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特性

合集下载

快速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规程

快速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规程

快速路通行能力:
– 是指道路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最大 小时流率; 小时流率 – 是度量快速道路疏导交通能力。 是度量快速道路疏导交通能力。
3
通行能力定义
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分为
基本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理想条件下一车道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条件在后面介绍的条文说明中介绍
基本路段 分、合流区 交织区
内容
运行特性分析:速度、流量、密度 通行能力:统计模型、影响因素 服务水平:服务水平分级
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研究 1. 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研究
交通流特性 通行能力统计分析模型 影响因素对通行能力的折减 完善了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快速路交通流特性 快速路交通流特性
交通需求较大; 交通需求较大; 车辆组成单一、以小客车为主。 车辆组成单一、以小客车为主。
• 注: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别从“量”与“质”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别从“ 两个方面度量了交通设施的服务性能。 两个方面度量了交通设施的服务性能。 服务性能
4 服务水平定义
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水平分级:
–分级是为了说明在不同交通负荷条件下的运行质量; 分级是为了说明在不同交通负荷条件下的运行质量; 分级是为了说明在不同交通负荷条件下的运行质量 –不同的道路设施,其服务水平衡量指标是不同的; 不同的道路设施,其服务水平衡量指标是不同的; 不同的道路设施 –本规程中没有考虑交通安全对服务水平的影响。 本规程中没有考虑交通安全对服务水平的影响。 本规程中没有考虑交通安全对服务水平的影响
99.20%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0%
88.22% 11.78%
(a)上海快速路上车辆组成比例
(b)北京快速路上车辆组成比例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流研究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流研究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流研究1慈玉生,裴玉龙,吴丽娜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150090)email:ciyusheng1999@摘要:本文选取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交通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设置合理的车道变换规则,分析了交通流量、汇入率等参数对入口匝道连接段交通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入流概率不大时,入流车辆对主线车流的影响较小;但当入流概率较大时,主线交通将受到严重干扰,尤其是在主线和匝道的来流车辆均较多时(入流概率大于0.5),可能导致主线交通严重不畅。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 入口匝道连接段 车道变换 交通流1.引言城市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上存在的车辆合流行为,往往导致主线交通流的紊乱,不但降低行车速度,而且易引发交通事故,从而成为快速路的“瓶颈”路段。

作为在一定服务水平下城市快速路完成各向交通量转换的载体,匝道是制约其交通功能发挥的关键部位之一。

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快速路匝道部分已出现堵车现象,而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加,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行车问题会愈加严重。

分析原因,匝道驶入车流在有限的合流区范围内强迫进行车道交换,使得车流呈高度紊乱状态,造成该区域的实际通行能力大大降低。

频繁的进行车道变换和车辆之间的复杂作用,使得入口匝道连接段同交织区一起经常成为城市快速路的交通“瓶颈”。

入口匝道连接段的交通行为比较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Lighthill和Whitham(1955年)提出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并建立了流体动力学模型。

