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解析

合集下载

当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策略

当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策略

当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策略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群体,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情绪问题、人格异常、人际障碍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问题,由此造成教师常见的一些情绪困扰,比如:紧张、焦虑、抑郁、嫉妒、冷漠、情绪不稳定、自卑和偏执等,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都产生着较大负面影响。

鉴于此,必须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干预策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

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是指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或咨询辅导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并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最终达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教师情绪问题和改善教师情绪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教师可以在团体交往的过程中,和其他成员分享感受和体验,增强归属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他人,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反省自我,练习新行为,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它能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对解决教师的情绪问题也很有效。

个别心理咨询。

充分发挥具体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高校中相关专业人士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除了给学生咨询帮助外,还应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中小学教师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或心理训练。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

其中,很多因素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往往十分重要。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途径,应是从教师的个体内部因素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或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表现

教师心理健康表现

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原因及维护措施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及表现综观一些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资料,我们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

一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与心理症状。

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的交叉变动。

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等。

假如教师不即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容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病等。

不良情绪的积累也很容易引起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不但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等。

因为教师与经常接触的人不能协调关系,久而久之便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紧张的人际关系,多与教师偏狭、多疑、嫉妒等不良个性因素相关,经常生活在紧张关系中,又会强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亦称病态人格,是指因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形成极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

教师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几种:①偏执型人格,即强调自我,自命不凡,主观固执,敏感多疑,报复心强;②反社会型人格,对人不真诚坦率,极端自私,无社会责任感,有明显的反社会规范和法纪的倾向;③分裂型人格,即思想保守,行为退缩,为人感情冷漠,爱做白日梦;④自恋型人格,常夸大自我价值,盲目自负,将他人的权势、财富为我所用,却对对方不尽责任义务;⑤依赖型人格,主要是缺乏自信,过多依赖他人;⑥强迫型人格,常伴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而过度自我克制,或紧张烦恼,或谨小慎微,出错总不忘责备自己。

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行为表明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A) 持续感到疲倦且无法恢复B) 喜欢与同事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C) 高兴地迎接新的学年和学生D) 对工作任务感到充满动力和热情答案:A) 持续感到疲倦且无法恢复2. 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哪个方面?A) 学生表现不佳B) 考核评级标准C) 教学资源不足D) 薪资待遇答案:A) 学生表现不佳3. 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A) 加大工作强度B) 将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开C) 孤立自己,避免与同事互动D) 忽略个人情绪,只专注于教学任务答案:B) 将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开4. 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暗示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A) 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B)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C)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D) 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动力答案:D) 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动力5. 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最佳行动是:A) 避免与学生交谈,将问题推给其他同事B)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C) 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D) 忽略学生的问题,只关注教学内容答案:B)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二、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指教师在心理上保持平衡和稳定的状态,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在支持系统。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工作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压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2. 谈谈你认为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工作压力过大。

教师承担着教学和辅助工作的重压,学生表现及评估标准等因素都会给教师带来压力。

- 工作和生活平衡不佳。

教师常常会加班备课、批改作业,导致缺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生活。

- 缺乏支持体系。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研究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工作压力的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对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识别和干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任务。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策略,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2.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概念与分类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和压力所引发的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情绪困扰、人际关系问题等几个方面。

2.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识别。

定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可以量化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定性方法包括访谈、观察等,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表现。

2.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情绪低落、焦虑、疲劳、失眠等身体和心理上的症状,以及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等工作和人际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识别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3.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教师,可以提供工作支持和减轻工作负担的措施;对于情绪困扰的教师,可以提供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对于人际关系问题较多的教师,可以提供人际交往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实践通过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实践,可以验证不同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干预实践可以包括培训课程、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通过对教师的参与和反馈,评估干预效果和改进干预策略。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随着教师事业越来越重要,教师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仅2021年,全国各地就不断有教师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大、家庭问题等原因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在2023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常见表现1. 频繁疲劳教师工作压力大,需要经常处理与学生、家长等的关系,以及备课、评卷等工作。

这些工作极易使教师出现疲劳状况,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2. 体重增加由于教师工作紧张,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饮食的情况,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这也会导致教师自我价值感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状况。

3. 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纷繁复杂的教学环境给教师带来持续的压力,导致教师情绪不稳定,容易造成焦虑症状。

4. 抑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承担很多压力,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这些压力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5. 活力不足教学工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不能调整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长期暴力的工作负荷会造成教师体力透支,导致活力不足。

二、应对方法1. 维持生活秩序教师需要维护个人的生活秩序,保持适量的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做到身心平衡。

