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00个核心考点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00个核心考点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00个核心考点:1.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品是环丙沙星2.肝病患者慎用的药品是甲氨蝶呤3.关于新生儿用药特点叙述正确的是?新生儿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4.反映国内外医学重大新闻、最新进展和科研动态的网站是?中国医学论坛报网5.保管中最易受潮变质的常用药品是多酶片6.下列关于循证医学的叙述错误的是循证医学不包括医师或药师长期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7.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四查”是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8.患者男,65 岁,患 2 型糖尿病 12 年,3 日前来诊,血压 156/98mmHg,体重指数 20,颜面及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检查尿蛋白++,血清肌酐 130μmol/L.对其宜选用的药品是格列喹酮+福新普利9.老年人应避免使用的药物中能产生多种毒性及 Q-T 间期延长的是胺碘酮10.结核患者同时服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期间应监测肝功能11.有关胆碱酯酶复活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复活剂对解除烟碱性样作用较强12.由国内各学科医药学权威专家,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公认的资料编写的三级文献是?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3.维生素 B2 的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故其最适宜服用的时间是餐后14.服用期间同时饮酒会降低抑制尿酸生成效果的药品是别嘌醇15.配制 75%乙醇 2000ml,应取 95%的乙醇约 1579ml16.最可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抗生素是甲砜霉素17.患者男,74 岁,服药后出现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最可能造成此不良反应的药物是苯妥英钠18.可缓解鼻黏膜肿胀的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剂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19.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甲氨蝶呤20.文献中,属于一级文献的是中国药学杂志21.患者男,70 岁,患高血压病 10 年,2 周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疼。

检查:血压 170/100mmHg,心率 90 次/分,律齐,血钾偏高。

执业中药综合知识点总结

执业中药综合知识点总结

执业中药综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基本概念1.中药的定义: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为主体,加工制成的具有预防、治疗、保健作用的药品。

它包括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两大类。

2.中药材:是指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的起源植物、动物、矿物等药材,是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

3.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为基础,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制备成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中药药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浓缩丸、口服液、贴剂等。

二、中药的分类1.中药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植物药又可分为种子及果实、茎、叶、根、皮、花、实、草本等不同分类。

2.中药按性味可分为寒、凉、凉温、温热、热五味,及苦、甘、酸、辛、咸五味。

3.中药按功效可分为益气、健脾、益肺、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等多种功效。

4.中药按用药方式可分为内用中药和外用中药两种,内用中药包括口服和灌肠,外用中药包括帖药、泡浴、熏洗等。

三、中药的炮制与应用1.中药炮制:中药的炮制是指将中药材按一定的方法炮制成满足临床需求的成品药品。

它包括清洗、切割、煎煮、干燥等多个环节,炮制的方式和时间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2.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宜的中药治疗方案,并遵医嘱正确用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周期,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四、中药的药理作用1.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脂、降糖、保护器官等多种作用。

2.中药的药效: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和适应症,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智健脑的作用,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当归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等。

五、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1.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中药之间具有相互增效、相互拮抗、相互毒副作用等多种相互作用,药物组方时需要注意搭配合理,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2.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和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症、证、病的区别: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嗳气等。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咳嗽、胸痹、消渴、厌食等。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外感风寒、肝胃不和、气虚血瘀等。

主藏血。

肾(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

7.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胸中集聚之处,称作“气海”,亦称“膻中”,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卫气:水谷精气所化生,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8.气的功能:推动作用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防御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固摄作用;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9.任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

脉微欲绝18.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湿邪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19.气行失常指气的升降出入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20.未病先防的原则方法:(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包括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包括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1.神志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为痰气郁结,蒙蔽心神的癫病;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属痰火扰乱心神的狂病;猝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肝风内动,痰迷心窍的痫病。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第⼀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考点1.主要本草典籍的特点。

