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3.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
(1)量一量,发现问题。
同学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吗?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量吧!(2)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有的同学以10厘米为一段来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4)观察比较,分析推理。
观察一下,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10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再想想,1米里面又有多少分米呢。
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米尺,这是1米,请你们1分米1分米地数,看1米里面到底有多少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你能用手比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量一量看准确吗?2.教学例3。
2厘米=()毫米80厘米=()分米(1)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2)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实际测量中灵活运用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毫米和分米。
2. 新知探究:(1)认识毫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尺子,发现一厘米可以分为十等份,每一份就是一毫米。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一毫米的实际长度。
(2)认识分米:教师讲解,十厘米就等于一分米。
同样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一分米的实际长度。
3. 实践活动:(1)测量练习: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如橡皮、铅笔等,巩固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2)问题解决: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张A4纸的宽度是多少厘米?”、“一个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毫米和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课上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他们在测量活动中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后需要思考和总结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3.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笔、直尺、样品清单等。
教学素材:教师可能需要收集和准备实物物品样品,如铅笔、笔记本、尺子、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Step1:导入使用样品物品来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当一支铅笔测量长度时,可以问学生使用什么单位。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关注。
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了解。
Step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差异,并通过直观的示例向学生说明这两种单位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然后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
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这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学生参与(为了学生的安全)来完成。
教师可以选用两个物品,比如两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两个笔记本的长度。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度是多少毫米或分米。
Step3:实践练习现在是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了!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单位(毫米或分米)。
学生需要使用笔和纸计算这些长度之间的换算。
学生需要报告他们的结果。
Step4:复习和总结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复习了整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后记在讲解完毕所有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后作业或者期终考试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并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如练习题、电子书和视频。
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单位换算。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度。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书籍、尺子、绘图纸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绘图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引入本次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分米和毫米。
2. 学习分米的概念(10分钟)教师将黑板上分为十等份,表示一个米,然后再将一个等份再分为十,表示一个分米。
通过实际测量,例如:把书放在黑板上,使用尺子测量,告诉学生这是几分米长的书。
然后请学生动手测量桌子、椅子等。
3. 学习毫米的概念(10分钟)教师继续使用尺子,将一分米再分为十等份,表示一个毫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纸张的宽度、书本的厚度等,让学生体验毫米单位的实际意义。
4.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15分钟)教师通过书本上的例题,教导学生如何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
例如:1分米=10分,1毫米=0.1分。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鼓励他们自己找到规律。
5. 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换算成分米和毫米,或者给出一个长度的数值,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图形。
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四、课堂延伸1. 拓展练习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练习有限,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测量练习,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2. 拓宽知识可以继续扩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了解,例如:公里、光年等单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在导入新知识环节充分运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回忆,提高了课堂氛围。
在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时,我设计了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通过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体验学习分米、毫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借助直观感受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1.1分硬币、扣子、光盘等厚度为1毫米的物品。
2.制作金箍棒(长度为1米、20厘米、10厘米、7毫米)。
3.纸尺(只有厘米刻度,20厘米长)每人一把。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激活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测量物体长度的两个单位:米和厘米,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能比划出来吗?(学生比划)看,大家心中早有一把尺子呢!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特别的人物,看看是谁来了?(孙悟空)孙悟空来助阵了,想看看咱们班的同学是否有一双火眼金睛。
他还带来了什么?(金箍棒)他这神奇的金箍棒中可藏着不少的数学问题呢!想看孙悟空表演几招吗?(金箍棒变——变——变)师: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金箍棒在变短……师:金箍棒快要变到孙悟空的耳朵里去了,想看看这时的金箍棒有多长吗?你们发令,老师把它变出来。
生:变!师:(举小金箍棒)估一估它有多长?生:1厘米。
生:2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我们需要怎么做?生:用尺子来量一量。
师:好主意!在每个桌上的纸杯里有这根金箍棒,还有一把纸条尺。
同桌两人合作,用这把尺子量一量它有多长?学生动手测量。
生1:不到1厘米。
生2:比1厘米少一点。
师: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少一点,到底是多少?要想精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先自己思考,然后和自己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学生能准确地使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
2. 难点: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例如尺子上的刻度、硬币的厚度等。
2. 新课讲解:- 毫米的认识:展示实物(如硬币、纸张)让学生直观感受毫米的大小;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认识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分米的认识:同样通过实物展示和测量活动,让学生理解分米的概念。
3. 实践操作:- 设计一些测量任务,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 让学生尝试将毫米和分米进行单位转换,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关于毫米和分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毫米和分米的重要性和应用。
- 设计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 家庭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和单位转换的任务。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以上就是一份关于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数学教案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篇一: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课为——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
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预设:Cm、m。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特点。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测量工具、PPT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素材、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新课: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特点,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
4. 巩固知识:出示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
但部分学生在换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九、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米和毫米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意义,知道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2. 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毫米和分米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毫米和分米。
2. 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3. 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意义。
2. 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1. 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2. 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教具:1. 毫米和分米的模型。
2. 测量工具(如尺子)。
3. 计算器。
学具:1. 学生尺。
2. 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让学生观察毫米和分米的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毫米和分米的特点,并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 交流: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和计算方法,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毫米和分米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毫米和分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 评价内容: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程度,以及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活动参与度等。
3. 评价指标:a. 能正确使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
b. 能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简单的计算。