Banks(1990年)研究认为匝道连接段产生排队的区域是中间车道以及入口匝道[1]。

Cassidy和Bertini(1999年)研究了匝道区域的车道变换行为,并以此分析认为瓶颈路段会延伸到入口匝道下游一定距离[2]。

Peter Hidas(2002年)介绍了一种微观交通网络仿真模型,并针对受迫流和自由流两种情况下的车道变换行为进行分析,该模型表明由于高速公路的合流段通行能力有限而存在某些缺陷[3]。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分析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分析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分析袁凯;关伟【摘要】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ingle-vehicle data collected in Beijing2nd ring of urban freeway,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velocitie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s under different velocities are fitted well with the model. In the model, the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velocity ν is estimated to obtain the recommended time-headway, the average time-headway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Considering the empirical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 features, the recommended time-headways on urban freeway at different velocities are discuss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d the result is different with the previous investigation works about highway traffic. In addition, the density-flow plane and the velocity-flow plane are plotted in a statistical meaning, then the effect of on/off-ramps on the traffic flow of lane 3 was analyzed, and the velocity thresholds of free flow and coherent-moving flow in different road structures are concluded.%在对北京市城市快速路实测单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可以成功地对不同速度条件下的车头时距概率密度分布情况进行拟合.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该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不同速度条件下的期望车头时距值以及车头时距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合实测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经过修正,发现城市快速路上期望车头时距随速度的变化趋势与高速公路上的测量结果一致,但在定量上却要远高于高速公路上的期望车头时距.最后利用平均车头时距和单车速度绘制出流量—密度和流量—速度关系图,并具体讨论了出入口匝道对外侧车道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定量标定了谐动流和自由流相位在不同断面条件下的速度区间.【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年(卷),期】2011(011)006【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城市交通;车头时距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城市快速路;谐动流【作者】袁凯;关伟【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 引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对高速公路上车头时距分布特性进行了大量微观研究.L.Neubert[1]等人在自由流和同步流交通相位下观测到了“双峰”结构的车头时距PDF,“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约为0.9s,“第二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约为2s,其中“第一峰”是由于在高速自由流状态下,驾驶员倾向于以高风险的“bumper-tobumper”的车队状态行驶,“第二峰”则对应着驾驶员的期望车头时距.Wolfgang Knospe[2]等人发现车头时距分布的峰值在不同交通相位下表现为不同的数值,自由流的期望车头时距为0.68s,在该车头时距下机动车以“bumper-to-bumper”状态行驶,进入同步流后期望车头时距上升为1.3s.由于城市快速路具有匝道分布不均匀和低交通限速的特点,国内外基于高速公路实测数据所建立的交通流理论和模型不能完全应用于城市快速路的研究当中[3-5],因此,在分析了不同密度条件下的速度概率分布特性后,关伟[3]等将交通流划分为自由流、谐动流、同步流和堵塞四种交通相位并定量标定了密度阀值.此外,专家学者在城市快速路的实测数据基础上,对车头时距的分布特性也进行了分析研究.S.Y.He[5]等人选用正态分布函数与移位负指数分布函数的卷积作为拟合函数,成功拟合了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分布特征.裴玉龙和高晗[6]提出运用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用于描述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的分布规律.除此以外,在车头时距分布PDF函数拟合方面,运用较为成熟的还有移位负指数分布、Erlang分布、Cowan M3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模型[7-11].本文在实测单车数据基础上,运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不同速度下的车头时距分布进行拟合,统计分析后,得出了在不同速度下外侧车道驾驶员的期望车头时距值,并将其与高速公路上的期望车头时距值做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然后根据车头时距值和单车速度得出交通流量—速度和流量—密度图,在将城市快速路交通流划分为自由流、谐动流[3,5]、同步流和堵塞的基础上,得出出入口匝道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并定量标定了自由流和谐动流的速度阀值.2 数据采集本文单车数据采集于2007年6月,检测设备为MetroCount 5600系列路旁单元采集设备,采集地点为北京市二环西直门至德胜门路段,共布设有6个采集点,每个采集点设备均布置于检测路段的外侧车道,连续观测时间均为17 h(6:00~23:00),路面结构和数据采集设备布设情况如图1所示.图1 快速路调查路段路面结构及其设备布置图Fig.1 Schematic road structureof a segment in Beijing 2ndRing Road3 车头时距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拟合3.1 拟合函数选择本文将实测车头时距按照一定速度范围Δv进行划分,将处于速度范围[v-△v,v+Δv]内的车头时距 H(v)={hk|k=1,2,…,N(v)}归类于速度 v下,其中N(v)为该速度区间范围内的车头时距数据点总个数.本文采用的拟合函数为对数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式中μ,σ ——参数.运用Matlab软件中的lsqcurvefit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拟合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对数正态分布的特性,得出每个速度值下对应的拟合平均车头时距值以及拟合曲线峰值对应的车头时距值eμ-σ2,其中峰值所对应的车头时距值为该速度条件下的理想车头时距值.3.2 拟合结果及统计分析取Δv=5 km/h,由于北京市城市快速路80 km/h低速限制,本文只对D1~D6检测断面外侧车道5~80 km/h速度区间内的车头时距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2 当v=20 km/h和v=35 km/h时D1检测断面车头时距分布PDF(柱状图为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实线为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曲线)Fig.2 Empirical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bar)and estimated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solid line)at velocities of a)20km/h and b)35km/h respectively of section D1图2显示了处于拥挤交通状态(v=20 km/h)和亚稳态交通流状态(v=35 km/h)下的车头时距分布情况,表明在这两种交通条件下都能运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成功进行拟合,且对峰值左边的小车头时距分布PDF的拟合效果更佳.图示两种速度条件下由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的PDF曲线所对应的峰值分别为a)2.13s和b)1.75,平均车头时距值为 a)2.37s和 b)2.17s.图3 当v=65 km/h和v=75 km/h时D1检测断面车头时距分布PDF(柱状图为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实线为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曲线)Fig.3 Empirical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bar)and estimated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solid line)at velocities of a)65km/h and b)75km/h respectively of section D1图3显示了处于畅通交通流状态下的车头时距分布情况,其中v=65 km/h时的车头时距分布PDF几乎和对数正态分布完全吻合.当v>70 km/h时,如图3 b)所示,峰值左边的小车头时距分布PDF虽仍能由对数正态分布完全拟合,但峰值右边的拟合结果却与实测数据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在高速自由流状态下,车辆行驶速度不受车头间距影响,使相同速度行驶条件下的车辆间距值存在一个较广的值域,进而出现相对大比例的大车头时距,导致拟合得出的峰值对应的车头时距较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大.图示两种速度条件下拟合的PDF曲线所对应的峰值分别为a)1.63s和 b)2.12s,平均车头时距值为a)3.10s和b)4.46s,两种速度状态下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分别为a)1.40s和b)1.60s.由于图2和图3中的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的车头时距(横轴坐标)的统计间隔为0.2s,因此峰值对应的车头时距存在0.2s的偏差是合理的.此外,随着速度的减小,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中的“第二峰”逐渐消失,车头时距值逐渐向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靠拢.本文的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在高速自由流相位条件下存在“双峰”结构,甚至出现峰值数多于两个的“多峰”结构,这一结构与高速公路上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均大于0.9s,约为1.5s,且不随速度的变化而变换,故本文认为城市快速路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的“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为驾驶员在该速度条件下的期望车头时距值.3.3 统计分析由3.2分析可知,对数正态分布能成功拟合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车头时距PDF,所以运用Matlab软件中的lsqcurvefit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拟合参数进行估计,进而在每一个速度值下都存在对应的一组参数值(μ,σ).根据对数正态分布的特性,每个速度v下,对应的平均车头时距为拟合曲线峰值对应的车头时距值mode(hv)为式中峰值所对应的车头时距值mode(hv)为该速度条件下的驾驶员的期望车头时距值.由上文分析可知,当速度v>v阀时,拟合出的期望车头时距要大于实测的期望车头时距(“第一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拟合期望车头时距与实测期望车头时距对照表Table1 Empirical recommended time-headway and estimated recommended time-headway 由表1 可以发现,在v∈[40 km/h,80 km/h]的范围内,随着速度的减小,密度逐渐增大,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中“第二峰”逐渐消失,车头时距值逐渐向第一峰对应的车头时距值靠拢,且该期望车头时距值在该速度范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本文取h期=1.5 s,期望车头时距随着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随着速度的增大,期望车头时距的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偏差也随之增大,这说明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的顶峰随速度的增大而愈加宽广,其对应的车头时距值域逐渐变宽.图4 期望车头时距随速度的变化情况Fig.4 Estimated recommended time-headway at section D1从变化趋势看,城市快速路上高速畅通条件下的期望车头时距要小于低速拥堵条件下的期望车头时距值,两状态之间存在随着速度减小而迅速上升的Breakdown现象,这与高速公路上观测到的结论[2]一致.但从定量的角度来看,不同相位下城市快速路期望车头时距均要明显大于高速公路上相应交通流相位条件下期望车头时距值,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快速路上不均匀的匝道布置和低限速的交通要求,使驾驶员在考虑安全和法律的前提下,即使在自由流状态下也不倾向于选择“bumper-tobumper”的高风险车队状态行驶,从而导致小车头时距比例下降,且进入拥堵状态后,驾驶员为了避免频繁的加减速,而选择较大的车头时距值作为期望车头时距.统计6个检测断面(D1~D6)的车头时距值,根据式(2)和式(3),得出各检测断面平均车头时距值和车头时距标准差随速度的变化曲线,如图5和图6所示.依照公式(5):得出各检测断面流量—密度关系图和速度—流量关系图,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图5和图6,可以看出车头时距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随速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高速自由流状态下,即速度区间[53 km/h,80 km/h]内,两参数均表现为较大数值,且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在图7和图8中则表现为自由流状态下流量和密度均上升的态势.当速度降至53 km/h时,D1、D2、D5和D6检测断面对应的密度上升至22 veh/km,该密度亦为自由流与谐动流之间的密度阀值[3],说明交通流进入谐动流状态,此时车头时距标准差为一较小值2.5.观察D3和D4检测断面发现,当速度小于约39 km/h后,密度上升至22 veh/km,进入谐动流状态,其车头时距标准差数值下降至2.9.可以看出,该自由流速度区间的增大主要是由于D3和D4检测断面位于出口匝道的下游,大量交通流量被出口匝道分担.当速度降至约32 km/h时,D1、D3、D4和D6检测断面的车流量达到最大值,并随着速度的递减而减小.对于D2和D5检测断面,最大流量对应的速度值约为25 km/h,当速度小于25 km/h后流量开始下降.该最大车流量对应的速度值的下降也意味着谐动流速度下限的下降,同时最大交通流量对应的是最小车头时距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这意味着此时车道内车辆间都保持着近乎相同的时距和间距,当密度继续上升则将导致速度和流量的下降.各检测断面的自由流和谐动流速度阀值如表2所示.其中D2和D5为入口匝道下游检测断面,D3和D4为出口匝道下游检测断面.表2 自由流和谐动流的速度阀值Table2 Free-flow and coherent-moving flow phase with corresponding thresholds of velocity综上所述,入口匝道对匝道下游外侧车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流量最大值对应的速度减小和谐动流速度下限的下降;而出口匝道对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自由流的速度区间,减小谐动流的速度上限和自由流的速度下限,且减少谐动流的流量.4 研究结论本文选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成功拟合出在不同速度下的车头时距分布情况,尤其是峰值左边的小车头时距.但是在速度大于70 km/h后,实测车头时距分布PDF出现明显的“双峰”,甚至“多峰”结构,使得拟合出来的期望车头时距与实测结果在高速自由流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偏差,该偏差随着速度的增大而越加明显,这也意味着该相位下较大比例的大车头时距的出现.经过修正,得出城市快速路上期望车头时距随速度的变化趋势与高速公路上的测量结果一致,但在定量上却要远高于高速公路上的期望车头时距.此外,虽然在高速条件下对期望车头时距的估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却并不影响对车头时距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定量估计.通过绘制外侧车道流量—密度和流量—速度关系图,分析得出入口匝道使匝道下游外侧车道在达到最大车流量时的速度远小于其他断面,降低谐动流的速度下限,而出口匝道使匝道下游外侧车道自由流的速度区间变大,同时减小谐动流的速度上限和自由流的速度下限,并减少谐动流状态的交通流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L Neubert,L Santen,A Schadschneider,et al.Singlevehicle data of highway traffic:a statistical analysis[J].Physical Review E,1999,60(6):6480-6490.[2]W Knospe,L Santen,A Schadschneider,et al.Singlevehicle data of highway traffic:microscopic description of traffic phases[J].Physical Review E,2002,65(5):56133.[3]关伟,何蜀燕.基于统计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划分[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5):42-50.[GUAN W,HE S Y.Stastical features and phase identification of traffic flow on urban freeway[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g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etion Techndogg,2007,7(5):42-50.][4]钟连德,荣建,等.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的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48-51.[ZHONG L D,RONG J,et al.Contrasting analysis of traffic stream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urban and intercity expressways[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5,22(1):48-51.][5]S Y He,W Guan,J H Ma.Observed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 and its implicationon traffic phases[C].Proceedings of the 12th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St.Louis,MO,USA,October 3-7:2009.[6]裴玉龙,高晗.城市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分布模型[J].交通与计算机,2007,25(5):4-7.[PEI Y L,GAO H.Headway distribution model in urban freeway[J].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2007,25(5):4-7.][7]李文权,王伟,周荣贵,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特征[J].公路交通科技,2003,20(1):114-117.[LI W Q,WANG W,ZHOU R G,Headway characteristics of lane 1 on expressway merge area[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3,20(1):114-117.][8]G H Zhang,Y H Wang,H Wei,et al.Chen,Examing headway distribution models with urban freeway loop event dat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7,1999:141-149.[9]Cowan R J,Useful headway model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1975,9(6):371-375.[10]I Greenberg.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headways[J].Australian Road Research,1966,2(7):14-18.[11]S C Yin,Z H Li,et al.Headway distribution modeling with regard to traffic status [C].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2009 IEEE:1057-1062.。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由于影响互通立交间距的因素很多 , 理论上不可 能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学计算获得互通立交 最小间距的值 。因此 , 假设在互通立交的间距满足分 散交通量 、驾驶顺适 、匝道布置 、经济合理的条件 下 , 考虑车辆的汇入 、车道的变换及车辆的分流等主 要因素 , 来确定互通立交的最小间距 。
2 模型建立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肖忠斌1 ,2 , 王 炜1 , 李文权1 , 王 1
(11 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6 ; 21 扬州大学 建工学院 ,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要 :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 , 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 , 引入临界安全间隙 概念 , 采用概率论 、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 , 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 、减速车道 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变换所需要的基本路段的长度 , 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通过与仿真软件 CORSIM 模型的求解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 ,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适宜的最小间距为 110~ 210 km , 说明我国现行规范中立交间距的设计标准偏小 。 关键词 : 交通工程 ; 最小间距 ; 运动学 ; 互通立交 ; 临界安全间隙 中图分类号 : U491 文献标识码 : A
口 , 于是在到达出口前寻找到合适的间隙 , 变换至车
道 1 , 从出口匝道驶出 。因此 ,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的
计算公式为 :
D = La + Ls + Lm + Lc + Ld ,
(1)
其中 ,La 为加速车道长度 ; L s 为交通标志的识认距离 ;
图 2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组成图

