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体知识复习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一、小说文体常识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第一步:写什么?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 主题第二步:怎么写?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第三步:写得怎样?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如:《药》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如:《雁阵》4. 以主要人物为题。
如:《侯银匠》5. 以特定环境为题。
如:《荷花淀》四、人物设题1.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地位)。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地位)。
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答: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一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 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答: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做特写式的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5.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1、什么是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识记):人物、情节、环境(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识记)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烘托(2)情节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栩栩如生,作家必须把人物放在某些事件中去展现,这些事件互相交错,就构成三要素中的情节。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构成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
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识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作用很重要,主要有:a点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b渲染环境;c奠定感情基调;d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e烘托心情;f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5、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2)按照内容分为:武侠、言情、历史、谴责、侦探、推理、纪实、科学幻想、惊险……清代四大谴责小说(识记)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jiǎn)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3)按照表现形式分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章回体小说:如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四大名著;《西游记》——吴承恩——明代《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红楼梦》——曹雪芹——清代书信体小说: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阅读常见题型一、小说阅读考点总结: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见横线处A)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见横线处B)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文体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结构:A小说文体知识点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小说文体知识点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
小说文体知识点汇总
小说文体知识点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结构: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
关于小说文体的常识
关于小说文体的常识小说文体常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
[考察要点]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习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归纳]一.人物描写方法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形象描绘;外貌描写和内心描写;行动和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肖像描写,不只是在于勾画人物的外部相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提醒人物的性格特征。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象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及里的想象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就叫心理描写。
分: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这种方法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分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分析、评价,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地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敏方便。
5.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小说文体常识
小说文体常识小说文体知识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3.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
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如分析《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形象:小弗郎士原来是贪玩幼稚的小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他没有背分词的用法.就想逃学。
然而,他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最后一课。
使他深受教育,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他忽然长大了,懂事了。
只有了解了《最后一课》所写的故事的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国土的沦丧,爱尔萨斯和洛林沦为德国的殖民地,这里的法国人民失去了自由,才能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得准确、深刻,才能体会出小弗郎士感情变化的原因。
再如分析《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要想弄清他为何耀武扬威地欺压百姓,就必须把他放在19世纪末叶,沙皇亚力山大三世疯狂实行恐怖统治,大力加强警察权力的社会背景之中,这样对人物形象才会有本质的认识,对主题思想才会有深刻领会。
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是写了一件反常的事。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常识一、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一)环境1、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等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2)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二)故事情节1、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情节构思(1)叙述方法: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叙述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情节安排的效果:A、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B、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C、开头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小说文体知识复习》课件
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 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二、了解小说阅读的方法
小说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体感知全文的方法: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 变化、故事情节发展,概括 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2.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读描写 抓细节
析形象
揭根源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2)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 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尾声)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 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
自然环境
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 象状况,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景物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用 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感情等。
附:
本单元课文中存在的
《故乡》:
闰土 杨二嫂
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
[法] 莫泊桑
《在烈日和暴雨下》:
烈 日
暴 雨
《多收了三五斗》:
贱价粜米时:农民们—米行先生 粜米前后:
希 望—失 望
Hale Waihona Puke 船头议论时:不同人物—不同思考
造成悲剧的原因比较
闰 土
鲁迅小说开头的比较
《故乡》
《孔乙己》
以环境描写开篇
思想
性格
