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比较

合集下载

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角 衊



氤篡


鬈争
方 扠 承用

陶 渊明 是 士
一 ,
个真 隐 士

种超 脱 尘 嚣 的 心 隐方式

王 维 却不 同

他 不 能 算 是真 正 意 义 上 的 纯 隐
直 过着

种半 官 半隐 的生 活

陶 渊 明 的 隐 逸是 远地
自偏


种 超 脱 尘 嚣 的心 隐 方 式


例如


结 庐在 人境
陶渊 明 回 归 田 园 后
摆 脱 了 尘俗
杂事

达 到 了 万 物 俱 空 的 境界
陶渊 明 的 隐 逸是 趄 功 利性 的 情


从 陶渊 明 的 诗 文 及生 活实 践 中 可 以 看 出


他 总 是怀 着


种艺 术 的 心



种 趙越 利 害 得 失之 上 的态 度 来对 待 生 活


现实 生 活 中 的 功 名利 禄 对 于 他来 说

不 过 是 必须 挣

脱的 境

樊笼

尘网

而已

他 摒 弃 了 穷通 荣 辱 之念 精 神超 然 于物 欲之上

不为

外物

所累



片空 明
这 就 是他 所 说 的

心远



正 因 为 心远 离 了 俗 念 的 引 诱 才能 够 以

由“任真适性”到“身心相离”——从创作心态看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不同

由“任真适性”到“身心相离”——从创作心态看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不同
居 》 , 也 发 出 了类似 的感叹 , 谓 “ 拙 ” 是 里 他 所 守 就
说他要任从 自己朴质 的本性 ,生活 的 “ 真适 任 性 ” 而 不 是 为 了一 些 外 在 的 欲 望 ( , 口腹 自役 ) 而 扭 曲自己。他的退隐回家是愉快的, 心情舒畅的, “ 舟遥 遥 以轻 飚 , 风飘飘 而 吹衣 。问 征夫 以前路 , 恨 晨光 之熹微 。”《 去来兮 辞 》急切 的心情 , (归 ) 千 载 之下 , 犹如 目见 耳 闻 。 方宗诚《 陶诗真诠》 写到 :陶公高于老庄 , “ 在 不 废人 事 人理 , 不离 人情 , 只是 志趣 高远 , 超然 能
维普资讯
汕 头大学 学报 ( 文社会 科 学版 ) 人 第2 卷 第2 S NO NVRIY ORA H 4II 2 期 H TUUI ST JUXL(U NT S& SCA SISE BITL) A E  ̄ E OI CECS BO HY L N
份默契的心境就已经是最大的满足。这样类似
的对 自己田园生 活的体会 以及 自己简单 的愿 望 的描述在陶渊明不 多的诗篇里也颇能找 出好几 篇来 , 归园田居》 如《 之二和之三。 “ 明最 可 贵 的修 养 , 在 于他 有 着一 种 ‘ 渊 乃 知 止’ 的智 慧与 德操 。在 精神 上 , 掌握 了 ‘ 真 ’ 他 任 的
他的作品 , 以“ 径 田园 ” 自命 的就 有 好 几 首 。 如他 的《 归去 来兮 辞 》《 园 田居 》 。在 《 、归 等 归去来 兮辞》 一开头 , 他就 以诚朴 的笔触发 出自已对 田 园家 乡的怀 恋 :归去来 兮 , “ 田园将芜胡不 归 。” 接 着 , 自已回家 的理 由做 了交 待 :既 自以心 为形 对 “
收稿 日期 :o 5 O 一 5 2o一9O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2.(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1)雄辩色彩。

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人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两个特点在文中配合,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4.(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爱国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4)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2)人物之间相互对比映衬。

王维与陶渊明诗歌对比

王维与陶渊明诗歌对比

古代文学王维与陶渊明诗歌对比文/王雅摘要:王维诗于佛,陶潜倾于态。

王维擅长写清幽静美的自然山水,而且精炼优美的诗句中往往还带着奥妙的禅意。

而陶渊明擅长写农村居民生活,描写的景物也更加淳朴平凡,平凡的景物中充斥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王维一生写过很多题材的诗,而其晚年半官半隐时期创造的山水诗最为精彩,令人更感清幽主要源于其诗空灵而又静美的优美意境。

陶渊明的诗歌意境更偏于恬淡、宜人,以诗人自身经历来描绘出一幅幅悠闲、平淡而又醇美的图景。

关键词:意境;山水田园诗对比偶读王维的《鸟鸣涧》其中“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静为动,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皎洁的月光洒进山间,使疲劳如梦的鸟儿徒然惊醒的情景初读便闪入眼前,只觉朗朗上口,字字相应,再读,又觉意味无穷。

不由想到了儿时背过王维的《鹿柴》《谓城曲》,心中泛起好奇,于是上网搜查了一番。

原来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怪不得觉其诗意境形象优美,再看,其诗竟还暗含禅意,怪不得素有诗佛之称,叫人回味无穷。

