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体制与行政管理

中国古代的体制与行政管理

中国古代的体制与行政管理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体制与行政管理在各个朝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数千年的演化中,中国古代体制与行政管理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且高效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体制和行政管理,并对其影响和特点进行分析。

一、封建体制的奠基中国古代的体制起源于封建制度。

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存在着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力制衡。

封建体制下的行政管理由君主通过封官许愿的方式,将土地授予贵族统治者。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力,负责管理土地上的人民和事务。

这种分权的行政体制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

二、官制的建立与运作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离不开官制的建立与运作。

官制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核心,它包括了官员的选拔、任命和管理等方面。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以文化程度为基准,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选拔出的官员分为九品官员制度,不同等级的官员在行政管理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官员的管理由监察机构负责,对官员进行监督和惩罚,保证行政管理的公正和透明。

三、县级行政管理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县级行政管理是体制与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

县级行政管理依托于地方政府,负责处理本地区的事务。

县级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地方性和个性化。

由于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具有高度的地方自治特点,县级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县级行政管理更加贴近民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体制与行政管理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央政府在行政管理中拥有终审权和最高权威,但也需要依赖地方政府来贯彻执行政策。

中央政府通过派驻官员到地方来监督和指导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

双方通过协作和配合,实现了政府的有效运转和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体制与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系统。

封建体制的奠基、官制的建立与运作、县级行政管理的特点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核心要素。

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

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

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一套围绕政府组织和管理的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对于中国历史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从封建社会到中央集权,还是从地方自治到官僚体系的建立,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呈现出多样化、复杂且富有特色的特点。

在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封建社会的先秦时期是最初的阶段。

当时,行政管理的主要责任落在地方诸侯的身上。

各个地区都由分封掌控,区分土地所有权和管理责任。

这种制度造成了一种世袭的政治和行政权力传统,使得政府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和私人性。

然而,随着秦始皇的统一封建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封建制度的中心化导致了行政管理的中央集权。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行政部门,尤其是成立了郡县制,由郡守和县令负责地方的行政官员。

秦朝还实施了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官员选拔制度,以确保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正。

秦朝制定的法令和制度,对后来的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辉煌地推动了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

封建时代,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

朝代的更迭和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导致政府组织和管理的不断调整和变化。

隋朝和唐朝时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形成了一套官方仕进制度,以选拔和任命政府官员。

这套制度基于候补和科举考试制度,确保了官员的能力和质量。

官僚体系成为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并在后来的朝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行政管理制度还体现在与民众的关系上。

在古代中国,政府管理并不仅仅是从上往下的控制和管理,而是需要与人民互动和沟通。

例如,朝廷会定期进行巡视和考察,听取民意和解决问题。

在一些重要的政策决策上,还有地方自治机构进行辅助决策,以保证行政管理的公平和合理。

这种与民众的互动,是古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独特之处。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体系,兼容并蓄了封建制度、集权和官僚体系等不同元素。

这种演化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在现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中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权力结构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中的权力结构对现代政治制度产生了影响,如君主专制、官僚制度等,对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和 权力分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
组织结构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中的组织结构对现 代行政管理产生了影响,如层级制、 部门划分等,为现代行政管理提供了 组织框架和运作模式。
行政效率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注重行政效率和执 行力,对现代行政管理中的效率提升 和流程优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隋唐时期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唐 朝在此基础上增设了翰林院等机构,加强了皇帝对行政权 力的控制。
宋元明清时期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持续发展,宋朝推行官衔与实际职务相 分离的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实行内阁制,清朝则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奏折制度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皇帝制度
里甲制度的演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里甲制度逐渐瓦解,被保甲制度所取代。
04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优缺 点
优点
稳定性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调整,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体系,能够为 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较为可靠的保障。
层级分明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强调层级关系,各级官员职责明确,有利于政令的上传下达和行政效 率的提高。
02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单位,县令或县长是县的行政长 官,负责管理县内的各项事务。
03
郡县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清末。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时务策。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制,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上升通道,促进了 社会流动和人才选拔。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太史寮掌管册命、制禄、图籍、祭礼、占卜、 礼制、时令、天文、历法等。太史寮的长官是太 史,既是文职官吏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吏的首领。
除卿事寮和太史寮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 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见于西周金文的有宰、膳 夫、寺人、小臣、小子、小夫、守宫、御正、世 妇、东宫等。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四)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兴起
(一)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秦代中央的官员虽然不少,但最主要的则是 史书上所说的“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三公是直接协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的 高级官员。
丞相有左丞相、右丞相之分,以左丞相为尊, 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武官,协 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主要掌管承转皇 帝诏令,监察文武百官,处理重大案件。
六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郎四人
如吏部:吏部尚书、吏部侍郎、选部郎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一)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台(御史台、谒者台、司隶台)、十一寺(太常、 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 府、国子、将作等)
卿一人、少卿一人、丞。 如太常寺:太常卿、太常少卿、太常丞
或称三台、五监(都水监、国子、将作等)、九寺 (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 司农、太府)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四、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均沿袭隋制 并有所发展。在中央,仍以中书(隋内史 省改名),门下、尚书三省为中枢政务机 关。中书省掌决策,长官是中书令,次官 是中书侍郎。门下省掌审检,长官是侍中, 次官是黄门侍郎。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第三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进入战国时代,新兴的士人空前活跃,这些 文化素养较高的知识分子没有任何人身依附关系, 行动自由,思想开放,成为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 的对象。他们凭借知识和才干,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或为理想而奔走四方,或为生计而周游列 国,都是入仕干政的最佳选择,从而形成一支庞 大的充满活力的官僚后备军,使各国君主有选择 官僚的充分余地。

