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学生卷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巩固练习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2)

巩固练习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2)

(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祖讳汝霖,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蔗蓑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宷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蔗蓑:耕耘。

1.对下列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 病目眚病:疲惫C. 詈不佳詈:责骂D. 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3、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 5、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 6、止.有剩骨(“止”通“只”。

) 7、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是。

) 二、古今异义词1、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渐渐”,今“稍微”)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此”,今为判断词。

)3、或.以钱币乞之(或:古“有的”,代词。

今“或许”。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5、卷卷有爷.名(爷:古“父亲”,今“祖父”。

) 6、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只”作副词,今“但是”。

) 7、出郭.相扶将(郭:古“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 8、赏赐百千强.(强:古“有余”,作数词,今“强大,坚强”。

)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王侯的自称”,今“孤单,孤苦”等。

治:古“研究”,今“治理”。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作学位。

)10、但.当涉猎(但:古“只”,今“但是”。

) 11、见往事..耳(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只”,今“但是”。

) 13、虽.人有百手(虽:古“即使”,今“虽然”。

) 14、会.宾客大宴(会:古“适逢”,今“会议”。

)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大腿”,今“屁股”。

) 16、宾客意少.舒(少:古“稍微”,今“指数量少、年龄小”。

) 17、河.、渭不足(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 18、逐走.(走:古“跑”,今“行走”。

) 19、盖.(古“表示原因,有原来的精神”,今“遮盖”。

) 20、地维.绝(维:古“绳子”,今“维护,维持”。

) 三、一词多义1、自⎩⎨⎧自:“从”)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为其名(自:“自己”①并自2、闻⎩⎨⎧:“名声”)②不能称前时之闻(闻听说”)①余闻之也久(闻:“ 3、其⎩⎨⎧“他的”)②稍稍宾客其父(其:“这”)①其诗以养父母(其: 4、市⎩⎨⎧词,“买”)②愿为市鞍马(市:动词,“集市”)①东市买骏马(市:名 5、当⎩⎨⎧当,应该”)②但当涉猎(当:”应管”)①当涂掌事(当:“掌6、以⎩⎨⎧”):与“为”组成“认为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以词。

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高中语文课内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

高中语文课内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

专题作业(一):课内重要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一、通假字(要求写出本字并解释)高一第一分册【种树郭橐驼传】1.早缫而.绪。

“尔”,你们。

2.字而.幼孩。

“尔”,你的。

【促织】1.昂其直.。

“值”,价值。

2.手裁.举。

“才”,刚刚。

3.两股间脓血流离.。

“漓”,淋漓。

4.翼.日进宰。

“翌”,第二天。

5.虫跃去尺有.咫。

“又”,再。

6.而高其直.。

“值”,价值。

7.而.翁归。

“尔”,你的。

高一第二分册【阿旁宫赋】1.缦.立远视。

“慢”,舒缓,文中指长久。

【项脊轩志】1.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返”,返回。

【孔雀东南飞】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2.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且坚固。

3.府吏见丁宁..。

“叮咛”,嘱托,告诫。

4.终老不复取..“娶”,迎娶。

5.吾今且报.府。

“赴”,去,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1.列.缺霹雳。

“裂”,分裂。

2.须.行即骑访名山。

“需”,需要。

高二第一分册【诸子喻山水】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毕”,尽。

2.知.者乐水。

“智”,智慧。

3.源泉混混..。

“滚滚”,水奔流不绝。

4.是之取尔.。

“耳”,罢了。

5.正.善治。

“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

“餍”,满足【秋水】1.不辩.牛马。

“辨”,辨识。

2.拘于虚.也。

“墟”,所居之处。

3.不似稊米之在大.仓。

“太”,大。

4.人卒.九州。

“萃”,聚集。

5.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前赤壁赋】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凭”,乘。