城市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城市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作 出预测 。 目前最 常用 的方法是 回归分 析方 法 , 但
P( ≥ f 一 … : 1 )÷ j ^ ) >7 ( z 从f
式 中: 为来车 强 度 ,e / 。 v h s
() 2
是在 利用 回归分析 方法 时首先要 确定 外侧 车道车 头 时距 的分 布 特征 , 能按 照 特定 模 型 回归 出待 才 定 系数 而得到具 体 的车头时距 分 布规律 。
笔 者在 研究 城市快 速路 匝道连接段 车头 时距
式 中 : ^ ) 车头 时 距 大 于等 于 t的概 率 ; P( ≥£ 为 Q 为交 通 流平 均 小时流量 ; 为所选 定 的时间 间隔 。 t
分 布 规 律时 , 现其 与 文 献 [] 究结 果 有 出入 , 发 1研
简单 的负 指 数分 布 、 r n E l g分 布难 以 表达 连接 段 a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 点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项 目资 助 ( 准号 : 批
2 03 13 30) 0 02 0
维普资讯
城 市 快 速路 匝道 连接 段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模 型 —— 裴 玉龙 高 晗
路 匝道 连 接 段 车辆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模 型 , 就 参 数 估 计 的 图形 法 和 解 析 法 进 行 讨 论 , 析法 能 够 直 并 解 接 应 用 于 交 通 流 车头 时 距 威 布 尔 分 布模 型 参 数估 计 。 运用 实 际 匝道 连 接 段 数 据 进 行 验 证 , 果 表 结
快 速路 入 口匝道连 接段 交 通 量 的增 大 , 往 往
头 时距值 基本 上 可 以认 为是 恒定的 , o / f 6 o Q。 一3
3 )交 通流 量 介 于上述 2种 情况 之 间 , 时部 这 分 车辆独 立行 驶 , 而另外 一些 车辆彼此 影响 , 这时

城市道路测试题目及答案

城市道路测试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1、车辆由高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2、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3、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4、圆曲线的设计主要内容是合理确定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

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6、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道条数设计。

7、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有:概率论方法,交通流排队理论,跟驰理论和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8、OD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客流和货流的调查。

9、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10、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立交,环形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11、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12、车辆由高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13、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14、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15、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

16、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7、OD表中,当两个小区的出行不需要区分方向时采用三角形 OD表。

