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主义建筑赏析

合集下载

弗兰克莱特作品赏析

弗兰克莱特作品赏析

1893年 开设事务所,直至去世, 其间共设计出800余座建筑物,其 中建成的约400处。
离开Sullivan的事务所之后,在芝加哥建立了 自己的建筑实验室;很快他在橡树公园的家 中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并把实验室也搬到家 中。 在这一时期,赖特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Prairie Houses(草原住宅)。这类房子屋顶的坡度 很小,有深深的挑梁,但没有阁楼和地下室, 长排的窗户更加强调了房子低矮的印象。他 采用完全自然的、带有斑点的那种木料,并 且没有使用油漆,让木料自然的美完整的体 现出来。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设计一种全新的、本土化 的美国式建筑。此时,赖特和一些都采用这 种方法设计的芝加哥建筑师们共同组成了草 原学派(Prairie School)。虽然赖特本人并不 喜欢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可实际上他已经成 为这个学派的领导人。 赖特开始在公众场合做演讲,写一些文章以 表达他对建筑看法。在他众多的演讲中最著 名的“设计的艺术和工艺”(The Art and Craft of the Machine),这是1901年。它标志 着设计的理念开始被美国建筑师接受和广泛 的传播。
Isabel Roberts House
1911年 赖特回国居住在其家乡威斯康星州塔里埃森。
东塔里埃森,居所和工作室。许多极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在此完成,包括落水山庄、 古根汉美术馆、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等作品。
1914年 赖特情人与他的孩子在塔里埃森被意外的大火烧死。
之后复建。 1915年-1922年,赖特设计完成了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设计,这项目后来以它的抗震设计闻名于世, 在1923年基本上把整个东京都毁掉的大地震中少数幸存下来建筑之一。这个宾馆毁于1968年,不过它的入口 门厅还保存了下来,后来被改建为建筑公园。在设计东京帝国饭店的时候,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雕塑 家Miriam Noel(他们在1927年离婚)。 1938年,他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Scottsdale, Arizona)附近的沙漠上又修建了一处冬季使用的总部, 称为“西塔里埃森”。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 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 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 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 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 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 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埃及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 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 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
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 兰风格派和勒· 柯布西耶倡导 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 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 建筑空间和体量。
迈克尔· 格雷夫斯
•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同时也是 一位工业设计师。格雷夫斯首先以 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 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 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 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 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迈克尔· 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 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 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用品、 首饰、钟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

弗兰克莱特作品赏析

弗兰克莱特作品赏析

赖特相信,“建筑物内 部的空间比它的围墙更为重 要”,因此在这幢住宅的设计 上,赖特“打开了盒子”。带 有斜脊的延展的屋顶,使得整 幢房屋看上去与地面十分贴近。 宽阔的屋檐和低矮的围墙从整 体建筑物延伸出来,环绕着建 筑物拐角的带形窗使之形成了 抽象的几何图案。
这套威利茨私人住宅是 一所高档贵族庄园,拥有7间 卧室、6个浴室、一个图书馆、 一个工作间、一间餐厅和一座 顶层画廊,两间地下室和一座 天主教小教堂。堪称豪宅。
Chicago
1888年 进入建筑师D. 阿特勒和L.沙利文的建筑 事务所.
赖特与事务所其它绘图员相处 得并不融洽。在事务所工作的 第一年里,他与同事有许多争 吵。尽管如此,沙利文对于来 特相当信赖,交付他许多工作。 赖特也对这位上司相当敬佩。 表达对沙利文的尊敬,赖特用 德语总称呼他为“崇敬的宗师 (Lieber Meister)”。
拉金公司办公楼
Buffalo
NEW YORK
New York
Lake Huron Lake Michigan
Lake Ontario
Chicago
Lake Erie
Buffal o
拉金公司办公楼
(Larkin Administration Building)在1904 年设计, 1906 年建成。 拉金公司是美国纽约州布 法罗市的一家生产肥皂的 公司。 大楼总共五层,内外墙均 为暗红色清水砖墙,红色 砂浆填缝,并使用钢框架 结构。大楼内部有许多创 新,其中包括空调、彩色 玻璃窗、 经过统一设计的 家具和悬浮马桶。 尽管这是一座办公大楼, 它还是契合赖特的建筑风 格。建筑内外部装饰是由 当时著名的雕塑家理查 德 · 博克设计。 1950年被拆毁.
Madison

