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模板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酶活测定及复核鉴定-定稿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酶活测定及复核鉴定摘要:试验中的真菌一部分来源于九寨沟的土壤中和枯枝落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河北迁安市及胜利油田的污染土壤中。
包括ACCC 31726、ACCC 32491、ACCC 32567、ACCC 32568等共计29株菌对其进行了微生物纯化、分离、筛选、酶活的测定及复核鉴定等。
关键词:纤维素酶活筛选真菌 ITS 鉴定纤维素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一类天然资源,且可无限再生。
麻、麦秆、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
并且我国每年产秸秆约7亿多吨,实现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是整个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合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纤维素资源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实验通过对菌种产纤维素酶活的测定确定其酶活高低,并综合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菌种试验菌种一部分来源于九寨沟的土壤中和枯枝落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河北迁安市及胜利油田的污染土壤中。
包括ACCC 31726、ACCC 32491、ACCC 32567、ACCC 32568等共计29株菌,所有菌种均来源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中心(ACCC)。
1.1.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马铃薯200.0g 葡萄糖20.0g 琼脂15.0~20.0g蒸馏水1000.0mL pH 自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0mL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CMCNa)NH4NO3 1.0g KH2PO4 1.0g KCl 0.5g Mn SO4 0.004g ZnCl20.0017g CoCl20.002g MgSO4•7H2O 0.5g FeSO4 0.01g CMCNa 1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pH 6.5羧甲基纤维素液体培养基(同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液体发酵培养基玉米秸秆粉(40目)10.0g 麸皮 2.5g KH2PO4 1.5g (NH4)2SO4 1.3g K2HPO4·3H20 2.9g CaCl20.15g MgCl2 1.0g FeSO4 0.005g MnSO40.0061g NaCl 1.0g 蒸馏水1000 mL1.1.3主要试剂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2g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度300~600里泊)溶于200.0mL蒸馏水中,水浴加热至溶解,用一层纱布过滤,取滤液100.0mL加pH4.8的醋酸盐缓冲液20.0mL,再加蒸馏水410.0mL,贮冰箱备用。
紫外线诱变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力
紫外线诱变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力张君胜;张力;张尧【摘要】为筛选产纤维素酶酶活力高的菌株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利用紫外线诱变对1株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ZJUV18,其发酵72h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68.07 U/g,较原始菌株提高4.45倍.%A Trichoderma viride strain was treated with ultraviolet to screen out a high cellulase-producing strain and apply in straw feed fer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high cellulase-producing strain with high cellulose yield and stabl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as named ZJUV18, was screened out. The FPA could be up to 68. 07 U/g after fermented for 72 hours, which was 4. 45 times the activity of the original strain.【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0【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纤维素酶;诱变;紫外线;酶活力【作者】张君胜;张力;张尧【作者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粮食短缺、能源危机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危机。
而我国由于受人口多、耕地少的双重制约,粮食供应形势尤为严峻。
因此,我国畜牧业要稳定持久发展,就必须减少对粮食的依赖[1]。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西轻⼯业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2009年7⽉第7期(总第128期)⾷品与⽣物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含量最丰富的碳源物质,对⼈类⽽⾔,它⼜是⾃然界中数量最⼤的可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物资源。
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降解⽣成葡萄糖,因此纤维素酶研究开发和应⽤是植物质资源再利⽤的主要途径。
微⽣物是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国内外共记录了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约53个属的⼏千个菌株[1],其中主要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前研究的最清楚的是霉菌中的⾥⽒⽊霉T.reesei 。
细菌产纤维素酶的产量较少,主要是葡聚糖内切酶,⼤多数对结晶纤维素⽆降解活性,且所产⽣的酶多是胞内酶或吸附在细胞壁上,不分泌到培养液中,增加了提取纯化的难度[1],因此对细菌的研究较少。
但由细菌产⽣的纤维素酶⼀般为中性或碱性,近⼗年来随着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在洗涤、纺织等⽅⾯应⽤前景⼴阔,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出良好的应⽤性能和巨⼤的经济价值[2]。
我们从青藏⾼原牦⽜粪中分离到⼀株⾰兰⽒阴性菌Ti-bet-YD4600-2,经16S rDNA 序列⽐对分析,Ti-bet-YD4600-2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菌株。
鞘氨醇单胞菌属是Yabuuchi (1990)[3]等通过研究16S rDNA核苷酸序列,胞内脂质中出现的特殊鞘糖脂和辅酶Q 的主要类型,确定的⼀个新属,该属细菌具有着极强的⽣命⼒,分布⼴泛,对除草剂、偶氮染料、多环芳烃等具有较好的降解作⽤,近年来受到⼴泛重视和研究[4]。
1材料和⽅法1.1材料来源通天河(34°49.753N,92°56.142E )海拔4604m 处取牦⽜粪样品。
1.2培养基[5]分离平板培养基,复筛培养基,滤纸崩解实验培养基,液体摇瓶培养基。
1.3初筛取样品1g 置于装有100mL ⽆菌⽔的三⾓瓶中,摇匀,从三⾓瓶中取1mL 转移到另⼀盛有100mL ⽆菌⽔的三⾓瓶,在25℃和150r /min 下振荡培养2h ,取0.1mL 振荡培养液涂布筛选到以CMC 为唯⼀碳源的培养基平板,倒置恒温25℃培养3~4d ,注意观察菌的⽣长情况,挑取单菌落⽤斜⾯保存。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一、菌种筛选的原理与方法菌种筛选的原理是通过筛选产纤维素酶活性高、产量大的菌种。
常用的菌种筛选方法有以下几种:1.传统菌种筛选:分离环境中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筛选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再通过多次温育和活性测定,逐步筛选出高活性的菌株。
2.显性菌种筛选:利用纤维素酶结构上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在环境DNA中扩增出纤维素酶基因片段,使用这些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构建,然后在宿主中进行表达,通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筛选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
3.基因工程菌种筛选:利用已知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基因工程,通过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中,通过外源表达基因,从而获得产纤维素酶菌种。
二、菌种优化的原理与方法菌种优化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菌株基因组或环境条件,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活力。
常用的菌种优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然进化优化:通过长期培养,逐渐挑选出产酶能力强、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突变菌株。
2.诱变优化:利用物理、化学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通过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能力强、菌株稳定的变种。
3.基因工程优化:利用已知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基因编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基因组进行改造,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1.菌种筛选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应综合运用传统筛选、显性筛选和基因工程筛选等方法,发展新的高效、快速的菌种筛选方法。
2.菌种优化技术的优化与提高产量、活性:要通过生理、代谢工程的方法改造纤维素酶产生菌,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
