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BCD2、BC3、A4、A5、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A 8、AB 9、ABCD 10、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学题库

区域经济学题库
40、斯密定理:专业化或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如果市场受到限制,一些经济活动就会失去经济上的可行性。
41、供给不可分性:指资本(特别是社会一般资本)的整体性,以及只有在许多经济活动上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得到各种规模经济利益;
42、需求不可分性:指由市场规模所造成的对经济活动的盈利性以及可行性的限制。
20、有形优势与无形优势:有形区域优势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即“硬件”成分;无形区域优势是区域发展的非物质的“软件”成分,如居民素质、科教水平、信息传递便捷度、对外联系程度等。
21、集中度:衡量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聚集或分散程度尺度,分绝对集中指标和相对集中指标两类指标。
22、极化:指经济活动向某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地点集中,并成为整个地域范围内的发展极核的现象。极化一经形成,就会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仍可以发展。
13、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一线地区指沿海和东北、西北、华北的几个边境省份。二线地区指一线和三线以外的省区。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韶关以北、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等10个省区。
14、经济特区:为执行对外开放政策而划出一定地域范围,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的地区。
15、计划单列城市和地区:国家计划中单独列户的城市和地区,其目的是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某些地区在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作用。
30、地方化经济:指同一序列行业和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聚集在一个地区,通过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功能联系包括垂直联系(纵向联系)和水平联系(横向联系)。
31、城市化经济:指一种工业由于位于某个城市和工业综合体内,通过非功能的空间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这种非功能的空间联系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结构和同时被某种要素吸引而形成的。

区域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区域: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

的地域单元。

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等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它主要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对现实区域上出现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应用性学科。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具有哪些特征?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3、简述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第二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第三部分:区际关系、第四部分:区域经济政策。

策。

4、简述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历程:现代区域经济学是在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讲是在区位论和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发展而来;因此,探讨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史,首先应该从区位理论开始。

二、趋势: 5、简述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发展理论: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2.区域产业结构3.区域产业布局;4.区域空间结构;5.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6.区域开发. (二)、关系理论:1. 区域生产要素流动;2. 区域分工;3. 区域贸易;4. 区域竞争与合作;5.区域经济差距;6.区域经济传播. (三)、政策理论:1.区域经济制度;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3.区域投资环境;4.区域地方政府;5.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哲学层面(科学哲学(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小平理论)2、基础理论层面(系统科学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经济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现代区位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经济地域分工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3、基本理论层面(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区域应用工具)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一)新经济地理学派(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二)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中心是研究区域政策问题)(三)区域管理学派(将管理学融入区域经济学的结果)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2、人力资源: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区域经济学总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总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总复习题一、相关名词经济区位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结构新区域经济观区域产业结构二重结构类型经济区变动导向理论综合经济区经济特区城市经济科技工业园区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区域分工区域开放度极化效应要素禀赋回程效应涓滴效应二、简答题1.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研究区域经济的意义是什么?3.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内容?4.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5.论述二重结构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6.简单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7、简述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8、分别阐述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

9、为什么说乘数是城市基础模型的核心概念。

10.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11.为什么说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12.论述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

13.你能举几个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吗?14、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哪些?15、简述区域产业政策及内容。

16、区域经济目标选择的原则?17、什么是区域分工?他的实质是什么?18、结合具体区域,论述如何确定区域优势产业。

19、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他们的区别与联系何在?20、什么是杜能圈布局模式,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1、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决定劳动费指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阐述各因素与劳动指向的关系。

22、区域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的基本依据?23、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类型?24、简述“产品循环说”产业结构高级化理论。

25、简要说明区域经济分异的客观基础。

26、简要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27、简要说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28、说明区域城镇体系的含义和城镇体系的特点。

29、简要说明区际经济分工的客观基础。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2、试用区域经济学(或经济学)理论分析为什么我国要进行新农村建设?3、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区域经济发展B 区域经济关系C 区际经济差异D 企业内部管理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A 自然资源B 地理位置C 人口数量D 企业品牌形象3、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以上都是4、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效益原则B 生态效益原则C 社会效益原则D 随机布局原则5、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包括()A 增长极模式B 点轴开发模式C 网络开发模式D 均衡发展模式6、区域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市场需求C 技术水平D 以上都是7、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贸易产生的原因()A 区域差异B 比较优势C 规模经济D 政策限制8、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不包括()A 行业合作B 区域合作组织C 企业间合作D 家庭间合作9、经济区的类型不包括()A 综合经济区B 部门经济区C 特殊经济区D 个人经济区10、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A 产业规划B 城镇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土地利用规划11、区域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 缩小区域差距C 保护环境D 增加企业利润1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A 全局性B 长远性C 稳定性D 短期性13、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是()A 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影响产业集聚B 自然资源决定产业布局C 政府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D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发展14、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不包括()A 企业B 政府C 科研机构D 竞争对手15、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差异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学科。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3、产业集聚一定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贸易、投资等方面的问题。

