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际吸引.ppt

人际吸引.ppt
– 承诺水平高时,相似性更重要; – 承诺水平低时,差异性更重要。
互惠式的好感
• “如果你希望被别人爱,那你就去爱别人 吧。” ——希卡托(Hecato)
• 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人产生好感的关键在 于我们认为的他/她喜欢我们的程度。
• 互惠式好感也通过自证预言而起作用。
外表吸引力与好感
• 舞会上的吸引力。 • 舞伴的智力、独立性、敏感性或真诚度、
美的文化标准
美貌的进化意义
• 对称的面孔更具吸引 • 对称预示着身体健康
力。
和生殖适应。
外貌的“平均”
•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外 貌进行平均。
熟悉度的力量
• Putting beauty back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American Gothic
对外貌的刻板印象
坚强
强势
具有控制力
在韩国刻板印象中的额外特质
敏感
同情心
慷慨
诚实
值得信任
外貌对自我的影响
• 外貌较好的人社交能力较强。 • 社交中“美即是好”的自证预言。 • 男女不存在差异。
人际吸引理论
•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 收益 – 成本 – 结果:结果=收益-成本 – 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CL) – 满意度:满意度=结果-比较水平 – 替代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兴趣和经验
• 人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团体、社会情境, 在这种社会情境下,人们更可能遇到有相 似兴趣的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组学生分享了更多 相同的经验,其相似性又进一步加强。
关于相似性的最终评价

《人际吸引力》课件

《人际吸引力》课件
打造良好的个人品牌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展示魅力与领导力
结论
1 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性
影响个人以及职业发展 增强自信与领导才能
2 如何实现自身的人际吸引力提升?
多角度提升外在魅力与内在修养 注重有效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吸引力》PPT课件
人际吸引力PPT课件,致力于帮助你了解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性,并提供提升人 际吸引力的方法与技巧。
简介
什么是人际吸引力?为什么人际吸引力重要?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概念并揭示其对个人及 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
外在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颜值、身材、穿着等
内在因素
性格、情感、能力等
提升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外在方面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增加对时尚、美容的关注,提升个人形象
内在方面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交往 掌握各种社交技巧
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性
1 人际吸引力在人事业、生活中的应用
促进职业网络和合作关系 提高人际交往的效果与质量
2 如何利用人际吸引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课件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课件
缺乏耐心、不注意对方 表达,导致理解不准确

表达障碍
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非言语沟通障碍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等表达不当。
情绪障碍
01
02
03
04
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影响人际关系的 和谐。
情绪压抑
隐藏真实情绪,导致沟通不深 入。
情绪爆发
无法控制情绪,导致冲突升级 。
情绪传染
负面情绪影响他人,形成消极 互动氛围。
认知障碍
刻板印象
对他人形成固定看法,阻碍客 观评价。
偏见
对特定群体产生不公平的判断 或态度。
先入为主
基于初步印象,影响后续交往 的判断。
过度概括
将个别事件泛化为普遍现象, 导致误解。
05
人际关系的应用
在职场中的应用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01
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
队合作,减少冲突和误解。
解决家庭矛盾
在家庭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有效沟通 和解决问题。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家庭成为温馨的 避风港。

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拓展社交圈子
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提高社交能力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策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培养社交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可以学会有效 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促进社会融入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融 入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网络。
人际关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有 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人际吸引的规则 ppt课件

人际吸引的规则 ppt课件
心理学家猜想,这是因为猪湾事件使得人们相信,即使是 被当时的新闻媒介描绘得几乎无可挑剔的总统,也难免 会犯错误。这使总统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从而赢得了 过去并不喜爱他的人的拥护。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美吸丽引是的规比则任何介绍信 更为巨大的推荐信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美国《读者文摘》上曾经发表过一个《第六枚戒指》的 故事: 那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有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 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 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个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着 破旧,满脸哀愁,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 高级首饰。姑娘要去接电话,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 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 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 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意识到戒指被他 拿去了。当男子将要触及门柄时,她柔声叫道: “对不起,先生!”
你最好的朋友:
A、同学 B、邻居 C、网友 D、十万八千里以外某个
素不相识的人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 地理位置的接近会增加亲密性 • 原理
1、接近性增加了熟悉性 2、接近性常常与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3、经济性,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 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 4、减少认知失调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人际吸引的规则
兰迪等人(D. Landy & H. Singall,1974)让男性 被试看一些短文并对其做出评价。短文的内容 是关于电视对社会的影响,作者均为女性。论 文的质量有好、差两种。
被试被分为三组: 短文附有作者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有魅力的 女性。 所附的照片是一位相貌平常、缺乏魅力的女性。 控制组,所读的短文没有附照片。