又不禁想到了山水田园诗大家陶渊明,十分困惑。

同为山水田园诗人,两人的诗内容又有何异同呢?其诗均意境迷人差别又在哪里呢?王维的诗赋有禅意,陶渊明的诗又有何特色呢?故特此查询,以立此文。

一、王维诗于佛,陶潜倾于态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王维擅长写清幽静美的自然山水,而且精炼优美的诗句中往往还带着奥妙的禅意。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其中首联“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举例分析田园诗的特色?(三个诗人为例: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举例分析田园诗的特色?(三个诗人为例: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举例分析田园诗的特色?(三个诗人为例: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

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

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

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己。

《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

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

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

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

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

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

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楼,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再如《终南山》“太乙还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传世之美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传世之美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传世之美一、引言田园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其描写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为特点。

在众多田园诗人中,陶渊明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不仅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二、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365年-427年)出生于东晋时期,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农学家。

他曾官至光禄勋员外郎,但后来因忧国忧民而辞职隐居山水之间。

陶渊明深爱田园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秀的田园诗作。

三、陶渊明与田园诗1.描写自然风景:陶渊明善于通过文字描画大自然美丽绝伦的景色。

他以流畅而质朴的笔调,描绘了四季更迭、山水变幻的壮丽景色。

2.表达情感: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通过描写自然,表达自己对家国沉浮、人生离合以及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感受。

3.批判社会现实:尽管陶渊明深爱田园生活,但他并不盲目理想化农民和田园生活。

他通过一些作品批判了当时士族贵族对农民的剥削和社会不公。

四、陶渊明的影响1.文学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纯粹、最美丽的部分之一。

他用朴素而真实的文字描绘了自然与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启迪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2.农学影响:陶渊明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农学家。

他研究过农业肥料、水利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理论和建议,在农业发展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人格影响:陶渊明忧国忧民、崇尚质朴的人格魅力也是后世学习的对象。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过着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陶渊明与田园诗相得益彰,他以自然风景和真挚情感为主题,通过文字表达了个人内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与关切。

他的作品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传世之美,对中国文学和农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崇尚质朴、忧国忧民的人格魅力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命情调的外化——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新论

生命情调的外化——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新论

也不责子 ,虽事与愿违但丝毫没有扰乱他心境 的平静。
诗人几乎终身与贫困相伴 , 有时甚至穷到了沿门乞讨的
程 度 :“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竞何之 ;行行至斯里 ,扣门拙言
他的 “ 复得返 自然” 也不是要 “ 巾帻脱 衣服” “ 去 、 散发裸身” 、 行 “ 同禽兽” ,让人性重新又完全退 回到动物性 ,而是让 生 命从 世俗种种虚伪桎梏 中解脱 出来 ,不用矫饰不做计算 , 让 它活泼流行,真性外露 。因而 ,他 的 “ 自然”在 本质上是 返
只是轻轻叹息 : 天运 苟如此, “ 且进杯 中物 。 13既不怨天 , ”IP 19
冥冥之 中达到 了生命 的本真状态 。 陶渊明在 ( < 归去来 兮辞 . 中所说 的 “ 序 质性 自然” 的 “ 自然”是指未 被世俗扭 曲污染遮 蔽的生命 的本真性 , 以 所
他的 “ 纵心” 称心” 称情”是主 张坦 怀任意 , 性而行。 、“ 、“ 率
且返 回了 内在的 自然。“ 回 自然” 已经超越 了社会伦理 的 返
由安息场所 ,完全投入 自然 的怀抱 ,亲和 自然 ,与 自然融为

体 ,在 “ 自然”中寻求解脱 ,以 “ 自然”化解人生的苦恼
与忧伤 ,以 “ 自然”作为 医治人 生各种弊病的 良药 。我们读
他 的诗 就会发现 , 中既缺少使人昂奋的刚强豪气 , 诗 也没有 叫人 心醉的柔情密意 。无论遭遇 穷或达 ,成或败 ,陶都没有 露 出相应 的大喜大悲 , 见不到他剧烈的心灵骚 动。这种和静 平淡 的生命意识首先体现在诗人应世观物的情 感态 度上。 诗
回归生命本体 的一种形而上 冲动 。我们 列举 二首诗 , 看看什
辞 。主人解余意 ,遗赠 岂虚来 。谈谐终 日夕,觞到 辄倾杯 ; 情欣新知观 ,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 ,愧我非韩才。衔蕺

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

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

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比较陶渊明和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尽管他们都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但所表达的田园情结不尽相同。

由于政治背景、时代氛围、生活际遇、个性秉赋、艺术造诣的不同,因此,在诗歌的创作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特色,两人的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点都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从诗人的心境、诗歌内容和意境三个角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

一诗如其人——诗人际遇、心境的比较陶渊明和王维所处的历史时代、政治背景、文化修养、人生态度、生活际遇的现实差异,导致两人在心境、情怀、审美方面存在差异。

1 隐居的诱因不同由于陶渊明和王维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存在差异,因此,两人在际遇、心境方面也有所不同,诗歌的创造风格看似相似,实质却不尽相同。