高二第二分册【廉颇蔺相如列传】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璧,可予不.。

“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召有司案.图。

“按”,察看。

4.设九宾.礼于廷。

“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熟”,仔细。

7.为一击缻.。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1. 其{ }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的) ②其真无马耶(表示反问语气)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2. 上{ } ①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方位名词)
3. 百{ } ①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 ②猿则百叫无绝(极言极多,数词)
4. 以{ } ①因以为号焉(用,介词) ②以自终(连词,不翻译)
5. 之{ } ①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②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6. 如{ } ①晏如(……的样子) ②亲旧知其如此(像)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11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11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四、文言复词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是文言文中较为特殊的两类词。不了解它们的特
点,就会产生误解。
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
④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吃饭
)(《种树郭橐驼传》)
⑤拔剑切而啖.之(

)(《鸿门宴》)
⑥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咬
)(《促织》)
(2)依对举,推其义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 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 例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籍.吏民,封府库( 造册登记 )(《鸿门宴》)
②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合
)(《促织》)
③追亡.逐北( 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过秦论》)
④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忍尤.而攘诟( 责骂
)(《离骚》)
(3)循语法,断其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 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那么 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 知它的意义。
音同(近) 两个字具有相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有”同“又”
通假 或相近的读音
【对点训练】
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共”同“供”,供给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同“授”,传授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同“叛”,背叛 )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么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像影子一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详佯假装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还旋回环,掉转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志记住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见现出现,呈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从纵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邪耶表疑问语气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嘱劝,请举酒属客。

(《赤壁赋》)说脱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卫风·氓》)泮畔边,岸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卒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奉捧用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天论》)3.同音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颁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暴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高中语文3.11师说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3.11师说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师说第2课时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2)师者,所以(3)吾从而..,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之(4)今之众人(5)小学..而大遗3.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2)小.学而大.遗(3)吾从而师.之(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4.重点虚词(1)于①而耻学于.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不拘于.时(2)乎①生乎.吾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郯子之.徒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7)不拘于时1.(1)“受”通“授”,教授。

(2)“不”通“否”,不,不要。

2.(1)学者,古义:泛指求学之人,读书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结果,连词。

(3)从而,古义:是两个词。

从,跟随;而,并且。

今义:因果连词。

(4)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5)小学,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大学”“中学”相对的“小学学校教育”。

3.(1)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3)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5)圣、愚,前面的“圣”和“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6)明,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4.(1)①向;②对于;③比;④被。

(2)①相当于介词“于”,在;②相当于介词“于”,比;③语气助词,不译;④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译为“呢”。

第6章 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

第6章 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

第六章 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由于版本差异,某些字词可能与上海版现行语文教材不同,敬请见谅!高中常见通假字梳理1.2.3. 4.5.6.7.8.9. 10.11.12.13.14.15.16.17. 兮 18.19.20.21.22.23.24.25. 26. 27. 28.29.30.31. 32.33.34.35. 36.37.38.39.40.41.42.43. 44.45.46. 47. 48. 49. 50.51.52.53. 54. 55. (狼56. 57. 58.59.60. 61.62.63.64.65.66. (秦)67.68.69.70.71. 72. 73. 74. 75. 76.77.78.79.80.81.82.83.84.85.86.87. 88. 89.90.91. 92. 93. 94. 95.高中常见古今异义词梳理1.2.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20.21. 22. 23.24.25.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46. 也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62.63.64.65.66.之矣67.高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练习一、通假字圈画出通假字,写出其本字,能解释的写出其词义。

(一) 古音通假1.河曲智叟亡以应2.而国亡捐瘠者3.自董卓已来4.而顷年已来5.臵之河之干兮6.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兮7.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8.非及乡时之士也9.固以怪之矣10.苟富贵,无相忘1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2.距关,毋内诸侯13.亡走赵,赵不内14.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7.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18.巡阳许诺19.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20.食之不能尽其材21.于反复不宜卤莽22.扁鹊见桓侯而还走2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25.顷之,烟炎张天26.汝识之乎27.遂大为之,其识文“延川石液”者是也28.屈平既绌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0.百废具兴3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2.欲信大义于天下33.信足先生34.拜送书于庭35.张良出,要项伯3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7.令将军与臣有郤38.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39.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40.逝将去女,适彼乐上41.召有司案图42.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43.下无倍畔之心44.贾家庄儿为巡檄所陵迫死4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6.将军身被坚执锐4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48.夫离法者罪49.甚矣,汝之不惠!50.子墨子九距之51.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52.善刀而藏之53.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54.圣人非所与熙也55.左手倚一衡木56.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57.外连衡而斗诸侯58.以趣本务而蔬末作59.趣赵兵亟入关60.以为踰汶之貉,踰淮之桔也6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62.翼日进宰(二) 文言古今字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2.及反,市罢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出不入兮往不反5.四支僵劲,不能动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7.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qíng)之,欲隐勿见8.靡不毕见9.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10.约从离衡11.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2.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13.暴秦之欲无厌14.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15.满坐寂然16.系向牛头充炭直17.昂其直,居为奇货1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9.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20.臣愿奉璧往使21.五万兵难卒合22.助画方略23.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24.平原忽兮路超远2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6.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27.千里游敖,冠盖相望28.乃设九宾礼于廷29.至莫夜月明30.公输盘不说31.故其畜积是恃32.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3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34.属予作文以记之35.人生如梦,一尊还酻江月3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7.雷鼓大震,北军大坏38.将军禽操,宜在今日39.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4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二、古今异义词圈画出古今异义词,写出其古义,有必要的词请写出其今义以示比较。

