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话》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园林史笔记总结

园林史笔记总结

中国园林的最早形式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商殷时期开始, 当畋猎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为了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畋猎成为当时脱离生产的贵族们的一种礼仪化、娱乐化的行事。

园林的最初形式的囿,其主要内容是畋猎和游乐。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先秦时期的园林,已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穿沼凿池,土山筑台,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初现霓端;⏹另外此时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囿了:构亭营桥,植花树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具备。

⏹秦汉园林之特点⏹(1)秦汉的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并布置众多建筑群形成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同时汉代宫苑建设在雄伟豪壮的气魄中表现出完善的风貌,它在风景艺术设施上有了很大进步,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秦汉不仅有成熟的帝王宫苑,而且已经有了私人性质的私家园林。

当时的皇家禁苑与私家园林的内容、形式,以及造园手法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造园的气派亦十分宏大,包罗万象,尽量显示豪华富有。

⏹(3)汉代在造园技术上有了很大发展,营造工程浩大,宏伟的宫室建筑等等建造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挖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的创作。

汉代的造山虽以土山为主,但已开始有叠石之作,造山追求似真山之佳,并为以后构筑假山石洞奠定了基础。

⏹(4)汉代势力所及四面八方从各地搜集来大量树木,从关于上林苑中树木的记载来看,草木名称多达两千余种,数量确实惊人,在苑中栽植技术,从《三辅皇图》中得知,驰道种植松树,汉长安城内槐、榆大片栽植,宫中植树柳、竹、梨、梧桐、女贞、葡萄等,沟边植杨树,墓地植柏树,庭院池中种荷花,池边种柳树,“太液芙蓉末央柳”说明汉时已注意风景点上的植物配植。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魏晋南北朝历时369年的动乱时期,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中国山水园林艺术已形成独特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升华到较高的水平;在开发自然美的规律,创造环境美的技巧及陶冶人的个性美等方面均很大进步。

读园林史心得(优秀5篇)

读园林史心得(优秀5篇)

读园林史心得(优秀5篇)读园林史心得篇1园林史读书心得《园林史》是一本全面解析园林发展历史的经典之作。

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园林发展历史的机会,还为我们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园林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园林不仅仅是人们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

不同时期的园林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

此外,园林还具有调节气候、美化城市、陶冶情操等功能。

本书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的区别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西方园林注重对称、规则、比例等美学原则,以人工美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造园艺术”。

而东方园林则强调自然美,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山水画”为特点。

这种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哲学、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此外,本书还让我意识到了园林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许多古老的园林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受到法律保护。

这些保护措施不仅保护了园林本身,还保护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

总之,本书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更加珍视和热爱身边的园林景观。

我相信,随着人们对园林艺术的关注和保护,未来的园林事业将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读园林史心得篇2园林史读后感我之所以对园林史产生兴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园林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而且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是人们休息、娱乐和享受自然的地方,同时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阅读园林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古代园林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的主要功能是祭祀和礼仪。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都是为了彰显权力和财富,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

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史1.广义园林:在一定X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XX及神话的物化场所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X围之内。

(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1)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

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一、起源:1园林雏形(1)囿——狩猎、栽培、圈养(2)台——通神、望天。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2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天宫崇拜山岳灵石灵水灵物崇拜天人合一思想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神仙思想二、主要园林实例1、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2、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1)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2)吴国姑苏台: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 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

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

“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

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

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

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

近代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园林史读后感读完近代中国园林史,就像是跟着导游重走了一遍近代园林的发展之路,这一路那可真是充满了故事和惊喜,当然也有不少让人唏嘘的地方。

以前吧,我就觉得园林不就是一些花花草草、亭台楼阁嘛。

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近代中国园林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这园林就像是时代的镜子,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各种模样。

在近代,西方文化像一阵狂风似的刮进中国。

这园林也没能躲过去,被吹得变了不少样子。

有些园林开始尝试把西方的建筑元素和咱们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融合在一起。

就好比一个穿着中式长衫却戴着西式礼帽的人,刚开始看着有点奇怪,但慢慢还真品出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像上海的一些租界园林,既有欧式的喷泉、雕塑,又有中式的假山、回廊。

这种融合啊,就像是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厨师合作做菜,各出绝招,最后做出了一道新奇的菜肴。