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参加团队建设活动,认识新的朋友,放松身心,摆脱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多与同事交流教师应该主动与同事交流,分享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扰,寻求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这有助于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3. 学会自我调节教师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放松身心。

同时,教师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思想,及时排除消极和负面情绪。

4. 培养爱好教师需要在工作之外培养爱好,例如养花、旅游、音乐等,帮助自己调节内心情绪,远离工作压力。

5. 求助专业人士如果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心理问题,应该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

然而,尽管各学校都在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无法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2. 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许多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

他们可能不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原因和处理方法,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

3. 教育内容单一: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心理健康因素,如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和自我意识等。

4. 忽视特殊群体需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视了特殊群体的需求,如身心障碍学生、性别异质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等。

这些学生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需要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支持。

5. 缺乏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形成多方合力。

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缺乏与家庭和社区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受限。

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得到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现状目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城市中学和幼儿园老师中尤为严重。

调查显示,超过80%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有的老师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有的老师因工作原因导致了较严重的身体疾病。

2.原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1)工作压力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升级,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还要面对学生及家长的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社会地位低。

尽管教师是育人者,但在社会中的地位却不高。

教师的收入、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这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教育教学改革的不确定性。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这使得教师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等,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4)职业疲劳。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可能会产生职业疲劳,这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案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当前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待遇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可以让教师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学习一些缓解压力的技巧和方法,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教育心理问题分析

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教育心理问题分析

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教育心理问题分析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教育心理问题常常是面试官关注的重点。

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心理素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的定义、教育心理问题的类型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育心理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发展和适应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以及教师如何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教育心理问题的类型1. 学习困难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2. 情绪问题:学生面临的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3. 行为问题:学生在校园或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如顽固不化、冲动行为等。

教师需要通过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4. 自尊心问题:学生的自尊感受和自我认知,如自卑、自我评价过高等。

教师应该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其自尊心。

5. 家庭教育问题:学生家庭环境对其教育产生的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时沟通家长,协助解决问题。

三、教育心理问题应对策略1. 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2. 积极引导情绪: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3. 提供心理支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培养自信心: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夸奖和激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5.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支持。

总结: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教育心理问题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够运用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工作压力大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课程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评估、家长和学生的期望、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长期承受这种压力会导致教师身心俱疲,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情绪波动大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沟通和交流,长期的情绪管理使得教师的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因为教学事务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教师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沮丧甚至焦虑。

3.工作与生活失衡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很容易导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失衡。

长期忽视自己的生活需求,导致教师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4.学习与成长压力教师作为教育者,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然而,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学历不够、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而感到压力,影响到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健康的工作态度教师应该树立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正确认识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避免过分担心和焦虑。

2.合理分配工作和生活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工作之余,适当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3.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境。

针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寻求合适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避免情绪积聚导致心理问题。

4.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专业学习,增强自信心,减少学习和成长压力。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各行各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时期,导致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不断增加。

尤其是教师,教师由于工作负荷不断加重、与学生的矛盾越来越多、牢骚满腹的样子,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心理健康,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教师无疑面临着如何调整心理平衡的客观事实。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疲劳或压抑心理症状不少教师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加大、工作要求过严,尤其是带毕业生的教师,由于牵涉学生的升学率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总是担心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是否能考出好成绩,使自己常常处于一种“试未考、心难安、情难稳”的状态,时间一长容易有疲劳感和压抑感。

2.倦怠逃避症状这是一种心理疲乏的感觉。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厌倦的心理,难以提起兴趣、打起精神,只是依靠一种惯性进行工作。

因此常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工作态度消极,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对学生没耐心,对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上课不专心讲课,甚至于让学生自己看书上自习。

3.焦虑反应症状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由于自己才从大学毕业,一下子转变角色,从被教学到我教学的状态,容易出现焦虑反应心理。

4.不平衡心理症状有的教师认为,与公务员或其它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相比,教师的要求更高、管理更严格、社会责任更重、工作更累,但在相关待遇方面则是地位待遇等偏低,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

这种心理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中突出。

原因是现在国家重视九年义务教育,这些学校的教师工资调整幅度大、收入高,而大学教师的工资更是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高出很多,同样的职业,收入差异很大,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出现很多人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课题研究体会(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

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

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认识不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如:中考前的心理辅导讲座,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是中等生存在心理焦虑现象较严重,讲座时,部分班级只让研究成绩较差者参与听讲座,理由是怕耽误研究。

另外,学生也羞于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总认为心理有障碍是见不得人的事。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由课任教师或班主任老师兼任,他们一是专业学科任务重,心理辅导经验不足;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支撑,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1任是最有发言权的,班主任更有不可推脱的义务,但对班主任的培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没有体系的、具有实用性的理论根蒂根基。