语文第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语文第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

初一部编版《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初一部编版《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君子古:有才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2.朋古:(同门为朋)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3.三古:多次今:二加一的数字
4.可以古:可:可以;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5.殆古:疑惑今:大概,几乎
6.疏古:粗糙今:疏通
7.水古:冷水今:冷水和热水
三、词类活用
(一)种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5.形容词作名词
6.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文中的词类活用句子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5.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的
人不堪其忧那种
6.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高考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作文题预测

高考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作文题预测

高考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作文题预测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么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详佯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 还旋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记住见现出现,呈现从纵合纵:联合很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邪耶表疑问语气属嘱劝,请说脱脱身泮畔边,岸卒猝仓促捧用两手托着党倘倘若,偶然本字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颁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曝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辟避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不否①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采彩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史记项羽本纪》)裁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仓苍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藏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孔雀东南飞》)唱倡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黄花岗烈士事略》) 绌黜屈平既绌。

(《史记屈原列传》)厝措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错措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当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底抵大抵,大概得德恩惠尔你尔耳罢了反返往返,返回匪非不是盖盍为什么,疑问代词曷何什么,疑问代词估贾商人函胡含糊不清楚缙绅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官僚士大夫。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知识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知识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不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
古文
年十七,好古文(六朝以前的文章)
古道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代的风尚、习俗)
苏轼《赤壁赋》
斗牛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
白露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茫茫的水汽)
茫然
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飘飘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雾气升腾)
于是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在这个时候)
以上《静女》
二、古今异义(古诗词)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回车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掉转)
杜甫《登高》
苦恨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特别遗憾)
白居易《琵琶行》
十年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第十年)
明年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整理)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停止)
以上《赤壁赋》


须臾成五采(色彩)

圆பைடு நூலகம்
多平方,少圜(圆团团的)
以上《登泰山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躲藏)


爱而不见(出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你)


说怿女美、非女之为美(愉悦)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赠送)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晒)

苏武传知识点(学生卷) -(1)

苏武传知识点(学生卷) -(1)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栘.中数.通使丈人行.置币遗.单于..侯厩监缑.王阏.氏伏弩.射杀之以状语.武凿地为坎.煴.火舆.归营膏.草野北阙.诛.灭天雨.雪啮.雪羝.乳廪.食节旄.雍棫.阳宫斧钺.汤镬.二、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3、前以降及物故4、与旃毛并咽之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6、空自苦亡人之地7、信义安所见乎8、法令亡常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0、武父子亡功德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三、古今异义1、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今义:稍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今义:岳父。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今义:钱。

遗:古义:今义:丢失、落下。

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今义:聚会、集合。

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7、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及:古义:今义:常作连词“和”用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即:古义:今义:即使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面目:古义:今义:相貌10、会论虞常论:会:古义:今义:常作议论1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今义:相当于所以1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3、独有女弟二女弟:古义: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4、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今义:业绩。

16、如惠语以让单于让:古义:今义:请1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今义:诚实、老实。

四、词类活用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①1、单于壮其节壮:2、诚甘乐之甘乐:②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屈:辱: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降: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晓: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7、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斗:8、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24、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2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二、古今异义词(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师说》 3、天子春秋鼎盛。