第三讲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

第三讲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

第三讲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政府组织和行政制度等方面的管理。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氏族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

最早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建立了朝政和地方政权两个层级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朝政层面,夏朝设立了官职制度,划分了各种官员职责,由各自负责的官员专门管理相关事务。

地方政权采用了分封制,将疆域划分为若干封国,由封国的领主负责管理政务。

商朝时期,行政管理制度逐渐健全,设立了各类官职如宰、官、常等。

官员通过层级差遣的方式来管理各级地方政权。

同时,在商朝还出现了九族一统的家族制的行政管理模式。

周朝时期,中央政权逐渐强化,行政管理出现了三公九卿制度,分设丞相、御史大夫、司徒、司马、司空等职位,负责管理各个部门的行政事务。

地方政权由封建地主负责管理,将疆域划分为若干封国和县,形成了封建制度。

周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后,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统一了中国大陆境内的行政管理制度,实行郡县制。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行使行政权力,政权高度集中。

同时,秦朝还实行丞相制和三公九卿制度,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的管理体系。

隋唐时期,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为唐朝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唐朝设置了宰相、尚书、侍臣等官职,负责管理政务。

而地方政权由州府及县钧任管理,实行州县制。

唐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后来的王朝都对其进行了学习和继承。

宋朝时期,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权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由宰相、中书省、尚书省等官职负责中央政务,地方政权实行府治制,设立府、州、县等行政单位,由知府、知州等官员负责管理地方政务。

明朝时期,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设立了内阁、六部、九卿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中央政务和地方政务的管理。

地方政权设立州、县等行政单位,由知州等官员负责管理地方政务。

中国的古代与行政管理

中国的古代与行政管理

中国的古代与行政管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行政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也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上,探讨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特点和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起源与发展1. 夏商周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阶段,也是行政管理制度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

夏、商、周三个朝代分别建立了行政管理机构,如夏朝的“司徒司空司士”、商朝的“大宰相”、周朝的“三公九卿”等。

这些机构承担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2. 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行政管理机构,建立了严密的官僚体系。

汉朝延续了秦朝的制度,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如设立丞相、太仆、太宰等高级官职,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3.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时期。

唐朝以科举制为基础,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形成了以文治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宋朝进一步完善了官制,设立了六部和地方行政机构,实现了政权的分际;元明清时期则建立了更加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官职体系,使得行政管理日趋规范和专业化。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点与启示1. 厚重的官僚体系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官僚体系的厚重。

官员从地方到中央层层选拔,注重文化素质和才干,追求清正廉洁的公务员形象。

这种官僚文化使得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更加稳定和高效。

2. 尊重法律制度古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中,尊重法律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法治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行政管理也往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

这种尊重法律制度的特点对于现代行政管理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强调法治思维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社会稳定与民生保障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注重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行政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行政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行政管理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古代行政管理。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行政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管理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行政管理,并介绍其特点和影响。

一、行政管理的起源行政管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由君主统治,君主有责任管理国家事务并维护社会秩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古代中国建立了官僚体系,通过设立官职来管理各个领域的事务。

