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液循环
《第五章_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内废 物的排出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
排泄 ——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
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汗、 排尿 主要方式: 呼吸、
排遗 ——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和排遗
排泄:人体将组织细胞内的 有机物氧化分解所产生的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 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过程。 排遗:粪便(食物消化后的 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注意:只把代谢终产物经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称为排泄。
下图为血液流经身体某个部位的毛细血管时的情况,分析回答: 1、如果②代表的是肾小球,则①的名称是 入球小动脉 , ③的名称是 出球小动脉 , 流 动脉 血。在②处发生了血液 的 过滤 作用。 2、如果②代表的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则①是 肺动脉 , 静脉 内流 血。 3、如果②代表的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 管网,则①的名称 出球小动脉 ,内流 动脉 血。 4、如果②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 管网,则③中的血液成分的特点 是 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 。 小结:血液流经肺部后,变成了 氧气丰富的动脉 血; 血液流经小肠后,变成了 含养料多的静脉 血;血液流经肾脏 后,变成了 含氮废物(尿素)少的静脉 血。
练习: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 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0 0.1
0
0 0
++
11 7.5
11
2.0 0.3
1.5
0.05 0.04
0.03
昆虫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ppt课件
从后向前
心脏
大动脉
血腔(头部)
围脏窦、腹血窦: 附肢
从前向后
背血窦
心门
四、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
1、控制血压:100~60 mm hg 2、调节体温: 3、运输:
第四节 血液的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又称血淋巴 hemolymph,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1、血细胞
来源:胚胎期: 中胚层 特点:不输送氧;
包围着各器官。 2、血浆
具有活跃的分裂和繁殖能力,并能够转化为浆细胞等 其他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分裂补充血细胞。 浆血细胞:
一类形态多样的吞噬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异 物, 也参与成瘤和包被作用,是重要的防卫血细胞。 粒细胞:
是一类小型的颗粒细胞,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 组成。主要是起到储存盒代谢功能,并参与防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昆虫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低,血量大,并随 着取食和生理状态的不同,其血液的组成变化很大。其主 要功能是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 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参与中间代谢,清除解离的 组织碎片,修补伤口,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以及飞行 时调节体温等。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 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所以昆虫大量失血 后,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
珠细胞: 主要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组成。它由粒细胞发
育而来,有储存盒分泌的作用,没有吞噬功能。 类绛色细胞: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回复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回复血液循环是人体内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之一。
它通过心脏驱动,沿着一定的循环途径将血液运送到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完成气体交换、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废物的清除等功能,从而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逐步介绍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生理过程。
首先,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过程。
血液是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液体部分(血浆)组成的。
它在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管道中流动,以保证身体各部分得到充足的氧气、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血液循环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是指心脏将氧合血(含有氧气的血液)通过动脉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再经过静脉回流回心脏。
而肺循环是指心脏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通过肺动脉运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再经过肺静脉回流回心脏。
血液循环的功能非常重要且多样化。
首先,它能够输送氧气和养分至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的血红蛋白,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然后通过动脉分布到全身,并在微血管中释放给各个组织细胞。
同时,血液还运送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以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的维持。
其次,血液循环还起到体温调节的重要作用。
由于血液循环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实现的,因此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这一热量会通过血液的分布而调节体温。
当身体活动强烈时,血液会通过增加流经皮肤和毛细血管的量来散发出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而当身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血液会收缩融合到核心器官中,以保持核心部位的温暖。
此外,血液循环还起到了代谢废物的清除作用。
在正常代谢过程中,细胞会产生一些废物和毒素,如二氧化碳、尿素和乳酸等。
这些废物会通过血液从组织和器官中收集起来,并被运往肺脏和肾脏进行排泄。