不过呢,这背后也有着无奈。

近代中国被列强欺负,园林有时候也成了他们展示“优越感”的地方。

那些外国人在咱们的土地上按照他们的想法打造园林,把西方的那一套强行塞进来,咱中国人看着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再说说那些传统的园林。

在动荡的近代,它们就像风雨中的小船,摇摇晃晃。

战争不断,好多园林都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一些精美的古建筑被炸毁,精心养护的花草树木也无人问津。

这就好比一个家族里的传家宝,被不懂珍惜的人肆意践踏,想想都觉得心疼。

但是呢,咱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股韧劲。

就算在这么艰难的时期,还有不少园林爱好者和工匠坚守着。

他们在废墟上努力修复园林,还尝试着创新。

就像那些手艺人,即使没有什么名贵的材料,也能用一些边角料拼凑出令人惊叹的小物件。

他们在园林里加入了一些反映时代精神的元素,让园林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还成了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地方。

从近代中国园林史里,我还看到了园林和人的紧密联系。

园林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不管是文人墨客在园林里吟诗作画,还是普通老百姓在园林里找个清净地方休息,园林都像是一个包容一切的朋友。

它见证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给人们提供了一片心灵的避风港。

园林史课程心得总结范文

园林史课程心得总结范文

随着园林史的深入学习,我对我国园林发展的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园林艺术的精髓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对园林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园林史课程的学习心得总结。

一、了解园林发展史,领略园林艺术魅力通过学习园林史,我了解到园林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的“囿”到唐宋时期的“园”,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园林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

从最初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再到公共园林,园林艺术逐渐走向大众,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我领略了园林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园林艺术与自然、人文的紧密联系。

二、把握园林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园林史课程让我了解了园林艺术的几个特点:首先,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自然景观的优美,又要融入人工造景,使园林成为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其次,园林艺术追求意境的营造。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意境,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情。

再次,园林艺术强调“以人为本”。

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了欣赏园林艺术。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身边的园林景观,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三、传承园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园林史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园林文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优秀的园林实例,如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它们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园林艺术不仅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思考园林发展,关注时代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艺术也在不断创新。

在学习园林史的过程中,我关注到园林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例如,生态园林、智慧园林等新概念逐渐兴起,这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外园林史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姓名:马涛学号:201257049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环境设计指导教师:林墨飞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第一节总说一、时代背景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

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

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

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

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

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第二节皇家园林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唐长安(隋大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

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读《园冶》有感风园09-4《园冶》大概是我接触这个专业知道的第一本中国专著了吧。

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看,可是一看全是古文就望而却步了。

在这个学期,既然老师给推荐了此书,那我就勇敢地看下来吧。

老师推荐的是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苦于我在图书馆只能找到1988年版的,里面文字是繁体且排版是竖幅,本来古文水平不高的我费力看了几页就觉得支撑不住,于是换成看《园冶图说》,虽然给了注释我还是有很多看不懂无法很好理解的地方,但坚持着看完此书,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依照我读书的习惯,先将书德前言概述等等读了一遍,发现此书的前言很好的交代了计成生活的时代特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书的流传影响状况。

在计成的年代,正是大明帝国出于斜阳西下之时,而江南自古为富裕丰饶之地,江南私人园林艺术的兴盛,一方面是个人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行为的进步与国家政权的专制相互冲突的矛盾,出现了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结果。

江南园林寄予着造园者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意识,表达了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

由此,我联想到在物质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用地紧张的今天,我们见到的私人园林多是有钱的暴发户所为吧。

而爆发户们多没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与哲学修养,所以现代的私人园林体现的园主人个人思想就不是很有意味的。

而现在入仕途的人也少有自己独善其身退隐的吧?这能不能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没有让广大入仕者失望到隐退?让我觉得有所感悟的还有计成的人生经历。

作为一个明代的杰出“风景园林师”,他的经历对我们今天这些欲成为最起码称职的风景园林师有所启发。

他《自序》中有“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的说法。

推想少年计成有着一种相对富足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对绘画的爱好,并在周围获得了一些最初的赞誉,同时,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等等。

想到这里我都觉得惭愧,本来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很爱画画且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但学业的压力实在是令人无奈,我不得不把几乎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业上,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园林史(园冶) 读后感

园林史(园冶) 读后感

读后感品《园冶注释》之装折《园冶》一书是园林设计方面的最佳文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凡园林设计者均需从此书获取知识与灵感,相比较先人口口相传的技巧,现在可谓实在方便。

