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公开课
2024年优质课件《半张纸》
2024年优质课件《半张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七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为“半张纸”问题。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半张纸”的概念,并探讨其数学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半张纸”的定义,掌握其数学性质。
2. 能够运用“半张纸”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半张纸”的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半张纸”的数学性质,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半张纸模型、剪刀、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张完整的纸,提出问题:“如何将这张纸对折,使得对折后的形状是半张纸?”(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发现对折方法。
2. 例题讲解(1)讲解“半张纸”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半张纸”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半张纸》2. 板书内容:(1)“半张纸”的定义(2)“半张纸”的性质(3)“半张纸”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解释“半张纸”的定义。
a. 将一张纸对折,使对折后的形状是半张纸。
b. 证明:半张纸的面积是原纸面积的一半。
2. 答案:(1)见教材第七章第四节。
(2)a. 见教材第七章第四节。
b. 见教材第七章第四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半张纸”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实例,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1)探讨“半张纸”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2)研究“半张纸”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半张纸”应用于实际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应用。
2. “半张纸”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半张纸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半张纸问题的实际背景,探讨如何将一张纸对折若干次后展开,得到不同数量的纸张;学习相关的数学证明方法,并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半张纸问题的实际背景,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半张纸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证明。
2. 教学重点:半张纸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张白纸、剪刀、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白纸,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把这张纸对折一次,展开后能得到几层?对折两次呢?”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将一张纸对折n次后,展开得到的纸张数量是多少?讲解:通过分析前几次对折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对折纸张并计算展开后的纸张数量。
4. 知识讲解:介绍相关的数学证明方法,如数学归纳法。
5. 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展示半张纸问题的解题思路。
2. 列出对折次数与展开后纸张数量的关系。
3. 演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一张纸对折5次后,展开得到的纸张数量是多少?(2)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将一张纸对折n次后,展开得到的纸张数量是2^n。
2. 答案:(1)32(2)见教材P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半张纸问题的解决方法?2. 拓展延伸:(1)探讨对折次数与展开后纸张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研究其他类似问题,如:硬币翻倍问题、棋盘麦粒问题等。
《半张纸》公开课ppt课件
(埋葬事)
失亲的悲恸
4
小说为什么要提到一个朋 友的名字,而且是被划掉的?
5
如过眼烟云的仅仅是“荣华富贵”
吗???
结合主人公的遭遇,你认为小说 想要表达什么?
6
如果把小说结构比作容器, 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是什么?
• 半张纸
• 这篇小说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 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半张纸成了小 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是小说结构的要 点。成了小说的灵魂。
朋友 12,35
修女 23,58
艾丽斯 15,11
L医生 36,54
银行 18,58
母亲 21,45
出租马车行 06,06 佣工介绍所 63,52
鲜花店 19,59
药房 98,74
家具行 56,36
牛奶厂 96,53
室内装饰商 25,35 搬运车行 45,26
[瑞杂典肉货]铺斯铺 特4735,,林2266 堡
——冰心《谈生命》
18
• 取材小,着眼小, 内容丰富,容量大。 • 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
实充
7
你怎样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这些行为?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
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
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
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
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10
经历
自称“女仆的儿子” 没学位,打短工 学生时代的文学才华 中年流寓海外 婚姻不幸
11
• 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
半张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内容为“半张纸问题”。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半张纸问题的背景,掌握问题的解法,并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半张纸问题的背景,掌握问题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半张纸问题的解题思路,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半张纸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半张纸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半张纸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介绍半张纸问题的背景。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讲解解题思路,演示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4. 小组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如何用一张纸剪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小组展示,分享实验成果。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半张纸问题背景2. 解题思路3. 解题方法4. 小组合作探究:剪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一张纸剪出尽可能多的正方形,记录剪法。
(2)思考:如何用一张纸剪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2. 答案:(1)剪法不唯一,鼓励学生创新。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半张纸》公开课ppt课件
歌剧院售票处 50,50 承办人 14,14
(埋葬事)
1
名言-----斯特林堡
•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 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 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 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 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 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 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
2
这半张纸上都记着些什么?
3
朋友 12,35
初艾恋丽的斯美好15,11
(埋葬事)
失亲的悲恸
4
小说为什么要提到一个朋 友的名字,而且是被划掉的?
5
如过眼烟云的仅仅是“荣华富贵”
吗???
结合主人公的遭遇,你认为小说 想要表达什么?
6
如果把小说结构比作容器, 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是什么?
