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阴阳之气与觉醒及睡眠

合集下载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中医对睡眠的认识中医有关睡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

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很多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睡眠机理的中医论述大都基于此。

徐凌云和高荣林将中医睡眠学说概括为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

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这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

董德懋则将睡眠障碍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

俞宜年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

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中医关于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

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伊明瑞等认为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郁青萍和高翔等认为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

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陈武山认为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一证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梅建强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

梅建强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

卷 38
2019

10第月5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5 Oct.2019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5.02
梅建强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 *
主藏元阳”,肾阳总领人一身之阳气,在睡眠的维持
[7-8]
中发挥着基础的作用 。 1.2 睡眠与肝的关系 梅建强教授认为肝主疏泄
型 失眠症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类型 ,已逐渐得到学术
[5]
界重视 。
和肝主藏血,对保证正常的睡眠有重要作用。肝主 疏泄,总领一身之气机,调畅情志,维持卫气的正常
梅建强教授是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运行。南宋蔡元定《睡诀》有言:“先睡心,后睡眼。”
[9]
之内,肝动则胆亦动,胆动而肝即随。”胆为中正之
切。心主神志,肝主藏血舍魂,心境平和,神魂安宁
[11]
则能寐 。 2 阳虚肝郁型失眠症的病机 2.1 肾阳虚馁是基础 梅建强教授认为,肾阳虚馁
是阳虚肝郁型 失眠症发病的基本因素。肾阳虚馁的 原因有 4 个方面:1)先天禀赋不足而肾阳虚衰。2)现
官,主决断,胆气虚寒则出现惊恐不安,神不守舍等 症状。6)肝血亏虚,目与筋失于涵养,则出现两目干 涩、肢麻震颤等症状;肝血亏虚,魂无所依则出现心
[9]
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亦有云:“肝为肾行其气。” 由此可见,卫气源于肾,
而 肝 主 之 。 肝 体 阴 而 用 阳 ,为 藏 血 之 脏 ,称 为“ 血
府”。魂乃中医学五神之一,是人体有意识的精神思

阴阳睡梦论(下)

阴阳睡梦论(下)

睡 眠 一 样 , 梦 也 与 阴 阳 变 化 密切 相 关 ,.  ̄- 态 , 魂 可 不 受 神 的 约 束 而 独 自 活 动 则 为 - j 人 的 身 心 健 康 同样 也 有 着 重要 的 影 响 。 梦 。 在 深 睡 眠 中 , 尚 能 静 守 于 内 , 无 魂 故 梦 是 随 着 睡 眠 的 深 浅 周 期 变 化 而 发 梦 : 睡 眠 为 厥 阴 之 时 , 气 相 对 活 跃 , 浅 卫 肝 生 的 。 就 寤 寐 而 言 , 为 阳 , 为 阴 。 睡 眠 主 厥 阴 而 藏 魂 ,魂 受 卫 气 激 惹 不 能静 守 , 寤 寐
失 去 了 连 续 性 ,觉 醒 时 的 时 间 、 间 概 念 发 梦 多 出 现 与 阴 阳 失 调 密 切 相 关 的 梦 境 , 空
状 态 虽 属 阴 主 静 ,但 阴 中 又 可 再 分 阴 阳 ,
深 睡 为 阴 , 睡 为 阳 。根 据 睡 眠 中脑 电 波 浅
故 多 梦 。按 阴 阳之 理 , “ 神 ” 言 , 为 就 精 而 精 阴而神 为 阳: 五 神 而言 , 魂 虽 皆为 阳, 就 神
的 变 化 , 将 睡 眠 过 程 分 为 快 波 和 慢 波 两 但 神 为 阳 中 之 阳 , 魂 为 阳 中 之 阴 ; 日 可 而 白
也 是人 身之 神 活 动 的一 种 表 现形 式 。 ( ( 内 经 将 人 身 之 神 按 其 层 次 和 分 工 划 分 为
五 , 神 、 、 、 、 五 神 。 因其 分 别藏 即 魂 魄 意 志 于五 脏 , 又 称 为 “ 脏 神 ” 神 藏 于 心 为 故 五 。
最 高统 帅 , 主 导 了 最 高 层 次 的精 神 活 动 ,
I ¨ 。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代先贤虽然从哲学高度论述了睡眠的本质特征,但是未能具体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内经》则运用阴阳学说弥补了这一不足。

以《内经》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中医学,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认为这是一种生命活动的阴阳变化过程。