这个官僚体系成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

二、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十分庞大而复杂。

按照官职的级别,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

中央政府由君主领导,负责全国性的事务。

而地方政府则由地方官员领导,负责地方性的事务。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官员来管理各项事务,确保政府的有效运作。

三、行政管理的职责与职能古代中国的官员分别担负着各自的职责与职能。

在中央政府中,君主和其身边的重要官员负责决策和指导国家大政方针。

其他官员则负责具体的工作,如农田管理、税务征收、水利工程等。

地方政府的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如安全维护、土地分配等。

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古代行政管理能够高效地进行。

四、行政管理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行政管理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行政管理注重规范和制度,强调官员的廉洁以及职责的明确。

其次,行政管理注重职务的考核和选拔,追求人才的选拔和能力的发挥。

再次,行政管理强调责任和义务,官员承担管理责任,并对职责的履行负有责任。

这些特点为古代行政管理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五、古代行政管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行政管理对现代社会仍然产生着影响。

古代行政管理注重规范、廉洁和责任,这些价值观念仍然深入人心,对现代行政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古代行政管理中的选拔和能力发挥也为现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同时,古代行政管理中的地方管理经验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地方问题仍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各个朝代行政管理制度

各个朝代行政管理制度

各个朝代行政管理制度一、夏、商、西周、东周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西周、东周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具有典型的封建特征。

在夏朝和商朝,国家统治者和贵族们通过继承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封建的贵族统治体系。

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国君和贵族们手中,贵族们通过内部的继承和外部的婚姻联姻关系来维持其统治地位。

贵族们通过地方豪强和农民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依仗他们在地方的势力,以自耕农耕作主体的土地所有制,在大范围内扩大新的暴行占有土地,发展和迁移了封建占有方式。

贵族统治体系通过对民众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户籍制度来确保其对民众的控制。

东周早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是朝廷权力对地方权力的逐渐替代和扩张。

作为奴品,代理商朝,东周早期是实现封建统一的时期。

东周中期朝廷加强了对地方权力的控制,施行了县制和郡制,同时加强了对地方的官员的任免和考察的制度。

东周晚期则有所众策划和取消郡制,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集权和中央集权的制度。

二、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的集权统治体制。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实行三篇法书,推行献县建制。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郡县制和郡守制,设立各级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确保中央的权力不受地方势力的干扰。

同时,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等制度,统一了文字和文字,统一法度。

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统治的效力。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权,设立了丞相、御史台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汉武帝在推行郡县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设立了州、县长等地方官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和管理。

三、唐宋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唐宋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典型的集权统治体制。

唐朝实行了州郎制,设立了州、郡、县等地方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同时,唐朝还设立了监察官员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确保中央权力不受地方势力的干扰。

宋朝在行政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在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思想已经比较完善。

行政机构起源于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古代行政机构的演变古代行政机构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封建时期和中央集权时期。

1.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封建皇帝分封诸侯,各地方的行政机构由诸侯结构,具有很大的自治权。

诸侯国的行政机构由国君、大夫和官僚组成,其中国君有权任免官吏。

2.中央集权时期中央集权时期是古代行政机构的发展高峰期。

随着秦国的统一,行政机构逐渐向中央集权转变。

秦始皇设立了郡县制,由中央政府派遣郡守、县令进行管理,这种制度在汉朝仍然沿用。

汉武帝时期又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古代行政机构的管理思想1.以德治国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德治国”。

古人认为,德行高尚的君王,能够以仁爱之心,倾听百姓之声,管理国家;而恶劣的君王,则只能掌握权力,推行暴政。

2.分权制衡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还存在“分权制衡”的思想。

这一理念认为,权力应该分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造成暴政和腐败。

诸侯国的设立,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3.人事制度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人事制度也非常重要。

在官员的任免过程中,要以德才兼备为主要标准。

此外,还要求官员具备忠诚、勤政、清廉的品质,避免官员贪污、贪官污吏等问题。

总结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体制由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管理思想也经历从“以德治国”到“分权制衡”和人事制度的演变。

但是,古代行政机构的大量弊端,例如权力过于集中,官僚腐败等等,仍然存在。

中国古代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现代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要避免官僚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依然需要借鉴古人提出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一、概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政权在地方的具体化体现,是国家政权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本文将对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探讨和介绍,力求全面、客观地展现其历史演变、制度特点和实践经验。

