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研究

合集下载

材料学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材料学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力和最大切应力.
3 2
首先研究与其中一个主平
面 (例如主应力3 所在的平
面)垂直的斜截面上的应力
用截面法,沿求应力的
截面将单元体截为两部分,
取左下部分为研究对象
1
2 1
1
2
3
2
主应力 3 所在的两平面上是一
对自相平衡的力,因而该斜面上的应
力 , 与3 无关, 只由主应力1 , 2
决定
3
与3 垂直的斜截面上的应力可
最大切应力所在的
截面与 2 所在的主平面 O C
B
A
垂直,并与1和3所在的
主平面成45°角.
3
2
1
例题9 单元体的应力如图所示,作应力圆, 并求出主应力和最大 切应力值及其作用面方位.
解: 该单元体有一个已知主应力
y 20MPa
因此与该主平面正交的各截
面上的应力与主应力z 无关, 依据
x截面和y 截面上的应力画出应力
假设:
O
(1)O点处沿任意方向的微段内, 应变是均匀的;
x'
x
(2)变形在线弹性范围内都是微小的, 叠加原理成立;
分别计算 x ,y ,xy单独存在时的线应变 和切应变,然后 叠加得这些应变分量同时存在时的和 .
1.推导线应变 ( Derive the linear strain)
从O点沿 x′方向取出一微段 OP = dx′, 并以它作为矩形 OAPB
的对角线.
y y'
该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dx 和 dy
x'
B
P
dy dx'
O
dx A
x
(1)只有正值x 存在

工程力学-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分析

工程力学-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分析

8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1、应力状态的概念,2、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3、主平面是切应力为零的平面,主应力是作用于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1)过一点总存在三对相互垂直的主平面,对应三个主应力,主应力排列规定按代数值由大到小为:321σσσ≥≥最大切应力为132max σστ-=(2)任斜截面上的应力α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2xy yx yx --++=ατασστα2cos 2sin 2xy yx +-=(3) 主应力的大小22minmax )2(2xyyx yx τσσσσσ+-±+=主平面的方位y x xytg σστα--=2204、主应变122122x y x y xy xyx y()()tg εεεεεεγγϕεε⎡=+±-+⎣=-5、广义胡克定律)]([1z y x x E σσμσε+-=)]([1x z y y E σσμσε+-=)]([1y x z z E σσμσε+-=G zxzx τγ=G yzyz τγ=,G xyxy τγ=6、应力圆与单元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总结为“点面对应、转向相同、夹角两倍。

”8.1 试画出下图8.1(a)所示简支梁A 点处的原始单元体。

图8.1[解](1)原始单元体要求其六个截面上的应力应已知或可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因此应选取如下三对平面:A 点左右侧的横截面,此对截面上的应力可直接计算得到;与梁xy 平面平行的一对平面,其中靠前的平面是自由表面,所以该对平面应力均为零。

再取A 点偏上和偏下的一对与xz 平行的平面。

截取出的单元体如图8.1(d)所示。

(2)分析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A 点偏右横截面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如图8.1(b)、(c)所示,将A 点的坐标x 、y 代入正应力和切应力公式得A 点单元体左右侧面的应力为:z M y I σ=bI QS z z*=τ由切应力互等定律知,单元体的上下面有切应力τ ;前后边面为自由表面,应力为零。

材料力学:第八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材料力学:第八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斜截面: // z 轴; 方位用 a 表示;应力为 sa , ta
正负符号规定:
切应力 t - 使微体沿顺时针 旋转为正 方位角 a - 以 x 轴为始边、逆时针旋转 为正
斜截面应力公式推导 设α斜截面面积为dA, 则eb侧面和bf 底面面积分别为dAcosα, dAsinα
由于tx 与 ty 数值相等,同时
sa+90 ,ta+90
E
sa+90 ,ta+90
结论: 所画圆确为所求应力圆
应力圆的绘制与应用3
应力圆的绘制
已知 sx , tx , sy ,
画相应应力圆
t
先确定D, E两点位置, 过此二点画圆即为应力圆
Ds x ,t x , E s y ,t y
t
C OE
s 2 , 0
s 1 , 0
应力圆绘制 作D, E连线中垂线,与x轴相交即为应力圆圆心
tb sb
t
sa
O
C
ta
D
sa ,ta
t
s
E
sb ,tb
O
D
sa ,ta
C
s
E
sb ,tb
由|DC|=|CE|,可得sC值:
sC
s
2 β
+
t
2 β
s
2 α
+
t
2 α
2 sα sβ
点、面对应关系
转向相同, 转角加倍 互垂截面, 对应同一直径两端
应变状态
构件内一点处沿所有方位的应变总况或集合, 称为该点处的 应变状态
研究方法
环绕研究点切取微体, 因微体边长趋于零, 微体趋于所研究 的点, 故通常通过微体, 研究一点处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理论分析

