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的基本方1
岩芯鉴定的基本方法岩芯鉴定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做好岩芯鉴定工作为准确的认识地质,了解地质构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下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可靠的原始的地质资料。
一、含煤岩系沉积岩的分类含煤岩系沉积岩按不同的成分来源、沉积方式及结构分为四大类。
陆源碎屑物质占50%以上。
2) 火山碎屑岩是指火山碎屑物质大于50%的岩石。
火山碎屑物质包括晶屑、玻屑、岩屑。
3) 机械—生物—化学岩指由机械作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形成或由其中两种作用共同形成的岩石。
4) 可燃有机岩指由生物生成的可燃岩。
二、岩石鉴定与描述的内容。
1、陆源碎屑岩:颜色、岩层单层厚、结构、成分、填隙物、圆度、分选性,胶结类型与胶结物结构、结核、包裹体、层面构造、层理、裂隙、节理、断口、对盐酸的反应、坚硬程度、岩层接触关系、化石、其它。
2、火山碎屑岩:颜色、岩层单层厚、结构、成分、填隙物、圆度、分选性、胶结类型与胶结物结构、层面构造、层理、裂隙、节理、坚硬程度、岩层接触关系,其它。
3、机械—生物—化学岩:颜色、岩层单层厚、结构、成分、填隙物、结核、层面构造、层理、裂隙、节理、对盐酸的反应、坚硬程度、岩层接触关系、化石、其它。
4、可燃有机岩:颜色、结构、结核、包裹体、裂隙、节理、断口、条痕色、光泽、煤岩组分、煤岩类型、煤层结构、坚硬程度、岩层接触关系、化石、其它。
三、如何对岩石鉴定的内容进行描述如下: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3、结构⑴陆源碎屑岩的结构:巨砾结构,粗砾结构,中砾结构,细砾结构,粗粒砂状结构,中粒砂状结构,细粒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质结构。
⑵火山碎屑岩结构:火山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
⑶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颗粒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泥晶结构、内碎屑结构、生物屑结构、鲕粒结构、豆粒结构、球粒结构、藻粒结构。
⑷可燃有机岩的结构:>5mm宽条带状结构、5~3mm中条带状结构、3~1mm细条带状结构、<1mm线理状结构、透镜状结构、均一状结构、粒状结构、本质结构、叶长粒结构、纤维状结构。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有机质土旳描述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状况、夹杂物质量等特性。
★描述范例: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
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重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旳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多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重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旳植物残渣。
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重要由炭质有机质构成,构造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土类旳描述碎石类土旳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旳母岩成分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旳性质、物质成分、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重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许岩夹土状。
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
岩芯采用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如下饱和。
或:2-20mm旳占55﹪、20-60mm旳占10﹪、不小于60mm 旳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
或:20-60mm旳占55﹪,60-100mm旳占5﹪,100-200mm旳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许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和塑性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塑性状态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坚硬N>32硬塑8<N≤32软塑2<N≤8流塑N≤22、砂性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实N>3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液性指数IL>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等及其含量;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岩芯鉴定描述【范本模板】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次圆)或块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d > 800 中400〈d ≤800 小200〈d ≤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次圆)或碎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60<d ≤200 中40〈d≤60 小20<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次圆)或角砾(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
5〈d≤2 中0.25<d≤0.5 细0。
075〈d≤0.255、粉粒粒径(mm)0。
005〈d≤0.0756、粘土粒粒径(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
