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火把节语文s版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正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停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课中,注意听闻联合,训练少儿听的能力,讲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少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裕吸引力,这样能惹起少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少儿不专心听他人讲话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少儿,或是让他重复他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机遇,要求他们专心听,专心记。
平常我还经过各样兴趣活动,培育少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叙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想法,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少儿学得生动开朗,轻松快乐,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加强了记忆,又发展了思想,为说打下了基础。
4、火把节教课目的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累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认识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此后,对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教课难点单靠“死”记还不可以 ,还得“活”用,临时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 ,摒弃那些谎话套话空话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幅可长可短 ,并要求运用累积的成语、名言警语等 ,按期检查评论 ,选择优异篇目在班里朗诵或展出。
《火把节》教案
《火把节》教案老隆一小刘善明教材分析:《火把节》选自语文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激情四溢”、“人声鼎沸”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3.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热情好客、不屈不挠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读写能力,赞扬彝族人民热情好客、不屈不挠的优良品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被评选为近几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自己可以到世界上的哪个地方去看看?(学生回答)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等待我们乘风破浪,今天我们就乘着语文学习的诺亚方舟到四川省的大凉山看看,看看彝家人激情四溢的火把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用网络流行语导入新课,畅谈自己想去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大凉山,走进了彝族火把节。
】二、了解反复,感受效果1.听,彝家人正在热情地召唤我们,(教师)媒体出示相关语段:“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火把节优秀教案
火把节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火把节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火把节的起源、意义和传统庆祝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在课堂上展示一段有关火把节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火把节的了解和经历。
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火把节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火把节进行深入研究。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化背景。
5. 火把制作:让学生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火把,可以使用纸张、竹子和彩纸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火把。
6. 火把游行:组织学生进行火把游行,模拟火把节的传统庆祝方式。
学生可以穿上传统服装,沿着学校或班级指定的路线进行游行。
总结:7.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分享他们在学习火把节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8. 跨文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火把节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尊重和欣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
9.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教学目标,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尊重不同文化。
教案评价: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活动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学生能力:通过火把制作和火把游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3. 培养跨文化意识:通过学习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跨文化讨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案建议:1.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和资料,以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3. 确保火把制作和火把游行的安全性,提前做好相关的安全指导和准备工作。
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火把节教案锦集五篇_1
火把节教案锦集五篇火把节教案篇1少数民族是幼儿需要了解的,而在了解过程中,他们往往又对民族服饰、头饰、手饰极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此活动,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事,从而丰富其联想性、活动幼儿手指灵活性。
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彝族头饰的来历,认识个别词组“彝族、哈帕”。
2、掌握“剪、粘、拼”的技能。
3、感受“七月火把节”的快乐。
三、准备1、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挂历、半圆形挂历、剪刀、皱纹纸,分别与该班男孩人数相符合。
2、长方形哈帕、辫子与女孩人数相符合,装饰哈帕的布花若干。
3、简短情景导入课题的课件一套。
4、先会跳彝族的“七月火把节”。
四、活动过程1、听“树叶”音乐进教室。
老师:今天,彝族的同胞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想去吗?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进教室先做一下准备”。
2、听简短故事导入课题,知道彝人为什么要戴帽子。
师:①看老师今天像哪个民族的人?幼:(彝族)老师胸前贴有彝族二字,川页便教认汉字“彝族”。
②从哪里看出我的扮像彝族?幼儿指到头上所戴头饰,老师将其取下,认识“哈帕”二字,头饰上贴有。
③彝族人最喜欢顶“哈帕”或者戴帽子,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简短故事略)④那么,我们要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看来还得先做帽子戴上才行,对吗? @_@我是分割线@_@3、老师为男孩女孩各自准备了不同的操作材料,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东西装饰“哈帕’’和做“帽子’’行吗?①女孩子利用小布花装饰这块长方形的“哈帕”,自己想像,可以用小花拼成不同的图形,如:房子、大树、不同的字或是对称美等。
注意:提示小布花后面贴的双面胶揭下来后纸片放进篮子里。
②男孩子怎样将长方形的挂历纸条变成圆形,幼儿示范,如何把半圆形的挂历纸变成“圆锥体”,幼儿示范再把二者粘合在一起,最后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纸条拧紧插入锥洞里,注意书机的使用方法。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①指导不太会的幼儿。
②让其想像更丰富。
5 、戴上头饰跳“七月火把节”。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对火把节有什么了解?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把节的课文——《火把节》。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停顿。
(3)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精读课文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火把节是怎么来的?火把节有什么意义?(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找出描写火把节热闹场景的句子,体会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让学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服饰、饮食、音乐等。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作文,要求写出节日的由来、意义和庆祝方式。
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全文,强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布置作业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参加过的传统节日的作文,要求写出节日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火把节课时2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存“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明白得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烈火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烈火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关心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明白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颂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明白得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烈火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明白得火把节的纪念意义,颂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奖励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津津有味不约而同2.说说课文要紧讲了什么?(课文要紧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烈火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要紧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喧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预备。
做什么预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彩衣与头帕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杀好鸡鸭宰好牛羊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热情地、希望地、兴奋地)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爱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形,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一、教材分析《火把节》是一篇描写彝族人民传统节日的散文。
文章通过讲述彝族人民在火把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3. 学会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四、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火把节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喜悦心情,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把节的重要意义。
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彝族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彝族风情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节奏和情感朗读课文。
3. 关键词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文化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把节。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火把节的特点和魅力。
(3)学会对比、分析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火把节习俗和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火把节的氛围。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对比分析法:比较其他节日的习俗,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对火把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
