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时间及方法

合集下载

冬病夏治怎么治

冬病夏治怎么治

龙源期刊网 冬病夏治怎么治作者:张智龙来源:《大众健康》2019年第06期冬病夏治是在《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治疗原则。

对于冬季易于发病或加重的阳虚性质疾病,可借助盛夏三伏自然界阳气隆盛之机,采取一系列治疗方法,以激发人体阳气之力,达到事半功倍、治病疗疾的目的。

人体阳气充盛与否在“冬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患有“冬病”的人,本身体质多偏于虚寒,加之冬三月,天寒地冻,阳气潜藏,阴气上升,人体之虚寒与自然界之外寒相合,最易发“冬病”。

中医有“借势而治”“择时而治”的思想,如四时节气养生中春季多食辛甘发散之品,以助阳气生发;冬季多食温补之品,以养收藏之阳。

《黄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故养生防病也可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之阴阳。

1.腧穴敷贴在某些腧穴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夏治”多数于夏月三伏之时贴敷,又称“三伏贴”。

腧穴敷贴既有腧穴的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理作用。

夏月之际皮肤腠理开泄,此时敷贴更易于药物的吸收利用。

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中医辨证以阳虚为主,或是寒热错杂,以寒为要的患者。

治疗举例: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笔者认为哮证应分三期治疗,即“先兆期”“发作期”“缓解期”。

冬病夏治法适用缓解期虚哮证,即“缓解期治在虚”。

该病临床常表现为畏风畏寒、神疲少气、动则气短、喉间或有轻度哮鸣音,可于季节交替或感受寒邪而诱发病情加重之症。

治疗时可在每年三伏天于肺俞、定喘、关元、膏盲四穴处行腧穴敷贴。

意在补虚损之气,借夏月温热之气以助阳气。

冬病夏治好处多 事半功倍

冬病夏治好处多 事半功倍

冬病夏治好处多事半功倍*导读:冬病夏治是指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

如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类风湿性气节炎等。

上述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受寒后,尤其寒冬季节易发作或加重而夏季则病情缓解,此即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所指的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的疾病。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

如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类风湿性气节炎等。

上述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受寒后,尤其寒冬季节易发作或加重而夏季则病情缓解,此即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所指的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的疾病。

对此类疾病中医学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即趁着病情缓解期,借助阳热最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冬病夏治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天人相应也。

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前述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

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取同气相求之理。

用两阳相加之法,使体内阳气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病种,首先是从清《张氏医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开始,随着中医科研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步开展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近年来又开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寒冷性荨麻疹等的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也由开始的穴位贴敷而逐渐发展到外用、内服等多种方法。

冬病夏治,治的是什么

冬病夏治,治的是什么

冬病夏治,治的是什么作者:阮志忠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8期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简单来说就是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各种关节痛、老年畏寒症等,在夏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一种体现。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最高时期,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体内气血畅通,人体腠理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在穴位上贴药、艾灸、针刺,或内服中药等更易疏通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来调整脏腑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是冬病夏治疗法的渊源和理论出处。

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将其注解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临床医家针对冬季易发和加重而夏季自发缓解的疾病,在夏季使用各种方法,如穴位贴敷、铺灸、中药内服等,补助阳气,鼓舞正气,减少冬季复发或缓解发作时其症状的作用。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贴敷疗法、艾灸法、针刺、拔罐、推拿,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贴敷疗法贴敷疗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冬病夏治的最常见方法。

将辛温中药材研为细末,与各种不同的介质(如姜汁、红糖)调制成糊或成丸状,敷贴在穴位的方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

贴敷疗法能使药力直达病灶所发挥作用,还可以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7月17,星期日,对很多喜欢中医养生的人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头伏的第一天。

入伏,意味着又到“冬病夏治”的时间了。

这几年,“冬病夏治”一年比一年火爆,在许多人认可“冬病夏治”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满腹狐疑:“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它又有哪些方面的讲究呢?本期名医谈病,为大家介绍——随着气温的上升,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特别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所谓“冬病”,就是那些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即阳虚体质。

普遍症状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

在中医里,这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简而言之,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皆可谓之为“冬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肌肉关节阴酸疼痛、体虚反复感冒、亚健康状态等。

这些虚寒性“冬病”多半是由于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差,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

据《内经》“天人合一”、“夏日养阳”理论,冬为阴,夏为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就可以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使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

到冬天少发病或病情减轻,甚至不发病。

此之谓“夏治”。

7类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目前,“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敷贴、温针灸、火罐、艾灸、穴位注射、熏洗和中药内服等,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骨伤类疾病等。

此外,儿科、冻疮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治疗。

都市人群当下常有的亚健康状态,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来缓解。

中医教你“冬病夏治”?