2. 区域经济学为什么重要?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问题,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 请解释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边缘”模式?“核心-边缘”模式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呈现出中心地区相对富裕、边缘地区相对贫困的现象。

中心地区通常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才聚集,而边缘地区则相对欠发达。

4. 请列举几个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5.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体系通过市场、技术、资本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整体。

二、论述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区域发展政策,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减小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与弊是什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在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经济整体效益。

同时,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方面,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加剧区域间的差距,造成中心地区过度发展而边缘地区相对落后。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区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如地理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等。

地理区域是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如山脉、河流等;行政区域则是由政府划定的管理范围;经济区域则是基于经济活动的相似性和联系紧密程度划分的。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可能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

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策因素、技术水平等。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等。

农业区位论认为,农业生产的布局取决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距离市场的远近。

工业区位论则强调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效应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二)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常不是在所有地区均匀发生的,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具有优势的点或区域,这些点或区域就是增长极。

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三)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逐步推移的过程。

高梯度地区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会逐渐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四)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将区域分为中心区和外围区。

中心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外围区则相对落后。

中心区通过对外围区的控制和剥削来维持自身的发展。

三、区域产业结构(一)产业分类产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与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

(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一般来说,先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然后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与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与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与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与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与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与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与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庇古税”2.“开”字型网状布局3.补偿贸易4.产品需求收入弹性5产权6产业布局7产业布局政策8产业布局点9产业结构政策10产业政策11产业组织政策12.垂直区域经济合作13.城市成长力系数14.城市的“三生功能”15.城市的“三元结构”16.城市化17.城市化动力机制18城市化水平19城市化率20城乡一体化21.城镇人口增长系数22.城镇体系23.区域生产专业化24区域形象25.地区形象塑造26.地区主导产业27.地域合理规模28.电网29.恩格尔系数30不平衡增长31相互感应系数32.工业贸易合作33.公共投资政策34.规模经济35.合作生产。

36.核心区37.基础产业38.基础设施39.极化效应经济发展战略41经济区42经济分区43经济全球化44聚集效应45扩散效应46劳动力成本指数47贸易利益48贸易条件49能源50.能源生产弹性系数51.农村现代化52.佩蒂克拉克法53清洁生产54区位商55区位因素56区域57.区域产业结构58.区域创新59.区域规划60.区域经济补偿政策61.区域经济发展6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63.区域经济发展政策64.区域经济规划65.区域经济合作66.区域经济发展6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8.区域经济69.区域经济增长70.区域经济政策71.区域经济发展72.区域可持续发展73.区域空间结构74.区域贸易75.区域投资环境76.区域政策77.人力资本78.人力资源79.生产要素禀赋80.市场区位论81.数字城市82.双中心城市体系83投资84投资环境85外部影响86周边地区87新工业区88.新要素学说:89.要素密集度90.增长极91.直接投资92.主导产业93.资金合作94自然资源六、简答1.“数字城市”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3.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将进一步综合化和分化4.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呈哪些重要特点5.中国在21世纪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是什么7.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8.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有哪些9.产业布局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0产业布局的内涵和类型11产业布局的方向有哪些新变化?12产业政策的内容。

研究生入学考试《区域经济学综合》试题

研究生入学考试《区域经济学综合》试题

研究生入学考试《区域经济学综合》试题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
1.住宅经济学
2.住房抵押借款
3.土地人口承载量
4.土地利用
5.土地抵押权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试述住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3.简述伯吉斯的同心园学说。

4.城市土地级地租的特点。

5.试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试述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2.土地资源供应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区域:它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或者一个工厂,一个学校,甚至一个车间,一个办公室,区域无处不在。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德国学者-杜能《孤立国》)2:工业区位论(德国学者-韦伯)3: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理论的转化2: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假定k为某级中心市场区面积与低一级中心市场区面积的比值,这三种模式分别为k=3,k=4,k=7。

