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概括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九)——文意概括分析

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九)——文意概括分析

【考情分析】概括分析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年开始新高考卷增加了“概括分析”主观试题,主要考查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探寻事件原因、探究作者意图(目的)等。

2021年,全国4套试卷在这一考查点上出现了变化,不再考查概括分析,而是转为“文意概述”。

2022年延续2021年的考查点。

【必备知识】一、概括分析类客观题概括分析类客观题主要考查对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本题可以作为理解文言文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

【解题新路】文意比对法——五个比对角度文意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比对、分析,从中筛选出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

(1)比对人物,认准人事一致,避免张冠李戴,或者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不当,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空间错位。

分析时注意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词语,一一做好与原文的比对,可以用简表形式呈现。

(3)比对关键词语,防止曲解文意和归纳不全现象出现,导致判断失误。

仔细辨别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内容的阐述等是否夸大、曲解等,尤其注意转述中的关键词语遗漏情况。

(4)比对文章内容,避免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不当行为发生。

分辨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额外添加的内容或词语。

(5)比对句间关系,杜绝因果混乱、事件杂糅现象发生。

比对时要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关注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恰当等。

二、概括分析类主观题概括分析类主观题是在翻译并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向对文本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对于叙事性文本,侧重考查事件成因,对于议论性文本,侧重考查句意和作用。

【解题新路】1.命题角度(1)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
【选项设置】B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 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选项设置】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 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 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共32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例3:(2017·全国卷Ⅱ)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 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赵熹传》)
例1:(2018·全国卷Ⅱ)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
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
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后汉书·王涣列传》)
【【口选头项翻译设】置自】从D王. 王涣涣去世政以绩后卓,著皇,帝后连任续下难诏以书比给肩三。公他,死要他于们洛专阳门令挑任选 洛上阳,令皇,上但下挑令出来特的选都其不继称任职者。永,和均年不间称朝职廷;任后命来剧选县用令任勃海俊人,任任峻充任分洛 阳发令挥。文任武峻属选吏拔文才武干官,员仍,然充忙分发得挥无这法些分人身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