(1)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在东晋时代的陶渊明,他的祖先是开国功臣之一,祖先父辈们大部分都在朝廷上担任过官职。

虽然陶渊明不属于世族名门,但也不是普通的庶民平民,他自小就生活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典型的儒学氛围的陶冶。

陶渊明曾多次出仕在朝。

但是,东晋属于乱世,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交织着,在理想与现实不相一致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奔波劳顿,深感官场险恶,实属“宏罗制而鸟惊”。

几番徘徊后的陶渊明深深地厌恶世俗官场,清楚地觉得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于是决定逃禄而归耕。

从此,他踏上归隐路,并坚定地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2)王维――厌倦官场王维所处的年代是唐代的开元盛世,国富民强。

王维有才华,意气风发又踌躇满志。

但是,由于“伶人舞黄狮”的牵累,屋漏兼逢连夜雨,宰相张九龄遭遇贬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专权当道,使王维深受磨难,倍感沮丧和压抑,恐遭不测之忧虑。

在官场的喧嚣和应酬的烦扰下,对官场的虚幻生活深感厌倦,从而生发隐居的念头,“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而归向桃花源,透露出王维欲步陶渊明的后尘,辞官归隐。

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3

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3

论文序号:159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之间精神追求的异同论文作者:何建慧准考证号:010*********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教师:刘浈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完成时间:2013 年 5 月浅谈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之间精神追求的异同汉语言文学何建慧指导老师刘浈内容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

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

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精神追求;异同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诗歌淳朴,自然,富有韵味。

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中来,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于发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与景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

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

他们歌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

现在就他们的诗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异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魏晋陶渊明和盛唐孟浩然田园诗典例比较

魏晋陶渊明和盛唐孟浩然田园诗典例比较

学教育2。

19.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悶魏晋陶渊明和盛唐孟浩然田园诗典例比较®杨颡斐内容摘要:田园诗作为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之一,传播广泛且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迫于现实的险恶,又受 到玄学思想的感染,诗人对自然便有了更加深入而细腻的情感体察,田园诗应运而生。

这一选材风向到了气象 宏阔的盛唐时期则更受青睐。

现仅从以上两个朝代的田园诗人中选取陶渊明和孟浩然二者,因其诗作的典型 性,对田园诗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其二人自身在生活和作品上的诸多相似与联系,以此来探求魏晋与盛 唐时期的田园诗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田园诗魏晋与盛唐陶渊明孟浩然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几经入 仕,最终有感于时局的黑暗和政 治的腐朽,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躬耕陇亩,老于布衣。

他守着一方 土地,不畏贫苦,辛勤耕作,如同 淳朴可爱的田园野老。

盛唐时代 的孟浩然,早年未离家乡襄阳,四十岁举进士不第,之后终身归隐,未曾出仕。

王维曾绘孟浩然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 戴”(张洎),俨然一个丰神俊朗的 高士形象。

孟浩然十分喜爱和仰 慕陶渊明,其诗歌创作一定程度 上也可看作是对陶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是拙园野老,一个是骑驴 高士,比较两人身处不同时期的 作品,也许能使我们更好地体会 田园诗歌这一典型题材。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生活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社 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上层 贵族互相倾轧,外部势力虎视眈 眈。

由于当时盛行的门阀制度等级森严,士大夫贵族阶层做官容易,把持政权,使得如陶渊明等的一大批寒门知识分子无法凭才学人仕,实现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当社会盛行玄学,士大夫发扬“清谈”之风,大讲“玄理”之时,有的庶族士大夫选择抛弃名节,依附权贵;其他则在出仕与人仕的矛盾中,无奈退隐山林,苦闷生活,寂寂终生。

有关陶渊明和王维诗歌不同点

有关陶渊明和王维诗歌不同点

陶渊明,字元亮,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奠基人。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躬耕南野,亲事稼穑,从而把平凡的田园劳动生活引入诗歌的艺术苗圃,独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形式,为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负盛名。他在学习“陶谢”的基础上又不断地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王维的诗歌风靡当代,留泽后世,得到了很高的赞誉。蔡绎在《西清诗话》中是这样评价王维的“王摩诘诗,浑厚娴雅,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也”[2]杜甫也曾在《解闷十二首》之八中这样评价王维“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最传秀句宁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3]可见王维在盛唐诗坛的地位。
王维并没有象陶渊明一样彻底与统治阶级决裂,但也并非为出仕而出仕,他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在半官半隐的20年间,他不仅避开了官场的严酷政治斗争,而且晚年官越做越大。他不再把隐居看作是与社会相对抗的手段,而是视为一种以乐观洒脱的态度、按自己兴趣和条件选择的生活方式。他这种平和的创作心境在文艺作品中,常常通过欣赏自然美而达到心境融和,他努力在自心的宁静中,寻找安逸的乐土,尽情品味着那种幽静、清淡之美[3]。如“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徧,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山居即事》)又如“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隠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闗”(《淇上即事田园》)等诗歌,从审美取向来看都可作如上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陶渊明选择在庐山脚下的一座普通草屋里过着与当地农民并无二致的“结庐在人境”的世俗生活。他的隐居生活里没有风景优美的别业,没有谈诗诗论酒的达官贵人。他已断绝了与官场的往来,其交往的对象或是亲戚朋友与故旧,或是村夫野老。他所见到的是农家日常的草屋、农舍、炊烟、禾苗、农田等,他象一个普通农民一样日夜操劳在田畴之中,为生计而忙碌。正是因为他本人置身于农家,完全融入了真正的农家生活,所以他能够从本质上理解农民的生活,从而描写真正的农村生活。他的诗歌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对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满足,是对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感到欣慰。他从不对景物的体貌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只把深厚的感情寄寓于平常的事物和生活当中,表面看来没有特别之处,细细咀嚼却诗意昂然,平易的形象中包含丰富的思想。诗中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引导读者走进他所营造的朴实、自然的意境中去。