中医教你“冬病夏治”?

中医教你“冬病夏治”?中医提倡“冬病夏治”,那么如何利用夏季治疗冬天易发或易加重的疾病呢?“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天通过一些措施和办法,治疗和预防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起源于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和“春夏养阳”的理论。

因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所以人的阳气变化和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也是一致的,对于自然界,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天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阳气不足或者寒湿非常重,所以,顺应人体和自然的阳气,在春天和夏天来补充我们的阳气,顺势而为,可以说用非常巧的办法,破除这样非常难的疾病,也就是顺势而为,温阳散寒。

在治疗的时间上,我们往往选取的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指小暑和立秋这中间,也就是全年中最热的时间,当然除了热之外,还有湿,也是大自然的阳气最为充盛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讲,人体的阳气也是最为充盛的,毛窍非常疏松,阳气也旺盛,经络气血运行也比较通畅,这时候体内的凝寒容易解掉。

这时候借助“温”“热”的力量,毛窍的疏散,有利于药物吸收、渗透,也是我们驱除体内伏寒的最佳时机。

这种方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它适用于冬天容易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慢阻肺、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的感冒。

也适合于其他一些我们中医判断属于阳虚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平时表现手脚是凉的,怕冷怕风,喜欢温暖的环境。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比如“三伏贴”,这是最常用的,很快今年夏天就会开始“三伏贴”的使用。

还有在一些地区流行的“长蛇灸”,用艾灸的方法。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比如经络的拍打、穴位的按摩,温针灸、艾灸和泡脚的办法,都是属于冬病夏治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艾灸的时候要引起注意,因为要动火了,要烧了,所以这时候第一要注意安全,第二因为里面一些艾香味出来以后,有些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闻到这种味会加重,所以对呼吸道敏感的人群不要使用。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在饮食上也要适当进食一些温养的食品,比如羊肉、牛肉、鸡肉,还有胡椒煲猪肚等等,这些既可以温养我们的阳气,还可以补助我们的正气,对于冬病夏治的办法,可以说不单单是一种方法,是多种方法并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适用方法,每个人群有每个人群的方法,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方法,我们要科学规范的选择,对于我们冬病夏治,防止冬病的发生,还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51
精品文档
52
• 肾俞穴 shèn shù 〖定位〗 该穴位于腰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
,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 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冬病夏治(三伏贴) 技术操作规范
常州市中医医院 张建明
精品文档
1
文件依据
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
精品文档
2
概述
1.“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特色疗法,它根据《黄 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 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内服外敷、 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反映了人 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 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 生肌。
精品文档
31
• 透皮剂
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 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 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类,为无 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 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 想的促透剂之一。
精品文档
14
2.适应病种
• 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 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心脑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作者:诸剑芳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08期夏季是温补人之阳气的好时节,因而有了“冬病夏治”,也越来越被老百姓所接受,很多人会来咨询我们:“我适不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适合什哪些疾病?”“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些话题。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顾名思义便是冬天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在冬天因为人体阳气虚弱、或感受寒冷之邪而发作、加重的一些疾病,通常在夏天阳气最旺盛时处于缓解阶段,而在这一时期抓住阳气生长之时,通过中医的调养可减少该病在来年冬季的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症状。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延续,指在夏季最热、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通过如穴位贴服、铺灸等治疗方法,温补人体的阳气,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祛除寒邪,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病次数。

冬病夏治秉承中医“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天人合一”就是说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在夏天气温高,人体在夏天阳气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而午时11点到下午1点又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间,所以一般我们要求在伏天的中午时刻治疗。

“春夏养阳”,是指春天、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呢?冬病夏治适合阳虚体质的患者,这些人通常有如下特征:怕凉喜暖,喜静少动,易疲劳乏力,大便偏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等。

冬季天地间阴长阳衰,寒气外扰机体,这类患者容易受咳嗽咳痰、咳声清长、痰白质稀、畏寒怕冷、腹泻便溏、四肢关节冷疼等症状困扰。

其中心脾肾三脏容易出现阳虚症状:1.心阳虚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2.脾阳虚证:食少乏力,进食后感困倦,大便溏薄,肠鸣,腹中冷痛,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食生冷食物而症状加剧,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