二、封建时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 封建时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时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地方行政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政权和行政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地方官员手中,具有较强的统治力和管理力。

(2)地方行政管理权力受中央政府严格控制。

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官员的任免、管理和资金支配等权力,都受到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不能脱离中央政府的管理和领导。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由官员管理。

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由官员管理,地方官员担负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执行的责任。

2. 封建时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组成体系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地方官制度、地方政权制度、地方财政制度、地方军事制度等组成体系。

(1)地方官制度。

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制度,是由中央政府派遣的地方官员担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责任人,行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具体职能和权力。

(2)地方政权制度。

封建时代的地方政权制度,是指地方统治者通过地方政权组织形成一套完整的政权机构,负责行使地方政权的各项职能和权力。

(3)地方财政制度。

封建时代的地方财政制度,是指地方官员通过对地方财政的管理和支配,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保障。

(4)地方军事制度。

封建时代的地方军事制度,是指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和管理地方武装力量,维护地方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种制度。

3. 封建时代各朝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和演变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各有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系列行政管理制度的总称,涵盖了从古代封建社会到帝制社会的行政管理制度。

由于历代朝代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和演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历程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集权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主导和控制。

最早的行政管理制度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在这些封建王朝中,统治者实行的主要行政制度是封建封爵制度。

封爵制度是封建统治者授予功臣或官员一定的土地和权益作为封爵,以达到控制和分配社会资源的目的。

同时,统治者还设置了各级官员来管理封土和处理政务事宜。

随着秦朝的建立,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秦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的是郡县制度。

秦始皇将中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由郡县官员负责行政管理,实行严格的官僚制度。

同时,秦朝还设立了丞相、宰相等中央官职,负责全国的行政管理和政务处理。

汉朝时期,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汉武帝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并进一步分等级,设置了三公九卿等官职,以加强中央集权。

此外,汉朝还创设了太尉、御史等职位,以监察和审查官吏的行为,保证了行政管理的廉洁和公正。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繁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

唐朝采用了州县制度,将境内划分为州、县两个层级,设立了州官和县官负责管理行政事务。

同时,唐朝还开设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宋朝时期,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宋朝实行了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国家中央设有中书省和门下省负责行政管理,下设地方官和州县官。

此外,宋朝还成立了审官院,负责监察官吏的行为和处理行政争议。

明清时期,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

明朝实行州县制度,设置了知府和县官,增设了按察使和巡抚等官职,以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和监察。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 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用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套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

这些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夏朝,由夏王帝尧、舜建立的推行郡县制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始祖。

在商朝,商王帝汤建立了郡县制的基础,但实际上还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到了周朝,周王帝武王推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础。

3. 郡县制和分封制郡县制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制度形式。

在郡县制中,国家将国土划分为一级行政区域的郡,再将每个郡划分为二级行政区域的县。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而分封制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封建制度将国土划分为诸侯国,实现分散政权和统一管理的目的。

4. 中央政府的组织和职能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中央政府起着核心和总体管理的作用。

中央政府由君主和各级官吏组成,负责领导国家的决策和施政。

君主通常由君主世袭或选拔出来,拥有绝对权力,但也受到传统礼法和士人的约束。

官吏则根据补官制度进行选拔和任命,从而形成了职位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

中央政府的职能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征收税收、组织军事行动等。

5. 地方政府的组织和运作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下设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本地区的行政事务。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中央政府类似,也由官吏组成,按照等级进行管理。

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统治本地区、收集地方财税、维持社会秩序等。

地方政府在具体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央政府的施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6. 行政管理的运作机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君主的诏令和官吏的行政命令来进行。

高中历史行政管理制度

高中历史行政管理制度

高中历史行政管理制度一、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是指管理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并且这些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商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基本上是贵族划分封土,以宗族为基础的制度。

商代时期,商王以宗族为单位对封建领地进行管理,这种封疆制度是中国最早的行政管理制度。

2. 秦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秦朝建立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设立太守、郡守和县官等官职,将全国分成36个郡和县,进行详细的行政划分和管理。

3. 唐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唐朝实行道州制,设立道、州和县三级政府,形成了中国政权的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

4. 宋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宋朝实行藩镇制,将大量的兵权分配给地方的藩镇,使得皇权受到严重削弱。

