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和实施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保存我们的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过去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见证。

下面将重点讨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历史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还要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协调。

二、规划范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内所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空间、景点等,以及周边环境。

在规划范围内,要确保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新建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三、保护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

对于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景点,要给予更高级别的保护,严格控制改建和拆除行为。

2. 历史文化价值与功能结合原则。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注重其功能的合理利用,使其融入城市发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3. 整体保护原则。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中,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环境和空间的整体关系,避免片面保护或单一开发,确保整体保护效果。

四、规划内容1. 城市规划。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定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控制城市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护历史风貌和城市绿地。

2. 文物保护。

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对历史建筑、古迹等文物进行分类、编制保护名录,加强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

3. 文化传承。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传统节日等,激发城市居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四、实施措施1. 加强规划宣传。

通过城市展览、宣传册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性和内容,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2.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3. 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专业的历史文化保护人才,提高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和专业素养,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引言概述:文物保护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背景和意义1.1 文物保护规划的背景: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文物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1.2 文物保护规划的意义:通过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可以全面了解我国文物资源的分布和状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永久保存和传承。

二、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2.1 文物资源普查与调查:对全国范围内的文物资源进行普查和调查,包括文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2.2 文物保护区划划定:根据文物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划定文物保护区划,明确各个区域的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

2.3 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提高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包括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和文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三、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性3.1 保护文化遗产: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感受历史的厚重。

3.2 促进旅游业发展: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可以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3.3 增强国家凝结力:文物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保护文物可以增强国家的凝结力和民族的自豪感。

四、文物保护规划的挑战与对策4.1 资金和人力不足: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支持。

4.2 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威胁,需要加强监管和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

4.3 文物保护理念的传承:传统的文物保护理念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五、文物保护规划的前景展望5.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文物保护的水平和影响力。

5.2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物保护规划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方针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方针原则

(1)历史⽂化遗产保护指导思想。

历史⽂化遗产保护必须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保护⼒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全社会⽂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历史⽂化遗产在传承中华⽂化,提⾼⼈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促进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

(2)历史⽂化遗产保护⽅针。

物质⽂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加强管理”的⽅针。

⾮物质⽂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传承发展”的⽅针。

(3)历史⽂化遗产保护原则。

历史⽂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不可移动⽂物及其⽂物环境,涉及⽂物保护单位、历史⽂化名城、历史⽂化街区和历史⽂化村镇,是⼀项错综复杂、难度很⼤的⼯作。

在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中,依据《⽂物保护法》第⼆⼗⼀条和第⼆⼗六条的规定,“必须遵守不改变⽂物原状的原则”。

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安全,防⽌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物。

要充分研究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化特⾊、⽂脉传承、⽂物环境和现状条件,坚持保护⽂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

鉴于历史⽂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存续⽅式具有特殊性,《名城保护条例》第三条规定遗产保护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 历史⽂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的存续⽅式与⽂物保护单位迥然不同。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当成器物或博物馆凝固起来,⽽要确⽴动态观念,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名城、名镇、名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遗产保护的关系,促进保护与发展兼得并举,和谐双赢。

保护与发展是历史⽂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永恒主题。

历史⽂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既要保护其各个时期留下的历史⽂化遗产,保护不可移动⽂物的历史原状,也要保护其承载的传统起居⽣活形态、⽂化习俗和⼈⽂精神,保护历史遗存的完整的街道格局和建筑风貌,在延续其历史⽂脉的同时,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更新和⽣活环境的改善。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答记者问》,“十四五”期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推进。

一方面,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与传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鼓励把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新型文化传承传统的文化组合形式,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生命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完善完善保护方案,明确项目范围、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等,建立健全基于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慈善资助体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文化经济规划,建立相应的有形文化产业体系,并在城乡融合中组织实施,加强有形文化市场化管理,探索更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经济价值。

此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与保护质量相结合,完善和调整法律法规,组织普及保护文化知识,优化保护环境,规范保护行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考核制度,提高传统文化保护的社会效益。

最后,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发挥国际组织和文化交流网络的作用,探讨和实践文化保护的国际法原则,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保护。

国家十四五规划旨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善保护措施,将更好地把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文化结合起来,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发扬贡献出力。

当前,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媒
体和个人的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开展基础性、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全国人民营造一个传承传统、发展新文化的良好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docx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docx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也伴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

出现该局面的因素是多元化的,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为此,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视起来,从起初的典籍、器物的保存,到现在的遗址、建筑物保存,内容越发广泛。

而与此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Z性,需要对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才能够达到社会文化发展共识。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就开始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

