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20:咕咚》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小鸭子的动作、声音,并模仿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内容《咕咚》咕咚,咕咚,小鸭子走啊走,转啊转,不知道去哪儿。
探头,探头,看看,鸭妈妈在河边,田字桥上的果儿多好玩!小鸭子喜欢咿咿啊啊地叫,鸭妈妈踏踏地走,转啊转,一不小心咕嚒跌到大坑!咚嚏,咚嚏,妈妈听见了,快跑,快跑,追啊追,脚伸啊伸,鸭妈妈抱住了咕嚏,抚摸着小鸭子——“咿咿,我的好孩子!”四、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老师播放小鸭子咕咚的叫声,让学生模仿一下,讨论一下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教学生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词“咕咚”的含义,让学生重复多次,掌握读音。
3. 教学课文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生词的意思。
然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气。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咕咚叫声,并辅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表演,体验小鸭子与妈妈的亲情。
5. 课文分析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小鸭子迷路后妈妈的关心,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6. 小结复习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重点复述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与家长讨论故事中表现的亲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生字词“咕咚”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子关系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继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课后反馈请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咕咚》的内容,明白主要情节。
2.能够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4.能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咕咚》的主要内容。
2.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三、教学难点1.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教案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声音制造“咕咚咚”的声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咕咚》。
2. 学习主题内容1.听故事:老师给学生讲述《咕咚》的故事,带着学生一起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习反思:老师带领学生回想故事情节,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感受故事带给他们的情感。
3. 情感体验1.分组活动: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变化,每组呈现出讨论结果并展示。
2.表演故事:学生自由发挥,小组表演故事《咕咚》,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复述故事《咕咚》的主要情节。
2.写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事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咕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家长和同学们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知识目的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抵领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⑵能力目的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诵课文,逐渐到达感情朗诵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抵领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规范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提醒课习题⑴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⑵(板书课习题),请大家举起手跟教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习题⑶细心的孩子,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形声字,象声词)⑷发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⑴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爱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习题吗?⑶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习题。
三、学习生字⑴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⑵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⑶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相互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⑷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规定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⑴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⑵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相互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⑶朗诵檑台赛⑷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⑴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⑵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⑶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⑷生临写⑸练写,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第二课时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⑴(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⑵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诗歌《咕咚》的大意。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朗读《咕咚》。
3.能通过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咕咚》中的情节。
4.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二、教学重点1./gū/声。
2.《咕咚》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角色扮演《咕咚》中的故事情节。
2.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四、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的录音。
2.鲜花、绿叶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模仿《咕咚》中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学习–老师播放《咕咚》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教师讲解《咕咚》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角色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咕咚》中的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
4.练习–学生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并告诉同桌或小组成员为什么喜欢这个声音。
5.总结–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拓展1.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声音,并进行分享。
2.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
七、作业1.完成《咕咚》的朗读练习。
2.描述家里或学校中自己喜欢的声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声音描述能力上有所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声音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人教部编版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 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表 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 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感知能力。
游戏化教学
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游戏的 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指定的 汉字。
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够运用这些词句进行 简单的口头表达。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 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采用更加适合一年 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THANKS
谢谢
新课学习环节
初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词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让学生掌握其读音和意
义。
细读课文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 关的知识或文化背景,
拓宽学生的视野。
巩固练习环节
01
02
03
朗读课文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 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遇 事要动脑筋,不可盲目跟从。
02
CHAPTER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
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二)、出示第二幅图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咕咚》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字。
学习“⽺字头”和“⾜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③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标 ①培养学⽣识字、写字能⼒ ②培养学⽣的朗读能⼒ ③培养学⽣的语⽂综合实践能⼒ 教学重点:朗读课⽂,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吸引学⽣,揭⽰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请学⽣猜猜是什么声⾳。
2、(板书课题),请⼤家举起⼿跟⽼师⼀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的孩⼦,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呢?学习了课⽂就知道了。
⼆、初读课⽂ 1、⾃由读课⽂,建议:⽤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把这些字读准;对于⾃⼰特别喜欢的句⼦,还可以多读⼏遍。
2、读了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看谁能通过⾃⼰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字 1、读⼀读 多媒体出⽰带⽣字的词语,⾃由认读,读准字⾳。