其中睡眠属阴,谓之寐;觉醒属阳,谓之寤。

寤寐是人身之神处于阴阳动静的两种不同状态。

1 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人类的睡眠是与觉醒交替出现的,一般都是夜间睡眠而白昼觉醒,形成一个周期性的昼夜节律。

睡眠-觉醒节律是人类生命活动诸多节律中最普遍、最明显、最典型的生命节律。

这一节律的形成,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天地阴阳消长变化的结果。

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中,其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影响,睡眠-觉醒这一活动也不例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类顺应天之阴阳消长变化的基本活动规律。

日出为昼,阳气主之,作是觉醒状态下的活动;日入为夜,阴气主之,睡眠是息的最佳方式。

《内经》对这一规律形成的机制解释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素问金匮真言论》)。

表明随自然界阴阳变化,人体机能则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转弱、半夜最衰的变化规律,这是按阴阳性质用四分法来阐述机体活动昼夜变化规律的。

自然界的昼夜阴阳消长盛衰变化规律如此,人与天地相应,故人体的阴阳之气随之也形成了消长盛衰的日节律运动。

平旦时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黄昏时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休息。

阳主动,阴主静,阳入内阴气盛则寐,阳出阴盛于外则寤,由此便形成了睡眠-觉醒的昼夜阴阳日节律。

正如《灵枢口问》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从调和五脏阴阳论治失眠

从调和五脏阴阳论治失眠

2 1 2 肝 火亢盛 ..
泻肝汤加减 。 22 虚证 .
证见难 以入睡, 心烦 口苦, 面红 目赤, 便秘
尿黄, 舌红, 苔黄, 弦数 。法拟清肝泻火, 以安神, 脉 佐 方以龙胆
1 1 1 心血瘀 阻 ..
证见心悸失眠, 胸闷, 时有胸痛, 面唇紫黯,
以肝血亏虚证 多见 。 证见年老或病久, 虚烦失眠, 时寐 时醒 乏力面 白, 目干涩, 双 舌淡, 苔薄, 脉细 弦。法拟养血柔肝 、宁心 安神, 以酸 枣仁 汤加减。 方
1 2 4 心 阳虚 弱 证见心悸 不眠, .. 动则加 剧, 胸闷气促, 畏寒 肢冷, 头晕, 面色眦 白, 舌淡而胖, 脉沉而细迟或结代。 法拟温补 心阳 、安神定悸, 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 方
2 肝病 肝 者 “ 军 之 官 , 虑 出 焉 ”, 肝 主 情 志 。中医 认 为 情 志 将 谋 即 也 是 失 眠 的主 要 原 因 。 肝病 失 眠 , 因情 志 失 调 , 素 体肝 旺, 多 或 或年 老 、 久 病 而 致 。临 证 常 见 于 瘀 肝 病 和 高血 压病 患 者 。
3 脾 病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脉细 涩或 结代 。法拟活血化瘀 、 理气通络,
方 以桃 仁 红 花 煎 加 减 。
1 12 肝郁犯 心 证见 白天心烦不 安, .. 急躁 易怒, 口干苦 , 苔 黄少津, 舌质黯红, 脉细弦或数、 有结代 。 治以平肝或疏肝解郁、 益气活血安神, 以丹栀逍遥 散加桃 仁、红花、黄芪、党参 、麦
眠的原因之一。 心病失眠者多 因久病年老, 或惊 吓, 或劳神过度 而致, 多见于冠心病 、心肌 炎、心 动过速 或频发早搏等患者 。 临床 表现 常有冠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齐病史, 因感 冒或情志

中医养生学6

中医养生学6
心衰病人及咳喘发作病人宜取半侧 位或半坐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 肺病等造成的胸腔积液患者,宜取 患侧卧位,使胸水位置最低,不妨碍健 侧肺的呼吸功能。
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如肺心病 人等一般不宜取左侧卧或俯卧,以防心 脏负荷过大。
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无年目的。中医认为,子 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 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也发现,夜间0点至4点,机体各器官 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点至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 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午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好, 符合养生道理。
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 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 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 规律与四时的关系,一天之中起卧亦有规律,即要使 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

《类修要诀· 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 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
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 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 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 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 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 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 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 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 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 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 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 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 治顽固性疼通及精神病等。
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 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时期内, 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 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动眼睡眠期 (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 %,说明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儿 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因 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中生长激素可 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 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 足够时间和质量。

人体阴阳之气与觉醒及睡眠

人体阴阳之气与觉醒及睡眠

人体阴阳之气与觉醒及睡眠一、《内经》关于睡眠与觉醒的机理:《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阳气盛瞋目,阴气盛瞑目。