我在浅读《园冶注释》之后,认为其中关于园林细节之处的设计是最为精妙的,如计成所言:“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圆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

”所以在这里,谈一谈我对园林设计中的细节装折的想法。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在细节小事上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行和教养,同样的,在园林设计中,细节的装点和色彩往往能体现出园主的思想。

例如在恭亲王府,乾隆赐予和珅的宅子以蝠池最为特色,袭承了满族文化中对蝙蝠的崇尚,希望和珅能够多福,在蝠池边种植有榆树,榆钱落下时全部落入蝠池中,寓意多财。

为了配合蝠池,在恭王府中,廊亭各处都有倒挂蝙蝠的镂空,花板、雀替上亦绘有不同形态的蝙蝠,地面铺装也有碎石拼成的蝙蝠图样,可谓将多福之意渗透到园子的各处,充分体现了皇帝对和珅的器重喜爱。

而在故宫和颐和园中,长廊的花板上不绘蝙蝠,而绘百家故事,各种传奇小说、文学名著,以体现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天下之士莫非国士的思想,处处体现皇家贵气。

细节装饰的重要性至此可见一斑,更不用提网师园内殿春簃地面上雕鱼绘虾之妙用,及故宫后花园内闻名中外的碎石拼成的千幅铺砖小画了。

在《园冶注释》一书中,同样有大量关于造园细节的叙述,在卷一第四章装折一章中,图文并茂,记录了各种屏门、仰尘、户槅、风窗的样式,卷二详述栏杆,卷三则述门窗、墙垣、铺地及掇山选石之技法,不仅有建造要点技巧、笔者多年收集图例,更有“予斯式中,尚觉未尽,尽可粉饰”的妙言。

我以为,丕道人之精髓便在于此。

书中,先简而言之,概而论之,如“风窗,槅棂之外护,宜疏广减文,或横半,或两截推關,兹式如栏杆,减者亦可用也。

在馆为书窗,在闺为绣窗。

”大致解释了何为风窗,再述其技巧:其装折应当以稀疏宽阔,简洁大方为美,并说了风窗在书房里可称为“书窗”,在女子闺房里可称作“绣窗”。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上编)中国园林文化寻踪一自然崇拜与中国皇家宫苑的胎生1天和日月的崇拜2山岳灵石和昆仑神话3灵水和蓬莱仙岛4动物植物的崇拜二中国园林的雏形1中国园林之根一囿台2文王之囿一中国最古之公园三”天下裂”时的文化重组1崇台峻基,开苑囿之间春秋战国时期的园囿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1重视利用水景2游乐方式的变化,开后世”舟游式园林”之法门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陶冶,显示社会文化的进步3主体景致以人工池塘,馆阁楼台为主,园林完成了从由从自然生态到人工模拟的转变4园林摆脱了生息的物欲需求,注盘人匸景点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春秋时期的楼台都建于风景优美的地方)2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建筑,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萌芽很早,商代已经出现颇具规模的崇楼伟阁,周代出现庞人的建筑群3原创性文化的崛起和隐士的价值取向春秋战国时中华原创性文化崛起的时代,隐士呈现了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1因看不惯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以隐居为目的不问政事,其中也有三类人:1认为避人不如避世,明哲保身缺乏社会责任感如伯夷,叔齐,都是信守正统反对变革2.3以周庄为代农,抨击社会创造文化代表文化道义和社会良心属于抱志守道者。

2另•种人是以隐为手段达到出仕的目的。

姜上为代农为了择贤君而达其志。

春秋战国时期隐士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为独立的人格。

秦汉宫苑一秦汉宫苑一一营造的思想原则是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1天宫与人间天堂秦汉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2人造的蓬莱仙境秦始皇将神话中的蓬莱仙境建进了园林,引渭水入池筑为蓬,瀛。

