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唐诗中的咏物诗赏析
唐诗中的咏物诗赏析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中以咏物诗尤为精彩。
唐代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物象的描绘和抒发,展示了自己对生活、情感与哲思的理解与感悟。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典型的唐代咏物诗,探索其所蕴涵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以登高为主题,通过对“北溟海上寒,东风解冻时”的描绘,表达了对中国北方寒冷冰雪的见证与思考。
诗中描写了山川起伏、湖泊荡漾的壮丽景色,而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对稻田的描绘:“白露未晞宜先觉,探蒲团底采莲船。
”表现了一幅丰收季节农田仍然辛勤耕耘的场景。
通过描绘这些真实的自然景观,杜甫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是抒发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意。
与杜甫的咏物诗直接呈现不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写景借物的手法赞扬了北方大地的伟大,彰显了壮丽的气象和人民的智慧。
作为首都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鹳雀楼给了王之涣充分的灵感,他用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色。
而后,他讲述了北国丰饶的自然特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登高的手法,让人们眺望更远的视野,洞察更广阔的天地。
这种高度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与当时北方盛世的政治格局相得益彰。
江淹的《登高》一诗则以登高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情感。
他将登高与登山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升华、超越、追求的向往。
江淹借用了“神仙”之形象的比喻,把追求升华的“冲”与修炼成圣的意境融为一体。
他将山川景色中的云深雾重、猿鸟啼鸣与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呼应,展现出他对境界追求和艺术自律的追求。
以上几首唐代咏物诗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些诗作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情感、心境相联系,以简洁而富有艺术感的语言,给予读者一种深刻、感人的体验。
这些诗歌不只是对特定物象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唐代诗人以巧妙的语言表达和深邃的思辨方式,使咏物诗超越了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第一篇: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一、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四、咏物诗的鉴赏要点1、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精选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大全【十篇】
【导语】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诗⼈、词⼈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凝练的语⾔、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忧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 咏⾬ 作者:李世民 原⽂: 罩云飘远岫,喷⾬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翻译及赏析: 远处的⼭峦笼罩着⼀⽚乌云,⼤⾬倾盆⽽下,河⽔上涨。
乌云低飞使半⼭腰⼀⽚昏暗,风吹⾬斜撒满了⼭的曲折处。
⼀串串⾬滴如珍珠般滴下,⼜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在如镜的湖⾯上泛起了⼀阵阵涟漪。
柳丝在⾬⽓中⼀⽚迷濛(或说迷濛的⾬⽓使柳丝密密⿇⿇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如帘,风吹⾬丝在空中织起了⼀⽚⽚罗幕。
“罩”的意思为“覆盖、笼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岭腹”即半⼭腰;“岩阿”是指⼭的曲折处。
“泫”的本义是“⽔珠下滴”;“泫丛”的意思是“⼀串串下滴的⽔珠”;“缔叶”是说“(⾬滴)结在树叶上”。
“起溜”是指河⽔泛起了⼀阵阵涟漪。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如唐.的诗句:“青苹含吹转,紫蒂带波流。
”(〈萍〉)也许是古⼈认为风是“风神”从嘴⾥吹出的⼀⼝⽓吧,所以把“风次”说成为“含吹”。
【篇⼆】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 咏⼭泉/⼭中流泉 作者:储光羲 原⽂: ⼭中有流⽔,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飞空作⾬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池平。
恬澹⽆⼈见,年年长⾃清。
翻译及赏析: ⼭中有⼀股泉⽔,向别⼈询问这股泉⽔叫什么名字,却没有⼈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上,整个地⾯的颜⾊和天空的颜⾊是⼀样的,泉⽔从⾼⾼的⼭崖上飞流直下如⾬声作响。
这股泉⽔⾃⾼⼭流出,涨满了⼀条条⼭涧和⼩溪,分出的⽀流也注满了⼀个个⼩池塘。
咏物诗汇总
咏物诗汇总《赋得临池柳》原文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柳》译文岸边柳丝相聚成阴,疏影随波移动。
还似美人画眉时候,来将翠色镜中相映。
《咏蝉》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译文蝉伏下头,饮着清洁的露水,鸣声不停地从树叶疏落的梧桐上传出。
身居高处,鸣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啊。
《咏萤火示情人》原文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译文喜欢窗户内暗淡的烛火,害怕台阶前明亮的月光。
不怕露水沾湿自己,只为在夜间飞舞那么有意义。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原文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
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鉴赏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曲赠人之作的常法。
《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翻译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蚕》原文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蚕》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芙蓉》原文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芙蓉》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落梅》原文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落梅》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花疏枝横玉瘦》原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疏枝横玉瘦》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数萼初含雪》原文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骆宾王的经典咏物诗《在狱咏蝉》赏析
【导语】《在狱咏蝉》是唐代⽂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典⾃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欢迎阅读! 《在狱咏蝉》 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鬓影,来对⽩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信⾼洁,谁为表予⼼。
【赏析】 这⾸诗名为咏蝉,实则以蝉喻⼰,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
诗⼈在狱中听到秋蝉⾼唱,不禁回想到⾃⼰的少年时代,那时的⾃⼰,意⽓风发,便如这⾼唱的秋蝉⼀样,纯净⾼洁,不⾷⼈间烟⽕。
⽽今诗⼈不仅⼀事⽆成,更是⾝陷囹圄。
“不堪⽞鬓影,来对⽩头吟”,这两句⽤典。
“⽩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君⽤情不专,卓⽂君作《⽩头吟》以⾃伤。
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头不相离。
”诗⼈巧妙地运⽤了这⼀典故,⽤来⽐喻执政者辜负了诗⼈对国家的⼀⽚忠⼼,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
同时“⽩头吟”⼀语双关,也照应了上句的“⽞鬓影”,抒发了美⼈迟暮之感。
短短的⼗个字,把这种凄恻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含蓄⽽⾃然。
通过这两句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具有远⼤的理想抱负,并⾮池中之物,决不会久居于⼈下。