高迪建筑分析

高迪建筑分析

.
20
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i Cornet
碎石拼建的海浪长廊
瓷砖碎片、玻璃碎片和粗糙的石 块
.
21
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i Cornet
奎尔公园里的高迪之家 —— 高迪在这童话般的地方住了二 十五年。
.
22
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i Cornet
.
2
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i Cornet
高迪的风格理念:
高迪渴望成为建筑师,他的想法与众不同。年轻的他在 日记中这样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 的东西!”他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他极富浪漫 主义幻想,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建筑点什么, 一切灵感源于大自然,海螺的繁纹、蜂巢的 格致、神话人物 的形状等。
个人认知与感想
与其说巴塞独特的建筑倒不如直接说是高迪那超常的想 象力。可以由被风吹过的两片叶子为灵感而设计房顶,蜗牛 以及旋涡式的旋风联想而得的旋转楼梯等等。对于巨大的圣 家堂的惊叹,它的宏伟雄壮如不亲眼所见,是永远不知道的, 是任何摄影作品所无法体现的。让我对巴塞罗那这个充满魅 力烂漫的地方有了向往,也是旅行的必行之处吧。还有那如 在海洋里一样的全部流线型的巴特罗公寓,温柔,豪华,艺 术,科学,他不仅仅是个设计师了,还有那在高高山顶的高 迪公园,米拉之家。。。。似乎每一个都集结了高迪不同大 脑分区的全部智慧。
东门:耶稣诞生 目前已建好的部分(1912)
.
6
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i Cornet
.
7
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晚餐的“受难立面”(西面)
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i Cornet

高迪 圣家族大教堂赏析课件

高迪  圣家族大教堂赏析课件
详细描述
米拉之家是高迪为米拉夫妇设计的住宅,其建筑外观呈波浪形,与周围的环境 相得益彰。高迪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米拉之家在采光、通风和空间利 用等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巴特罗之家
总结词
巴特罗之家是高迪的又一力作,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深受人们的喜爱。
详细描述
巴特罗之家是高迪为巴特罗夫妇设计的住宅,其建筑外观呈曲线形,与周围的环 境相得益彰。高迪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巴特罗之家在采光、通风和空间 利用等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高迪在接手该项目后,将个人风格融入其中,使得教堂建设历经百余年仍未完成。
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和建筑特点
高迪运用独特的有机形态和自 然元素,如波浪、植物和动物 等,来设计教堂的外观和内部 结构。
教堂外部立面由三种颜色(红 、黄、蓝)的瓷砖构成,呈现 出丰富而独特的视觉效果。
教堂内部有高耸的立柱、巨大 的拱形天花板和彩色玻璃窗, 营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
帕克·吉尔
总结词
帕克·吉尔是高迪的又一杰作,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深受人们的喜爱。
详细描述
帕克·吉尔是高迪为帕克·吉尔夫妇设计的住宅,其建筑外观呈 曲线形,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高迪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 计,使得帕克·吉尔在采光、通风和空间利用等方面都达到了 极致。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的影响
高迪的作品对后世建筑师和设计师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主义 建筑的经典之一。
02
CATALOGUE
圣家族大教堂的介绍
圣家族大教堂的历史背景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品。
该教堂是为了纪念天主教会的耶稣十二门徒而建,也是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之 一。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且完成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中,“巴洛克”建筑生动
活泼、随意不拘的丰富变化,表露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自由民主意愿迸发的喜悦(见图
2-4);
图2-4 罗马西班牙广场
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建筑反映了加速发展的物质 文明和竞争法则(见图2-5);
图2-5 法国马赛公寓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后现代主 义建筑反映了高科技带来的社会
天坛祈年殿藻井(见图2-18)利用木结构特点,将逐渐扩大的圆环 与辐射两种要素交织,形成了完美的图案。
图2-18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
此外,重复是可以不断变化着的重复,从而产生了各种韵
律,这也是当代各种曲线建筑和变异软体建筑的源头。美 国建筑师盖里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见图2-19), 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四、对比和相似
图2-14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见图2-14)是二战后市中心街区里 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意大利设计者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秉承《城市建筑学》的思想,认为旧建筑不应被拆 毁而应作为一个新单元纳入综合体中。如此一来,不同历 史时期的建筑立面形式就在这栋综合楼里表现出了对比和 相似关系。
“多样”是建筑创作中的必然现象。但如果对“多样”不进行处理,建筑甚至一个城市必将混乱
杂陈。混杂不可能产生艺术,只有经过“统一”的整合,才能让建筑和城市具有艺术感染力。
图2-8 北京故宫
我们只要从空中俯瞰一下北京故宫(见图2-8),
就可以发现故宫建筑群是一个主从分明、
协调统一的伟大艺术作品。它采用左右对称
图2-12 “模数”体系
现代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借助于
黄金分割与人体尺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数” 体系(见图2-12)。由于这些矩形都因为黄金分割

