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整理
医院病理切片、蜡块及资料保存、使用制度
医院病理切片、蜡块及资料保存、使用制度
1.目的
加强病理资料的管理,确保其客观、真实、完整。
2.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适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
4.职责
4.1 病理科:负责病理档案的建立和保管。
4.2 医务人员;按规范使用病理资料,并同时登记备案。
5.内容
5.1 入库管理:切片由医师阅片后及时放入档案室;蜡块由技术员制片后放入档案室。
5.2 保存管理:切片及蜡块干燥后放入存放柜中,按序分类存放,便于复片查找;定期检查防霉、防虫、防鼠措施落实情况。
5.3 资料管理: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输入电脑,定期进行软件维护及建立备份电脑资料,电脑内资料信息不准外泄,确保资料完整性;病理切片和蜡块的保存,门诊病人送检后保存15 年,住院病人送检后保存 30年;细胞学检查阴性涂片保存1年。
5.4 资料使用:各类病理资料及其记载登记簿均不能外借,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如需查阅和抄摘须经病理科主任同意;资料员负责对使
用者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病理学教研室
2021/5/27
1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大量脂滴空泡,
细胞核被推向一侧。
脂滴 空泡
2021/5/27
2
肾凝固性坏死:左侧为坏死区,可见肾小球和肾
小管轮廓保留,但细胞核消失,中间为出血带
2021/5/27
3
宫颈鳞状上皮化生:
部分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
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
25
溃疡病 :可见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合肉芽组织
炎性渗出物及坏 死组织
肉芽组织
2021/5/27
26
结肠粘液癌:可见粘液湖,其间漂浮有印戒细胞
粘液湖
印戒细胞
2021/5/27
27
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 :毛细血管球增大,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囊腔狭窄
肾小管 毛细血管球
肾小球囊腔
2021/5/27
2021/5/27
4
淋巴结结核病:
可见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2021/5/27
5
肉芽组织:
可见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和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细胞 毛细血管
2021/5/27
6
急性肺淤血:肺泡腔充满粉红色水肿液,
肺泡壁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
肺泡壁扩张的血管
2021/5/27
7
慢性肺淤血:
肺泡腔
纤维素
2021/5/27
22
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及所属的肺泡腔内充满大量
中性粒细胞
肺泡腔
细支气管
2021/5/27
23
肝硬化 :肝细胞排列紊乱,形成假小叶,周围有的纤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 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用来诊断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复杂漫长,影响病理切片制作质量的因素众多,常见问题归纳如下:一、固定标本要充分及时:固定标本是制片的第一个环节;固定时间不合适或者固定不正确的组织,在染色时常会出现较浅的核质着色和轮廓不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发白区;固定液的浓度要适宜,固定标本的正确方法为:组织离体后快速放入适宜浓度的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量大约为标本体积的7倍左右,盛放标本的容器以不使标准变形为宜,大小适中。
二、规范对标本进行取材:取材的原则为:保持病变的特征和器官的完整性。
尽量修除无关组织,切面尽量做到平整,原则上小标本要全部制片,大标本宜在病变部位以及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多处取材。
三、及时更换试剂:在整个切片过程中,试剂的使用比较频繁,试剂的浓度改变,会影响到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效果,有些试剂因为挥发到别的试剂中,甚至会导致对病理组织的污染,从而产生误诊。
因此,制片过程应注意观察试剂情况,根据标本量的大小及时更换试剂,确保组织处理达到要求。
四、组织包埋、切片:小块组织要采用线状包埋,大块组织要在包埋时整理平整,以防出现切片不完全或片内组织杂乱而造成诊断医师误诊[3]。
切片机应随时检查刀口是否钝化,随时保持刀口锋利以防出现切片断裂、破碎的情况。
切片力求完整,尽量将每块组织切到最大面,以防发生漏诊。
五、染色、封固要仔细,掌握好烤片条件:一般为60℃烤片0.5~1 h,过高温度和过长时间都会导致组织发黑,染色不清;脱蜡过程也相当重要,如果出现脱蜡不干净,那么就会出现切片不易着色和着色不匀的情况。
盐酸乙醇的分化是影响染色效果的关键环节。
分化不足和过度都会导致染色失败。
树胶的稠度也应适中,树胶过稀过多会发生溢胶,树胶过稠过少又会出现封片不全或空泡。
完成切片固封后,应及时贴好标签,防止出现混淆事故。
六、加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差错事故及坏片的发生。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操作规范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操作规范病理切片是病理科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对于病理切片操作应该遵循以下规范:2.标本固定:对于切片需要的组织标本,需要及时进行固定以防止组织脱落和变形。