果然,在六年之后,即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并起草了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之谜。
扩展阅读:骆宾王的⼈物⽣平 骆宾王(约619—687),汉族,字观光,⽣于义乌(今浙江⾦华义乌),唐代诗⼈,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宾于王。
” 骆宾王出⾝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
例如,“晚凤迷朔⽓,新⽠照边秋。
灶⽕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唐诗三百首中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中咏物诗一、原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衍生注释:“碧玉”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柳树像一位经过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
“丝绦”指的是柳树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对柳树细致的描绘。
情感方面,诗人表达出对柳树以及春天勃勃生机的喜爱之情。
表现手法十分巧妙,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柳树当成一位精心打扮过的美女,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柳树赋予了生命和人的形象。
“万条垂下绿丝绦”则进一步描写出柳树枝条茂密鲜嫩的样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疑问中巧妙回答,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催生柳叶的动态美感。
这种比喻新奇又贴切,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创造力。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人旷达不羁,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通俗,既有着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又有着率真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春天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到河边一排排柳树随风飘舞,特别像古时候的美女翩翩起舞。
这时候你就可以说:“你们看那柳树,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啊,就好像一群温婉的女子在展示着自己的身姿呢。
”例子二:在公园里陪着小朋友玩耍,小朋友看到柳树细嫩的叶子,好奇地问这叶子咋长得这么好看。
你就可以跟他说:“这呀,就像唐朝诗人贺知章说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这个神奇的小剪刀把它们修剪得这么好看呢。
”例子三:学校组织画画比赛,主题是春天之美。
有个同学画了一幅柳树成荫的画,画面中柳树垂下的枝条嫩绿嫩绿的。
这时候你可以点评说:“这幅画完美诠释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意境呢,柳树画得可逼真了。
”。
二十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欣赏古人高洁品质!
二十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欣赏古人高洁品质!咏物诗是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诗人们往往托物言志,通过梅花、竹等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者决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二十首咏物诗,尽情欣赏。
《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颜色一作:颜色好)《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蜂》唐代: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赠从弟·其二》两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不第后赋菊》唐代: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山园小梅》宋代: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诗歌鉴赏咏物诗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是以描写自然景物、动植物、器物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鉴赏:
**咏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对蝉的形态和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的外形和食性,蝉的触须像帽带一样垂下,吸吮着甘甜的露水,展示了蝉的清雅和高洁。
次句“流响出疏桐”则描绘了蝉鸣的声音,在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时传来蝉清远的声音,表现了蝉的声音之美和传播的广泛。
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
蝉虽然身处高处,但其声音却能够远扬,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而是因为蝉本身具备了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认为只有具备了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整首诗以蝉为媒介,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悟。
这种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的诗歌形式,正是咏物诗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如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a/24392htm,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关于咏物的诗词
关于咏物的诗词《苏幕遮:草》(宋)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庚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赏析:这是一首咏草词,全文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具备。
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而路人苍凉之境。
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赏析:这首咏蜂诗讽喻不劳而获者,对劳动者充满了同情。
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
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诗人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赏析:《在狱咏蝉》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创作的咏物诗。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全篇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诗人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咏风》(唐)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
十首咏物诗并简单赏析1. 梅花梅花傲雪寒,独立风中看。
香气透空气,清香满枝干。
赏析: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以其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2. 竹子竹子修竹节,青翠照山色。
风吹竹叶响,清音入人耳。
赏析: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声音,表现了竹子的高洁和清雅。
3. 荷花荷花出水面,清香满池塘。
花瓣如锦绣,美丽似仙乡。
赏析:荷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荷花的高洁和美丽。
4. 松树松树挺高立,枝叶似云烟。
翠绿色常在,岁月不改变。
赏析:松树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松树的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 菊花菊花秋色艳,花瓣似锦绣。
芳香透空气,清香满园里。
赏析:菊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形态和香气,表现了菊花的高洁和美丽。
6. 石头石头坚如铁,岁月不改变。
形态各异样,美丽在其中。
赏析:石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和坚韧,表现了石头的高洁和美丽。
7. 蝴蝶蝴蝶翩翩飞,翅膀似彩虹。
花间舞蹈美,令人心醉翁。
赏析:蝴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蝴蝶的形态和舞蹈,表现了蝴蝶的高洁和美丽。
8. 红叶红叶秋风起,飘落满山间。
落叶如红雨,美丽在其中。
赏析:红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叶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红叶的高洁和美丽。
