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提交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素养,熟知汉语言文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批评方法和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评价,具备扎实的文献阅读和文献检索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学研究进行辅助;同时,要培养具有较高的审美情操和人文关怀,具备独立思考、创作和批判的能力,能够从事文学研究、文化传媒、教育出版和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 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熟悉汉语言文字学、文学史、诗歌学、小说学等基本学科知识。
2. 掌握较为扎实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能够运用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评价。
3. 具备较强的文献阅读和文献检索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学研究进行辅助。
4. 具备独立思考、创作和批判的能力,在文学研究、文化传媒、教育出版和相关行业从事创作、策划、编辑等工作。
三、课程设置1. 文学基础课程(1)古代文学古代文学选修一古代文学选修二(2)现代文学现代文学选修一现代文学选修二(3)诗歌学与散文学诗歌学散文学(4)小说学与戏剧学小说学戏剧学2. 文化课程(1)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化选修一(2)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化选修一(3)世界文化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化选修一3. 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选修一文学理论选修二(2)批评方法批评方法选修一批评方法选修二4. 文学研究与方法论(1)文学研究方法(2)文献阅读与检索(3)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学研究5. 创作与批判(1)文学创作(2)文学批判四、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1)文学研究实践:学生进行一定规模的文学研究项目,通过调研、写作和批判等环节,提升文学研究能力。
(2)创作实践: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形式,提升创作能力。
(3)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实习于出版社、文化传媒机构等相关行业,进行实践锻炼。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具备高水平的汉语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文化视野。
2.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熟悉语言规律和语言运用。
3.掌握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具备辨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具备独立开展文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5.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培养方案1.公共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
(2)外语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3)数学与计算机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课程(1)语言学基础课程:汉语言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基础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与写作课程:文学作品创作、文学写作技巧、文学创作指导等。
(4)文学研究与研讨课程:文学研究方法、文学研究进展、文学研讨会等。
(5)文化传播与解读课程:文化传播与传媒、文化解读与叙事、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等。
(6)专业选修课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汉字学、诗学、小说学、戏剧学等。
3.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汉语言文学实习、文化传媒实习、出版实习等。
(2)创新实践:文学创作实践、文学评论实践、文化传播实践等。
(3)社会实践:赴大中城市文化机构、媒体机构等进行实践活动。
四、专业特色1.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交流学习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展视野。
2.双语教学:开设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3.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版(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版一、培养目标: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广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毕业生应熟练掌握标准汉语,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独立撰写汉语论文和报告。
2. 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毕业生应具备较深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能够进行文化思考和文本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
3. 具有独立、批判性思维:毕业生应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论证。
4. 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对于文学、语言、历史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5.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选读和古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2)现代文学: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选读和现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3)古代汉语:教授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经典文献阅读方法。
(4)现代汉语:教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现代汉语应用能力。
(5)文学批评与文化理论: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文化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6)文学史: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培养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
(7)学科方法论:介绍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培养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能力。
2.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文学选修、现代文学选修、汉语教学选修、影视文化选修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学生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系统的秘书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文秘和初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文学、写作学和秘书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在科研方法、写作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等方面得到系统的培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较为全面的文学知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秘理论、实践能力,适合现代化办公事务的基本要求;2.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能够从事与文秘相关的理论研究、组织协调、采编采访等工作;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胜任一般的口语翻译和外文写作工作。
3.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文学、语言学、文秘学、写作学2.主要课程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写作、文书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关与礼仪、秘书学原理、秘书心理学、秘书口语与交际、企业综合事务管理634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占总学修读学分要课程平课程模课程性比必修课程模必248通识教育平8选修课程模选必51.5专业基础平2专业基础课程模必修课程模201必专业教育平选修课程模1选29.5 1578小集中实践环必123实践教学平独立设置必实验课程模180合不计入总学4素质拓展平创新学分模选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0学分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1.胜任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工作;2.担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和管理工作;3.从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管理、文秘、采编、策划、创作等,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635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636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续))(文秘学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637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638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续)639七、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学方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640。
汉语言文学(050101)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050101)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机构、教育部门、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从事办公文秘、宣传策划、中文教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文化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历史、教育、新闻、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学及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语言文学及文化学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概论。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四年。
2、学分:文学学士。
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1、专业素质模块课程中的任选课的选课要求:第三和第四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两门,第五、第六和第七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三门。
2、每门课程的实践时数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宜安排,并在该课程的教学日历中注明。
3、专业考察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由指导教师带队指导。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由学生自行联系挂靠见习单位。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一至第九周进行。
另拟实施细则。