”经文指出,青壮年人阳气旺,阴血盛,阴阳平和,而营卫之气各自运行于正常的运行通道上,也就是阴气运行于脉管之中,卫气运行于脉管之外,阴阳相随,而使机体皮肤肌肉受到阴阳之气的润养而平和,所以,白天就会精神饱满,夜晚就会睡得香甜;而老年人因为阳气衰,阴血少,阴阳之气不平和,机体不能得到阴阳之气的润养而使皮肤肌肉枯萎,运行气血的经脉不通畅,五脏之气不协调,而夜晚睡不着,白天没精神。

总而言之,人的睡眠与觉醒,与机体自身阴阳之气的平和与否,密切相关。

阴阳之气平和,睡眠与觉醒就会正常,不平和,睡眠与觉醒就失常。

也就是说病态的失眠与觉醒,与机体自身阴阳之气的平和与否的道理是相同的。

《灵枢·寒热病》还指出,“阳气盛时,则人眼睛大睁,睡不着觉,阴气盛时,则人容易瞌睡。

”二、现代医学关于睡眠与觉醒的机理:1、关于觉醒状态:觉醒状态是大脑神经功能恢复了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的体现。

觉醒状态分为行为觉醒与脑电觉醒。

(1)行为觉醒可能与中枢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有关,但具体机理还不明;其一,觉醒睡眠与松果体的分泌功能有关;因为松果体是一个活跃的分泌器官。

松果体分泌的物质有两类;一类为吲哚类,5-羟色胺,主要为退黑色素;另一类为多肽类,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主。

其二,《科普创造》1988年第四期,任光有先生的文章“人类第三只眼睛——松果体”一文指出:“松果体具有眼睛的部分功能,光线能通过人的视网膜,视神经,付视束,内则前脑束,中脑被盖部,脊髓交感神经中枢,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而作用与松果体,使松果体具有感知外界光明与黑暗的功能。

人体营卫之气大会的时间原文

人体营卫之气大会的时间原文

人体营卫之气大会的时间原文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1),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2)。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3)。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4)。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为阳陇,日西为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5)。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⑻,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⑺。

《灵枢·营卫生会》〔讲解〕本文论述人体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及其与昼夜阴阳消长变化的一致性。

(1)“阳”,指体表。

“阴”,指体内。

“二十五度”,即二十五周次。

张隐庵注:“卫气日行于太阳之肤表,而夜行五脏之募原,……外内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此卫气之行也”。

又沈又彭《医经读》说:“昼行阳,夜行阴,此阴阳非指经络言,乃指外内言也。

盖脉在分肉之间,营行脉中,卫即行于脉外。

无论阴经阳经,卫气浮上而行者,即行于阳也;沉伏而行者,即行于阴也。

行于阳则表实,故昼日体耐风寒,行于阴则表虚,故夜卧不耐风寒,此其验也”。

以上两说,可互参。

(2)“起”、“止”指寤与寐。

张志聪注:“气至阳则卧起而目张,至阴则休止而目瞑。

”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当卫气行阳已尽,由表入里时,人便入睡;卫气行阴已尽,由里出表,人便觉醒。

(3)“陇”,与隆通,极盛的意思。

“阳陇”,即阳气最盛之时。

阳气最盛,是阳中之阳,叫做重阳。

“阴陇”,即阴气最盛之时。

阴气最盛,是阴中之阴,叫做重阴。

(4)“太阴”,指手太阴肺经。

“内”,指营气。

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言太阴主内。

“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

“外”,指卫气。

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言太阳主外。

张介宾注:“太阴,手太阴也。

太阳,足太阳也。

内言荣气,外言卫气。

营气始于手太阴,而复于太阴,故太阴主内。

卫气始于足太阳,而复会于太阳,故太阳主外”。

营气和卫气都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性质柔顺,行于脉中;卫气性质刚悍,行于脉外。

中医养生与睡眠

中医养生与睡眠

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冬三月,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昼夜睡眠时间
子午觉 “子、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阴”及 “合阳”的时候,利于养阴和养阳 子觉 午觉 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 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 即可
理想睡眠时间
晚上9时-早晨5时
睡眠姿势
1
睡眠卧位姿势
2 睡眠朝向姿势
睡眠卧位姿势
身体右侧卧位
睡眠朝向姿势
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 ——孙思邈
睡眠与中医调理
合理进食晚餐:
避免睡前进食使人兴奋之品