从陶渊明的“游”到王维的“空”——浅析老庄、禅宗美学影响下的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

从陶渊明的“游”到王维的“空”——浅析老庄、禅宗美学影响下的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

概括“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 , 五色绚烂 , 渐老渐熟 , 乃造平 淡 。 明 代 李东 阳也 有 类 似 看 法 : 诗 贵 立 意 , ” “
意贵 远而不 贵近 , 淡 而 不 贵浓 。浓 而 近者 易 识 , 贵 淡
在《 老子 ・ 第二十五章》 中论及道与 自 的关系 然
女 收稿 时 间 :0 0—0 2 2 1 4— 1
事, 味无 味 ” 注说 :以无 为 为 居 , 不 言为 教 , 王 “ 以 以恬 淡 为味 , 治之极 也 ”6。 “ 淡 ” 空 灵思 想 的重 要特 【 】 恬 是 征 和艺术 风格 , 对后 世审美 有重 要影 响 。 陶渊 明 的 田
园诗 就秉承 了这 样 的 意趣 。苏轼 对 恬 淡 也 有 这样 的
神 自由的 审美 意境 , 晋玄 学则是 将人 格美 和 自然美 魏
重要 影 响。从空 灵 的审美趣 味 可推衍 出几 个关键 词 :
意境 , 淡 , 恬 清逸 。“ 意境 ” 由空 灵 而 生 , 以虚无 为 本 。
融合 , 至佛教传 人禅宗 兴起 , 直 传统 美学又 加人 了 “ ” 自然 观 和 人 格 观 。 在 美 学 思 想 的 层 层 流 转 空 的 中, “自然 ” 的审美观 被不 断 赋予 新 的含 义 , 造 就 和 在
老子 “ 虚无 ” 的美学 观对 后世 美学 崇 尚“ 空灵 ” 有
国古代美学所探讨的关键点是“ 心与物 ” 的关系。心
是具 有 感 性 和 智 慧 的人 格 , 是 自然 和社 会 。 … 回 物 ”
顾 中国古代 美学 , 从道 家 的老子 、 庄子 开始 , 审美 和人
格 的辩 证讨 论始 于对 自然美 的审视 , 在 自然美 中生 并 发 出独 立 的精神 和 自 由的人 格 。庄 子 美 学开 启 了精

陶渊明和王维异同点[精华]

陶渊明和王维异同点[精华]

陶渊明和王维都是作为时代的伟大的诗人,俩人都写了大量的田园山水诗,但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造就了他们在内容,艺术特色和生活上的不同,但是作为山水田园诗又有些相同之处。

内容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描写田园风光,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则以隐居山林的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描写田园风光,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

陶渊明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平静乐观,怡然自得,劳动成了艺术化的诗化了的行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诗人有此感受,但在他之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则以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还有不同就是陶渊明侧重也日常的农村的田园生活的田园诗,而王维则是侧重于闲情雅致的山水诗。

这主要是由于两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陶渊明是穷隐,而王维是富隐,王维把当官的俸禄作为隐士生活的经济支柱,所以在十个创作上没有生活压迫,更多的是描写和欣赏自然美景,这和陶渊明是不同的。

艺术特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醇美,富有哲理,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以动写静,诗中有画。

陶渊明的诗歌的总体特征是自然化。

主要有:清新的笔法。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如“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2、细腻的描写。