宋朝也设立了中央官府,对整个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

二、近代行政管理制度随着中国历史的长河不断发展,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也逐渐走向成熟,开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行政制度。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重大的行政管理制度变革。

1. 清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长的朝代,这个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清朝实行封建王朝的制度,对全国进行详细的封建领地划分和管理,这种行政管理制度是继承自古代的。

2. 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变革。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新的行政管理制度,试图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并实施了全新的行政管理制度。

第三讲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

第三讲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

4、思想控制方法不同:在西欧,意识形态领 域由神职人员即教会来掌握,而中国的专制皇帝 自称天子,说明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无须神职 人员充当中介,倒是神职人员反而将皇帝视为精 神领袖;
5、中国封建社会从一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一整 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 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样一套以文官为主的专 业化的职业官僚体系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 体制上的一大特色。
观点:监察机构是专制国家的重要国家机器,在专制 社会里,监察机构主要是作为专制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 的工具。




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演变 1、秦汉时期,丞相以下各级行政官员分权较多, 因此,除划归皇帝系统的以御史中丞为首的监察 官外,各层级都有自己的监察部门; 2、到魏晋南北朝以后,各行政层级的行政监察 权萎缩,主要监察权集中于以御史中丞为核心的 御史台,并明确规定御史台为皇帝的耳目机关; 3、明清时期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监督京官, 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又设六科给事 中负责监察六部,三方面监察官在皇权之下又互 相彼此监临。 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是和专制皇 权的逐渐强化的过程相适应的。
唐朝行政体制还有一个特点,即趋于法律化, 有著名的行政法规《唐六典》。
五代两宋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将唐制略加损益, 在中央形成二府三司制的新格局,在地方上采取分 权等多种措施加强各级地方政权和各级地方官员的 相互制约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分割省级地方官权力, 到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 到极至的产物。
填空: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 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制国家是 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而不是象希 腊、罗马那样通过破坏、取代旧的氏族机关而建立 新的国家机构。夏商周三个王朝都是在改造部落联 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上建立起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 组织形式。 观点:专制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镇压被统 治阶级反抗的工具。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引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既有独特的特点,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系统介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一、历史背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国的政治-admin管理制度就开始形成,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渐趋向成熟。

尤其是到了秦朝,秦始皇进行了彻底的统一,实行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为后来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后来的汉朝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汉朝采用了郡县制度,将国家分成若干个郡和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并且不断地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监督和控制。

这一制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央政府管辖地方的基本方式。

而到了宋朝,又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例如推行州县制度,加强对地方行政的集权化管理。

二、制度设计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包含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规定。

首先,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是以郡县制的形式进行的。

国家将地方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由相关的地方官员负责管理。

在这一制度中,郡是大行政区域,而县则是小行政区域。

地方官员按照各自的职责来进行管理,并且由地方官员和地方名贵人员组成的地方政务会议起着相应的协调和决策作用。

其次,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还包括了各种制度规定和程序。

例如,地方官员需要定期向上级政府提交报告,汇报工作情况和反映问题;地方官员需要依法进行人事任免等决策,并且需要与地方民众进行广泛的沟通。

此外,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还注重对地方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惩处,确保地方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三、实施效果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

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

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古代帝国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帝国的行政管理也是帝国制度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从组织架构、官员选拔、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来确保政府的运行顺利。

通常,帝国的组织架构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

中央政府负责整个帝国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和地方治理。

这种分权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

在帝国的行政管理中,官员的选拔也是至关重要的。

古代帝国通常采取考试制度来选拔官员。

状元及第的选拔方式既能保证官员的能力和品德,又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在选拔过程中,官员的政治倾向、思维方式以及对于帝国行政的理解和能力都是重要考察的因素。

选拔官员的标准往往与帝国的治理哲学密切相关,例如儒家思想强调德才兼备、廉洁奉公,因此在人选选择时会着重考察这些方面。

除了官员的选拔,政策制定也是古代帝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古代帝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通常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以维护帝国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权益和利益冲突,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合理的政策安排。

同时,政策制定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官员进行充分的协调,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中,还存在着相应的监督机制。

这种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员滥用职权、权力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帝国行政中,设置有御史台等机构,负责对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这种监督机制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约束官员的行为,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然而,古代帝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首先,由于行政系统庞大,决策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和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次,行政管理中可能出现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现象,影响帝国的整体治理效果。