4、学年论文可撰写“经典选读报告”或“专业调查报告”或“专业学术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另拟实施细则。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文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化的深入理解;3.培养学生具备批评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独立进行文学研究;4.培养学生具备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汉语语法-古代汉语-文学基础理论-文学鉴赏与评论-社会语言学-口语表达与写作2.专业课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与社会-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学研究方法3.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以下选修课程:-文化与文学-文学作品分析-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戏剧创作-影视文学-文化遗产与文学-媒体与传播文学三、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在大学期间需参与相关企业、机构或院校的实习活动,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研究项目学生在大四时需参与文学研究项目,深入研究其中一文学或文化领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论文撰写。
四、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面。
2.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3.实践评价对学生实习和研究项目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以下领域的就业:1.高校、中学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3.文化机构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展示工作;4.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本文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文学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备批判意识和创造力的优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关怀和身心素质,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在文艺、新闻、高校、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及文化、宣传、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从专业角度看,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功。
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中文应用和研究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基本懂得如何处理有关信息并开展研究,具备撰写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
(3)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
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追求新知的热情和良好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5.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6.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修满16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4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4学分,实验实践教育课程15学分,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10学分。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____字)第一部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具备较强的汉语文献研究和文学批评能力,以及一定的汉语教学和传媒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部分:培养要求1. 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写作规范等内容,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此外,还要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 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需要选修一系列的专业选修课程,以提高自己在文学理论、文艺批评、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其中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文学研究方法与技巧等课程。
3. 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加一定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加深对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批评眼光。
4. 海外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海外学习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交换学生项目、短期游学项目、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国际文化和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5. 汉语教学和传媒工作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和传媒工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教学和传媒课程,了解教学和传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传媒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2)中国文化与文学史:介绍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动态。
(3)文学理论与方法:包括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专业课程(1)文学作品阅读与解析: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批评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汉语和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汉语语言文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教育、文化、出版、新闻媒体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1)人文科学基础: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修辞学等。
(2)汉语基础:汉字学、汉语语法、汉字教学法等。
(3)文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等。
2. 专业课程(1)语言学与应用:汉语音系学、汉语字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小说写作、诗歌写作、戏剧创作等。
(4)文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写作规范、文本分析等。
(5)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影视研究等。
(6)实践课程:实习、论文写作等。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选修中国古代文学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世界文学选读、文学创作选修、文学研究选读、文化研究选读、新闻选读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
2.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方式,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环节将安排到相关的文化、教育、出版、新闻媒体等机构进行实习,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
3. 毕业论文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较为独立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某一具体文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辅导教师会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完成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范本一、培养目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掌握系统、全面、深入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2. 掌握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能够进行文学创作、批评与研究,并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3. 具备优秀的思维逻辑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教育、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6. 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专业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设置如下:1. 必修课程(1) 语言文学基础课程:汉字学、现代汉语、文化与传媒、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外国文学;(2) 创作与批评课程:文学批评与鉴赏、文学创作、文化创意写作;(3) 选修课程:古代文学选读、现当代文学选读、红色经典选读、中国诗词、修辞学、戏剧与电影、文学研究方法、比较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文学翻译等。
2.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提升专业能力。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经典阅读与解读、写作实践、出版与传媒、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创意广告与公关策划等。
三、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本专业将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1. 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开设写作实践课程、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创作技巧、文化创意思维培养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和创新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样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样本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汉字、汉语语法、修辞学等,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分析和研究。
2. 熟悉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具备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评论能力,能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3. 具备深入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理解能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4. 具备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运用文献检索和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5. 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演讲和撰写文稿。
6.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调合作,承担一定的组织管理职责。
7. 具备基本的信息获取和创新能力,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信息检索和合理利用,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内容1. 语言基础课程:包括汉语语法、修辞学、写作等,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2. 文学理论与批评:包括文学概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特点。
4. 中国现代文学:包括现代诗歌、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等,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5. 文化与社会:包括中国文化史、中国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6. 学术研究与写作:包括学术研究方法、科研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能力。