• 半张纸
• 这篇小说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 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半张纸成了小 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是小说结构的要 点。成了小说的灵魂。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 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 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 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 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 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 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 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 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 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取材小,着眼小, 内容丰富,容量大。 • 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
实充
7
你怎样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这些行为?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课件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九章《小说与戏剧》第三节《半张纸》,详细内容包括小说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以及主题思想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小说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2. 把握人物形象,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3. 深入探讨小说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提炼,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半张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a. 提问:大家知道这张纸为什么只有半张吗?2. 新课内容学习a. 小说背景介绍b. 情节分析c. 人物形象探讨d. 主题思想解读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说背景2. 情节分析3. 人物形象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小说《半张纸》的主要情节。
b.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c.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a.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回答)b.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回答)c.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回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小说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拓宽视野。
组织课后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课件1:第11课 半张纸
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的“决定” 能够阻挡得了的;下面,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 我们更本质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 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里却意义摇 曳,语言非常有层次感。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平静朴实的文笔。 提示:《半张纸》几乎通篇都用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 绍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 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婚姻,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 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 词勾勒出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银行的工作意味着他 有丰厚的薪水,事业成功了,又有了美丽的爱人——艾
文法导析
《半张纸》写法上的三大亮点 (1)“线索”的巧妙运用 《半张纸》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 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在这两分钟里他 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 “两年”,这个极为凝练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 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的名称和电话 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斯特林堡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早期写 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 (1879)和《新国家》(1882),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 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 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 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他的剧本 《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伴侣》 (1890)、《死的舞蹈》(1901)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
第12课 半张纸
斯特林堡
目标导航
1.能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理解“半张纸”的内涵,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结合情节,感受主人公由悲伤、逃避到乐观、充满希 望的思想感情变化,明白要珍惜拥有、开拓未来的道理。
示范课件 《半张纸》
体会一些情感: 初恋时光
新婚蜜月 将为人父 丧妻夭子
幸福、甜蜜 和谐、温馨
惊喜、不安 悲痛、绝望
感悟一种哲理:
• ①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小 心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你 如何看待主人公这种行为?
珍藏记忆 精神寄托
感悟一种哲理:
•
②主人公读半张纸前与走 出房间后情感有何变化? 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这篇小说在结构上与《半张纸》有什么 相似之处? (2)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什么?
1、这“半张纸”上有什么?
2、挑选“半张纸”上主人公的一段生活经历, 立足文本,通过合理想象来填充、还原。
3、读“半张纸”的前后,主人公的情感世 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会得救 ……会活下去 ……会生 ……好多的孩子 ……子孙满堂 ……你会长寿 ……是死在暖和的床上 ……不是这儿 ……不是今晚 不是……这么死 ……你懂吗?”
以点带面 以小见大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合 作 探 究
(美)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了解一个故事:
在银行工作, 然后失业
找到了另一项工作 认识艾丽丝 修女祷告、医生检查 请岳母来照顾妻子
和艾丽丝订婚
购买家具,装修 新房 母子去世, 操办丧事
看病配药
订牛奶、买 杂物、买肉
结婚,一起看歌剧
朋友从腾达到潦倒出走
年轻 房客 艾 丽丝
初恋时光 新婚蜜月 将为人父 丧妻夭子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之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半张纸问题”。
主要内容为探索半张纸对折后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对折的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半张纸对折后的性质,能熟练运用对折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半张纸对折后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半张纸、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每人一张半张纸、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半张纸,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张纸对折一次后,有几层?”(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讲解解题思路。
4. 知识拓展(1)教师提问:“如果将半张纸对折n次,纸张层数是多少?”(2)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1. 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2. 例题解答步骤3. 知识拓展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张半张纸,对折5次后,纸张层数是多少?2. 答案:32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半张纸对折后的性质。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对折的数学问题,如:对折后的图形面积、周长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逻辑性4. 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反馈一、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1. 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对折过程,如使用实物或动画,让学生清晰看到每一步对折后纸张的变化。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详细内容涉及利用半张纸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的方法。
