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知识点总结口诀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一:
1.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
(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段性、历史性
2.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观点:动物的本能行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
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3.教育家及教育著作
(1)孔子
教育作用:社会-庶富教;个人-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教育过程:学思习行
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第一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材施教(朱熹)
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学记》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思想:
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课内与课外: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寡,易,止)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西方
苏格拉底——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年龄分期,遵循自然,促进和谐发展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建立、理论基础-理论学和心理学;“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四阶段教学论
口诀:一二三四特普通。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五步教学法
口诀:一三五,既民主,又实用。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式教学法
口诀:纳有结构和发现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掌握学习
口诀:姆有目标和掌握
知识点二:
1.教育与人
(1)影响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
环境——外部因素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2)规律
顺序性:一个过程,一个整体;循序渐进
阶段性:从整体中抽取某一段;有针对性
不平衡性:速度;抓关键期
互补性:补偿;长善救失
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或群体;因材施教
2.教育与社会
(1)教育与生产力
决定:规模与速度;教育结构;内容和手段
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性质: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力,教育目的
政治功能:培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传播思想,形成舆论(3)教育与文化
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文化功能:传承(传递)、融合(传播)、选择、创新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
历史继承性:教育内容(例:孝文化传承)教育方式(例:权威型家风)、教育理论与经验(例:孔子思想传承)
相对独立性(非绝对独立性)
知识点三:
1.教育目的
(1)概述:概念——国家(对把受教育者)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制定依据——政治、经济、文化是主要依据、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3)理论:社会本位论:
观点:确定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代表:孔子、孔德、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钦斯
个人本位论:
观点: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
代表:孟子、卢梭、帕克、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斯洛、
罗杰斯
(3)新中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教育制度
(1)概述:(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影响因素:
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政治经济制度、人口状况;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学制类型: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型/中间型学制(Y型学制):前苏联
我国学制沿革:旧中国的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仿日(颁布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仿日(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仿日(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仿美(美国学制为蓝本)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单轨学制到分支型学制
知识点四:
1.课程概述
类型
(一)内容属性——学科、活动(备考题型:单选)
1、学科/分科课程特点—间接经验—系统知识——忽略儿童兴趣需要—赫尔巴特
2、活动/经验课程特点—直接经验—经验积累—不利于系统知识掌握—重视兴趣
需要,体现学习者中心—杜威
(二)组织方式——分科(某一学科领域)、综合(广域、统合、合成,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
(三)管理、开发主体不同——国家、地方、校本(学校)
1、国家(一级)—>专家—>必修—>国家利益
2、地方(二级)—>专家—>必修、选修—>兼顾不同地区
3、(学校)校本(三级)—>教师等—>必修、选修—>满足不同学校多样化
(四)任务——基础型(读写算)、拓展型(开阔视野)、研究性(培养探究能力)
(五)实施要求——必修课(必须学习)、选修课(根据兴趣、学术取向、职业需要自由选择)
(六)性质/呈现——显性(有意识)、隐性(无意识、潜在、隐蔽(重点))
杰克逊——隐形课程表现形式
1、观念性(校风、班风、学风、教育理念、价值观)
2、物质性(环境、设施、建筑)
3、制度性(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
4、心理性(师生关系,即学校人际关系)
2.课程设计
一:组织方式——单选
(一)纵、横向组织
纵向——分科课程——侧重知识自身的深度——知识体系由已知到未知、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
横向——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知识的广度——以社会问题为依据
(二)逻辑、心理顺序
逻辑——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心理——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新教育:杜威
(三)直线、螺旋式
直线: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
螺旋: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二:模式
口诀:穆勒过时
(一)目标模式(泰勒)
1、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2、基本问题——目标(达成什么目标)、内容(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目标)、
方法(如何有效组织这些经验)、评价(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
口诀:房价内幕
(二)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关注过程;过程中不断修正改进
三:具体内容-文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或教育计划)
1、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
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中心问题:开设哪些科目(即课程设置)(题型:单选)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1、概念:是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有关某一门学科纲要形式编写
2、指导意义: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教材和教科书
1、概念:根据计划、标准编制,直接用于教与学的书籍和工具
2、教科书:又称课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
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学习的材料。
3.新课改
一: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思潮、建构主义思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二: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三:目标和具体内容
(一)总任务(目标):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二)具体目标
题型:单选、简答、辨析