在肺脏中,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从血液中释放出来,而在肾脏中,废物会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第五章 血液和血液循环
1.鱼类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少
2.运动能力强的鱼类,血细胞比容较大 3.静脉血中红细胞体积大于动脉血 二、红细胞 1.椭圆、中心突出 2.具有细胞核
3.运动能力强的鱼类,红细胞数量多,但体积小。
4.缺氧、雄性红细胞多
5.饥饿、病理、雌性、冬天红细胞少 6. 红细胞的调节:短时间可由脾脏释放红细胞或者通过肾 脏控制血浆量;长时间可通过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等促进头肾里面红细胞的生成。 三、白细胞 1.小而少
第六节 对缺氧和运动的生理反应
一、缺氧
分类:1.氧随变鱼类
2.氧调变鱼类
缺氧对心率、心搏量和总输出量的影响(图5-15)
缺氧的主要调节机理: 1.迷走神经兴奋:心搏率降低,但心搏量增大。 2.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增加
3.血压升高 灌注增加
呼吸表面积增大
心搏率降低,气体交换时间变长。
4.红细胞ATP降低,血红蛋白亲和力增加
(一)心脏和血管的局部调控
1.代谢物
2.旁分泌介导反应 前列腺素、氧化氮、硫化氢都能舒张血管; 内皮缩血管肽可收缩血管 (二)远程调控 1.神经调控
稳压反射,受体可能在鳃部,但心脏和血管神经的支配有
个进化过程。
2.内分泌调控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利尿肽等。 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心脏搏动,肌肉运动、脾脏的配合 游泳时的压力分配。
第三节 心脏的构造及生理特性
一、心脏的构造:
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硬骨鱼)/动脉圆锥(软骨鱼
1.鱼类心室的四种类型(图5-2) 2.鱼类心脏相对质量的特点及相对心室质量的影响因素: 3.动脉球和动脉圆锥的差异: 4.血管中瓣膜的类型 5.心脏的自动中枢的分布(图5-4)
6.特殊传导组织的有无,和哺乳类的差别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水、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脂肪、淀粉2、以上这些食物哪些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哪些需要消化才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消化才能吸收,纤维不消化也不吸收3、什么叫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4、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小肠腺6、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7、人体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是:胃8、消化最初的部位在:口腔13、为什么咀嚼馒头时会有甜味?唾液淀粉酶把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14、唾液淀粉酶最合适的催化条件:酸碱性中性、温度37℃,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效15、唾液腺有哪几种?腮腺、舌下腺、颌下腺16、胃的形态结构功能:①外形象皮囊,②胃壁有很多皱襞,分布很多胃腺分泌胃液,;③胃壁有发达的平滑肌,搅磨食物形成食糜④胃液具有杀菌、消化、保护胃壁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所以说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功能. 17、胃蛋白酶合适的催化条件:酸性、37℃18、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与消化功能相适应:①长:小肠长5—6米,食物在其中存留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消化②广:小肠壁上覆盖很多褶皱,褶皱上有很多突起(叫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③多:小肠前端(十二指肠) 有总胆管和胰管开口,肠壁有丰富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汇入小肠对食物进行充分消化④动:小肠壁有平滑肌促进小肠蠕动,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与吸收功能相适应:①长:有充足的时间吸收②薄:小肠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通透性好,利于吸收③广: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④丰:肠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和转运19、大肠的作用: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贮存食物残渣、形成和排除粪便20、胆汁:由肝脏分泌,暂存在胆囊中,味苦,由胆总管送入十二指肠,对脂肪有乳化作用21、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通过牙齿咀嚼使食物粉碎,舌头搅拌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可以减轻胃的负担22、患阑尾炎的原因是:大肠起端有一小段长约7-8厘米的小盲管,称为阑尾,其管腔细小,如果食物残渣或肠内寄生虫落入其中,会引起阑尾炎第二节人体的呼吸1、人为什么要不停呼吸?人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氧气2、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细支气管3、哪些结构怎样保证吸入肺的空气不伤害肺? 呼吸道—-每一部分都有软骨,保证呼吸道畅通鼻腔—-鼻:鼻毛阻挡灰尘;鼻粘膜:分泌粘液使吸入的空气湿润;鼻粘膜:含丰富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气管和支气管--表面有粘膜分泌粘液,黏住灰尘和细菌形成痰;壁上有纤毛使痰摆向喉部 4、肺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经过此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氧气量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并通过呼气排除体外 ①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的总表面积大 ②肺泡壁很薄——通透性好,利于气体交换 ③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并及时转运氧气④肺泡壁有弹性纤维—-有弹性,利于充气排气 5、呼吸:肺内的气体与大气交换,即肺通气,依靠呼吸运动完成,分为呼吸、吸气 过程 肌肉 肋骨 膈顶 胸腔 肺内气压 气体 呼气 肋间肌、膈肌舒张 下降 上升 缩小 增大 呼出 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上升下降扩大减小吸入6、气体交换部位 交换内容结果肺泡气体交换肺泡内O 2:肺泡 毛细血管 CO 2:毛细血管 肺泡静脉血 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组织内O 2: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CO 2: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 7、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与吸入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氧气的含量下降21% 16%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0。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Na+