重点探讨如何运用半张纸有效地呈现信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半张纸的概念及其在数据可视化表达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半张纸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运用半张纸将复杂的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和展示。
重点:掌握半张纸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白板、马克笔。
2. 学具:每人一张半张纸、彩笔、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在半张纸上进行整理和展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半张纸的概念、作用和适用场景。
讲解半张纸数据可视化的原则和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半张纸进行数据可视化。
分步骤讲解半张纸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半张纸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享与评价(10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半张纸数据可视化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提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半张纸进行数据可视化。
六、板书设计1. 《半张纸数据可视化》2. 内容:半张纸的概念、作用和适用场景半张纸数据可视化的原则和方法例题解析:半张纸数据可视化过程七、作业设计数据:某城市一周内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变化情况。
答案:将一周内每天的AQI值用柱状图表示,横轴表示日期,纵轴表示AQI值。
2. 作业要求:用彩笔、剪刀、胶带等工具,将数据整理在半张纸上,并拍照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半张纸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整理不清晰、图表设计不合理等。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四章第四节“平面几何中的相似变换”,详细内容为:通过半张纸的折叠与剪裁,探讨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能够运用轴对称、中心对称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对称性质进行几何图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半张纸、剪刀、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半张纸进行折叠、剪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现象。
2. 例题讲解(1)轴对称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2)中心对称性质以半张纸上的圆形为例,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中心。
4. 知识拓展介绍轴对称、中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纸、建筑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半张纸公开课》2. 主要内容:(1)轴对称性质(2)中心对称性质(3)对称变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等边三角形B. 长方形C. 圆形(2)运用轴对称、中心对称性质,设计一个简单的几何图案。
2. 答案:(1)A. 对称轴:三条中线B. 对称轴:两条互相垂直的中线;对称中心:两条对角线的交点C. 对称轴:无数条通过圆心的直线;对称中心:圆心(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半张纸的折叠与剪裁,让学生掌握了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对称性质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课件
2024年半张纸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探究》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平面几何中的面积问题”,主要详细内容为半张纸问题,即给定一张纸张,若将其对折直到能看到半张纸的面,探讨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半张纸问题的背景,掌握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推导。
教学重点:掌握半张纸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半张纸模型。
学具:A4纸、剪刀、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半张纸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出问题:“若将一张纸对折直到能看到半张纸的面,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有何关系?”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的变化。
(2)讲解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推导公式。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2)强调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半张纸问题2. 内容:(1)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关系。
(2)半张纸问题的解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张纸对折3次,求纸张层数。
(2)一张纸对折n次,求纸张层数。
2. 答案:(1)2^3 = 8层(2)2^n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半张纸问题的解法,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1)探讨其他类似的几何问题。
(2)研究对折次数与纸张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半张纸》精品课件
《半张纸》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五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半张纸”问题。
本章主要探讨平面几何中的面积问题,第二节通过“半张纸”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半张纸”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半张纸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剪刀、直尺、计算器。
2. 学具:每组一份半张纸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剪刀、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a. 展示半张纸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b. 提问:如何计算半张纸的面积?2. 例题讲解a. 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b. 演示如何将半张纸问题转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3.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b.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半张纸的面积?4. 小组展示与评价a. 各小组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b. 教师评价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3. 半张纸的面积计算步骤:a. 将半张纸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b. 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c. 将计算结果除以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b. 计算半张纸的面积。
2. 答案:a. 长方形面积:长× 宽;正方形面积:边长× 边长b. 半张纸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a. 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
《半张纸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半张纸”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半张纸的概念,掌握半张纸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半张纸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半张纸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半张纸的概念,掌握半张纸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纸张、剪刀、尺子、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张完整的纸张,提问:“如何用一张纸剪出半张纸?”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半张纸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半张纸的含义。
(2)讲解半张纸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详细解释。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张纸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求半张纸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半张纸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半张纸的计算方法。