1、课程目标(功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2、课程结构——目标——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实施——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4、课程评价——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例子:小测验是为了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
情况)
5、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三)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
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课时比例综合性:综合课程,选择性:适应不同地区需要)
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
(1)小学——综合为主
(2)初中——分科、综合结合
(3)高中——分科为主
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修课
综合实践(1)信息技术(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
术(口诀:信社研劳)
于动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例子:畜牧、养殖)3、课程实施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
理念甄别选拔—、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改进教学实践
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发展性评价内涵:
(1)目的促进发展
(2)与功能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教育观念和评价趋势
知识点五:
教学
1.概述
基本环节
口诀:背上BOOK学
(一)备课
1、起始环节,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如何备(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3、三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二)上课
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教学任务——课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技能课、检查
任务数量(类型数)——单一、综合课
3、一堂好课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口诀: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考查较少)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质量指标
1、效度(能否测出所要测的事物的程度)——(例子:用尺子测身高,效度高;
用体重秤测身高,效度低)
2、信度/可靠度(多次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例子:(1)早上测体重50公斤,中午测55公斤,晚上测60公斤;前后一致性程度低则信度低。
(2)早上测的50,中午49,晚上51,前后一致性程度高则信度高,结果可信。
】
3、难度(试题难易程度)
4、区分度(鉴别力)——【例子:(1)如果一份试卷学生都得了高分,则没有将
学习好的差的区分出来,则区分度低。
(2)如果一份试卷学得好的得高分,学的差的得低分,则区分度高。
】
2.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二)认识说(表现)
1、认识的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
2、交往性(教师教、学生学双边活动)
3、教育性(促进学生发展;知识+德育)
4、简捷性(筛选编排高效)
5、有指导(教师指导)
口诀:间(1)简(4)领(5)教(3)交(2)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1、间接经验(由书本、课堂和他人那里获得知识;学生学习的学科课程主要是间接经验
2、直接经验(亲身实践获得;例子: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举生活实例来更好的理解知识)
3、二者辩证统一
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者结合,防止偏废其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例子:智力太低的孩子不能够正常的学习)
3、二者辩证统一(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智力,即双重视)
4、两种教育论:形式(智力)——实质(知识)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
2、思想提高促进知识学习(例子:思想觉悟高的人会主动不断的学习)
3、二者相统一(既要掌握知识,又要提高思想)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四)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重视教师主导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二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五)规律口诀:教师(4)直接(1)两巴掌(1、2)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口诀:置气西宫,理应思量——
直观、启发、循序渐进、巩固,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思想性、量力性
(一)直观性原则
1、定义:通过感知事物、模型、语言,获得感性认识(例子:教师拿地球仪来讲
授地球公转自转)
2、三种直观:实物、模象、语言直观
3、实施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结合(例子:实验课具体怎么操作、观察哪等都需要教师通过语言讲解清楚)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应用范围最广)
口诀:植(1)入宣讲(2)语(3)
4、代表人物:(1)荀子(闻之,不若见之)
(2)夸美纽斯(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到面前)
(3)乌申斯基(儿童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二)启发性原则
1、定义:承认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实施要求(重要简答)
(1)教师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子:课堂总结性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多思考)
(2)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主动学习)
(3)设置问题情境,使的学生积极思考(例子:语文课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先呈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4)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口诀:小主(2)法(4)下留(1)情(3)或者:师生:少而精,指导性,设问题,培方法
5、代表:(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苏格拉底(助产术)
(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三)巩固性原则
1、定义: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
2、实施要求:(1)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抓好复习、运用环节(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口诀:理解复习方法
3、代表:(1)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2)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定义:教学按照学科逻辑体系、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2、实施要求:
(1)按教材(系统教学)逻辑体系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教学(易混点——可能单选)
(3)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口诀:教材认识重难点
3、代表:《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
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实施要求:(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基础(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有差别教学)口诀:先了解,再运用
3、代表:孔子有针对性教育(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概括为“孔子施教,
各因其材”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实施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例子:我们课上给大家举例子)
(2)重视引导运用知识(例子: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做练习题;学了心理学知识可
以在生活中应用)
(3)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例子:生活中一个问题需用多种知识)
(4)补充必要乡土教材(例子:地方、校本课程更多的是考虑当地具体实际情况
而设置)
口诀:连(1)用(2)能(3)才(4)或:课本+课外;学生综合用知识;考虑国
情补乡土
3、代表:马克思主义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定义:能接受的,难度适宜,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掌握(挑一挑摘桃子)
2、实施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实际出发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