通常使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固定时间应根据样本大小和类型进行调整,以确保组织固定充分。
3.标本处理:接受标本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标本处理。
对于组织标本,应进行组织去水、蜡浸渍等处理,确保标本组织的切片质量。
对于细胞标本,应进行细胞离解和离心等处理。
4.病理切片制作:对于组织标本,制作病理切片通常采用甩片法或旋片法。
在制作切片之前,需要使用切片机对刀片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根据需要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
确保制作的病理切片的厚度均匀一致。
5.切片染色:病理切片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染色时,需要严格按照染色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染色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6.切片质量控制:在病理切片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切片的质量。
包括检查切片的厚度、颜色、染色效果等。
对于染色不好或有问题的切片,需要重新制作。
7.切片保存和归档:制作完的病理切片需要进行保存和归档。
切片应放置在干燥、阴凉而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切片暴露在阳光下,防止切片变形和褪色。
8.切片质量评估:对于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切片的清晰度、染色的均匀性、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总结:病理切片操作规范是病理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病理切片的质量,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因此,医院病理科应该建立标本接受和登记制度,对标本进行适当处理,制作和染色病理切片,对切片进行评估和保存。
同时,医院病理科还应定期进行切片质量控制,提高切片的质量。
病理切片整理(汇编)
1、肝脂肪样变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2、脾包膜玻璃样变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3、肾凝固性坏死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4、肉芽组织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
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
此外,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5、慢性肺淤血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
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诊断:慢性肺淤血6、慢性肝淤血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
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胞。
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
小叶中央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稀疏、离散、紊乱。
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血栓。
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
一些较大的裂隙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9、结核性肉芽肿描述:①病灶呈结节状②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③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巴细胞④部分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诊断:结节性肉芽肿10、肉瘤描述:肿瘤细胞丰富,弥漫性分布,间质胶原纤维少。
肿瘤细胞梭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不等。
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的病理性核分裂象。
诊断:肉瘤11、皮肤鳞状细胞癌描述: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排列方式而突破基底膜侵入真皮,形成巢状的细胞团(癌巢),癌巢中央为红染的角化珠。
病理切片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病理切片档案管理,确保病理切片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病理切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条病理切片档案是重要的医疗资料,具有法律、技术、历史和科学价值。
病理切片档案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高效、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本单位设立病理切片档案管理办公室,负责病理切片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病理切片档案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负责制定病理切片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病理切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鉴定、销毁等工作;(三)负责病理切片档案的查询、借阅、复制等工作;(四)负责病理切片档案的统计、分析、上报等工作;(五)负责病理切片档案的保密、安全工作;(六)负责病理切片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第六条病理切片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学历或培训经历;(二)熟悉病理切片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四)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技能。