晚餐避免进食容易产气的食物
尽量避免进食丰盛、油腻的晚餐
睡眠与食疗
远志枣仁粥:血虚
莲合羹:阴虚
小米粥:脾虚
龙枣汤:心脾两虚
夜交藤粥:心肾不交
睡眠与穴位按摩
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
涌泉穴
太溪穴
睡眠与足疗
方法一:远志、红花、枣仁、磁石、龙骨、桃仁,睡前浸 泡30分钟。 方法二:黄连、肉桂、 夜交藤、 合欢皮、丹参,每次临 睡前洗双足30分钟,适用于心肾不交者。 方法三: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3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疲劳,促进阴阳相合,有助于睡眠。
人生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睡眠—觉醒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阴阳睡眠学说: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神主睡眠理论: 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营卫睡眠学说:营卫未和,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 不得眠
睡眠时间
1
四时睡眠时间
2
昼夜睡眠起居
四时睡眠时间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内经》之气论与失眠

《内经》之气论与失眠
生杀 之本 始 . 明之府 也。 病必求 于本 ” 阳二气 方 法 , 照 功能 、 为相 应 或 相似 的原 则 , 神 治 阴 按 行 以金 、 、 木
作 为相 对而 又相互 依赖 、相互转 化 的两种 不 同性 质 水 、 、 火 土来 代 表 五脏 的 五种 不 同性 质 和功 能 的气 , 的气影 响着人 体 的睡眠 状况 人 与 自然 界是 统一 的 在 某 种程度 上亦 诠释 了彼此 之间 的关 系 人 体 生命 整体 .天人合 一 ”即是说 天地 万物 之气 与人 体之 气 活动得 以延 续 . “ 依赖 五脏之 间气 的功能 协调 . 因此 五 是 相通 的 .自然界 的 阴阳变化 致使 一天有 昼 夜晨 昏 脏气 化运动 能否 正常有 序则 成为关 键所 在 由于 神
《 内经》认 为 ,睡眠 的生 理病 理主要 与 阴 阳 、 营 生 , 属 《 亦 内经 》 论 范畴 。《 气 灵枢 ・ 营卫 生会 》 中言 : 卫 、 、 髓 及魂 魄 有关 。其 中 阴 阳学说 、 神 脑 营卫 学 说 “ 人受 气于 谷… …其清 者为 营 . 者为卫 , 在脉 中 . 浊 营 及 五脏 论 均 为气学 理论 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笔 者 卫 在脉 外 , 营周不 休 , 十而 复大会 . 五 阴阳相 贯 , 环 如

些均 与 睡 眠 的生 理 、 理 紧 密相 连 , 气 的偏 盛 偏 衰 均 可 导致 失 眠 。从 气论 治 失 眠 的方 法 , 临 床得 到 了广 泛应 用 病 诸 在
关 键 词 内 经 气 论 失 眠
中 图分 类 号
R2 1 2
文献 标 识 0 1 — 0 6 3 6 2 9 X( 0 712 0 1 —0
维普资讯

助睡眠文言文翻译

助睡眠文言文翻译

《黄帝内经》云:“阴气者,身之根本也,阴气不足,则疾生;阳气者,身之枝叶也,阳气有余,则病起。

”此言睡眠之重要也。

阴气者,即睡眠之谓也;阳气者,即觉醒之谓也。

阴气充足,则身体康健,精神焕发;阳气过剩,则神疲乏力,疾病缠身。

故睡眠之道,宜讲究阴阳平衡。

夫睡眠之道,首重安寝之环境。

室宜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床榻之设,宜软硬适中,高矮适宜,以利于入眠。

枕头之选,宜高低适宜,软硬适中,以支撑头部,避免颈部受压。

床帐之挂,宜简洁大方,避免繁杂之物,以免影响心神。

次则讲究睡眠之姿势。

古人云:“卧如弓,寿如松。

”卧如弓者,即以侧卧为宜,有利于气血流通,舒缓筋骨,消除疲劳。

若平卧,则宜屈膝,以减轻腰部压力。

若仰卧,则宜微屈双膝,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再者,饮食之宜忌亦影响睡眠。

晚餐宜清淡,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

睡前不宜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兴奋神经。

睡前宜吃些易消化、营养丰富之食物,如牛奶、蜂蜜等,以安神助眠。

此外,情绪之调节亦为睡眠之关键。

古人云:“心静自然凉。

”睡前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虑、烦恼之事。

可通过阅读、听音乐、静坐等方式,使心神得到放松。

夫睡眠之道,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以下为助睡眠之法:1. 每日定时睡觉,形成生物钟,有利于调整作息。