1.比对人物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比对人物就是要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这几 个关键点,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解析】曲解文意。A.“仍然尽力支持”错。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 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了一千人的粮 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
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1)无中生有 在选项中故意添加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错误选项 (2)以偏概全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 的范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
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解析】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 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选项概括不准确,曲 解文意。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 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解析】C 因果失当。“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 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
答题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以下 内容: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 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 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③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④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 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ppt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ppt
比对辨析:从文言文蒙前省略主语的特点分析,给出的 原文的前两句都是表述的谢混的做法,最后一句有三个主 语,“号曰微子”的主语是前一句的主语“混”。这样分析, “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主语是“混”不是“弘微”。
进入导航
第5页
参考译文: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 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 曾经一起宴饮相处,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 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谢弘微却常常以简约的言语 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进入导航
第15页
四、从词义角度设误 命题者常常曲解原文中的某些关键词句,设置错误选项 来干扰考生的分析概括。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这类 陷阱往往造成“曲解文意”的错误。
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 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 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进入导航
第11页
三、从时间角度设误 写人叙事类的文章涉及人物关系,事情的时间、地点、 起因、发展、结局,头绪众多,内容庞杂,因此成为分析与 概括类试题“青睐”的对象,常见设误方式有“时间错位、 顺序颠倒”。就是将不同时期发生的事归于同一时间,或者 将此时发生的事说成彼时发生,提前、推后、跳跃、错乱等。
进入导航
第9页
【原文信息】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 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 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 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 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 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进入导航
第7页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
【口头翻译】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 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 “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 的川【赵郡、对熹”陈比的。留分建皇。析议上】,听才将从这作了样余他做党的的迁建。往议不异,是地就赵的把熹是那直皇批接帝人将,全他是部们皇搬迁帝迁往听到异从颍地了。
.【自.【.口.幼.选头.好杨项翻国学译设忠】,置任于入宰】休仕相A烈.时后休,,河受烈排南到忠挤人杨不诚。依国机天附性忠敏自忠排,己诚挤的谨,人,遵机,警离职于聪京业休慧到操烈。被地守自调幼方。出好任他京学 师职任;中安部禄郡山太叛守。乱时后值,安他禄山直叛言乱不,讳肃地宗曾回对答于了休肃烈说宗:关“于君史主 的官一职举责一动的必问定题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
【口头翻译】从六岁起就开始叫他读书写字,王充恭敬老 实仁爱温顺......父亲不曾打过,母亲不曾批评过,他不 热衷于沽名钓誉,王充为人清高庄重,出门在外必定会选择 朋友,但也不会草率与人结交。(他)喜欢杰出高雅的人, 不与平庸之辈泛泛结交。
【选项设置】A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 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
•1.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
心【人选物,项还设会置写】到B另. 鲁一些芝人倾物心。革这新类,命治题陷政阱卓往有往成将效“。彼任”强天接水在太“守此时”, 上什蜀离,么地开张事饱时冠”受,李等戴信侵天。息扰水辨与,各析原人族时文口百应是减姓抓否少均住一致“,请。是他求谁全让,力他在守留何卫任时,。、何修地建,城说池过,什恢么复话,旧做境过;
【选项设置】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 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2020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2020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9-
3.找准文本依据 找文本依据,也就是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这要看设题点所在的位置:如果设题点在引 出句或观点句上,一般要看下文;如果在总结句或结论句上,一般要看上文;如果在过渡句 上,就要前后兼顾,再做权衡。对答案区间的确定,不能太窄,这样容易要点不全;也不能过 于宽泛,这样容易大而不当。确定答题区间后,还要有分点作答的意识,不可照抄原文,也不 可把翻译作答案,要有概括、分析、提炼、整合的过程。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 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题型概述
概括分析题——选择用好比对,简答找准依据 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山东海南 2020高考适应性模考中出现主观题)。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以考 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概括分析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观点态度进行的判断或分 析。此题有两种设题情况:一是客观选择题,一是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在错误选项的 设置上,往往将错误点放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词语含义、句间关系的细微变化 上,解答时要细加比对;简答题设题角度灵活,可概括,可分析评价,答题时要找准文中依据。
7.比对范围程度。在对文意的概括过程中,命题人故意增删、替换一些表示范围或程 度的词语,造成范围或程度的扩大或缩小。
8.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照应。课标全国卷在此题的命制上,采用先用一两个短语概括 人物事迹或品行,然后再举例分析的方式,因此概括和分析的照应问题也必须留心注意。
解题步骤
内容分析概括选择题的一般思路
【文本知识图解】
解题方略
一、落实三个步骤 归纳概括,指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高考采 用客观判断题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概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让考生对概括分析的内容是 否符合文意进行判断选择。解答这类试题要理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 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落实好下面三个步骤: 1.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中常出现的词“分析”“概 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切勿马虎。 2.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要弄清文本的局 部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文本整体的中心意思。 3.研究选项,比对文本。首先要看各选项表述的内容,在文中能否找到信息源或者根据; 再核查表述的内容与原文是否完全相符。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0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概括分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概括分析

【考题选项】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 十二岁时试着写成“六论”,文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我来比对】
【答案】强加因果,曾巩“声名闻于四方”是在他“甫冠”的 时候,不是因为“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和他“十 二岁时试着写成‘六论’,文辞奇伟”。
【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 数百字的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 成,文辞奇伟。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 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
【考题选项】 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理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 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周耐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 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我来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地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 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 了。……李宗质在乾道庚寅年时在洪州任副职,当时我做奉新县令, 多次拜见他,不知道他们母子分离的事。第二年,我在中都做官,李 宗质上朝,被授予台州知州一职。朝中大臣说:“李台州,是曾觌的 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曾觌无孩子,把李台州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 我见了他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知道他的孝迹。十七年后,李台 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一同担任宰掾。谈话间,京公向我说了李 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时,母亲早丧,终身抱憾。我听说这件亊后, 哭泣不能停止,很感动而替他作传记。
突破点一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常见的五大设误角度 角度 1 从人物形象角度设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概括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概括分析

【即练即悟】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结果是否有误。
·【原文】( 2017全国卷Ⅱ ) ·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 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 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选项B]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 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无中生有。 选项中“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说法错误,文中“旧制”说 明是朝廷原有规定。
比对关系
1.命题误设
(1)改变因果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
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2)事件杂糅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 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考点解读】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 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察。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常 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 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 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察的成熟题型。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分析]无中生有。 B 项中“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误,原文只说“安用重法邪”, 并没有说严刑达不到目的。
·[选项C] ·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 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 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分析]强加因果。 选项中“致使海瑞被迫退休”说法错误,文中为“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 允。十五年,卒官”。
【技巧小结】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概括与分析 课件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概括与分析 课件

