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新课程同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四)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一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一

课时素养评价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45分钟55分)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C.罔民而可为也D.非曰能之,愿学焉【解析】选D。

A项,“向”同“响”;B项,“涂”同“途”;C项,“罔”同“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良庖岁.更刀,割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解析】选C。

C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见无非..牛者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D.为之踌躇满志....【解析】选D。

A.无非,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B.爱,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爱护、喜欢。

C.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规律方法】古今同形异义词:了解词义演变特点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

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障碍。

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

在大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未之有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D.技经肯綮之未尝【解析】选C。

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项均是宾语前置。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练习)解析版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其他植物一样,树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不亚于中彩票。

比方说,一棵山毛榉一生能产下180万颗种子,其中平均只有一个能真正长大成树,而当它落地生根开始生长后,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因为,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A。

其实,这就是山毛榉的秘密策略,这种极慢的生长速度,是它们有意为之的。

因为山毛榉的种子比较重,它们从母树上落下来之后,B。

而成年山毛榉繁茂巨大、像一个遮阳棚一样的树冠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只有3%的阳光能穿透母树树冠落在母树脚下的小树身上,这点阳光只够小树勉强生存,每年能长个几厘米就不错了,所以几十年下来,也不过一两米高。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纳闷,山毛榉的这种生长策略,岂不是会阻碍下一代的生长吗?①虽然这样,对山毛榉来说,年轻时长得慢一些很有好处。

②因为长得慢,树干内部的木质细胞会更密、更小,空气含量更少,这让它们有更紧致、更坚韧的树干抵御风暴等的袭击。

③几十年的磨炼和蛰伏,让小树有机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挡在上方的母树,总有一天会因为高龄或疾病而倒下,这时候阳光洒下,小树就能立刻快速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④通过这种方式长大的山毛榉,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久,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

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第3段有两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示例1:①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繁茂巨大,②像一个遮阳棚一样,③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示例2:①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像一个遮阳棚一样,②繁茂巨大,③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

2.A.它的生长速度都极其缓慢 B.最有可能落在母树的脚下3.①将“虽然这样”改为“其实不然”(或:在“对山毛榉来说”前加“但”);④将“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久”与“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对调位置。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后分层训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后分层训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课后分层训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处)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解析:选A A项,“比”,等到。

2.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解析:选A A项,为状语后置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解析:选A 例句是名词作动词,吹风。

A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B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C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D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解析:选B B项,“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练习)解析版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练习1.《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

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

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

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杇:可译为“粉刷”诛:谴责,责问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

(2)请在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答案】(1)C(2)枯朽之木不可雕也【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的能力。

C.“遭际”的意思是:①经历;②际遇;③遇到;碰到。

“遭遇”的意思是:①碰上,遇到;②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

“遭际”与“遭遇”的区别在于:遭际的对象可以是幸运的事情(经历),也可指不幸的事情(经历);而遭遇的对象则多指不幸的事情(经历)。

材料中,“遭际”这一句前面还有“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这说明,这里的“遭际负面”并不一定仅仅是指负面、不好的,也可能是是蕴含褒贬歧义,实际是指好的。

因此,此处用既可用褒义又可用贬义的“遭际”,比只能用贬义的“遭遇”要合适。

【新教材】 课时分层作业14套精品练习 —高二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 课时分层作业14套精品练习 —高二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课时分层作业(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忠厚的样子)匪来贸.丝(交换)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B .匪我愆期..(拖延婚期)体无咎言..(不祥之语)将.子无怒(愿,请)C .言既遂.矣(如愿)犹可说.也(说话)咥.其笑矣(讥笑)D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谣诼..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忍尤.而攘诟(责骂)C [C 项,“说”同“脱”,摆脱、脱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D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C [A 项,于,同“吁”;无,同“毋”;B 项,说,同“脱”;D 项,错,同“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既遂矣,至于暴矣.思之,躬自悼矣.九死其犹未悔.体解吾犹未变兮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C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不同A [①②均为助词,无义;③④均为连词,“即使”。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①亦已焉.哉②子亦有不利焉.B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C .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D .①静言思.之②今我来思.D[A项,“焉”都是语气词,不翻译。

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D项,动词,思考/语气词,无实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秋以为..乎此时也..期B.吾独穷困C.三岁..食贫D.我心伤悲..D[D项,伤悲:古今意义相同,都是伤心难过的意思。

A项,以为:古义指把……当作,今义指认为。

B项,穷困: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指经济上困难。

C项,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指具体年龄。

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十)第二单元综合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十)第二单元综合 (含解析)

(十)第二单元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十二) 说“木叶”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十二)  说“木叶”

课后分层训练(十二)说“木叶”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________“落叶”,________常见,________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________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________由此可见。