3.肾阳虚证:腰背酸痛,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无力。

何谓“冬病夏治”

何谓“冬病夏治”

何谓“冬病夏治”作者:来源:《老友》2014年第07期冬天吃膏方,夏天去医院进行“冬病夏治”,这种养生保健方式,似乎已逐渐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习惯当中。

专家提醒,“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理论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不能认为任何疾病都适宜“冬病夏治”,也不要擅自进行穴位贴敷,否则就易进入误区。

这里就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些解答。

什么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是指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等在秋冬季节容易发病或病情容易加重的病。

这种“冬病”在冬季治疗,一般很难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在夏季用药适时调治,往往可事半功倍。

因此,中医学上把这种调治方法称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有哪些适应证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不能盲目放大。

“冬病夏治”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不适合贴敷,譬如单纯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就不适合“冬病夏治”。

它们一年四季都伴随着患者,需要遵医嘱坚持常年服药治疗,不在“冬病”范畴。

因此,患者在没搞清楚病情的情况下,不要跟风做“冬病夏治”的贴敷。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冬病夏治”主要有穴位贴敷、灸法、拔罐疗法、针法、中药内服等5种方法。

至于贴敷用药,对于慢支、咳嗽、哮喘类疾病,常配祛风散寒、润肺止咳的中药,如麻黄、白芥子、百部、细辛等,以姜汁调贴在相应的穴位;对关节炎,主要配红花、川芎、肉桂、杜仲、艾叶等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中药。

灸疗是利用艾叶温经散寒的作用,同样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譬如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可以灸迎香、印堂、足三里3个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和鼻黏膜充血等。

“冬病夏治”一个夏天就能见效吗“冬病夏治”治疗的是冬季易发的疾病,这类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

“冬病夏治”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体免疫力。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甚至要连续治疗几个夏季才能显现疗效。

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所以“冬病夏治”贵在坚持每年夏天都进行治疗。

中医冬病夏治正当时

中医冬病夏治正当时

中医冬病夏治正当时
*导读:冬天的病在夏天医治,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一些常见老年慢性病,采用夏季服用温补药物的方法,使之到冬天不易发病,症状多有……
冬天的病在夏天医治,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一些常见老年慢性病,采用夏季服用温补药物的方法,使之到冬天不易发病,症状多有减轻,现介绍如下。

一、经常性感冒可在夏季服用玉屏风散(或玉屏风颗粒),一般要连服10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如药店无货,可自行配制:取黄芪 12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煎煮后饮用,每日1剂,分2次饮。

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可在夏季选用河车大造丸,固本咳喘片、金水宝胶囊、紫河车胶囊。

若阳虚卫表不固,每当汗出就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可从夏季入伏后进行耐寒锻炼,以冷水洗脸、洗鼻孔、擦颈部、洗脚,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两个月后进行擦洗四肢以至全身,至天凉也要坚持下去,并且要在三伏天阳气最为充盛之时,每日早晚凉爽时到室外活动,以吸纳自然界之阳气。

三、慢性结肠炎若属于脾肾阳虚者,可在夏季选服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慢性痢疾、五更泻等均可用本法治疗。

(李道
宗)。

冬病夏治,三伏贴正当时

冬病夏治,三伏贴正当时

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冬病夏治,三伏贴正当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中心主任 王 维阵阵蝉鸣,夏日艳阳。

随着7月6日的小暑到来,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即到来。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所说的“苦夏”就发生在此时。

传统医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四时变换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生治病也需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充分利用此时进行治疗,可未雨绸缪,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中医倡导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以“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为原则,结合灸法,在相应的人体穴位上进行治疗,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疾病。

“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者,通常的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容易疲劳等。

“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寒性疾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为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

一般情况下,三伏天人体的气血运行趋于体表,药物易于经皮肤吸收,这时对经络、穴位给予特定的刺激,可祛除体内一定的阴寒之气,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以达到防止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缓解病发症状的目的,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可选三伏贴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三伏贴、三伏天针刺、三伏天艾灸、三伏天拨火罐等。

其中,三伏贴最为便捷,有着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应症广等特点。

三伏贴是穴位敷贴疗法,因在三伏天行穴位敷贴疗法而得名。

其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敷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也需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理念,三伏贴也不例外。