3.开发新型纤维素酶菌株:从不同环境中分离筛选出产酶能力强的菌株,进一步发现和研究产纤维素酶的新菌株。
4.提高纤维素酶产量与废弃物转化率的研究:将纤维素酶应用于废弃物转化过程,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转化率。
综上所述,产纤维素酶菌种筛选与优化的研究是促进纤维素酶应用的关键。
通过不断改进筛选和优化方法,进一步开发新的菌种,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将对纤维素酶的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纤维素酶霉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种类繁多 , 来源也很广 。大多数纤维 素酶 主要来 自 微 生物 体 心 。 目前 , 们 对 各 种 微 生 物 ( 括 真 菌 ] 人 包 和细菌 ) 的纤 维 素 酶 的关 注 较 多 , 其 是 源 于 真 菌 尤 的纤维素酶 。所有能分解微 晶纤维素 的真菌 , 能 均 或 多或 少地 分泌 纤 维 素 酶 , 以纤 维 素酶 的真 菌 源 所
本 研究 使用 羧 甲基 纤维 素 液体 培养 基 富集 培 养 环境 样 品 , 分离 得到 3 产 纤维 素酶 的霉菌 。使 用 4株 刚果 红染 色 初筛 和 D S法 复筛 , 到 2株纤 维 素 酶 N 得 活较 高 的霉 菌菌 株 w0 0 、 x0 5 同时还 使 用 苏 x5 3 w l0 。
℃培养 4 —5 d进 行 活 化 , 后 接 种 到 3 L( 5 之 0m 2 0
mL三角瓶 ) D P A液体 培养 基 中 , 2 ℃ 、8 / i 于 8 10rrn a 下 摇床 发酵 , 3d后 取 样 测 定 上 清 发 酵 液 中 的 C MC
酶 活力 。
1 5 DN . S法测 C MC酶 活
—
f u ehls o rc l a e—p o u i g f n is an r s l td t r u h e r h n u t rn y CMC —Na l u d me i m. r d c n g t i swe e ioa e h o g n c me tc l i g b u r i u i i d u q
D I1.99j i n 10 - 8 .0 10 .0 O : 36/.s .0 9 8 12 1.302 0 s 4
产耐热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2 . 2 . 5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在酶反应体系中, 分别加 入不同浓度的各种金属离子溶液, 混合, 反应 30 m in , 测定酶 活, 结果见图 5。由图 5可知, 金属离子对酶活有一定的影 响, 具体表现为 Cu 、 M n 对酶活 有一定的激 活作用, 而 Mg 、 Zn 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心 15 m in, 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1 . 2 . 3 酶活的测定。取 pH 值 5. 0的 1 00% 柠檬酸 CMC Na 缓冲液 1 . 0 m ,l 加入酶液 0 . 5 m ,l 40 水浴 30 m in, 在此条件 下, 1 h由底物生成 1 m ol葡萄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 1个酶 活力单位 ( U /m l); 采用生物传感器测定还原糖含量 1 . 2 . 4 菌种的鉴定。菌种采用试剂盒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菌种的分离筛选结果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 i 2010 , 38( 7 ): 3331 - 3332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张士敏
产耐热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游庆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尹秀莲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 [ 目的 ]筛选产耐热纤维素酶菌株, 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 [ 方法 ] 分离筛选产耐热纤维素酶的菌株, 并用菌种鉴定试剂盒进 行鉴定。 对产耐热纤维素酶的菌株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 [ 结果 ] 从江苏淮安土壤中分离出 1株产耐热纤维素酶的细菌 , 将其命名为 H 3, 经菌种鉴定试剂盒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 60 , 最适反应 p H 值为 5 . 5 , Cu2+ 、 M n2+ 对酶活性有一定的激 2+ 2+ 活作用, M g 、 Zn 对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结论 ] 该研究为降低纤维素酶生产成本以及推动生物质乙醇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 据。 关键词 纤维素酶 ; 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 酶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Q 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0) 07- 03331- 02 Screening of Strains Producing Therm ophilic C ellulose and R esearch on Its Enzym atic Character istics YOU Q ing hong et al (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s and Che m ica lEng ineering , H uaiy 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 H ua ian, Jiangsu 223001) A bstract [ Ob jective] The research a m i ed to screen the strains produc ing ther m oph ilic cellulose and study its enzy m atic characteristics . [M ethod] The strains produc ing ther m oph ilic cellu lose were identified by stra ins identification ki. t T hen its enzym a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 [M ethod] A bacterium produc ing ther m ophilic ce llulose was separated fro m H ua ian s so il of Jiangsu Prov ince , wh ich w as nam ed as H 3 and w 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by strains identification ki. t The optm i al reaction tem pera ture and pH va lue o f the enzym e was 60 2+ 2+ 2+ 2+ , 5 . 5. Cu andM n could activate its enzym e activ ity , whileM g and Zn could reduce enzy m e activity . [ Conc 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 ide the sc ientific basis for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 f ce llulose and pro m o te the developm ent of bio m ass alcoho.l K ey w ords Cellulose ; Bacterium; Bacillus sub tilis ; Enzy m a tic characteristics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吴自祥;张天亮;杨润霞;贾晓蕊;万学瑞;马亚茹;王艳;吴润;王川;魏姣;刘磊;张小丽【摘要】通过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研制及纤维素酶工程菌构建提供试验材料.采用刚果红平板从牛羊粪便及腐败的玉米秸秆和木屑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以DNS法测定酶活,根据酶活复筛产纤维素酶分离菌株;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应用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作出复筛菌株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细菌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具中央芽孢,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鉴定为10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In order to provide bacteria for development of cellulase preparations and cellulase engineering,the high-yield cellulase bacteria strains were screened.Separate cellulase producing strains isolated from cow or sheep dung and putrid maize straws or wood chips with Congo red plate to screen cellulase producing strains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with DNS assay,and observe its shape,dyeing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16S rDNA universal primers were applied to amplify genomic DNA of the strain,and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of rescreening strain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d 16 bacterial strains with higher cellulase production were gram positive,short rod and central spores.In which,10 strains were Bacillus subtilis,6 strain were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6页(P7-11,19)【关键词】纤维素酶;16SrDNA;分离;鉴定;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作者】吴自祥;张天亮;杨润霞;贾晓蕊;万学瑞;马亚茹;王艳;吴润;王川;魏姣;刘磊;张小丽【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9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均在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等。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
