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实际问题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学习的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下多少蛋糕?”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明确目标,简化思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组成,认识数的新增概念;2、学习基本算法,掌握加减的计算规则;3、培养观察能力,描写数形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特征。
二、教学重点1、学会数的分类,进一步认识数的群体;2、学会运用基本算法5以内的加减计算;3、懂得观察数形特征及数量特征。
三、教学难点1、分析群体性质及数量的变化特征;2、转向不规则物体的图形分析和描写。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数的认识(1)1~100的数字的组成。
教师说出任意数字,让孩子们认识出这个数字有几个零,几个千位,几个十位和几个个位。
(2)数的群体分类。
将零数、单数和双数、偶数和奇数分别出示给学生。
针对每一类数让学生体验与认识。
(3)给孩子一堆纸牌,当纸牌数目小于10时,让学生一遍一遍数牌;当纸牌数目大于10时,让学生理解一口气数的方法。
2、加减的计算规则(1)3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才算减法和无组数加减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单性。
(2)5以内的加减法:利用图形或工具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各种加减题的解决方法。
3、图形的描写和分析(1)几何图形的初步体验: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为例,由教师出示让学生自己体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2)几何图形的定向及大小的比较: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定向及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主体参与个体参与:如对数字的认识和加减的计算规则,以联合行动的理念来实施教学。
2、情境调整在前提下调整:比如对图形的描写和分析,可以用直观的感觉和体验来实现。
3、群体合作个人参与:比如通过小组实验及分析小组合理化理念的方式,来快速形成群体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教学过程中的能力;2、评估每一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3、每个学生的个别能力。
六、教学反思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学生,而需要心中有数、掌握教学方法以及了解常见的问题,有自我迭代的思想,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成果。
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
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202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教具准备:标杆与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3.1平方米=(__)平方分米3平方米5平方分米=(__)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__)平方厘米1500平方厘米=(__)平方分米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2.公顷的认识.(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2)实际测量.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30000平方米=(__ )公顷.(4)练一练.4公顷=(__)平方米50000平方米=(__)公顷3.教学例题.(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由学生列式计算.(3)练一练.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三、巩固反馈。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数的初步1.1 数字与数词-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本数字1-9和对应的数词,并能正确书写。
- 教学重点:数字与数词的对应关系,数字的书写。
- 教学方法:游戏形式、故事情境引入。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玩数字对拍游戏,锻炼数字的认知能力。
2. 给学生展示数字卡片,学生按照数字的顺序读出对应的数词。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9。
4. 同学间互相竞赛,看谁能最快书写出数字。
- 小结:通过游戏引导和互动竞赛,让学生快速认识基本数字1-9和数词,并提高他们的数字书写能力。
1.2 掌握数量的概念-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概念,通过实物计数和图形计数进行数量的比较。
- 教学重点:数量概念的理解,实物计数和图形计数的比较。
-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图形对比、举例说明。
-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一盒饼干,让学生估算其中的数量,并与实际数量进行对比。
2. 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判断哪个图形的数量更多,并使用数词进行表达。
3.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按照数量由少到多进行排序。
4. 学生自由选择几个实物进行计数,并与同学分享结果。
- 小结: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对比,让学生掌握数量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数量的比较和排序。
第二单元:整数的认识2.1 正数和零-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零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正数和零。
- 教学重点:正数和零的区别,正数和零的读写和比较。
- 教学方法:故事情境引入、数词朗读、图形比较。
-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正数和零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正数和零的数词,加深记忆。
3. 学生观察图形,判断其中是正数还是零,并进行比较。
4. 学生完成练册上的正数和零的读写和比较题目。
- 小结: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和图形比较,让学生理解正数和零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
2.2 负数-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负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负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整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读写整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3. 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读写。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整数卡片、计数器、图形模型等。
3. 教学素材: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些整数,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数?2. 引导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整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整数的认识与读写(10分钟)1. 准备一些整数卡片,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正确的方式读出来。
2. 引导学生讨论整数的正负表示法,并让学生用黑板上的符号表示出所读的整数。
三、整数的图形表示(15分钟)1. 利用图形模型,如数轴或温度计等,让学生理解整数的图形表示方法。
2.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图形模型上表示出相应的整数。
四、整数的加法运算(15分钟)1. 通过具体的实物或计数器,让学生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培养他们对整数加法的感性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加法的规律,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五、整数的减法运算(15分钟)1. 利用具体的实物或计数器,让学生进行整数的减法运算,加深他们对整数减法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减法的规律,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及时进行解答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计的读数、海拔高度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5篇)随着社交网络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网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于分享快乐,宣泄伤感。
什么样的文案才具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0.8+0.80.2+0.2+0.20.4+0.4+0.4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模板一说课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教法学法: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开课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 演示,总结学生的发展.3.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三.说课堂练习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习那是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板书设计:旋转与角平角周角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条边完全重合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模板二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一课.教材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角的学习经验,头脑中也有旋转的概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的观察,相信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点.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与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角的动态美.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教法学法:我使用的是引导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使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采用的教具有钟表模型.课件.芭比娃娃;学具有活动角.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复习学过的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拨动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的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小夹角是什么角,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导入课题《旋转与角》.当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学生不认识,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二. 新授1.平角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边旋转边说自己旋转出了什么角.继续旋转,当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1)提问: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得出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2)这时提出质疑:它还是一个角吗?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它符合角的条件,是一个比钝角还大的角.(3)追问:能说它是一条直线吗?学生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然后告诉学生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角.(4)接着说说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平角,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着老师示范,学生平角的画法.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周角三.练习1.看一看请学生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2.说一说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角的普遍存在.3.画一画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进一步体会五种角的大小关系.4.折一折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四.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希望他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最后是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模板三教材分析:《旋转与角》是北师版数学第七册第24-25页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2.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会辨认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教法学法: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引入,教师发指令,一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别,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在认识完平角和周角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出示卡片让一名学生做动作,其它同学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上画角,分析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给学过的角排队等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认识,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以及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但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应用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计算。