最先起源的是考古研究所的成立,于1922年XX大学成立;紧接着,我国在1929年成立了营造学社,对古代建筑采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于是1年后,我国开始出台了第一步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条文,在国民政F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17条以及《实施细则》中均有体现。

经过了10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诞生,是清华大学梁思成先生于1948年主持编写的,全篇共计450余条,是作为我国后续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性依据存在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国务院颁布,对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公布,将其作为“文明保护单位”,并制定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制度,目前,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超过1500余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对24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首批,创立了历史古城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超过100于个。

紧接着,我国相继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城市法规划》等,据初步统计,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均已经超过12个。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结合其固有属性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方式,为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要分层次进行,从而全面落实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科学的布局和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旨在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古迹、遗址、文物等,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们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吸引游客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保护应该以保护为主,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和历史特征。

其次,保护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避免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再次,保护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措施。

首先,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物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修缮可以修复建筑物的损坏部分,保护可以采取控制使用、加强维护等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城市更新和再利用也是一种常见的措施。

通过将历史建筑物转化为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再次,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通过组织展览、讲座、导览等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关注,提高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我们可以看一些实践案例。

2024年非遗工作计划

2024年非遗工作计划

2024年非遗工作计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2024年非遗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总体目标2024年非遗工作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非遗项目的传统传承和创新发展,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增强非遗项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工作重点1. 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针对各地区的非遗项目,制定具体的保护与传承方案,加强对非遗项目的调研和挖掘工作,建立非遗项目档案,完善非遗项目传承人名录,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推动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

2. 非遗项目传播与推广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增强非遗项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3. 非遗项目保护法规与政策加强对非遗项目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大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4. 非遗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非遗项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非遗项目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推广,推动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提升非遗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对非遗项目的调研和挖掘工作,完善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方案。

2. 组织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

3. 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增强非遗项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 推动非遗项目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增加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瑰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国家的历史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案是当务之急。

一、背景介绍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人们对过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文化遗产常常面临破坏、拆除甚至消失的危险。

为了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保护它们的独特价值,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出全面细致的保护方案。

二、保护目标1.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

保护工作应遵循历史真实性原则,尽量还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其真实性和独特性。

2.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

保护方案应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转化,将其融入当代社会,在保护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

3.加强公众参与。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

保护方案应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参与机制,激发公众的热情与创造力,共同参与保护工作。

三、保护策略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工作。

2.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比如,对于古建筑,可以采取定期维修、加强防火防盗等措施;对于文物,可以加强鉴定和保管,确保其完好无损。

3.加强科学考古的力度。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是科学考古工作。

通过加强考古研究,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文物的原貌得以还原。

4.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理念。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制定合理的利用政策,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保护成效评估制定保护方案后,应定期进行保护成效的评估,以及方案的修订和改进。

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案

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案

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案引言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来保护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第一部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文化遗产保护是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呵护,它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传递给后代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智慧,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文化遗产保护还能够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第二部分: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案1. 调查和评估在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现状以及潜在威胁的了解。

通过调查和评估,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保护策略。

2. 制定保护目标根据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明确的保护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目标应该既符合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又能够满足当地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例如,对于一座古建筑,保护目标可以是保持其原貌和结构完整,同时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制定保护措施根据保护目标,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保护措施可以包括物理保护、管理保护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物理保护措施可以采取加固、修复、复原等手段,确保文化遗产的结构和质量得到保护。

管理保护措施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定和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

宣传教育措施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4. 资金筹措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至关重要。

资金筹措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等途径实现。

此外,还可以引入私人投资和商业合作,通过文化遗产的经营和开发来获得收益,从而实现可持续的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摘要: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讲,开展城市保护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是合理开展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重要举措。

所以在城市规划期间应着重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遵循相应的基本要点与原则,完善有关的保护规划框架体系,提出工作的标准性要求与基础性的要点,这样在合理开展保护规划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预防出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一)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强调保护古城,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保护并且发扬历史文化特色,将现代化与历史文化相互整合,彰显城市的整体价值。

我国多数古代城市都是按照具体的规划进行建设,部分城市虽然没有发现较为明显的规划意图,但是,也形成了特色性的布局形式、地域性的路网结构,蕴含着城市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此期间进行城市的保护,就形成了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保护政策。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关于保护历史名城方面的政策,主要就是保护具有民族特色化的建筑群体、小镇、村落等等,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保护作用。

(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政策首先,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政策来讲,难以进行城市历史风貌完整性的保存,而对于保护区政策来讲,可以通过局部性的历史文化、历史风貌保护,来维护城市中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其中涉及到相关的保护标准、保护要求等,都能够促使历史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和维护。