(2)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1)paring the customs of the torch festival with other festival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2)小组成员互相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的起源、意义,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2.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3.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4. 现代社会中的火把节庆祝方式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了解火把节是由哪个民族庆祝的,起初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或者纪念某位历史人物。
3.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15分钟)介绍火把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如烟火表演、舞龙舞狮、灯笼展览等。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具体的庆祝场景和活动形式。
4.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15分钟)讲解火把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点燃火把、放鞭炮、吃汤圆等,同时解释这些习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火把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现代社会中的火把节庆祝方式(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火把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庆祝方式。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举办火把节文化节、参加火把节游行等方式来庆祝火把节。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6. 活动设计和讲解(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活动设计。
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火把节庆祝活动,并用口头或图文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理念、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
7.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火把节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评价学生设计的小型火把节庆祝活动,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或国内知名的火把节庆祝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火把节传统。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范文三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并能正确朗读相关的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火把节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兴趣。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确保学生清晰、正确的朗读。
2.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每年的火把节在什么时间举办?(3)为什么人们要举办火把节?(4)火把节有什么主要的庆祝活动?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火把节的相关话题,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所讨论的内容。
Step 4:合作练习(2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1. 合作朗读课文,互相检查并给出建议。
2. 小组内互换观点,讨论火把节的好处和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
3. 小组内选择一种庆祝火把节的方式,设计相关海报。
Step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播放火把节的视频、图片等,展示火把节的更多细节,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环节,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一步了解火把节的背景和习俗。
总体来说,这堂课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火把节》(1).docx
火把节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 23,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三、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彝族的火把节。
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1、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学习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为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文字资料。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教材分析《火把节》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本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火把节》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火把节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火把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火把节热烈场面。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自学法、对话法、情景教学法本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4《火把节》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 力。
读音:蒿( )犄( )嫉( )矫( )跤( ) 形近字:蒿和篙、矫和娇、熊和能
难写字:“淫”最后一横为短横;
“宰”倒数第二笔也是短横。
2. 反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反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 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
屈不挠的品德的民族、让学生热爱我们的每一个民族
的人民,热爱我们的国家,感受民族的伟大力量。)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导 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 把握。理清文章的条理和
典。
顺序。
第三部分(11-14):写彝族的火把节是彝家人
引导学生搞清楚火把
2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4 火把节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 节描写的几个场面,想象
日。
当时的情景。
四、再读课文,把握重点 (一)在描写火把节的时候,主要写了哪几个 场景?(展示课件第四屏) 2. 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相机展示课 件第五屏、第六屏、第七屏、第八屏) 3. 文章描写了有关火把节的什么传说?表现了 彝族人怎样的性格?
把节,去感受一下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吧!齐读课题。 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二、合作学习,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
词。和同学交流生字的注意要点。 (二)从文中画出下列生字词。(展示课件第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火把节的来历、意义和习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和勇敢,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火把节习俗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1. 火把节习俗的深入了解。
2. 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文音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火把节的基本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火把节的了解,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火把节的习俗,分享学习心得。
4. 说课稿展示: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说课稿,分享对火把节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火把节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
一、说课稿目的1. 加深学生对火把节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说课稿结构1. 引言:简要介绍火把节。
2. 来历:详细阐述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
3. 习俗:分析火把节的各项习俗及其寓意。
4. 感受:谈谈对火把节的独特感受。
5. 强调火把节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 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2. 内容丰富,具有逻辑性。
3. 观点鲜明,具有个性。
四、说课稿示例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2. 来历:火把节起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彝族英雄而设立的。
3. 习俗:火把节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进行舞蹈、歌唱等活动,祈求平安吉祥。
4. 感受:火把节让我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和勇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5. 火把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弘扬。
六、教学评价一、评价标准1. 学生对火把节的来历、意义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二、评价方式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火把节知识的了解。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发展与传统文化。
2.初步认识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3.能够描述火把节的风俗、活动、意义等,体验其中的文化氛围。
4.具备初步的文化交际能力,以简单的英文或其他语言表达述说节日文化的认识与体验。
教学材料1.集体活动课本。
2.视频材料:《火把节-喜马拉雅的盛宴》3.图片:相关火把节的照片。
4.普通话与英语的简单短语对话。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了解下课要做什么活动,所需要了解的知识是什么,在黑板上出示:•下课要与妈妈爸爸交流一个节日的了解体验,你们已经听过了国庆,元旦,春节、清明,等等. 今天,你们将要了解的节日很有特色。
2.学习•观看视频材料《火把节-喜马拉雅的盛宴》观看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猜测这个节日的名称以及它所在的地方。
•认识火把节:从视频中对火把节的瞬间呈现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火把节所在的地区及其历史、传说故事、传统乐器等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
•学习火把节的主要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日子,风俗习惯和节日意义。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让同学通过照片了解火把节的活动。
3.提高•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自制一些小火把装饰品,在节日到来前,将制作的小火把悬挂在教室里,让教室气氛更加浓厚。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巩固上节课通过多媒体和图片学习过的火把节相关内容,开始提问学生:火把节是哪个地区的节日?你们还能说出哪些信息?2.学习•观看视频材料《火把节-五彩缤纷的腰鼓舞》,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了解火把节的习俗中有一项活动就是“腰鼓舞”,让学生对这个活动进行了解。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模拟火把节的腰鼓。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腰鼓进行良好的设计与制作。
3.提高•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火把节游行活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引导同学们了解外国节日。
有些节日,虽然与我们所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不同,但同样地有它们自己的特色与魅力,认识和了解它们,也是我们学习他人文化的一种体验。
东宝区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火把节教案1语文版
4火把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些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
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
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
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
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
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 ) 幕( ) 瞪( ) 跤( ) 搏( ) 陪( ) 娇( ) 暮( ) 蹬( ) 狡( ) 博( ) 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