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规划设计案例赏析

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规划设计案例赏析

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规划设计案例赏析在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规划设计案例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赏析。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简要描述:1.伦敦格林威治大卫街商业综合体:该商业综合体位于伦敦繁忙的格林威治大街,占地面积约10,500平方米。

设计师巧妙地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了一个融合风格的商业空间。

综合体包含了购物中心、餐厅、办公空间和住宅等多功能区域,并且设有露天广场和公共花园,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

2. 纽约摩天大楼 Hudson Yards:Hudson Yards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西部的重大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一百八十英亩。

该综合体包括零售区、办公区和住宅区,并且还设有一个顶部开放空间,可供游客观赏城市风景。

Hudson Yards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和资源节约措施。

3.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作为上海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融合了传统欧洲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概念。

该商业综合体包括酒店、购物中心和办公空间,设计精美的室内空间展示了高品质的奢侈品牌和时尚潮流。

商业综合体位于壮观的外滩地区,拥有壮丽的黄浦江景色,成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热门目的地。

这些国外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在于他们综合了商业、文化、休闲和居住等多个功能,为城市和市民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和体验。

同时,它们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融合,建筑风格与城市历史背景相呼应,并利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商业、文化、休闲和居住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结合,并根据当地区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独特而创新的设计。

此外,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资源节约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建筑赏析之美秀美术馆详解

建筑赏析之美秀美术馆详解

美秀美術館
(一)曲径通幽
• 美术馆的入口只有一条路,要到达 美秀美术馆,需要走过一条两旁布 满了樱花树的弯弯曲曲的幽径,再 穿越山洞,走入一条能够将我们引 领至另一个世界的隧道,横过一座 反悬索天桥,方可到达这个人间天 堂,有“曲径通幽处”之意味。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
• 连接美术馆的,是壮观的长200米 的隧道,还有120米的斜拉桥。隧 道呈弧形,由于建筑的体量偏西, 而入口在东边,因此一开始看不到 馆身。美术馆入口要到隧道的末端 才豁然呈现。特意把入口通道拉长, 让馆身时隐时现,有种‘犹抱琵琶 半遮面’的效果。因此,尽管有电 瓶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代步,大部分的访客会选 择从停车场步行到艺术馆。这样最 后一刻才 显露真身的设计在日式 庙宇里十分常见。行人一般不能直 接进入主建筑,而是随着步道的曲 折逐渐抵达。
(三)桃花源记
• 这正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初衷,当 他第一次置身于信乐群山的包围之 中时,他就很感动地说:“这不是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 桃花乡如出一辙吗?”因此,贝聿 铭希望引用“世外桃源”概念,创 造出一个独特的地上天国。
(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远离尘嚣,美秀美术馆在绿油油的 信乐山岳中若隐若现。美秀美术馆 的80%建筑物是埋藏于地下,这是 因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的景 色融为一体。通过跨越两个山脊的 隧道及吊桥,美术馆的入口便映入 眼帘。当走近的时候,便会在长满 松树的山坡中瞥见玻璃的屋顶,恰 似中国古代的传说、地上的天堂— —「桃源乡」。这真是中国的“山 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典故的精彩再现。
(八)深山藏古寺
• 这与中国的寺庙一般都藏在深山老 林之中的用心良苦相契合。首先, 深山老林远离尘世喧嚣,是一片净 土。更重要的是,要让尘世的人们 在攀爬的过程中,享受路途的艰辛, 继而净化心灵、一洗尘世喧嚣之浮 华、慢慢让人获得一种怡然自得、 超然度外的精神愉悦。美秀美术馆 也是为了让人们在欣赏人类最珍贵 的精神瑰宝之前,先体味一下追寻 过程中的艰涩,待到达目的地的那 一刻,才能真正体会到苦尽甘来的 酣畅淋漓之痛快。