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粘土:粉粒小于粘粒,塑性指数10—1711、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三)、粘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粘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粘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粘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粘结,能搓成比粘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粘性土——含粉质粘土、粘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粘土:[坚硬]: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0L=0-0。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 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和塑性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终审稿)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和塑性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手册
岩芯鉴定手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岩芯鉴定手煤田地质部2010年8月6日一、岩煤芯(de)分层原则(一)、岩芯(de)分层(de)依据是岩性变化和厚度两个因素.一般情况下,凡同一岩性厚度大于0.5m以上时,都应独立分层描述.(二)、凡属标志层,不论厚度大小均做为独立分层描述.(三)、第四系碎屑堆积物,凡相同物质厚度在1m以上者,均应独立分层描述.对富含水(de)砾石层和砂层,厚度在0.5m以上者应独立分层.(四)、岩层中(de)夹层,系指厚度小于0.5m(de)薄层,夹层虽不做独立分居,但必须进行夹层岩性特征(de)描述;若是薄,煤夹层,不论其多薄,必须按可采煤层(de)要求,做详细描述,并注明其深度、厚度.(五)、互层,系指不同岩性(de)薄层有规律(de)交替现象.若二种或二种以上(de)薄层有规律(de)交替出现厚度达0.5m以上者,可做为独立(de)互层进行描述.但对于每个单层已大于0.5m者,不能做互层描述,应做独立分层描述.(六)、复结构额煤层(de)煤芯分层描述,与储量计算中(de)分层及合层方法,意义是不完全相同(de).一般在复结构煤层中,凡夹矸大于0.05m时都要做独立分层描述;夹矸小于0.05m时,虽不做独立分层,但要对夹矸岩性特征做详细描述,为储量计算中煤层厚度计算提供准确完整(de)数据依据.在特厚煤层中,夹矸厚度大于0.1m时做独立分层,而小于0.1m时不做独立分层.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de)鉴定和描述第四系堆积物(除土壤之外)和陆源沉积岩(de)粒度是判断搬运、沉积介质能量和沉积盆地能量(de)主要标志,因此它们(de)命名和分类首现考虑粒级.关于粒级(de)划分曾有十进位分类、自然粒级分类、对数粒级分类等方案,以前煤炭部门采用(de)是前两者(de)综合.目前国外多采用对数粒级(de)分类,此分类,对于粒度分析资料(de)整理,作图及数理统计非常方便,考虑到今后国内外资料交流(de)需要,八〇年我国沉积岩分类会议建议今后使用对数粒级分类.为此我们规定今后统一用对数粒级进行分类.d ∮值粒级标准是颗粒直径d(毫米)以2为底(de)负对数值,即∮=㏒2根据∮值粒级标准可将送散堆积物和陆源沉积岩分四个级:砾、砂、粉砂、粘土.每个级还可进一步细分,详见表一:松散堆积物和陆源沉积岩(de)对数粒级分类过去使用(de)粒级表2;(二)、松散堆积物(de)命名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表1(de)粒级进行命名.(三)、松散堆积物(de)描述内容:1、土质层(de)描述土质层按其颜色主要分黑土、红土、黄土、褐土四类,对其过度型可用复色描述,如黑褐色、灰黑色等.注意有无被腐殖质、铁质或其它物质污染(de)现象.对其性质要用试纸做酸性、中性、碱性(de)初步鉴定.对原地堆积(de)土质层,要描述与母岩(de)成因关系,土质层中(de)结核要做成分、形状、大小、数量及层位描述.2、粘土和砂土(de)鉴定描述:粘土与砂土(de)肉眼区别较难,可借助搓条(de)直径大小来区别.3、砂层(de)鉴定与描述砂层(de)粒级力求准确划分出小类.注意(de)成分(de)描述和分选好坏,描述固结程度及孔隙度和含水性.注意确定水成、风成或冰川堆积等成因标志.4、卵石与砾石层(de)鉴定描述.粒级必须划分准确.对砾石要鉴别岩性、形状、磨圆度和表面特征.对砾石层(de)孔隙度和充填物要做描述,初步确定成因类型.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注意对泥炭层,砂矿及其它有益矿产(de)描述.对化石要做种属鉴定及保存状况和数量(de)描述.三、沉积岩(de)鉴定和描述(一)、沉积岩(de)命名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共分四大类: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火山物源沉积岩生物源沉积岩在这四类基础上再按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一步划分亚类:1、火山物源沉积岩(de)命名,除按表5中(de)划分三大类之外,还需结合火山物质(de)成分和含量以及形成条件来全面命名.如阜新(de)黄花石砾岩定名为火山质沉积砾岩和火山质沉积角砾岩组成.吐呼噜角砾岩定名为流纹岩质英安岩质集块岩.表6.2、对陆源沉积岩(de)详细分类命名(1)粘土岩(泥岩):过去都单独做为一大类.目前国内已把它归入陆源沉积岩这类中.对粘土岩(泥岩)(de)详细划分是室内研究(de)任务,故岩芯描述不要细分.但对重要(de)颜色特征做为定名部分.如紫色泥岩等.(2)粉砂岩(de)命名按粒度划分,肉眼常常不能准确做到表一(de)详细划分,所以要求做粗、细砂岩(de)估计即可.按碎屑成分及按胶结物成分(de)分类定名常是野外办不到(de),故不做严格要求,若能区分出‘‘钙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等更好.(3)、砂岩(de)命名砂岩(de)粒级是肉眼能区别(de),但对细粒和微粒是肉眼不能区别(de),可统称细粒砂岩.对中、粗粒必须确定准确.砂岩(de)详细成份分类,目前还不统一.但肉眼能区别砂岩(de)碎屑成份,成份含量用肉眼估计,参照表7.因此砂岩(de)定名按下列关系综合定名:颜色+构造+胶结物+粒度+成份.如“灰色厚层状钙质中粒长石砂岩”.有(de)定名部分不重要或不明显,可不要这部分.如灰色中粒长石砂岩.但粒度、成份这两部分不可少.今后不能使用“硬砂岩”这一名词,相应类型称岩屑砂岩.砂岩成份分类(4)砾岩和角砾岩(de)命名砾岩要按表1做准备(de)粒级划分,还应根据磨圆度区分砾岩与角砾岩.在砾石成份易区分时,可以用砾石成份定名,如花岗岩石英岩质砾岩等.