c. 对毫米和分米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解释它们之间的进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会使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准备:1分硬币、直尺、橡皮、磁卡、大头针、订书针教师准备:磁卡、直尺、米尺、测量记录单、1分硬币、卡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回顾1厘米和1米:师:大家好,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如在上课中有什么不会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让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记忆的宝库,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请举手说一说。
生:厘米、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1厘米,并且用手势比划一下?(学生比划)师: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米尺,伸开你的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教师举起1米长的米尺验证)2、故事设疑:师:好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1厘米和1米长度,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开展了测量身长的活动,可是粗心的狐狸大姐忘记了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动物身长(幻灯2)长颈鹿身长5 鸽子身长20蚂蚁身长5 蜜蜂身长10师:谁愿意说一说?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可能的。
是的。
(你是一个会借助比较发现问题的小朋友,这种学习方法老师非常喜欢。
师:那同学们就在直尺上找一找5厘米有多长?生:在直尺上找5厘米。
师:是不是太长了呀,在第一排中的动物身长可以准确的用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但对于第二排一些动物的身长来说,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就不能表示了,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分米和毫米的运用,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大小。
3. 讲解与演示: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程度。
2. 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计算能力,评价他们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分米和毫米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 计算工具:计算器、纸笔等,用于学生计算。
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知识点和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第二课时: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3. 第三课时:巩固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实践活动。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第一章: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
2.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毫米和分米。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定义。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毫米和分米的模型或图片。
2. 尺子或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2.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毫米是长度单位,等于米的千分之一。
分米是长度单位,等于米的十分之一。
3. 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的大小。
4. 进行换算练习:让学生练习将毫米转换为分米,或将分米转换为毫米。
5. 实际应用:让学生使用尺子或测量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第二章:毫米和分米的测量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使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让学生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
2. 测量结果的记录和换算。
教学难点:1. 测量长度的准确性。
2. 测量结果的换算。
教学准备:1. 尺子或测量工具。
2. 一些需要测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复习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2. 讲解测量方法:让学生使用尺子或测量工具,将尺子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的起点,读取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
3. 进行测量练习:让学生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 练习换算:让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为毫米和分米。
5. 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换算过程,讨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毫米和分米的加减法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加减法运算。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应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加减法运算的准确性。
2. 应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数学题目。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分米和毫米的看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米和毫米的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测量活动,看法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树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停止复杂的换算。
能感知、估量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看法。
2、在实践测量活动中,阅历看法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进程;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停止测量;经过入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进程树立长度看法。
3、阅历实践测量的进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发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猎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看法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停止复杂的换算。
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停止测量,能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预备:惯例: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购物卡、银行卡、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等。
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你真了不得»教学进程:一、激趣引入: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甜甜小冤家特别喜欢孙悟空。
有一天,孙悟空就离开他的梦里〔课件演示孙悟空图片〕,甜甜和他学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生:喜欢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凶猛的兵器是什么?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师:明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求和研讨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效果。
〔设计意图:用先生熟习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繁复铺垫,提出效果。
〕二、新授(一)温习旧知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师:教员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长?生;大约1米师:找两个听讲最仔细的同窗下去量一量究竟有多长?〔师板书:1米〕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温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
2、1dm=10cm 1m=10dm 1cm=10mm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一角硬币、直尺、两张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知识?(字母表示、1米=100厘米、比划长短)
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学得不错。
二、认识毫米
1、引出毫米
课件出示: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1)、教室门高约2()
(2)、 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3)、米尺长度是100()
(4)、估计老师手里的硬币厚度是多少?
课件演示量出厚一毫米。
2、感知毫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
你能指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吗?
对,从刻度0到这条刻度线的长度就是1毫米。
谁还能从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多指几名学生上来指)
小结:对,尺子上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你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感觉怎么样?(太小了!)
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请同学们找出1角硬币,估计一下1角硬币有多厚,然后测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
拿出1号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宽?有多长?(估计后测量)
谁估计得准呢?赶快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后交流)
纸条的长正好是6厘米吗?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呢?(学生交流:6厘米多一点或6厘米多3个小格)
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无法准确地表示出这张纸条的长度,我们今天要继续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就是——毫米。
对,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3、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从哪到哪是2毫米呢?5毫米呢?这条刻度线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从这到这是多长?(6毫米、8毫米、10毫米)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2厘米可以说成?5厘米?30毫米?90毫米?
小结:刚才我们量的这张纸条的长度是——6厘米3毫米,也就是多少毫米?(63毫米)
4、小练习
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长度是多少毫米(指甲的宽、硬币、数学书的厚度等)
活动二:认识分米
1:出示10厘米长铅笔,先让学生估计长度。
师:到底铅笔有多长呢?
在桌面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和这枝铅笔一样长的纸条,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量一量吧!
师:汇报你们量的结果吧!(10厘米)你们知道还可以怎样表述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师:它还可以叫做1分米。
小结:像这样10厘米长的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就是1分米,用字母dm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带学生读三遍,书空一遍)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你都了解有关分米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长。
(学生估计)
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谁先说说量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动手测量)
这张纸条长是10厘米,我们又可以说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一分米大约有多长,用尺子或1号纸条检验一下你比划得准吗?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粉笔盒高、一拃长、手掌宽)
3、课件演示依次找出1分米、2分米、5分米、8分米和10分米的长度,并说出分别是多少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
4、解决问题:
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长度是多少分米(课桌的长、宽、高等)
四、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现在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将这些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一下吗?(生说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手势分别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数学书厚约5()。
课桌高约7()。
小红身高138()。
一栋楼高25()。
一张光盘厚1()。
2、画线段
(1)30mm (2)2cm5mm (3)1dm
六、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长度单位,其实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从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七、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米=10分米 1m =10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