第三章收集与整理第七条病理切片档案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完整性原则:收集齐全、完整,不得遗漏;(二)准确性原则:收集内容真实、准确,不得篡改、伪造;(三)及时性原则:及时收集,确保档案的时效性。
第八条病理切片档案的收集范围:(一)病理切片资料;(二)病理诊断报告;(三)病理切片档案的整理、鉴定、销毁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病理切片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整理:根据病理切片档案的性质、内容、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二)系统整理:按照档案的生成、流转、保管等环节进行系统整理;(三)规范整理:遵循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确保档案的规范整理。
第十条病理切片档案的整理流程:(一)核对:核对病理切片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二)分类:根据档案的性质、内容、形式等进行分类;(三)编目:编制档案目录,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形成时间、保管期限等信息;(四)装订:按照档案的保管要求进行装订;(五)归档:将整理好的病理切片档案归档保管。
病理实验切片要点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实验切片要点整理1. 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 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血低倍1 / 12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 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 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 心肌脓肿 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低倍镜:阑尾各层内有弥漫的炎细胞浸润,腔内有炎性渗出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浆膜面有炎性渗出物,血管扩张充血高倍镜:各层浸润的炎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浆膜面渗出物由纤维素和中---------------------------------------------------------------最新资料推荐------------------------------------------------------ 性粒细胞组成15. 异物肉芽肿低倍镜: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成分构成,为结节状的病变高倍镜:病变部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散在分布较多的异物多核巨噬细胞,边缘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16. 纤维肉瘤低倍镜:瘤细胞束状排列成人字形,羽毛性或鱼骨状结构,间质胶原纤维较少。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
病理切⽚技术规范(⼀)来源: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病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切⽚、冷冻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病理学等技⽊其中常规切⽚是最主要、最基础的⼯作;迄今为⽌,病理切⽚制作过程的许多步骤还需⼿⼯操作,因此,强化技术⼈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严格执⾏规范化操作,是确保病理技术质量稳步提⾼的前提和保证。
⼀、标本的接收与清点制度(1)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交付组织块,点清块数,记录并签收。
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等)应当⾯向技术组说明,以便进⾏特殊处理。
(2)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包埋过程中遗失。
(3)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清点验收。
⼆、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组织处理:此过程包括固定、脱⽔、透明、浸蜡和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的关键,⼀旦组织处理有⽋缺,往往导致⽆法挽回的后果。
(1)制⽚过程按操作流程进⾏。
(2)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术⼤标本与活检⼩标本分开固定、脱⽔。
(3)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
⼿术标本不应少于6h,活检标本不应少于3h;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组织宜流⽔冲洗处理。
(4)固定、脱⽔温度不得⾼于37℃。
(5)包埋⽤⽯蜡必须过滤。
(6)试剂必须及时更换(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