以《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为重点。

考点2.主要⽅书典籍的特点。

以《备急千⾦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普济⽅》为重点。

考点3.医师、护⼠⽤药咨询的内容。

考点4.不同药物患者合理服药的时间,重点关注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的药物。

考点5.应⽤药品时需特殊提⽰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

考点6.药学咨询服务的沟通原则与技巧。

第⼆章中医理论基础考点1.症、证、病的区别,主要考查“证”的实际应⽤。

考点2.阴阳学说:①阴阳的基本概念。

②阴阳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的临床证候及治疗原则,重点关注阴阳偏衰。

考点3.五⾏学说:①在疾病传变中的应⽤;②在疾病治疗中的应⽤,即相⽣规律与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考点4.五脏,以⼼、肝的为重点。

注意成对考点的脏器:⼼主⾎、肝藏⾎、脾统⾎;脾为⽣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考点5.⽓:①⽓的分类及其⽣理功能,重点掌握宗⽓、卫⽓;②⽓的⽣理功能及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重点掌握推动作⽤与固摄作⽤失调的表现。

考点6.督脉、任脉、冲脉的别称。

考点7.体质:①三种体质的概念;②偏阳质与偏阴质的感病类型。

考点8.六淫邪⽓致病的临床表现及对应的邪⽓性质,以寒邪、湿邪为重点。

考点9.七情内伤对内脏⽓机的影响,即:“怒则⽓上”、“喜则⽓缓”、“悲则⽓消”、“恐则⽓下”、“惊则⽓乱”、“思则⽓结”。

考点10.发病与病机:①“⼤实有羸状”与“⾄虚有盛候”的病机与临床表现;②阴阳失调的病机,以阴阳格拒与阴阳亡失为重点。

考点11.治未病与康复:未病先防的原则与⽅法,具体的培养正⽓,提⾼抗病能⼒的⽅法;具体的消灭病邪,防⽌邪⽓侵害的⽅法。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考点1.望诊:①望神-神乱,癫病、狂病、痫病的临床表现;②望⾊,以黄⾊的临床意义为重点;③望姿态异常-惊风、痿证、痉病的临床表现;④望唇、齿龈的临床意义;⑤望⾆质,以望⾆形为重中之重。

执业药师《中药综》考试常考知识点集锦

执业药师《中药综》考试常考知识点集锦

划重点!执业药师《中药综》考试常考知识点集锦执业药师考试简单吗?很多想要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考生都会问到这个问题。

执业药师考试难度一般,但是考虑到在职考生复习时间有限,考试内容繁多,所以记忆起来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执业药师常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复习备考。

考点1:症、证、病的概念[考情分析]本知识点在2014年、2015年、2016年考试中均以最佳选择题出现,所占分值约为1分。

2014年考查的是“症”,2015年、2016年考查的是“证”。

考频指数:★★★★★[具体内容]考点2:阴阳的属性[考情分析]本知识点在2014年、2016年考试中均以最佳选择题出现,所占分值约为1分。

考频指数:★★★★[具体内容](1)阴阳属性属阴的: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属阳的: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

(2)功效的阴阳划分功效属阳的: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补中益气。

功效属阴的: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

考点3: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考情分析]本知识点在2014年考试中以最佳选择题出现,在2015、2016年考试中以多项选择题出现,所占分值约为1分。

考频指数:★★★★★[具体内容](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①滋水涵木法:滋补肝肾之阴,以涵敛潜制肝阳的治法。

②金水相生法:滋补肺肾阴虚的治法。

③培土生金法:通过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治法。

④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①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的治法。

②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以制约水湿停聚的治法。

③佐金平木法:滋肺阴、清肝火的治法。

④泻南补北法:泻心火、补肾水的治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未济,心肾不交之证。

考点4:五脏的生理功能[考情分析]本知识点在2014年考试中以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出现,在2015、2016年以配伍选择题出现,所占分值约为3分。

中药执业药师药综必考知识点

中药执业药师药综必考知识点

中药执业药师药综必考知识点一、中医基础理论相关。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如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等。

-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正常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如自然界的四季寒暑交替。

- 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例如人体的气和血,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

- 消长平衡:包括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如四季阴阳的消长变化。

- 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有体现,如某些热性疾病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虚寒症状。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基本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