本科开放项目题目: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2016年3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摘要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
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每年就有5亿吨之多。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但由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因无法分解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粮食、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显得日趋重要。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高活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株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实验原理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2.1 实验材料 (1)1.2.2 实验仪器 (1)1.2.3 培养基 (2)第2章实验步骤 (3)2.1 采样培养 (3)2.2 初筛 (3)2.3 复筛 (3)2.4 酶活的测定 (3)2.4.1原理 (3)2.4.2溶液配制 (3)2.4.3实验步骤 (4)第3章实验结果 (6)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6)3.2 菌株复筛结果 (6)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第1章绪论1.1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摘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马铃薯瓢虫肠道菌,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初筛,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复筛,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正交法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B-12,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25%麦芽浸粉为碳源、1.5%KNO3为氮源、0.2%的NaCl、0.1%的CMC-Na、接种量6%、培养时间44 h为B-12产酶的适宜条件。优化后发酵液中的内切葡聚糖酶活(CMCA)为111.710 U/mL,较培养44 h后的酶活提高了8.78%;滤纸酶活(FPA)为35.017 U/mL,提高了387.23%;β-葡萄糖苷酶酶活(BGL)为116.799 U/mL,提高了700.38%。关键词:马铃薯瓢虫;肠道菌;纤维素酶;优化Screening,Identification and Cultural Condition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producing Strains from the Intestine of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Abstract: The bacteria from the intestine of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were isolated through the pour plate method. They were preliminarily screened using Congo red medium plate method, and then screened according to their cellulase activities by flask shaking fermentation method.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In addition, the culture substrates an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 A high cellulase-producing strain B-12 was screened from the intestine of H. vigintioctomaculata and it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p.. The best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substrate were 1.25% malt meal, 1.5% KNO3, 0.2% NaCl, and 0.1% CMC-Na, inoculation quantity was 6%, culture time was 44 h. In this condition, the enzyme activity of CMCase, filter paper enzyme (FPA), and β-glucosidase (BGL) were 111.710, 35.017, and 116.799 U/m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8.78%, 387.23% and 700.38%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nitial strain respectively.Key words: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intestinal bacteria; cellulase; optimization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主要来自光合生物,其中90%以上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它们代表了生态系统中营养金字塔最庞大的基层[1]。天然的木质纤维素材料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其中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多糖物质,这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地球上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另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中也含有大量的纤维素[2]。目前,人们对纤维素的降解和利用主要通过纤维素酶的分解来实现。纤维素酶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农业、酿造工业、发酵工业、食品工业以及其他领域[3-9]。因此研究纤维素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昆虫肠道菌是指能定植于昆虫肠道的微生物,包括土著的昆虫肠道菌和能定植于昆虫肠道环境的微生物[10]。研究表明一些昆虫肠道菌能帮助昆虫消化食物[10]。对喜食含纤维素食物的昆虫,我们推测其消化纤维素可能与其肠道菌分泌纤维素酶有关。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喜食茄科植物叶片,它消化叶片中的纤维素可能与其肠道菌有关。本试验从马铃薯瓢虫肠道中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旨在为发现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株采自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高村附近马铃薯田地的马铃薯瓢虫肠道中的菌株。1.1.2培养基①菌种保藏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0.30%,蛋白胨1.00%,NaCl 0.50%,琼脂 1.50%~2.00%,pH值7.4~7.6)。②初筛培养基:米糠2.00%,NaCl 0.10%,K2HPO4 0.50%,MgSO4·7H2O 0.02%,(NH4)2SO4 0.06%,琼脂1.50%~2.00%,pH值7.0~7.2。③刚果红纤维素鉴定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30%,NaCl 0.50%,牛肉浸膏0.15%,蛋白胨0.50%,琼脂1.50%~2.00%,pH值7.0~7.2。④种子培养液:酵母膏 1.00%,蛋白胨 1.00%,NaCl0.50%,CMC-Na 0.50%,pH值7.0~7.2。⑤液体产酶发酵培养液:配方同种子培养液。⑥鉴定用培养基:糖发酵试验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解培养基、Simons氏柠檬酸盐培养基、明胶水解试验培养基等。1.1.3主要试剂葡萄糖、pH值4.6的醋酸缓冲液、DNS、2% CMC-Na底物溶液、0.05%水杨苷的醋酸缓冲液、蛋白胨、牛肉膏等。1.1.4主要仪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中安医疗器械厂生产;LRH-250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D-78532台式冷冻离心机,德国Hettich 公司生产;UV-750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生产;SW-CJ-1B 型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生产;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山东鄞城科源仪器设备厂生产;远红外快速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1.2方法1.2.1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筛马铃薯瓢虫饥饿24 h后,无菌条件下在75%酒精中表面消毒2 min,去离子水漂洗3次,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肠道菌。待菌长出后用无菌牙签挑选单菌落于刚果红纤维素鉴定培养基上影印2~3皿,37℃下培养2~3 d。取其中1皿采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其产酶能力[11]。对产生透明圈的菌株进行测量并记录D/d值(D为透明圈直径,d为菌落直径,下同),挑选D/d值大于1的菌株作为初筛菌种,通过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得到的初筛菌株转接到保藏斜面,4℃条件下保藏备用。1.2.2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复筛将初筛到的菌株活化后接种于30/250 mL(250 mL 三角瓶装30 mL培养液,下同)种子培养基中,37℃、180 r/min摇床培养过夜。以2%接种量转接于30/250 mL产酶培养基中,37℃、180r/min培养2~3 d,10 000 r/min冷冻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测定酶活,筛选产纤维素酶最高的菌株。1.2.3酶活力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2-16]修正得到。