那么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发觉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别学生有心理疾病,如何调控、疏导,就没有理论支撑。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据调查学生流失辍学,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研究不感兴趣,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

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

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

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前不久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在受益匪浅、自我提升的同时,我也开始反思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开始思考一些解决之道。

本文将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阐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群体――缺乏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我们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但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幼儿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调查显示,某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心理问题轻度及以上症状的检出率为59.84%,远高于全国的常模20%。

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指导纲领――概括笼统,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

虽然在新《刚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但内容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比较概括笼统,缺少内在联系和统一的观念。

(三)家长群体――智育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雪上加霜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

当然,幼儿园并没有考试。

但家长们也会自发的对孩子进行“考试”和“排名”。

如孩子们能认识多少汉字,能做几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会多少英语单词,参加几级钢琴、绘画、舞蹈考试。

与此同时,孩子们也陷入了这场“战斗”。

他们开始在意“谁比我厉害”,“谁没我厉害”,“我要超越谁”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与同伴的竞争上。

当然竞争未必不好,但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们体验自身的成长、自己的努力,并为之感到快乐。

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在加重幼儿负担的同时,无疑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留下了负面的能量。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及调适教师心理问题是在职业压力、自身适应能力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互动下形成的。

若教师无法对来自职业、社会支持系统的压力作出有效的应对,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

其主要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职业因素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教师劳动是一种个体劳动,与其它劳动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关联少,参与决策机会少,从备课、上课到辅导,到批改作业都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世界里,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很少,合群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后延性和集体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同时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很难说清楚是哪位教师教育的结果。

2、职业角色多元性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不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育科研人员,而且要充当心理辅导者的角色,班级领导者的角色,这一切都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3、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我国教师的来源来看,主要依靠师范院校,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一些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很难适应教师工作,各方面表现较差,使其产生紧迫感,进而透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既可对教师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也可以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源。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社区,从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是传统因素的影响,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工”,“三教九流,教为末等”的说法;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待遇、地位逐渐提高,但同西方国家和其他行业相比,依然较低。

从学校层面上来看,一是学生学习意愿低落以及难矫治的偏差行为;二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不关心与支持教师;三是来自学校教育政策的,如班级人数太多,难以兼顾教学之外的行政负担和杂务,与学校行政人员沟通不足等。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教师常见的⼼理问题(通⽤7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教师的⼼理问题⼤多可以归结为情绪问题、⾏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这些⼼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我评价,造成⼈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后果。

下⾯我们来看看教师常见的⼼理问题,仅供⼤家参考!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1 焦虑 焦虑是⼀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其基本内⼼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体验到不快和痛苦,严重的有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识中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

幼⼉园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以及对幼⼉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适度的焦虑对于提⾼⼯作效率、保证⼯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作质量下降,甚⾄产⽣⼼⾝疾病。

因此,处理焦虑的核⼼是降低过度焦虑的⽔平,使其保持在中等程度。

保持乐观的⽣活态度和良好的⽣活习惯对降低由压⼒导致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有客观的认识,能⾃我接纳,⾃我肯定;适当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冷静分析压⼒,了解压⼒所带来的最佳和最坏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等等。

抑郁 抑郁也是常见的⼼理问题,是⼀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

抑郁的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丧失兴趣等。

在抑郁影响下,⼀般⾃我评价⽐较低,⾃责愧疚,对未来⽐较悲观;在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绝望;在⾏为反应上表现为萎靡不振、寡⾔少语、兴趣减弱、⾏动迟缓等。

美国学者卡托尔对消除抑郁提出了⼗五点建议: ⼀、遵守⽣活秩序,与⼈约会要准时到达,饮⾷休闲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活中领会⽣活的情趣; ⼆、留意⾃⼰的外观,保持⾃⼰⾝体清洁卫⽣,不穿邋遢的⾐服,保持房间院落⼲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的学习和⼯作; 四、不强压怒⽓,对⼈对事宽宏⼤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学到⽼”; 六、树⽴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盾,并相信⾃⼰能成功; 七、即使是⼩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动; ⼋、即使⼼情烦,仍要特别注意⾃⼰的⾔⾏,让⾃⼰合乎⽣活情理; 九、对待他⼈的态度要因⼈⽽异; ⼗、拓宽⾃⼰的情趣范围; ⼗⼀、不要将⾃⼰的⽣活与他⼈的⽣活⽐较; ⼗⼆、最好将⽇常⽣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三、不要掩饰⾃⼰的失败; ⼗四、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活园地,使⽣活更充实; ⼗五、与精⼒旺盛⼜充满希望的⼈交往。