如果成因标志明显,应区分滨海砾岩,河床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等.根据砾岩在剖面上(de)位置,可以分第砾岩、层间砾岩.(二)、沉积岩(de)描述内容沉积岩(de)描述内容主要包括颜色、成份、结构、构造、化石、结核和包裹体、岩相特征,与上下地层(de)解除关系.1、颜色:描述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总体(de)颜色.煤系地层常见(de)颜色为:白、灰、黄、绿、紫、黑色、描述颜色时可用熟知(de)实物颜色描述,如猪肝色等.对过度色用双色描述,如黄绿色泥岩,其中后者为主色,前者为次要色.2、结构:指组成岩石(de)矿物和岩屑(de)粒度、分选性、磨圆度以及胶结物(de)成份和胶结方式.着重描述以下内容:(1)粒度大小按表1描述.确定粒级后要描述分选性,即指同一粒级(de)碎屑颗粒集中(de)程度.分选性按三级描述:①、分选性良好:基本上为同一粒级组成.②、分选性中等:以同一粒级为主,混入少量其它粒级颗粒.③、分选性较差:各种粒级混合在一起.(2)磨圆度:指组成岩石颗粒(de)机械磨损程度.对中砂岩以上粒级(de)沉积岩按三级描述:①棱角状.②次园状.③园状.(3)、胶结程度①胶结物成份:细砂岩以上粒级(de)沉积岩都要坚定胶结物(de)成份.煤系中常见(de)成份有泥质、钙质、硅质、铁质等.②胶结方式:指胶结物与碎屑之间(de)关系,主要有三种胶结方式:基底式胶结:胶结物多,全部充填在碎屑周围,并将碎屑彼此隔开.孔隙度胶结:碎屑颗粒间彼此接触,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间(de)孔隙中.接触胶结:碎屑颗粒间彼此接触教紧密并有孔隙,胶结物很少,仅在颗粒彼此接触点上起胶结作用.③胶结程度:根据胶结(de)坚实性可做四级描述.即松散(de)、半胶结(de)、胶结较坚实、胶结坚实.3、成份描述主要成分次要成份(de)含量.常见(de)矿物有石英、长石和岩屑.这三种成份是陆源沉积岩定名(de)依据,因此细砂岩以上(de)粒级都要做成份和含量(de)描述.4、构造:指组成岩石(de)矿物集合体(de)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de)岩石构成(de)特征.与岩石(de)结构概念完全不同.5、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de)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de)变位、变形以及洋底(de)增生、消亡(de)机械作用和相伴随(de)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de)变化,地壳(de)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de)形成等.基本构造类型1、水平构造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de),它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未经褶皱变动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de)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如第三系(de)红层中常见.在水平构造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2、倾斜构造倾斜构造是指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岩层层面与水平面间具有一定(de)夹角.倾斜岩层常是褶曲(de)一翼,断层(de)一盘,或者由不均匀(de)升降运动引起(de).3、褶皱构造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生(de)弯曲叫褶曲.褶曲仅指岩层(de)单个弯曲,而岩层(de)连续弯曲则称为褶皱.褶曲(de)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核部(de)岩层相对较老,两翼(de)则较新(de)褶曲.向斜是核部(de)岩层相对较新,两翼(de)则较老(de)褶曲.4、断裂构造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错动,使岩层(de)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de)现象,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两类:按断裂两侧(de)岩是否发生明显(de)滑动,可分为节理、断层.其它(de)分类:1.按照地壳运动方向划分(de)类型(着眼于空间表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造陆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水平运动(“造山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2.按照构造运动发生(de)时期划分(de)类型(着眼于时间分布)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古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往)构造运动引起地壳(de)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de)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得也最清楚.它(de)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壳构造运动(de)表现:1.现代及新构造运动(de)表现现代构造运动指人类历史时期所发生(de)或正在发生(de)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是指晚第三纪以来发生(de)构造运动.现代地壳运动典型(de)例证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de)一个小城镇遗址.该遗址保存又三根完好(de)大理石柱,它(de)下段被火山灰掩埋过,柱面光滑无痕,中段布满海生动物蛀孔,上段柱面为风化痕迹.据历史记载,该镇初建于陆地上,后被维苏威火山喷出(de)火山灰掩埋.13世纪时,地面沉降到海面以下6米多,致使石柱中段被海生瓣鳃类凿了许多小孔,而上段一直在水面以上,接受风化剥蚀.后来,该地区上升到海面以上,才修建起现代(de)波簇里城.此例充分说明了构造运动可造成沧海桑田之变.地壳(de)升降也表现出高出现代海面(de)海成阶地、海蚀槽、滨海平原等方面.例如,广州附近(de)七星岗,可见高出现代海面(de)波切台及海蚀槽,说明了海岸(de)上升.2.古构造运动(de)表现从地球产生之日起,构造运动一直在进行中,现代及新构造运动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地貌特征变化,或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反映出来.