18、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19、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是指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20、交通流在点(交叉口)、线(路段)和面(区域)范围内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随机过程。

21、道路交通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和时空性。

22、OD表中,当两个小区的出行需要区分方向时采用矩形 OD表。

23、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24、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是指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交织区影响范围研究

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交织区影响范围研究
[ 2 - 4]
. 同年李
文权、 张云颜、 王莉在 其专著 道路 互通立交系统 通行能力分析 方法 中 提出了互通立交不同流向 通行能力的概念. 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关 于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的定义, 对互通立交通行能力 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同时 也缺乏对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的分析体系 . 而 且国内外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交 织区、 分流区和合流区的研究, 多在孤立研究单个 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 对互通立交上交织区、 分流 区和合流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缺乏必要 的研究
收稿日期 : 2010 11 10
修回日期 : 2010 12 09
录用 日期 : 2010 12 17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6BA J18B03); 建设部科技项目 ( 2008- K 5- 6) . 作者简介 : 臧晓冬 ( 1969- ), 男 , 黑龙江宾县人 , 副教授 , 博士 .
[ 5]
3 苜蓿叶立交交织区类型
美国通行能力手册 ( H CM 2000) 中将交织区 分为 3 种类型, A 型交织中所有交织车辆必须穿越 一条路并线 , 进行一次车道变换 , B 型交织中一股 车流不用车道变换, 而另一股车流需要一次车道变 换, C 型交织中一股车流不用变换车道 , 而另一股 车流需要两次及以上车道变换. 我国的公路通行 能力研究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的交织类型划 分为两类, 第一类与 H CM 2000 中的 A 类相对应 , 第二类与 美国通行能力手册 ( HCM 2000) 中的 C 类对应 , 文献 [ 7] 在对快速路交织区的研究中提出
.
由于用地限制,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各个组成 部分之间的距离较近 , 内部交通流之间存在相互的

2019年全国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城市道路工程试卷及答案

2019年全国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城市道路工程试卷及答案

全国注册咨询师城市道路工程试卷及答案2019年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分车带可分为中间分车带和两侧分车带,分车带的宽度组成是()。

A.两侧路缘带+两侧安全带B.分隔带+两侧路缘带C.分隔带+两侧侧向净宽D.分隔带+两侧安全带用户答案:[B] 得分:10.002.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和横断面组成宽度都是按以设计速度()为界线划分的。

A.40km/hB.50km/hC.60km/hD.80km/h用户答案:[C] 得分:10.003.立交匝道平纵合成坡度应限制,一般地区最大不应大于8%,积雪冰冻地区不应超过()。

A.4%B.5%C.6%D.7%用户答案:[C] 得分:10.004.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所需提供的设计图纸是()。

A.规划方案B.设计方案C.初步设计D.施工图用户答案:[D] 得分:10.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1.下面有关道路纵坡及坡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动车道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应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B.非机动车道纵坡宜小于2.5%,当≥2.5%时,其最大坡长应进行限制C.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D.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最大合成坡度应按规定限制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1.城市快速路具有大容量、过境交通、中长距离行驶、全立交、部分控制出入等特性,为机动车快速交通服务。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0.00 正确答案:[N]2.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申办《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3.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4.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申办《规划意见书》时,需提供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及会签后的配套市政管线设计综合图。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交通流特征对比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交通流特征对比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交通流特征对比薛行健;宋睿;晏克非【摘要】Based on research data of expressway and micro simulation data, traffic flows characteristics of ramp merging area and basic road section were compared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diagram of traffic flows, spatial transmission of traffic flows state, volum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mp and mainline and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e. The conclusion indicated that because of influence of importing vehicles, there were great distinctions of traffic flows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ramp merging area and basic road section.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differently in planning, desig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urban expressway.%基于快速路实测数据和微观仿真数据,从交通流基本图、交通流状态空间传播、匝道与主线流量关系和车道横向分布特征4个方面对比了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结论表明:由于匝道车辆汇入的影响,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中都应该区别对待.【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5【总页数】4页(P970-973)【关键词】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基本路段;交通流特征【作者】薛行健;宋睿;晏克非【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匝道合流区作为车辆进入城市快速路的必经之处,其与主线的衔接区存在大量合流、交织等交通行为,是快速路通行能力的瓶颈路段(图1),其与基本路段区别很大,不应该混为一谈;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大,瓶颈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趋增大;因此,有必要对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使得相关的规划、设计、管控工作能有针对性的展开。

快速路分_合流影响区交通特性及通行能力研究_李秀文

快速路分_合流影响区交通特性及通行能力研究_李秀文

第23卷 第1期2006年1月 公 路 交 通 科 技Journal of Highway and T 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 ol 123 N o 11 Jan 12006文章编号:1002Ο0268(2006)01Ο0101Ο04收稿日期:2004Ο09Ο16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2BA404A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 D0402200389)作者简介:李秀文(1975-),男,辽宁彰武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流理论与交通设计1(xwli @emails 1bjut 1edu 1cn )快速路分、合流影响区交通特性及通行能力研究李秀文,荣 建,刘小明,张智勇(北京工业大学 交通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22)摘要:分、合流区通行能力是影响快速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分、合流影响区的通行能力是制约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关键原因。

文章从分析分、合流影响区内的车辆运行特性入手,根据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大量的实测数据,分别通过统计车头时距、速度Ο流量关系和饱和流时高频率出现的流率等方法推荐了快速路分、合流影响区的通行能力,为快速路分、合流区的交通规划和设计,交通组织和管理的改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快速路;分、合流影响区;交通特性;通行能力中图分类号:U49111+12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Capacitie s ofDiverging and Merging Influence Area sLI Xiu Οwen ,RONG Jian ,LIU Xiao Οming ,ZH ANG Zhi Οyong(R oad and T ransportation Laborator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22,China )Abstract :Capacities of Diverging and Merging Areas is an im portant element in factors which in fluence the capacity of express 2way 1While capacity of diverging and merging in fluence areas is a key issue which restrict the capacity of diverging and merging ar 2eas 1This article began with analysis of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ging and merging in fluence areas ,based upon a mas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Beijing ,Shanghai and G uangzhou ,studied the capacity of diverging and merging in fluence areas by statistic time head 2way ,relations of speed and v olume and frequently appeared saturated v olume ,consequently ,provided a theoretic base for planning ,design of diverging and merging areas ,for im provemen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1K ey words :Express way ;Diverging and merging in fluence areas ;T 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Capacity0 前言分、合流区是快速路3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分、合流区的通行能力也是影响快速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分、合流影响区的通行能力更是制约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关键所在。