概括分析题6大比对角度 1.时间角度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 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位” 的陷阱。 2.地点角度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人物的不同活动地点故意混淆,在选项中设置“地点 错误”的陷阱。辨析时应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 一致,防止地点设置错误。 3.人物角度
5.强加因果
【例5】 对比下列原文与选项,找出选项中的错误。(3分)
原文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 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解偿之。讷曰 :“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 俊臣得罪,亦止。(节选自《新唐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 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 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 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 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4.关键词语角度
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 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2.张冠李戴
【例2】 对比下列原文与选项,找出选项中的错误。(3分)
邓愈,虹人。初名友德,太祖为赐名。愈为人简重
慎密,不惮危苦,将军严,善抚降附。已而,遇春克襄
原文
阳。以愈为湖广行省平章镇其地,赐以书曰:“尔戍襄阳 ,宜谨守法度。我赖尔如长城,尔其勉之!”愈披荆棘,
立军府营屯,拊循招徕,威惠甚著。(节选自《明史·邓
概括分析题“3步走”
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以下内容: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③人物的 对话。④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 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的设置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 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 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有的选项 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 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概括和分析内容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 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 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考前保分课件: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分析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考前保分课件: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分析

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 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 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打败。平定扬州后,刘弘及时论功行赏,得到时人的赞赏。 D.刘弘深谙军事,用人不疑。针对陈敏准备西进,刘弘果断用人,没有听信谗言,
依然任命陶侃讨伐陈敏,最终不负众望。
解析 “扬州”错,应为“荆州”。
参考部将戚寄、秦翊,
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因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刘馥为 掾吏。后来孙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并杀害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 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了几万人马(攻掠州县),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 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 接受任命后,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治所,到南边安抚梅乾、 雷绪。几年之间,刘馥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著),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 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 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 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于)他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 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刘馥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
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 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 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 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 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 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 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 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堰,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 年卒。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 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

202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5张PPT)

2020年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5张PPT)

即学即练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 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 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 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 一 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
角度三 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设 误
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 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归纳不全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 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方 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 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即学即练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全国卷Ⅲ)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 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 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 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 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 “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 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 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 《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 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

进入导航
第6页
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 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 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原文信息】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 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 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 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 子之宫。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进入导航
第1页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进入导航
第2页
第三节 概括分析
进入导航
第3页
“概括和分析”,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 系、依据与结论等六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 理解等。
一、从人物角度设误 这类命题往往将“彼”偷换成“此”,造成“张冠李 戴”的错误;同时还可能设置“无中生有”的陷阱,即文中 的人物并无此思想行为,而选项中却设置成有此思想行为。
参考译文: 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 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 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 姓。关系角度设误 命题者常常故意把事件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颠倒, 或者强加某种关系来设置错误选项,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 力。
进入导航
第7页
比对辨析:原文开头部分说,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
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
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
有。 参考译文:
当时,世祖章皇帝(顺治帝)正重视广开言路,御史台和 地方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以猛禽一样的凶狠残暴来
博取名声。只有先生淡泊宁静,当值结束后就焚香扫地,平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6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6

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对原文内容翻译、转述和分析的能力,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并且“概括”部分基本正确,而错误基本都在“分析”部分。

它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错,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与题目进行比对分析。

一、如何准确比对——定位准、比对细因为选项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且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语句的综合表述,因此在比对时首先应定位准选项所涉及的文言语句,然后再逐词逐句仔细比对判定。

[典题示例](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 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 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设置错误类型2.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正确理解文言文大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言文大意,学会提炼概括文言文大意。

【教学过程】1.从人物角度设误(1)【原文】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吴起传》【错误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2)【原文】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吴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错误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3)【原文】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颜太初杂文序》【错误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4)【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高中语文-2020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

高中语文-2020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

• 答案:从曲解文义角度设误,原文中说“帝立 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 “赏赐、给予”的意思,选项说“皇上当即派 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把关键词 “赍”的意思理解错了,说成“筹措”。故D项 与原文内容不符。
•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 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 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 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 姓。
[原不文敢] 契行丹,以国以兵家命二大将十(体许万将压)。代将到州入境对,曰遣:使“请臣代备地位,侍岁从聘驳,之朝斥使廷 大伤议国不体容。不”知遂。命万将一诣北枢人密言院及阅代文州书事。,及不至练有北习以境、折,学之居习,人则跨 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曰丹:使“萧界禧渠馆未客定,,禧顾果和以好代体州重为,问吾,且将往随 大问国随分答画。矣禧。箭又”靶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 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如果真是这样, 我就把他从平民直 接提升为翰林。” 正碰上盗贼在剑南 兴起,这事就被搁 下了。
起剑南:于剑南起
• 译文: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 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 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 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 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 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 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 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 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 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 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补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2020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之概括