9. 鸟儿鸟儿飞翔高,翅膀似云烟。
歌声如银铃,美丽在其中。
赏析:鸟儿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咏物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咏花、咏鸟、咏鱼、咏虫等。
这些作品以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为特点,通过描写物品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咏物古诗词。
1. 《白菊花》 - 晏殊白菊花,花中的珍品。
晏殊在这首诗中写道:“白菊花,笑靥娟娟”。
他通过将花的美丽和一个女子的笑容相比,表达了对白菊花的赞美之情,揭示出花的美丽和人的美丽之间的共通之处。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杨万里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江畔停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他写道:“泊船瓜洲水,水上初阳森”。
通过描写江水的细腻和初阳的明朗,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 《静夜思》 - 李白李白以深沉的思索和平静的夜晚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寂静夜晚下的月光和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陆游以竹子为对象,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句:“近来篱下虽微茫,意气相磨终未妨”。
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和柔韧,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坚韧和对人生的希望。
5. 《青蛇词》 - 白居易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青蛇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出峡逢秋风,一泛渡江津。
小星月光彩,长烟岛树春。
阴云何缭缈,山涧鸟徐徐。
君行不须住,各为争空花。
"白居易以青蛇为引子,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这些咏物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物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又通过对咏物的描写,反映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共生关系。
十首经典咏物诗词
10首经典咏物诗词,一首一个千古名句在诗词中,不管优秀的咏物诗,诗人们以物抒心,托物言志,用花木虫鸟诉说着内心的感受。
诗词君分享十首咏物诗,每一首都是经典名作,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1、最高洁傲世的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触须吸吮着甘甜的露水,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时传来蝉清远的声音。
正是因为站在高远,声音才传得远,而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2、最惊心动魄的咏石灰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最清空脱俗的咏雪词: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宋·史达祖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
4、最意味深长的咏竹诗: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5、最傲然不屈的咏梅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咏物诗及赏析
咏物诗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阕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板桥题画•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赏析:抓住竹子枝繁叶茂而不开花的特 点,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 高品性。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 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 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 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除了细节描写,还 有白描等。
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不同流合污; 保持闲适,不慕富贵;
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 句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 不离也。”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 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 高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 《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 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形象特点: 一只在高居树上的秋蝉,餐风饮露。
以蝉之高洁、喻己之清廉。抒发了 思想内容: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人陷害的哀怨 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 沉冤的愿望。
唐诗三百首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咏物诗一、原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衍生注释:“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经过了无数次的敲打。
“若等闲”:就好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诗中的石灰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经历重重考验都不屈服,即便粉身碎骨也要留得清白。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面是在描写石灰的烧制过程,实际上是借石灰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情感是充满了坚毅、不屈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表现手法非常巧妙,诗人运用了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石灰从开采到烧制最后到成品的过程,层层递进。
开采时经受千锤万凿,烧制时面对烈火焚烧,它都不以为意,即便最后变成粉末了,也要留下洁白于人间。
这一步步的描写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在复杂的人生旅程和官场环境中,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甚至面临巨大的生命威胁,也要坚守自己的清白节操。
四、作者介绍:《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
于谦是明代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大臣。
他为官清正廉洁,性格刚正不阿。
在面对明朝内忧外患之际,他积极保卫京城,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被奸臣陷害而死。
他的品德就像他诗中的石灰一样高洁、纯粹,这首诗也是他一生坚守清廉、宁死不屈的人格写照。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的清廉教育主题会上,校长义正辞严地说:“于谦的《石灰吟》大家都应该牢记于心,如同这诗中的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人人都应该秉持廉洁奉公、光明磊落的态度,从学生时代就做起,将来走入社会坚守自己的底线。
”2. 小王在面对公司里不正当的利益诱惑时,他心里默念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我的品德也应该如同石灰一般,不能被这些诱惑打败。
”然后他果断拒绝了那些不良业务,坚守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3. 在语文课堂上,李老师问同学们什么样的品质最值得敬仰,小红站了起来回答:“于谦的《石灰吟》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惧艰难险阻,坚守清白的品质是最令人敬仰的,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如此。
100首《咏物诗》:世间万物在古人的笔下竟如此的唯美
100首《咏物诗》:世间万物在古人的笔下竟如此的唯美展开全文“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下面这一百首咏物诗,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格物致知”。