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在他的细腻描写下,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经 济 条 件 ,形 成 了 不 一 样 的 文 学
东 晋 是 一 个 战 争 纷 扰 ,官 场
性 格 。 这 直 接 影 响 了 他 们 在 山 水
险恶的时代 ,生活在 那个时代 的
陶渊明 , 选 择 由仕 而 隐 ,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他 退 避 社 会 政 治 , 是 为 了保 全 自 己 的人 格 ; 亲 和 自然 , 与 自然 融 为一体 , 是 为 了 在 “自然 ” 中 寻 求 解 脱 。他 的 归 隐 可 以说 是 一 种
陶 渊 明 和 王 维 ,一 个 是 中 国
生 ,二 十 九 岁 的 他 , 曾任 江 州 祭
治环境 , 有 着 一 定 的社 会 地 位 。 他
田园诗 的开创者 ,一个 是 山水 田 园诗 的代 表 ,把他们 拿在一起 研
究 , 目的 是 为 了进 一 步 加 深 对 二
酒, 但 是不久之后便辞职 了。晋安
为家里穷 ,他不得不 选择 出仕 谋
个 官僚地 主家庭 ,有着较 好 的政
学教 育
“ 青松 在东 园 , 众草 没 其姿 。 凝 霜殄 异类 , 卓 然 见 高 枝 。连 林 人 不觉 , 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 柯 , 远 望 时 复 为 。吾 生梦 幻 问 , 何 事 绁

山水 田 园 诗 在 这 两 个 时 期 的特 殊 价 值 有 一 定 的 认 识 与 了 解 。 山 水 田园 诗 源 于 古 代 劳 动人 民 的 农 业 生 产 劳 动 ,它 植 根 于 现 实 主 义 的
至德元 年 ( 七百 五 十六 年 ) , 叛军 攻 陷长安 , 他被迫接受伪职 。次年
而 形 成 独 特 的 艺 术 风 格 的 。 而 这 些 艺 术 风 格 又 都 是 由他 们 的 文 学 性 格 直 接 导致 的 。可 以说 , 文 学性 格 直 接 导 致 了 作 家 的 语 言 风格 。 1 .陶 渊 明 山水 田 园诗 平 淡 中 的 奇 特

田园诗的知识点

田园诗的知识点

田园诗的知识点田园诗,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它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清新淡雅、诗情画意。

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孟浩然、王维。

以下是关于田园诗的知识点:一、田园诗人1、陶渊明: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

2、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3、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

二、田园诗内容1、自然风光:诗人会描绘乡村的山川、河流、田野、草木等自然景观,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农事劳动:田园诗中常会提到播种、耕耘、收获等农事活动,表现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状态。

3、乡村生活:诗人可能会描写乡村的日常生活,如农村的房屋、家畜、邻里关系等,展现乡村生活的简朴和欢乐。

4、季节变化:田园诗常常会体现季节的更替,比如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静谧。

5、田园乐趣:内容可能涉及到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乐趣,比如垂钓、赏花、散步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陶渊明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及二者诗风的异同

陶渊明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及二者诗风的异同

( 二) 尘世 中理 想 的寄托—— “ 桃 花 源”
定 程度 上受 到 了 陶渊 明作 品 的影 响 。但 是 , 二 者
的山水 田园诗 在 视 角 、 语 言和思想上》 构建 了一个 理想 中与 世无 争 、 男 耕 女织 、 自给 自足 、 和平 安 定 的农 业 社会 。桃 花 源 的 风 景 如 仙 境 一 般 “ 夹岸数百 步, 中
分诗 作有 秉承 发扬 陶诗 的风 格 , 在 意 象 的使 用 上 也

家贫不能有” , “ 倾倒强行行 , 酣歌归五柳 ” 。诗 中旬 句都 抓住 了 陶渊 明的特点 , 一个 安 贫守 志 、 性 情率 真
的隐 士形象 跃 然纸上 , 借酒 高歌 五柳 下 , 忘情 漫步 诗
文 中。
魏倩 倩
( 新加坡 国立大学 中文 系, 新加坡 1 1 9 0 7 7 )
摘 要: 王维的山水 田园诗在 一定程度上 秉承 了陶渊 明使 用的意 象, 借 自然界 景 象事物 的特 点来 象征 隐士之 风 , 如 用“ 五
柳” 代表 隐逸精神 、 用“ 桃源” 寄托尘世 中的理 想、 用日 暮 归鸟的意 象表达年迈 归隐的向往。二人 的山水田 园诗作 中都 含有回 归 自 然的向往 , 但不 同的是 : 陶渊明多以参 与者的视 角来写 田园生活 , 而王 维则是从旁观者 的视 角进行描 绘 ; 陶渊明诗风 自然朴 实、 情
第1 7卷
第 5期
黄 河 科 技 大 学 学报
J 0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 I T Y
2 0 1 5年 9月
S e p . 2 01 5
VO 1 . 1 7 No . 5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流变-最新文档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流变-最新文档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流变-最新文档---------------------------------------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流变山水田园诗历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究其原因,在于其所描写的内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契合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共鸣。

那么,山水田园诗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才到后来的成熟完备自成一派的呢?通过对它发展形成过程中的几位里程碑式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山水田园诗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一、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渊明39岁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他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即真实地叙说了他归园田居的原因及归隐后怡然自适的生活状态和情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这让他感到真正找到了归宿,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诗人的这种愉悦、快意是身处官场之人无法体会的,所以他时时要不无得意地表达出来,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仅如此,诗人身处农村,还亲自参加劳动,和农民朝夕相处,体验了农耕的酸甜苦乐,如《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陶翁俨然一个地道的农夫,虽然早出晚归,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在所不惜,只期望庄稼有个好收成,情感亦如农民一样,随庄稼收成的丰或歉而或喜或悲。