每个人体质不同、病证不同,贴敷的药物、穴位也有所不同,具体运用的穴位及药物是需要正规中医师辨证后定夺的。

疾病防治冬病夏治,做好三项选择

疾病防治冬病夏治,做好三项选择

疾病防治冬病夏治,做好三项选择作者:孙建华来源:《祝您健康》 2012年第7期冬病夏治,是指对于冬季容易发作或复发的一些疾病,利用夏天缓解的季节,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人体机能的调整,从而预防、减少其发作,以致根治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在进行冬病夏治时,要选好治疗的时间,选好治疗的方法,选好治疗的疾病。

选好时间冬病夏治,选择治疗的时间很关键。

笼统地讲,在夏季整个三伏天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也有人提出,在每年三伏中,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来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

这种提法虽然没有经过科学的认证,但肯定是有道理。

因为这三天的中午时分,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抓住这时进行冬病夏治,疗效应该会更好。

临床实践表明,在三伏天时段内进行冬病夏治,都可以获得疗效。

选好方法冬病夏治方法很多,包括外治和内服,以及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等等。

内服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服用一些补阳的中药。

夏季大自然中阳气比较旺盛,人体的阳气形于体表,这个季节服用中药给予适当的调理,很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使一些容易在冬季发病的寒症大大减少或缓解。

外治疗法常用有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耳压等。

中医认为人体有12 条正经,八条奇经八脉,这些经脉上面分布着许多穴位。

外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人体机能,达到阴阳平衡,从而祛除疾病。

穴位敷贴、注射、埋线穴位敷贴即选择几味或十几味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温性中药。

打成粉末状态,加一定的调和剂,做成一个个小饼,按压到相应的穴位上面,用胶布进行固定。

穴位注射,就是在穴位上注射一些中药或西药。

药物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的运行,从而达到全身调理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阻肺,等等。

在三伏天进行,一般连续治疗三年为一个周期。

针灸推拿、拔火罐可在局部穴位敷贴的同时,进行针刺、艾灸、拔火罐,常用于治疗冬季两下肢发凉的老寒腿、膝关节冷痛。

三伏天 冬病夏治完全手册

三伏天 冬病夏治完全手册

三伏天冬病夏治完全手册
--> 三伏天(7月19日起,至8月18日),这在中医上是治疗冬季易发病的好时节。

冬病夏治作为中医上是一种治疗慢性疾病很有效的方法,深受市民欢迎。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患者前去求医。

进入盛夏,年度中期养生大戏--冬病夏治又开始了。

对于市民来说,冬病夏治已经不是一个陌生名词,它如同伏茶一样,成为盛夏的一个标签,有需要的去贴一下,调养一下身体。

尤其是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冬病夏治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

但市中医院的冬病夏治却早在一周前就开始了,这个提前一周的贴,专业的说法是加强贴,就好比在造房子前,先给地基加固一下。

其实,需要敷加强贴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心理。

冬病夏治就是治病求本、根治寒性疾病的方法。

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郑士立讲解了冬病夏治的治疗原理,即在疾病的非高发季节,治疗儿童以及成人哮喘、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一些慢性消化道疾病,干预未来的发病。

何谓冬病夏治?
从字面上理解,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实际上,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

春夏是阳气逐渐走向旺盛的时期,养生与进补要侧重于养阳。

依据这个原则,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

阳虚者如果从春夏起就养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三伏天艾灸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天艾灸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天艾灸,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善炙者寿知艾者福灼艾第一保命之法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他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泄热拔毒,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三伏天艾灸,可从根本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三伏天艾炙时间:(艾炙每伏第一天最佳)三伏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

特别是末伏的十天,是最热的下面就给大家说说需要炙的几个保健穴位:1.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用幼儿体质虚弱、发热咳嗽,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冬病夏治”的中医疗法

“冬病夏治”的中医疗法

“冬病夏治”的中医疗法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28期今年,三伏的时间为初伏7月12日、中伏7月22日,末伏8月11日。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此时阳气升发,毛孔张开,选取相应穴位进行治疗,使患者体质全面提高,免疫力得到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甚至不易复发。

其实“冬病夏治”的疗法有很多,不只有我们大家熟悉的“三伏贴”,还有很多特色的中医传统疗法:; 1.督脉铺灸将辩证组方的中药散剂铺敷于督脉,并将生姜加工成泥状,铺置于药末之上,再在其上铺设不同剂量的艾绒,进行施灸,是铺灸与中药外用相结合的疗法。

