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 两位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整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位数加减法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两位数整数的概念理解。

2. 两位数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3. 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两位数整数的概念。

2. 学生掌握两位数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具和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道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题目,并让学生思考答案。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两位数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练习。

3. 加法运算讲解和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具体的例子,讲解两位数整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完成几个简单的练习题。

随后,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查答案。

4. 减法运算讲解和练习(20分钟)教师同样通过示意图或具体的例子,讲解两位数整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完成几个简单的练习题。

然后,同学们自主完成一些减法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5. 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使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完成,并向全班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并布置相关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继续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题、找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并要求学生按时提交。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100之间的整数的读法和写法;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数量感和对数学的兴趣;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数字0-100之间的读法和写法;2. 数字的数量感;3. 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数字0-20的认识和掌握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物品,帮助学生迅速认识数字0-20;2. 操练:学生跟着教师口头指令完成指定的数字写法和读法;3. 练: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上的相关题。

第二课时:数字20-40的认识和掌握1. 导入:复上节课所学的数字0-20;2. 操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通过抛掷骰子等方式认识并掌握数字20-40;3. 练: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上的相关题。

第三课时:数字40-60的认识和掌握1. 导入:复上节课所学的数字20-40;2. 操练:以数字贴纸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拼出数字40-60;3. 练: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上的相关题。

第四课时:数字60-100的认识和掌握1. 导入:复上节课所学的数字40-60;2. 操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通过抛掷骰子等方式认识并掌握数字60-100;3. 练: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上的相关题。

第五课时:数字的比较和排序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物品,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2. 操练: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将一组数字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3. 练: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上的相关题。

四、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2. 考察学生对数字的写法和读法的掌握程度;3. 考察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4. 考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以上为《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加法与减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灵活运用;2. 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法与减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2.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法与减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法与减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教具(如计算器、数学积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一下两位数的数量及其读法。

2. 出示一些有关加法与减法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原来有3支铅笔,他又买了5支,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小丽原来有8块糖,她吃掉了2块,现在还剩下多少块糖?”等问题,让学生回答。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引入“加法”概念,解释加法的含义,并用示例进行说明。

2. 引入“减法”概念,解释减法的含义,并用示例进行说明。

3.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下列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58 + 12 =36 - 17 =79 + 23 =95 - 15 =2. 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算比赛,加强计算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利用计算器,让学生依次算出以下题目的答案,再将答案写在黑板上:24 + 56 =65 - 32 =78 + 44 =99 - 23 =2. 把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小明一共有68颗石子,他把15颗石子分给小红,还剩下多少颗?”等。

3.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应用加法与减法。

例如,利用数学积木,让学生完成一些图形,然后询问需要增加或减少的积木数量,再让学生计算的答案。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加法与减法的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运用。

•难点: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复习前面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引入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给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2.教学资源:课件、黑板、教辅书籍等。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认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做好听课准备。

四、教学过程1.复习与导入(10分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呈现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2.教学主体(30分钟)–引入生活问题,例如:小明家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想法。

–展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解答,然后互相交流答案。

3.操练与拓展(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类似的问题,然后向其他小组提问。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结束与复习(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展开,通过引入生活问题和让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耐心和引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正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步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合作学习七、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写一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学业水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 加法(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 加法(1)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加法(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加法是一种基本的算术运算,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值合并成一个总数。

2. 加法算式的结构:加法算式由加号()、加数和和组成。

例如:3 4 = 7。

3. 加法的计算方法:将加数与加数相加,得到和。

4. 加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比较数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加法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的概念、加法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加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加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加法知识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在数学教学中三年级数学老师应以满腔热忱的主动状态,将学问技能传递给学生。

每个三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都应当写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你喜爱。

#503846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化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相识教案。

【教学目标】1、经验“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育学生操作、视察、推理实力及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经验“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课件。

师:今日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挚友给同学们相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相识教案》。

◆共享好文◆这节课,我们的新挚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学问,同学们原意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其次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其次排有几个3?(2个3)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状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日,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相识。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教学例2)菲菲有三个好挚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状况,用了多少根小棒。

(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挚友,摆了一个正方形)学生视察。

你知道了什么?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挚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挚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时 减法(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时 减法(1)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时减法(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2. 减法运算的方法3. 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减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减法的概念。