世界建筑学赏析感悟

世界建筑学赏析感悟

世界建筑学赏析感悟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到将来都和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建筑的同时建筑也在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建筑和人应该是一种互相推动的作用。

建筑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让建筑得到更好地发展。

我第一个接触的建筑师是赖特,流水别墅的美不用多说。

有机建筑的核心应该是对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融合,但是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什么样子的环境值得去融合,是不是什么环境都应该去融合?是不是看似和环境和谐的建筑就真是有机的?各个国家都在追逐那些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可是知名的建筑师就只有那么几个,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走到哪里都是那几种风格。

千面一楼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周边的建筑大部分都是近乎是一个样子,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去适应这样的环境似乎不是一件好事?适应只会是千面一楼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试着打破环境呢?这样才会是建筑风格多样化!最初接触解构主义是我更喜欢把它称为“耍酷主义”因为解构主义的建筑和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格格不入,但后来觉得它或许是对建筑风格的一种探索,是对建筑多样性的一种探索,使建筑更加的富有个性,不至于让建筑趋于单调、当然希望在模仿风格的时候能够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所希望的建筑是有逻辑性,连续性的。

在此我先称呼它为逻辑建筑,在生物学中细胞构成个体,个体构成群体,群体组成自然。

细胞其实非常很严谨的结构,他的各个功能都非常合理而且精确,细胞的各个部分包括他的运作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功能的划分相当明确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有条不紊,我希望我们设计的建筑能像细胞一样是充满逻辑性的,设计的每一步最好都能有功能上的意义,最好能是功能与设计相结合,每一步的设计都能与其他部分相呼应形成统一整体。

当然有人觉得建筑不只是建筑更应该是艺术,太过强调功能会忽略建筑的美感。

但是我觉得建筑和生物是一样的,生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能存活下来已经证明了他们功能上对环境的适应,而且漂亮的动物不在少数,这其实是可以说明功能与设计其实是可以共存的,怎么才能平衡好他们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