适应症: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

; 2.特色养生灸根据患者体质、疾病,四诊合参选择足灸、坐灸、腹部灸、核桃灸、关节灸、八连灸等特色艾灸方法。

适应症:寒邪、湿邪、阳虚、气虚所致的病症,如颈肩腰腿痛、久痢、久泄、痔疮、脏器下垂等。

; 3.平衡火罐疗法选择以背部背俞穴为主,根据临床需要配伍组穴,将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手法灵活组合,通过穴位刺激及火罐效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疗效。

适应症:颈项或腰背疼痛、肩周炎、乳腺增生、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等。

4.针刺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辨证组穴并选用相应的经络,通过毫针针刺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适应症:治疗范围广泛,可治疗痛症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的急慢性疾病。

5.推拿整复疗法运用揉法、滚法、点穴法、弹拨法等多种推拿手法相结合,同時配合脊椎关节整复手法,从而纠正脊柱小关节紊乱,达到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效果。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脊柱侧弯等脊柱相关疾病。

; 6.刺络放血疗法用相应的针具刺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或经络循行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痛症、热症、瘀血症如急性疼痛、急性咽喉炎、发热、静脉曲张、疖肿等。

什么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的是一些好发于冬季或者是冬季病情加重的疾病,大家比较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还有一些脾胃虚弱的病,这些病到了夏季温度高就会有所缓和,为了彻底根治这些疾病,中国传统医学就有了冬病夏治的理念,现在医院冬病夏治门诊最火。

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伏贴,三伏贴大人孩子都可以用,只要在有关的穴位上贴上三伏贴,就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非常简单。

三伏贴在冬病夏治的方法中最受欢迎。

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了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lt;黄帝内经
&gt;
,民间常在夏季喝雄黄酒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本方法相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lt;五十二病方&gt;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
以治疗创伤等疾患。

晋代的&lt;肘后备急方&gt;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与调和剂外敷;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用猪胆
汁外敷治疗痈肿;唐《食疗本草》用胡桃研泥外敷治疗白发;宋&lt;太平惠民方&gt;以地龙粪研饼敷在小儿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普济方》用生附子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治疗鼻渊等等,说明贴敷疗法相沿习用甚久;清代的《理瀹骈文》一书集贴
敷疗法之大成,标志着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达到了相当完善的水准。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温度高,人体阳气比较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中医讲究天体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二字,只要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不生病,各种疾病都是由于阴阳不平衡造成的,大家比较熟悉的肾阴虚、肾阳虚等。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之“冬病夏治”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冬病夏治的时间一般多从“三伏”开始,“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冬病夏治是最佳时机。

李建主任医师,教授。

所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恒安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全国中医药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全国首批百名科普专家,北京首批健康科普专家。

主编《中医体质的饮食调养》等科普著作,并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华医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身边》等诸多健康节目中担任嘉宾。

何谓“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贴、三伏补都是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脾胃虚寒属于这类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相应的刺激,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临床发现,运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敷贴,对小儿支气管炎、哮喘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与其他方法相比,更有操作方便、痛苦少等优点。

而且,通过推拿穴位、捏脊等手法治疗,还能提高儿童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何谓“三伏贴”许多中医外治法可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其缓解期预防急性发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常见方法如穴位贴敷、针刺治疗、艾灸穴位及拔火罐,皆用以扶正祛邪、温阳散寒、和调脏腑及平衡阴阳。

而这些方法中,则以穴位贴敷的经皮给药方式应用较为广泛。

所谓“三伏贴”就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此时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何谓“三伏补”所谓“三伏补”,是夏季三伏时节,根据气候特点和人体情况,选用对证中药汤剂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的时间及方法
1.按“春夏养阳”理论
不局限于时间,把夏、长夏之炎热时,均可作为养阳时间段,多数主张每年6月至9月。

2.按奇偶数养阳法
在炎热的夏、长夏,应按奇偶数配阴阳理论,选择奇数对患者治疗以达养阳。

3.“三伏”计算法
这一计算法认为,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为20天。

综上,第一,治疗期时间选择在夏、长夏,即6月至9月份;第二,每个伏天的第一天为必选;第三,在每个伏天中选择3个奇数日,为三伏最佳时间。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尤其是酷暑三伏天选以大辛大热之药,配以任督二脉为主经,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为辅经,施以治疗的一种方法。

自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十年百项适宜技术“FBP”方案防治呼吸病以来更规范了冬病夏治在治疗呼吸病中的应用,“F”是指穴位敷膏;“B”是指穴位拔罐;“P”是指辨证口服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