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百废具.兴:
③越.明年,政通人和:
④增其旧制.:
⑤薄.暮冥冥:
⑥气象
..万千:
⑦微.斯人: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⑨横.无际涯:
⑩予观夫.巴陵胜状:
⑪前人之述备.矣:
⑫嘱予作文
..以记之:
⑬则有去国.怀乡:
⑭则有去.国怀乡:
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⑯宠.辱偕忘:
⑰沙鸥翔集.:
⑱春和景.明:
⑲进.亦忧,退亦忧:
⑳先.天下之忧而忧:
㉑后.天下之乐而乐:
㉒忧谗.畏讥:
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㉔而或长烟一空.:
㉕或异二者之为.:
㉖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㉘百废.具兴:
2、一词多义:
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以.物喜:
或: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而或.长烟一空: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明:
①越明年:
②至若春和景明:
夫: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嗟夫: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此乐何极:
③感极而悲者矣:
空:
①浊浪排空:
②长烟一空:
通:
①政通人和:
②北通巫峡:
和:
①政通人和:
②春和景明:
一:
①一碧万顷:
②长烟一空:
③在洞庭一湖:
则: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云归而岩穴暝: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属子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吾谁与归:
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
C. 把.酒临风(举)
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盛大
B.朝晖夕阴晖:日光
C.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
D.波澜不惊惊:惊讶
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1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夫淫雨
..霏霏(连绵的雨)
B.薄暮冥冥
..(昏暗)
C.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景色)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概的景观)
14、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15、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6、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17、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1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
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20、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
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
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
《陋室铭》
2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
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4、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B。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
C。
“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
D。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
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6、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①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
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
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4.我们从邴原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5.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参考答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属”同“嘱”,嘱咐。
②百废具.兴:通假字,“具”同“俱”,全、皆。
③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今异义,古义:于、到;今:越过。
④增其旧制.:古今异义,古义:规模。
今:制度
⑤薄.暮冥冥:古今异义,古义:迫近。
⑥气象
..万千:古今异义,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
⑦微.斯人:古今异义,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今异义,古:景象;今:看。
⑨横.无际涯:古今异义,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⑩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今异义,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⑪前人之述备.矣:古今异义,古:详尽今:准备。
⑫嘱予作文
..以记之:古今异义,古:写文章今:作文。
⑬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异义,古:国都;今:国家。
⑭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异义,古:离开;今:前往。
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今异义,古:曾经;今:品尝。
⑯宠.辱偕忘:古今异义,古:荣耀;今:恩宠。
⑰沙鸥翔集.:古今异义,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⑱春和景.明:古今异义,古义:日光。
⑲进.亦忧,退亦忧:古今异义,古义:在朝廷上做官。
⑳先.天下之忧而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㉑后.天下之乐而乐: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㉒忧谗.畏讥: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㉔而或长烟一空.: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㉕或异二者之为.: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㉖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守”,做州郡的太守。
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词类活用,方位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
㉘百废.具兴: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废”,荒废了的事业。
2、一词多义:
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或:
①或.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
②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词,至、到达。
②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名词,尽头。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
明:
①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
②至若春和景明:明媚
夫: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②嗟夫:表句尾感叹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直到
②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③感极而悲者矣:表示程度深
空:
①浊浪排空:天空
②长烟一空:消散
通:
①政通人和:顺利
②北通巫峡:通向
和:
①政通人和:和乐
②春和景明:和煦
一:
①一碧万顷:一片
②长烟一空:全
③在洞庭一湖:全部
则: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
归: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属子作文以记之:省略句,省略主语“滕子京”。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③吾谁与归: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倒装句,状语后置。
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倒装句,状语后置。
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倒装句,定语后置。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解析】A这;这。
B穷尽;到。
C动词,看;名词,景象。
D有时;或许。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助词,的。
C助词,的。
D助词,的。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
【解析】例句是因为。
A连词,来。
B因为。
C因为。
D因为。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解析】古今异义,古义:荣耀;今义:恩宠。
A古今异义,古义:国都。
B古今异义,古义:停息。
C古今异义,古义:日光。
D连词,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解析】A同“缺”,中断;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B都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C连续;同“嘱”,嘱托。
D美好;承受。
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
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
C. 把.酒临风(举)
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解析】B离开。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解析】A靠近;到,进入。
B傍晚;傍晚。
C摆列;旧的。
D酒筹;筹划、计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解析】A在;如果。
B什么;多么。
C有时;或许。
D样子;然而。
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盛大
B.朝晖夕阴晖:日光
C.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
D.波澜不惊惊:惊讶
【解析】A美好。
B日光。
C国都。
D起,动。
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解析】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B)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解析】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1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解析】例句是助词,的。
A助词,的。
B定语后置的标志。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若夫淫雨
..霏霏(连绵的雨)
B.薄暮冥冥
..(昏暗)
C.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景色)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概的景观)
【解析】D雄伟景象。
14、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C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解析】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5、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A.或异二者之为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解析】B代指在朝廷做官。
C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D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16、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C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解析】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7、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B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解析】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
1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B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
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解析】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20、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
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解析】C正确。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
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铭》
【解析】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2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
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C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析】C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类的人。
24、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A。
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B。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
C。
“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
D。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
【解析】D是作者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析】A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6、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解析】此句修辞上是互文,翻译时注意上下句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
于变化。
【解析】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相同。
《岳阳楼记》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醉翁亭记》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①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解析】A如果;苟且。
B能够;“得”通“德”,是“感激”的意思。
C从事;完成。
D都是“经过”的意思。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
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
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解析】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