1)标准曲线绘制。反应的总体系为3.5 mL,1 mg/mL葡萄糖溶液和去离子水共2 mL,DNS试剂1.5 mL。取10支试管编号分别为1~10。分别吸取0、0.2、0.4、0.6、0.8、1.0、1.2、1.4、1.6、1.8 mL葡萄糖溶液至1~10号试管中;然后分别吸取2.0、1.8、1.6、1.4、1.2、1.0、0.8、0.6、0.4、0.2 mL去离子水至相应的1~10号试管中。向1~10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5 mL DNS试剂。将上述试管一同沸水浴5 min,冷却后稀释至10 mL,在540 nm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值,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2)内切葡聚糖酶活力(CMCase activity,CMCA)测定。取4支干净试管,编号(分别为1~4)后加入1.5 mL底物溶液,并向1号试管中加入1.5 mL DNS溶液以钝化其中的纤维素酶,作为空白对照,比色调零。4支试管置于50℃水浴中预热5 min,再加入0.5 mL酶液(液体发酵液的离心上清液),50℃水浴30 min后立即向2、3、4号试管加入1.5 mL DNS溶液以终止酶反应。充分摇匀后沸水浴5 min,取出冷却后,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10 mL,充分混匀。以1号试管为空白对照,540 nm测吸光值,2、3、4号3支试管数值取平均值。3)滤纸酶活力(FPA)测定。方法同上,将底物溶液换成1 mL缓冲液和50 mg滤纸,加入的酶液量为1 mL,反应时间为1 h。4)β-葡萄糖苷酶活力(BGL)的测定。方法同上,将底物溶液换成1.5 mL含0.05%水杨苷的醋酸缓冲液,反应时间为1 h。5)酶活定义。在上述条件下,1 mL粗酶液所产生的1 μg葡萄糖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以上的测定中均已扣除了粗酶液中所含有的还原糖量。1.2.4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①菌株的形态特征:菌株平板培养2~3 d,观察菌落形态特征,菌体形态经染色(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等)后,于显微镜的100倍油镜下观察并照像。②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糖发酵试验、V. 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水解试验等。1.2.5产酶条件的优化对复筛得到的菌株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试验。1)摇瓶生长曲线的测定。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复筛得到的菌株测定其在摇瓶培养中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考察菌体生长状况与菌株产酶能力在时间上的相关性。2)接种量的确定。将培养12 h的种子液分别以1%、2%、3%、4%、5%、6%、7%、8%、9%、10%、11%、12%、13%、14%、15%、16%的接种量转接入30/250 mL产酶培养基中,置于37℃,180 r/min摇床培养,测定酶活,考察不同接种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3)培养基成分的优化。①碳源种类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分别以1%的CMC-Na、葡萄糖、蔗糖、乳糖、酵母膏、牛肉膏、酵母粉、麦芽浸粉、秸秆汁、米糠作为碳源,摇瓶培养后测定酶活,考察碳源种类对菌株产酶的影响。②氮源种类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分别以1%的(NH4)2SO4、NH4NO3、KNO3、蛋白胨、尿素、酵母膏、酪蛋白胨作为氮源,以1%葡萄糖作为碳源,摇瓶培养后测定酶活,考察氮源种类对菌株产酶的影响。③NaCl浓度水平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在原始液体产酶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0.1%、0.2%、0.3%、0.4%、0.5%、0.6%、0.7%、0.8%、0.9%、1.0%的NaCl,摇瓶培养后测定酶活,考察NaCl浓度水平对菌株产酶的影响。④底物(CMC-Na)浓度水平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在原始液体产酶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0.1%、0.2%、0.3%、0.4%、0.5%、0.6%、0.7%、0.8%、0.9%、1.0%的CMC-Na,摇瓶培养后测定酶活,考察底物浓度水平对菌株产酶的影响。⑤根据上述试验得到的最适培养基组成,选取L9(34)型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以上清液酶活大小为指标,选择最优培养基组成。2结果与分析2.1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初筛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瓢虫肠道中分离纯化得到16株透明圈较大的细菌,细菌编号及其D/d值分别为:B-1,6.167;B-35,5.667;B-11,5.000;B-19,4.750;B-9,4.000;B-26,3.750;B-37,3.000;B -27,1.833;B-53,3.000;B-47,2.714;B-36,2.667;B-42,2.571;B-32,2.500;B-46,2.429;B-1 2,2.083;B-10,1.420。2.2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复筛对初筛得到的16株菌株进行摇瓶复筛,以CMCA为指标,筛选出B-12、B-10、B-53、B-11等4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CMCA(3次测定的平均值)分别为76.85、68.85、53.94、71.27 U/mL。菌株B-12的CMCA最高,该菌株用以后续的试验。2.3DNS法葡萄糖标准曲线葡萄糖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得到方程y=0.916 9x-0.110 4,r2=0.991 4。2.4菌株B-12的初步鉴定2.4.1形态特征菌株B-12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较大、圆形、边缘整齐、不透明、乳白色、微隆起、湿润、生长较快。显微镜观察细胞呈杆状,两头稍平;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芽孢椭圆形或柱状,中生或偏端生,芽孢囊不膨大。2.4.2生理生化特征V.P反应为阴性,吲哚反应、甲基红反应为阳性。该菌株可利用葡萄糖产酸,能水解淀粉,分解明胶,不能利用柠檬酸盐。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参考《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将菌株B-12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2.5产酶条件的优化2.5.1摇瓶生长曲线的确定在原始培养基基础上从发酵开始至72 h,连续取样,在600 nm下测定生物量,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酶活,得到与时间相关的该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产酶曲线(图2、图3)。由图2、图3可知,在3 h左右菌株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左右菌株生长开始进入稳定期,44 h以后开始进入衰亡期。CMCA、FPA、BGL开始时增长较为缓慢,CMCA、BGL在44 h时达到最大值,FPA在47 h时达到最大,综合考虑将最佳培养时间定为44 h。总体趋势表明菌株B-12的产酶能力与菌体生长状况有耦连相关性。在44 h时CMCA为102.694 U/mL,FPA为7.187 U/mL,BGL为14.593 U/mL。2.5.2不同接种量对菌株酶活力的影响不同接种量对菌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4。综合考虑,在接种量为6%时3个酶活指标均较高,CMCA为73.901 U/mL,FPA 为8.232 U/mL,BGL为7.140 U/mL。因此最佳接种量选择6%。2.5.3不同碳源对菌株B-12酶活力的影响碳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细胞碳架、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及合成产物的碳架。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不同。在产酶培养基的基础上改变不同的碳源检测菌株B-12的产酶情况。由图5可知,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株产纤维素酶影响不同,其中麦芽浸粉作为碳源时3个酶活指标均较高,CMCA为74.592 U/mL,FPA为6.778 U/mL,BGL为7.667 U/mL。因此确定麦芽浸粉作为菌株B-12的产酶培养基的适宜碳源。2.5.4不同氮源对菌株酶活力的影响氮源是合成菌体蛋白质、核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株的产酶影响结果见图6。当KNO3作为氮源时,3个酶活指标均较高,CMCA为230.080 U/mL,FPA为101.636 U/mL,BGL 为93.009 U/mL。因此确定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的适宜氮源为KNO3(图6)。2.5.5NaCl浓度对菌株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置了0.1%、0.2%、0.3%、0.4%、0.5%、0.6%、0.7%、0.8%、0.9%、1.0%等10个NaCl浓度梯度,在不同NaCl浓度下测定纤维素酶的3个酶活指标。由图7可知,当NaCl浓度为0.2%时,CMCA活性最高,为75.137 U/mL,FPA和BGL活性相对较高,分别为5.533 U/mL和7.485 U/mL。因此,NaCl浓度为0.2%时菌株B-12的酶活较大。2.5.6底物(CMC-Na)含量对菌株酶活力的影响试验测定CMC-Na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0.6%、0.7%、0.8%、0.9%、1.0%)时菌株B-12的产酶水平。由图8可知,当CMC-Na浓度达到0.2%时,CMCA活性最高,为90.043 U/mL,FPA和BGL活性相对较高,分别为7.287 U/mL和7.213 U/mL;表明菌株B-12适宜底物(CMC-Na)浓度为0.2%。2.5.7最适培养基组成确定选取L9(34)型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以上清液酶活大小为指标,选择最优培养基组成。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表2)可以发现对于CMCA酶活而言,主要因素的影响顺序为:麦芽浸粉>NaCl>KNO3>CMC-Na,最佳组合为:1.25%麦芽浸粉、1.0% KNO3、0.1% NaCl、0.2% CMC-Na。对于FPA酶活,主要因素的影响顺序为:CMC-Na>NaCl>KNO3>麦芽浸粉,最佳组合为:1.25%麦芽浸粉、1.5% KNO3、0.2% NaCl、0.1% CMC-Na。对于BGL酶活,主要因素的影响顺序为:KNO3>CMC-Na>麦芽浸粉>NaCl,最佳组合为:1.25%麦芽浸粉、1.5% KNO3、0.2% NaCl、0.1% CMC-Na。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5%麦芽浸粉,1.5%KNO3,0.2%NaCl,0.1% CMC-Na。