主 题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 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因 而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是多样的。 要抓住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 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 小说的中心人物,即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 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 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文体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句话明确交待了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也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是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三要素(一)人物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能够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实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表达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表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表达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能够是两个人的对话,也能够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表达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行动是人物思想、性格制约的,所以,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够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能够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实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说体裁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说体裁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的叙事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情节、背景等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艺术情感。
小说一般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二章:小说的结构和构思小说的结构是指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展开方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在构思小说时,作者需要充分考虑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设定清晰的主题和目标,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小说的结构是完整的。
第三章:人物创作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创作的核心部分,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具有生动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性格特点。
在创作人物时,作者需要充分了解人物形象的背景、心理、行为和语言特点,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角色形象。
第四章:情节设置小说中的情节设置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具有紧张的气氛和令人着迷的发展过程。
作者在设置情节时,需要考虑人物之间的关系、冲突、转折等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章: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创造情境和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写,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情节中的环境氛围。
在环境描写中,作者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读者对故事情境有更深入的感受。
第六章:语言运用小说的语言运用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需要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语言运用中,作者需要注意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和情感渲染等方面,使语言更能贴合故事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七章:题材选择小说的题材选择是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包括爱情、历史、冒险、科幻、惊悚等多种类型。
在选择题材时,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兴趣和特长,结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口味,选择适合自己创作的题材类型。
第八章:心灵追求小说创作是作者心灵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在创作小说时,作者需要注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文体知识复习提要学生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11小说文体知识复习提要一、人物 1.人物刻画的手段⑴通过 表现。
⑵通过 烘托。
⑶通过 映衬。
⑷作者(叙述者)直接介绍。
2.好的人物形象的标准:3.人物形象的作用⑴⑵⑶4.次要人物的作用⑴⑵⑶⑷5.重要物象的作用⑴⑵⑶6.人物描写的方法⑴⑵⑶⑷7.人物描写的作用:⑴ ⑵ 推动情节发展 ⑶ 表现小说主题 二、情节 1.情节结构⑴ ——⑵ —— ⑶ ——⑷2.一般情节的作用⑴⑵3.某一具体情节的作用还有:⑴⑵⑶4.情节安排的常见模式⑴⑵⑶5.情节安排的常见手法⑴⑵⑶6.好的情节的标准⑴⑵⑶三、环境1.自然环境的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22⑴ ⑵ ⑶ ⑷⑸ 2.社会环境的作用⑴ ⑵ ⑶ ⑷ ⑸ 四、结构1.开头设置悬念的作用⑴ ⑵ ⑶ ⑷ 2.开头描写景物的作用⑴ ⑵ ⑶ ⑷ 3. 结局出人意料的好处⑴ ⑵ ⑶⑷ 4.大团圆结局的好处⑴ ⑵ 5.悲剧结局的作用⑴⑵五、叙述 1.叙述方式 ⑴顺叙好处: ⑵倒叙 好处: ⑶插叙 好处:2.叙述视角 ⑴全知视角:叙述者如上帝一般,对所有的事件、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还能对人物进行评论。
⑵有限视角: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评判。
3.人称 ⑴第一人称作用:。
局限:⑵第三人称作用:。
小说文体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2、结构: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小说阅读常考题型有以下六种:一析人物常见问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答题规范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省略号处为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典型例题: 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二理情节常见问题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答题规范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突出了……;表现了……三看环境常见问题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解题思路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③奠定怎样情感基调;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答题规范怎么问怎么答..从内容和结构上思考四明主题常见问题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解题思路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答题规范从以上三个方面思考;怎么问怎么答..五讲技巧常见问题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解题思路①表达方式..Ⅰ、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Ⅱ、叙述顺序的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Ⅲ、描写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中间承上启下、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答题规范总体来说: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六品语言常见问题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解题思路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答题规范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小说的文体知识
小说的文体知识1、小说的定义:文学体裁的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①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②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③情节分为: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和尾声。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④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小说的分类:①按反映生活的规模、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②按小说描写的特定内容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纪实小说等等。
③按表现形式或手法分为诗体小说、章回小说、书信体小说、意识流小说等等。
4、小说的命题方式:①以主人公命题,如《孔乙己》。
②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
③以主要事件命题,如《林黛玉进贾府》。
④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
⑤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5、小说的叙述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①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叙述人出现在作品中,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对人和事件表示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②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叙述人不在作品中出现,而是用第三者的口吻叙述作品中的一切。