中国园林以人「•堆山的造园手法开始于此时。

汉武帝人规模派人寻找蓬莱仙岛,始终没有找到,便将成为仙人的梦想在地上的园林中实现,自然主义地力求其体积的庞大与形式的逼真。

汉武帝集其成的“ •池三岛”布局纳入了园林的整体布局之中,从而成为中国人造景观的滥觞,和皇家园囿中创作宫苑池山的•种传统模式,称为秦汉典范。

园林史笔记

园林史笔记

︱删

ˉ剧 ˉ司
〓 ˉ 遘
苴 虫
︱ ︱ ﹂ ︱
〓 ˉ 愚

〓 冖 L

剿 爿
〓 〓 叫 蚓
⒈ ﹂ 川 ︱
〓 圜
ˉ

ˉ
〓 屮 丶
⒈ ˉ
〓 £ d
〓 〓 ∞ ” 巛


.
㈠ 擦

﹂ ˉ
川 ˉ ˉ ˉ 丨 ˉ 丨
﹂ ˉ ˉ ˉ ˉ ˉ ˉ ˉ 丨 ︱ ︱ ︱ l l ︱
⒈ 1 ︱

' 一
( .
︑ . '
ˉ ˉ ˉ ˉ ˉ l
L
_
﹂ ﹂ ︱



邑 堋 引
悬 冖 型 τ
瞀·
ˉ
.
{
ˉ

墓 葺 鹫 詈 暑 翳 罾 戆 暑詈暑 司
蓦 曼 亠 暴
︱︱
邓丶
︱︱
凵Φ董
︱︱
︱︱
迓0 吵
飞L 川
蹙︱
黥︱
g氦


暑畏
鬣勐
露景
司瓒

ˉ叫
·
≡〓
引繁 廪

谶 豸
晷曷
帛d









︱ 曷≡ . 黯鱼
疆礴 晷馨 蔷寻 遢墨 量邋 麽暴 蔷富 月叠 晷曩 磊黜
l△

L · ¨ˉ 趔 ∏ 爿 一 渊 月
' . 鲫ˉ 焖
' ︑
︱ 〓
ˉ
凵 _
ˉ
_
ˉ
△~ 引~ ˉ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得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得栽植与建筑得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得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得“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与论述园林得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得园林理论、第一节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得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得农业公社与人类聚居得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得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得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就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得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得园林萌芽状态得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与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得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得国家地域范围、一定得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得园林类型与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得《圣经》里记载得“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得“天园”得旖旎风光:长久不浊得“水河”、滋味不变得“乳河”、味道纯美得“酒河”、清澈见底得“蜜河”、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得“瑶池"与“悬圃”;文字记载得“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得特点:⑴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她们所私有;⑵主流就是封闭型、内向型得;⑶追求美得观赏与精神得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沉湎于过去曾经的辉煌会使自己盲目的自大,固步自封;忘记历史则会使自己找不到自我从而自卑。

当今的中国园林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迷茫的情绪状态,曾经辉煌的古典园林似乎已经与现代园林格格不入,但是全盘的欧美化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失去自我的迷茫与痛苦。

电影《建党大业》中胡适的一段话很是适合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大意是:每一个变革必须是在根植于自我传统基础上的,任何割裂民族文化的改革必定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中国园林亦如此。

古典园林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就,虽然其造园手法、景观元素组成、理水掇山等等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需求,但是其几千年发展沉淀而来的原则精粹却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失去光辉,不会落伍,与现不现代无关。

而且与传统文化一道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你的所思所为无不潜意识的受其影响。

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总是能够超越时空变迁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持着“古不如今”的观点,就是现代人无知的狂妄。

回顾千年来,不同时期前辈们根据自己所处社会经济环境而对园林做出的相应发展与修正的过程,找寻那些超越时空国界的中华园林灵魂,吸收欧美先进的现代园林理念,根据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做出园林的表征才是中国园林有效展示自我,服务国民,受国外同行尊重的正道。

周维权老前辈的这部《中国古典园林史》正是我辈回顾中国园林产生发展辉煌衰落历程的优秀著作。

老先生对于这本著作或者说中国园林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希望。

不仅仅给我们细致分析了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和每一个历史时期、朝代那些名园(皇家的、私家的、公共的)的具体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发展特征做了综述又做了小结,书中更是附带了大量古代名园的复原地图和图片,使得传说与描述变得真实。

读先生的书,好似又回到了课堂,虽不是先生的学生,但好似先生讲课的声音回响在耳畔,受益匪浅。

中国园林和园林的营造者们并非那么的狭隘、自我。

中国园林自始至终都是开放的学科:融绘画、建筑、文学、哲学等专业于一体,是时代文化思想的集中表现与思维时空展示载体;中国园林在当今世纪怎么就固步自封了呢?是人的问题还是中国园林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皇家园林在供帝王皇族享乐的同时,也保证了首都乃至区域的给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