住宅整体呈十字布局(下 图),东西轴长,南北轴 短,两轴交汇处为住宅的 中心,设置有起居室、餐 厅和一个室内庭院,属于 公共区。中心向南为住宅 的入口,设有一个车棚; 中心向北是客房;中心向 西分别是厨房以及西端的 工人房,属于后勤服务区; 中心向东则分别是主卧及 东端的办公室,属于私密 区。这几个区域各自集中, 空间功能明确,生活流线 都没有交叉。这样一来, 既保障了主人甚至客人各 自的私密性,以餐厅和起 居室这样的公共区为中心 又保证彼此间不会过于隔 膜生疏。
萨伏伊别墅深刻地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所 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建造 手段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 合,建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 衡而非对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等, 这些建筑设计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 师。即便是到了今天,现代主义的建筑仍 为诸多人士所青睐。因为它代表了进步、 自然和纯粹,体现了建筑的最本质的特点。
这个别墅还是第一个使用钢结构的别墅建筑,这是为了支撑悬挑出墙20 英尺的屋顶(四面都是如此)而特别设计的,这个结构使得它能够更好 的挡风遮雨。它还是用了174扇艺术玻璃窗和门,在主体结构的一层楼装 有一长排的这种玻璃窗,这使室内外能够很好融合在一起,而且采光性 能好。
案例八:阿尔瓦·阿尔托-----玛利亚别墅
疗养院细致地考虑了疗 养人员的需要,每个病室都 有良好的光线、通风、视野 和安静的休养气氛。建筑造 型与功能和结构紧密结合, 表现出具有理性逻辑的设计 思想。形象简洁、清新,给 人以开朗、明快、乐观的启 示。
玛利亚别墅
• 玛丽亚别墅的地位: 它是阿尔托古典现代
主义的巅峰之作,被称为“ 把20世纪理性构成主义与 民族浪漫运动传统联系起 来的构思纽带”。它可与赖 特的流水别墅、柯布西耶 的萨伏伊别墅、密斯的范 斯沃斯住宅相媲美。

流水别墅赏析

流水别墅赏析

姓名:一、流水别墅简介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

流水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流水别墅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二、流水别墅整体赏析流水别墅仿佛是从自然山岩中生长出来的建筑,它造型纵横交错,变化万千。

挺拔耸立的粗糙石墙,牢牢地钳住水平舒展的阳台。

杏黄色混凝土阳台栏板厚薄不一,长短相随,错落跌宕,与一道道凹凸起伏的片石墙垛相互映照,构成了鲜明、突出的动态整体。

出挑非常深远的浅色大平台,犹如空中飞出的一道道石板,显得极为险峻奇绝。

层层落落的混凝土平台之间,形成了光影斑驳的灰色空间,造成“土生土长”的感觉,出色的诠释了赖特“有机建筑i”的理论内涵。

粗壮的混凝土墙垛宛如石柱,深深地扎根于山岩之内,有力地托起错动欲下的混凝土平台,像是把他们牢牢地“钉”在悬崖峭壁之中。

“石柱”留出的空隙,让潺潺溪流奔涌而下。

不甘寂寞的大自然,仿佛也融入了这欲行又止的意境里,以他那高大笔直的大片树木映衬着水平舒展的建筑舞姿,摇曳的疏影洒落在光洁的平台和粗犷的石墙上。

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别墅,仿佛是寂静的山涧绝响,又仿佛是深邃的森林之魂。

绚丽明亮的杏黄色像是给林中的树叶染上了一层颜色。

纵与横的交错,水平与垂直的穿插,动与静的对比,凝重与灵巧的映照,粗犷与细腻的反差,光与影的变化,红、黄、绿、灰的色彩交替,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姿的艺术之歌。