-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如肝(木)藏血以济心(火)。

-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肝(木)木条达可以疏泄脾(土)土的壅滞。

- 五行相乘相侮:相乘是过度克制,如木乘土(肝气犯脾);相侮是反向克制,如木侮金(肝火犯肺)。

3. 藏象学说。

- 五脏的生理功能。

-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主神明,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主统血。

脾开窍于口,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等),主藏血。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店铺。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即指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完整性的思想。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症、证、病的概念: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辨证和论治:辩证就是通过四诊等手段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论治:亦称施治,即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理方法和治疗原则。

重要考点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以及患者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阶段,表现的证不同,故治法各异;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种方法来治疗。

(一般会以A型题形式进行考察)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的相互关系分别为:阴阳的对立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这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平衡,包括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具体体现例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

在临床上,用阴阳来分析症状进行辨证;在疾病治疗中一是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原则是“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实热证“热者寒之”,寒实证“寒者热之”;阴阳偏衰中,阴虚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阳虚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亦称阴病治阳。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药的合理应用(一)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药的合理应用(一)考点复习

考点一、中药合理用药基本原则考点一、中药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具体解释安全(首位)保证用药安全。

首先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有效确保用药有效简便提倡用药方法简便经济倡导用药要经济实用 考点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考点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项目内容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①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②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③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④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⑤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⑥违反用药禁忌;⑦同类重复使用;⑧乱用贵重药品不合理用药的后果①浪费医药资源;②延误疾病的治疗;③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④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最佳选择题】 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在建议临床医师或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必须放在首位的基本原则是 A.安全 B.经济 C.有效 D.简便 E.易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放在首位的基本原则是安全。

【多项选择题】 关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乱用贵重药品 B.给药途径不适 C.给药剂量失准 D.同类重复使用 E.服药时间不当『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五个选项均属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形式。

考点三、中药配伍原则考点三、中药配伍原则 1.七情配伍七情举例作用相须金银花配连翘协同作用,增进疗效相使枸杞子配菊花相畏相杀半夏畏生姜生姜杀半夏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生姜配黄芩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相反十八反、十九畏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 2.中药气味配伍配伍举例药性相同者可相辅相成,增强疗效四逆汤:附子配伍干姜药性相反者配伍,用于寒热错杂的证候,或相反相成,制性存用,降低毒副作用左金丸:重用黄连,配伍少量吴茱萸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可起辛甘发散、辛甘扶阳和辛甘化阳的功效桂枝甘草汤:桂枝配伍甘草 3.中药复方配伍配伍举例药物用量依君臣佐使而递减苓桂术甘汤、小承气汤 【楝记】军龄小各药物的用量相等九分散、越鞠丸、良附丸【楝记】越九良等等主药用量小于其他用量(主药贵重)牛黄清心丸、人参健脾丸 考点四、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用考点四、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用项目炮制品方剂方剂主治及功效当归生当归当归四逆汤血虚寒厥证酒当归四物汤营血虚滞证当归炭共入散剂崩中漏下紫苏子生紫苏子苏子降气汤《医方简义》喘哮之缓者炒紫苏子降气定喘丸痰浊阻肺所致咳嗽痰多,气逆喘促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实下虚喘咳证大蓟生大蓟大蓟散饮啖辛热,热邪伤肺,呕吐出血之肺疽大蓟炭十灰散血热妄行证干姜干姜(能守能走)温脾汤冷积便秘姜炭(守而不走)如圣散妇人血崩生化汤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枳壳生枳壳血府逐瘀汤胸中血瘀证麸炒枳売槐花散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项目炮制品方剂方剂主治大黄生大黄温脾汤寒积里实证酒大黄当归龙荟丸肝胆火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大便秘结等熟大黄大黄䗪虫丸瘀血内停所致癥瘕、闭经大黄炭十灰丸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血崩白芍生白芍四物汤营血虚滞证炒白芍痛泻要方脾虚肝旺之痛泻酒白芍柴胡舒肝丸肝气不疏,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项目炮制品方剂方剂主治及功效香附生香附越鞠丸六郁证醋炙香附越鞠保和丸气食郁滞所致的胃痛甘草生甘草普济消毒饮大头瘟蜜炙甘草炙甘草汤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苦杏仁生苦杏仁麻黄杏仁汤冬月伤寒咳嗽苦杏仁杏仁煎小儿咳嗽声不出炒苦杏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湿病风湿在表 【配伍选择题】 A.枸杞子配菊花 B.生姜配黄芩 C.附子配半夏 D.金银花配连翘 E.生姜配半夏 1.因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而增进疗效,且为相须配伍的是 2.因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是『正确答案』D 、E『答案解析』金银花配连翘——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而增进疗效,且为相须配伍。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药用药安全(一)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药用药安全(一)考点复习

