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分析了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a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不仅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帮手,也是关注民生,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将其作为生态富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利民富民之中,大力发展沼气建设,提高了农民收入,减少了资源浪费,加快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2]。但是,当前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和当代形势发展要求存在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在河南省内多个沼气建设示范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目前农村中沼气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推广沼气建设和促进全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1.1 领导重视,积极推进
自从《2006年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经河南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4月印发后,各地市对农村沼气建设十分重视,相继成立了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和奖罚措施,出台了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相关文件,并实施跟踪问效制度。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的工作格局。截至2011年6月通过宣传发动、效益吸引和典型示范,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知程度,辐射带动发展户用沼气260多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000多处,全省形成了良好的沼气建设氛围。
1.2 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各地对沼气建设的投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加强。信贷部门利用小额贷款扶持农户发展沼气建设,截至2011年6月,我省共利用中央投资98209.64万元,共计建设户用沼气943021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58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28、沼气服务网点3718个,项目覆盖到全省18个省辖市134个县(区)。许多市、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资助,普通沼气户每户补助300元,对“一池三改”农户每户补助800元,中小型沼气工程每户补助5000~20000元,基本上做到了合格1户、验收1户、补助1户,解决了群众沼气池建设的资金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户沼气建设的积极性[3]。
1.3 开展培训,强化服务体系
各地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积极对沼气户进行技术培训,实行持证上岗,2008年河南省新增培训沼气生产工6325人,持证总数达
到15984人。2011年7月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在新乡县举办了全省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工程项目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全省128个沼气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的220名运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并取得了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证书。另外,各地市按照“强化市级、巩固县级、发展乡、村级”的总体发展思路,各市和多数县设立了沼气服务站,及时明确沼气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技术服务。
1.4 综合利用,提高效益
各地改变过去就沼气抓沼气的传统思路,把沼气作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4]。坚持“一池三改”,以养殖带沼气,以沼气促养殖,实现养殖业与沼气建设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推广沼液沼渣浸种肥田等技术,在积极推广北方“猪-沼-棚-厕”“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三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初步总结出了“沼气+养猪”富民工程模式、“五位一体”庭院和旱区能源生态模式、“莲-沼-鱼”、“稻-沼-蟹”等能源生态模式等,开展沼气生态园田试点示范,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2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存在问题
2.1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
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领导干部、
群众思想有顾虑,对沼气新技术发展缺乏了解,对发展沼气建设缺乏信心,怕受挫折,导致沼气建设进展严重失衡。
2.2监管不力,市场混乱
部分地方对沼气建设缺乏统一管理,户用沼气池建造由群众自行设计和发展,沼具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生产出的沼气质量难以保证,在每年新增大量沼气池建设的同时,由于项目技术不过关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又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报废池,譬如仅2008年报废的沼气池占到当年新增沼气池总数的15%。甚至出现了“建成之日即为报废之时”的池子,这给开展沼气建设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2.3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部分乡镇没有设置能源推广机构,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能源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少,办公条件差,经费短缺,无交通工具,工作开展困难;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沼气技工较少,个别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化培训,未取得从业资格和上岗证,造成一些沼气池建设质量差和后续服务跟不上[5]。
2.4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沼气池建设
个别地方财政投入较少,建一座8~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需要资金大约1500元左右,加上改厨,改厕,改圈[6],总投资要3000元左右,而政府补贴资金只有300~800元不等,加上看不到近期效益,严重影响了建设速度和质量。
2.5重数量,轻质量现象明显
个别乡镇建沼气池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建造质量,不按标准建造,建设过程中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沼气启动时缺乏合理配料和科学指导;导致沼气池建设后出现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漏气不能使用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2.6用途单一,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沼气主要用于生活燃料及照明,导致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程度偏低或根本就不利用就直接排放、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象,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沼气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等方方面面。市、县、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采取有效措施,把建设生态家园与发展农村沼气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列入政府工作日程,真正抓出成效。
3.2规范行业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在沼气池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强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使用常识以及安全意识,对沼气施工技术人员加强管理引导,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所有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证和建池资格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