2020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之概括

高考—文言文之概括和分析讲义——仔细比对,精准辨析一、认识题型特点,掌握解答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

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2020年文言复习第四讲 - 分析概括

2020年文言复习第四讲 - 分析概括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之分析概括
考题三:分析概括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 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一般侧重于文中重 要的人、事、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指对文 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 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分析概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 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 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原文: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 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 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 遇害。
5.范围失当,似是而非
例:(2015·重庆卷第9小题A项)楚地的风俗是信巫 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 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 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3.仔细比对,落实细节。这类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 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 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
技巧突破:采用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
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 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 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 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 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
文言文分析综合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 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分析概括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在课标 全国高考中侧重考查分析概括,一般是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之概括和分析讲义——仔细比对,精准辨析一、认识题型特点,掌握解答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

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

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

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答案C[来源:学科网]解析“他向皇上建议……制度”错,原文为“贤称善,即奏行之”,是彭时对李贤说的,李贤上奏了皇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

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真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

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

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

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答案A[来源:学,科,网]解析皇帝要求李贤选用北人任庶吉士,并非彭时。

[来源:学科网ZXXK]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之职。

第二年,郕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

(之后不久)他听到继母去世的消息,极力推辞,不被允许,才接受任命。

当官一年多就参预大政,这是从前不曾有过的。

景泰元年,因为战事稍有平息,彭时被准许回家守孝,但他因此也忤逆了皇上。

守孝期满后,命他到翰林院供事,不再参与内阁事务。

天顺元年,徐有贞获罪之后,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

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钦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

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让他兼任翰林院学士。

内阁大臣自三杨之后,为皇上所亲自提拔的,只有彭时和岳正二人。

而皇上(此时)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

李贤向来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

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

李贤刚开始时有点儿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是真君子。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推恩,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

彭时说:“不是要大赦,(而是)应该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与加封,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贤很赞赏,立即上奏实行。

皇上喜欢彭时的风度,选取庶吉士时,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才可任用。

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

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之士比我彭时优秀的不少,怎能压制他们?”过后,选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受到迷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

”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彭时不能独留。

”皇上听到这话,对李贤的怒意才消解。

五年,(彭时)患病请假。

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予朝参。

这年冬天,没有下雪。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

请革除这些弊端,使百姓受惠。

”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京城周围地区、山东、河南干旱,(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

京师米贵,彭时请求发出仓库储米五十万石来平卖。

皇上都听从了。

彭时凭借旧臣的身份受到倚重,遇到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

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

彭时在朝三十年,孜孜奉国,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于朝中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

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

平时安居没有懒惰的仪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1.认识题型特点(1)四个选项几乎覆盖了整个文言文材料,且顺序与文本的顺序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2)选项构成是先概括后分析。

概括,是对传主某一方面作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

(3)只选错误的一项。

设误点在“分析”部分,在“分析”中的细节。

2.掌握解答步骤(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来源:Z+xx+]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③人物的对话。

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④文言现象。

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

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

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

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3)仔细比对,反复推敲概括和分析内容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

二、用好比对法这类试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来源:Z#xx#]命题者对原文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

因为设误点极其细小,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来源:学科网ZXXK](1)原文:(朱)寿昌勇于义,周人之急无所爱,嫁兄弟两孤女,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天性如此。

选项:朱寿昌急人之难。

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爱好,天性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之事,他曾经把兄弟的两个孤女嫁出去,帮助没有能力埋葬死人的人埋葬死人十多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文中的“爱”是“吝惜”意,非选项中的“爱好”,曲解文意。

(2)原文:六岁教书,(王充)恭愿仁顺,父未尝笞,母未尝非。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选项: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

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文“徼”是“求取”意,“不好徼名于世”,是说他“不喜好追求名声”,而不是“追求好名声”,曲解文意。

[来源:Z§xx§](二)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有据)。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

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的陷阱。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原文:亓诗教复劾正春(指传主翁正春)科场徇私,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选项: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答案“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错,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是“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的意思;且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无中生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