平面应力状态理论分析
2
称此圆为应力圆。

R x y xy 2 2
2
由于应力圆最早由德 国工程师莫尔 (otto.mohr,18351918)提出,故又称 为莫尔圆。
R
B
O
x y
2
A
O1

工程力学系
二、应力圆作法 (1)在坐标系内画出A1( x , xy) (2)在坐标系内画出B1( y , yx)
2 0 21

2
即:剪应力极值平面和主平面夹角为45°
工程力学系
第九章 应力状态分析
§9-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一、应力圆方程
x y x y cos 2 xy sin 2 2 2 斜截面应力解析表达式 x y sin 2 xy cos 2 2
y yx
zx
yz
xz
z
zy
xy
x
工程力学系
三、应力状态分类
第九章 应力状态分析
三向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三个方向的主应力 都不等于0;
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两个方向的主应力 都不等于0;
单向应力状态:只有一个方向的主应力都不等于0
y yx
zx
y yx
o
25
30
30
o
30 40
o
x y
2

x y
2
cos 60o xy sin 60o 49.7MPa
30
o
x y
2
cos 60o xy sin 60o 13.1 MPa
max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应力圆法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应力圆法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应力圆法
应力圆法
1. 任一斜截面上的应力
2. 求主平面、主应力
应力圆最早由德国工程师莫尔在
应力圆(莫尔圆) 1882年首次提出,故又称为莫尔圆。
R
x 2
y
2
x2
R
C
O
x y
2
应力圆的绘制方法
O
C
D2(y ,y) R
xC
D1(x ,x)
单元体与相应应力圆 之间的对应关系
(1)点面对应
xC
x y
2
R
x
2
y
2
2 x
(2)二倍角转向相同
应力圆的应用1 求单元体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D ( , )
2
D1( x , x ) D2 ( y , y )
【例题】用应力圆法求30°斜截面上的应力
x 100 MPa y 40 MPa
x 20 MPa y 20 MPa
D1(100, 20) D2 (40, 20)
20
100 40 20
30 67 MPa
30 36 MPa
练习1 求60°斜截面上的应力
x 70MPa y 50 MPa x 0 MPa y 0 MPa
D60 (20, 50)
D2 (50, 0)
120
C(10,0) D1(70, 0)
练习2
求45°斜截面上的应力
D1(0, 80)
90
D45 (80, 0)
D2 (0, -80)
应力圆的应用2 求单元体的主平面和主应力
max
min
x
y
2
x
2
y2Leabharlann 2 x【例题】应力圆法求三个主应力

应力与应力状态分析

应力与应力状态分析

应力与应力状态分析拉伸模量拉伸模量是指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拉伸模量(㎏/c ㎡)=△f/△h(㎏/c ㎡)其中,△f 表示单位面积两点之间的力变化,△h 表示以上两点之间的应变化。

更具体地说,△h =(L-L0)/L0,其中L0表示拉伸长前的长度,L 表示拉伸长后的长度。

§4-1 几组基本术语与概念一、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均匀连续性假设:假设在变形固体的整个体积内均匀地、毫无空隙地充满着物质,并且各点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

根据这一假设,可从变形固体内任意一点取出微小单元体进行研究,且各点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固体内部各质点的位移、各点处的内力都将是连续分布的,可以表示为各点坐标的连续函数。

2、各向同性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在所有方向上均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3、小变形假设:认为构件的变形与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及其微小。