(2)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黑板演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半张纸的计算方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半张纸的计算方法》2. 板书内容:(1)半张纸的概念(2)半张纸的计算方法(3)实际问题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张纸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求半张纸的面积。
(2)一张长方形纸的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求半张纸的面积。
2. 答案:(1)15平方厘米(2)30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半张纸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仍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运用半张纸的计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小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半张纸
【拓展训练】
1、 对下联(限从《外国小说欣赏》所选课文
中取材)
上联:忆甜蜜,道辛酸,半张纸见证一世情缘
下联: ———————————————— 2、一粒沙也有梦想,一朵花也要芬芳。
世界怎么样,看你怎么想。
谢谢观看
请指导
• 参考答案: • 这篇微型小说淡化故事背景,截取生活的横断 面来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是战后的恋人相遇 的生活场景,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出轰隆隆的战争 已经停止,硝烟已经散去,但战后的残骸还在, 废墟依旧。离别、失散、流离失所、屈辱,留下 的一切只会让人长久的伤感、痛苦。 一篇200多字 的小说竟然给人带来无穷的空白的想象之美,并 让人深受启发。
修女、医生接生
请岳母来照顾妻子
半张纸
换女仆 看病配药 订牛奶、买杂 物、买肉
恋爱
新婚
妻子怀孕
丧妻夭子
这 是 记 载 了 他
• 初恋的热情、甜蜜 • 失业的焦虑、恐慌 • 蜜月的美妙、和谐 • 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 • 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
的 半 张 纸
• 这也是勾起他伤心往事的半张纸 • 这还是证明他曾用心爱过活过的 半张纸 • 这将是支撑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半 张纸……
《半张纸》
执教教师:XXX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对表灰主题的作用。 3、拓展鉴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 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 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 金· 奥尼尔。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 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 斯特林堡对他 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 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 特· 斯特林堡。”
半张纸公开课
半张纸公开课半张纸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可能性》中的第93页至第94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可能性”的概念展开,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分辨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教科书、练习本、小卡片、骰子、硬币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属于哪种类型。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可能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可能性确定事件:必然发生一定发生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七、作业设计1. 请用今天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买彩票很难中大奖?答案:因为中大奖的概率非常小,属于不确定事件中的“可能不发生”。
2. 妈妈在做饭时,有三个碗,一个完好无损,一个有一个小豁口,一个已经破碎。
请问,妈妈随机拿一个碗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答案:完好无损的碗的概率为1/3,有一个小豁口的碗的概率为1/3,已经破碎的碗的概率为1/3。
课件5:第11课 半张纸
⑤歌剧院售票处 ⑥朋友 ⑦修女 ⑦L医生 ⑧母亲 ⑨佣工介绍所 ⑩药房
⑪牛奶厂 ⑪杂货铺 ⑫肉铺 ⑬承办人(埋葬事)
思考:主人公这两年是如何度过的?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认识艾丽丝
朋友从飞横腾达到潦倒出走
在银行工作,然后失业
修女、医生接生
找到了另一项工作 和艾丽丝订婚 装修新房 搬家 和艾丽丝去看歌剧
梳理文本 研究“半张纸”
色泽 大小 字迹 内容
色泽 大小 字迹 内容
“淡黄色有光泽” “小纸头”“半张小纸” “涂满”“多种笔迹”“易辨认”“草草” “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默读2-15段,找出“半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并标上序号
①艾丽丝 ②银行 ③出租马车行 ③鲜花店 ④家具行 ④室内装饰商 ④搬运车行
谢谢观看
半张纸
请岳母来照顾母子 换女仆 看病配药
订牛奶、买杂物、买肉 母子去世,操办丧事
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恋爱——新婚——将为人父——丧妻夭子。 情感线索为“相爱的甜蜜——蜜月的幸福——失业的焦虑—— 为父的喜悦——失亲的悲恸”
主题归纳 品味——半张纸的人生 通过年轻房客从半张纸上所追忆的两年间的遭遇,表达了对人生 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 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追求。
对于过去的一切, 美好的,我们会珍惜; 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小“容器”(半张纸),切口小,短时间(2分钟) 大容量(人生),含义丰,长时期 (2年)
布局精巧,顿生新意。 短小精悍,意味深长。 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半张纸
作者介绍 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斯特林欧堡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文本】
问题1、完成下面的句子。
这是
的半张纸。
形象感知纸的外部特征:
这是一张
的半张纸
色泽
大小 字迹
“淡黄色有光泽” “小纸头”“半张小纸” “涂满”“多种笔迹”“易辨认”“草草”
内容
“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深入探讨“半张纸”上的内容: 与艾丽丝相爱 在银行工作 然后失业 朋友事业盛极而衰 修女、医生接生 请岳母来照顾妻子
天真的预示 威廉· 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斯特林堡
斯特林堡:
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 戏剧《朱丽小姐》 《到大马士革去》等 小说《红房间》等
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追求。
【探究本文结构特点】
问题3、 “半张纸”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切入点 线索 深化主题
容器
容器小,切口小,时间短 ——大容量,丰富内容,长时期
生活的 横断面
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 去思考、想象、填实
【拓展阅读】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 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 “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 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找到了新工作
和艾丽丝订婚 装修新房 搬家
半张纸
换女仆 看病配药
和艾丽丝去看歌剧
丧妻失子 操办丧事
订牛奶、买杂 物、买肉
恋爱
新婚
妻子怀孕
丧妻失子
这还是记载了他
• • • • •
的半张纸
初恋的热情、甜蜜 失业的焦虑、恐慌 蜜月的美妙、和谐 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 丧妻失子的巨大悲痛
• 这也是勾起他伤心往事的半张纸 • 这还是证明他曾用心爱过活过的半张纸 • 这将是支撑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半张纸……
思考:你从这篇小小说中读出了什么?
【老师心语】
一粒沙也有梦想 一朵花也要芬芳 世界怎么样 看你怎么想
人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在他 看来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 实中得到兑现。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 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 们就在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 种的欢乐呢?
——斯特林堡
【探究情感主旨】 问题2、如何理解小说结尾段“但是他走出 去时并不是……,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 得到过。” 对于过去的一切, 美好的,我们会珍惜; 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 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 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主题:
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
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
Auguries of Innocence William Blak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