7. 实践与创新:包括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学术研究等多种形式: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固定课程,传授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技能和方法,能够胜任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广泛的人文知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古今汉语和中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成就,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具有熟练的教师基本技能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能独立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教学研究.5。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1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同水平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具有较强的三笔字书写能力和较高的简笔画绘画水平.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优良文化素养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生通过二年(专转本)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特别是文案处理与秘书实务、文化宣传与传播、创意策划与实施等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知识,并能进行实践性应用。
2. 掌握中外文化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与较强的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4. 具有从事文化创意策划及活动组织、实施的能力。
5. 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够胜任办公室文案处理工作。
6.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文化创意与策划四、主要实践性环节文学创作实践微电影创作实践文化创意与策划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五、主要专业实验无六、标准学制二年七、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八、周次分配九、教学进程安排符号说明:—理论教学◎文学创作实践☉微电影创作实践// 文化创意与策划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考试十、课程教学进程表十一、集中实践性环节教学进程表十二、课程模块学分分配表十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十四、有关说明1. 在修业期间,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应至少选修1门“公共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2学分)方可毕业。
“公共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类、音乐鉴赏类、美术鉴赏类、影视鉴赏类、戏剧鉴赏类、舞蹈鉴赏类、书法鉴赏类、戏曲鉴赏类等课程。
2 在修业期间,学生必须完成2学分的创新实践学分方可毕业。
创新实践学分可以通过选修创新创业类通识选修课程、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获得。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提交版
文学院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文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
其前身是1893年学校创办初期设置的“汉文门”。
1918年改称“国文科”,1922年更名为“国文系”,1928 年设立文学院,闻一多先生担任首任院长。
此后,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重建文学院;1999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建筑学系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学校部分院系重组,再次恢复文学院。
文学院虽历经调整,但由于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优良的学术传统代代相承,积淀深厚,成就辉煌。
在20世纪初的建院初期,著名学者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黄侃教授师承章炳麟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
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夕又有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在文学院任教,使文学院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20世纪50年代群体优势突出,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
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一大批学者声名远播。
文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学科研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南北学术交流的重镇。
著名的珞珈品牌由此形成。
1978年以来,文学院再度振兴。
如今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所有二级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都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另增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点和写作、国学与汉学硕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文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
其前身是1893年学校创办初期设置的“汉文门”。
1918年改称“国文科”,1922年更名为“国文系”,1928 年设立文学院,闻一多先生担任首任院长。
此后,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重建文学院;1999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建筑学系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学校部分院系重组,再次恢复文学院。
文学院虽历经调整,但由于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优良的学术传统代代相承,积淀深厚,成就辉煌。
在20世纪初的建院初期,著名学者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黄侃教授师承章炳麟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
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夕又有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在文学院任教,使文学院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20世纪50年代群体优势突出,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
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一大批学者声名远播。
文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学科研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南北学术交流的重镇。
著名的珞珈品牌由此形成。
1978年以来,文学院再度振兴。
如今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所有二级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都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另增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点和写作、国学与汉学硕士点。
本科层次,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和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
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5%。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一百多人。
另招收访问学者、博士后、留学生、进修生、交流生、成教生等数百人。
文学院下辖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单位,并设有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史哲合办)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文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丰厚,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论文成倍增长,转载率高。
不少研究方向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居于先进水平。
不少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如今的文学院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势头强劲,在全国同类高校院系各类排名中均居前列。
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十强。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50101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二、专业培养目标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品德优良、理论功底坚实、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并富于创新精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人才,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文化宣传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企业单位的宣传、管理、教学、研究、编辑、文秘、创作等有关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
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培养层次全,兼具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
本科教育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的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7个二级学科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另增设了写作、国学与汉学硕士点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点。
培养要求:通过本专业的系统教育和基本训练,学生应具备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一门外语,富于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应修学分: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型,各类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学科基础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汉语史、现代语言学、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当代文艺思潮、比较文学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1.“专业论文写作实践”。
要求学生在二、三年级期间,结合专业学习,撰写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于第二学年末和第三学年末各交一篇接受考核。
2. 能力训练。
要求学生平时课外自己进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第七学期接受学院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发表的论文、文学作品或其他有一定分量的文章;院级以上科研立项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单位或组织认可的调研报告等成果(实习报告除外);其他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或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表彰与奖励(学校颁发的普通奖学金除外)。
以上诸项,其中一项达到要求即可。
3.实习。
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或第八学期进行。
不少于4周。
4.生产劳动2周,统一安排。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成绩合格、英语等达到学校要求,
准予毕业。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五、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都可接受全校学生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