根据小变形假设,在研究构件上力系的简化、研究构件及其局部的平衡时,均可忽略构件的变形而按构件的原始形状、尺寸进行计算。

二、应力的概念1、正应力的概念分布内力的大小(或称分布集度),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大小来度量,称为应力。

由于内力是矢量,因而应力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分布内力的方向。

沿截面法线方向的应力称为正应力,用希腊字母σ表示。

应力的常用单位有牛/米2 (2/m N ,12/m N 称为1帕,代号a P )、千米/米2(2/m KN ,12/m KN 称为1千帕,代号Ka P ),此外还有更大的单位兆帕(M a P )、吉帕(G a P )。

几种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 K a P =310a P 1 M a P =310K a P 1 G a P =310M a P =610K a P =910a P2、切应力与全应力的概念与截面相切的应力分量称为切应力,用希腊字母τ表示。

K 点处某截面上的全应力K p 等于该点处同一截面上的正应力K σ与切应力K τ的矢量和。

材料力学之应力与应变分析

材料力学之应力与应变分析
(2)面的方位用其法线方向表示
3.截取原始单元体的方法、原则
①用三个坐标轴(笛卡尔坐标和极坐标,依问题和构件形状 而定)在一点截取,因其微小,统一看成微小正六面体
②单元体各个面上的应力已知或可求; ③几种受力情况下截取单元体方法:
P
P
Me B
Me
A
s A s=P/A
B t=Me/W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一对横截面,两对纵截面 P

ss"'
a0 *
ttxyxy a0 *
ss"'
4.极值切应力:
应力与应变分析
①令:
,可求出两个相差90o 的
a1,代表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值切应力方位。
②极值切应力:

(极值切应力平面与主平面成45o)
例一 图示单元体,试求:①a=30o斜
截面上的应力; ②主应力并画出主单元
体;③极值切应力。
s" 40
txy
ssxtxxy

a
a
dA

x
tyx sy
sy tyx

符号规定:
应力与应变分析
a角—以x轴正向为起线,逆时针旋转为正,反之为负
s拉为正,压为负
t—使微元产生顺时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反之为负
3.主应力及其方位:
①由主平面定义,令t =0,得:
可求出两个相差90o的a0值,对应两个互相垂直主平面。
④单向应力状态又称简单应力状态,平面和空间应 力状态又称复杂应力状态。
第二节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 应力研究、应力圆
一、平面应力分析的解析法
1.平面应力状态图示:

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中,有限差分法常用于求解偏微 分方程,特别是对于规则的网格划分,计算效率较高。
有限差分法的精度取决于差分格式的选择和网格的划分,同时需要注意数 值稳定性和计算精度的问题。
边界元法
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边界积 分方程的数值分析方法,通 过将微分方程转化为边界积
分方程来求解。
变形特点
应用领域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变形主要发生在作用 面上,而在平面应变问题中,变形可以发 生在整个结构中。
平面应力问题在桥梁、建筑和机械等领域 有广泛应用,而平面应变问题在岩土、地 质和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在弹性力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是描述物体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 力分布的基础。
弹性模量表示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刚度,是衡量材料抵 抗弹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
剪切模量表示材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刚度,与弹性模量 和泊松比有关。
03
平面应变问题
应变状态分析
平面应变条件
应变分量中,只有$varepsilon_{x}$ 、$varepsilon_{y}$和 $gamma_{xy}$不为零,其余分量为 零。
有限元法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中广泛 应用,因为它能够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且计 算精度高。
有限元法的实现需要建立离散化的模型、选择合适的单元 类型和求解算法,并进行数值稳定性和误差分析。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差分原理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微分方程转化为 差分方程来求解。
薄板弯曲问题
考虑一个矩形薄板,受到一对相距较远的集中力作用,使板发生弯曲。根据平面应力问题,可以分析 板的应力分布、中性面位置以及挠度等。