此时,CMCA、FPA和BGL分别为111.710 U/mL、35.017 U/mL和116.799 U/mL,较菌株培养44 h时的酶活分别提高了8.78%、387.23%和700.38%。3讨论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初筛得到的透明圈比值大的菌株,其酶活并不一定高。试验中我们发现菌株B-1的透明圈比值高达 6.167,而菌株B-12的透明圈比值仅为2.083,但从摇瓶发酵复筛结果看,菌株B-12的酶活要高于B-1的。因此,在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时,摇瓶发酵复筛是必要的。我们首次从马铃薯瓢虫肠道中分离得到多株产纤维素酶肠道菌并筛选到1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12,产酶条件经优化后,其CMCA为111.710 U/mL,FPA为35.017 U/mL,BGL为116.799 U/mL。而采用同样的酶活测试方法,林祥木等[17]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最好的菌株其CMCA为36 U/mL,FPA为31 U/mL,BGL不足41 U/mL。昆虫是地球生物圈中已知种类最多的一群生物[18,19],昆虫种类、数量及分布范围的多样性意味着昆虫肠道菌的多样性[20]。研究表明昆虫肠道菌是微生物新种的潜在资源[21,22]。因此,昆虫肠道菌可能是新高产纤维素酶的广泛来源,而从昆虫肠道菌分离产纤维素酶菌还鲜有报道,亟待研究开发。参考文献:[1] TOMME P, WARREN R A J, GILKES N R. Cellulose hydrolysis by bacteria and fungi[J]. Advances in microbial physiology, 1995,37(1):1-81.[2] 李燕红,赵辅昆.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2005, 17(4):392-397.[3] 张大羽,诸永,程家安. 黄胸散白蚁和台湾白蚁不同品级虫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1):1-4.[4] 邱雁临. 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前景[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8): 30-31.[5] 乞永立,耿月霞,任章启. 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J]. 适用技术市场,2000(6):20-21.[6] 刘英昊,崔文华. 纤维素酶及其生产工艺简介[J]. 饲料博览,1997(6):26.[7] 张加春,王权飞,余尊祥. 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26(3):1-23.[8] 邬敏辰,李江华, 邻显章. 黑曲霉固态培养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J]. 酿酒,1997(6):5-9.[9] 施安辉,刘尔敬. 纤维素酶固体生产和应用中的有关问题[J]. 中国调味品, 1997(10): 6-10.[10] DILLON R J, DILLON V M. The gut bacteria of insects: Nonpathogenic interactions[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04,49: 71-92.[11] CANTWELL B A, McCONNELL D J.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Bacillus subtilis 13-glucanase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J]. Gene,1983,23(2):211-219.[12] GAO J, WENG H, ZHU D, et al.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lytic enzymes from the thermoacidophilic fungal Aspergillus terreus M11 under solid-state cultivation of corn stove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99(16):7623-7629.[13] 刘韫滔,榻淑霞,龙传南,等. 纤维素降解菌L-06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 2008,24(6):1112-1116.[14] 周刚.白蚁内生菌的分离及其纤维素酶、木质素酶高产菌株的鉴定[D].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2006.[15] 李方. 一株白蚁内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纤维素酶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2008.[16] 张树政. 酶工业制剂(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06-608.[17] 林祥木,童金秀,陈汉清,等.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选择[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4):510-513.[18] 雷朝亮,荣秀兰. 普通昆虫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9]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 普通昆虫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 张应烙. 昆虫肠道真菌的新活性物质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08.[21] HAWKSWORTH D L. Fungal divers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enetic resource collections[J]. Studies in Mycology,2004,50:9-18.[22] WHITE M M,LICHTWADT R W. Fungal symbionts (Harpellales) in Norwegian aquatic insect larvae[J]. Mycologia,2004,96(4):891-910.。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与鉴定史同瑞;刘宇;王岩;王爽;李丹;陈曦;秦平伟【摘要】为从秸秆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纤维的菌株,试验采取秸秆样品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室温环境下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培养基,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为黑曲霉菌,该菌在室温环境能够生长,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7.64.筛选菌在20℃环境下培养5d酶活达到最高值,为42.18 U/mL.纤维素酶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20℃,在20~4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综上所述,本试验分离的黑曲霉菌株是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42)010【总页数】6页(P2794-2799)【关键词】秸秆降解;黑曲霉;纤维素酶【作者】史同瑞;刘宇;王岩;王爽;李丹;陈曦;秦平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5植物秸秆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有机物资源,据统计,2010年中国仅农作物秸秆产量就达8.4亿t[1]。
植物秸秆干重的33.4%~50.0%是植物纤维,植物纤维是工农业生产可利用的重要再生资源,然而由于受植物纤维利用技术的限制,植物秸秆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2]。
每年产生的大量植物秸秆或是被废弃在自然环境中,或是被焚烧处理,这不仅严重污染自然环境,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摘要:从采集的造纸厂土样中,筛选出l株产碱性纤维素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H-1,经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
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H-1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6%,pH9.0,温度为37℃,此条件下的酶活力可达8.69U/mL,是初始酶活力(2.93U/mL)的3倍。
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9.0。
在25~55℃,pH7.0~11.0仍能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能较好地满足日常洗涤的环境要求。
关键词:碱性纤维素酶(CMC酶);菌株筛选;发酵条件;酶学性质ScreeningofAlkaline-CelluloseProducingStrainandStudyonItsEnzymaicCharacterizationAbstract:Fromsoilsamplescollectedfrompapermills,onestraincalledH-1capableofdegradingcellulosewasscreenedandidentifiedasGram-positiveBacillus.Theoptimumenzyme-producingconditionswereasfollows,inoculumamount6%,pH9.0,temperature37℃.Theenzymeactivitywasupto8.69U/mL,whichwas3timeshigherthantheinitialenzymeactivity(2.93U/mL).Theoptimalconditionsfortheenzymaticreactionwereabout40℃andpH9.0.Theenzymeactivitycouldbemaintainedabove60%attemperature25~55℃andpH7.0~11.0,which meetthe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ofthedailywashing.Keywords:alkaline-celluloseenzyme(CMCenzyme);strain screening;fermentationconditions;characteristicsofenzyme纤维素酶的研究一般都以有效利用纤维素资源为主,酶作用的pH多为酸性,当添加到洗涤剂中,由于所处环境为碱性而失去活力,不能发挥作用[1]。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
本科开放项目题目: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2016年3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摘要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
