性膜 弹性蛋白
毛细血管的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连续,基膜完整,吞饮小泡
结缔组织、肌组织和骨骼等器官内。
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连续,基膜完整,小孔nusoid )
内皮不连续,基膜不完整,孔
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n
中动脉
(肌性动脉)
中膜 平滑肌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循环系统
一、心壁的微细结构
心壁从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组成(图8-1)。

图8-1 心壁结构仿真图
1.心内膜(endocardium)是一层光滑的薄膜,与血管内膜相续。

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

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可分2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subendocardial layer),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管和神经。

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有心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myocardium)为心壁最厚的一层,由心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心室肌层较心房肌层厚,左心室肌层最厚。

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续,均附着于纤维环。

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环绕,大致可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

心房肌纤维比心室肌纤维短而细,电镜下可见部分心房肌纤维内有分泌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含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又称心钠素,有较强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3.心外膜(epicardium)为心壁外的浆膜,属心包膜脏层。

表面为间皮,间皮深面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等。

4.心瓣膜(cardiac valve)位于房室口和动脉口处,为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的结构。

心瓣膜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与纤维环相连。

其功能是阻止心房和心室舒缩时血液倒流(图8-2)。

5.心传导系统的细胞心传导系统的细胞有3种。

(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简称P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

体积小,胞质内细胞器和肌原纤维均较少,糖原较多,染色浅淡。

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2)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细胞结构介于起搏细胞与心肌纤维之间,比普通心肌纤维细而短,肌原纤维增多,肌质网较发达。

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3)普肯耶纤维(Purkinje fiber):又称束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与心肌纤维相连。

胞体短而粗,核小,胞质着色浅;肌原纤维较少,位于细胞周边。

细胞间有缝管连接。

其功能是将冲动快速传导至各部心肌,产生同步收缩(图8-3)。

图8-2 房室瓣图8-3 心内膜和心肌膜
1内皮2内皮下层1内皮2内皮下层3心内膜下层
4心肌纤维5浦肯野纤维
二、血管的微细结构
(一)动脉
动脉管壁分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各层结构随动脉分支而变化,以中膜变化最大。

1.大动脉(large artery)其管壁含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又称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图8-4)。

图8-4 大动脉
1内皮2内皮下层
(1)内膜(tunica intima):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内皮细胞中可见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称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

W-P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合成和贮存与止血、凝血相关因子的结构。

内皮下层为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

内皮下层之外有多层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

(2)中膜(tunica media):厚,由40~70层弹性膜组成(图8-5),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其间夹有少量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基质。

平滑肌纤维常有分支。

肌纤维间有中间连接和缝管连接。

血管平滑肌可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在病理情况下,中膜的平
滑肌可移入内膜,增生并形成结缔组织,使内膜增厚,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

中膜的弹性纤维有使扩张的血管回缩作用,胶原纤维有维持张力和支持的功能。

图8-5 大动脉示弹性膜弹性染色
(3)外膜(tunica adventit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较薄,内有血管壁的营养血管。

2.中动脉(medium sized artery)除大动脉外,凡解剖学上命名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因中膜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

(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内皮下层较薄。

内膜邻接中膜处有发达的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在横切面上,内弹性膜因血管壁收缩,常呈波浪状,可作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2)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构成,肌纤维间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相邻肌纤维间有缝管连接,能协调整个平滑肌收缩。

(3)外膜:厚度与中膜接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小的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束。

近中膜处,有外弹性膜。

3.小动脉(small artery)指管径在0.3~1mm的动脉,属肌性动脉。

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图8-6)。

4.微动脉(arteriole)指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

无内弹性膜,中膜有1~2层平滑肌,外膜较薄(图8-6)。

图8-6 小血管
1小动脉2小静脉3微动脉
(二)静脉
静脉管壁分内膜、中膜和外膜。

与伴行动脉相比,管腔大、壁薄,弹性小,在切片上,管腔常呈不规则塌陷,3层膜界限不清。

管壁平滑肌和弹性组织少,结缔组织较多。

无内弹性膜或不明显;中膜不发达;外膜则较厚,尤其大静脉,外膜中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图8-7),无外弹性膜。

管径在0.2mm以下的静脉,称微静脉(venule)。

图8-7 大静脉
1外膜纵行平滑肌束
(三)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6~8μm,表面积大、壁薄,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血管。

1.结构管壁由1~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的基膜只有基板(图8-8)。

内皮和基膜
间有散在的周细胞(pericyte),当组织受损伤后,可分化成平滑肌纤维,参与血管的重建。

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管功能的调节。

图8-8 毛细血管结构模式图
2.毛细血管的分类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等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可分3类(图8-9)。

(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有连续的内皮细胞,细胞间有紧密连接,胞质含吞饮小泡,基膜完整。

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内皮细胞不含核处极薄,内皮细胞上有小孔,贯穿胞质,孔由隔膜封闭。

细胞间有细胞连接,基膜完整。

有孔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大,
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3)血窦(sinusoid):也称窦状毛细血管,管腔大而不规则,内皮薄、有孔,细胞间隙较大,无紧密连接,基膜不完整或缺如,窦壁和窦腔内常有巨噬细胞。

血窦通透性大,利于大分子物质甚至血细胞出入,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中。

图8-9 毛细血管类型模式图
三、微循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典型的微循环由6部分组成(图8-10)。

图8-10 微循环模式图
1.微动脉直径小于100μm,管壁厚度约10μm。

管壁的中层主要是平滑肌,可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而舒缩,与小动脉一起调控微循环血流,是微循环血流控制的“总闸门”。

2.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微动脉的直接分支,称毛细血管前微动脉(precapillary arteriole)。

后者继而分支为中间微动脉(meta arteriole),其管壁的平滑肌呈节段性分布,阻力小于微动脉。

3.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是由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即通称的毛细血管,直径3~8μm,管壁只由内皮构成,外有基膜。

真毛细血管通透性好,是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在真毛细血管的入口处有平滑肌包绕,称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受体液因素影响,是局部血液灌注的调节机构,控制进入真毛细血管的血量,是微循环内的“分闸门”。

4.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是中间微动脉的延续,直接与微静脉相通,是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

管壁无平滑肌,结构同真毛细血管。

5.动静脉吻合(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直接连续,人体内各器官几乎均有该结构,但以皮肤、肺、脾、唇和鼻等组织中为多。

特别是手指、足趾和耳廓等处较多,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也是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的重要结构。

6.微静脉内皮较薄,较大的微静脉管壁上有平滑肌,属于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是微循环血流控制的“后闸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