材料力学:第九章 应力状态分析

材料力学:第九章 应力状态分析
Me
τx
C
F
Me
d
C
(a)
·
σx
(b)
C
T
F
解:C点所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如图 所示, 点所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如图b所示 点所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如图 所示, 其值为
FN 500 × 103 N σx = = = 63.7 × 106 Pa=63.7MPa π 2 A 0.1m ) ( 4
经整理后得到 )、(2) )、( (1) 由(1)、( )式,可以求出单 ) 元体各个截面上的应力。( 。(即 点 元体各个截面上的应力。(即a点 (2) 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 ) 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
∑F = 0
t
τ =τ′
σ α = −τ sin 2α
τ α = τ cos 2α
定义:构件内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集合, 定义:构件内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集合,称为该点处的 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
F F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且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均匀分布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m
σ
F
FN
FN σ= A
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Me m Me
m
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呈 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 线性分布
T
o
τρ
τmax
T⋅ρ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τρ = Ip
R
τ
T 16 M e τ= = WP πd3
为了研究a点处各个方向的应力,围绕a点取一个各边长均为无 为了研究 点处各个方向的应力,围绕 点取一个各边长均为无 点处各个方向的应力 限小的六面体(称为单元体)。 限小的六面体(称为单元体)。 径向截面

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平面应变是指在二维平面内,物体的形变只发生在该平面内,不发生在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上。

在平面应变的情况下,物体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应力状态。

以下是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及其特点:
1. 纯剪应力状态
在纯剪应力状态下,物体受到一个剪切力,该力沿着平面的一条方向施加,并呈45度角延伸至物体的各个点。

特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但体积会随之改变。

2. 平衡应力状态
在平衡应力状态下,物体受到的应力会平衡,即所有方向的应力大小和方向均相等。

特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没有形变。

3. 压缩应力状态
在压缩应力状态下,物体受到的应力为向内的压缩力,该力会使物体缩小。

特点:物体会变形,形变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尺寸。

4. 拉伸应力状态
在拉伸应力状态下,物体受到的应力为拉伸力,该力会使物体产生延伸。

特点:物体会变形,形变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尺寸。

5. 剪压应力状态
在剪压应力状态下,物体受到剪切力和压缩力的作用,这两种力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

特点:物体会变形,形变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尺寸。

剪切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形状变化程度,压缩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缩小程度。

6. 弯曲应力状态
在弯曲应力状态下,物体受到弯曲力的作用,其中一个面受到压缩力,另一个面受到拉伸力。

特点:物体会变形,形变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尺寸和弯曲力的
大小。

弯曲力的作用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形状变化程度。

应力状态分析(上下)

应力状态分析(上下)
Derivation of Stress Transformation Equations :
建立 a, a 与 x, x, y, y 间的关系
Stresses on an inclined plane斜截面应力
Fn 0, adA ( xdAcosa )sina - ( xdAcosa )cosa ( ydAsina )cosa - ( ydAsina )sina 0
x' y'x'
x'y y'
'
cos sin
sin cos
x yx
xy y
cos sin
sin cos
例题
例 2-1 计算截面 m-m 上的应力
a
x
2
y
x
y 2
cos2a
xsin2a
a
x
2
y
sin2a
xcos2a
解: x 100 MPa x 60 MPa y 50 MPa a 30
二向与三向应力状态,统称复杂应力状态 2-D and 3-D state of stresses: complex state of stresses
Shearing State of Stresses纯剪应力状态
Maximum Stresses最大应力
t,max C c,max D
的轨迹什么形状?
a
x
2
y
x
2
y
cos2a
xsin2a
a
x
2
y
sin2a
xcos2a
Mohr’s circle of stress 应力圆
a
x
2
y

第5章 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 (2)

第5章  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 (2)
xy 2 y 2 x2
2.平面应变问题的应力分析
因: xz yz 0 则 xz yz 0 ,即Z向为一 个主方向,假定 z 3 ,根据应力应变顺序 关系有:
z

1 2
(
x
y)
1 2
( 1
2)

m
则应力张量、应力偏张量分别为:

ij


0
0

z
0

z 0 z
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z 0
z

z z z 0 z
圆柱体在平砧上镦粗时,有 平衡微分方程为:
z 0 z
拉深件底部的网格基 本上保持不变,而 简壁的网格则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原 来的同心圆变成了 筒壁上的水平圆筒 线,而且其间的距 离也增大了。越靠 近筒口增大越多, 原来分度相等的辐 射线变成等距的竖 线,即每一扇形面 积内的材料都各自 在其范围内沿着半 径方向流动。每一 梯形块进行流动时 ,周围方向被压缩 ,半径方向被拉长 ,最后变成筒壁部 分。
2.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变分析
1)沿 3 方向的应变 3 为最小主应力,根据应力应变顺序关系, 3 0
3 为中间主应力,根据应力应变顺序关系有:
3