A.即使因为所以而因而B.就是因为所以但因而C.即使虽然也但也就D.就是虽然也而也就解析:选D第二空与第三空是转折关系,第四空与前句并没有转折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后的预测准确性差距令人大开眼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得出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市场产生的结果相去无几....。

B.作为一家从互联网巨头的影子下走出来的创业公司,“滴滴”不仅是不少移动出行领域创业者无法躲避的“阴影”,而且当下的“滴滴”自身也有一言难尽....的“阴影”。

C.从刚开始驻村时的惴惴不安,到驻村半年后的熟能生巧....,李忠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村“两委”的认可,也赢得了贫困户的心。

D.唐诗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靠艺术上深刻的诗性取胜。

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的浸润是唐诗得以神妙的关键所在。

解析:选C“熟能生巧”是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偏重于具有了技巧性。

而这里是指李忠驻村半年后解决问题不费力了,所以应该用“游刃有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G7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变,充满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后分层训练(十三)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后分层训练(十三)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课后分层训练(十三)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一、阅读理解专练(一)(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

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

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

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

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

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

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

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

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

如果接受,他就按照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

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

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

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

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

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

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

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

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四) 哦,香雪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四)  哦,香雪

课后分层训练(四)哦,香雪一、语用小题夯基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受人类生存根本规律制约,当然不能不以创新为生存的根本机制。

()。

当下,随着电脑、互联网、电子媒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生产和传播工具的大规模运用,若干新的文学艺术品种悄悄产生和发展起来。

比如网络文学,这是文学这个行当历史上________的新鲜事物。

网络文学生长非常迅速,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你还没回过神儿来,它已如汹涌澎湃之洪水________而来,满世界水光天色,迷得你睁不开眼。

新历史实践为文学创造提供新契机。

当今时代,人们的感受、情绪、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情感模式、思维方式都在________发生着变化。

现在人们还打电报吗?多数人还写信吗?通过可视电话联络情感、抒发爱意不是比书信往来更方便、更直接、更迅速吗?作家们该如何创新机制,适应新现实,写新人物,写这个伟大深刻的变化过程?这不正是一个________的好机会吗?新时代呼唤新创造,文学创作者和实践家们应当实现新创造、感受新气象、酝酿新创意、投入新生活,打造人类文学不断更新,促成文学新高峰。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学生命的源头活水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学的生命B.创新是文学生命的源头活水,文学生命的停滞在于没有创新C.文学生命的停滞在于没有创新,创新是文学生命的源头活水D.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学的生命,创新是文学生命的源头活水解析:选D该语段论述的是对文学创新的认识。

起始段谈论的就是文学与创新的关系,起始句从“文学”谈起,落脚到“创新”上,显然“创新”应是后句论述的重心。

“当然不能不以创新为生存的根本机制”一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肯定了“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后句顺着否定的角度去论述更好。

对比四个选项,D项重点突出了“创新”,并且采用了否定假设句,最合适。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绝无仅有劈头盖脸悄无声息千载难逢B.亘古未有铺天盖地无形之中千载难逢C.亘古未有劈头盖脸悄无声息不可多得D.绝无仅有铺天盖地无形之中不可多得解析:选B绝无仅有:极其少有。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每课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含答案(课课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 - 2 -1.1氓 ............................................................................................................................ - 2 -1.2离骚(节选) .............................................................................................................. - 6 -2孔雀东南飞并序...................................................................................................... - 13 -3.1蜀道难 .................................................................................................................. - 19 -3.2蜀相 ...................................................................................................................... - 25 -4望海潮扬州慢...................................................................................................... - 32 - 第一单元测验................................................................................................................ - 39 - 第二单元 ............................................................................................................................... - 54 - 5阿Q正传(节选) ...................................................................................................... - 54 -5.1边城(节选) ............................................................................................................ - 61 -6.1大堰河——我的保姆 ........................................................................................... - 67 -6.2再别康桥 .............................................................................................................. - 73 -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 - 80 - 8茶馆(节选) ............................................................................................................... - 87 - 第二单元测验................................................................................................................ - 95 - 第三单元 ............................................................................................................................. - 109 -9.1陈情表 ................................................................................................................ - 109 -9.2项脊轩志 ............................................................................................................ - 120 -10.1兰亭集序 .......................................................................................................... - 127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 - 136 -11种树郭橐驼传...................................................................................................... - 143 - 12石钟山记 ............................................................................................................. - 150 - 第三单元测验.............................................................................................................. - 158 - 第四单元 ............................................................................................................................. - 173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 - 173 -13.2宇宙的边疆 ...................................................................................................... - 179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 186 - 第四单元测验.............................................................................................................. - 195 -第一单元1.1氓基础演练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帷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言笑晏晏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桌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齐有三驺子。