例如:一个公园的面积是15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是多少?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如:选择正确的面积单位填空、改写面积单位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学生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问题,以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若干人。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将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人分得相应的份数。
从而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34+14=44=1,56−26=36=12。
然后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34+13=912+412=1312。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整合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整合四篇作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第二单元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因为,它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有效的教授这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呢?近年来,许多老师们都尝试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并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为您整合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精品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数轴的教学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轴和数轴上的数呢?教师可以先进行一段互动,比如让学生模拟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然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在道路上的位置。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接触数轴,并解释数轴的意义和优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轴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正数、负数、零等等。
二、整数的教学与数轴的教学类似,整数的教学同样需要通过互动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模拟椅子和人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通过整数的方法来测量距离。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感性认识,并逐渐引导孩子理解整数这个概念的含义。
三、小学生口算的教学小学生口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这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之一。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口算游戏、口算竞赛等,把数字的概念融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口算的技巧和方法。
四、面积的教学面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面积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各种物品来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总结通过以上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精品教案的整合,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方式和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当持续产生更多的教学策略,并注重随机应变,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统计教案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二、条形统计图:1、看图: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2、画图:出示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出示第4题。
判断3个游戏规则: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
“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
“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1.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以前认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若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实际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象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
所以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通过计算、观察、推理和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空中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现实糊口的接洽和作用,增强学生进修数学的兴趣。
4.在进修举动中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糊口的接洽,造就相互协作进修的能力,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诲。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和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研究,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读写方法,为新课做好铺垫。
(2)出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律。
(2)教师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尝试读写。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读写经验。
3.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共同分析、讨论。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读写万以内的数?(2)教师出示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练习巩固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感。
3.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出示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2.部分学生在数数、识数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数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数字10的读法和写法。
2.能够认识数字的大小和大小比较。
3.能够根据拼图图形的数量和大小来辨认数字。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数字拼图进行数字辨认。
2.能够通过游戏练习巩固数字的读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数字10的读写。
2.数字大小比较。
难点
1.把拼图图形与对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利用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0,让学生认识数字10,并让他们大声读出。
2. 讲解新知识
•向学生介绍数字10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各种互动方式巩固学生对数
字10的认识。
3. 拓展练习
•让学生进行数字10的拼图游戏,让他们通过拼图的方式巩固对数字10的辨认。
4. 巩固练习
•让学生互相比较手中数字卡片的大小,然后进行数字大小的排序练习。
5. 温故知新
•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数字,巩固数字的大小比较和读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数字10的读写,以及数字的大小比较。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写出数字10的中文读音。
2.从家里找一些物品,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写下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所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板教学进程设计主要包括导入环节、新授环节、巩固环节和总结环节。
在导入环节,主要撰写如何引入课堂主题。
那么教师应当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知道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进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进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运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谁能说一说图上告知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6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进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挑选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进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100页试一试:选两题进行板演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202X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模板2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觉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旧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旧成立。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勘误学生答复:是角学生报告。
量角器是把半圆均匀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应)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领会使学生心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稳固复习。
角的分类知识与技能:⑴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剖析、推理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稳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络,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老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一、导入: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二、探究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
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报告,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直线、射线和角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1、 P36“做一做”1、22、P39、2、四、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P40、8 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
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
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1、P38“做一做”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0、5、7 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角的分类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一、导入: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二、探究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
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
(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师:那我们来看钝角。
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2、P41、思考题3、P43、4看图填一填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学生回答角的概念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一、复习检查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角的画法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