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早梅》南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3、《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5、《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6、《芦花》唐·雍裕之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7、《咏鸳鸯》唐·李远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8、《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9、《侍宴咏石榴》唐·孔绍安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10、《南中咏雁诗》唐·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11、《咏省壁画鹤》唐·宋之问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12、《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唐·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13、《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红梅》宋·王十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15、《莲藕花叶图》元·吴师道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16、《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
托物言志。
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三、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鉴赏总: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
分:1前二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
”但至唐,牡丹始贵,芍药地位渐不如牡丹,刘禹锡此诗也认为其格调不高,即“无格”。
至于“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
2后二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面写牡丹。
“国色”,古代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以此比喻牡丹,写出牡丹姿色远远在其他诸花之上。
“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真”字加强语气。
如此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即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唐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
总:烘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
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这两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
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总: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暗含了诗人身世之慨。
(主旨)分:1“自小刺头深草里”,写小松幼时生长在野草丛中,不为人注意。
“刺头”即埋头,寓生机旺盛之意。
“而今渐觉出蓬蒿”,写小松逐渐长大后,人们才发觉其已高出周围的蓬蒿了。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人云后才来称赞。
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有世上有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多加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
“凌云木”,指必将凌驾云端的松树。
后一“凌云”指高高凌驾云端的状态。
故诗人感叹:“时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掉啊!总: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寓意深长。
五《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闭还开。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唤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的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破空而来,画出了漫天杨花,纷纷飘坠,一片迷离、凄苦的景象,并以之笼罩全文。
“似花还似非花”,似问非问,似感慨又似彷徨,显示了“万感横集,五中无主”的深广忧愁;也表明了似花也无人惜,非花也无人惜,总之是酿就春色、装饰春光的美好事物都无人能惜而任其飘坠。
句句写杨花,又句句写思妇,“直是言情,非复赋物”,令人遗貌而得其神。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一语诉尽:抛家,无家可归,惶惶然丧其家、失其职;傍路,则流离失所,终不免于填沟壑。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闭还开。
”细而柔嫩的柳枝遭风折损,宛如辗转的思念愁坏女子的柔肠,而飘扬飞舞的柳叶,就像美人倦极时欲开还闭的娇眼。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唤起。
”杨花随风飞转,时起时住,正像美人梦中万里寻郎,忽被黄莺惊醒。
留既难,去亦不可;人不见,梦也难成;是血、是泪,是离情、哀思,的确抓住了杨花的神魄。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此句把杨花的命运和转瞬即逝的春色联系在一起。
春天一过,“落红”遍地,杨花的命运更惨:“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风吹杨花入水,化为一池碎萍。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三分之二的杨花飘落路旁化为尘土,三分之一随水流去,“三分春色”就这样消失了。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截然顿住,画龙点睛,余味不尽,发端于杨花,归结到离人,一鳞一爪,读者自可会心。
通观全词,感慨深沉,艺术高超,触物起兴极其自然,达到了人、物交融,物我莫辨的境界。
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把咏物和写人结合在一起,在描绘杨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塑造。
王国维曾称:“咏物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认为此作“和韵而似原唱”,评价极高。
六、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片写幽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首两句既描写景物,又交待时间。
“疏”字写景之惨淡,“断”字写夜之深沉。
两句渲染出寂寥萧瑟的气氛。
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却有“幽人独往来”。
“独”字写其不得知音,“往来”写其因苦闷不能入寐而起身徘徊。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孤鸿,其眷恋、怅惘、愁怨都凝结在看似悠然而缥缈的往来盘旋之中。
“幽人”在昏暗的月光下,若隐若现,好似“缥缈孤鸿影”。
以“孤鸿”喻“幽人”,启引出下片对鸿的描写。
下片写孤鸿。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以“惊起”、“回头”两个外部动作,引出内心世界:深藏的苦衷无人理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出孤鸿的孤寂处境和傲岸孤寂的品格,暗示孤鸿不肯随人俯仰,屈身寒枝。
“良禽择木而栖”,孤鸿的形象人格化了,个性化了。
孤鸿曲,艺术化地写出了作者被贬黄州后“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的遭遇与心情,其实是诗人的心曲。
七、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八、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
“秋后”与“清霜”重复2咏史抒怀诗词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②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③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④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一、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主旨)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谪宦”,贬官生涯。
“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
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佗傺失意的谪宦生涯。
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环境凄清。
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
“寒林”和“日斜”,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处境。
“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