1
2
2
3 0
压缩类变形;
3

1
2
2
3 0 伸长类变形
3

1
2
2
3 0 纯切变形
3 为最大主应力,根据应力应变顺序关系 3 0
的点A、E处于单项拉伸状态;与 1 、 2 的

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已知X=q, y=0, xy = -2q, 求: 1 , 2 ,α1 1=2.562q 2=-1.562q tgα1=-0.781 α1=-37.99o=-37o59`
问题:
平面问题中,
(a)已知一点的应力为 方向的正应力n为 (b)已知 那么
,那么任一 1 2 n 为 ; a , b x y ? 1 2
⑶ 它是在边界上物体保持连续性的条 件,或位移保持连续性的条件。
应力边界条件--设在 s 上给定了面力分 量
fx (s), f y (s).
通过三角形微分体的平衡条件,导出坐标面应力 与斜面应力的关系式,
p l σ m , p m σ l , x x y x y y x y
A
N
B
N
1 1 2 l ( ) N 2 1 4 2
2
s
N
1 显然,当 1l2 0 (l ) 时,τN为最大、最小值: 2 2
max 1 2 min 2
由 l
1 得, τmax、 τmin 的方向与σ1 2
( σ2 )成45°。
⑹ 所有边界均应满足,无面力的边界
(自由边) fx f也必须满足。 , y 0
坐标面
当边界面为坐标面时, 若x=a为正x 面,l = 1, m = 0, 则式(d)成为
() σ f ,() f . x x a x x y y x a
b a x

( e )
fx
xy
σ
x
σ
x
fx
n
B
py
xy
2
x

xy

y
σ2-(σx+σy)σ+(σxσy-τ2xy)=0

材料力学—— 应力分析 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应力分析 强度理论

z
sz
zy
zx
yz
xz
sy y
sx xy yx x
x'
s1 旋转
z' s3
s2 y'
③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用s1、s2、s3 表示, 有s1≥s2≥s3。
2.应力状态按主应力分类:
应力与应变分析
①只有一个主应力不为零称单向应力状态;
②只有一个主应力为零称两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
2.任意a角斜截面上的应力
y
应力与应变分析
sy
t
n
sx
sx x
xy
ssxxxy

a
a
dA
α
x
C
yx
sy
sy yx
n 0:sa dA (sxdc Aoa)scoa s(sydA sia n)sia n
(xd y A coas)sia n(yxdA sia n)coas 0
D(sx, xy) 2a
2a0 A A1
C
s' s
D' (sy, yx)
G2 "
3.应力圆的应用
①点面对应关系:应力圆上一点坐标代表单元体某个面上的 应力;
②角度对应关系:应力圆上半径转过2a,单元体上坐标轴转 过a;
③旋向对应关系:应力圆上半径的旋向与单元体坐标轴旋向 相同;
④求外法线与x轴夹角为a斜截面上的应力,只要以D为起点, 按a转动方向同向转过2a到E点,E点坐标即为所求应力值。
单元体ABCD:Me /Wn
2)s s'''02
022 2
tg2a00 a045o 3)s1s', s20, s3s''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知识点: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二、单元体的概念
三、平面应力状态的概念 四、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1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一点处不同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总体)称之为一点处
的应力状态。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一点处的应力全貌
单元体特征: 1.单元体的尺寸无限小(dx,dy,dz),每个(平)面上 应力均匀分布,大小相等 2. 单元体任意一对平行平面上的应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
4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三、平面应力状态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的概念是应力状态中一种常见情况 平面应力状态是指,如果受力物体内一点处在众多不同 方位的单元体中存在一个特定方位的单元体,它的一对平行 平面上没有应力。
t y y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由以上两个平衡方程得到a 斜截面上应力a,a的公式:
a
a
x y x y
2
2