景观园林史读后感

景观园林史读后感

景观园林史读后感读完景观园林史,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而且这场旅行中满是惊喜、感慨,还有不少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地方呢。

一开始接触到古代园林的时候,真的是被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惊艳到了。

就说咱们中国的古典园林吧,那简直是把自然山水浓缩到一个小小的园子里头。

像苏州的那些园林,每一处假山、每一片小池塘,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那些蜿蜒的回廊、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走在里面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画里。

而且古人造园还特别讲究意境,一个园子就能蕴含着好多文化内涵。

什么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啦,借景、对景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啦,感觉他们不只是在造园,简直是在写诗,用石头、花草树木写一首无声的诗。

西方的古典园林也别有一番风味。

那些规整对称的布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木和灌木丛,就像一个个穿着制服的士兵,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

凡尔赛宫的园林就是个典型例子,那宏大的气势,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直线条和几何图形,就像是把数学公式种在了地上。

虽然看起来有点刻板,但也有一种大气磅礴的美,就像是西方宫廷那种严谨、华丽的风格在园林上的体现。

不过随着读下去,也看到了景观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

有些时候,人们为了追求某种风格或者潮流,会走一些弯路。

比如说在某个时期,过度地开发或者盲目模仿,结果破坏了原本自然和谐的景观。

就像现在有些城市的建设,为了所谓的现代化,把好好的绿地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水泥广场,没有一点特色,还不如以前那些简单朴素但充满生机的小花园呢。

再往后看,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就像是一场革新。

设计师们开始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再是单纯地把自然当作被改造的对象,而是尊重自然的规律。

他们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像用废弃材料做景观小品之类的创意,既环保又有趣。

而且现代园林还更加关注人的需求,不再是只给少数人欣赏的奢侈品,而是变成了大家都能享受的公共空间。

城市里的公园、社区里的小绿地,这些地方成了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景观园林史读后感

景观园林史读后感

景观园林史读后感读完景观园林史,就像跟着一群超酷的园艺魔法师在时光里穿梭了一趟。

以前我就觉得园林嘛,不就是些花花草草、亭台楼阁的组合,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原来园林的发展那可是一部充满故事和智慧的大片。

从古代说起,那些最早的园林,感觉就像是古人给自己打造的一个梦幻小天地。

比如古埃及的园林,那可是为了让法老们在死后也能享受舒适惬意的环境,种满了各种有用的植物,像是为了提供食物、药材之类的。

那时候的园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宝库,还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我就想啊,古埃及人是不是一边照顾这些植物,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神灵保佑呢?再看看咱中国古代园林,那可真是讲究到了极致。

园林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植物都像是精心挑选的演员,各有各的角色。

苏州的那些园林,小小的空间里居然能营造出那么多不同的意境。

什么假山代表着高山,小池塘象征着大海,走在里面就像是在一幅立体的山水画里漫步。

我感觉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都是诗人和画家的结合体,他们用石头、水和植物写诗作画。

而且园林里还有好多文化内涵,什么梅兰竹菊象征君子品德之类的,就像一个文化大观园。

我猜那些古代的文人雅士在园林里喝茶吟诗的时候,一定觉得自己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诗意。

到了欧洲中世纪的园林,那风格又大变样。

宗教在园林里占了主导地位,很多园林都和修道院之类的宗教场所联系在一起。

花园里规规矩矩的,种的植物好像都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排列的。

这时候的园林就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严肃又安静。

不过我想,在这样的园林里散步,可能会时刻感受到上帝的注视,心情大概也会变得庄重起来吧。

然后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就像从沉睡中苏醒的精灵,开始变得活泼又华丽。

那些贵族们开始把园林当成炫耀自己财富和品味的舞台。

雕塑、喷泉、华丽的花坛纷纷登场。

这时候的园林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到处都是耀眼的装饰。

我都能想象到那些贵族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园林里穿梭,互相攀比谁的园林更漂亮,就像现在的人比豪车比名牌一样。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哎呀,最近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史》这本书,那可真是让我有不少感触呢。

以前吧,我对古典园林的了解就只是停留在那些旅游景点,觉得不就是些花花草草、亭台楼阁嘛。

可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幼稚。

就拿我上次去苏州园林的经历来说吧。

我刚走进那个园林,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哦。

它的形状很奇特,像是一只蹲在那儿的小兽,又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个神秘物件。

石头的表面坑坑洼洼的,摸上去有些粗糙,但是那种粗糙又带着一种岁月的质感。

周围的苔藓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绿衣裳,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看着特别有生机。