地质历史时期发生地壳构造运动,距今久远,无法通过直接测量来了解,但可以根据古构造运动遗留(de)各种形迹来恢复地壳在漫长(de)地质年代中(de)各种运动情况.具体说来,保留在岩石地层中(de)构造形迹,以及地质剖面中(de)岩相、岩层厚度和层间接触关系能间接地反映出古构造运动(de)历史6、节理是指岩石破裂后无显着位移(de)断裂构造;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de)断裂构造.断层(de)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和断距等.按断层两盘相对移动(de)关系,断层类型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枢纽断层等.(1)描述沉积岩(de)构造时,基本概念和术语要使用准确.①细层:又称纹层,是层理最初级(de)、最小组成单位.特点是成份上有一定(de)均一性.②层系:在相同条件下形成(de)由许多在结构、成份、厚度和产状上相似(de)同类(de)细层所组成.③层系组:由若干个相似(de)层系所组成.④层理厚度:指层系上下界之间(de)距离,即层系(de)厚度.⑤岩层厚度:指岩层上下层面之间(de)距离.注意与层理厚度(de)区别.(2)沉积岩(de)构造描述注意以下三部分内容并为室内沉积相模式分析提供依据:①层理构造②层面构造③变形和扰动构造(3)描述层理构造(de)分类时,要考虑成因和几何形态二个因素.要按现在划分(de)七种主要类型来划分:①流水波痕层理:青鱼骨刺形,横人字形,细层(de)倾斜方向是流水(de)反方向.层系之间有时出现薄层泥岩,它代表潮汐现象,是三角洲区(de)流水受潮汐作用形成(de).②浪成波痕层理:层面上为波浪状,剖面上为交错层理.描述时注意有同相位和异相位(de)区别.③透镜状层理和压扁状层理:描述时注意砂体(de)形态和大小及连续性.一般是泥岩和砂岩互层.砂岩呈扁豆状,砂岩小,泥岩多.④递变层理:呈水平状,粒度向上逐渐变细.⑤风成交错层理:分选性极好,前级交角为40°-43°.⑥海滩层理:层面有波痕,剖面为波痕状或交错层理.波痕不对称,向海(de)方向较缓,向陆(de)方向较陡.⑦上攀波痕层理及浊流层理:这是二种不同成因(de)类型,但具有一定(de)成因联系.上攀波痕层理是一系列交互(de)粉砂岩和泥岩,类似较大型(de)交错层理,具体浊流层系(de)特征.而真正(de)浊流层理常指分选较差、层理杂乱(de)层系,它常出现在鲍马层序(de)相模式中.(4)、描述层面构造时,注意区分上层面构造和下层面构造(de)不同特点,其中注意描述以下几种内容:①干裂或称泥裂(de)特征.②雨痕和冰雹印痕.③冲刷痕迹及侵蚀下切现象.④渠痕.⑤晶体印痕和冰晶痕.⑥虫迹和生物活动有关(de)印痕,植物根遗痕.⑦压刻痕.(5)、形变和扰动层理描述时要把形态、成份与成因关系做详细分析.①负载构造:砂层在上,泥岩在下,砂层不均衡(de)嵌入泥岩中.嵌入较深使泥岩呈火焰状称火焰构造.②球状及枕状构造;由于快速堆积,使砂岩陷入泥岩之中.③包卷层理;不规则扰动,是成岩前(de)扰动所造成,或沉积物液化后横向流动形成(de).④滑塌构造;常见于粉砂岩、泥岩及细砂岩中,也见于灰岩中.沉积岩沿斜坡滑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形成紧密褶皱或不规则(de)卷曲.⑤砂岩岩脉;饱含水(de)砂和粉砂,注入到附近沉积层(de)裂隙中,形成砂岩岩脉.⑥缝合线;在垂直层面中呈头盖骨接缝样子(de)锯齿状裂隙.⑦叠锥;常见于泥灰岩,石灰岩及方解石脉中.由一串漏洞状锥体套叠在一起(de)组成,锥体长垂直于层面或脉壁,故在层面上呈同心圆状,在剖面上V字形套叠.⑧迭层石:是由一种藻丛通过捕缚碎屑沉积物而形成(de),多为砂、粉砂和粘土沉积物组成.呈不平坦(de)皱纹状或象倒着罗起(de)碗装(de)柱状构造.(6)、描述层理时应该注意(de)问题:1、首先划分层理类型再区别层理(de)大小.2、注意描述颜色、粒度(de)递变规律.3、测量细层(de)层间距(de)变化和层系(de)厚度及原生水平面(de)倾角.4、描述层系之间(de)关系是否平行及界限清晰性(de)好坏.5、对互层状岩层还要描述互层(de)韵律性与分层厚度变化(de)规律.6、对层面构造和变形构造要做素描图.(7)、化石化石是确定时代,地层对比和岩相分析(de)依据.在岩性描述、岩性摄影和采岩样之后,要在岩芯中敲打化石,对化石要做如下鉴定.1、对植物化石要做初步鉴定到署名,描述化石(de)种属特征,保存(de)完美程度、数量、分布广泛,炭化或矿化性质,可附素描图或照片.2、对动物化石要鉴定到大门类鉴别是海相或陆相(de),描述化石特征、保存情况、数量.3、对保存完好(de)化石要做采集标本,必要者应送到鉴定部门做种属(de)精确鉴定.(8)、结核和包裹体在沉积岩中,常见到与围岩成份不同(de)矿物结核或岩块(de)包裹体,描述时注意:1、结核或包裹体(de)成份:常见(de)有黄铁矿,菱铁矿、钙质或硅质等.2、描述结核或包裹体(de)形态和大小数量.3、描述结核或包裹体(de)内部结构特征:如同心构造,均一构造或残留生物遗体等.4、描述结核或包裹体在层内分布情况及层理(de)关系.5、煤层(de)鉴定和描述(一)、煤(de)分类和煤层命名:1、根据肉眼煤岩特征初步进行分类,可划分为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天然胶等.2、煤层(de)命名,在已开发(de)煤田要沿用以前(de)名称,不另建新名.对新开发地区,煤层一律由上而下进行编号.(二)肉眼煤岩类型(de)划分1、肉眼煤岩组份共四种: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应描述肉眼煤岩组份(de)性质,特征和含量.2、根据肉眼煤岩组份(de)含量确定肉眼煤岩类型,肉眼煤岩类型共四种;光亮型、半光亮型、半暗型、暗淡型.(三)、煤(de)物理性质描述1、颜色:用褐色、黑褐色、褐黑色、黑色、灰黑色、灰色、钢灰色等描述.2、光泽:基本上分为沥青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全钢光泽、似金属光泽.3、条痕:用褐色、黑色、褐黑、黑、灰黑色等描述.4、硬度:煤(de)硬度一般在1~3度之间.焦煤、肥煤(de)硬度最小,无烟煤硬度最大.5、脆性:脆性大着易破碎,脆性小(de)则韧性大,一般焦煤脆性最大、无烟煤脆性最小.6、裂隙:按内生裂隙、外生裂隙二种类型描述其特征.并测量裂隙(de)宽度长度及密度.对裂隙充填物也应该细描述.7、断口:描述煤层被破碎后破裂面(de)特征.有贝壳状断口、眼球状断口、棱角状断口、阶梯状断口、光滑平正断口等.8、块状:描述煤层破碎后呈块状或碎块状、粒状、粉末状(de)状态.(四)、煤层结构(de)描述1、煤(de)结构:可分为均一结构和非均一结构(条带状结构).在均一结构煤中,由一种煤岩类型组成.条带状结构是几种煤岩类型组成(de)也是最常见(de),往往条带不连续呈透镜状互层.描述时按条带厚度分:(1)、宽度条带:〉5mm(2)、中条带状:3~5mm(3)、细条带状:1~3mm(4)、线理状:〈mm有时还出现叶片状结构、粒状结构等,也应注意描述其特征.2对复煤层或对煤层中(de)夹石,当厚度大于0.1米时,要按岩石(de)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对高灰份煤,经采样化验后再准确定为煤或炭质泥岩.3、对浅部(de)煤注意区分是否处于风氧化带并描述风化后特征.4、对侵入或接近煤层(de)火成岩、要描述侵入岩(de)岩石特征及产状.还应描述火成岩对煤层、煤质(de)影响范围.5、对煤层(de)结核、包裹体、要进行成份、形状、大小、分选方式等(de)描述.