田园生活充满了无穷的欢乐。

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想见无杂言,但道草木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他的心灵得到了无限的自由和彻底的解脱。

从“桃源诗”管窥陶渊明王维田园诗特质及其所表现人生理趣之异同

从“桃源诗”管窥陶渊明王维田园诗特质及其所表现人生理趣之异同

从“桃源诗”管窥陶渊明\王维田园诗特质及其所表现人生理趣之异同作者:韩鹏程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4期摘要: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真正开创者。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歌艺术成就与李杜并称,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质。

“桃花源”作为陶渊明创造出的最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精神意象之一,是承载着千余年来文人梦的一个精神家园和心灵安慰之所在,引起后人无限的共鸣和唱和,王维也不例外。

本文即以“桃源诗”为例,以小见大,力图从中发掘二者诗歌在表现方式、情感思维以及所蕴含的人生理趣的特质及其异同关键词:陶渊明;王维;桃源诗;人生理趣;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01-02一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要与其记相连。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是以渔人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用细腻入微的语言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诗歌则主要是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叙述桃花源的社会制度和诗人的向往之情。

正是在这相得益彰中完整的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情感。

真淳自然是陶渊明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陶渊明诗歌里所描写的对象往往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本诗也不例外。

无论是农耕、桑竹、菽稷、春蚕,或是秋熟、荒路、鸡犬、俎豆,还是斑白、童孺,一切都如实而说,没有让人感到奇特之物。

组合这些事物时,诗人同样很少用华丽的词藻和夸张的手法。

只是白描,不用生僻,平淡无华,甚至淡到没有了诗歌的韵律。

但是这种幼童即能诵读,而所写之物又是如此平常的诗歌是如何让后人为之倾倒,流传千古的呢?对于这种矛盾,苏轼一言概之:“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首先是情感的真挚,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才能从最深处打动人心,才有虽历经百代却依然能引起无数人情感共鸣的特质。

不着痕迹、天然去饰的语言,让人读之有浑然天成,与人无尽的美感。

诚如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所讲:“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然而相比诗歌内容和风格所带来的美感,陶诗所体现出的真淳自然同时也是他诗歌精神、人生哲学的体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管窥蠡测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情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管窥蠡测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情结
中 图分 类 号 :2 6 2 12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5 2 2 1 )) ) 17 8 X( 0 0 ( 6一( ¨2—0 3
少 无适 俗 韵 , 本 爱 丘 山 。误 落尘 网 中 , 去三 十年 。羁 鸟恋 旧 林 , 鱼 思 故 渊 。开 荒 南 野 际 , 拙 归 园 田 。方 性 一 池 守 宅 十余 亩 , 屋 八 九 间 。榆 柳 荫 后檐 , 李 罗 堂前 。暖 暖 远 人 村 , 依 墟 里 烟 , 吠 深巷 中 , 呜 桑 树 巅 , 庭 无 尘 杂 , 草 桃 依 狗 鸡 户 虚 室 有 余 闲 。久 在 樊 笼 里 , 得 返 自然 。 ( 归 园 田 居 》 一 陶 渊 明 ) 复 《 其 斜 光 照墟 落 , 穷巷 牛 羊 归 。 野老 念 牧 童 , 杖 候 荆 扉 。雉 雏 麦 苗 秀 , 眠 桑 叶 稀 。 田夫 荷 锄 至 , 倚 蚕 相见 语 依 依 。 即此 羡 闲 逸 , 然 吟式 微 。( 渭 川 田家 》王维 ) 怅 《 I
园诗 的 代 表 。但 他 们 所 表 达 的 田 园情 结尽 不相 同 。 由 于时 代 背 境 、 生 际遇 和 性 格 修 养 的 原 因, 这 个 方 面上 无 论 是 人 在 思 想 内容 上还 是 艺术 特 点 上 , 有相 同之 处 , 又具 有 明 显 的 不 同 。 都 但
关键 词 : 中 国 古典 文 学 ; 陶渊 明 ; 王维 ; 归 田 园居 》 《 《 ; 渭川 田 家》 不 同 的 田 园情 节 ;
农 夫们 安 然 得 多 , 自由得 多 , 闲逸 之情 溢 于 诗 中 。诗 中 前 大半 部 分 都 是 写 那 么 多“ ” 实 际写 的就 是 人人 有得 归 , 故 归 , 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比较摘要陶渊明和王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尽管他们都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但两人所处的政治背景、时代氛围、文化修养、人生态度、生活际遇、艺术造诣等领域存在差异,因此,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王维田园诗比较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陶渊明和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尽管他们都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但所表达的田园情结不尽相同。

由于政治背景、时代氛围、生活际遇、个性秉赋、艺术造诣的不同,因此,在诗歌的创作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特色,两人的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点都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从诗人的心境、诗歌内容和意境三个角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