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

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

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

在古代,政治和行政管理几乎是不可分割的。

政府通过行政管理,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节,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以维护统治的稳定。

在古代,令人崇敬的帝王思想广泛流传,王权至上,君主独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历史悠久,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详细探究。

一、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殷商的行政管理主要由天子和诸侯掌管,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都是直接实施行政管理的负责人。

周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分封制,地方政权逐渐独立,地方行政管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行政管理体系始于秦朝。

秦始皇以权力为本,推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

秦朝实施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国家领导人,而九卿则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

这种行政管理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的标杆。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模式不断改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了州县制,正式确立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机构和体系。

唐朝时期,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重要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尽管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总体来说,一般都是中央集权的体制,其它诸侯国或地方政权都是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的地方性权力中心。

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古代的政府机构古代的政府机构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两大类。

中央行政机构主要管辖着全国大局性的政务和财务,如三公九卿制度和中书省等。

而地方行政机构则包括郡、县、州等各种地方政权。

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集权总体为“重在防备”,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政府官员的职位和身份极其重要,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更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阶层、地位、优劣的主要标准。

历代行政管理制度

历代行政管理制度

历代行政管理制度周代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始于西周,终于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周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国家政权独揽权力,行政管理由王室家族及其贵族统治,行政区划分为封地,实行分封制度,对地方官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而农田、牧养、水利等生产劳动和贸易等经济活动,成为国家政权的经济支柱。

周朝的行政管理体系有正式官员的职责分工,直接负责国家、都城周边的地区典宿田地行政和军事,下设守官对外部销售和物资畜产的驻扎。

同时周朝国家政权设立相称的典宿,负责人事、财政、民政等行政管理工作。

作为周代行政管理框架的基础,军事机构的设立和稳固,是周朝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支撑。

秦代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一种严格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地方政权实行削弱式的行政管理,商鞅变法使秦国在财政、军事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继而使秦国在征服六国之后,建立起了严酷的强盛国家体制,国家政权对行政管理进行严格的管控,统一标准的徭役制度成为秦朝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

秦朝行政管理制度通过权力机构的整合,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强大和稳定。

关于秦代行政管理制度的研究,在汉代的政权管理和行政改革理念中,所有行政制度安排都是基于秦朝权力机构的整合。

汉代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沿袭自秦朝的国家政权和行政管理制度,文帝统治下国家政权变得相对稳定,官僚体系开始相对宽松,政权中心针对地方行政模式开始有新的安排。

根据汉代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可分为左丞、太史、郎中等各类管辖事务范围和职权的官职。

汉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因为官僚体系发展下产生了新的整合机会,国家政权的维持有赖于繁琐的分权律别、经济供给考核和官方管理考核等多种机制。

公元6世纪初的大赐制度,是汉制度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赐制度,国家政权扩大了地方官员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范围,使得行政管理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唐代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一个相对国家体制较为稳定的时期,主持国家政权的李唐政权通过相对累积的整肃,使得官僚体系的服务更加细华,成员的公共作职责和政治地位受到了普遍的肯定,国家政权借助官方有组织的行政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政权的稳固性。

古代文化中的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

古代文化中的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

古代文化中的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府运行的基础。

在古代,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制度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化中的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征。

第一部分:古代文化中的行政管理在古代,行政管理主要是由君主或国王来负责的。

他们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可以制定各种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对国家进行管理和调度。

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核心是皇帝和官僚制度。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些官员的数量和级别可以根据各种因素进行调整。

除了传统的三公和九卿,还有特别的职位,如御史、太监等。

在印度古代的政治体系中,国王也是最高权威,他的权力和职责类似于中国的皇帝。

不过,在印度古代,行政管理更为弱化,许多重要的决策都由贵族和寺庙领袖共同决定。

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是主要的政治制度。

城邦政治的核心是市民大会和议会。

市民大会为政府制定法律和决策提供了基础,议会则直接参与国家的行政管理。

第二部分:古代文化中的政策制度政策制度是一国或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制度和政策。

在古代,政策制度是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古代中国,政府采用的主要政策制度是科举制度。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农田水利、强制徭役、物价调控等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印度,最主要的政策制度是菩提树下的誓言(Buddha's Ashoka's Vow)。

这个制度要求国王尽可能地减少社会不公,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国王还要尽力实现和平、爱心和友谊,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在古代希腊,政策制度是城邦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民主制度。