其次,部分城市并非是历史文化名城,此期间落实保护区的政策,能够基于一定的法定保护名义,实现区域之内历史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作用。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意义(一)文物古迹的保护作用具体的城市规划工作层面,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文物周围的环境,按照我国法律制度的要求,应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区域之内明确需要建设控制的部分,确保文物的安全性,使其风貌不会受到影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传承和传播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景观、遗址等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历史地段保护规划是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继承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历史地段的评估和分级。

通过对历史地段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或类别,以指导后续的保护工作。

2.历史地段保护目标和原则的确定。

根据历史地段的特点和保护需求,确定相应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保护的方向和重点。

3.历史地段保护措施的制定。

根据历史地段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修复、整治、保护性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4.监测和评估机制的建立。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式。

5.参与和管理机制的建立。

建立多方参与和协同管理的机制,包括政府、专业机构、居民和社区等各方的合作和参与。

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历史地段的价值和特点。

对历史地段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2.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了解保护工作背后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如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规划等对历史地段的影响。

3.保护工作的需求和挑战。

了解历史地段保护工作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如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

4.参与机制的建立。

建立多方参与和协同管理的机制,包括政府、专业机构、社区和居民等各方的参与和合作。

实施历史地段保护规划需要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措施:1.修复和整治工作。

对历史地段的建筑、景观等进行修复和整治,使其能够恢复原貌,并保持其历史风貌。

2.保护性开发。

在保护历史地段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开发,以提高其利用效益和保护效益。

3.相关政策的出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历史地段保护的政策引导和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一、背景介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代表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一个国家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并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是每个国家都应关注和重视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目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与修复:通过加强保护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貌。

同时,对于已经受损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以恢复其历史空间和文化价值。

2. 研究与调查: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传统和价值,通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考察。

3. 教育与宣传: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和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培养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4. 利用与开发: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5. 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和利用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原则在制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几项关键原则:1. 科学合理:规划应基于充分的科学调查和研究,确保保护与利用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综合平衡:规划应综合考虑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取得平衡,确保综合效益最大化。

3. 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方案应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4. 公众参与:规划应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广泛的参与,使保护和利用方案更加符合社会期望和需求。

5. 区域差异: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化做法。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建立研究团队:组建由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负责文化遗产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2. 文化遗产评估:对于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和保护需求,为后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是指针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景观、遗址等重要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管理的一项工作。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因此,保护这些遗产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丰富文化内涵和加强国家认同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该明确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目标。

在规划阶段,应对待保护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特点。

同时,要明确保护目标,即确定保护的范围和阶段性目标,例如保护整体环境、建筑结构的完整性等。

只有明确了这些要素,才能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和方案。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保护其原始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其焕发新的生命。

因此,要在保护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来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要保护好遗产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再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该注重参与与合作。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可以通过组织沟通会议、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培养相关人才等方式,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保护工作。

此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还应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

保护工作仅仅依靠管理和维护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展览、举办专题讲座、编写相关读物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增强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最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

只有定期对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才能及时发现遗产损坏情况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机制,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代表着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丰富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实施策略。

一、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过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过去的人类活动,从而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传承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独特文化标志,代表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意义许多文化遗产具有旅游和经济开发潜力。

通过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我们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1. 调查和评估首先,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进行研究,了解其现状和面临的威胁。

2. 制定保护目标和策略基于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目标和具体策略。

这些目标和策略应该与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行性。

3. 制定保护计划在制定保护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保护计划应该明确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表,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4. 监测和评估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三、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实施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护历史地段的历史价值,使其作为文化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该明确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和边界。

通过对历史地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历史地段的保护边界,将其划定为有历史价值的地段,并设立相应的保护区域。

同时,还需要确定历史地段的核心区域和辅助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

其次,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该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

通过研究历史地段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确定历史地段的保护策略。

根据历史地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和保护机构的建设,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保护历史建筑和文物,修复和复原历史遗迹等。

第三,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该重视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

历史地段是一个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发展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历史地段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并鼓励他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

第四,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保护历史地段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其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历史地段的利用和开发,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历史地段的保护和维护提供经济支持。

最后,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该注重协调和整合。

历史地段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各方共同协作,形成合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保护目标和规划原则,加强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各方的共识和协调,推动历史地段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历史地段保护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制定合理的保护范围和边界,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重视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协调和整合,可以有效地保护历史地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法和建议。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见证,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历史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保护人类共同记忆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方式。

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当前,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但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和保护模式不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重要。