道路交通课程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课程名词解释

道路立体交叉: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地连接方式信号周期:信号灯三种灯色循环显示一次所用地时间信号相位:不同灯色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平面交叉:相交地两条道路在同一高度相连接.坡长:坡长指地是平距而不是斜距.纵坡:竖向高差与水平距离地比值.停车视距:车从发现障碍物到车安全停下地距离和剩余距离之和.会车视距:两车相向而行,从发现采取措施到安全停下所需距离.超车视距:两辆同向行驶地车,后车经过加速超过前车,回复到原来车道所需最小安全距离.路侧带:指车行道最右侧地缘石以外到红线之间地范围分车带:分隔纵向行驶车辆地一种物理设施路网密度:在一定区域内,路网总长度与区域面积之比道路面积密度:一定区域内,路面总面积与该区域面积之比非直线系数:道路实际里程与空间里程之比通行能力:在一定地道路和交通条件下能达到地最大小时流率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地以反映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地质量量度设计速度:在正常地道路,交通条件下,一名熟练驾驶员所能保持最大安全车速临界车速:当交通量达到最大时所应对地车速设计小时交通量:每年个小时中交通量从小到大排列,第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交通流:人流和车流地统称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地交通实体数平均车头时距:两辆车到达同一断面地时间差视距三角形:从本身最外侧查到到相对最内侧车道形成地三角形范围道路:供行人和车辆移动地人工构造物交通:人和物在空间上地移动城市道路布置原则:红线内布置各种设施保证远近期相结合改建合理横断面类型及适用条件:单幅路:机非,机机之间有隔离设施.安全性差,速度慢,适用于流量小,道路窄地次干路及支路双幅路:机机之间有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速度较快,适用于机动车流大,非机动车流小地道路三幅路机非之间设有侧分带安全性高,有利于照明和绿化,适用于城市主干路四幅路:机机有中央分隔带,机非有侧分带速度快,安全性高,适用于快速路,郊区路.但行人过街难,应设地下通道城市道路网特点:确定城市路网基本骨架功能多样,组成复杂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网基本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满足通风日照要求满足设施布线要求道路网功能分类:快主次支道路网分级道路形式:方格式放射式自由式路宽()与建筑高()关系比小于压迫大于等于亲切合适(商)大于等于需绿化,视野开阔(次)大于等于开阔自然别墅区(主快)交通规划子系统:)道路网系统)客运系统)货运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行人系统)快速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四步骤:交通产生交通分布方式选择交通分配调查方法:家庭访问法单位访问法发表法电话簿法路旁询问法网络调查法轨道交通分类:有轨电车地铁轻轨独轨停放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停发方式:前进进车,后退出车后退进车,前进出车前进进车,前进出车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雨水(排水)类型:边沟暗管混合型加油站类型:路段式路口式公交站点分类: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停车场分类:按停放车辆性质:非机动停车场,机动停车场按场地平面位置:路边停车场,路外停车场按服务对象:公用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按不同标高:地下停车场,普通停车场,多层停车场立交作用:减少或清除冲突点车辆连续运行,提高通行能力减少运行时间,节约能源减少高等级道路上地干扰.立交分类:分离式立交互通式立交信号控制依据:流量安全行人流量道路视距三角形作用:清除司机视线范围内地障碍物平面交叉类型:全无控制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交错点分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交叉口几何类型:十字交叉口丁字交叉口丫字交叉口畸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圆曲线最小半径分类: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分车带组成:中间带有中央分隔带和两侧路缘带共同组成侧分带有分隔带和路缘带组成路侧带组成: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通行能力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流量调查法:人工计数法流动车法录像法速度调查法:录像法车牌号法流动车法密度调查法:高出摄像法航拍法速度分类:地点速度行驶速度行程速度设计速度临界速度交通流特性:时空特性(时间,空间)交通量空间变化:路段变化车道变化方向分布变化运输方式:水运,道路,航空,铁路,管道目前道路存在问题:规划和用地局限设施薄弱交通组织不合理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要点探讨刘衍标

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要点探讨刘衍标

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要点探讨刘衍标发布时间:2023-05-05T07:05:27.97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5期作者:刘衍标[导读] 互通立交作为快速路系统重要的转换节点,对快速路进出的交通量具有承载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互通立交作为快速路系统重要的转换节点,对快速路进出的交通量具有承载、转换、平衡和控制的作用,是城市高等级路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快速路网密度虽然越来越高,但互通立交之间的间距却越来越小。

在短距离的连续互通立交关联影响区内,不仅难以发挥出快速路高效通行的特性,反而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现象频发。

关键词:互通立交;通行能力;优化分析1.研究背景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快速路作为城市高等级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物流运输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运力保障。

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高等级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快速路与其他城市道路的重要一环,为快速路系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尤其对于进出快速路的车流,可起到承载、平衡、控制和转换的作用,是保障高等级道路网通行效益的关键因素。

2.国内研究现状2.1臧晓冬等[1]分别建立了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不同区段交通量预测模型和车头时距分布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各分段的通行能力模型。

2.2李文权等[2-4]运用间隙理论、回归技术、统计方法等手段,对高速路、快速路等出入口匝道及交织区进行了交通量及其他因素的参数分析,总结了各项参数的实测经验分布,并建立了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通行能力模型。

2.3胡雨林[5]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交织区内两种不同运行特征的车辆进行界定,并引入车辆跟驰减速强度系数来修改车辆的更新规则,以此来模拟存在减速行为的强制换道车辆,进而构建出优化后的交织区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快速路互通立交左转定向匝道交通特性浅析

快速路互通立交左转定向匝道交通特性浅析

6 0 5 0 40 3 0

小型车/
k .h一 m 1 5 6 5.
大中型车/
k .h一 m 1 4 . 68
图 2 津昆立交左转定 向匝道 7 东一 南 ) ( 速度与 转角变化 ( 东风 中型 货车 ) 图
7 0
k ・h一 m 5 0
由表 2 可见 , 左转定 向匝道的纵坡对货车速度影 响很大, 坡度为 4 、 % 坡长为 60i 的纵坡会使货车减 0 n
依 据左转 定 向 匝道 7平 曲线 半径 和纵 坡 的不 同 , 作为 典 型 匝道 进 行 分 析 。不 同线 形 的左 转 匝 道 平 均 自由流速 度见 表 2 。
表 2 不同线形的左转匝道平均 自由流速度对 比
设计速度/ 平 曲线半径/ 纵坡/
% 4 0, 0 1 0 0, 4 4.一3. 9 3 0, 0 2 0 6
图 4 定 向匝道速度与流量变化趋势 图
从图4可以看出, 晚高峰流量最大 , 82N/ , 为 5 h 此
中型货车影响相对较大, 以中型货车为例 , 中型货 在 车车顶安装 的 G S 录车辆通过定向匝道时的速度 P记 轨迹。根据 G S P 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速度一转角、 速 度一高程散点图, 见图 2 与图 3 。
位 于纵 坡 变 坡 点 , 时对 应 到平 曲线 上 是 中 间位 置 , 此 即平 曲线 内 。下 坡 速 度 比上 坡 速 度 略 高 。实 测 设 计 纵 坡为 4 , % 车辆上 坡减 速约 2 m/ 。 0k h
1 3 速 度 与交通 量分 布关 系 .
速度下降平均 ̄ / m ・ [k h
的验证 。 关键 词 : 左转定 向匝道 ; 交通特性 ;速度 ; 通行能 力