2、切⽚:是制⽚技术中技能要求很⾼的步骤,即使是同⼀蜡块,使⽤同⼀台切⽚机和同⼀切⽚⼑,不同的操作者也会切出不同质量的⽚⼦。
(1)切⽚⼑必须锋利,⽤⼒均匀;切⽚厚度以4um为宜,切⽚必须完整,⽆污染、皱褶和⼑痕。
(2)组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居玻⽚的中间,各块组织的⽅向应⼀致。
(3)胃镜、⽀⽓管镜、穿刺等⼩活检组织须做间断连续切⽚,⼀般数量不少于8张。
3、染⾊封⽚(1)烤⽚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min。
(2)染⾊试剂必须根据切⽚染⾊质量按要求及时更换。
(3)切⽚封固前必须经⼄醇充分脱⽔、⼆甲苯透明,湿封。
医院病理科档案管理制度
病理科档案管理制度
一、病理资料是重要的医学资料,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
二、送检的标本均必须进行登记、编号,病理申请单的病理编号为连续性编序。
三、送检单应及时清点、归类、整理,按病理编号顺序装订成册入柜。
在切片进入档案室时必须与医师当面清点,并作记录。
四、加强对病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所有病理登记本、病理诊断申请单、应长期保存。
组织切片和蜡块保存期为:门诊患者为送检后15年。
住院患者为送检后30年。
阴性涂片保存期限为1年,组织标本保存期限为报告发出后2周。
五、如用计算机管理的,必须有文字打印材料及资料备份(以光盘刻录为佳)。
六、切片外借时,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并由病理科保留其复印件;填写借条并签名;支付规定的借片押金(待归还切片时退还)。
病理科应将该例全部切片取出,经本科室医师核对原诊断及切片无误时,方能借出。
切片归还时,借片人应出示会诊单位的会诊意见及会诊医师签名,以便意见不一时相互联系研究。
所借出切片应于一个月内如数归还,如逾期不还,没收押金,如切片破损,按破损张数酌情收取赔偿费,并承担相应责任。
所有缺损切片应及时予以重新制片补足之。
蜡块原则上不外借,必要时可由病理科向患者提供未经染色的切片(通称白片)。
并按规定收费。
登记簿及送检单不能出借,但允许来科室查阅或摘抄。
病理切片图库汇总(精简版)
标本:甲状腺腺瘤
肿瘤有包膜,切面棕黄色半透明, 有囊性变。
标本: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 肿瘤切面呈多囊状,内含半透明果冻样物, 局部出血呈棕褐色。
标本:皮肤乳头状瘤
• 肿瘤突出于皮肤表面,呈乳头状。
标本:纤维肉瘤
肿瘤大,卵圆形,境界不清,局部有 出血、坏死。
标本:阴茎皮肤鳞状细胞癌
肿瘤呈菜花状,灰白色,破坏阴茎龟头。
梭形细胞
平滑肌肉瘤:部分瘤细胞多形,局部可见病理性核
分裂像,细胞异型明显
梭形瘤细胞
病理性核分裂像
乳头状瘤:图中所示为肿瘤的横断面,可见血管纤维
轴心,外周是肿瘤细胞,异型不明显
轴心
瘤细胞
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中间有角化珠,间
质有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癌巢 角化珠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淋巴组织内有腺癌组织
标本:慢性肺淤血
• 肺切面结构致密,散在多数棕褐色小点
标本:慢性肺淤血
• 肺体积饱满,质地致密坚实,肺膜散在多数棕褐色 小点
标本:脑出血
• 两大脑半球 不对称,一 侧肿大,可 见一暗红色 血肿。血肿 挤压及破坏 周围脑组织。 脑室内也见 凝血块。
标本:气管纤维素性炎(白喉)
气管粘膜表面 可见灰白干燥 的膜样物
• 十二指肠 球部黏膜 面上见一 个圆形溃 疡灶,直 径不超过 2cm,已 穿通浆膜 面。
标本:胃癌(浸润型,革囊胃)
• 胃壁弥漫增厚变硬,部分皱襞增粗,部 分扁平。
标本:胃癌(溃疡型)
• 粘膜面有一巨大溃疡,直径超过4cm,边缘隆起,呈围堤状, 底部不平。
标本:胃癌(隆起型)
• 粘膜面有一菜花状肿物向胃腔突起, 表面有坏死。
病理切片整理
3 号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组织来源:阑尾镜下特点: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渗出物。
5 号肺水肿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6 号肺脂肪栓塞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
7 号肠腺癌组织来源:结肠镜下特点: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8 号血吸虫肝组织来源:肝镜下特点: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
有钙化的死卵。
12 号水泡状胎块组织来源:胎盘镜下特点: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13 号转移性印戒细胞癌组织来源:淋巴结镜下特点: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
15 号鳞状细胞癌组织来源:皮肤镜下特点: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
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17 号大叶性肺炎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18号肝硬化组织来源:肝镜下特点: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20 号血栓组织来源:静脉镜下特点:血栓由静脉内淡红色的血小板和血细胞构成,其一边有裂隙,由内皮细胞覆盖再通。
21 号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来源:动脉镜下特点:动脉内膜表面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帽),局部已破溃,其下方为粥样灶,为无结构的红染物,其中有胆固醇结晶(针状裂隙)和钙盐沉积。
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