【心理学知识】教师常见心理问题

【心理学知识】教师常见心理问题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1、自卑心态严重一方面,总认为自己的职业或职业的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并因此而苦恼。

另一方面,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夸大自己的缺点。

教师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忧伤、失望等。

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在人际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满足于与工作范围内的人进行交流,而对其他人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有些教师看见别人某些方面(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物质条件、地位)高于自己而表现出心怀不满的情绪,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

另一方面,教师心理问题表现出自我中心,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高自我评价,事事都想超过别人,非常看重各种名誉、地位,把由于自己的错误而产生的后果归咎他人,不停地责备或加罪于人。

3、焦虑水平偏高教师心理问题还表现为强烈的自制心和自我约束,过分追求完善而过分自我克制和自我关注,伴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并为此而紧张、焦虑和苦恼,墨守陈规,缺乏应变能力,责任心过强,害怕自己出差错,对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

4、性格忧郁孤僻不愿主动与别人接触、交往,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戒备、多疑、甚至恐惧的心理。

总认为别人瞧不起他,所以凡事故意漠不关心,做出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使自己显得气势凌人一些,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于是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

情绪低落,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

常沉思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往坏处想。

常唉声叹气,易伤感流泪或愁容满面。

5、逆反心理较强教师心理问题可表现为以主观偏见去否定周围的人和事,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立和抗衡,常常表现出嫌恶、愤怒、反抗、不满等情绪。

常与同事、领导对着干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认同和偏执的状态。

下面谈谈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工作压力:教师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如备课、教学和学生管理等。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规划时间,提前备课,与同事分享经验和资源,寻求支持和帮助,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时间。

情绪疲劳:长期面对学生的情绪和问题,容易导致教师情绪疲劳。

解决方法包括自我关怀和情绪管理,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与同事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倾诉和支持。

人际关系问题: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沟通困难、冲突等。

解决方法包括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合作方式。

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贡献有清晰的认知和肯定,避免过度自责和负面情绪。

解决方法包括定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寻求同事和上级的反馈和支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工作与生活平衡:教师往往需要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度投入工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培养兴趣爱好,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

1。

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师这一令人仰慕的职业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面对课堂中的种种压力,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本文将从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大、焦虑和抑郁等。

教师面对着众多学生的教育需求、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长期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工作压力巨大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需要制定教案、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安排紧张,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

其次,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产生问题的源头。

教师需要面对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家长和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不一致,导致教师心理紧张。

此外,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改革的压力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三、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教师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长关系。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减少矛盾和冲突。

同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重要的。

教师应尝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面对问题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心理健康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更好地处理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此外,心理健康也是教师个人幸福感的来源,对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调试技巧书籍内容

教师心理健康调试技巧书籍内容

教师心理健康调试技巧书籍内容一、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和满足感,能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人际关系等。

就像我们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也得让自己心态积极,不过教师的情况更复杂呢。

比如说,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调皮的、内向的、叛逆的等等,要是心态不好,那可容易被气到不行。

而且,教师还要和同事、领导相处,要接受来自家长的各种要求和期望,这些都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1. 压力过大教师的工作压力真的很大,他们得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得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

有时候一个班的成绩不好,教师就会特别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教好。

这就像我们考试没考好,心里会很难过一样,但教师面临的这种压力是长期的。

2. 职业倦怠当教师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感觉每天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没有新鲜感,对教学也渐渐失去热情。

我有个亲戚就是老师,他说他有时候真的不想再走进教室,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

3. 人际关系困扰教师在学校里要和很多人打交道。

和同事可能会因为教学方法、评选优秀等产生矛盾;和家长呢,有的家长特别难沟通,对教师的工作不理解,总是挑刺;和学生之间要是处理不好关系,也会很头疼。

三、心理健康调试技巧1. 自我认知与接纳教师要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不能老是盯着自己没做好的地方,也要看到自己的成绩。

就像我们平时学习,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

教师要对自己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有我的价值。

”2. 情绪管理当遇到让自己生气或者沮丧的事情时,要学会控制情绪。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调皮捣蛋,教师不能马上发火,可以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去处理问题。

还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把心里的郁闷释放出来。

3.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工作的时候就全身心投入,提高效率,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放松。

比如,教师可以规定自己备课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而不是一直拖拖拉拉,导致占用自己休息的时间。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解答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解答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解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科学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心理健康。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

问题一:什么是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理论体系。

它解释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常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与外界刺激的关联,重点关注改变行为。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内在心理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学习理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学习者的需求。