《资治通鉴》4、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6、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项羽本纪》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9、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10、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5、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7、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8、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9、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0、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11、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1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1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4、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1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16、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17、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18、令将军与臣有郤。

《鸿门宴》 1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20、张良出,要项伯。

2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23、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也。

1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12、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察今》(译为: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13、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今义] 当中,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梳理
通假字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
《赤壁赋》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
(3)举酒属客(4)举匏樽以相属
《游褒禅山记》1.长乐王回深父
第二册
《离骚》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今日往而不反者
6 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故振慑
9 设九宾10图穷而匕首见
11 秦王还柱而走12 秦王方还柱走
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14秦武阳奉地图匣
15 轲既取图奉之16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7 卒起不意18卒惶急无以击轲
19 卒惶急不知所为
《鸿门宴》
1、.距关
2、.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
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第三册
《寡人之子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
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4、輮以为轮
《过秦论》
1.合从缔交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陈利兵而谁何4.始皇既没
5.而倔起阡陌之中6.赢粮而景从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第四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苏武传》
1、女为人臣子
2、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法令亡常
6、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7、前以降及物故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景翳翳以将入2.曷不委心任去留
《腾王阁序》
(1)俨骖騑于上路(2)云销雨霁(3)所赖君子见机
《逍遥游》
(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
(4)旬有五日而后反(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
《陈情表》
(1)夙遭闵凶(2) 五尺之僮(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5)零丁孤苦
古今异义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2.向之所欣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3)凌万顷之茫然
《游褒禅山记》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于是余有叹焉
第二册
《烛之武退秦师》
1.贰于楚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荆轲刺秦王》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②持千金之资币③樊将军以穷困
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⑤诸郎中执兵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⑦断其左股
《鸿门宴》
1.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4.将军战河北5.臣战河南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再拜献大王足下
第三册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2.弃甲曳兵而走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劝学》
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过秦论》
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吾从而师之(6)今之众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第四册
《苏武传》
(1)汉亦留之以相当(2)皆为陛下所成就(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独有女弟二人(6)且陛下春秋高(7)武等实在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问征夫以前路
《腾王阁序》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3)谁悲失路之人(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逍遥游》
(1) 腹犹果然(2)众人匹之(3) 虽然,犹有未树也。

(4)穷发之北(5)小年不及大年
《陈情表》
(1)九岁不行(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7)臣欲奉诏奔驰
(8)拜臣郎中
古今异义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
..时——山东
古义:今义:
⑵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
古义:今义:
⑶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出入
古义:今义:
⑷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非常
古义:今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
...
..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也 D.学不可以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共事
..。

..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
..
..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
..乎此时也 D.否泰
..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
..之如其子
..之往来,共其乏困 B.必哭泣葬埋
C.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
..时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为布衣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
C.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D.有攻城
..野战之功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B.至于
C.深巷
..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8.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
..
..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
..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凄凄不似向前
..长句,歌以赠之
..声 B.因为
C.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D.猿猱欲度愁攀援
..
10、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①铁骑突出
..刀枪鸣②暮去朝来颜色
..自安
..故③恬然
④凄凄不似向前
..
..衣裳起敛容⑥曲罢悯然
..声⑤整顿
⑦相逢
..
..何必曾相识⑧老大
..嫁作商人妇⑨今漂沦憔悴
A.①③④⑦B.②⑤⑥⑧C.③⑥⑦⑨D.④⑤⑦⑧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
..必有师
..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古之学者
C、小学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山东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请指示
..遣人候问武
..而事君者④朝夕..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
⑤汉天子我丈人
..淡静
..⑧常从容..行也⑥武等实在
..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⑨衡下车
..⑩伺者因此觉知
..
A.①②③⑤⑦ B.②⑥⑧⑨⑩ C.①⑥⑦⑨⑩ D.②③④⑤⑦
13、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
..
..清化 D、至于成立
.. C、沐浴
..之情话 B、腹犹果然
14.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
..高
..天日且陛下春秋
B.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
..燕赵之收藏
C.一宫之间,而气候
..焦土
..不齐可怜
D.秦人不暇
..拒秦
..自哀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则足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