2. 睡前泡脚,以温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3. 睡前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4. 睡前适当阅读,选择轻松愉快的书籍,避免过于沉重的话题。

5. 睡前不宜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6. 睡前适当按摩,如头部、颈部、腰部等,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睡眠之道,重在讲究方法,持之以恒。

愿世人皆能拥有美好睡眠,健康长寿。

《列子之周穆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列子之周穆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周穆王》原文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

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女乐以娱之。

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飨,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

穆王乃为之改筑。

土木之功,赭垩之色,无遗巧焉。

五府为虚,而台始成。

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

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泽,正蛾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杂芷若以满之,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

月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

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

居亡几何,谒王同游。

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乃止。

暨及化人之宫。

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

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

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

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

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

百骸六藏,悸而不凝。

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

化人移之,王若殒虚焉。

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

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

王问所从来。

左右曰:“王默存耳。

”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复。

更问化人。

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且曩之所居,奚异王之宫?曩之所游,奚异王之圃?王闲恒有,疑暂亡。

变化之极,徐疾之间,可尽模哉?”王大悦。

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减木],主车则造父为御,离离为右;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逾轮,左骖盗骊而右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

驰驱千里,至于巨蒐氏之国。

巨蒐氏乃献白鹄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

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

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

内经如何治失眠

内经如何治失眠

内经如何治失眠内经如何治失眠对于经常失眠的人来说,失个眠简直太简单了,一不小心就无眠到天亮。

睡眠本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却睡不着了,有人说,现在失眠比感冒的还要常见。

失眠让人很难受,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黄帝内经》中关于失眠的记载,还有那个有着“失眠第一方”美称的方剂是怎么配伍的吧。

一、病名【原文】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灵枢·邪客》)【译文】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不能闭目入睡,是什么病机造成的?二、睡眠机理【原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口问》)【译文】入夜之后,阳气已尽入于阴分,所以能够安静的睡眠;到黎明时阴气将尽,而阳气渐盛,就会清醒了。

【原文】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1]而夜暝。

(《灵枢·营卫生会》)【注释】[1]精:此处指神清气爽,精神饱满的意思。

【译文】壮年人的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通畅,营卫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精神饱满,而晚上睡得很熟。

【按语】1.睡眠与营卫阴阳的关系睡眠与自然界、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密切相关。

入夜之后,阳气已尽入于阴分,所以能够安静的睡眠;到黎明时阴气将尽,而阳气渐盛,就会清醒了。

2.关于“昼精而夜暝”的'理解本段提出了卫气昼行于阳,人即醒寤,夜行于阴,人即睡眠,所谓“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并举老人与少壮之人的精力和睡眠情况为例加以说明,认为少壮之人气血旺盛,营卫和调,昼则行于阳,阳分气盛,阳主动、主兴奋,故白昼精力充沛;夜则行于阴,阴分气盛,阴主静、主抑制,故夜晚睡眠良好。

《灵枢·口问》亦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老人气血虚衰,营卫失调,昼不行于阳,夜不行于阴,故白天精力不足,晚上睡眠不佳。

《灵枢·大惑论》亦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中医睡眠养生

中医睡眠养生

睡眠的姿势
病人的睡姿 心衰、咳喘发作病人:半侧卧位或半坐
位,枕与后背垫高. 肺病之胸腹积液者:患侧卧位,使胸水位
置最低,不妨碍健侧肺功能. 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不宜取左侧卧
1、年龄与睡眠
新生儿
1岁以下 1~2岁 2~4岁 4~7岁 7~15岁 15~20岁 成年人 70~90岁 90岁以上
18 ~22小时/日
14~18小时/日 13~14小时/日 12小时/日 11小时/日 10小时/日 9 ~ 10小时/日 8小时/日 9小时/日 10~12小时/日
性别与睡眠
睡眠时间还多少 与性别有关,一般来 说女性比男性平均 睡眠时间长.现代研 究认为可能与性激 素分泌差异有关.就 中医理论而言,女性 属阴,以阴血为用, 阴盛则寐多.
卫气——运行于阳经而醒觉,运行于阴经 及五脏而发生睡眠。
卫气运行的规律——白天运行于阳经之外 二十五周,夜间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二十五 周。
白天卫气行于阳,人体阳气盛于外,温煦 周身,卫外而为固,人寤而活动;夜间卫 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卧寐休息。
3 神主学说
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4、其他因素
最佳睡眠时间(睡眠中心时刻)分为: “猫头鹰”型:即迟睡晚起。夜晚
则思维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 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
“百灵鸟”型:即早睡早起。白天 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而入夜疲倦, 精力不支。
(二)、睡眠的质量标准
睡眠的质取决于睡眠深度和REM(快动眼 期睡眠)占睡眠总量的比例,正常为: 新生儿50% , 婴儿40%, 儿童18.5%~25% , 青少年20%, 成人18.9% ~22% , 老年人13.8%~15%.