Ito 通道: 70 年代认为 Ito 的离子成分为 Cl- , 现在认为Ito 可被 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2期: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心 力 衰 竭:当心力贮备用尽而仍不足以适应需要时。
七、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 的 0 期去极化速率和 4 期有 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 快反应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 动去极化 ④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慢 , 其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左心室(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右心房
小、中静脉(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大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途径。其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右心室(静脉血) 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动脉血)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2 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1.2.1 心室肌细胞RP和AP的形成机制
第五章 血液循环
第五章血液循环试题[A型题]1.心室肌细胞的O相去极化是由于:A.Cl-内流而产生B.Ca+内流而产生C Na+内流而产生D. K+内流而产生E.K+外流而产生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A.C1-内流而产生B.Ca2+内流而产生C .Na+内流而产生D. K+内流而产生E.K+外流而产生3.自律细胞是指:A.心房肌B.心室肌C.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D.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E.A和B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个时期跨膜电位的变化有:①去极过程;②平台期;③复极;④1期复极;⑤静息期。
其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②C.①④⑤②③D.①⑤②③④E.①④②③⑤5.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O期除去速度不同B.1期形成的机制不同C.平台期持续时间相差特别悬殊D.3期复极速度不同E.4期自动去极化6.区分心肌快、慢反应自律细胞的主要根据: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B.4期缓慢去极速度C.平台期持续时间D.静息电位水平E.阈电位水平7.在刺激时间固定条件下,若增大刺激强度,心肌的反应是:A.动作电位振幅增大B.完全强直收缩C.全或无反应D.增强收缩力量E.不完全强直收缩8.下面关于心肌Ca2+通道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慢B.专一性较差,Na+和Ca2+都可通过C. 通透性很高D.在去极化到一40mV时被激活E.能被Mn2+阻断9.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产生有效不应期的原因是:A.Na+通道已基本上复活,处于可被激活的正常备用状态B.Na+通道开放能力已达到最大限度C.Na+通道完全失活或刚刚开始复活D. Na+通道开放能力已恢复正常E.Na+通道开放已逐渐复活,但其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10.当血钾浓度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A.逐步升高B.逐步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E. 基本不变11.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原因是:A.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较低B.房室结传导延搁C. 心肌的不应期较长D.心肌的传导速度较慢E.心肌的兴奋性较低12.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E.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落在生性期前收缩的相对不应期中1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同流C.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拙吸作川E.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1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 快速射血期末D. 心房收缩期末E. 减慢充盈期末15.房室办开放见于: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 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16.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X体表面积(m2)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m2)C. 心输出量X体表面积(m2)D. 心率X体表面积/心输出量(m2)E.心率X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m2)17.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办关闭B.半月办开放C.房室办开放D.房室办关闭E.心室射血人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18.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A.平均动脉压B. 心率储备C. 心力储备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19.心动周期内,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压力最高:A.心房收缩末期B.等容收缩期末C. 心室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快速射血期20.从心房收缩期开始后的心室活动周期有:①快速射血期:②减慢射血期;③等容舒张期;④快速充盈期;⑤减慢充盈期;⑥等容收缩期,各时期的顺序是:A.②③④⑤⑥①B.③④⑤⑥①②C. ④⑤⑥①②③D.⑤⑥①②③④E.⑥①②③④⑤21.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A.心室射血引起大血管扩张及产生的涡流发出的振动B.心肌收缩,由于二尖办和三尖办关闭和左右侧房—室血流突然中断所引起C.心舒张期,室内压迅速下降引起左室壁的振动D.心舒张期,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E.主要与主动脉办和肺动脉办的关闭有关22.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心功能曲线升支向哪一方向移位: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E.左方23.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 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E.大动脉血压24.哪一项不是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A.每分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B.静息状态下的心房作功量C. 心指数D.射血分数E.心脏作功量25.心力储备包括:A.收缩期储备B. 心率储备C. 舒张期储备D. 余血储备E. 静脉血储备6.