流水别墅的内部显得不同凡响,它仿佛是一个幻境。

跨过一段狭小而昏暗的门廊,穿过粗犷而叠落的自然石壁,转身登上主楼梯直达二层的起居室,明亮的光线从天窗倾泻而下。

起居室以红色为主调朴拙的石板地面、大片玻璃使室内室外连成一景。

瀑布被创造性地融入建筑设计之内,却可闻而不可见,平添了几分山林野趣。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萨伏伊别墅分析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萨伏伊别墅分析
萨伏伊别墅主要作品第五页年代不详佛莱别墅villafallet1927年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1928年萨伏伊别墅villasavoy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suissalaciteuniversitairaparis193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lunitedhabitationmarseille19501953年郎香教堂lachapellederonchamp50年代初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萨伏伊别墅建筑场所特征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
• 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大师:建筑师、规划师、家具设计师、现代派画家、雕塑家、挂毯设计师,同时他又是多产作 家,出版有50多部专著及无数文章。
萨伏伊别墅
建筑师简介
• 勒·柯布西耶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小镇 Chaux-des-Fonds,查尔斯·艾都阿德·吉纳瑞特
• 1920年,在他还是一名艺术家的初期,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即将从事建筑而非严肃的艺术,因此,他更名为勒·柯 布西耶。他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很多专家的影响。影响他的是著名的建筑大师奥古斯特· 贝瑞(Auguste Perret),并教会他如何使用钢筋混凝土。
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 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 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萨伏伊别墅
建筑理念
现代建筑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并在实践中特别注重空间的组织与塑造,使建筑空间在技术飞跃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发 展。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已从传统的静态空间,逐渐发展到现代建筑的动态空间,即“空间——时间”的概念,在传统三维空间上 增添了人在其中连续位移而产生的时间因素,因而使建筑空间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变化和丰富。萨伏伊别墅就是一个“空间——时间” 营造的典范。并没有用豪华的材料,没有附加的装饰,纯粹由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其材料来组织和塑造丰富的动态空间,这绝不仅 仅是顺应了当时窘迫的经济状况,而更主要是当时重视功能、强调空间、反对附加装饰的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反映。

流水别墅赏析

流水别墅赏析

结 构 体 系
流水别墅赏析
• 流水别墅除地下室之外的三层都是一个类 似托盘的平台。赖特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 挑的特性使流水的一边与山石相连另外几 边悬于空中,这样的设计实现了赖特的 “方山之宅的”梦想。
流水别墅赏析
流水别墅赏析
• 这样的结构 设计还有一 个明显的优 势,就是它 使室内外空 间有了交流。 即使你站在 建筑之上依 然会有身处 自然的感觉, 下面我们就 和萨夫伊别 墅做一下比 较。
分析方向
• 1.环境体系 • 2.功能体系 • 3.空间体系 • 4结构体系 • 5交通体系 • 6.实体体系
流水别墅赏析
环 境 体 系
流水别墅赏析
室外环境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
堡附近的一片落叶阔叶林,这里远离尘嚣,空气清 幽,流水潺潺,人流较少,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然而在这里做建筑很难,普通的现代建筑会破坏了 环境的整体性,要想做流好水别就墅赏要析 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 部分,可流水做到了。
流水别墅赏析
• 1赖特把别墅建在溪水之上, 这一大胆的设计叫人称绝。 但是也会有它的缺点:在 一次山林的洪水中,洪水 冲进了别墅把别墅里的家 具都给泡了。
• 2还有就是建在水流之上给 后期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 的困难,别墅在建造的过 程中只花费了15.5万美元 而后期的维修却要话费超 过100万美元
流水别墅赏析
有机建筑
思考
• 或许你不喜欢赖特的作 品不喜欢赖特的建筑理 念和他的为人处世但作 为一个建筑大师值得我 们学习是很多的,从刚 才的分析的他的所有体 系都指向有机建筑这一 点我们至少可以总结一 点:无论是在做什么 设 计都要有一个主题一个 中心……
流水别墅赏析
• 虽然赖特 是一个建 筑大师, 但是不可 否认的是 他也有时 代的局限 和自身的 不足。

悉尼歌剧院赏析

悉尼歌剧院赏析
风。
在建筑造型上,反映了建筑家的自然美学思想,各个角度都很美
观,将设计的美学很好的运用到了实物中,建筑取材等也反映出澳大 利自有的一些风格,符合现代设计与建筑的美学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尼歌剧院的美学赏析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
该方法可以使用那个一个共同的模具 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 有着相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
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 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 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 顶剧院”之称。
悉尼歌剧院的美学赏析
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 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 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
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 婀娜多姿,轻盈皎洁。
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 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它的建立 标志着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已经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悉尼歌剧院的美学赏析
从美学追求来看,悉
尼歌剧院这一建筑作 品具有鲜明突出的个 性,它的设计师丹麦 建筑家伍重,强调现
是悉尼最容 易被认出的 建筑。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
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 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 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 乐、戏剧演出建筑。
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
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 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
一个球形的剖面。
舞台设计Martin Carr曾评论道“形 状,舞台的高度和宽度,为艺术 家们提供的物质设施,更衣室的 位置,门和电梯的宽度,以及照 明设施的位置”。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中外建筑赏析》是五年制高职建筑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程,是一门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二、参考学时72学时。