《内经》之气论与失眠

《内经》之气论与失眠

麓学术探讨《内经》之气论与失眠李欣欣秦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指导:付春梅提要《内经》中气论与睡眠(失眠)关系密切。

阴阳学说、营卫学说及五脏论均为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均与睡眠的生理、病理紧密相连,诸气的偏盛偏衰均可导致失眠。

从气论治失眠的方法,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内经气论失眠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7)12—0016—03《内经》认为,睡眠的生理病理主要与阴阳、营卫、神、脑髓及魂魄有关。

其中阴阳学说、营卫学说及五脏论均为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仅就《内经》中气论与睡眠(失眠)的关系作一浅论。

1睡眠之气论《内经》认为,万物皆生于气,由气化生自然界万物。

《灵枢·决气》中道:“何谓气?岐伯日: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由此可见气化作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睡眠情况亦然。

气机调和则睡眠良好,气机不调则睡眠会受到影响。

1.1阴阳之气与睡眠气可化生为阴阳二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充分强调了阴阳之气的重要地位:“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二气作为相对而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影响着人体的睡眠状况。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即是说天地万物之气与人体之气是相通的.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体的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性.“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

《灵枢·口问》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决定了这种阴阳之气的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

睡眠机制研究进展

睡眠机制研究进展

睡眠机制研究进展摘要:产生睡眠的机制虽未有定论,但已有多种学说。

睡眠时脑电图表现可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机理不同。

在低位脑干存在着调节睡眠和觉醒的重要结构。

睡眠肽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硷可促进睡眠。

睡眠-觉醒周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

关键词:睡眠机制;神经睡眠睡眠是重要的生理活动,然而为什么会产生睡眠?自古以来不少学者进行过探索,尽管至今仍未有定论,但近几十年来睡眠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快,其前景是可观的。

1 古代和近代睡眠生理学的研究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的《灵枢、口问篇》中就叙述了“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

则寤矣”。

它最早地应用朴素唯物辨证的阴阳学说阐明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理。

清·林佩琴《类证治载不寐论治》中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进一步认识到人的睡眠和觉醒转化的机理是阴阳之间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

公元前,古希腊对睡眠也有了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睡眠是为了冷却头脑中的蒸汽”,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当体液失去平衡,使脑不正常热、冷、潮湿或干燥时则引起失眠。

13世纪,海梦特(Helmont)认为引起睡眠的冲动来自胃。

17世纪,法国的笛卡尔(Descartes)认为动物灵气较少有力时引起睡眠,反之则引起觉醒。

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已开始应用睡眠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睡眠生理,但存在一定的困难。

60年代以前,哈勒(Harler)、达尔文(Darwin)等提出了睡眠的充血学说。

70年代,杜哈姆(Durham)等又趋向睡眠的贫血学说。

其后,泊汀(Btrtin)等的实验结果否认了大脑血液循环对睡眠的影响,另有些学者提出了睡眠化学学说(如CO2、乳酸、疲劳毒素等),但都不能解释由觉醒迅速进入睡眠的机理。

华西德(Waschide)提出它不能解释连体孪生儿非同时睡眠的现象,因为这种连体孪生儿有共同的循环,但神经系统是各自分离的,他们的觉醒-睡眠周期是互不影响的。

失眠的中医诊治

失眠的中医诊治

⒉心脾两虚 证候特征 主症:虽能入寐,但睡后易醒、早醒。 兼症: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食少
腹胀或便溏。 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弱。 基本病机:忧思伤脾,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血之
化源不足,导致心血虚,心神失养,而致失眠。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⒊胃气不和 证候特征 主症:入睡困难,夜卧不安。 兼症:胃脘不适,纳呆嗳气,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便秘。 舌脉: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或滑数。 基本病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浊气上犯,
扰动心神而致失眠,此即“胃不和则卧不安。”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安神 方药:保和丸合越鞠丸加减 保和丸/越鞠丸: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陈
⒉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阴阳交替转换决定寤与寐,而人体的寤寐变化则以营 卫的运行作为物质基础,其中卫气运行最为关键。《灵 枢·营卫生会》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 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卫气行于阴,则 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 气盛,故形动而寤起。所以《灵枢·天年》说:“营卫之 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思考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更深刻的理解寤与寐?
⒊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寤与寐是以形体动静为主要特征的,形体的动静受心 神的指使,寐与寤以心神为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寤; 心安志舒则易寐,情志过极则难寐。张景岳在《景岳全 书·不寐》“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由于睡眠受心神的 支配,人们常因主观意志的需要,而使睡眠节律发生改变。 总之,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寤与寐就被看作是两者相 互转化的心身过程。
睡眠的重要性和中医睡眠生理
㈠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 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其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阴阳之气与觉醒及睡眠
一、《内经》关于睡眠与觉醒的机理: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阳气盛瞋目,阴气盛瞑目。