下列哪些情况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多:A.心肌后负荷增加B. 乙酰胆碱分泌增加C. 颈动脉窦内压力增加D.心舒末期容积增加E.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2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闪素未调节心脏的泵能: A.心肌初长度B.StarIing机制C. 横桥联结的数目D.心肌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8.心室充盈的8%一30%是。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及功能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不断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过主动脉及其分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将缺氧的血液泵出,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部,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运输养分和氧气:血液循环将养分和氧气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2. 排泄废物:血液循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通过肾脏和肺部排出体外。
3.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循环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度,维持酸碱平衡。
4. 调节体温:血液循环可以通过皮肤散热或寒战产热,帮助维持体温稳定。
5. 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液循环可以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
总之,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
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5章循环系统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位于右
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内, 含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
正常人为窦性心率。机体内受交感神 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心底部、第二肋
部位 中线第五肋间隙
间隙锁骨左右缘
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病理情况下,血液通 过瓣膜时都会产生涡流而出现杂音。
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脏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去极化,在兴 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生 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 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 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将联接心电图仪的 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的心 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心电图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 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但并不反映心脏的机械 收缩活动。
心电图的导联
1.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Ⅰ导联 右臂 左臂 Ⅱ导联 右臂 左足 Ⅲ导联 左臂 左足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右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左手和左足 aVL 左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足 aVF 左足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细胞和组织 绪论 运动系统 内脏学 循环系统 特殊感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血液 心脏 血管 淋巴系统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
生理学第九版课本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旁分泌(paracrine):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前馈(feed-forward control):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以收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纸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膜蛋白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问题思考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什么叫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周期都分为哪两个时期?2.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是多少?心率加快,心动周期如何变化?以收缩期或舒张期缩短为主?3.心室的收缩与射血包括哪几个时期?4.心脏的泵血与充盈过程(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各个时相中,心室内压、房内压和主动脉内压的大小比较分别如何?房室瓣、主动脉瓣开放还是关闭?心室容积如何变化?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5.在心脏的泵血过程中,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的时相是哪一个?心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的时相又是哪一个?心室内压最高是在哪一个时相?心室内压最低又是在哪一个时相?6.在心脏的泵血过程中,心室容积下降速度最快的时相是哪一个?心室容积上升速度最快的时相又是哪一个?心室容积最大是在哪一个时相?心室内压最小又是在哪一个时相?7. 房室瓣、动脉瓣分别在哪个时期开放,哪个时期关闭?8.心室血量的充盈主要靠心房收缩还是心室舒张?各占总充盈量的多少?9.什么叫做心音?它是如何形成的?正常心脏可记录到哪几个心音?一般情况下只听到哪两个?10.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还是舒张期?标志着收缩还是舒张的开始?第一心音产生的原因有哪几个?最主要是哪一个?其音调和持续时间如何?在哪个部位听得最清楚? 11.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还是舒张期?标志着收缩还是舒张的开始?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有哪几个?最主要是哪一个?其音调和持续时间如何?在哪个部位听得最清楚? 12.什么叫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或心排血量)?左右两心室的搏出量、心输出量相等吗?13.什么叫射血分数?正常值是多少?搏出量与射血分数相比,哪个更能准确地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14.心输出量与性别、年龄有关吗?15.什么叫做心指数?与年龄、生理功能的状态关系如何?16. 