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每年就有5亿吨之多。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但由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因无法分解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粮食、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显得日趋重要。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高活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株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实验原理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2.1 实验材料 (2)1.2.2 实验仪器 (2)1.2.3 培养基 (2)第2章实验步骤 (3)2.1 采样培养 (3)2.2 初筛 (4)2.3 复筛 (4)2.4 酶活的测定 (4)2.4.1原理 (4)2.4.2溶液配制 (4)2.4.3实验步骤 (5)第3章实验结果 (7)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7)3.2 菌株复筛结果 (8)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绪论1.1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鉴定与筛选
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也是地 球上最丰富的资源。纤维素酶是一组分解植物纤维 素的酶 , 主要有 1, 4 葡聚糖水解酶( Cx ) 酶和 1, 4 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 ( C 1) 酶。 它们能将植物纤 维分解为葡萄糖, 能破坏植物细胞壁, 使其释放蛋白 体、 淀粉等营养成分, 能消除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抗 营养作用, 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畜禽生产性能。饲用纤 维素酶主要由霉菌产生, 因此, 筛选出高活性纤维素 酶的菌株是开发利用纤维素资源和提高饲料营养价 值的前提和关键。故进行了本试验, 以期为生产高活 性饲用纤维素酶奠定基础 ,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待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从自然界中采集朽木、 土壤、 粪堆土、 草底土、 发霉秸秆和霉变玉米等样品, 分别放入三角瓶中, 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 室温浸泡 6h( 每 2h 振荡一 次 ) , 作为待检样品。 1 2 1 3 培养基 PDA 和 CCM , 按常规方法配制。 霉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用接种环将待检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 PDA 和 CCM 平坂上, 另外将数个 PDA 和 CCM 平板敞口 于试验室内 2h, 进行空气接种 ; 将接种的平板置 28 恒温箱中培养 3~ 7 天。然后 , 采用挑取典型单 个菌落法或稀释后涂抹平板法进行纯培养。分纯后 的菌株接种于试管斜面保存菌种, 接种于平板观察 培养性状及孢子和菌丝形态特征。 1 4 纤维素粗酶液的制备 称取稻草粉 3g, 麦麸 2g , 于 250m L 三角瓶中, 加入 1% 硫酸铵溶液 ( 以自来水为溶剂配制) 10mL , 混匀后 121 3 灭菌 30min, 接种斜面霉菌孢子一 环 , 充分摇匀后于 28 培养 72h 成曲 ( 脂 ( P DA) 板和察氏培养基 ( CCM ) , 从自然界和饲料中分 离出 6 种 8 株霉菌 , 分别是产黄青霉 1 株 ( 9908) , 米根霉 1 株 ( 9917) , 米曲霉 1 株 ( 9935) , 高大毛霉 1 株 ( 9939) , 黑曲霉 2 株 ( 9930、 9934) , 绿色木霉 2 株( 9916、 9942) 。 经 滤纸崩溃法、 CMC 糖化力、 棉花糖化力测定, 证明 8 株菌能产生纤维素酶。 其中产 Cx 酶 高的菌株是 9930、 9934, 产 C1 高的菌株是 9930、 9934、 9942。 关键词 霉菌 ; 纤维素酶 ; 鉴定; 筛选 一次 ) , 加蒸馏水 100m L , 40 恒温水浴 培养 1h( 每 15m in 摇动一次 ) , 用脱脂 棉过滤, 滤液为粗酶液, 另设一瓶不接 种的培养基滤液, 为对照溶液。 1 5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1 5 1 滤纸崩溃法( C 1 酶 ) 在 200mL 三 角瓶中 加 8m L 粗酶 液, 2mL 0 2m ol/ L 、pH 4 6 醋酸缓冲 液, 2 张 1 1cm 大小的新化滤纸 , 45 保温 , 反复振荡 ( 100 次 / 分) , 观察滤纸 刘 崩溃程度 , 记录滤纸完全消失所需要的 时间。 用对照溶液代替粗酶液作为对照 颖 组, 其余同试验。 1 5 2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 CM C) 糖 化力 ( Cx 酶) 取 0 5mL 适当稀释的粗酶液 , 加 入 2mL 1% CM C 溶液 , 50 水浴中反 邵 红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以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和产酶量。
方法1. 菌种收集与筛选1.收集土壤、水源等环境样品,分离出潜在的纤维素酶产生菌株。
2.通过平板培养和传代培养,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
2.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1.利用Congo Red染色法测定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
2.选择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作为后续研究对象。
3. 优化产酶条件1.确定最适pH:在不同初始pH值下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2.确定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3.确定最适碳源:使用不同碳源(如纤维素、木质素等)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4.确定最适氮源:使用不同氮源(如蛋白质、尿素等)培养菌株,测定产酶量和纤维素酶活性。
4. 鉴定菌株1.利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优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于哪个科、属、种。
2.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
5. 产酶机制研究1.利用电镜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形态结构变化。
2.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分析纤维素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发现1.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出了多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某一菌株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
2.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最适碳源为纤维素,最适氮源为蛋白质。
3.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纤维素酶产生菌属,并命名为XX菌株。
4.电镜观察发现,在最适产酶条件下,XX菌株的纤维素酶形态结构清晰可见。
5.通过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发现XX菌株在最适产酶条件下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
结论1.通过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XX。
2.最适产酶条件为pH 7.0、温度50℃、碳源为纤维素、氮源为蛋白质。
3.该菌株具有潜力应用于纤维素降解和生物质转化领域。
4.通过深入研究其产酶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性能和应用前景。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毛丽春;修立辉;胡刚【摘要】该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探究其产酶条件.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经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西岭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其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麦麸,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接种量为2%(V/V),初始pH值为7,产酶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酶活最高可达2.76 U/mL.酶学特性研究显示,在pH5.0、温度60 ℃条件下CMCase酶活力最高.%In order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high-yield cellulase-producing bacteria and explore their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the strains were separated and screened by 3 kinds of culture media.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 status of strain was analyzed by the colony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The optimum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ith high-yield cellulase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the original forest reserve in Xiling mountain and identified as Burkholderia cepacia.The optimum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of the strain were wheat bran as carbon source, yeast extract powder as nitrogen source, inoculum 2%(V/V), initial pH 7 and enzyme-producing time 48 h.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maximum cellulase activity was 2.76 U/ml. The research of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showed CMCas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 5.0 and temper ature 60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纤维素;纤维素酶;分离;菌株;鉴定【作者】毛丽春;修立辉;胡刚【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化石能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消耗能源具有一次性、有限性等特点,其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目记录实验1分离和初筛实验2复筛和保存实验3酶活测定和继代保存实验实验4紫外诱变育种实验5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实验6产酶条件优化结果实验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2,实验原理自然界中有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同时也有许多能分解纤维素物质的生物,从细菌、放线菌、真菌到一些食草昆虫和动物。