城市道路单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研究

城市道路单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研究

Ab tr t:e i l h a w y s n o t e o n a in f r i h a c p c t s u y i t r e t o c n r l t a f c s ac V h c e e d a i o e f h f u d t o s o h g w y a a iy t d , n e s c i n o t o , r f i
文献 针对 我 国典型信号交叉 口, 过实地 测量和统计 分 通 法 如新建道 路或者大规模 的扩建道 路不能满足 城市交通 拥堵 义 。 析, 研究 了排队车 辆通 过停 车线的车头时距特性 , 有助 于信号 治理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 的发展, 将
高新科技应 用到城市交通 系统中去是解决或者 缓解城市 交通 交叉 口的通行能力估算和提高。 本文在采 集并处理 南京典型城市道路现 场实测数 据的基 拥 堵的重要举措和潮流。 车联 网技术是该交通 系统信息化浪潮 中的一个新兴热 点。 车联 网系统是指是利用先进传感器技术 、 础上, 对单车道 路段车头时距 的分布进行拟合分析, 以期从 统 掌握不 同车道 网络技术、 计算技术、 控制技术、 智能技术等 , 对道路和交通进 计 学的角度获得单车道路 的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 行全面感知, 实现 多个系统 间大范 围、 大容量数据 的交互 , 对每 的车头时距分布规律 。

个环节, 以实现对道路及车辆 的控制 , 而上述过 程中, 道路上 右 的交通流数据 , 每一 时间段分别采 集了2 0 对 0 辆车通 过某一
车辆的分布规律将对车联 网系统 数据 采集 频率及信息反馈频率 断面的时刻数据 , 共获得了混合交通状态下的单 车道 交通流共
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 的数据采集及信息反馈频率将能更加有效 6 0 0 个数据。 数据采集的路段信息如图所 示。

城市高架快速路车头时距研究

城市高架快速路车头时距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0 4
Mo d e r n Tr a m I nt e r s e c t i o n S a f e t y Ens u r i n g S y s t e m Xu J i n g y i ,Ou Do n g xi u
d o u n [ 4 研 究发 现 队首 车 车 头 时距 相 对 较 长 , 主 要
等都 有重要 影 响 。车辆 在 道 路 上 行驶 时 ,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车头 时距 , 以保 障安 全 , 减 少危 险事 故 的
发生 ; 驾驶 者进 行超 车 、 合 流等 行 为也受 到 车头 时
由于 司机信 号 转变后 存在 反应 时 间和加 速驶入 交
叉 口的时 间 。
距 分 布 的影 响 ; 车 头 时 距 的分 布 及 最 小 值 与道 路
通 行 能力 密切 相关 。
裴玉 龙等 剞研 究 了 由于快 速 路 交 织 区 中车 流 的频繁 交 织 行 为 而 引 发 的 车 头 时距 重 分 布 现 象, 得到 了城 市快 速路 交 织 区 内车 头 时距 分 布 与 断面 流率 呈现 动态变 化 的结 论 。臧 晓冬 等[ 7 ] 对 快 速路 立交 合流 区 的 车头 时 距 分 布进 行 研 究 , 通 过 绝对 韦布 尔 函数模 拟交织 区影 响下 的合 流 区的车 头 时距分 布 , 证 明具 有 良好 的拟合效 果 。
总第 2 7 2期 2 0 1 5年 第 5期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Se r i a 1 No. 27 2 No. 5 Oc t .2 01 5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交通量预测_臧晓冬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交通量预测_臧晓冬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交通量预测3臧晓冬1,3 周 伟2(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 北京10002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 北京100088) (广州大学3 广州510006)摘 要 分析了快速路互通立交主线总交通量、交织流量比和主线外侧第二车道大型车比例等3种因素对合流区端部主线最外侧车道交通量的影响,得出上述3种因素与合流区端部主线最外侧车道交通量具有非线性关系。

在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广义神经网络对合流区主线最外侧车道的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调查数据对比,对比结果证明预测效果良好。

关键词 交通工程;预测广义神经网络;交通量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4221781.U.2009.S1.004 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交通量预测数据是进行交通诱导、交通控制及通行能力分析和评价的基础数据,而合流区主线最外侧车道的交通量更是确定匝道通行能力的重要数据,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流量预测是根据收集到的交通流信息选择最适合的模型和方法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段的交通状况,预测效果直接关系到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通行能力分析评价的准确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交通量预测方法[127]。

本文以半苜蓿叶立交为对象,采用广义神经网络(GRNN)研究合流区端部主线最外车道的交通量预测方法。

1 合流区最外车道交通量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选择广州市科韵路半苜蓿叶互通立交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便于分析对车道进行了编号,主线车道由内到外的编号分别为1、2、3、4,第5车道为交织区附加车道,交通调查布置图如图1所示,调查数据统计间隔为5min,调查路段的区间平均速度为43.8km/h,交织区调查断面至合流区端部的距离为248m。

1.1 主线交通量的影响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主线在单车道平均交通量小于1000pcu/h和大于1000pcu/h2种情况下的各车道交通量分布图,如图2所示。

快速路

快速路

谢谢观看
快速路这类城市快速路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短的只有十公里左右,可谓使用频率最高的快速路类型。一般 在既有穿越市区的国道省道或其他城市主干道基础上拓建改造,通过减少进出口、在原有平面交叉口增设中小型 立交桥或下沉式隧道保证汽车连续通行。在主道两旁增设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来实现车辆快速行驶并隔 离其他慢速车辆或行人。在交通量有限的情况下保留部分灯控路口、环形交叉口或掉头车道。快速化大道经常被 建成景观大道,一般按城市快速路结合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路况较好、绿化面积大、出入口较多、路面较宽敞、 对各种车辆交通的兼容性较好、建设难度较低,是最简单经济的快速路形式。不过快速大道占用大量城市用地、 全线不宜广泛采用高架桥而妨碍不少沿路居民横穿马路的通行;主路上留存部分红绿灯、以及不守交规的车辆或 行人闯入主路会干扰快车道汽车的正常开行驶;路直又免费会招引各类重型大车蜂拥而至。快速大道是半封闭或 大面积开放式的,因此在路名上称“大道”不称“快速”,当然也不可能并入高速公路。例如广州番禺大道、东 莞大道。
快速路
快速路快速干线是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修建的具有城市主干线性质的快速公路,距离比较长,采用一级公路 之上、高速公路以下的公路等级建设标准。此类快速路有的不设应急车道以节约城市用地,普遍拥有双向六车道 或八车道;部分快速干线会视情况设立专门的收费站、与其他高快速路不完全互通以便控制过大车流量;有的快 速干线也会被并入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的公路服务功能灵活多变,一般呈现明显的东西或南北走向,常用于连接 距离较远的国家高速、机场港口或城市组团。例如广州华南快速干线 、深圳南坪快速。
快速路
道路类本定义 04 相关法规
快速路,是指双向行车道、中央设有分隔带、进出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控制,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和快速 交通服务。快速路要有平顺的线形,与一般道路分开,使汽车能以较高的速度安全畅通地行驶。如北京的三环路 和四环路、上海的外环线等。