哪一个指标常用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功能?17.右心室做功量和左心室做功量相等吗?用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量来评定心脏泵血功能,哪个更全面?18.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几个?19.一般哪个指标常用来反映心室的前负荷?20.心室末期充盈压(前负荷)与心脏搏功的关系如何?21.一般哪个指标常用来反映心室的后负荷?22.后负荷与搏出量的关系如何?23.心率加快,心输出量一定增加吗?为什么?24.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哪几个?电生理特性呢?25.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分别包括哪几个?26.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分别包括哪几个?27.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离子机制是什么?与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做比较。
人体的血液循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的血液循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引入生命离不开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证身体每个部分在组织生长和代谢过程中足够供应部分所需氧和营养物质的保证。
那么,人们平时了解多少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呢?二、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肺部循环和体循环,两个部分通过心脏连接起来。
1.肺部循环肺部循环功能是将贫氧的血液从右心室输送到肺部,通过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吸收足够的氧气后通过心房输送到左心室,开始体循环。
2.体循环体循环通过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其他组织细胞,将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到身体各个被体液浸透的细胞,通过千万条毛细血管和静脉形成血液循环。
三、肺部循环的结构特点1.心脏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了人体心脏的右侧,其功能是容纳贫血的血液并将其输送到肺部。
2.肺循环的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肺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毛细血管和肺泡壁。
这些毛细血管和肺泡壁会将氧与二氧化碳进行充分的交换。
四、体循环的结构特点1.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构成了体循环的结构,它们将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到身体各个被体液浸透的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心脏。
2.心脏左心房和左心室心脏的左心室负责将氧和营养物质较为丰富的血液泵出,左心室和左心房构成了左半部分的心脏。
五、总结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肺部循环和体循环两个部分,两个部分通过心脏连接起来。
肺部循环功能是将贫氧的血液从右心室输送到肺部,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吸收足够的氧气后通过心房输送到左心室,开始体循环;而体循环则通过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其他组织细胞,将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到身体各个被体液浸透的细胞,通过千万条毛细血管和静脉形成血液循环。
以上就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的概要内容介绍,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5.体液调节:机体内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细胞膜呈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膜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镶嵌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层分子交替排列。
2.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简单扩散。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5.钠泵: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性质,是Na+—K+依赖ATP酶。
活化的钠泵可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通过构型的改变来转动物质,不断地将Na+泵出细胞,同时又将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衡分布,完成对其他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6.受体:受体是细胞拥有的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与配体结合后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引发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根据其位于细胞的位置不同,分为膜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
40
1.5
75
0.8
150
0.4
0.35
0.30
0.25
0.15
1.15 0.50
(四)心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②正常: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升高1℃→心率升高10次/分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界 沟上部的心外膜下。正常起搏点,长椭圆形。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心房的心内膜下,冠状窦口的前 上方。扁椭圆形,前下端发出房室束。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 在结内作短暂的延搁后传至心室,使心房肌和心室肌不在同 一时间内收缩。
正常情况下,房室结不产生冲动,但当窦房结功能发生障 碍时,房室结也可产生冲动。
心腔
左半心 右半心 心房 心室 房室口 左心房 右心房 房间隔 左心室 右心室 室间隔
右心房
三尖瓣环、三尖瓣(右房室瓣),腱索、乳头肌。 四者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防止血液逆流。
左心室 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肉柱
心传导系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并传导冲动,以 维持心的节律性舒缩。
3.说明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4.以心脏的缩舒、压力的升降、瓣膜的开关、血流 的方向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
5、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6、心室舒张期( E) A.血液粘滞度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B.主动脉血压过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C.心肌对冠状动脉的挤压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D.冠状动脉阻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E.心肌对冠状动脉的挤压力减小,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