这些生物和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世界的碳循环。
在发酵堆肥中,有大量耐高温纤维素分解菌,但大多数是混合分解菌。
菌株需要1。
内切葡萄糖苷酶(endo-1,4-β-d-葡聚糖酶,简称EC 3.3.1.4,EBG),也称为Cx酶,CMC酶,例如这种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的非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截短长链纤维素分子,并产生大量末端不还原的纤维素小分子。
2.胞外-1,4-β-D-葡聚糖酶(酶代码3.2.1.91),也称为C1酶、微晶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它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端水解β-1,4-糖苷键,一次切割纤维二糖分子;3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EC3.2.21,缩写为BG),也称为纤维二糖酶,可水解纤维二糖酶糖和短链纤维低聚糖生成葡萄糖,并快速水解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
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和水解率的降低,这种酶的特异性相对较差。
只有三种酶协同作用,才能很好地分解纤维素。
就单个菌落而言,木霉、曲霉和青霉等霉菌具有较高的总体酶活和较大的产量,因此用于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在本实验中,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
只有能将纤维素水解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
从筛选培养基中分离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并使用CMC-Na通过微生物分解来分离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
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
实验一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这些生物与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碳循环。
在发酵堆肥中,存在着大量的,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菌株,但多半都为混合分解,菌种需要: 1. 内切型葡萄糖苷酶(endo-1,4-β-D-glucanase,EC3.3.1.4,简称EBG),也称Cx酶、CMC 酶、EG。
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2. 外切型葡萄糖苷酶(exo-1,4-β-D-glucanase,EC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CBH),这类酶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纤维二糖分子; 3.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21,简称BG)又称纤维二糖酶,它能水解纤维二糖以及短链的纤维寡糖生产葡萄糖,对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的水解很快。
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水解速度下降,这种酶的专一性比较差。
只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较好的分解纤维素。
就单菌落而言,霉菌如木霉、曲霉和青霉的总体酶活性较高,产量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本实验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只有能够水解纤维素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微生物分解利用CMC-Na,分离出能产纤维素酶的菌种;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摘要产酶纤维素微生物在纤维素资源的再生转化,提高牲畜饲料利用率,堆肥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分离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是这一内容的前提与基础。
本研究利用选择培养基CMC培养基,从学校周围的土壤中分离得到6株降解纤维素的真菌。
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尤其以编号为纸绿和江白活性最高。
随后对这6种菌株进行酶活测定,从中得到一株高酶活的菌株,其在CMC培养条件下酶活达到40 U。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筛选;纤维素酶活;鉴定Separation, screening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cellulase producedby fungiAbstract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cellulose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fungi in the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into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mprove utilization of livestock feed, compost us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efficient cellulose degradation bacteria can provide useful help in this regard. In this study, selective medium CMC medium, Shaoyang University straw isolated six soil fungi degrade cellulose. They have a strong ability of cellulose degrad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number of paper green and White River the highest activity. And the 6 strains with a high activity wer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Cellulose degrading bacteria; Filter; Cellulase activity; Identifi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前言 (1)1.1纤维素概述 (2)1.2纤维素酶 (2)1.3 纤维素分解菌类 (4)1.4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2 实验部分 (7)2.1材料 (7)2.2主要试剂与仪器 (7)2.3培养基 (8)2.4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9)2.5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10)2.6形态特征观察 (12)2.7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13)2.8菌种保藏 (14)3 结果与讨论 (14)3.1初筛选得到的各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描述 (14)3.2复筛获得的菌株图片 (14)3.3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16)3.4各菌的酶活力测定结果 (17)4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前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量最大的一类可再生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开放项目题目: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2016年3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活的测定摘要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
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每年就有5亿吨之多。
纤维素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
但由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对纤维素的利用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仅有20%的纤维素物质被开发利用,大量的纤维素物质因无法分解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粮食、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显得日趋重要。