考点一、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考点一、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基本类型和发生机制 1.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基本类型基本类型不良反应具体内容病因学分类与药物剂量有关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与药物剂量无关特异质反应(遗传因素);变态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病理学分类功能性改变、器质性改变(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2.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机制因素具体内容副作用如大黄;麻黄毒性作用如大量服用乌头、附子或久服朱砂、雄黄等变态反应发病率最高后遗作用①不可逆:关木通;②可逆:服用小金丸、西黄丸药物依赖性①生理依赖:番泻叶;②生理和精神依赖:罂粟壳致癌作用①致癌物质:细辛、土槿皮、桂皮、槟榔;②辅助致癌活性:如巴豆中含有的巴豆油特异质反应、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雄黄、千里光) 3.相关因素项目内容药物相关因素①基原与品种;②药材产地;③采集时间;④炮制工艺;⑤贮存条件;⑥药物的成分;⑦药品质量患者机体因素①生理因素:特殊人群;性别②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种族不同③病理因素临床使用因素①剂量过大:如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麻黄过量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②疗程过长;③辨证不准;④配伍失度 考点二、监测与报告考点二、监测与报告分类内容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自愿呈报、集中监测(重点药物监测和重点医院监测系统相结合,重点医院监测又可分为一般性全面监测与重点监测)、记录联结、记录应用报告范围①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所有不良反应;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②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程序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考点三、药物不良反应填写内容和评价方法考点三、药物不良反应填写内容和评价方法级别具体内容肯定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或虽然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导致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有资料佐证;但引发 ADR 的药品不止一种,或原患疾病病情进展因素不能除外可能无关ADR与用药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临床表现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全,等待补充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最佳选择题】 关于不良反应的监测的报告说法不正确的有 A.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 B.进口药品自首次进口 5 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所有的不良反应 C.满 5 年的进口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D.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最迟不应超过 15 个工作日 E.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最迟不应超过 30 个工作日『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E应该是最迟不应超过15个工作日。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郁证1.肝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心情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事不行。

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四逆散中的一种。

2.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丹栀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中的其中一种分别与二陈丸或礞石滚痰丸合用。

3.心脾两虚[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害怕,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归脾丸、解郁安神颗粒、安神健脑液中的一种。

阳痿1.心脾两虚[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中的一种。

2.肾阳不振[症状]阳事不举,成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乏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胃壮阳。

[方药]右归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

3.肝郁不舒[症状]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加减。

执业药师 中药综合 黄金考点

执业药师 中药综合 黄金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黄金必考点※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的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常用古文献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伤寒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温疫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神农本草经》:药物三品分类原则。

载药365种。

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共载药1892种,方剂11096首,附有药物图谱1109幅。

《肘后备急方》:此书属急症手册性质。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大医精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普济方》:收方61739首。

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炮炙大法》:继《雷公炮炙论》之后第二部炮制专著,雷公炮制十七法。

※中医理论基础的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阴阳对待”,阴阳相反,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维持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衡。

互根互用:“阴阳互藏”,“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即阴阳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长平衡: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相互转化:“物极”关系。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也是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黄金考点二: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主藏血。

心:主血脉,主神明。

脾:主运化,主统血。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胃:主受纳腐熟;主通降。

大肠: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尿和排尿。

三焦:“孤府”,元气运行的通路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黄金考点三:气血津液元气:“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