地质构造现象(de)描述(一)产状及裂隙(de)测量和统计1、对呈层岩要正确判定层面,测量岩芯(de)层面倾角,为计算机岩层产状提供可靠资料.在破碎带、断层带附近应增加测量次数.2、对裂隙要测量其产状,统计裂隙系数(条/米)、宽度,描述裂隙出现(de)层位和深度,裂隙之间贯通关系,裂隙(de)充填程度及开口程度.3、区分裂隙类型.一般可划分三类;成岩裂隙,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岩芯中常见(de)是构造裂隙,它与区域(de)褶皱和断裂有关,并常能显示区域(de)地应力方向,因此对构造裂隙(de)产状和特征要详细描述.4、裂隙发育程度如下五级划分;(1)很发育;裂隙系数>10条/米.(2)发育;裂隙系数>3-10条.(3)中等发育:裂隙系数1-3条/米.(4)不发育:裂隙系数条/米.(5)很不发育:裂隙系数〈条/米.(二)断裂构造(de)描述断层是常见(de)地质现象,它不仅对煤层有破坏(de)作用,有时对煤层起保留保护作用.它是井田划分(de)重要因素,又是开采技术条件好坏(de)重要因素,也是水文地质条件评价(de)重要问题.因此断层(de)空间位置、落差、性质是勘探工作中要正确查明(de)重要内容.为此对岩芯中与断层有关(de)现象都应详细测量和记录.1、准确测量破碎带(de)宽度、深度,测量主断裂面(de)深度和产状.2、确定上下盘岩性和层位、计算落差大小、3、断裂构造岩(de)描述.(1)破裂岩:原岩破裂后没有显着位移,常见于断裂两侧,描述破裂块(de)形状和大小.碎块呈扁菱形,属于压应力.呈方菱形属于扭应力.呈长条状属于张应力.(2)断裂角砾岩①压性;角砾为次棱角状,扁豆状,条带状等园粒化现象,角砾呈定向排列,外来物少见,有时有片理带,镜下可见压力影,常见有绿泥石、绢云母.(绢云母属于单斜晶体,晶体为鳞片状,具丝绢光泽(白云母呈玻璃光泽),纯块呈灰色、紫玫瑰色、白色等,径厚比>80,比重~,硬度2~3,富弹性,可弯曲,抗磨性和耐磨性好;耐热绝缘,难溶于酸碱溶液,化学性质稳定.)②扭性:角砾呈菱形,园粒化.长轴与断裂面斜交,镜面构造明显.外来胶结物充填构成细脉呈雁行排列,常用绿泥石、绿帘石.③张性;角砾大小悬殊,杂乱无定向性,结构疏松,常见晶洞孔洞,有时有外来物质.(3)糜棱岩:在封闭状态下,由于高压使破碎(de)岩块岩屑重新紧密焊合,形成致密坚实(de)岩石.具有重结晶及应力变质矿物.(4)断层泥:在压力较低时,常在含泥质岩石中(de)断层面上出现. 4、断裂面形态特征描述(1)压性断裂面;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倾角较缓,向深部多呈近水平状.(2)张性断裂面:一般为粗糙不平参差不齐,或锯齿形状,产状不稳定, 倾角一般较陡.(3)扭性断裂面:一般较平滑,常切割断裂岩石颗粒而产状稳定倾角较陡,连续性好.扭性断裂常常兼有压扭性(de)特点.因此压扭性断裂面、张扭性断裂面都兼有力学性质(de)特征.5、断裂面上(de)痕迹特征描述由于断裂两盘岩层(de)错动,在断层面上留下擦痕、阶步、等痕迹.根据这些痕迹(de)特征可以确定断裂两盘相对位(de)方向及力学性质.因此对断裂面上(de)痕迹应详细描述,主要痕迹有如下几种.(1)擦痕:是一种线条状摩擦(de)痕迹.①钉头擦痕:是一端粗而深,令一端细而浅.它表明该盘由细向粗(de)方向移动.②擦线:呈细小而均匀(de)现状擦痕.③擦痕峰、谷:粗大擦痕呈波浪状,擦沟、擦脊相同排裂.有时具次级擦痕.④摩擦镜面:断裂面由于剧烈摩擦,而被磨光发亮摩擦镜面向一端逐渐消失(de)方向,是该盘运动(de)反方向.(2)阶步:当断裂两盘错动时,在断面上留下(de)一侧平缓,另一侧陡峻(de)痕迹叫阶步.每个陡坎都延伸不远,但彼此近于平行.陡缓方向一致,指示所在盘由缓向陡(de)方向移动.(3)小型或微型羽裂或入字形构造:指断裂面一侧或两侧(de)张性或张扭性裂隙或节理所组成(de)羽裂或称入字形构造,也称反阶步.雨裂与断裂面相交(de)锐角方向,是羽裂所在盘(de)运动方向.(4)褶纹:断裂面上出现(de)微小波状弯曲,弯曲部分(de)两翼多不对称,由缓向陡是该盘(de)运动方向.6、断裂面两侧岩层岩层变化和次级构造描述(1)描述由于断裂作用而形成(de)岩层小型褶皱,如两侧岩层(de)牵引和揉皱现象,一般要做描述或照像.(2)描述次一级断裂、分支断裂与主干新裂(de)关系及特征.(三)褶皱构造(de)描述褶皱(de)简述: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de)弯曲.单个(de)弯曲也称褶曲.褶皱(de)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de)各岩层间(de)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de)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de)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钻探岩心鉴定、描述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关于钻探岩心鉴定、描述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黏性土层、红黏土,膨胀土名称:不能采用复合令名,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等。
颜色:褐黄色,棕黄色,黄色等。
潮湿程度(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分开描述。
如0~3m为硬塑,3~7m为可塑。
夹杂物:成分,含量,粒径,风化程度等。
岩心状态(饼状,块状,柱状),节长。
2、砂名称:不能采用复合令名,粉,细,中,粗,砾砂。
颜色:褐黄色,棕黄色,黄色等。
潮湿程度(稍湿,潮湿,饱和),分开描述。
如0~3m为稍湿,3~7m为潮湿。
夹杂物:成分,含量,粒径,风化程度等。
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稍松。
3、碎石土类名称:不能采用复合令名,角砾土、碎石土,块石土;圆砾土,卵石土,漂石土。
颜色:褐黄色,棕黄色,黄色等。
潮湿程度(稍湿,潮湿,饱和),分开描述。
如0~3m为稍湿。
3~7m为潮湿。
夹杂物:成分,含量,粒径,风化程度。
块体状态:棱角状,次棱角状,浑圆;分选性,磨圆度。
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稍松。
岩心状态(饼状,角砾状,碎块状,短柱状,长柱状等),节长。
4、软土、松软土类名称:不能采用复合令名,软粉土、软黏性土、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等。
颜色:褐黄色,棕黄色,黄色等。
潮湿程度(可塑、软塑、流塑),分开描述。
如0~3m为软塑,3~7m为可塑。
夹杂物:成分,含量,粒径,风化程度。
腐植物成分,含量,气味。
岩心状态(饼状,柱状等),节长。
5、岩石名称:不能采用复合令名。
颜色:褐黄色,棕黄色,黄色等。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等。
结构,构造节理,节理面颜色,宽度,充填物,发育程度,结构面倾角。
岩心状态(饼状,角砾状,碎块状,短柱状,长柱状),节长,溶蚀情况,断口形状。
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深度,分层描述。