血液粘稠度过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血液粘稠度 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或贫血。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定义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 分平衡和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渗透压的调节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物质和血浆蛋白共同维持。晶体物质如氯化钠、葡萄糖等 对血浆渗透压有较大贡献,而血浆蛋白则通过水合作用对渗透压进行调节。
THANKS
感谢观看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 • 血液的功能 • 血液的理化特性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型与输血
01
血液的组成
血浆
01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占血液总量的50%-60%。
02
血浆中含有无机盐、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等,具有
维持内环境稳态、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功能。
03
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
重要。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细胞,占血液总量的30%-40%。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将氧气输送 到身体各部位,同时将身体各部位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
红细胞的生成需要足够的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
维持水分平衡
血液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 以感知水分变化,通过调 节肾脏排尿来维持水分平 衡。
防御和免疫功能
抵抗感染
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 入侵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防 止感染。
免疫反应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细胞因子等物质,参与免疫反 应,对抗外来抗原的入侵。
03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颜色和比重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教案
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血液在身体内
循环的过程。
一、引入
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液体,它会在身体各处流动,帮助
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运送废物和二氧化碳吗?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二、学习内容
1. 血液循环的定义:血液在人体内不断流动、输送养料、氧气和排除废物的过程。
2.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
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连接心脏和全身各部位,传递血液。
3. 血液在身体内的循环过程:心脏通过心脏循环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
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送回心脏。
三、实践操作
1. 观察心脏和血管的模型,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心跳板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3. 完成填空题或选择题,巩固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四、总结
1. 简单总结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醒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促进血液循环健康。
五、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血液循环的知识。
六、拓展
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到班级进行血液循环相关话题的讲解。
2. 观看相关视频或参观医院或科技馆,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奥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谢谢!。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动作 电位所需的时程延长,造成局部电流在心 肌组织上传导的速度减慢,即心肌的传导 性降低;反之,传导性增高。
(4)未兴奋部位心肌的兴奋性
钠离子有备用,激活,失活,在不同 时期传导速度不同
(四)、收缩性
三、体表心电图
在正常人体,由窦房结发出的一次兴奋, 按一定的途径和进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 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因此,每一个 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 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 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 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 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 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0期去极化时的电位幅度愈大,兴奋与未兴 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愈大,局部所形成的局 部电流就愈强,其所扩布的范围也愈大,兴 奋传导的速度也就愈快。
(3)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绝对值大,0期去极 化速度大,传导速度快
当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或最大复极电位的负值增大和(或)阈电 位水平下移时,以致二者的差距加大,该 部位的兴奋性将降低;
①Na+-Ca2+ exchanger(Na+-Ca2+交换体):
经同一载体,1个Ca2+ 出细胞;3个Na+进细胞 刺激Na+泵 将Na+泵出细胞
② Ca2+ 泵活动:
将2期内流的Ca2+ 泵出细胞。
1期
平台期 3期
由于泵出与泵入 的正电荷总数相 等,膜电位稳定 于-90mV。
0期
4期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离子流
Ca2+内流
L型Ca2+通道开放
自动去极化达-40mv
加速4期后半部分自动去极化 T型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
-40mv -50mv -70mv
二、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
兴奋性