执业中药师之中药学考点总汇

执业中药师之中药学考点总汇

中药学知识要点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9)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0)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2)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2、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疏肝。

用于上焦。

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长于清解热毒。

3)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长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

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声哑。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桑叶配菊花,桑叶配黑芝麻。

5)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菊花配枸杞子。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6)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咳,升阳止泻。

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生葛根配黄连、黄芩,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又为治气虚下陷所常用。

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8)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主散头面部风热、清利头目而止头面部诸痛。

10)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1)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锻后用)。

重在清解。

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考点1:《本草经集注》创立了新的编写体例: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改进了《本经》三品分类法;所载药物内容采用朱墨、大小字体分书法,保持了引录文献的原有面貌。

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以病证类药。

考点2:患者咨询的内容一般可分为:(1)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别名。

(2)适应病证药品适应病证与患者病情相对应。

(3)用药禁忌各种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证候禁忌、饮食禁忌等。

(4)用药方法包括口服药品的正确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和用药前的特殊提示;栓剂、滴眼剂、气雾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等特殊剂型的用法;如何避免漏服药物,以及漏服后的补救方法。

(5)用药剂量包括首次剂量、维持剂量;每日用药次数、间隔;疗程。

(6)服药后预计疗效及起效时间、维持时间。

(7)药品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8)有否替代药物或其他疗法。

(9)药品的鉴定辨识、贮存和有效期。

(10)药品价格、报销,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等。

考点3:“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考点4:咳嗽-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考点5:乳痈-热毒炽盛证【症状】乳房肿痛加剧,皮肤焮红灼热,继之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溃后脓出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剂】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

考点6:郁证-心神失养证【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

舌质淡,脉弦。

【方剂】甘麦大枣汤。

考点7:“诸病通用药”考点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哪种关系?考点9:参麦注射液与氯化钠500毫升考点10:扶正解表不包括?考点11:泻心汤用什么黄连?考点12:五更泻是脾肾阳虚还是肾阳虚?考点13:肝阳头痛—胀痛;湿性头痛—重痛考点14:生姜与半夏,金银花与连翘,生姜与黄芩考点15:细辛,白矾,雷公藤的不良反应考点16:咽喉肿痛:风热和火毒的中成药考点17:培土生金与金水相生考点18:虚劳-气虚,阴虚,阳虚中成药考点19:肺胀-肺肾气虚,咳嗽痰热,咳嗽风寒中成药考点20:肺与肾,脾与肾体现的关系考点21:便秘:热秘、气秘、虚秘—中成药考点22:淋证:热淋,劳淋证型考点23:郁证:心神失养,痰气郁结,肝气郁结方剂考点24:特殊煎煮方法:包煎,冲服,捣碎考点25:番木鳖碱解毒用药考点26:消渴-气阴两虚证、脾胃气虚证考点27: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考点27:不寐-肝火扰心和痰热扰心考点29:咳嗽-风热犯肺证。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理论基础(一)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理论基础(一)考点复习

考点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考点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概念分类内容病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分类概念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最佳选择题】 某女,38岁。

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塞,胸闷,经前乳房胀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气互结证。

所谓“证”是指 A.症状表现 B.病机概括 C.诊断方法 D.疾病名称 E.疾病过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证是病机概括。

【最佳选择题】 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属“证”的是 A.胸痛彻背 B.痰浊痹阻 C.郁证 D.脘腹痞满 E.活血化瘀『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痰浊痹阻属于证。

AD是症状、C是病名。

E是治法。

考点二、阴阳学说考点二、阴阳学说 1.阴阳的属性 白天: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 夜晚: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阴 2.阴阳的相互关系分类内容对立制约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病机证型治法治则阴阳偏盛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又称“治热以寒”“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盛—实寒证“寒者热之”,又称“治寒以热”阴阳偏衰阳衰—虚寒证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又称“扶阳益火”“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衰—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称“滋阴壮水”阴中求阳:用补阳药时,佐用补阴药阳中求阴:用补阴药时,佐用补阳药 技巧: 谁虚治谁,治谁谁虚 谁虚求谁,求谁谁虚 【最佳选择题】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属于阴阳的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属于阴阳对立制约。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汇总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考点一常用古文献典籍(一)主要医学典籍书籍现实意义《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