(3)学生尝试运用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减法的运算方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减法的应用,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 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学生是否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使减法教学更加高效,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减法”和“小组合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概念与运算方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能力的重要过程。

一、探究减法在探究减法环节,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加法过渡到减法,理解减法的本质。

1.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或图片,展示加法的运算过程,例如,展示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得到5个苹果的情景。

2. 然后,教师从这5个苹果中拿走2个,提问学生: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这个过程就是减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学情分析:在学习“三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相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相加,对列竖式进位相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第38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 659+306=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

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第4单元教案:热身游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第4单元教案:热身游戏教案

在学习过程中,热身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数学学科中,热身游戏教案的编制尤其重要,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并喜欢数学课程2.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的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3.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题和目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二、教学内容1. 熟悉数字和计算基本技能2. 认识各类方向、距离和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3. 通过游戏及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教学步骤1. 初步介绍主题教师可以为该主题制作一个有意义的标志,为学生的学习加入一些趣味元素。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主题的大致情况,并告诉学生在该主题的基础上,会有哪些新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

2. 图形识别游戏教师可以研制一些关于图形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要求学生指出它的重点特征或流传轮廓。

3. 距离计算游戏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在教室中设置一些数据点,要求学生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帮助他们了解各种位置关系。

4. 数字处理游戏在数字处理游戏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不同,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序,或者采用计算机程序,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等。

5. 标志和术语重点介绍在学生参与游戏之后,教师可以详细介绍本次课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标志和术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内容。

四、教学效果通过开展热身游戏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的学习中,学生会比较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提高其爱好数学的能力。

好的热身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加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10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10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10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10篇)优秀的四年级上册备课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

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②老师小结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2教学反思: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读作: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板书设计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3、想象7公顷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1.谈自己的收获。

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第4单元教案:数的分解教案

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第4单元教案:数的分解教案

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的数学教学体系,不断涌现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优秀数学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教师的精彩课堂——《数的分解》。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第四单元,以学习数的分解为主要内容,是整个数学学科的一个基础环节。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不仅可以理解各种数的分解方法和相关应用,更能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的分解概念和方法;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3、计算有效性的判断;4、适当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完成后,学生应能够:1、理解各种基本数的分解方法;2、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学会评价计算结果是否有效;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分解这一基础知识,并掌握与此相关的简单加减法运算等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学科。

3、情感目标本课的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各种好习惯,如认真听讲、正确借用工具等,注意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分解概念和方法,着重讲解各种数的分解方法,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重点讲解计算有效性的判断方法,使学生更加科学地评价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2、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数的分解方法的灵活运用——由于数的分解方法具有多样性,学生需要能够看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加减法的运算能力,提高计算效率,增强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本课的教学方式以“情境导入—图片教材呈现—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看操作—学生互动讨论—教师总结反思”这一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并深刻领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单
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 掌握数0的数学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 能够正确读、用、写数0,了解数0的位置。

- 能够利用数0进行相减运算。

- 了解数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0个物体或用数字0进行介绍,引起学生对数0的注意。

2. 研究:教师介绍数0的概念和数学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感受数0的存在。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数0的读写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用、写数0。

4. 实例演练:给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0进行相减运算。

5. 拓展应用:通过与日常生活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0的实际应用,并鼓励他们举一些例子加深理解。

6. 小结: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对数0的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练题目,要求学生巩固数0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资源
- 数字卡片(0)
- 实物(例如,书本等)
教学评估
-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数0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学生完成的练题目。

参考资料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万以内加减法运算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探讨解题方法。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互助的品质,懂得分享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仍需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步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
b.提高练习:针对优秀生,设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变式训练:通过变换题目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加减法的概念和符号2.具备基本数学计算能力3.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学加减法的符号和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数学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2.减法的概念和符号3.实际问题的加减法解决方法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并通过相关的琐碎的比较,成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2.减法的概念和符号3.实际问题的加减法解决方法(3)练习1.练习12.练习2(4)体现解决实际问题1.收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教师为学生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5)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情景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情景体验中快速掌握加减法知识。

4. 教学评价本节课将通过小组讨论,批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如果有发现学生的某些地方不足,路线会及时提供帮助。

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回家完成作业:加法、减法练习题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教案2.学生教材3.学生练习本六、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知识,保证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方便以后的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加法与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进行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具:数学教学挂图,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的理解。