电生理 自律性 学特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机械特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1、心肌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或特性
2、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传导途径
窦房结
快
“优势传导通路” 之相 间邻 的心 闰室 盘肌
之相 间邻 的心 闰房 盘肌
全 体 心 房 肌
慢
房室束
房室交界
浦肯野纤维网
快
慢
全体心室肌
优势传导通路:
优势传导通路指心房卵圆窝和界嵴附近的 一束心房肌纤维,这些心肌纤维直径较大, 平行排列成束,传导速度较快。
房室延搁:
来自窦房结的兴奋下达全体心室肌,房室交 界是必经之路。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很慢, 其中以结区细胞的传导速度最慢,仅为 0.02m/s。窦性节律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 出现传导速度显著减慢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阈 ???? 值
a:绝对不应期。给任何刺激,无任何反应
b:给阈上刺激,有局部反应
-55mv -60mv -80mv -90mv
a+b: 有效不应期。原因: 钠通道失活
a
a+b
b
c d
c:相对不应期 。给阈上
刺激可兴奋,原因:仅 有少量钠通道复活
d:超常期 。阈下刺激 可引起兴奋。原因:钠通道全部复
1.P波
P波是由左右两 心房的去极化过 程所产生,其波 形较小、圆钝, 波幅一般不超过 0.25mV,其时程 约为0.08~0.11s。
2、PR间期代表 心房开始兴奋 到心室开始兴 奋所需的时间。 也就是窦房结 所发出的窦性 起搏兴奋通过 心房、房室交 界和房室束传 播到达心室, 并引起心室开 始应激兴奋所 需的时程。
Ca2+(和少量Na+)的递减性内流停止
Ca2+通道完全失活 2 期 末 膜对K+的通透性↑
1期
2期
0期
K+外流(主要经Ik通道)
3期复极
5、静息期(4期)
膜电位已恢复到静息电 位水平;此时通过离子 泵的作用将内流的Ca2+ 和Na+主动转运到膜外; 将外流的K+主动转运到 膜内,膜内外的离子浓 度再调整到原先静息状 。 态下的水平。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 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幅度小(约70mV), 超射值(10 mV)小, 没有1期和2期,只有 0期和3期;
② 0期去极化的速 度慢(仅为10mV/ms, 而浦肯野细胞0期去 极化的速度慢约为 100mV/ms)。
我们把 0期去极化的速度慢的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如)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等;把 0期 去极化的速度快的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如心室肌 细胞、浦肯野细胞等。
0期: INa通道迅速开放→快速钠内向电流(INa)
1期:短暂的K+外向电流(瞬时性外向离子电流, 即ItO) 2期:Ca2+(和少量Na+)的递减性内 流与K+的递增性外流的综合结果。 1期 3期:K+外流(主要经Ik通道) 2期 0期
3期
4期:Na+-Ca2+交换, Ca2+ 泵
4期
2、慢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
反之
自律性降低
自律性增高
(3)阈电位水平
0mv 阈电位
-40mv
-70mv -80mv
(三)传导性
心肌在功能上是一种合 胞体,心肌细胞膜的任 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但 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播, 并且可以通过闰盘传递 到另一个心肌细胞,从 而引起整块心肌的兴奋 和收缩。动作电位沿细 胞膜传播的速度可作为 衡量传导性的指标。
(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增快
0mv 阈电位
达到阈电位 水平所需要 的时程缩短
-70mv -80mv
单位时间内发生 自动节律性兴奋 的次数增多 自律性降低
自律性增高
反之
(2)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绝对值减小
0mv 阈电位
与阈电位的差距变小 自动去极化 达到阈电位 水平所需要 的时程缩短
-40mv
-70mv -80mv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 距离小 兴奋性高
距离大
小
兴奋性低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阈电位水平
距离小
距离大
兴奋性高
兴奋性低
大
小
(3)钠通道的状态
膜电位
-90mv -70mv +30mv
钠通道的状态
关闭(备用) 开放 失活 由此可见,离子通 道的性状是决定并 影响心肌兴奋性的 重要因素。
3、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 周期性变化
利缩 实 后 这 进活 现 , 一 行动 了 心 延 。, 房 室 搁 以室才有 确依相助 保次继于 心顺开保 脏序始证 泵而应心 血协激房 生调兴应 理、奋激 功同而兴 能步收奋 有地缩而 序进,收 地行从缩 顺舒而之
3、传导性的影响因素
(1)心肌纤维的直径
心肌细胞的直径大小与其内阻呈负相关。直 径愈小,其内阻愈大,其所传导的局部电流 相应较小,因而其传导速度较慢;反之则较 快。
(二)自律性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细 胞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心脏的起搏(步)点 自动起搏频率(每min内 自动产生兴奋的次数) 窦 房 结 房室交界 浦肯野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25次/分
窦房结细胞的自动起搏频率最高(原因:4 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正常时它控制着 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 心脏的节律性活动的正常起搏(步)点。
末梢浦肯野纤维细胞的直径最大,因而其传导速 度最快。窦房结细胞的直径较小,其传导速度就 较慢。房室结构区细胞直径最小,故其传导速度 最慢。
(2)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局部电流牟的形成是兴奋在活组织上 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 速度愈快,局部电流的形成也就愈快,促 使邻近未兴奋部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所需的时程愈短,兴奋在心肌上传导的速 度就愈快。
因此,从1期末(0mV附近)开始往后的 100~150ms的时间内,有:
Ca2+(和少量Na+)的递减性内流…离子流A
1期
离子流A
离子流A使2期的曲线 有向上发展的趋势。
0期
与此同时,心室肌细胞上存在的Ik1通道 (可介导K+外流)逐渐开放,因此,在1 期末(0mV附近)开始往后的100~ 150ms的时间内,心室肌细胞上还有另 一种离子流,即: K+的递增性外 离子流A 流……离子流B
心室肌细胞有L型Ca2+通道,它有以下特点:
①开放慢,0期达-40mV开始开放,1期末 (0mV附近)时才开始失活; ②开放时对Ca2+的通透性也不高,而且 对Na+也有一定的通透性;
③失活慢
从1期末(0mV附近)开始 :
少 量 失 活
半 数 失 活
大 部 分 失 活
全 部 失 活
100~150ms
窦房结之所以能控制潜在起搏点的节律性 活动,主要由于:
①抢先占领:潜在起搏点4期去极化速 度慢,在尚未达到其阈电位之前,窦房 结的节律性兴奋已经下达。
②超速驱动压抑:高频起搏细胞对低频起 搏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两者自动起搏 频率生物差别越大,这种抑制作用越强, 反之抑制作用就越弱。
2、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去极化达-40mv时激活,开放5-10ms)
一过性K+外流
膜电位从+30mV至0mV左右
1期的快速复极是由一种短暂的K+外向电流 (瞬时性外向离子电流,即ItO)所引起。 3、平台期(2期):
继1期之后膜电位 转入缓慢的复极 过程,电位水平 停小滞于0mV附近, 形似平台,故称 之为平台期,又 称2期,历时较长, 可达100~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