2
cos 2a x sin 2a
x y
13
sin 2a x cos 2a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例题2:一点处的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已知 x 60MPa, xy 30MPa,
5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例题1:以下哪种应力状态是平面应力状态?
y
yx xy
x
(a)
(b)
答案:(b) (c) (c)
6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四、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第七章——应力状态分析

第七章——应力状态分析
8
x
2
y
x
2
y
cos2
xsin 2
平面应力状 态下斜截面
x
2
y
sin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cos2
应力的一般 公式
各变量的方向:正应力以拉应力为正;切应力以企图 使微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方位角则规定以x轴 为始边、指向逆时针方向者为正。
9
第七章 应力状态分析
7.3 应力圆
10
x y
2
2
0 2
26
第七章 应力状态分析
7.6 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27
广义胡克定律
1
1 E
[
1
2
3 ]
2
1 E
[
2
3
1 ]
3
1 E
[
3
1
2 ]
主应力平面对应的应变称为主应变。
28
广义胡克定律
同理可得:
x
1 E
[
x
y
z
]
y
1 E
[
y
z
x
]
z
1 E
[
z
x
y
]
29
例7-4:如图所示应力状态,应力x=80MPa, x= 35MPa, y =20MPa, z =-40MPa,弹性模量E= 200GPa,泊松比=0.24。试求主应力和主应变的大小,以 及沿着x轴、y轴、Z轴方向的应变。
第七章 应力状态分析
7.1 引言
1
轴向拉伸和压缩 扭转 平面弯曲
2
应力状态的概念
以上研究的都是单向受力或纯剪切时的应力,但是 实际构件中,应力一般会更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
B1
τx
f
τx
τy
σy
C
y
D2
x
图 9-4
(4)利用应力圆求主应力
σ2
数值和主平面位置
主应力数值
o
A2 B2
C
A1和 A2两点为与主平面 对应的点,其横坐标
y
D2
σx
σ1
为主应力 1 ,2
D1
B1 A1
OA1 OC CA1 OA2 OC CA1
圆周上 E 点的 ¸ 坐标 就依次为 ¸ 。( 证明略 )
说明
点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单元体某一面上的应力,必对 应于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标。
夹角关系:圆周上任意两点所引半径的夹角等于单 元体上对应两截面夹角的两倍。两者的转向一致。
B1
2
A1
A
B
o
c
σy τy
σx e
σα
(b)
E
σx
o τα
B2
2
一、斜截面上的应力 1、 截面法: 假想地沿斜截面 ef 将单元体截分为二(图9-2b) , 留下左边部分的单体元 ebf 作为研究对象(图9-2c)。
e
x
x
y
y
y
n
x
x
x
e
x x
b
f
y
y
图9-2
b
f
y
y
e
x
x
y
y
y
n
x
x
x
b
f
y
y
图9-2
e
x x
b
f
y
y
:从x 轴到外法线 n 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正应力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剪应力 :对单元体任一点的矩顺时针转为正,反之为负。
2
(
x
2
y
)2
2 x
当斜截面随方位角 变化时, 其上的应力 σα , τ α 在
- 直角坐标系内的轨迹是一个圆 ,圆心位于横坐标轴
(

)上,离原点的距离为
x
y
2
半径为
此圆习惯上称为应力圆 , 或称为莫尔圆。
(
x
2
y
)2
2 x
(
x
2
y
)2
2
(
x
2
y
)2
2 x
o
C

x σ 2
y
2
)
τ
2 x
{ σ max =
σ min
26
MPa -96
A
x
3
1
σ1 26MPa σ 2 0 σ 3 96MPa
四、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应力圆
x
2
y
x
2
y
cos 2
x
sin
2
x
2
y
sin
2
x
cos 2
(1) 应力圆的概念
(9 -1) (9 - 2)
(
x
y )2
2
2
(
x
2
y )2
2 x
(
x
2
y
)2
(b)
D1
B1
连接D1D2两点的直线与 轴相交于C 点, 以C为 圆心, CD1或CD2为半径 作圆
σy τy
σx
σx
τx
τx
τy
σy
(b)
D1
o
B2
B1
C
y
D2
x
图 9-4
该圆的圆心 C 点到 坐标
原点的 距离为 x y
2
o
B2
(b)
D1
B1
半径为
(
x
2
y
)2
2 x
C
y
D2
该圆就是相应于该单元体
由公式
tg