23 号胃溃疡组织来源:胃镜下特点:渗出层下方为红染无结构的坏死层,再下是肉芽组织层,可见多数毛细血管,其长轴与溃疡表面垂直,其间有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各种慢性炎细胞。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操作规范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操作规范
1.巨检结束后清点块数,记录签收。
2.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进行清点蜡块数量。
3.大小标本分开固定脱水。
4.大标本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小标本不得少于3小时。
5.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必须流水冲洗。
6.固定、脱水温度不得高于37℃。
7.试剂必须及时更换。
8.切片厚度3—5微米。
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
9.胃镜、纤支镜等小活检组织切片必须作连续性切片,数量不得少于8张。
10.组织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玻片的中间。
11.封固前必须经酒精充分脱水,二甲苯透明,湿封。
12.封片时不得有气泡,不得有树胶外溢。
13.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字迹必须清楚。
14.制片工作一般应在24—48小时内完成。
15.切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面清点。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质量控制规范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质量控制规范
1、负责组织处理的技术员从医生手中收标本时,必须清点查对,无误后签收。
2、组织脱水、浸蜡、包理、切片、染色、封片等,均应按技术规范进行,对每道工序,都必须查对组织数量,检查有否遗漏、丢失。
3、大小标本必须分开处理。
4、包埋或其它工序中,万一发现组织块标签脱落、相互混淆,技术员不能擅自认定。
待切片出来后与诊断医生共同辨认。
5、根据切片量化的控制,专人负责更换试剂,以保证每一批切片的质量恒定。
6、每批切片完成后应按序排列并与申请单、组织块核对后交诊断医生签收。
7、对质量不佳的切片进行重新处理。
8、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专人负责。
当出现故
障时,及时通知设备科或联系厂家修理。
9、对危险品专人管理。
病理实验教学-病理切片标本整理
病理切片标本编号器官病理变化诊断1—M—1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很小或消失,镜下红染明显肾水肿1—M—2 肝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被压向一侧肝脂肪变性1—M—3 可见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大量炎细胞侵润肉芽组织1—M—7 肝肝细胞肿大如气球,肝窦在水肿肝细胞的挤压下消失肝细胞水肿1—M—8 肺镜下组织完全被破坏,全无定型,红染,由肺泡断定为肺组织肺干酪样坏死1—M—9 脾肉眼灰白色,质韧半透明,胶原蛋白交联,胶原融合增生,胶原纤维增粗,期间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脾包膜玻璃样变2—M—1 肝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萎缩,炎细胞浸润肝淤血2—M—2 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混合血栓2—M—3 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染色变浅或消失,肠腔中出现一定量的血细胞肠出血性梗死2—M—4 肺肺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肺泡壁变厚,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和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3—M—1 鼻部分腺体增生,间质内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鼻息肉3—M—2 可见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大量炎细胞(单核中性粒细胞)侵润炎性肉芽组织3—M—3 阑尾镜下可见阑尾表面不清甚至消失,腔内有大量物质,高倍镜观察为血细胞和大量炎细胞浸润急性阑尾炎3—M—4 肺可见病变区域纤维素成红染,相互交织成网状、条状,混有中性粒细胞纤维素性胸膜炎3—M—5 阑尾阑尾腔面相对急性阑尾炎完整,亦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慢性阑尾炎3—M—7 阑尾可见阑尾基层中肌纤维疏松染色浅,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蜂窝织炎3—M—8 肾脓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肾脓肿4—M—1 肠癌细胞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肠腔样结构肠腺瘤4—M—2 纤维细胞排列成束状,纵横交错,编织成网,纵切面核呈椭圆形,横切面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纤维瘤4—M—3 乳腺可见增生的编织状排列的纤维样组织及增生的腺体组成,边乳腺纤维腺瘤缘为纤维组织包膜4—M—4 增生的血管管壁薄而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血管壁间为数量不等的结缔组织海绵状血管瘤4—M—5 肿瘤有两种组织形态相间分布。
医学院病理切片(全)
切片 2
肺脓肿
切片 2
肺脓肿
12.平滑肌瘤(瘤1)
• 肉眼:红染实性组织。 • 镜下:瘤组织由纵横交织呈束状排
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与正常 平滑肌细胞相似,核呈长杆状,核 分裂少见。
切片1
平滑肌瘤
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杆状核,两端钝圆,核分裂