(整理)交通工程答案1-5

(整理)交通工程答案1-5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交通工程设施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01卷)单位姓名准考证号成绩一、填空题1、(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率最小、运行速度最快)。

2、(诱导交通,规范行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安全、舒适、经济)。

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防撞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隔离设施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传送交通管理者对驾乘人员提出的各种警告、指令、指导及采取的安全措施,诱导车辆安全、高效行使,快速处理交通问题)。

4、(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保护路边构造物和其它设施),(防止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分隔带内的构造物)。

5、(柔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刚性护栏)。

6、(结构适应性、车内乘员的安全性、车辆的轨迹、视线诱导性)。

7、(热浸镀锌、热浸镀铝、喷塑),(热浸镀锌)。

8、(三氯化锑法、镀层测厚仪法),(硫酸铜法),(锤击法)。

9、(截面形状和尺寸)。

10、(外观质量检测、模板质量检测、基层质量检测、强度检测)。

11、(固定缆索的位置,防止碰撞车辆在立柱处受拌阻)。

12、(耐候性能、耐高低温性能、耐弯曲性能、抗冲击性能、耐盐雾腐蚀性能、耐溶剂性能)。

13、(放样、打桩或挖基坑、立柱、护栏板安装、护栏板线形调整)。

14、(6,9)。

15、(黄、黑、黑、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

16、(外观质量、几何尺寸、材料性能、防腐层质量)。

17、(钢板网、编织网、电焊网)。

18、(不利于人攀登、整个结构的配合要求、网面的强度)。

19、(开放式、均一式、封闭式、混合式)。

20、(误码特性、抖动特性、漂移特性、可靠性)。

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A;5、B;6、A;7、B;8、C;9、B;10、B;11、C;12、B;13、C;14、B;15、B;16、A;17、C;18、C;19、A;20、A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BD;4、ACD;5、ACD;6、BCD;7、AB;8、ABCDE;9、ABCD;10、ABCD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五、简答题1、交通工程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视线诱导设施、防撞护栏、防眩设施、隔离设施)、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配电照明设施及服务设施等。

城市快速路单车道车头间距的研究

城市快速路单车道车头间距的研究

通 过道 路某 一断 面 时 的时 间 间 隔. 车头 时 距 是 交 通 流率 的倒数 , 以得 到 车 头 时距 与车 头 间距 的 可
转 换关 系式 :
h :hv , () 1
式中, h 为车头 间距 , / ; m 辆 h为车 头 时距 , 辆 ; s /
为行驶 速度 , s m/. 在 车头 间距 的研 究 中发 现 , 由于 混 合 车 流车
作者简介 : 刘岩 (9 9一) 男 , 17 , 讲师 , 士研究 生 , 博 主要从事交通控制 的研究
E- a l l75 m i :y 0@ 1 3.C I . 6 OI 1
第 2期
刘岩 , 城市快速路单 车道 车头 间距 的研究 等:
2 1
2 车 头 间 距数 据 调 查 与 处 理
城 市 快 速 路 单 车 道 车 头 间距 的研 究
刘 岩 , 岩 邵
(. 1 大连 交 通 大 学 交通 运 输 工程 学 院 , 宁 大连 16 2 ;. 辽 10 8 2 吉林 大 学 交 通 学 院 , 吉林 长 春 10 2 ) 3 0 5

要: 为了研究城市快 速路不 同车型在单车道 自由流状态下车头间距分布现象 , 文章基 于交通 调查和
量小 , 由于随机 度 高 , 流可 按各 自的技术 车速行 车
驶, 当前 后车 序列 为快慢 排 序 , 相互 间 的间距 会 则 逐 渐拉 大 , 成 “ 离 ” 态 , 时 , 车 的 间距 可 形 分 状 此 两 由后 续 快速 车或合 流 区汇人 来自填 补 ; 当流量 大 , 由
系统数据采集 的方法 , 通过统计分析解析 了城市快速路单车道 自由流车头 间距分布规律 , 出了 自由流 得 状态下城市快速路单 车道车头间距符 合负值数分布 , 同车 型之 间的车头 间距分布也 不同 的结论 . 不 利用

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考点

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考点

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考点城市立交(1—6章)第一章城市道路分为哪几类?依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以及道路对沿线的服务功能。

1、快速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等,提供交通量大、距离长的快速交通服务。

最高车速一般在60--80km/h。

2、主干道: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60km/h。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40km/h。

4、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用以补充干道网的不足,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30km ?设计车速影响哪些设计指标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道路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及道路横坡度有关。

设计车速直接反映出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与道路造价直接相关。

道路红线、道路建筑界限的概念道路红线: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道路建筑界限: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其特点与适用场合?1,方格网式:适用于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2,放射环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3,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规则的形状,随波就势。

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变化呈不规则形状而形成的。

城市道路网规划四项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明确其基本含义。

1,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2,道路面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3,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值;4,非直线系数: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