这个制度是基于直接民主制原则,让市民参与国家决策,并且通过团体斗争和竞选来进行选举。

第三部分:古代文化中的长处与短处古代文化中的行政管理与政策制度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短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初创时期,商王朝是奴隶社会 的发展时期,周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把中国奴 隶制社会发展到极盛。
夏朝的行政管理体现出由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原始民 主管理体制向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过渡的性质,遗留有较重 的原始社会胎痕;商王朝时期,神权政治盛行,支配着国 家行政管理的运行,氏族残留的血缘关系依然是商朝进行 行政管理的辅助工具;周朝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 制度化、法律化。
唐朝行政体制还有一个特点,即趋于法律化, 有著名的行政法规《唐六典》。
五代两宋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将唐制略加损益, 在中央形成二府三司制的新格局,在地方上采取分 权等多种措施加强各级地方政权和各级地方官员的 相互制约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分割省级地方官权力, 到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 到极至的产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与相权之争中,从总的发展趋势 看,皇权朝着扩大并膨胀的方向发展,相权则一步步缩小, 直至明清时,宰相制度被消灭。
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 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削弱相权:当宰相权力对皇权 产生威胁时,皇帝便将一部分权力从宰相手中收回,交给 近侍文秘人员,由近侍人员逐渐演化而成的新宰相机关顶 替原有的宰相机构。当新的宰相机关权力过大时,又再一 次重复这一过程。如东汉尚书台顶替西汉三公宰相,中书 门下顶替尚书台,翰林院削夺中书门下,枢密使削夺翰林 院等; 2、使宰相职权分散化:如由西汉初年的丞相制变为 三公宰相制,由尚书台制变为三省分工共同决策制等。
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体制宗族血缘性质的三个表现:
一是父系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 二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家室与政 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表现出政府与父系大家庭的 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 奴隶制国家很象是一个家庭的扩大; 三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 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 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 关系,使族权与政权合一,政权结构与宗法系列一 体化,大小贵族成为政府各级官员,国家机构实为 宗族的扩大。
中国行政史
第三讲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述
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 (奴隶主专政 封建主专政)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行政管理权高度 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是一种个人独裁的管理体 制。 和 两个阶段。
行政管理是从属于政治的,也就是说,国家的国体、 政体以及其他一些根本制度对行政管理起着决定性的制约 作用。
决定专制国家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专制国家作为代表统治阶级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 的工具,国家的具体组织形式决定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国家必须依据被统治阶级的状况及其反抗的程 度确定自己的暴力组织形式; 二是必须依据统治阶级的内部结构以及各阶层的利 益来确定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便在最大限度内集中统治阶 级的力量镇压被统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的构成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具有半自治性质的保甲乡里的乡治组织;
二为执行地方政务的基本组织,即县和县以上作为 地方政权中坚的行政组织,如秦汉之郡、隋唐宋元之州、 明清之府;
三为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如汉之州、隋唐 之道、宋之路、元明清之行省。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怎样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与外国相比,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
2、政体形式单一,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唯一的政体形式: 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出多种政体形式,既有领主制、贵族民主制, 又有等级代表君主制以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其中的中央集权君 主专制仅是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 持续时间很短; 3、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西欧国家的君主在实施立法、司法 权时,多少会受到代表会议的制约,而中国专制君主的圣旨就是法 律,任何人不得违背;在财政权上,西欧专制君主从未取得完全征 税权,而在中国,“中外之财,皆在陛下府库”;
体例严谨的封建行政法典——《
国李悝所作《 》 (魏 法经)
》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
化、法律化;《明会典》较之《唐六典》,内容更加丰富、规定更 加具体,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律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清
会典》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时代行政法的最
完备程度。 (唐六典)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法制无法达到法治的水平 1、从立法上看,在君主专制政体下,既无行使立法权 的机关,也无一定的立法程序,专制君主的意志、命令、 指示就是法令,即专制君主拥有制订法律的最高立法权, 不仅如此,他还可以改变或不执行法律,其自然凌驾于法 律之上,不受法律约束,更不受法律制裁。专制君主在行 政体制变革过程中的立法建制都是围绕着强化君主个人专 制权力的中轴线进行的; 2、从行政管理上看,在中国古代,要发挥制度与法 律的作用,关键在于选才任官,只强调好的官吏对执行法 律制度的重要性,而不注意法律制度对官员执法行为的监 督和约束,这从本质上说依然是一种“人治”。
4、思想控制方法不同:在西欧,意识形态领 域由神职人员即教会来掌握,而中国的专制皇帝 自称天子,说明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无须神职 人员充当中介,倒是神职人员反而将皇帝视为精 神领袖;
5、中国封建社会从一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一整 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 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样一套以文官为主的专 业化的职业官僚体系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 体制上的一大特色。
与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行政 管理体制的特点
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夏、商、 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各级封君的专制权力在空间范 围上受到限制,秦代以后,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秦汉以后诸中央王朝的专制皇权较夏商周三代的专 制王权强大得多; 2、神权政治色彩淡化; 3、法制日趋完备。
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和发展的动力来 自其内部的矛盾。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矛盾 主要有二: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之争); 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正是这两对矛盾牵动着封建行政体制的运行,促使统 治集团内部不断进行权力的再分配,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 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观点:在专制政治下,现代专制国家虽有行使 立法权的机关,也一定的立法程序,但专制独裁者 的个人意志、命令、指示就是法令,即最高统治者 拥有制订法律的最高立法权,不仅如此,他还可以 改变或不执行法律,其自然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 法律约束,更不受法律制裁。最高统治者在行政体 制变革过程中的立法建制都是围绕着强化统治者个 人专制权力的中轴线进行的。
观点:监察机构是专制国家的重要国家机器,在专制 社会里,监察机构主要是作为专制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 的工具。