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秸秆处理方法,纤维素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降解,生成纤维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然而目前制约纤维素材料转化为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纤维素酶效率低下,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筛选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秸秆降解微生物菌株以及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高活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株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实验原理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2.1 实验材料 (1)1.2.2 实验仪器 (1)1.2.3 培养基 (2)第2章实验步骤 (3)2.1 采样培养 (3)2.2 初筛 (3)2.3 复筛 (3)2.4 酶活的测定 (3)2.4.1原理 (3)2.4.2溶液配制 (3)2.4.3实验步骤 (4)第3章实验结果 (6)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6)3.2 菌株复筛结果 (6)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第1章绪论1.1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
这些生物与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碳循环。
在发酵堆肥中,存在着大量的,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菌株,但多半都为混合分解,菌种需要:1. 内切型葡萄糖苷酶(endo-1,4-β-D-glucanase,EC3.3.1.4,简称EBG),也称Cx酶、CMC酶、EG。
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2. 外切型葡萄糖苷酶(exo-1,4-β-D-glucanase,EC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CBH),这类酶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纤维二糖分子;3.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21,简称BG)又称纤维二糖酶,它能水解纤维二糖以及短链的纤维寡糖生产葡萄糖,对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的水解很快。
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水解速度下降,这种酶的专一性比较差。
只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较好的分解纤维素。
就单菌落而言,霉菌如木霉、曲霉和青霉的总体酶活性较高,产量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本实验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只有能够水解纤维素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微生物分解利用CMC-Na,分离出能产纤维素酶的菌种;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1.2 实验仪器及试剂1.2.1 实验材料土样取自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中南大学校本部草地15—20cm深处;1.2.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移液管、平板、锥形瓶、玻璃珠、电磁炉、电子称、量筒、培养皿、酒精灯、移液枪、接种环、高压灭菌锅等;1.2.3 培养基(1)培养基A、纤维素富集培养基(1L):NaCl 6g,MgSO4 0.1g,KH2PO4 0.5g,CaCl2 0.1g,(NH4)SO4 2.0g,K2HPO4 2.0g,琼脂1.5%,CMC-Na 0.5%,pH调至7.0。
B、纤维素筛选培养基(1L):在上述纤维素酶富集培养基中加入酵母粉1g。
C、马丁培养基:葡萄糖1g,蛋白胨0.5g,KH2PO4~3H2O0.1g,MgSO4~7H2O0.05g,0.1%孟加拉红溶液0.33mL,琼脂1.5g,蒸馏水100mL,自然ph,2%去氧胆酸钠溶液2mL(预先灭菌,临用前加入),;链霉素溶液10000u/mL 0.33mL(临用前加入)。
(2)溶液A、刚果红染色液:用蒸馏水溶解刚果红,终浓度为0.1%(w/v)。
B、刚果红脱色液:终浓度为1mol/L的NaCl溶液。
第2章实验步骤2.1 采样培养(1)采样:在事先勘察好的取样地土壤15-20cm,取3个点采样;(2)溶解:将3份土样各10g加入带有玻璃珠的锥形瓶并溶于无菌水中,在摇床上以200r/min振荡30min;(3)富集:配制100m L 富集培养基中,加入250mL锥形瓶中,取生理盐水中振荡的土样溶液上清取5mL加入富集培养基中,30℃200r/min,培养24h;(4)稀释:梯度稀释10-1mol/L、10-2 mol/L、10-3 mol/L、10-4 mol/L,10-5 mol/L、10-6 mol/L。
2.2 初筛初筛:选取10-5mol/L、10-6mol/L两个浓度梯度各0.1mL分别做3个平行,涂布于纤维素富集培养基平板上,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d。
挑取生长良好的形态大小不同的菌落于纤维素液体富集培养基中30℃200r/min,培养24h。
2.3 复筛(1)复筛:用接种针将分离到的菌株活化后点种于纤维素筛选培养基平板上,30℃恒温倒置培养2d。
用0.1%刚果红染色液浸染再用1mol/LNaCl溶液脱色5min。
若菌株产纤维素酶,则会在菌落周围出现清晰的透明圈,依据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小选择产酶菌株(2)将筛选获得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接种到马丁培养基中,30℃培养4d,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为真菌,不能生长的为细菌。
2.4 酶活的测定2.4.1原理纤维素经纤维素酶水解后生成的还原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的深浅呈正比关系。
可用比色法测定。
2.4.2溶液配制(1)CMC-Na底物溶液的配制浓度1% 热水煮ph 4.5(2) DNS的配制总量为250ml配方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2.5±0.1 g),置于约150mL水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10g,在50℃水浴中(磁力)搅拌溶解,在再依次加入酒石酸钾钠50g、苯酚(重蒸)0.5g 和无水硫酸钠1.25g,待全部溶解澄清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50mL,过滤。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于暗处放置7d后使用。
但是一定要注意,3,5-二硝基水杨酸和NaOH的加入时间一定要很近,或者是先加入NaOH。
否则会产生难溶的沉淀,导致配制溶液失败。
且配置过程中,溶液加热温度不宜超过50摄氏度。
(3)3.200mL 0.1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ph 4.5(4)酶活定义1mL液体酶在指定温度50 ,pH=4.5,每分钟水解CMC-Na底物,产生相当于1μg葡萄糖的还原糖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以ug/mL*min表示。
简写为CMC-Na。
2.4.3实验步骤(1)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葡萄糖标准液浓度10mg/mLA、向25mL容量瓶中按下表加入相应体积的葡萄糖储液。
B、取0.5mL各个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再加入3mL DNS试剂混匀,沸水浴10min后终止反应,定容至25mL,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每管取3个平行样。
C、所得平行吸光度取均值,对应葡萄糖标准液浓度,吸光度为横坐标,葡萄糖质量为纵坐标作图,作线性拟合,得到葡萄糖标准曲线。
(2)空白管的测定:同DNS法,将0.5mL酶液改成0.5mL缓冲液(3)制备粗酶液A、取发酵液1mL 8000r/min 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为粗酶液;B、取粗酶液依次稀释至10-1mol/L、10-2 mol/L、10-3 mol/L。
(4)DNS法测酶活力参照DNS法,取0.5mL稀释后的酶液,加入到2mL的CMC-Na底物缓冲液溶液。
50℃水浴反应30min后,立即加入3mLDNS试剂混匀,沸水浴10min后终止反应,冷却后定容至25mL。
在 540nm处测定吸光度,以空白作为对照调零值,每管取三个平行样。
第3章实验结果3.1 标准曲线的绘制3.2 菌株复筛结果3.3 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复筛之后测定酶活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分析原因如下:(1)复筛挑选的菌株不准确,培养得到的菌株不是产纤维素酶的菌株;(2)取样地点有限,取样地菌落可能不符合实验要求;(3)稀释梯度太大,富集之后得到的菌株太少;(4)操作过程中无菌不是很严格,可能发生了染菌。
结束语地球上每年生产超过5000亿吨的纤维素,因而纤维素是储藏极为丰富的资源。
它的生产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的发酵研究主要为菌种的选育以及工艺优化两方面。
实验室规模的纤维素酶生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原料预处理和发酵过程。
纤维素酶的生产主要存在酶活力和产酶量不足的问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和产量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当前纤维素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选育新菌株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实验报告也是如此,实验原理论述长,实验数据处理麻烦,课后思考题做着纠结,牢骚也发了,但还是耐着性子一项一项的完成了。
慢慢地也就没有了那种排斥感,更多的是当做一种习惯,当作实验后的一种总结——把实验时得到的一些简单数字变成说服人的道理。
这次实验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学习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宝贵经历,它意味着更多。
首先是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设计的完备性,从这里可以初步感受到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自己可以得到宝贵的机会,亲身体会生物学研究的苦辣酸甜。
一直一直喜欢,得到正确实验结果时刻的畅快感,那是无法言明的欣慰感,一次身心彻底地放松,可以将所有一整天来积累的疲劳抛之身后,即使仅仅是小小的成功,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
失误是常有的,经历过吃惊、后悔、无奈,检讨分析,最后重新开始。
一波三折的记忆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种深深的挫折感,再试一次的勇气,我会一生记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