其中k=3模式又称为市场最优原则,k=4模式又称为交通最优原则,k=7模式又称为行政最优原则。

)3:区位经济学埃德加.胡佛构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由三个彼此相连的部分组成:(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2)区域经济关系理论(3)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第二章:区域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的特点:(1)稀缺性(2)区域性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一)纯自然资源型(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型(三)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四)资源缺乏型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一)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三)新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学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三大环境。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一)制度环境中的产权产权理论是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二)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市场组织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的基本观念(二)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

《区域经济学(本)》复习资料整理.docx

《区域经济学(本)》复习资料整理.docx

2011春《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国家全局的发展过程中,低梯度地区可能从中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在该地区的作用力的对比。

2、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国家内部的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

3、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有(APEC原则框架创新)(APEC协商机制创新)(APEC推进方式创新)(APEC运作机制创新)(APEC 活动内容创新)(APEC自由体系创新)4、落后国家与地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有三是(政治上稳定)、(重视科学文化发展)和有一个远见卓识和决策果断并工作效率高的政府。

5、我们可以将辐射分为(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

6、科技园区必须建立起,人才激励入(要素流动)、(市场选择)、(政、产、学、研互动)四种机制,形成(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制度化)五个特征,才能够实现其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7、亚洲地区的(新加坡)和(香港)是两个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中心城市。

8、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

9、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经济政策入(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10、在近半个世纪过程中,欧洲的联合逐步深化,该一体化组织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到现在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并正着手进行(政治联盟)的工作。

11、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卜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12、区域经济政策两个基本目标是:(经济增长目标)和(均衡目标)。

13、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成为新的经济学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国际经济领域显现出两个最大的特点(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不可阻挡)。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 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学科的重要标志。

它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 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有机组成, 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任何部分, 产生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经济区域: 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读并且补课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点辐射: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

4.线辐射: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得带状源, 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5.面辐射: 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其结果, 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即为面辐射。

6.古典区位论: 也叫成本决定论, 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 认为区位选择总是趋向于生产成本费用最低的地点。

7、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 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 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 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8、经济特区: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地区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9、比较优势论: 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同类外国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 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 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 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10、欧盟: (European Union)最早由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建立的, 于1958年成立, 最早成为欧洲共同体, 其基本目标是避免欧洲的冲突、流血事件和破坏事件的发生, 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实现对全体人民有利的经济一体化, 向政治联盟迈进。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考研区域经济学试题

考研区域经济学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内部发展理论
2.循环与积累的因果关系
3.极化过程
4.距离衰减规律
5.转运经济
6.汤普逊的循环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区位论的内容
2.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3.简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中心——外围理论
5.简述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6.简述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论述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论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化与当地化的关系
3.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中国大城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前景
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本章要点1.现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4个独立国家2.现在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围。

4.区域可以分类为全国国土、一国围特定的区域、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5.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科学6.广义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7.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8.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包括主体不同、对象不同、时效不同9.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之不同在于行为不同、主体不同、10.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2.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即区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这是一种静态的排列。

13.差异研究是区域研究的生命,有差异才有类型。

14.系统区的划分是将位置相连的区域放在一起,并不强求自然和经济的统一性,而仅仅是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先研究整体的特征,再研究各部分的特征。

16.区域经济学的第一个理论来源是经济地理学,第二个来源为古典区位理论17.德国学者杜能、韦伯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18.杜能于1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19.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20.韦伯理论基本框架是:先研究运费再研究劳动费与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21.韦伯将原料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22.韦伯将地方原料分为地方纯原料和地方失重原料23.韦伯认为地方纯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其重量几乎完全转移到成品中的原料24.韦伯认为地方失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重量转移到成品中,另一部分作为废料排出了的原料25.企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越分散26.胡佛认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铁路运营费用;二是站场费用。

27.运输区位论建立以后,引出了人们对市场区位的研究.加速了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28.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29.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30.中心地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种类越全31.廖什认为,工业布局的原则不是杜能提出的寻求最大收益或韦伯提出的寻求成本最低,而是寻求最大利润,也就是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

32.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3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34.新经济地理学派理论基石(三个命题):其一是收益递增,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其三是运输成本35.区域政策的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36.区域管理的容包括:(1)区域经济发展管理,(2)人口管理,(3)环境管理37.中国区城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经济学的路径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38.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冲突与协调。