夹层情况:名称,深度,颜色,胶结物,结构,构造,层面的光滑度等。
溶洞:钻具自然下落或自然减压的情况和起止深度;发生异常声响、孔内掉块、钻具跳动等情况和起止深度;充填情况,充填物(名称、颜色、潮湿程度、夹杂物的成分,含量,粒径,风化程度);地下水情况;钻探过程中有无卡钻、缩孔、垮孔、涌砂、涌泥、涌水、漏水、水色突变等现象;测定岩芯的岩溶率。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 >800 中400v d<800 小200v 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v d< 200 中40v d<60 小20v 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 m)大10v d< 20 中5v d< 10 小2v 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5 v d< 2 中0.25 v d< 0.5 细0.075 v d< 0.255.粉粒粒径(mm 0.005 v d< 0.0756.黏土粒粒径(mm)d v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I•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 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 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II.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 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八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一一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 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一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M50%潮湿一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一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一天然含水率w<20%潮湿一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一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 •密实一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 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 800 中400 v d < 800 小200 v d< 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v d W 200 中40v d< 60 小20vd< 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vdW20 中5vd< 10 小2v 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5 v dw 2 中0.25 v dw 0.5 细0.075 vdw 0.255.粉粒粒径(mm 0.005 v d w 0.0756.黏土粒粒径(mm dv 0.005(二八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执行1 .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 .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 •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一一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 稍湿 一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 Sr 乞50% 潮湿一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一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 ,Sr>80% 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 -天然含水率 w<20% 潮湿- -天然含水率 w=20-30% 饱和- -天然含水率 w>30% 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 •密实一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二院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 ——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 粒径(mm) 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 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 粒径(mm)d<0.005(二)、 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少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塑性状态 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 坚 硬 N>32硬 塑 8<N≤32软 塑 2<N≤8流 塑 N≤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 — 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 — 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 — 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 — 天然含水率w<20%潮湿 — 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 — 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 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 稍湿硬塑、软 塑 潮湿流 塑 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 实 N>30中 密 15<N≤30稍 密 10<N≤15松 散 N≤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 — 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岩芯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0<d≤200 小60<d≤100;3. 