我当时就在想,这一块石头就这么有讲究,那这整个园林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秘密呢。

我沿着小路往前走,小路是用那种小小的鹅卵石铺成的,走在上面有点硌脚,不过这也挺好玩的。

小路曲曲折折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

旁边的植物可丰富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我都叫不上名字。

有一种花,花瓣小小的,粉粉嫩嫩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一吹就轻轻晃动,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还有那些树木,有的树干很粗,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感觉它们就像一个个老寿星,在这儿站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小亭子了。

这个亭子的顶是那种尖尖的,四角向上翘起,就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

亭子里面有一圈石凳,我坐在石凳上休息。

抬头看,亭子的顶上还有一些精美的绘画呢。

画的好像是一些神话故事里的场景,虽然我看不太懂具体的情节,但是那些人物画得栩栩如生,感觉随时都会从顶上跳下来似的。

从亭子往外看,眼前是一片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那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偶尔还会跃出水面,溅起一点点小水花。

池塘边还有一些荷花,荷叶大大的,像一把把绿色的伞。

荷花呢,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白白的花瓣中间是嫩黄色的花蕊,可漂亮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攥紧的小拳头,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之后,我才明白,我在苏州园林里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代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园林史读后感读近代中国园林史就像展开了一幅长长的画卷,这里面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东方和西方的交融,那感觉就像是一场园林界的“武林大会”。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近代的中国园林啊,那肯定是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

就像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才好。

传统的园林理念已经传承了好久好久,那些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就像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可这时候,西方的文化和园林风格呼呼地吹进来了。

这就好比一群外来的“武林高手”,带着不一样的招式闯进了原本宁静的“东方园林武林”。

从书里我看到,很多园林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比如说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建那种带有西方元素的园林,什么大草坪啊,几何形状的花坛之类的。

这就像是东方的武林高手开始借鉴西方的武功招式,想着能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不过这过程可没那么顺利,就像练武的人突然换了个套路,总是有点不适应。

有些传统的园林匠人就觉得这是对老祖宗东西的“背叛”,而那些推崇西方园林的人又觉得传统的园林太古板,不够“洋气”。

这两边的人啊,就像两个帮派在互相较劲儿。

但是呢,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比如说在上海那些地方的园林,既有中式园林的小巧玲珑,又能看到西方建筑的影子。

就像是一个穿着中式长衫,却戴着西式帽子的人,虽然看起来有点怪,但是却很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好比东方和西方的武林高手开始互相切磋之后,发现彼此都有可取之处,然后就融合出了一种新的功夫。

而且近代中国园林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

国家动荡不安,园林的建设有时候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很多园林遭到了破坏,这就像武林门派遭遇了一场大灾难,门派里的宝贝被砸得七零八落。

可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努力保护和发展园林艺术。

那些园林设计师和工匠们,就像是坚守门派的弟子,想尽办法把园林艺术的香火延续下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近代中国园林的发展真是一部充满故事的历史。

它像是一个舞台,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都在上面表演着自己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殷商时期
中国园林文化大约形成于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帝王园林出现得最早。

初期的园林多被称为苑、囿,以在山林原野构筑高台为主,并兼养珍禽异兽,主要供帝王狩猎游乐之用。

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二)秦汉时期
在囿的基础上,又发展起建有宫室的新的园林形式,称宫苑。

其以建筑组群为主,也有天然植被,野生或畜养的飞禽走兽,供帝王狩猎行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这一时期,中国园林的建造只要施法大自然景观,初步具备融宫殿、山水、花木于一体的风景石园林特色。

当年的上林苑豪华、恢弘,堪称中国造园史初期的第一座皇家园林。

汉代的豪门贵戚及士大夫所筑的私园,虽其规模与皇家宫苑的大小有差别,但其造园的手法以及园的形式、内容等多仿效皇家苑囿。

私家园林不仅环境优雅,光之花卉林木,而且筑有楼台亭榭,逐步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中国古代大规模造园活动的开端,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转折期。

私家园林从汉代的恢弘转为了精巧,造园建设也从粗放发展到精致,早园的创作方法也从单纯的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向过渡。