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和监督。

四、加强保护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对文化遗产进行定期维护和保护,确保其完好无损地传承给后代。

五、加强社会参与除了政府部门的参与,广大公众也应当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来。

社会组织、文化爱好者等可以组织相关的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同时也可以将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

七、注重文化遗产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校、博物馆等机构应当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

八、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

九、促进文化遗产的利用价值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存在博物馆和遗址中的静态物品,更应该发挥其对旅游、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推动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十、倡导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应当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当地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条件,不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解释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解释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解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的概念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是指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价值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的计划。

它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的内容1. 调查研究: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的第一步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这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以便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价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其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保护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3. 风险分析:历史文化遗产常常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多种风险的威胁。

因此,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 保护措施: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

这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维修、修复、重建等工作,同时也包括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以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

5. 管理策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策略。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需要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的应用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具体来说,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决策: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方案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一、背景介绍文物保护是保护和传承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和内容。

二、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1. 调研和数据采集:首先,需要对文物资源进行调研,了解各地的文物分布、数量和状况。

同时,采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资料,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问题分析和评估: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文物破坏、盗掘、保护措施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评估其对文物保护的影响程度。

3. 目标设定:根据问题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制定文物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可以是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具体目标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些文物的修复工作。

4. 制定保护策略:根据目标设定,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包括保护重点文物的具体措施、修复文物的技术要求、保护区域的划定等。

同时,需要考虑到文物保护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 编制实施计划:将保护策略具体化,制定实施计划。

包括时间安排、人力物力的分配、监测评估等。

实施计划需要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文物保护项目。

三、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1. 文物资源调查与登记:对各地的文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包括文物的名称、年代、数量、状况等信息。

2. 文物保护区划:根据文物的分布情况和保护需求,划定文物保护区域,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3. 文物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文物保护措施,包括文物的修复、保护环境的改善、安全措施的加强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 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技术,包括文物的清洗、修复、防腐等。

同时,还需要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材,提高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技术水平。

5. 文物保护宣传与教育: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参预度。

可以通过举办文物展览、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制定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1. 背景分析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相关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文化遗产的类型、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背景分析,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方案。

2. 目标设定在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时,需要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愿景。

这些目标和愿景应该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例如,可以设定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是保留其原始风貌,传承其历史文化价值。

3. 保护策略根据目标设定,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是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

保护策略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遗产类型和特点来制定,例如,对于建筑类文化遗产,可以采取修缮保护的方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传承和培训来实现保护。

4. 资金筹措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制定保护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如何筹措资金。

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文化旅游等方式来筹措资金。

此外,还可以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通过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来获取资金支持。

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1. 组织机构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具体的工作。

这个组织机构可以是由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团体等共同组成的,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

2. 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因此,在实施保护规划方案时,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一、背景介绍文物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和内容。

二、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1.确定目标:明确文物保护规划的目标,包括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等。

2.调研评估:对文物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包括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

3.制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的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修缮、保护环境、加强管理等方面。

4.编制规划方案:根据调研评估和保护措施,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方案,明确保护目标、保护措施和实施计划等。

5.公众参与: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文物保护规划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6.审批批准: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确保文物保护规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7.实施监督:对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保护措施。

三、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1.保护范围:明确文物保护的范围,包括文物古迹、文物建筑、文物遗址等。

2.保护对象:确定需要保护的文物对象,包括文物实物、文物档案和文物信息等。

3.保护目标:明确文物保护的目标,包括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传承性等。

4.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修缮、保护环境、加强管理等方面。

5.保护标准:制定文物保护的标准,包括保护工艺、保护材料和保护技术等。

6.保护机构:确定文物保护的责任机构和管理机构,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分工。

7.保护经费:确定文物保护的经费来源和使用方式,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8.保护宣传: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四、文物保护规划的意义1.保护历史遗产:文物保护规划能够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历史的厚重。