三、学分5学分。

四、课程目标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艺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艺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艺术作品。

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艺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强调多元化。

以建筑装饰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芬兰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分析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芬兰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分析

75文/彗 星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在芬兰的大多数城市都能看到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的建筑,它们轻灵、简洁、朴素,却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艺术冲击力。

作为人性化建筑理论倡导者,阿尔托的作品将人、自然、建筑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个性。

人民的大师与人性化建筑芬兰人在遍布森林和湖泊的环境中,发展出一套融合自然与生活的生存理念。

正因为这样,芬兰的设计艺术始终被完美地应用到生活中,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设计大师。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本土培养出来的建筑师,芬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深深地影响着阿尔托的毕生事业,形成其理性与浪漫融为一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阿尔托不仅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业产品设计的代表人物。

他的创作范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

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创立“可弯曲木材”技术,将桦树模压成流畅的曲线,创造了当时最具创新的椅子,开辟了家具设计的新道路,这就是著名的“芬兰曲线”。

如同“芬兰曲线”,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也总是既美观又实际。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

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他说:“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而主要是作为一种生产灵活体系的手段,以适应各种家庭对不同房屋的需求,适应不同地形、不同朝向、不同景色等等。

”因此,他并不是照搬国际上的设计概念,而是将国际上现代主义的思潮引入到芬兰,并根据芬兰的特色加以改造,使建筑看上去简单、美观而舒适。

芬兰能够在美国推动的国际主义风格运动中保持本民族精神,发展本民族的现代建筑,走出自己的道路,阿尔托是功不可没的。

阿尔托是国际建筑大师,更是人民的大师。

人情化的市政中心珊那特赛罗市政中心(Saynatsalo Town Hall)是阿尔托在二战后最著名的作品。

论流水别墅建筑设计赏析

论流水别墅建筑设计赏析

279文化纵横论流水别墅建筑设计赏析设计特点劳埃德·弗兰克赖特是流水别墅的设计者,他的一生有400多部建筑设计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流水别墅这个建筑设计对人们来说,对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来说可以说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也可以称为稀世之作,对我们学习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品。

赖特在美国也是乃至世界享有大师级的美誉,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他所创立的“有机建筑”现代主义设计理念非常先进,“有机建筑”就像是把生活与大自然融于一体的设计理念,贴近自然,高于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生活一种情感,让人所在住宅像生活在大自然般的美好。

从自然、自然中的各种美好形态中发掘出美好的情感,体现在所设计中的建筑作品,顺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让建筑设计成为有机建筑,活在大自然,舒心享受。

除了有机建筑,赖特还主张住宅空间需要结构合理,平面之间的逻辑性,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要有它所表现的特性,在住宅设计时需要与大自然相互融合,把空间作为一个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想,最后所有元素放在一起它是舒服的,它是融合的,相辅相成的一个建筑设计。

下面我们看流水别墅赖特建筑师的作品带给我们值得学习,得到感悟,在以后的建筑理念得到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流水别墅一眼望去就像座高山流水一样意境,一看就感觉建筑与大自然融合到了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他的建筑每一处都体现了赖特的有机建筑理念。

首先,一点是住宅与地形相结合,内外建筑不断的与景色之间交融,住宅也把它藏在山里面一样,上下之间,前后之间。

左右之间几何图形建筑的不断错落,凸出,凹进去,长短不一,形成了这个建筑独有的特色风格。

同时错落之间的美也给人们带来这个建筑是否稳固,是否倒塌的疑问,凸出房屋的险峻的感觉,其实是有混凝土墩作为支撑,只是可能与自然融合所以看不到。

在入口处也与溪流相接,许多道路也是山的道路。

与山石直接连接,另外有几处都是悬在半空中,从远处看就像藏在深山老林的一处小桥流水人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建筑
班级:环艺2班
姓名:彭滔
学号:20077849
有机建筑的含义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
,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的意义
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