一诗如其人——诗人际遇、心境的比较陶渊明和王维所处的历史时代、政治背景、文化修养、人生态度、生活际遇的现实差异,导致两人在心境、情怀、审美方面存在差异。

1 隐居的诱因不同由于陶渊明和王维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存在差异,因此,两人在际遇、心境方面也有所不同,诗歌的创造风格看似相似,实质却不尽相同。

(1)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在东晋时代的陶渊明,他的祖先是开国功臣之一,祖先父辈们大部分都在朝廷上担任过官职。

虽然陶渊明不属于世族名门,但也不是普通的庶民平民,他自小就生活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典型的儒学氛围的陶冶。

陶渊明曾多次出仕在朝。

但是,东晋属于乱世,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交织着,在理想与现实不相一致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奔波劳顿,深感官场险恶,实属“宏罗制而鸟惊”。

几番徘徊后的陶渊明深深地厌恶世俗官场,清楚地觉得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于是决定逃禄而归耕。

从此,他踏上归隐路,并坚定地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2)王维——厌倦官场王维所处的年代是唐代的开元盛世,国富民强。

王维有才华,意气风发又踌躇满志。

但是,由于“伶人舞黄狮”的牵累,屋漏兼逢连夜雨,宰相张九龄遭遇贬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专权当道,使王维深受磨难,倍感沮丧和压抑,恐遭不测之忧虑。

在官场的喧嚣和应酬的烦扰下,对官场的虚幻生活深感厌倦,从而生发隐居的念头,“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而归向桃花源,透露出王维欲步陶渊明的后尘,辞官归隐。

2 田园角色的差异(1)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参与者陶渊明在正式归隐后,便彻底陶醉在田园农家生活中,以自身实际的行动亲身参与其中,在他的田园诗中可见一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中“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不仅表现出与当时剥削阶级寄生生活鲜明对立的观点,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自力更生,同时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超然态度,是名副其实的田园耕作生活参与者。

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狭隘思想层面,使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中,字里行间都闪烁着进步主义的思想光环。

其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田园耕作层面细致地描绘出纯洁美好的乐趣,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

从田园中谋食,自力更生,尊重了自然和社会、人生和个体的独立性。

他所记录的田园生活里,充满和谐、安详与宁静。

陶诗中的田园景物,充分地体现出生命的独立性和自足性,以大量的拟人手法写出田园生活的细节。

在归隐后,淳朴宁静、闲适淡悦的田园生活与充满虚伪欺诈、相互倾轧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充满了崇高的情操和志节。

从中得知,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态度,不只是欣赏,还亲身地参与其中,悠然自得。

诗人避开了上层高官士人或纨绔子弟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闲适田园生活中,获得了平和宁静的心境。

(2)王维——田园生活的欣赏者相比陶渊明亲身参与农务农活,王维更多倾向于欣赏的层面。

如《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无一不体现出王维更多地偏好与欣赏山水田园的风光,空灵、浪漫,淡远传神。

声音和动态,素描中带有刻画,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挥洒自如,定格在诗中,意境独到,抓住自然的一瞬间。

王维的诗与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田园生活中渗透出一种深邃、缥缈、空灵的境界,形神兼备,着重在欣赏和感悟的层面。

善于发现感悟、欣赏客观外物,从而托物以寓情,立象尽意,以再现为表现与主观情感的黄金契合点,乃至动静相兼,动中带静而静中带动,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层次丰富。

在博大纷繁的自然里,诗人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物我融成一片,那是最传神的一瞬间,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山水意境绝对不是一般平淡自然的诗歌画面,而是进入一种宗教色彩,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印记。

以心照水,动中带静,以动制静,用水衬心,反映一种内在的心灵释然,是欣赏层面的进一步升华。

二睹物抒怀——诗歌内容物象的比较1 陶渊明——田园生活的酸甜苦辣陶渊明后半生的田园生活中,虽然透露出安贫乐道的情怀,然而农家生活的艰辛有时也有迹可循。

在最初的归隐生活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喜悦,从《饮酒》、《归园田居》中便可窥探一二。

可是,自宋完成对东晋的交替以后,情况从此就发生了变化。

陶诗中不时流露出生活的艰辛。

随着陶渊明年纪的增长,对农务农活更是有心无力,诗人的情绪也从以前的闲适淡悦变成感慨万分,充满对艰辛生活的无奈。

人生经历的每个春、夏、秋、冬,总能给陶渊明带来各式各样的感受。

晚年的陶渊明穷困潦倒,甚至面临饥寒交迫的情况,“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在诸多方面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年轻时上进的心态趋向于淡泊,意志中的激情减弱了,过去从追求中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难以再激起热情了。

晚年的陶渊明,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已登上巅峰,但是他的生活却越发艰难,“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不幸遇上天灾荒年,邻里亦苦难,难以再接济陶渊明,他面临的是极其凄凉的境况。