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其术皆此类也。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真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

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

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手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

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

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

此包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荀卿,赵人。

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驺衍之术迂大而闲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

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田駢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5雷雨节选新人教版必修下册202003030251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5雷雨节选新人教版必修下册202003030251

课时分层作业(五)[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雪茄.(jiā) 暂.时(zǎn) 哺.育(pǔ) 混.水摸鱼(hún)B.弥.补(mí) 谛.听(dì) 蘩漪.(yī) 汗涔.涔(cén)C.昧.心(méi) 累.赘(léi) 郁.热(yù) 离间.(jiàn)D.笑靥.(yè) 颤.抖(zhàn) 伺.候(cì) 挨.打(āi)B[A项,“暂”读zàn,“哺”读bǔ。

C项,“昧”读mèi。

D项,“颤”读chàn,“挨”读ái。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________不提这一层。

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②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________,我有的是恨,是悔。

③《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由于血缘________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A.暂时委屈纠缠B.暂且委曲纠缠C.暂时委曲纠葛D.暂且委屈纠葛D[暂时:名词,指短时间。

暂且:副词,暂时,姑且。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没有委屈”,实际是说反话。

委曲: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纠缠:搅在一起,理不出头绪。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B.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C.她一个单身人,无缘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

D.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C[A项,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B项,哭哭啼啼:形容哭个没完没了。

C项,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此处强调“一个单身人”,应用“无亲无故”。

(新教材)2019-2020新课程同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四) 烛之武退秦师

(新教材)2019-2020新课程同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四)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分层训练(四)烛之武退秦师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C A项,“知”同“智”;B项,“说”同“悦”;D项,“已”同“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C 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 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三)庖丁解牛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三)庖丁解牛

8.仿照下寓关发孔子解一段项,写一段关发子子解项引要求:语用引喻解修项手法,
语言生因,不一初要译例句句式词一一释,不少发
50 字引
示例: 孔子是一缕和词解风, 从历词解深配项“, 拂个两千年年解山高项远, 礼里闲项,
仁里宁静,君君子如沐阳阳项用用,君小人如引深渊长戚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句子中加点词语解意项和用法,词一相词解一项是
()
A .庖丁项.文惠君解牛
其印项.予群从所得
B.里刀刃若新发发 .硎 苛政猛发.虎也
C.里 刀刃者无厚 吾尝里项里.思矣 .
D.臣以.神遇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解析: 选 D D 项,项词,用引 A 项,项词,替/ 项词,引引 B 项,项词,从 / 项词,引引
C 项,项折相词,可是 /表示修词解相词,可译项 “ 地 ” 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解词,意思译法代词语相词解一项是
()
A .视项止,止项 迟 ..
C.依乎天理 ,批大郤 ..
B .然.然.,每至发族 D .未.尝.见一牛也
解析: 选 D A 项,:项:因作,因:;思项:受思表支配里表法选“解词因引
B 项,
太子 乃语人以千引奉子子引子子弗受,译语者俱往,见太子曰: ..
“ 太太子所语用周者,
语王王之项好也引语臣大养大王里注王意,下不当太子,
项身里里好, 周尚安所事引乎?语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十二)说“木叶”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十二)说“木叶”

课后分层训练(十二) 说“木叶”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树叶 ”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 _______________ “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_________ 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_________ 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 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

解析: 选 D 第二空与第三空是转折关系,第四空与前句并没有转折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后的预测准确性差距令人大开眼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得出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市场产生的结果相去无几...。

B .作为一家从互联网巨头的影子下走出来的创业公司, “滴滴”不仅是不少移动出行 领域创业者无法躲避的“阴影”,而且当下的“滴滴”自身也有一言难尽.... 的“阴影”。

C .从刚开始驻村时的惴惴不安,到驻村半年后的熟能生巧...,李忠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赢得了村“两委”的认可,也赢得了贫困户的心。

D .唐诗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靠艺术上深刻的诗性取胜。

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 神的浸润是唐诗得以神妙的关键所在。

解析: 选 C “ 熟能生巧 ”是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偏重于具有了技巧性。

而这里是指李忠驻村半年后解决问题不费力了,所以应该用“ 游刃有余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就社会效果而言,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 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 .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 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因为所以 而 因而 因为 所以 但 因而虽然 也 但 也就虽然 也 而 也就A .即使B .就是C .即使D .就是点就会差得很多,C .G7 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变,充满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三) 庖丁解牛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课后分层训练(三) 庖丁解牛

课后分层训练(三)庖丁解牛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解析:选B B项,导: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C.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D D项,介词,用。