任何活着的有机体,它们的外在型式与内在形式结构都为设计提供了自然且不破坏的思想启迪,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设计都始于一种理论、一种概念,由此向外发展,在变化中获得形式,不仅如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类也是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
份,也不能超越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在对自然生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生态环境发展对未来的启示相当重要。

有机建筑代表赖特的建筑人生
赖特用一生来解译有机建筑,那些不理解他的硬直的人对他的不敬,学生个人还为他感到怒火中烧呢。

记得有的书上写着赖特在塔里埃森办建筑学校的时候,“只认同随和他的人”,而写这句话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他不知道赖特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伟大的建筑师,他的建筑哲理更是一个建筑的新的高度,他该是人类最需要的建筑师。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

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

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

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

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

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冰雪消融,春水上涨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

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

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

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
交相衬映。

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流水别墅的建筑特点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

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
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

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

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

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

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花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

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

连辣潜其间,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岩石陈的地板上。

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

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

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

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

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

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

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

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流水别墅的空间陈设的选择、家具样式设计与布置都独具匠心。

同时卡夫曼家人对这幢无价产业付出了爱和关切。

他们以伟大的艺术品、家具、勤快的维护工作以及他们私人
的物品来陪衬它。

建筑永远是建筑师的作品,但却无法供给有关私人的物品。

显然而卡夫曼却能够办到,并能够珍惜赖特的一切努力。

流水别墅是建于20世纪的最上镜的、被拍摄得最多的私人住宅。

尽管它远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南的阿巴拉契山脉脚下,每年都有超过13万的游客访问。

流水别墅浓缩了赖特独自主张的“有机”设计哲学,考虑到赖特自己将它描述成对应于“溪流音乐”的“石崖的延伸”的形状,流水别墅名副其实,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一个既具空间维度又有时间维度的具体实例。

流水别墅是一个研究对比的习作,在这里极端相对的元素容纳于一种危险的平衡中,制造出完全不可预料的效果。

两层的挑台。

对流水别墅那大胆悬挑的关注使它成为现代主义者挑战重力的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

这所房子,赖特增加的不仅是它的结构系统的效率,也意味着增加了风险。

看到那些交叉、重叠像是风格派的几何平面则让人心里觉得它和“国际式风格”的争论有历史联系。

从溪对岸的路上看正面,这些胸墙像漂浮的扁带,在空中展开。

但从小溪下游岸边看,它们在形状及布局上呼应着两块悬挑石块,它们产生了其下面的瀑布同时反映出层叠下落的水花。

将住宅作为“悬崖的延伸”悬挑在瀑布上方使得他能将流动的水融合到他设计的层叠空间中,这是为“喜爱听瀑布的人”设计的并以此不断提醒意识到它。

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

两个主要平台上厚而圆的胸墙则强调了混凝土可塑的荷重感,在视觉上,这种荷重感被光线及平台外罩的杏黄色油漆削弱了。

展现了建筑体形在景观中的隐喻的角色。

垂直墙体和粗砌的毛石支撑着挑台和混凝土板,看起来像切开了它们似的。

质感的凸现
别墅内景之一。

赖特给这所住宅取“流水别墅”这一名字是要描述建筑与用地之间的统一和动态的联系。

强调流水别墅在自然中的隐居所的角色使得人们将它和别墅建筑及风景如画般设计的悠久传统相联系。

屋内,悬在溪流上方的起居室地面铺着上了厚蜡的石板,光线照进来时,就像涟漪在河床上起伏。

不管是序列空间的展示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都使摄影师回避从任何单一的摄影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最好的方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体。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流水别墅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如同它本应赋予的完美
形象。


人与自然的契合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别墅内景之二。

感觉把握光线、质感、材料以及被石头和水乃至高处的树林所限定的空间的通透感。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

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事实,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程。

建筑与景观相互交融
触觉、嗅觉及听觉总是成为一个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

房间的对角则留有玻璃封闭的小窗,以免小溪的水声及水气渗入房间,通过它及悬挂的楼梯,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