2.促进文化传承:文物保护规划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提升城市形象:文物保护规划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增加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 1.上海 11.常熟 21.安阳 31.日喀则 2.天津市 12.徐州 22.南阳 32.韩城 3.沈阳 13.淮安 23.商丘 33.榆林 4.武汉 14.宁波 24.襄樊 34.武威 5.南昌 15.歙县 25.潮州 35.张掖 6.重庆 16.寿县 26.阆中 36.敦煌 7.保定 17.亳州 27.宜宾 37.银川 8.平遥 18.福州 28.自贡 38.喀 9.呼和浩特 19.漳州 29.镇远 10.镇江 20.济南 30.丽江
《威尼斯宪章》提出文物的修复方法和原则
保护:原真性(修旧如旧的提法不科学) 一、修复和补缺的部分要与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 观上的和谐一致。最好采用同时期的构件进行替换 二、任何增添部分必须与原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们能 够识别,保持文物的可读性和历史的真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文物的修复 方法和原则 第二十一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 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 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 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 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 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 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刘易斯· 芒福德(LewisManford)在《城市发展史》: 城市是时间的产物。在城市中,时间变成可见的东西。 时间结构上的多样性使城市部分避免了当前的单一刻板 管理以及仅仅重复过去的一种韵律而导致的未来的单调。 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复杂融合,城市生活就像劳动分工一 样具有了交响曲的特征:各色各样的人才,各色各样的 乐器,形成了宏伟的效果,无论在音量上还是音色上都 是任何单一乐器无法实现的。
《华盛顿宪章》
• 1987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的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又称华盛顿宪 章)进一步扩大了历史古迹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即提出了现在学术界通常使用的历史地段和历 史城区的概念。 • 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各国在保护理论和实践方 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 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
《威尼斯宪章》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 师及技师国际会议1964年5月在威尼斯召 开,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 章》,即通称的《威尼斯宪章》。这是 第一个保护与修复古迹的宪章。它指出, 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 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 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 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古迹的保护包 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
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 保护原则 • (1)历史原真性 • 绝对保持建设初期的原貌。 • 建筑物必须是历史的真实存在,不是后来的仿造 物。 • 建筑所处环境仍保持历史的原有面貌,或者基本 保持原有面貌。 • (2)建筑完整性 • 保护建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具有与历史面 貌相符的完整的空间格局和形体特征。不是仅有局部 或某些构件,后者只能作为一种遗志、纪念物、而不 能作为有生命力的完整的历史保护建筑 • (3)永续性
绝对控制区、建设控制区。
• 环境整治 保护建筑周边应有计划地进行环境建设和整治。 重点文物建筑周边建筑、冲突性建筑、里弄住宅和 院落式群住宅区
•பைடு நூலகம்保护建筑安全
保护建筑的邻近基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1、保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 2、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的发展脉络 3、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务院1994年1月4日批准) 1.正定 11.长汀 21.岳阳 2.邯郸 12.赣州 22.肇庆 3.新绛 13.青岛 23.佛山 4.代县 14.聊城 24.梅州 5.祁县 15.邹城 25.海康 6.哈尔滨 16.临淄 26.柳州 7.吉林 17.郑州 27.琼山 8.集安 18.浚县 28.乐山 9.衢州 19.随州 29.都江堰 10.临海 20.钟祥 30.泸 31.建水 32.巍山 33.江孜 34.咸阳 35.汉中 36.天水 37.同仁
《内罗毕建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 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
– 提出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 面的保护措施 – 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 作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 (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1.北京 7.杭州 13.开封 19.遵义 2 .承德 8.绍兴 14.江陵 20.昆明 3.大同 9.泉州 15.长沙 21.大理 4.南京 10.景德镇 16.广州 22.拉萨 5.苏州 11.曲阜 17.桂林 23.西安 6.扬州 12.洛阳 18.成都 24.延安
《雅典宪章》
• 《雅典宪章》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 协会第4次会议在雅典通过的。《宪章》 指出,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的、有历史 价值的古建筑,具有教育今人和后代的 重要意义;并提出在可能条件下,交通 干道应避免穿越古建筑区。
《雅典宪章》
三、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 破坏。 (一)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 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 (二)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三)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 古建筑区,并使交通不增加拥挤,亦不使妨碍城市 有机的新发展。 在古建筑附近的贫民窟,如作有计划的清除后, 即可改善附近住宅区的生活环境,并保护该地区居 民的健康。
• 保护内容 • (1)建筑实体。包括国家级、省市级、县区 级文物建筑,各级政府批准公布的优秀近现代 建筑物、构筑物。 • (2)环境。这里指保护建筑所处的一定范围 的历史环境。建筑及其所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 的有机联系,失去历史建筑赖以存在的历史环 境,建筑的保存就失去了意义。当前法定历史 建筑保护中最大的问题是其环境的保护。不少 历史保护建筑在旧城成片改造中,显得十分孤 立。
保护立法
(1)建筑本体保护 • 修缮。 清洗粉刷、结构性修缮和内装修缮三类。 • 调整使用。 建筑因随意改变建筑使用性质或者使用不当而造成的 损坏,可采取产权或使用权置换、恢复房屋使用性质。 • 特殊情况。 第一,整体移位。 第二,建筑主体保存。 第三,意向保存。
(2)建筑环境保护 • 划定保护控制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