39.把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40.二、简答题1.简述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列表)2.简述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之不同(列表)3.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背景4.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5.请画出韦伯区位三角形6.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7.简述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并简述理由8.简述区域政策包括的容9.简述区域经济学界关于区城经济政策的争论焦点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殊历史使命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一、本章要点1.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2.自然资源是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互相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

3.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区域性的特点4.在资源稀缺基础上,资源还具有下述特性:资源的竞争性、资源的选择性、资源的分散性、资源的传布性和资源的增值性。

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即为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6.经济发展应同时兼顾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7.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生产中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中多利用少排放的发展模式8.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涵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以谋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9.区域经济发展强调资源和生态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目的10.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可分为纯自然资源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资源缺乏型等类型11.纯自然资源型是以自然资源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基础和动力12.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13.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14.区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15.所谓人力资源,是指某种围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它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16.作为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17.社会生产必须具备人、财、物三个要素18.人力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质和智力。

具体来说,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部分,也就是人们所赋有的推动生产资料的各种具体能力19.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体现在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等方面20.人力资本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的资本形式21.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22.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动力23.一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多,人力资本的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率就越高24.社会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25.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是高度开发的人力资源26.在封建时代和农业文明中,土地、水利是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因素;27.在传统工业社会和传统工业文明中,商品、资本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关键的经济因素;28.在现代社会的现代文明中,人才、知识、信息、科技、文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因素29.只有不断接受教育,事业才会得到不断前进动力30.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31.私人资本更倾向于效率,公共资本更倾向于公平32.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无论产权是否被界定清楚,是否有效地实施,都有可能造成缺乏效率的交易33.区域发展模式不同,产权安排不同34.区域产业结构可以分为轻型和重型,也可以分为大型化和小型化35.区域经济制度环境塑造的中心是处理好私有产权与公共产权的关系36.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体现——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37.区域集团形成将降低区域总体的交易费用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2.简述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3.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4.简述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标准5.简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6.简述中国人口与资源矛盾7.简述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三、计算题1.运用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公式计算结果并加以分析四论述题1.试述中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四个方面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一、本章要点1.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3.区域经济增长四个经济周期包括基钦周期、尤格拉周期、库获涅兹周期、康德拉捷耶夫周期4.区域经济增长周期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且两者有时不一致;发达地区往往提前,落后地区往往拖后。

5.按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6.影响因素可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进人生产过程的,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7.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其二是供给的驱动8.区城经济增长的机制包括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9.高效率的地区并不仅仅是指发达地区10.中间投入比重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趋势11.均衡增长理论命题适用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描述和开发12.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包括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3.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包括纳克斯--部门平衡投资、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14.均衡增长并不是指所有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15.赫希曼指出,政府投资应选择公共部门,……私人资本,应投入到具有带动作用的制造业部门16.获得非均衡增长区域经济前提是存在着区域贸易17.熊彼特创新的五个一包括使用一种新的技术,开发一种新的产品,运用一种新的工艺,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和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18.实行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政策,应该选择两类地区进行重点扶持:(1)q i值较大的区域,(2)G vi值较大的区域19.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20.区域开发容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21.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会对相关部门产生乘数效应22.高梯度区是指产业部门平均技术水平高的地区23.造成区域衰退的主要原因有资源性衰退、产业性衰退、区位性衰退、环境性衰退和体制性衰退二、简答题1.请举例说明连锁效应2.请简述美国经济学家理查森规模收益模型及其容3.简述区域开发特点4.请用图示法画出增长极发展模式、发展轴发展模式、网络发展模式5.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6.简述高梯度区的特点7.如何通过梯度转移来调整不同地区经济结构8.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9.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10.根据下图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一、本章要点1.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福利提高等在的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过程2.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3.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包括地区的GDP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4.区域经济发展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5.工业化意味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则代表社会进步6.区域经济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提高7.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8.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9.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6个阶段包括传统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现代化社会10.区域产业结构指特定区域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a)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无形财富生产11.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12.技术进步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13.工业化时期,工业创造国民产值比重的不断增加与吸收劳动力由相对缓慢的增加到相对减少并行不悖14.制造业部结构的演化可分为三个过程:重工业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技术集约化过程15.衡量重工业化的标准是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16.霍夫曼定理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17.工业化过程是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过程18.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