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最好在1.1到1.2,不能超过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6 卷 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36 No. 7 Jul. 2010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特性
臧晓冬1,3 ,周 伟2
( 1. 北京工业大学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 2. 交通部 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3.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4 结论
β
( 2)
964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年
式中,p( h≥t) 表示车头时距大于 t 的概率; β 为形状参 数; η 为尺度参数; γ 为 位 置 参 数; 式 中 要 求 β > 0、η > 0、γ≥0,并且 t > γ. 式 ( 1 ) 与式 ( 2 ) 的不同在于式 ( 1 ) 允许 t < c,为此称式( 2) 为绝对值韦布尔函数. 对于式 ( 1) 中的参 数 标 定,可 以 采 用 文 献[7]的 方 法,也 可 以 编写程序利用循环计算确定. 本文根据调查数据标定 的结果见表 2.
in the different sections
速路互通立交桥合流区的车头时距分布与高速公路 合流区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有显著不同. 各个断面的 χ2 检验结果见表 1.
检验断面 断面 1 断面 2 断面 3
图 5 3 个断面车头时距分布拟合图 Fig. 5 The simulation of headway distribution on three sections
在城市快速路建设中,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互通立交桥的占地范围 一 般 不 大,交 织 区 和 合 流 区 相 距 较 近,交织过程中的交通紊乱会传播到合流区,立交桥内 部 存 在 相 互 干 扰[1],此 时 合 流 区 最 外 车 道 的 车 头 时 距分布受到上游交织区的影响,车辆的到达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一定约 束,车 头 时 距 分 布 与 高 速 公 路 及 快 速 路 合 流 区 的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有 较 大 不 同 ,因 此 ,研 究 在 交 织 区 影 响 下 合 流 区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特 性 对 于 快 速路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摘 要: 为了分析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对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的影响,根 据 广 州 市 快 速 路 半 苜 蓿 叶 互 通 立交的实测数据,研究了从交织区末端至合流区鼻端间 的 车 头 时 距 变 化 特 性 ,以 及 城 市 快 速 路 互 通 立 交 合 流 区 的车头时距分布与高速公路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的差异,提出了用绝对值韦布尔函数模型拟合互 通 立 交 在 交 织 区 影 响 下 合 流 区 的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特 性 的 方 法 ,通 过 图 形 模 拟 和 数 据 检 验 ,证 明 该 模 型 的 拟 合 效 果 良 好 .
a
( 1)
式中,p( h≥t) 表示车头时距大于 t 的概率; a、b、c 为模型参数,其中 a 决定曲线的曲率; b 决 定 曲 线 形 状; c 决定曲线的位置; a > 0、b > 0、c≥0. 此函数与三参数韦布尔函数[7]相似,三参数韦布尔函数为
p( h≥t)
( ) = e -
( t - γ) η
表 2 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Table 2 The calibrating results of model parameters
标定断面 断面 1 断面 2 断面 3
a 0. 90 0. 88 0. 81
b 2. 910 3. 324 4. 210
c 1. 087 1. 075 1. 12
3. 2 模型的检验 为验证模型,采 用 χ2 检 验,检 验 结 果 见 表 3,从 表
3 可以看出,检验结论全部接受原 假 设,相 应 3 个 断 面 的绝对值韦布 尔 函 数 拟 合 曲 线 见 图 6,由 检 验 结 果 和 拟合曲线图可以看出,从 合 流 区 的 终 点 至 合 流 区 的 鼻 端这一路段的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符合绝对值韦布尔分 布. 同时也可看出,随着距离交织区末端距离的增长, a 值逐渐增大,拟合曲线越来越趋近指数分布.
图 2 交织区车辆变换车道示意图 Fig. 2 Sketch of changing lanes in the weaving section
变化,这 种 变 化 在 交 织 区 的 末 端 反 映 最 明 显. 此 后, 随 着 车 辆 驶 离 交 织 区 距 离 的 增 长 ,车 辆 会 不 断 调 整 车 速,内 侧 车 道 的 车 辆 因 为 看 到 外 侧 车 道 流 量 较 低,也 会有 部 分 车 辆 改 变 行 驶 车 道,进 入 外 侧 车 道,填 充 较 大的 车 头 时 距,从 而 引 起 外 侧 车 道 的 流 量 逐 渐 增 加, 平均车头时距逐渐变小. 图 3 为随距交织区末端距 离的增加,车 头 时 距 和 交 通 量 的 变 化 关 系 图,从 图 3 可以 看 出,随 着 距 交 织 区 末 端 距 离 的 增 加,交 通 量 逐 渐 增 加 ,车 头 时 距 逐 渐 减 小 .
表 1 3 个断面的 χ2 检验结果 Table 1 The results of χ2 test on three sections
k =1
k =2
k =3
χ2 0. 05
833. 80
479. 50
1 012. 51
32. 671
642. 75
393. 68
978. 51
35. 172
386. 03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头时距分布; 合流区; 城市快速路; 互通立交
中图分类号: U 4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4 - 0037( 2010) 07 - 0961 - 05
为 了 提 高 城 市 快 速 路 的 通 行 能 力 ,在 城 市 快 速 路 与 其 他 道 路 交 叉 时 大 都 采 用 互 通 立 交 形 式 ,互 通 立 交 区是决定整个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关键节点,而互通立交合流区的通行能力对确 定 立 交 桥 整 体 的 通 行 能 力 又起到关键作用,在对互通立交合流区的通行能力研究中,主线外侧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是研究的基础.
第7期
臧晓冬,等: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特性
963
影 响 很 大 ,也 说 明 在 从 交 织 区 末 端 到 合 流 区 鼻 端 这 段 距离 内,车 流 内 部 在 不 断 进 行 调 整,调 整 的 幅 度 与 距 离有关系.
2. 3 车头时距分布特性
根据调查数据,应用 k 阶 Erlang 分布对 3 个断面
目前,国内外对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合流区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多 ,如文献 [2-3]在应用间隙- 接受理论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的分布特性. 文献[4]中指出,当车 流量很低时,高速公路合流区的车头时距分布多采用负指数分布和移位负指数分布拟合 ,亦或采用双移位 负指数分布; 当车流量很大,接近通行能力时,车头时距值基本上是恒定 的,符 合 均 匀 分 布; 当 流 量 介 于 上 述 2 种情况之间时,车头时距分布则采用 K 阶 的 Erlang 分 布,分 布 参 数 K 的 取 值 为 1、2、3[5-6]. 在 对 城 市 快速路合流区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 分 布 的 研 究 中,文 献[7]证 明 车 头 时 距 符 合 三 参 数 韦 布 尔 分 布. 然 而,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合流区主线外侧车道车 头 时 距 分 布 的 研 究 很 少 ,涉 及 互通立交区交织区对合流区车头时距影响的研究更少. 为此,本文以快速路半苜蓿叶立交为研究对象,研 究交织区对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的影响.
413. 71
1 352. 5
33. 924
检验结论 拒绝 拒绝 拒绝
3 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3. 1 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根据实测数据点的散点图,可以推断车头时距分布为减函数,而不同断 面 曲 线 的 位 置 和 曲 率 不 同,为 此 ,建 立 函 数 模 型 为
p( h≥t)
( ) - =e
|t - c| b
生变化,见图 2,由于第 n + 1 辆车发生车道变换,车头时距由 tn + 1 和 tn + 2 转变成 t'n = 2 ,由于第 m + 2 辆车的加 入使车头时距由 tn + 3 转变成 t'n + 3 和 t″n + 3 ,而且由于车道变换的原因,造成车流内部干扰,车 头 时 距 发 生 疏 密
收稿日期: 2008-10-2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6BAJ18B03) ; 建设部科技项目( 2008 - K5-6) . 作者简介: 臧晓冬( 1969—) ,男,黑龙江宾县人,博士研究生.
962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年
和速度等数据,并可以随时回放调查实况以便数据分析. Hi-pro 交通数据检测仪由人工操作,主要是调查 交织区的交织流量,数据后处理采用 MCReport、HDS 9. 0、Vantage Express、Hi-pro plus 及 MATLAB2007 等 软件. 观测地点选择在广州市科韵快速路半苜蓿叶 式 立 交 区 ,交 织 区 类 型 为 C 型[8]. 仪 器 布 置 见 图 1,图 中主线上的 1、2、3 分别代表断面 1、断面 2、断面 3.
2. 2 车头时距分布的变化
图 3 交通量和车头时距随距离变化关系图 Fig. 3 Relations of traffic volume and time headway with distance
选取相同时段 3 个断面的车头时距进行统计,绘制累计频率分布图,见图 4. 从图中可以看到,3 个断 面的车头时距分布有很大差异,相同横坐标情况下,累积频率最大相差 14. 4% . 说明交织区对外侧车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