时代特点(3)恰当把握教学难度
口诀:身心+时代+难度
3、代表: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王守仁(王阳明)(随人分限所及);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八)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1、定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知识+思想发展
2、实施要求:
(1)(知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例子:圆周率教学可以用国人发现圆周率过程进行思想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资料、事例或录像(例子:蜀道难一课教学让学生看视频、图片等提高思想觉悟)
(4)教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口诀:教学+教材+其他;外加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教材其他补;教师自身素质提)
3、代表:马克思主义
二:教学方法——单选、简答、材料
(一)语言传递为主
题型:单选、简答(谈话、讲授、讨论)
1、(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
讲授法——单选、简答、材料
1、定义:教师为主体,语言传授知识
2、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3、实施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教学原则联系思考)(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3)讲究语言艺术(幽默)口诀:内容:可惜死气味;方法:策略+语言
谈话法(问答法)——实施要求重点记忆,简答——单选、简答、材料
1、苏格拉底助产术就是一种问答法
2、定义:老师问、学生答
3、实施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善问(3)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
口诀:备问题,启发问,后归纳
讨论法——单选、简答、材料
1、定义: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讨论
2、实施要求(1)问题有吸引力(2)善于再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讨论小结
口诀:备问题,启发问,后归纳
2、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
演示法——单选、材料
1、定义:展示实物、直观教学,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获得知识。
2、实施要求(1)演示前——准备(2)演示中——明确目的要求、观察思考(3)
演示后——感知演示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3、实际训练为主——实验法
实验法——单选、材料
1、定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仪器设备进行试验,从而获得知识(例子:学
生做化学实验,观察现象,获得知识)
2、要求:前中后三方面思考
(1)明确目的,制定实验计划(2)语言指导和教师示范(3)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
4.教学评价
类型(分类)——单选
(一)评价采用标准
1、相对性/常模参照:位置/排名(例子:一个考试只选前三名,不管你考多少分)
2、绝对性/目标参照:达到规定要求(例子:资格证考试70分及格,不管总数有
多少学生过,只要过70就合格)
3、个体内差异:自己比自己——现在与过去/不同侧面(例子:现在和去年比胖
了不少。
自己科一与科二比较哪科学得更好)
(二)评价功能与作用
1、诊断性——摸底
(时间)教学前——(目的)摸清学生基础,安排教学
例子:辅导机构在上课前会给对所有学生进行测验
2、形成性——过程
(时间)教学中——(目的)了解学习,调整教学
例子:课堂中老师会让大家做练习题
3、总结性——结果
(时间)教学后——(目的)检验结果,评定成绩
例子:期末考试
知识点六:
一: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马列毛邓
2、思想教育——纪律、劳动
3、道德教育——传统美德
4、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生活、择业辅导
二:德育原则
口诀:陶行知(3)及(8)时疏(2)导(1)一连(5)的学生,积极(7)守纪律,才(6)有尊严(4)
或者口诀:向导至尊,一个营长
(一)疏导性原则——单选、简答、材料
1、含义: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2、要求:(1)讲道理、疏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表扬激励为主,坚
持正面教育
口诀:讲道利导,正面表扬
(二)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单选、简答、材料
1、含义:理论教育+实际锻炼
2、要求:(1)理论教育(2)参加实践活动(3)评价及要求(4)教育者严于律
己、言行一致
口诀:理论+实践+教师
(三)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单选、材料
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1、
含义:尊重信任+严格要求
2、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2)要求合理正确(3)认真执行
口诀:尊重+严格要求+监督执行
(四)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单选、简答、材料
1、含义:各方影响、各方协调、前后连贯(例子:5+2=0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不一
致不利于学生发展)
2、要求:(1)学校内各方面(2)社会各方面(3)有计划有系统进行
口诀:学校+社会+计划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的原则——单选、简答、材料
1、含义:年龄特征+个性差异
2、要求:(1)了解学生个性和内心世界(2)据年龄阶段特点有计划教育(例子:
青春期孩子被说教会顶嘴,叛逆)(3)据个人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口诀:个性+年龄+有的放矢
(六)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单选、简答、材料
1、含义: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内部矛盾转化
2、要求:(1)一分为二看(学生优缺点)(2)发扬积极克服消极(优点放大,
缺点改正)(3)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自我教育
口诀:一分为二+转化+自评
四:德育方法
(一)说服法
1、含义:摆事实讲道理——基本方法
2、要求:(1)明确目的性(2)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二)榜样法
1、含义: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影响品德
2、包括:伟人典范、教育者示范、好学生
3、要求:(1)选榜样(2)敬仰之情(3)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锻炼法(指导实践法)
题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
1、含义:实际活动锻炼进行培养
2、包括(形式):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3、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品德评价法
1、含义:老师对学生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
2、包括(形式):表扬、奖励、处分
(五)陶冶法
1、含义: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情境)+潜移默化
2、形式(包括):(1)教育者人格感化(教师潜移默化影响)(2)环境陶冶(学校、班级环境)(3)艺术陶冶(例子:看电影、画展等)
3、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结合
(六)个人修养法(自我教育法)
1、含义: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
2、形式(包括):座右铭、立志、慎独(自己独处时按规矩执行)、自我评价、
学习
知识点七:
1.认知基础
第一节感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能力(例子:听力不好就是听觉感受性低;视力好就是视觉感受
性高)
(2)感觉阈限——数值(例子:加3勺辣椒感觉到辣,三勺就是一个引起辣这种
感觉的一个范围值)
(3)反比关系(例子:年轻人10分贝声音能听到,而老人的50分贝才能听到;
也就是年轻人听觉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而老人的感受性低感觉阈限高)
听觉差——声音大
听觉好——声音小
(感受性)—(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1)临界值
(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感受到刺激——最小刺激量】
(3)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例子:老师声音是20,大家说没音;直到调到30,有同学说有声音啦。
那么30就是一个听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对应的能听到的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1)差别值
(2)差别感觉阈限——【刚刚感受到差别——最小差异量】
(3)差别感受性——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例子:吃饭放了10克辣椒感觉到微辣,加放了4克还是微辣,接着又放了1克你才觉得是辣啦,那么加放的5克辣椒就是引起你差别辣度的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
与之相对应的能品尝到差别辣度的能力就是差别感受性。
——两个数值的比较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单选
1、同一感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