第四章人际吸引优品ppt

第四章人际吸引优品ppt
下面的两种假设哪种更合理? ❖ 第一种是分散假设:感到恐惧的人们寻求关系以便忘记自己的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谁在一起并不重要。
❖ 第二种是社会比较假设:人们希望与自己处于相同境地的人比 较个人的感受和反应。与第一种假设不同的是,该假设认为感 到恐惧的人只想与面对类似情景的他人建立关系。
如社会比较假设所推论的,感到害怕的被试更愿意与和自己境遇 相同的人在一起等待,正如Schachter自己总结的一句话:“痛苦对伴侣 并非不加选择,它只喜欢与痛苦为伴。”(1959)
(Peplau&Perlman)
“谁容易体验到孤独?” ❖ 特定的童年经历可能使某些个体更易产生孤独体验。 ❖ 对于成年人,低自尊和孤独感有显著相关(Bentler,1991)。 ❖ 已婚者相对而言则不大容易感到孤独(Stack.1998)
❖ 孤独感还和年龄有关。
Company Logo
18岁以下青少年 45岁到54岁人群 55岁及以上人群
❖ 为什么人们如此需要和他人相伴呢?一个原因可能是寻求关系的需 要,也就是需要和他人相伴的倾向。(Perlman,1998)
Company Logo
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开始进行一系列重要的实验,试 图解释人们为什么有寻求人际交往的需要。
❖ Stanley Schachter(1959)开始假设人们寻求关系以消除恐惧感。
Company Logo
所有的婴儿对最初照顾他们的人都有一种依恋。但这种依恋 的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Mary Ainsworth和她的同事(1978)确定 了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三种主要依恋类型:
❖ 安全型(secure):当父母经常在身边而且回应婴儿的需要时, 通常发展出安全型依恋。
❖ 回避型(avoidant)当父母不回应婴儿的需要甚至拒绝时,婴儿 最初可能“抗议”缺乏关注,但是最后可能会“疏远”照顾者。

第四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第四章人际吸引PPT课件

.
36
• 研究表明,互补因素的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 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在异性朋友和夫妻之间。
• 克克霍夫(Kerckhoff,1962)等人的研究表明对 于短期伴侣来说,推动吸引的动力主要是相似的 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发展更亲密的关系的 动力主要是需要的互补。
• 因此克克霍夫提出择偶的过滤假说,两个不相识 的男女结合成为终身的伴侣,必须经过几道过滤 关卡。
.
44
(五)关系退化的原因
•空间上的分离 •新朋友代替了老朋友 •逐渐不喜欢对方人格上的某些特点 •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 •妒忌或批评 •对与第三方的关系不能容忍 •泄密 •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 •没表现出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等行为 •一方的喜好标准发生了改变
.
45
第四章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际吸引 二、思考题 1、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2、怎样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
46
.
23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形式
(二)诱发性吸引
2. 才能 “有实力才有魅力”与“木秀于林,风必 摧之”
.
24
(二)诱发性吸引
2. 才能 启示: ➢ 提高和增强自己的才能与学识。 ➢ 谦逊、率真、自然。 ➢ 不要太锋芒毕露,注意策略 。
.
25
(二)诱发性吸引
3. 性格品质(个人品质吸引)
➢ 来自性格品质的吸引力比外貌更持久、 深刻、稳定。
.
31
• 在相似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态度因素。人们喜欢 一起工作的人同时更喜欢那些态度相似的人。对 社会的重大事件的看法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 更加融洽,即志同道合。
• 研究表明好朋友之间对重要的价值对象,都有类 似的态度。纽科姆的研究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 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 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点越是相 似的人,相互吸引力越大。