粗圆砾(粗角砾)粗圆砾(浑圆、圆棱)或粗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40<d≤60 小20<d≤40;4.细圆砾(细角砾)细圆砾(浑圆、圆棱)或细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5.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6. 粉粒粒径(mm)0.005≤d≤0.0757.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细圆砾(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5.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 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标准贯入试验动探试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3. 圆砾(角砾)分粗圆砾(角砾)、细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2<细圆砾(角砾)≤20 20<粗圆砾(角砾)≤60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细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5.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1.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2.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比照。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标准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1.3 岩芯编录(1)岩芯按出筒顺序收放,确保次序排列不乱。
(2)准确丈量岩芯长度,计算取芯率,根据岩芯含油气情况确定岩芯的清洗方式,含油气岩芯不得用水冲洗,擦干后及时描述,用无色玻璃纸包装蜡封。
(3)岩芯出筒2 日内要完成对岩芯进行编录、描述。
(4)编录前对岩芯进行认真核查, 核实岩芯次序是否正确,然后在在每一岩芯自然段的上方(顶端)用白漆涂4cm x 2.5cm长方形块,在漆块上用黑色绘图墨汁标注岩芯编号,破碎岩芯用白布袋盛装,白布袋上用黑色笔进行编号(5)采取整块岩芯样后, 应在相应位置用相同长度的木棍替代, 并标注相应的长度及编号.( 6)要进行一次性丈量和分段, 分块编号,分块岩芯长度一般不大于40cm. (7)若取上残余岩芯的一般推至上一筒,采收率偏低或空筒要分析原因并在岩芯描述中标注。
(8)取芯数据包括: 回次数、取芯井段、进尺、岩芯长、取芯率、取芯层位、岩性分层深度、视厚、岩芯编号、岩性、含油气情况、破碎及磨损情况等。
岩芯编录需注意的几点:(1)岩芯编号方式:X 丫/Z , X为回次号,丫为当前块号,Z为本回次总块数。
岩芯编号时,凡长度》5cm的岩芯自然块,都必须统一编号。
( 2)因地质编录或观察岩性敲断的自然块 (多为长岩芯),应及时补写上相同的编号,在分子上加附加标记,如3 2-1/15。
(3)对几个连续的薄岩芯块的编号,可在顶部断面或选稍厚的块上编号,但需在圆柱面上标上首尾连接号,如6 2/10>、6 3/10>。
(4)对破碎、松散、粉状用袋装的岩芯,在袋面上应写上井号、回次号、岩芯编号和岩芯长度,放在箱内该回次该块处。
(5)岩芯箱要进行统一编号,并认真填写回次票及分层票。
( 6)岩芯要妥善保管,严防油污、水浸及错乱。
1.4 岩芯描述1.4.1 岩芯描述要求(1)岩芯描述前描述人员要再次检查岩芯排放顺序的正确性,避免描述错误, 查证岩芯编号、长度、选样位置及岩芯挡板或卡片数据,保证账物相符(2)岩芯描述采用“大段综合, 分层细描”的原则, 做到观察细致, 定名准确、分层合理、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术语规范, 标准统一, 对于沉积构造、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附有素描图和拍取照片。
(3)一般岩性,厚度大于0.1m 的层,均要单独分层描述,小于0.1m 的层,作条带或簿夹层描述,不再分层.(4)若岩芯收获率不足100%时,应根据岩性与磨损程度、碎裂关系及底部岩芯特征结合钻时资料进行分析,将各段岩芯依次恢复到相应井段深度位置上。
(5)厚度小于0.1m 特殊层,如油气层、化石层及有地层对比意义的标志或标准层等要单独分层描述,绘图时适当放大。
(6)连续取芯,两筒岩芯接连处、磨损面上下,不到0.1m 的岩性,也要单独分层描述。
(7)含油气岩芯描述要充分结合出筒显示及整理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综合叙述其含油气特征,准确定级。
(8)对于取得地层界面的岩芯,要着重对地层界面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界面上下岩性的变化特征(突变、渐变)、二者是整合接触还是不整合接触、有无侵蚀面及断层、上下岩层产状的变化特征、层面间是否平整、有无底砾岩等。
(9)取样位置应放置取样标签,内容包括取样回次、层位、样品种类、井段、长度、岩性、油气显示、产状、取样时间、取样单位、取样人姓名,标签应放在取样处,随岩芯箱1.4.2常见岩类的描述1.421砂质岩类(含砾岩)的描述1) 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粒度+矿物成分。
如黄灰色油斑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黄灰色油浸中粒岩屑砂岩。
2) 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采用©值粒级划分标准。
采用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V20%,则以〉50%的粒级为基本名称,如细砂含量〉50%,则定名为细粒砂岩;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V 50%,又都〉35%,则采用主次联合定名,次要粒级在前,主要粒级在后,如中-细粒砂岩;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V 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含量之和又V 70%时,则定为不等粒砂岩;某填隙物含量25- 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含量30%,则定为泥质细粒砂岩;特殊矿物也可参加定名,如海绿石细粒砂岩;砾石含量10— 30%定名为砾质砂岩,砾石含量5—10%定为含砾砂岩;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 时,该种岩屑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