”经文指出,青壮年人阳气旺,阴血盛,阴阳平和,而营卫之气各自运行于正常的运行通道上,也就是阴气运行于脉管之中,卫气运行于脉管之外,阴阳相随,而使机体皮肤肌肉受到阴阳之气的润养而平和,所以,白天就会精神饱满,夜晚就会睡得香甜;而老年人因为阳气衰,阴血少,阴阳之气不平和,机体不能得到阴阳之气的润养而使皮肤肌肉枯萎,运行气血的经脉不通畅,五脏之气不协调,而夜晚睡不着,白天没精神。

总而言之,人的睡眠与觉醒,与机体自身阴阳之气的平和与否,密切相关。

阴阳之气平和,睡眠与觉醒就会正常,不平和,睡眠与觉醒就失常。

也就是说病态的失眠与觉醒,与机体自身阴阳之气的平和与否的道理是相同的。

《灵枢·寒热病》还指出,“阳气盛时,则人眼睛大睁,睡不着觉,阴气盛时,则人容易瞌睡。


二、现代医学关于睡眠与觉醒的机理:
1、关于觉醒状态:觉醒状态是大脑神经功能恢复了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的体现。

觉醒状态分为行为觉醒与脑电觉醒。

(1)行为觉醒可能与中枢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有关,但具体机理还不明;
其一,觉醒睡眠与松果体的分泌功能有关;因为松果体是一个活跃的分泌器官。

松果体分泌的物质有两类;一类为吲哚类,5-羟色胺,主要为退黑色素;另一类为多肽类,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主。

其二,《科普创造》1988年第四期,任光有先生的文章“人类第三只眼睛——松果体”一文指出:“松果体具有眼睛的部分功能,光线能通过人的视网膜,视神经,付视束,内则前
脑束,中脑被盖部,脊髓交感神经中枢,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而作用与松果体,使松果体具有感知外界光明与黑暗的功能。

松果体分泌的5-羟色胺,白天,尤其是中午时含量达最高峰,黄昏后迅速减少。

而退黑色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白天减少,夜晚增加。

松果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被科学界誉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松果体分泌的褪黑色素严格低限制少年时期的性腺发育,但是,到了一定时间,松果体便解除了这种限制,于是性腺活动增强,青春期到来。

松果体是人体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时,日、季、年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这些周期性变化的节律,它向人体的首脑机关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时间信号。

人从生到死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存在着不自主的节律性,如睡眠与觉醒,脑电活动,妇女排卵,体温和血压的升高,呼吸和尿量的增减,激素分泌的多少,物质代谢的快慢,血液成分的改变,体力情绪的高峰和低潮等等。


(2)脑电觉醒可能与脑干第四脑室兰斑核含有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变化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时,快波睡眠,也就是深睡眠发生,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时快波睡眠减少,也就是浅睡眠发生。

也可能还与脑干网状结构核大脑皮层内部乙酰胆碱神经递质有关,但其机理尚待研究。

(3)觉醒状态是大脑神经功能恢复了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

2、关于睡眠发生的机理:
(1)睡眠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一定部位的刺激而引起。

在脑干尾端具有对抗脑干网状结构上下激动系统的作用中枢。

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与上行系统的作用相互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2)睡眠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特定的结构发生主动活动过程而造成的。

中枢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的改变,可以改变睡眠的质量和时间。

以上是现代医学生理学对睡眠与觉醒机理的论述,但是睡眠与觉醒的微细过程机理还未能全面解开。

三、人体阴阳之气与睡眠和觉醒的探讨:
1、睡眠与觉醒是遗传和习惯的统一;
(1)胎儿携带着睡眠与觉醒的遗传信息,以及胎儿在母体内建立了对暗适应的记忆;所以刚出生的婴儿,受遗传和已经建立起来的暗适应记忆的制约,一般都是睡眠的时间比觉醒的时间长;而且有一部分婴儿白天睡眠,夜晚觉醒。