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演变 1、秦汉时期,丞相以下各级行政官员分权较多, 因此,除划归皇帝系统的以御史中丞为首的监察 官外,各层级都有自己的监察部门; 2、到魏晋南北朝以后,各行政层级的行政监察 权萎缩,主要监察权集中于以御史中丞为核心的 御史台,并明确规定御史台为皇帝的耳目机关; 3、明清时期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监督京官, 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又设六科给事 中负责监察六部,三方面监察官在皇权之下又互 相彼此监临。 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是和专制皇 权的逐渐强化的过程相适应的。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但
总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集权的一步步深化,其手段主要 有两种: 1、通过任命职小位低的监察官员对地方官员实施监控: 如汉代之州刺史,但刺史很快就变成郡县官员之上的集 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州牧,形成东汉末年直到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地方割据; 2、二是实行分权制:如隋唐时期道区的设置,宋代路 的区划仍采用分权制,设转运、控刑、控举、经略四监 司,达到中央控制地方的目的,这一制度一直为明清两 代所沿用。
我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体制原始民主遗风的表现: 1、原始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 制度中有所反映; 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 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
(战国)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各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制度化和系统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体制具有过渡性质,是隋唐 行政体制的先声,是秦汉三公列卿制向隋唐三省六 部制演化的一种过渡行政体制。 三省六部制始于 朝。 ( 隋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国家行政体制的成熟和定 型。
填空:夏、商、周时期辅助君主的公卿,其职位一般 是世袭的,君主很少有选择的余地。
夏商周时期,神权政治色彩最为浓烈,神权的体现者 在国家
机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君主的一切决策都以占卜的形式出现, 选择优秀的巫史担任辅佐,成为君主贤明的主要标志。 春秋战国之时,各国相继颁行成文法,以 巫史
最为著名,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怎样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 管理体制的演变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直接决定了中枢体制的变
更,是宰相制度发展演变,直至废除的根本原因, 宰相制度的废除正是这一矛盾发展的最终结局;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还间接地影响到中央职能 机构的变迁,其矛盾斗争的结局,即专制皇权的 强化也使主要作为皇帝耳目的监察机构随之演变 和发展。
我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1、奴隶制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 彩最重的时期:神权政治的核心观点是君权神授, 以此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并以之配合 暴力统治;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奴隶制时期行政管理体 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 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观点:在专制国家,各级官员贵族处于不同 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 在专制政治下,各级官吏具有层层相属的宗法关 系,使族权与政权合一,政权结构与宗法系列一 体化,大小贵族成为政府各级官员,国家机构实 为宗族的扩大。 在专制政治下,家族统治是由专制政治的本 质特征所派生出来的一个必然现象,在专制政治 的最高权力枢纽,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 表现出政府与统治集团大家族的双重职能,宗法 家族管理与政治统治相互补充,使专制国家实为 统治集团大家庭或大家族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