3)颜色描述:采用“复合色” ,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黄灰色、灰棕色、灰绿色。
4)矿物成分定名:石英砂岩:石英含量〉75%。
长石砂岩:长石含量〉25%。
岩屑砂岩:岩屑含量>25%。
长石、岩屑含量10-25%时可参加定名,如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含量均〉25%,石英含量V 75%,则依长石、岩屑的相对含量进行定名,如长石35%,岩屑30%,则定名为岩屑长石砂岩。
5)磨圆及分选性的描述磨圆度分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分选程度分三级:分选好:某一种粒级含量>75%。
分选中等:某一种粒级含量为50-75%。
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V 50%。
6)胶结物、胶结类型描述胶结物:要描述主要胶结物、次要胶结物,胶结物对岩石孔、渗性的影响。
胶结类型:分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
胶结程度:松散、疏松、较疏松、致密。
7)沉积构造的描述描述内容包括层理、层面特征、颗粒排列、粒级纵向变化、岩层倾角等。
层理描述:对层理的描述除着重描述其形态、类型、显示原因和清晰程度外,还需要描述组成层理的颜色、成分、厚度;A 层理类型: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又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
B层理分类:特大型层理(厚度大于1m)、大型层理(厚度1-0.1m)中型层理(0.1-0.03m、)小型层理(0.03-0.01m、)微细层理(<0.01m)。
层面特征描述:包括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侵蚀痕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应对其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颗粒排列描述:颗粒是否均匀排列、有无定向排列、定向排列特征等。
粒级纵向变化:粒级纵向变化特征(正粒序、反粒序)。
不同岩性层间变化特征的描述:不同岩性层间是突变?还是渐变?变化特征?8)化石及含有物的描述:化石及含有物种类、大小、丰富程度、保存程度、含有物种类、分布状况等。
9)裂缝及孔洞发育状况的描述:描述裂缝及孔洞发育的井段(岩块)、裂缝的产状、数量、长度、宽度、密度、充填情况、裂缝面次生矿物发育特征、孔洞的大小、数量、充填情况、裂缝之间、孔洞之间和裂缝、孔洞之间的连通情况、裂缝和孔洞的含油气情况等。
10)油、气、水显示的描述:根据含油产状、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面积等确定含油级别,根据岩芯显示特征详细描述其油、气、水显示特征,注意描述油、气、水分布与岩性、物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油(气)水界面附近的岩芯,要着重描述油(气)水界面的确定依据。
1.4.2.2 泥质岩类(含砂质泥岩)的描述1)颜色:主要色、次要色、均一程度、颜色的变化特征;2)砂质成分的含量:砂质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砂质的分布、有无砂质斑块等;3)可塑性:分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中等(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易断裂)、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4)软硬程度:分软、较硬、硬;5)断口:分平坦状、贝壳状、参差状、鱼鳞状、锯齿状;6)吸水性:分好、中等、差;7)化学沉积结核:种类、形态、分布特征;8)加酸反应:分强、弱、不反应。
9)与其他岩类的接触关系:渐变、突变;10)层面特征: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侵蚀痕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11)裂缝及其发育特征、裂缝的充填特征、裂缝含油气情况。
1.4.2.3 碳酸岩类的描述1)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填隙物+结构+成分。
如灰色油浸亮晶鲕粒灰岩、灰色油斑微晶砂屑灰岩、灰色油迹细晶白云岩。
2)颜色:碳酸盐岩一般以灰色为主,故灰色为基本色,由于受含油气、含铁质、有机质等的影响,颜色发生变化,但其只能作为次要颜色参加定名;在对颜色的描述时要注意的变化与矿物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程度的关系,与铁质、泥质、有机质等混合物种类及含量的关系。
3)成分命名原则:以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定名。
A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方解石含量70%,定名为灰岩;B 某矿物含量为25-50%,在基本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含量30%、方解石含量65%,则定名为泥质灰岩;C某矿物含量为10—25%,在基本名称前以“含”表示,如白云石含量20%、方解石含量75%,则定名为含白云质灰岩;D某矿物含量V 10%,一般不参加定名,但具特殊意义的矿物可参与定名,以“含”表示,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5%、方解石60%,则定名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E 当碳酸盐岩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B、C 的原则定名;F 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且各矿物含量皆小于50%,则视碳酸盐矿物与泥质含量的多少而定名,原则同上,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20%、白云石35%、方解石45%,则定名为含泥云灰岩;G 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其含量达到25%以上时,则在该矿物名称后加“化”进行定名,如白云石4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来的)、方解石55%,则定名为白云岩化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