6、鉴赏现当代小说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照现当代小说。
比如:从时代生活与主题演变的角度;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细节提炼的角度;从作家的主体意识、评价生活的眼光和艺术个性的角度;从创作方法、文体意识、风格流派和语言特色的角度,等等。
7、中国现当代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之比较:现当代小说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小说。
小说文体知识
三、小说的三要素:
⑴(生动的)人物形象(主要) ⑵(完整的)故事情节 ⑶(具体的)环境描写
(一)人物形象:(虚构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人物形象分为: ⑴主要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 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⑵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帮助体现了 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 物。 ⑵线索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的过程中,起 线索作用的人物。 2、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 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 说的主题思想。
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 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的长短分: 长篇小说(8万字以上)、中篇小说(3-7万)、短篇小说 (2万-5千)、小小说(5千以内) (2)按照表现形式分: 章回体小说: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如四大名著; 日记体小说:如《狂人日记》 书信体小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3)按照内容分: 武侠、言情、历史、谴责、侦探、推理、纪实、科幻、惊 险……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一)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 鱼等场景的描写。 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家居 场景、风俗习惯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作用:(1)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时代背景; (2)交代社会习俗、人与人之间关系,暗示 人物命运
从描写的 详略上看
小说文体知识复习提要教师版
小说文体知识复习提要一、人物1.人物刻画的手段⑴通过情节表现。
⑵通过环境烘托。
⑶通过旁人映衬。
⑷作者(叙述者)直接介绍。
2.好的人物形象的标准:富有个性特色同时能反映一类人的共同本质。
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具有典型性。
3.人物形象的作用⑴表现一类人的共同本质特征,⑵反映社会面貌,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⑶给读者以启示4.次要人物的作用⑴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揭示事件的普遍性⑵衬托主要人物⑶突出主题⑷贯串全篇,作为小说的线索5.重要物象的作用⑴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⑵揭示、深化主题⑶贯串有关情节,起线索作用6.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⑵正面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⑶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反应来映衬;⑷侧面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
7.人物描写的作用:⑴突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⑵推动情节发展⑶表现小说主题二、情节1.情节结构⑴开端——⑵发展——⑶高潮——⑷结局2.一般情节的作用⑴刻画人物性格⑵表现小说主题思想3.某一具体情节的作用还有:⑴设置悬念⑵埋下伏笔或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⑶推动情节发展4.情节安排的常见模式⑴以顺叙方式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逐步展开⑵以倒叙方式设置悬念展开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多头绪展开5.情节安排的常见手法⑴设置悬念,⑵埋下伏笔⑶前后照应6.好的情节的标准⑴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扣人心弦⑵层层展开,层层铺垫,引人入胜,发人深省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耐人寻味,回味无穷三、环境1.自然环境的作用⑴表现时令、地域特色,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⑵渲染气氛或营造氛围;1⑶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⑷烘托人物心情,或象征人物性格⑸深化小说主题思想2.社会环境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社会历史背景⑵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⑶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⑷决定人物性格,影响人物命运;⑸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四、结构1.开头设置悬念的作用⑴引起读者思考⑵引出下面的情节⑶突出人物形象⑷揭示小说主题2.开头描写景物的作用⑴交代时令、地域特征,为人物活动设置场所⑵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情感基调;⑶隐喻或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⑷推动情节发展3. 结局出人意料的好处⑴使故事情节再生波澜,震撼读者心灵,⑵照应前面的有关情节,使读者觉得在情理之中⑶刻画人物再添一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典型⑷深化主题,发人深省4.大团圆结局的好处⑴表达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了主题⑵符合读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引起广泛共鸣5.悲剧结局的作用⑴能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给人以强烈震撼和启示⑵能更深刻全面的反映人性,刻画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 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二、了解小说阅读的方法
小说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体感知全文的方法: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 变化、故事情节发展,概括 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2.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读描写
抓细节 析形象
揭根源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思想 性格
主题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 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因 而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是多样的。
要抓住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 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 小说的中心人物,即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 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 小说的主题思想。
船头议论时:不同人物—不同思考
造成悲剧的原因比较
闰 土
鲁迅小说开头的比较
《故乡》 《孔乙己》
以环境描写开篇
与散文阅读的能力互迁
(例:2010年初三一模《关山难越》) 文中的女儿提示两个孩子问“他”家 乡与妈妈这一行为,与上文什么内容 形成鲜明的对比?请说出女儿成年后 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小说文体知识回顾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
1、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从 而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1)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 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 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重点情节的分析方法: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 为后文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 交代故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②分析文章结尾的主要作用:扣题, 收束全文,照应开头,议论抒情,升华主 题,引起读者共鸣,交代故事结局。
③分析过渡段的主要作用:结构上 承上启下、内容上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④分析高潮段的主要作用:故事主题、 矛盾的集中体现,人物品质、性格最集中 的显露,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 高潮段是分析故事主题、分析人物的最重 要的段落。
附:
本单元课文中存在的
《故乡》:
闰日和暴雨下》:
烈日
暴雨
《多收了三五斗》:
贱价粜米时:农民们—米行先生 粜米前后: 希 望—失 望
(2)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 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尾声)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 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
自然环境
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 象状况,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景物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用 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