2. 给学生出示数学教学挂图,向学生介绍加法与减法的符号及运算方法。

二、加法的概念与运算(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加法式子,让学生出声读出表达式后回答结果。

2. 引导学生用物品进行加法实践操作,加强对加法的理解。

三、扩展加法题(20分钟)1. 出示一些扩展的加法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减法的概念与运算(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减法式子,让学生出声读出表达式后回答结果。

2. 引导学生用物品进行减法实践操作,加强对减法的理解。

五、扩展减法题(20分钟)1. 出示一些扩展的减法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小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加法与减法的用途。

2. 对学生进行笔试与口头测试,检验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鼓励。

七、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加法与减法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与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教学挂图的使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过程。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了扩展加法与减法题,增加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10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单位:淄川区松龄路小学姓名:付加永电话: 5271502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在学段学习中的位置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中有“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除法是四则运算中较难的一种,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一种运算。

除法的学习本学段安排三次,第一次是二下“表内除法”,第二次是本册“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包括竖式计算。

第三次是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又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目标解读1、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为了减缓这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然后再学习有余数除法,这对除法算式的结构的认识是有好处的。

但对有余数除法如何定商,教材却没作要求,那么在达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作适当补充。

3、对口算要求教参要求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想口算要求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要求,或提高或降低。

(四)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商的关系;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课时安排例2具体分课时安排如下:第一、二、三课时,第49—54页,例1~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二。

复习表内除法和例1为一课时,例2、例3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为一课时,练习十二的其余题目一课时;第四课时,例4及练习十三的第2、3题。

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同样要体现弹性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第五课时,练习十三的其余题。

在做这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情境中选择有用信息、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注意考虑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一课时除法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50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用竖式来计算。

(2)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思。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用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课本第49页的主题图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可以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

如:彩旗、跳绳的学生、打篮球的学生等) 师:刚才朋友提的数学问题能用除法来计算吗? (学生利用表内除法解决) 师:你觉得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特点? (平均分)师:你还能提出几个平均分的问题吗?[这是一幅校园风景图,虽然不是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的校园,但对学生来讲既亲切又很陌生,这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会很愿意去发掘这其中的知识。

] 二、 探索新知出示例题: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 学生独立计算,师板书:15÷5=3(组) 2、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师:做像这样的除法我们通常口算。

那么你听说过笔算除法吗,也就是列竖式来计算除法?我们今天就学习用竖式来计算除法。

师介绍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以及其它部分的来源和计算步骤。

(边介绍边演示)商 (3)除数……5/……商和除数的积0 ……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乘积的差注意事项:① / ̄ ̄ ̄里面写的是被除数,“/”左边写的是除数。

② 相同数位对齐。

③明确计算顺序,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三、巩固质疑,练习深化1、出示:列竖式计算24÷6 72÷9 40÷8 18÷2学生独立完成,4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

四、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有余数除法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余数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教学重点:知道余数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圆片。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5<6 ()×3<20 5×()<38()×4<22 6×()<34 7×()<24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让学生看情境图,描述不知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有几盆?三、尝试解决问题师:算式怎么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5= )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小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

(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

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师:这道题的得数怎么写呢?(让学生说一说。

)写除数得数时,要先写商4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3.(板书23÷5=4……3)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余数。

五、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提出问题: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2、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 除数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六、巩固练习。

1、教材P51。

“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7 ÷ 6 = 33 ÷ 8 =3、教本P53第3题。

(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七、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2]发现了什么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第三课时练习十二练习内容:教材P54练习十二和补充题。

练习目的: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重点:5、6、7、8题练习过程:一、复习:1、4×7-28= 34-5×6= 4×8-24=2、在()里最大能填几?(略)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

列式:(略)(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4、计算:(用竖式计算)37÷4 49÷6 32÷5 25÷75、完成教材P54第5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1)48÷5=9…………3 ()(2)33÷7=5…………2 ()(3)63÷8=7…………7 ()(4)5×6+4=346、当师傅。

(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

(P54第7题)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二、全课总结。

(略)三、补充思考。

(与家长同学习)(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四、下课。

第四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学道具: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设计: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8 37 +5 5 × 8 72 ÷ 824 – 6 7 × 9 56 ÷ 7 49 ÷ 718 ÷ 3 42 ÷ 6 9 × 4 45 ÷ 9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学生2,笔算: 56 /ˉˉ3ˉ2ˉ3 0ˉˉˉ2ˉ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