《第讲人际吸引》ppt课件

《第讲人际吸引》ppt课件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状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在情感方面互相亲近和喜欢的的现 象。
1、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 〔1〕自我价值感 人是理性的动物。从自我出现开场,就开场用一定的自我价值观来进展评价。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
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更加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得不 到确立,他就没有正常的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此时,人就会自卑、自贬、自我厌恶、自我回 绝、自暴自弃。自我价值感完全丧失,人生就不再有意义的支撑,人就只能走上自毁、自绝的道路。 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确实立,是通过社会比较来实现的。人只有置身于社会背景之中,通 过将自身与别人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必须不断地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支持信息,使自 己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保证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假如社会比较的时机被长期剥夺,那么会使 人因缺乏自我状况的反响信息,而导致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并使人产生高度的自我不稳定感。 〔2〕社会比较 人们对自己的才能、性格与心理状态的评价以及对事、对物所持有的看法,常常是不确定的。人们在这 方面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必须通过将自身的状况与别人的状况进展比较,即通过社会比较的过程 来实现。人只有找到一个参照系,并确定自己在这一参照系中的位置之后,才能形成明确的自我评 价。一个人对自身的状态不确定感越强,进展社会比较的需要也越强。 • 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比较对象一般是与人们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特征上相接近的人。 • 社会比较过程是直接以确定自我价值的需要为根底的。因此,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观点、 情绪和行为。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参照群体的反响和状态,当作自己的反响 或状态是否恰当的评判根据。当自己的反响或状态出现差距时,人们产生偏离焦虑,使心理出现不 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人们矫正自己的反响和状态……最终使一个群体到达高度一致。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概论.pptx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概论.pptx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 ●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 息的传递与交流; ● 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外进行的信息传 递与交流。 ● 非各自的优缺点。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 按信息流动方向 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 下行沟通是上情下达; 平行沟通是同一级组织中的沟通。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
● 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 ● 传递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和情绪。 (三)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视听信息为主。
图 沟通模式
(四)信息接受者:转译。 (五)反馈:
■ 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 这种信息回返过程叫反馈;
■ 作用: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 理解信息的状态。 (六)障碍:有多种原因。 (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立感情联系。 ● 情感交流阶段:信任感、安全感;沟通的深度 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 稳定交往阶段: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 暴露广泛而深刻。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漠视
相互作用水平 强
亲合
喜欢
爱情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熟悉和邻近:与交往频率有关;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
一、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
(一)目光接触的重要性;
(二)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
体语形式。关键部位:

初中心理健康通用版《探秘人际吸引力》PPT课件

初中心理健康通用版《探秘人际吸引力》PPT课件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 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 程。
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 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 的解释。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 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 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 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小翔在班里人缘极好,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他的脸上总 是洋溢着阳光般的微笑,礼貌待人,见到老师和同学总是 主动打招呼。在别人和他聊心中烦恼时,他都能给予理解 和支持。因此,提起小翔,班里的同学经常自豪地说 “有事儿找我们翔哥!”
思考:为什么翔哥如此受欢迎?
thanks for watching
第一:外貌
内向孤僻 97% 3%性格开朗
thanks for watching
人际实验进行时
请你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 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 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 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 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 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 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 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 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 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 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 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 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 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 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人际吸引的原则
强化原则
社会交换原则
联接原则
人际吸引的基础:奖赏
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 论的一项基 本原则,运 用到人际吸 引中,就是 我们喜欢能 给予我们奖 励的人。
联接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 与美好经验联 结在一起的人 ,而厌恶那些 与不愉快经验 联结在一起的 人。
社会交换原则
对于一个人的 喜欢与否,是 基于成本与利 益所做的评价 。当认识到从 人际交往中得 到的报酬超过 成本时,便会 喜欢和我们交 往的人。
•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人际
吸引的程度反映了交往双方心理距离的远近,而人 际吸引的程度则取决于各自从对方获得需要的满足 程度。一般来说,相互满足程度愈高,心理距离就 愈近,因而人际吸引力就愈大;相互满足程度愈低, 心理距离就愈远,因而人际吸引力就愈小。
• 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通过知觉、想象、思维、记忆等认识 活动,接纳和内化交往对象的行为及表现。当我们专注于某 一交往对象并对之产生好感时,就会主动地接近他,加倍地 关心有关他的信息,于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增加了对他的认同。
• 第三阶段:相容。相容是通过喜欢、亲切、同情、热心等 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相容主要是指情感的相容。凡是 能驱使人们之间的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都称之为结 合性情感。
第四章 人际吸引
内容摘要
1 人际吸引概述 12 影响人际吸引的外在因素 3 影响人际吸引的心理因素 14 人际的深层次吸引——人格魅力
一、人际吸引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
•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个 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 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 还有种可能性是,也许那些较晚出去的人是单身,而 很早就出去的那些人更可能是在恋爱中。研究者改进 之前的实验,额外询问了被试的恋爱状况。结果发现, 对于那些正处于恋爱关系中的人来说,“打烊效应” 并不存在,而对那些单身男女来说,仍然是越接近打 烊,对异性的评价越高。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心理因素
• 第四阶段:外化。外化也就是交往的实际行为。一般地说, 交往的初期,双方会尽力约束自己,并努力通过行为来显 示自己的诚意,表明自己愿意与对方交往。随着交往水平 的提高,双方的关系就会发展到心理上相互依附的高级阶 段,相互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外在因素
(一)邻近性
• 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人们喜欢 邻近的人。住得很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谊也是这 个原因。而邻近性之所以起作用是与交往频率 有关。处于同一环境的人,常常见面,容易产 生吸引力。常常见面的人容易彼此了解,这也 是邻近性起作用的原因。
人际吸引的一般过程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外化 相容 认同 注意
• 第一阶段:注意。通常是由初次见面中的某一个信号、某一 句话、某一件事引起的,实际上是交往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 兴趣和价值观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是对某一交往对象喜欢、 感兴趣的表示。
假定优男A,劣男B,美女C 若从资源配置来看,A C结合实属大快人心。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 单。 A男因自身禀赋或客观条件好,选择面比较广,“择一人终老”的机 会成本过大。而B男则相反,这样B男在追求美女C的努力程度上 显然会大于A男,而C女只能凭借对方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其爱恋自 己的程度。往往会被B男刻意粉饰的“海枯石烂,一心一意”的倾 慕和忠诚而迷惑,被B男拖入婚姻的“围城”。于是婚恋角逐画上 了句号。
• 大学期间的亲密关系
• 麻省理工学院友谊选择的实验
方便性;熟识性
• 看到的次数会增加喜欢程度,但次数也有一定界 限,超过一定界限会产生厌烦的感觉。另外,次 数的作用只表现在积极的或中性刺激物上,而对 反面的东西即使增加见到的次数,也不会导致对 这个东西的喜欢。
• 邻近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我们所喜欢的人 往往是邻近的,但我们所厌恶的人往往也是 邻近的人。所以邻近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但 不是充分条件。
男性特征为结实的下颚和宽阔的前额。
• 什么样的面孔最漂亮
案例研究:平均脸孔最漂亮吗?
案例研究:熟悉的脸孔才最漂亮
• 腰臀比例
• 女性最佳比例为正常体重状态下的0.7 • 男性为0.9。
外表吸引力
• “美的就是好的” • 人们经常会下意识的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
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如聪明、善良、诚 实、机智等等。
• 最后得到的分数显示,不论是酒吧的男顾客还是女顾 客,对异性吸引力的评价,都随着渐浓的夜色显著提高。 换句话说,随着邂逅潜在伴侣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剩下来 那些人看起来就会更有吸引力了。当然,尽管研究者竭尽 全力地去避免选到喝醉的人,这个实验仍然难以避免酒精 对判断的影响,也就是“啤酒眼镜效应”,即醉酒的人会 对异性吸引力的评价更高。
(三)障碍 • 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
• 打烊效应
打烊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佩内贝克(Pennebaker, J)等人在一个大学城,研 究小组分别在晚上不同的时间访问了3个酒吧。男女助理研究员们, 分别在周四晚上 9点、10点半和12点的时候(酒吧12点半关门), 去接近酒吧里的异性客人。当然,研究者们会尽力避免选择那些已 经喝得有些醉的客人。研究者会请每位被选中的客人帮忙对当下在 酒吧里的所有异性的吸引力进行评分。具体采取的是10分制,其中 1分代表“毫无亮点”,5分为“一般水平”,10分为“魅力无穷”。
(一)相似性
•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 包括:
(二)长相
•外表吸引力:人们对于陌生人外貌是否美丽的判断具备 惊人的一致性(Marcus,Millier,2003)。 •元分析表明,男女都认为外表的吸引力是重要的,同 时,在长期关系中男性对外表的重视程度更高些。 •吸引力的标准:两性都仰慕异性表现出娃娃脸的特征 女性特征为大眼睛,小鼻子尖下巴,丰满的双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