《素问》: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灵枢经》:侧重于经络理论和针刺方法。

有《针经》之称。

《伤寒论》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

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称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继承和发展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

《温疫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瘟疫的专著。

(二)主要本草典籍书籍现实意义《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

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为我国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

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增加了图谱,开创了图文对照编纂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收载药物1892种。

(三)主要方书典籍书籍现实意义《肘后备急方》急症手册性质。

全书总结了东晋以前的中医急症治疗成就。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大医精诚”。

《千金翼方》《千金要方》的续编。

《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巨著,重视某些药物的特异疗效,对结核病、中风、奔豚、天花、霍乱、脚气等病证的记述甚为细致。

执业药师《中药师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汇总《太平圣惠方》理法方药兼收并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四)主要炮制典籍书籍现实意义《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前人炮制技术和经验,初步奠定了炮制学基础。

《炮炙大法》作者缪希雍。

载有雷公炮炙十七法。

为第二部炮制专著。

《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所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考点二患者合理用药教育1.服药时间(1)空腹服:活血化瘀药、峻下逐水药、驱虫药、攻积导滞药。

《药综》近年高频考点汇总整理23条

《药综》近年高频考点汇总整理23条

♦1.温法:又称温里法,是使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治法。

温里法适用于里寒证。

由于里寒证病情的不同,温里法又分为温中祛寒法、回阳救逆法、温经散寒法三种。

临床常用的温肺化饮、温化寒痰、温肾利水、温经暖肝、温胃理气等,皆属温法范畴。

♦2.温中祛寒法:中焦虚寒证。

症见脘腹冷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口淡不渴。

舌苔白滑,脉沉迟。

♦3.回阳救逆法: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

症见四肢厥逆,无汗踡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

脉沉细或沉微。

♦4.温经散寒法:寒滞经脉证。

症见腰、腿、足等部位疼痛,手足不温。

舌淡,苔白,脉沉细。

♦5.温法应用注意事项:寒证较重,温之应峻;寒证轻浅,温之宜缓。

温热之药,性多燥烈,久用或用量较大时,应避免耗血伤津。

凡素体阴虚、血虚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不宜使用温法。

内热火炽,阴虚火旺,夹热下痢,神昏液脱,以及热盛于里而见手足厥冷的真热假寒证,均不宜使用温法。

孕产妇应慎用温法。

♦6.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法。

清法适用于里热证。

由于热邪有虚实、病位及间夹他邪的不同,清热法又分为清热泻火法、清热凉血法、清热燥湿法、清热解毒法、清虚热法等。

此外,清泄脏腑、清热解暑、清热生津、清热养阴、清热开窍、清热止血等,亦属于清法范畴。

♦7.清法多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免用药过量,以免损伤脾胃之气,或损伤人体阳气。

凡体质阳虚、脏腑本寒者,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气虚或血虚导致虚热者,以及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均不宜使用清法。

♦8.消法,又称消导法,是消散体内有形积滞以祛除病邪的治法。

运用范围比较广泛,凡由气、血、痰、湿、食等壅滞而形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消法。

由于致病原因和病情的不同,消法主要分为消食导滞、消痞散积、软坚散结等。

♦9.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证。

症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厌食纳呆,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脉滑。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中药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特色学科之一,也是一门让人耳熟能详的科学知识。

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掌握中药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无疑是他们在职场上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本文将从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考点1.中药药性、归经、功效、用法和用量中药的药性性质、药味、药效及其作用范围等方面被誉为中药学的基础知识。