此外随着佛教的盛行,诞生了峰峦隐映、岩壑幽胜的寺观园林。

芳林园-----------------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西晋庄园别墅的代表----------------石崇的金谷园
北朝城市型私园的代表-------------张伦的宅院
南朝城市型私园-----------------------湘东苑
寺观园林原则:一是近水源,便于生活取水;二是靠树林,既是景观需要,又可获取木材;三是气候凉爽,背风向阳的地带。

“深山藏古寺”就是寺观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园林建造随着人们对自然风致之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而开始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造园活动升华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

此时期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阁楼建筑为主,充以兽禽。

其中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

(四)隋唐时期
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形成。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其实磅礴,显示了泱泱大国的气概。

公共园林有所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已普遍修建,成为文人名士聚会宴饮、市民交往的场所。

中国园林从放些自然美的阶段发展到掌握、提炼、典型化自然美的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进入写意山水园的时期。

皇家园林-----------------------------------------西苑、华清宫
唐代---“文人园”的萌动。

较之其他园林,更侧重于赏心悦目之外观,多表现园主强烈的文人隐逸思想,并多寄托有文人或园主的理想,用于陶冶其性情。

从广义上讲,“文人园”不仅是指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文人趣味侵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文人园”萌芽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开始兴盛起来,其风格特大致可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五)两宋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的生活需要,两宋时期的造园活动更为普通,且声势更为浩大。

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为紧密,建筑类型日益繁多,石材堆叠假山变得普遍,达到“无园不石”的地步。

写意山水园-------文人画家将诗词文学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甚至自己参与造园。

由单纯的山居别业转为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为人造丘壑,且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
再构园林建筑成为宋代造园活动的重要特点。

自然风景园-------西湖保持着自然山水园林美的传统风格,成为古今游园的胜地。

西安洛阳的私园----游憩园类型、花园类型、宅园类型(《洛阳名园记》)
皇家园林-----“寿山艮岳”,宋代写意山水园的著名代表。

“寿山艮岳”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中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

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逐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鉴。

造价山之类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山匠”。

建筑注重造型,木结构建筑开始测算相互之间恰当的比例关系,达到木结构的顶峰时期。

(六)元代
由于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宫苑没有太多发展。

元代的皇家园林的发展规模较小,基本上限于都城中,其建筑除了元大都就仅宫城之中的万岁山和太液池,此地也就是金朝的琼华岛及周围地带。

私家园林-----苏州狮子林
(七)明代
明代的中晚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数量、规模都大大超越前代。

特别市在绘画、诗文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在意境设计、气氛渲染上有着不少值得重视的创造,其中尤以苏州等江南地区私家园的发展最为突出。

明代园林在经理简短的复苏之后,便很快步入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并逐步向理论化,纵深化发展,凸显闲适典雅的特色。

《园治》
皇家园林------宫后院布局规整,轴测对称
私家园林-----拙政园
江南私园发展的鼎盛期:王鏊的“真适园”及王氏园宅,顾大典“谐赏园”,王世贞的“弇山园”及王氏园庭
(八)清代
最繁盛时期。

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其数量、规模及造园水准都大大超越前代,而且在意境设计、气氛渲染上都出现了不少值得忠实的创造。

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达到了最高水平。

而且当时文人、画家大都直接参与造园,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多地融合了诗文、绘画趣味,从而使得园林的意境更为深远。

政治决策性作用-------承德避暑山庄、大观园、圆明园、颐和园、西苑
私家园林-----遐思园、扬州的个园、何园、留园
(九)中国近代
在中国历史上,184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造园史由古代到现代的转折点,其中果园的出现便是明显的标志。

1840年的前的园林成为古典园林,而1840年以后的称为近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类型,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私园,平民百姓能够进入的公共园林多以寺庙附属的庭院为主。

相比之下,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则具有明显的公共性质,同时,其园林规划和建设则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不断趋于完善。

古典园林多给帝王、封建士大夫、文人雅士等避暑、听政、居住、游乐等。

但自鸦片战争之后,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为满足自己休闲游乐之需,不断在中国建设一些欧式公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公园的诞生。

较多、较早的公园建立在上海。

中国现代园林要取得进步,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积极构建适合民众的公共园林,这才是中国现代园林
的发展方向。

融合古典园林的文化,借鉴西方园林的特点,极力凸显园林的公共性。

近年来,政府不断修复古典园林,更多地修建现代公园,从而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在此影响下,人们的园林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