0
σ
2τ xy
x σ
y
求出0就可确定主平面的位置。
(1)主应力 将0代入公式
σα
σx
σy 2
σx
σy 2
cos 2α
τ
xy sin 2α
得到 max 和 min(主应力)
} σ max
σ min
σx σy 2

x σ 2
y
2
)
τ
2 xy
(2)主平面的位置
tg

0
σ
2τ xy
x σ
,则 α1
450 450
(τ x 0) (τ x 0)
例8-4 简支梁如图所示。已知m-n截面上A点的弯曲
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别为 = -70MPa, = 50MPa 。 确定A点的主应力及主平面的方位。。
m
n a
l
A
A
解: x 70 y 0 x 50
解:
σ x 70 σ y 0 τ xy 50
x
2
y
x
2
y
cos 2
x
sin
2
x
y
2
sin 2
x
cos 2
(9 -1) (9 - 2)
二、主应力和主平面
主平面: 一点处剪应力等于零的平面称为主平面 主应力: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说明: 一点处必定存在这样的一个单元体, 三个相互垂直
的面均为主平面, 三个互相垂直的主应力分别记为 1 ,2 , 3
σ x σ y
2
图 9-3
(2)应力圆作法
在 - 坐标系内 ,
选定比例尺 o
量取 OB1 = x , B1D1 = x
, 得 D1点
x
σy τy
σx
σx
τx
τx
τy
σy
(b)
D1
B1
量取 OB2=y , B2D2= y ,
得D2 点
o
B2
σy τy
σx
σx
τx
τx
τy
σy
y
D2
x
图 9-4
x σ
y
α1 α 2 α1 900
α1 和 α 2 确定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一个是最大正应力
所在的平面,另一个是最小正应力所在的平面。
x
y
2
x
y
2
cos 2
x sin 2
x
y
2
sin 2
x
cos 2
d d
2[
x
2
y
sin
2
x
cos 2 ]
0
当即正应力达到极值的面上,剪应力必等于零。 此平面为主平面。正应力的极值为主应力。
x
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D1 点的坐标为 ( x , x ) 因而 D1 点代表单元体 x 平面上的应力 。
σα
σy τy
e
σx
σx
E
o τα
B2
2
D1B1 CΒιβλιοθήκη xτxf τx
τy
σy
y
D2
x
(3)利用应力圆求单元体上任一 截面上的应力 从应力圆的半径 CD 1 按方位角 的转向转动 2 , 得到半径 CE ,
且规定按代数值大小的顺序来排列, 即
2 1
1 2 3
3
三、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x
y
2
x
y
2
cos 2
x
sin 2
x
y
2
sin 2
x
cos 2

dσ α

2[σ
x
σy 2
sin 2α
τ
xy cos 2α
]
0
得到
tg
2α 0
σ
2τ xy
x σy
α1 α 2 α1 900
tg

0
σ
2τ xy
y
α1 α 2 α1 900
} σ max
σ min
σx σy 2

x
σ 2
y
2
)
τ
2 xy
以1代表max作用面的方位角, 2代表min作用面的方位角。
σ x σ y ,则 α1 450 (α1在 900 范围内取值)
若 σ x σ y ,则 α1 450
{ 若 σ x σ y
tg

0
σ
2τ xy
x σ
y
2 50 1.429 (70) 0
x A
62.50
27.5 0 α 0 62.50
因为 σ x σ y
-62.50 与max对应
} { σ max
σ min
σx σy 2

x σ 2
2
y)
τ
2 xy
26 MPa
-96
27.5 0 α 0 62.50
设斜截面的面积为 dA , eb 的面积为 dAcos , bf 的面积为dAsin 研究对象的受力如图 9-2d 所示
e
x x
b
f
y
y
e
τ x dAcosα
σ x dAcosα
σα dA
τ α dA
b
f
τ y dAsinα
(d)
σ y dAsinα
2、平面应力状态下, 任一斜截面 ( 截面 ) 上的应力 ¸ 的 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