A项,介词,替/介词,被。

B项,介词,从/介词,比。

C项,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每至于族..迟B.虽然C.依乎天理..见全牛也..,批大郤D.未尝解析:选D A项,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项,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C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足之所履.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解析:选A A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B项,名词的使动用法,让……做王。

C项,名词作动词,踩。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解析:选A 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B项,宾语前置句,即“未尝技经肯綮”。

C项,省略句,“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D项,宾语前置句,“是以”即“以是”;状语后置句,“发于硎”应是“于硎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分层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分层练习)解析版

16.1阿房宫赋分层练习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缦.(màn)立逦迤.(yǐ)蜀山兀.(wù)辇.(niǎn)车B.妃嫔.(pín)鼎铛.(dàng)囷囷(jūn)剽.(piāo)..C.鬟.(huán)呕哑.(yā)锱.(zī)铢在庾.(yù)D.椽.(chuán)头不霁.(qí)珠砾.(lì)横槛.(jiàn)①檐牙高啄②蜂房水涡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⑦C.②④⑤⑦D.④⑤⑥⑧【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分析可知,①②③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⑤⑥⑧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3.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字形的辨析能力。

D项书写有误,“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宫女”应为“工女”。

故选D。

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多于市人..之言语【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6哈姆莱特节选新人教版必修下册202003030252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6哈姆莱特节选新人教版必修下册202003030252

课时分层作业(六)[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匍匐..(pú fú) 意旨.(zhǐ) 暴虐.(xuè)B.祈祷.(dǎo) 轻蔑.(miè) 难堪.(kān)C.怪诞.(dàn) 忏.悔(qiān) 踌躇..(chóu chú)D.迷惘.(wǎnɡ) 延宕.(dānɡ) 虔.敬(qián)B[A项,“虐”读nüè。

C项,“忏”读chàn。

D项,“宕”读dà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天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

(眯眼看,慢慢走,形容新婚妇女举止安详)B.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拖延)C.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回旋曲折)D.他承认他自己有些神经迷惘..,可是绝口不肯说为了什么缘故。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该怎么办)A[A项,“烟视媚行”的意思在此处应是形容扭捏不自然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当作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

B.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不仅是伟大的创新者,而且是敏锐的学习者。

C.几百年过去了,《哈姆莱特》这部戏剧的魅力无穷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人。

D.塔可夫斯基认为《哈姆莱特》是“所有艺术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作,就感召、崇高和简朴而言,相比之下没有别的剧本可与《哈姆莱特》比肩”。

A[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莎士比亚不仅是敏锐的学习者,而且是伟大的创新者”;C项,主谓不搭配,可改为“《哈姆莱特》这部魅力无穷的戏剧”;D项,重复累赘,删去“相比之下”。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一)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一)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2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十一)中国建筑的特征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十一)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十一)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语用小题夯基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_________ 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

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_________ 考”,“踏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

(),但细细回顾那些所谓___________ 或者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

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证明实行了四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甚至与之配套的高中学习制度,并未对学生和考生造成想象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压。

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的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

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____________ 。

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

但无论高考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在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从容应考,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无一例外循规蹈矩刻骨铭心如出一辙B •众口一词循规蹈矩肝肠寸断大同小异C •无一例外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大同小异D •众口一词按部就班肝肠寸断如出一辙解析:选C 无一例外:没有一件可以除外,没有可以排除在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分层训练(四)烛之武退秦师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C A项,“知”同“智”;B项,“说”同“悦”;D项,“已”同“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C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焉..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解析:选D D项,“战国末年”错,应为“春秋末年”。

7.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阐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8.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

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

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将所给材料按照行文思路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从作者、姓氏和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

(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伐:攻打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臣请试潜.行 潜:偷偷地 D .襄子将.卒犯其前 将:将要 解析:选D D 项,将:读jiàn ɡ,率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乃.见韩、魏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 及今而不图之.唯君图之.C.⎩⎪⎨⎪⎧ 君其.图之君知其.难也 D.⎩⎪⎨⎪⎧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选C C 项,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指示代词,那;A 项,副词,于是,就;B 项,代词,代事;D 项,连词,况且。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和谋略的一组是( )①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③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④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⑥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解析:选B①说的是当时的形势,⑤说的是二君的做法,⑥说的是襄子的行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之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张孟谈在赵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解除了赵国之危。

他与烛之武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

解析:选B B项,“先……再……”内容颠倒,“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2)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参考译文: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他们)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

(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

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见韩、魏两国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

”于是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君王,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

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

如果赵国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

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

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

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

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

三、仿真高考提能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颜斶①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②垄③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说。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注]①颜斶:齐国隐士。

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③垄:指坟墓。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B.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C.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D.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解析:选C“辞去”意思相对固定明确,不能断开,故排除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