2、认⼀认 没有了拼⾳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互相认读 ②摘果⼦,(多媒体⽰⼀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议 ①⼩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咕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熟、掉、吓、跟”等12个字。
会写“象、家”两个字。
2. 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感悟其中道理。
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学一学”的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模仿声音,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小羊的叫声生:咩咩咩小青蛙的叫声呱呱呱第三个有点难,需要大家好好回忆,你们班主任的笑声。
生:哈哈哈师:同学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请到大屏幕上,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这些字都是口字旁2.这些词都表示声音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称为拟声词。
齐读二、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拟声词:咕咚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写:咕咚,都是口字旁,“咕”右边是古诗,“咚”右边是冬天的冬。
齐读——咕咚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大家再读一遍——20.咕咚三、初读课文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06页,认真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可能发现了,本文只有少数生字注音了,这一课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
我们先开火车朗读,检查大家的课文预习情况。
请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师预设表扬1:字正腔圆,你读得真流利。
师预设表扬2: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预设表扬3:你读得真有感情。
四、学习课文(一)课文读过后,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咕咚”到底是什么?师:谁有答案了?生:“咕咚”是木瓜成熟后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掌声送给他,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话来说。
大家看“熟”字,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生:拆字法,和“热”相比,注意读音,翘舌音,组词:煮熟、熟了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木瓜,我们把它扔进水里,大家听——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木瓜树至少有两层楼那么高,这么大的木瓜从那么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一定——生:很大!(二)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他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段。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故事《咕咚》。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该故事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并书写生字“咯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新生字“咯咯”。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故事卡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情景图片。
4.生字卡片“咯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咕咚》,学生跟读。
2.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咯咯”,让学生尝试书写。
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展开故事的发展。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学生个人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学生在生字卡片上书写生字“咯咯”并进行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故事《咕咚》。
2.完成生字“咯咯”的书写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和课文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味。
3.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进行适当的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词语和句子,如“喧哗”、“昆虫”的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问题的讨论,提升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录音机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导读1.课堂环境创设(5分钟):营造安静、温馨的课堂氛围。
2.温故知新(10分钟):复习前几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3.课文导读(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词语,引导学生朗读。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1.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并指导发音。
2.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词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句型练习(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课文理解1.课文填空(15分钟):布置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3.课文表演(1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课文片段,展示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课文拓展1.同义词搭配(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同义词搭配,拓展词汇量。
2.课外拓展(20分钟):推荐相关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思考。
3.总结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并做简单介绍。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表演课文,加深理解
角色分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小兔、小猴、狐狸等。 表演内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课文情节。 加深理解: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培养能力:表演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 案20《咕咚》人教 部编版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咕、咚” 等12个生字, 会写“跟、从”
等6个汉字
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咕咚”究 竟是什么,懂得 遇事要动脑筋, 不可盲目跟从, 看事情要全面, 不要被表象所迷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作业态度
作业质量 作业习惯
反馈与调整教学计划
收集学生反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
强化重点难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学生参与: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对语文 学习的兴趣和热 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谜语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图片导入: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音乐导入: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咕咚》精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播放录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导入新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3、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认识错误的字改正过来。
4、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
(重点点拨)(3)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其他的方法。
5、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1)开火车读。
(2)男女生读。
(3)其他方式读。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内容呢?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正音。
重点导读下面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1)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相对应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润书香,伴我成长”系列学案设计——《咕咚》学校:民勤县新民小学授课时间:2017年6月执教:张玉霞教材内容: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0课《咕咚》。
教材分析:本课的四个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看图学字句、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设计理念:“浸润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教学,是我校语文教学的特色。
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
(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
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
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板书:跑)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生:没有师:谁来再读这一句。
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师:兔子被谁看见了?生:小猴子。
(师贴板画猴子)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
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
指名一生读。
读得好!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指名读)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
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
(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
(师板书:爱思考)……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
(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
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它们在笑什么?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
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
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
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
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附:板书设计(备注:动物采用粘贴板画的形式)20.咕咚兔子狐狸小鹿猴子山羊大象跑跟野牛不盲从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