(2)婴儿时期,脏腑功能,大脑功能发育还不健全,还未对光明建立记忆,阴阳之气的生发还未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相适应,而使其睡眠时间比觉醒时间多。

而当婴儿对自然界的阴阳变化逐渐适应,并逐渐建立了简单的记忆,就会逐渐缩短睡眠时间,而随着月令和年龄的变化,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大脑的发育逐渐健全时,就会完全适应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主要是指昼夜的变化规律)。

而建立起与阴阳变化规律相一致的睡眠与觉醒规律。

(3)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都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阴阳变化规律,所以睡眠与觉醒是天地阴阳交替与人体阴阳交替和自然习惯的统一。

(4)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体自己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都养成了自己睡眠与觉醒的规律,久而久之,只要是阴阳之气平和的健康之人,都可以遂意调控自己的睡眠时间,以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睡眠与觉醒是人体大脑皮层感觉与记忆单位对天地阴阳变化形成的记忆,尤其是对太阳之光的感光记忆。

(1)睡眠是视觉系统对感光作用的迷失,而使视神经的冲动传导功能降低,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而使抑制蔓延,扩散而发生睡眠。

(2)睡眠是因为自然界光子的变化,使视网膜光感作用迷失;使视锥体细胞感光物质——视红质,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视紫质,对光感的敏感性降低,使其光化学反应和生物电降低或消失;而转入暗适应,此时瞳孔括约肌,缩瞳肌,瞳孔散大肌,眼直肌的兴奋性降低,所以睡眠也是眼肌和光感系统发生疲劳的表现,疲劳扩散,眼神经的兴奋性传导降低,而发生睡眠。

3、睡眠与觉醒是人体生物钟节律性的体现;
(1)松果体分泌的物质是人体生物钟的标志;其本身具有时间的自然变化节律,它感受光明与黑暗而分泌5-羟色胺、白天升高,夜晚降低,而退黑色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白天降低,夜晚升高就是时间节律的体现。

(2)5-羟色胺本身是大脑皮层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白天升高,主要参与大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协调平衡。

5-羟色胺在N-乙酰转化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褪黑色素;夜晚因为黑暗降临,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降低,而大量的褪黑色素在夜晚升高,就是在于褪去黑暗,而提高视觉功能,因为大量5-羟色胺转化为腿黑色素,又因为5-羟色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因为抑制功能和转化功能的实施,使睡眠发生,所以就会使其大量消耗而降低。

(3)去甲肾上腺素是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生成的多巴胺类物质——儿茶酚胺的一种,多巴胺类进一步氧化代谢可生成吲哚类物质,所以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以转化为褪黑色素。

科学家证明;“人浅睡眠时,脑电波变慢,深睡眠时,脑电波变快,并且证明浅睡眠与深睡眠交替发生。

”也就是说人的睡眠中也存在着抑制与兴奋交替的生理现象;那么这种抑制与兴奋交替发生的现象,可能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升高降低有关。

睡眠是大脑神经产生的以抑制为主的自我调节疲劳的表现形式;所以睡眠时大脑皮层及周围神经均处于以抑制为主的弱势反应状态。

睡眠开始时,为浅睡眠、抑制状态扩散,蔓延,抑制型神经递质5-羟色胺被消耗,消耗达到一定时间一定量时,而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累积达到了一定的量,所以出现抑制状态下的脑电兴奋作用,使深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变快;在此过程中,使去甲肾上腺素消耗到一定量时,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又累积到了一定量,而使脑电兴奋作用逐渐降低,脑电波变慢;或者说这二种神经递质的转化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及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四、睡眠觉醒与人体阴阳之气:
依据平时利用生命方程式的表现特点对失眠症的治疗,可以认为失眠症主要由阴虚火旺阴气虚少所致。

根据生命方程式的表现,对某一脏阴虚火旺所引起的失眠症,就用清这一脏之热,补这一脏之阴和清退虚热的方法而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就对《内经.》所言的:“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的结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说当某人在某一时期处在阴虚火旺状态时,可能就会引起失眠,而失眠的原因就是由于某一脏生理功能由于情志,药物,运气的影响而使其阳气亢盛而燥热,大脑皮层神经处在兴奋状态,而发生失眠。

所以说人体阴阳之气平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经常处在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状态,人体的睡眠与觉醒才会平衡而与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相符。

阴阳之气的平和对人体的睡眠与觉醒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