问题二: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变得有趣和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目标和反馈,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度,从而增强动机。

再次,教师可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鼓励学生合作、互动和自主学习,以及提供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任务。

最后,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问题三: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和复习效果?记忆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分散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记忆效果,即将学习内容分成多个时间段来学习,而不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学习。

其次,使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编故事、制作概念图等,帮助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再次,重复和复习是记忆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定期复习、自测和答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提供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复习效果。

问题四:如何应对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学生的焦虑和压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应对焦虑和压力。

首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情绪上的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次,提供学习技巧和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有效管理时间和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解析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
团溪二小:王羽深
2009年9月6日
一位心理专家说:心理健康是贫困时代的奢侈品,是发展中国家的点缀品,是发达国家的必需品。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
举例:范增、张良、韩信、诸葛亮、曹操、司马懿。

数据资料:中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2003上半年,中国有1252名党员干部自杀,平均每天8人。

一、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1、社会影响。

(1)、体制转轨而分配不均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失衡。

(2)、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等级观念、忍为善德、崩面子)。

(3)、各类培训只重视政治、业务,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

2、职业性质影响。

(1)、创新性不强的周而复始工作模式。

(2)、行业形象要求的行为限制。

(3)、学生安全管理系数。

(4)、教学以外的大量辅助工作。

3、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影响。

(1)、知识结构老化和不全面,承担有些科目的教学压力。

(2)、自学积极性不高。

(3)、量化积分、竞聘上岗、末名淘汰等管理机制带来的压力。

4、生活压力的影响。

(1)、工资收入与基本消费层次不成比例的压力。

(2)、债台高筑的房奴压力。

(3)、子女的抚养、管教、升学、就业、婚嫁的不如意压力。

(4)、女同志和公婆的代沟形成的不和谐压力。

二、不良心理的七种表象。

1、多疑。

(主观判断失误而猜测、不安全)
2、权利欲。

(支配他人的本能和意志导致唯我独尊、居高临下)
3、虚荣。

(在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生活领域的过分自尊)
4、自私。

(由于功利性而把他人当做自己达到目的的工具)
5、冷漠。

(由于封闭性而固步自封、尖酸刻薄、态度孤傲)
6、紧张。

(张弛无度、情绪紊乱)
7、焦虑。

(不安、紧张、恐惧、疑惑、忧虑、抑郁而导致的心悸、眩晕、尿频、尿急、胸部压迫、腹胀、腹泻、多汗、爱唠叨、爱发脾气、睡眠障碍等)
三、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心理问题和改善
1、代际差异(代沟)而没自由和个人空间。

(生活习性不同和小两口的不方便)——(尊重、理解、勤于沟通)。

2、不独立。

(老是被父母管着)——(兼听则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经济上说不清。

(兄弟姐妹还以为你沾了光,其实是吃了亏)——(多付出、不计较、不炫耀、多表达)。

4、婆媳难处。

(对自己的父母和公婆明显失公)——(站在你嫂子或弟媳的角度考虑自己父母的感受,别让丈夫两头受气)。

四、夫妻关系紧张的心理问题和改善
1、经济问题。

(合理支出、计划使用)
2、家务劳动问题。

(主动承担或有承担意向)
3、自己的不良嗜好多。

(尽量规范做人)
4、干涉对方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隐私。

(换位思考,理解、尊重对方)
5、不会化解小吵而矛盾扩大化。

(1)、注意危险信号。

(糊涂、朦胧而不愚昧)
(2)、捕捉让步的机会。

(克制、理解,学会冷却后解决,闹中有静,静中说理)
(3)、吵架时不伤对方自尊。

(不尖酸刻薄、挖苦讽刺、揭短、算旧账、纠缠对方父母的是非)
(4)、严守秘密。

(大庭广众之下不说对方的不然,尽量贬低自己)
(5)、不能一吵架就出走。

(发生小矛盾后要不分睡,杜绝冷战,特别不能赌气回后家)
五、与子女关系紧张的心理问题和改善
1、代际差异,沟通态度和方式不良。

(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常怀
怀疑、不满、对立、批判之心,犹如更年期综合症)——(理解,科学引导,和子女交朋友)。

2、无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清爽,当着孩子不能做任何不能上岗的事)。

3、充当权威型父母。

(肯定、信任孩子,找机会让孩子找到独立成就的快感,不说反面语,少说不好方面的肯定语,不要太关心孩子的生活琐事)。

六、健康心理具体表现
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与人交往能让大多数人接受,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珍惜友情,待人宽大,善待自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心态链:(播种)理念——态度——心情——行动——习惯——性格——命运(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