药性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每种药性都具有特定的功效和应用。

归经是指中药的偏向性及传导规律,包括归肝、归心、归肺、归脾、归肾、归胃、归小肠、归大肠等。

掌握中药的药性、归经、功效、用法和用量,是药师开处方和指导病人用药的基本依据。

2.中药鉴别、配伍及副作用中药鉴别是指识别中药的真伪、知其品种等基本知识,包括辨别中药真伪、色、味、形、质、重量等方面。

中药配伍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中药按一定比例和方式配伍使用,以达到较好的疗效的学问。

中药的配伍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掌握中药的配伍知识对于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有很大的帮助。

副作用是中药在治疗疾病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副作用,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

3.中药标本、产地和药物鉴定中药标本、产地和药物鉴定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购买、使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本鉴别是指对中药品种、分类、生长环境、不同部位及其形态、颜色、气味、组织构造、纹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

产地的了解有助于判断中药的质量和功效,药物鉴定的目的是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判定,是否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

4.方剂学方剂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又称方剂组方学,包括方药的方剂制备、配方和配伍规律等方面。

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掌握方剂学知识能有效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疾病的有效性。

二、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技能考点1.中药计量中药有传统剂型和现代剂型两种,传统剂型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羊膜药丸、冲剂等。

《中药综》考前强化速记高分知识点36条

《中药综》考前强化速记高分知识点36条

♦1.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阴阳的概念与属性: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3.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

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维持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气能生血、行血、统血,血能载气、生气。

♦4.阴阳的消长平衡:指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或阳的运动变化出现减少或增加的量变形式。

♦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质变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6.综上所述,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阴阳对立互根,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固有属性;阴阳消长转化,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运动变化形式。

♦7.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基础上形成,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8.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上升。

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下行。

♦9.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树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10.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11.稼穑: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12.五行相生的概念: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具有助长、滋生、促进作用。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综合核心知识点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综合核心知识点
心火亢盛
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吐、衄血,舌红,脉数
肺气虚
咳喘无力、稍用力则喘甚+气虚症(气短懒言,自汗,乏力,面色㿠白 )
肺阴虚
咳嗽较重,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阴虚证(潮热,盗汗,颧红)
风寒犯肺
咳嗽
气喘
咯痰
咳痰稀薄,色白多泡沫+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风热犯肺
咯痰色黄稠,不易咳出+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或恶风、咽痛,鼻流浊涕,口干)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二节
失神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假神
原来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又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癫病
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笑哭无常
痰气郁结,阻蔽心神
狂病
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痰火扰心
痫病
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痰迷心窍,肝风内动
白色
主虚寒证、失血证
良附汤
饮食停滞
胃痛胀满,嗳腐恶食,或吐不消化食物
保和丸
肝胃不和
胃脘胀痛,痛连胁肋,嗳气后痛减,生气时痛甚
柴胡舒肝散
肝胃郁热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手足不温
黄芪建中汤
泄泻
食伤肠胃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病治阳
补阳时佐以补阴药,即阴中求阳,补阴时佐以补阳药,即阳中求阴
第三节

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考点归纳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2.1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2.2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2.3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3.(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

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

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

(3)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4)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5.五行相生治法:(1.)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2.)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3)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养肺气(4)金水相生法(补肺滋肾法)养肺阴以滋肾阴五行相克治法:(1.)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2.)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3.)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4.)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心主火,火属南;肾主水,水属北6、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7.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8. (1.)肝: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恶抑郁.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腑合胆.(2)心:主血脉,主神志.阳脏,喜通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腑合小肠.(3)脾:主运化,脾气主升,主统血.喜燥恶湿.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腑合胃.(4.)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朝百脉,肺主治节.喜润恶燥.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在腑合大肠.(5.)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纳气,濡养温煦脏腑.有"先\后天之精",故称为"先天之本".封藏为主.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腑合膀胱.类似功能: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肺朝百脉9..肺主气、肝主疏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纳气10.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11. 1.心与肺的关系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2.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4.心与肾的关系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水火既济)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心肾相交)5.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6.肺与肝的关系气机的调节。

7.肺与肾的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金水相生。

8.肝与脾的关系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

9.肝与肾的关系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10.脾与肾的关系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