然而,在最困难的日子里,陶渊明再次义无反顾地拒绝朝廷的征召,躲避政治,远离官场。

此时的田园诗中,更多的是带有一份感慨,对艰辛生活的无奈,同时再次表明对归隐不仕的决心。

生活的酸甜苦辣使陶诗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2 王维——陶醉山水的闲适淡悦王维的诗中总能出现大自然空灵的景象和丰富多彩的面貌,一首小诗就能将一幅精美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将王维诗中的美景交融在一起时,你会惊异地发现,诗中能创造出幽远的意境,一种幽美恬淡的境界。

然而,如此美妙的境界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诗中景物的风格会呈现和谐统一,同样也是王维思想感情一种形象化、生动化的体现。

王维早年就有了罢官归隐的想法,这要追溯到他从前的官场生涯。

当时李林甫独揽大权,他当初推崇备至的贤相张九龄受李林甫集团的挤压,因而罢相。

自此,王维对前途备感彷徨与失望,对仕途产生了厌倦和冷淡情绪。

对政治的不满,是他选择远离官场、投奔自然生活、感悟宁静美好心境而获得的特别体会。

他与世无争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可以使他摆脱一切烦扰,借以排遣胸中的苦闷。

所以,王维在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饶有兴味地寻找着一切使他动心的景象。

在《竹里馆》中,聆听泉水幽咽、古刹钟声,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慢慢地感悟生活,怡然自乐。

《鹿柴》中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陶醉其中,以光缀色,是宁静闲适的精彩之句。

一束束投射在青苔上,呈现出斑驳而隐约的光影,小小光点在其中,大片幽深的黑夜能够产生出强烈的对比,一大片幽暗的深林,描绘了一幅幽静又令人心醉神往的点翠明丽画图。

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蝉与风相互交映,情趣盎然。

王维的山水诗中,景物描写别具一格,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在谢灵运精雕的工序上,开始追求诗中景物的“神似”与“独到”。

从景物描写中,可隐约感受到他寄寓佛理禅趣;在山水景物描写中,特别追求画意,追求一种空灵感觉的景物描写。

王维的山水诗还表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的特别景象,他把绘画的技法融会贯通到山水诗的景物描写中,达到让人陶醉的艺术效果。

三情境致远——诗歌意境的比较1 陶诗——自然、清新、质朴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带有清新质朴的风格和灵气,他曾经感叹“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这是陶渊明自由无羁的心灵追求,翩翩飞翔的鸟儿是象征。

尚未归隐的陶渊明,在《连夜独饮》中言:“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在《归园田居》中,他认为自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渴望远离世俗与乱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潜意识里已将自身化为飞鸟,质朴而形象地写出了不受拘束的渴望。

晋宋诗坛中,陶渊明的诗总能带来一股清新气息,其诗文别具一格,力转时弊。

正因他拥有绝不卑躬屈节的骨气,绝不与上层官僚同流合污,在东晋动荡的社会中,其诗文既显出傲骨和风骨,同时又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东晋的文学中,语言追求华美冠冕、华而不实的浮躁词汇,但陶诗不刻意去追求华辞丽语,旨在田园生活的朴质真纯。

《归园田居》系列中,无时无处不自在、无人无物不自由的自然田园乡野里,普通如鸡犬,亦可投射出自由的气息,因而记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言辞质朴自然,清新简约。

2 王诗——清雅、幽远、静谧王维的诗中,从“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中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

从“不离幻相”中可以看出,王维注意到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现象,但禅意更浓,更为静谧和幽远,显得更加空灵。

而“对境无心”,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不能引起诗人的伤春悲秋之感,也不能勾起任何哀乐。

由于“道无不在”,因此王维在花开花落之中,不执著于“空”,因他看到了另一种意境,清雅而深邃,那是无上的“妙谛”。

辛夷花纷纷开落,从不会执著于“有”,因此觉得“任运自在”,表现出辛夷花此生彼死的自然现象,而又亦生亦死、纷纷不已。

诗人从中感悟不生不死的超然态度。

王维流落异乡,到辛夷坞这个地方,本来曾因政治生涯的不顺而遭受打击和排挤,此时爱妻不幸去世,而又仕途失意,遭受到家庭、亲人、事业的三重人生打击,从失意到看透尘世、看淡人生,从而写出这首物象清雅,意境幽远、空灵、静谧,似平淡而又不平淡的与世无争的诗作。

此刻的王维,置身于平静的环境中,超然物外,其心境和思想也融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深邃而静谧。

总之,陶渊明和王维的诗风各具特色,对田园诗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并影响到其他诗人的写作风格。

二人的田园诗言辞优美,淡雅宁静,意境深远。

品读其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两位诗人心境的不同,带给我们说不尽的心灵深处的情结。

具体来讲,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诗之间的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陶渊明的田园诗言辞朴素亲切,平易近人,更多体现出返璞归真的生活气息,具有世俗民间的特性,同时不乏对现实人生的肯定与思考、认同与追求;而王维的田园诗冷静安详,部分诗作渗透出宗教色彩,神秘中带有变幻情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