小叶性肺炎 病变支气管及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浓性渗出物,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
27.硅肺 (呼3)
肉眼:疏松组织中可见多数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实变红染区。 镜下: (1)肺组织内有单个散在或数个融合的纤维性硅结节。 (2)纤维性硅结节主要由增生的胶原纤维呈同心圆排列构成,
有的已发生玻变,部分结节中央尚可见到残存的血管, 边缘可见较多尘细胞(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切片 3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6. 肝细胞水肿(物4)
(1)肉 眼:为红染实质组织。 (2)低倍镜:
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不易辨认; 肝细胞肿大,大小不等; 肝窦扭曲、狭窄、闭塞。 (3)高倍镜: 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呈网状或透明,胞核悬 浮于中央,染色变浅。
切片 1
正常肝
肝索
中央静脉 肝窦
23.风湿性心肌炎(循2)
(1)肉眼:为红染实性组织 (2)镜下:风湿性肉芽肿
- 部位: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旁。 - 组成:中央:少量纤维素样坏死物;
附近:许多风湿细胞 (核的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 毛虫状) 周围: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
切片1
低倍
切片1
风湿细胞(细胞核横切 面呈枭眼状)
切片 1
肝细胞水肿
医院病理切片、蜡块、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标准版)
病理切片、蜡块、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1.病理科设立病理档案资料室。
2.病理档案资料(包括病理检查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由专人管理。
其它任何人不得私自提取或借出病理档案资料。
3.常规活检、手术中快速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尸检等的文字资料、非文字资料(组织的石蜡包埋块、切片等)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皆由病理科按照本制度制度妥为保存。
4.各种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按编号,每200张装订成一册至少保存15年。
5.病理蜡块以及切片按序号归档至少保存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细胞形 成的梁索
血窦
DS ⑥ 胃腺癌
DS ⑧ 亚急性重肝炎
US ①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毛细血管球增大,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囊腔狭窄
肾小管 毛细血管球
肾小球囊腔
US ③ 慢性肾盂肾炎
GS ① 葡萄胎:
绒毛高度水肿,无血管,滋养叶细胞异型增生
增生的滋养叶 细胞
间质水肿的绒 毛,无血管
IF ④ 纤维索性炎——气管白喉
IF ⑤ 异物巨细胞反应
NP ① 食管鳞状细胞癌:
癌细胞巢状排列,中间有角化珠,间质有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癌巢 角化珠
NP ② 皮肤乳头状瘤:
图中所示为肿瘤的横断面,可见血管纤维轴心,外周是肿瘤 细胞,异型不明显
轴心
瘤细胞
NP ③ 平滑肌瘤:
瘤细胞梭形,漩涡状排列
IJ ③ 肝细胞坏死
IJ ④ 脾细动脉玻璃样变
IJ ⑤ 肝细胞水变性和气球样变
RP ① 肉芽组织:
可见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和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细胞
毛细血管
HD ① 慢性肺淤血:
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有心力衰竭细胞
肺泡壁增宽
心力衰竭细胞
HD ② 慢性肝淤血
IF ② 肾(或肝)脓肿
IF ③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梭形细胞
NP ④ 大肠腺癌
NP ⑥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淋巴组织内有腺癌组织
淋巴滤泡
腺癌组织
NP ⑧ 甲状腺腺瘤:
边界清楚的结节,腺体大小不一,细胞致密。
腺瘤结节
MS ① 骨肉瘤
HS ③ 高血压病肾
HS 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厚,可见纤维帽和大量胆固醇结晶。
内膜 中膜
纤维帽
胆固醇结晶
GS ② 子宫绒毛膜癌
似合体 滋养层细胞
似细胞 滋养层细胞
GS ④ 侵蚀性葡萄胎
有无绒毛结构是它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
ES ② 毒性甲状腺肿:
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吸收空泡,淋巴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吸收空泡
滤泡上皮乳头 状增生
NS 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ID ① 肺粟粒性结核病
③ 肠伤寒
RS ① 大叶性肺炎:
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
肺泡腔
纤维素
RS ② 小叶性肺炎:
细支气管及所属的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
肺泡腔
细支气管
RS ④ 矽肺:
纤维组织同心圆层状排列,形成玻璃样变的矽结节
矽结节
肺泡
DS ② 慢性胃溃疡病
DS ④ 门脉性肝硬变
DS ⑤ 肝细胞癌:
异型的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其间有丰富的血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