12.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心火移热于小肠。

肺与大肠的关系: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

"气虚便秘"脾与胃的关系:(1)纳运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不和"。

(2)升降相因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

(3)燥湿相济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属阳喜润而恶燥。

两脏燥湿相合肝与胆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

肾与膀胱的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13.呼吸:肾\肺消化:肝\脾水液代谢:肺(上焦)\脾(中焦)\肾(下焦)脑活动:心\肝\肾气的生成:肺\脾\肾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14. (1)元气-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中精气,分布于三焦.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各脏腑、经络(2)宗气-脾肺“气海、膻中”,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行呼吸\气血.语言、声音、呼吸、视听、心搏(3)营气-脾胃“荣气”,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脉中之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4)卫气-脾胃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维持体温.脉外之气.15.气逆:面红目赤气滞:闷胀疼痛气闭:不省人事气脱:汗出不止气陷:子宫下垂16.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养气)津和液:质地较清稀,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

17. 督脉的基本功能为:①调节阳经的气血(阳脉之海)②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任脉起基本功能为:①调节阴经气血(阴脉之海);②主持妊养胞胎(任主胞胎)。

冲脉基本功能为:①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脉之海);②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

带脉基本功能为:①约束纵行诸经;②主司妇女的带下。

18. 偏阳质与发病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偏阴质与发病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喜静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19.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不通;寒性收引,具有收缩牵引挛急等特点。

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湿: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肢水肿。

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疡。

疫: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0. 病机:(1)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导致真实假虚现象,称为:大实有嬴状(2)由于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导致真虚假实现象,称为:至虚有盛候21.阴阳互损: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阴寒之邪雍盛于内,可见阳浮于外之症,称为:真寒假热之证。

阳盛格阴:邪热过盛,格阴于外,称为:真热假寒之证。

22.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疾病传变)23.康复原则:形神共养:①养形重在养精血保胃气。

②养神重在调神护神。

调养气血阴阳:①调养气血。

②调养阴阳。

③协调脏腑。

④疏通经络。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1.中医诊断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因青色主寒证、惊风证、瘀血证、痛证黑色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痛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苔:表证,寒证积粉苔:毒热内盛,常见于瘟疫或内痈黄苔:热证,里证舌淡胖苔黄而华润:阳虚水湿不化灰黑苔:灰黑而润滑:寒湿证灰黑而干燥:里热证口苦------肝胆实热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肝胃不调;或食滞于胃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反治: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真实假虚证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藏药:五元:土、水、火、风、空三因:隆、赤巴、培根三化味:甘酸苦蒙药:三根:赫依(气)、希日(火)、巴达干(土和水)三秽:稠、稀、汗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尿胆红素(BIL)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肝炎、肝硬化、肝损伤、胆管炎2.尿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发,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减少: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3.粪胆原:增加:在溶血性黄疸减少:阻塞性黄疸4.淀粉酶(AMY)速率法:血清80~220U/L增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到高峰,3~4日恢复正常。

降低:肝癌、肝硬化、糖尿病5.磷酸激酶(CPK)男性25~200U/L女性25~170U/L增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急性脑外伤6.肾功能检查的项目有血清尿素氮血肌酐7.血尿酸:参考范围:155~428μmol/L酶法男性180~440μmol/L女性120~320μmol/L增高:核蛋白代谢增强减少: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高糖、高脂肪饮食8.血糖(GLU)空腹:成人3.9~6.1mmol/L (70~110mg/dl)儿童3.3~5.5mmol/L (60~100mg/dl)餐后2h:血糖<7.8mmol/L(140mg/dl)增高:胰岛素功能低下降低:胰岛素β细胞瘤,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9.糖化血红蛋白(Ghb)竞争免疫比浊法4.8%~6.0%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糖降低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10.血清总胆固醇(TC)--3.1~5.7mmol/L11.甘油三酯(TG)--0.56~1.70mmol/L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1.9~3.61mmol/L 1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1.04~1.55mmol/L14.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检查为大三阳的是HbsAg HBeAg HBcAb带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