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完整word版)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格局。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5.熵及熵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性(即混乱度)的物理量。
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热量是由高温物体自动的转向低温物体,直至热量平衡为止.亦即,孤立系统中的自发过程中总是使系统的熵增加。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这种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属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7.辐射干燥指数:是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
8.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其发生基础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地表光、热、水的周期性变化。
9.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又称自稳性,系统的性质在一定内外干扰下,不发生相应改变或发生改变后,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能。
10.旋回性规律: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时间的自然演化规律。
11.反馈:指信息反馈,即将输入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12.地域分异: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13.地带性: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测点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14.非地带性: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15.经度省性(经向地带性):他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向南北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自然地理学考题答案总结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一、名词解释1. 天文单位,2.光年,3.地球扁率,4.恒星日,5.太阳日,6.恒星年,7.回归年,8.黄赤交角,9.太阳高度角二、问答题1.简述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2.简述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3.简述地球的大小参数及其意义4.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5.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简述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7.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具有哪几个共同特征?a.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b.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黄道面)的倾斜都不大c.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d.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比较接近;e.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第二章地壳一、名词解释克拉克值矿石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石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沉积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节理断层火山喷发地震地壳的相对年龄地壳的绝对年龄二、问答题1、试描述地球的内部构造。
2、大陆地壳是由什么岩层组成的?大洋地壳由什么岩石组成?给出大陆地壳的大约厚度。
3、地质年代表中应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4、什么叫构造运动?什么叫地质构造?简述两者的关系。
5、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方面的特点。
6、试说明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7、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8、简述火山喷发的基本形式和全球主要火山带9、简述世界上主要地震带。
根据中国地块在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由此推测中国地震带的可能分布。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铅直空气柱的重量3.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4.地面总辐射:直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与经大气反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之和5.大气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所释放的辐射能。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绪论简答题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
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名词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0章思考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它的特征有: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换也主要在地理表层。
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
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等。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部都可能发生变化。
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
答:综合白然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从自然地理系统及其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相对于综合自然地理学来说,属于分析科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阐明这个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问题,是综合性研究。
3.地理学发展史中形成的有关综合研究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特纳;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拉采尔;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森;4.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环境科学只研究影响人类正常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环境的性质、三废处理和环境工程。
2)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的生产力配置,而区域的生产力配置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是合理的。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它包含着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世界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各大洲和各大洋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3.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譬如,由于气候的转暖,第四纪冰川退却了,从而引起了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海岸的变化;在陆地上引起风化方式和成土作用以及植物和动物的向极移动等变化。
4. 大陆裂谷:在大陆地台内,上涌的地幔物质可导致地表穹形隆起,并在张应力作用下,出现张性裂隙,伴有岩浆活动;随着地壳进一步拉张变薄,发生断裂陷落,形成所谓大陆裂谷。
2. 纬向地带性是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特性。
由相互作用的各地理要素所组成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沿纬向延伸,以一定宽度而南北更替的变异性。
3.非纬向地带性: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4. 垂直地带性也有称为高度地带性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就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山地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
5.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结构部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化成相互更替的各组成单位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6.二、填空题1.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大陆__岸,亚热带夏干气候出现在大陆__岸。
东西2.亚欧大陆东缘,形成向东突出的__,南北成对分布的大陆之间形成—海。
岛弧陆间海3.亚热带大陆西岸属于亚热带夏干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世界上的岛国中,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
最小的岛国是瑙鲁。
5.大西洋中脊位大西洋_____部,略呈形。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思考题第四章
第四章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1名词:水圈、水循环:水圈:由地球表面各类水体各地水域共同组成,抽象为覆盖地球表面的水层,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上下高程相差很大的自在水体水域的总称水循环:是贮水水体之间水分的往返交换,周而复始的互补。
其实施途径是水的三种物态的更替与流动。
其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与地球引力,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
意义:全球水分循环是地球各圈层之间的水分交换,是最基本的物质流、能量流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对天气和气候及地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2 看图,写出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其意义水量平衡理论上十分简单,对于全球大陆与海洋来说,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EL=PL-R ±△SLES=PS+R ±△SS式中EL 、ES 为陆地与海洋上的蒸发量,PL 、PS 为陆地与海洋上的降水量,R 为从陆地到海洋的径流量,△SL 、△SS 为研究时段内陆地与海洋蓄水量的变化值。
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上两式相加可改写为:•请写出至少3个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其意义•107× 103km 3/a =71 × 103km 3/a +36 × 103km 3/a•陆地年降水量等于陆地年蒸发蒸腾量与陆地输送到海洋的年径流量之和。
•398 × 103km 3/a +36 × 103km 3/a =434 × 103km 3/a•海洋年降水量与接受陆地的年径流量之和等于海洋年蒸发量。
•36 × 103km 3/a =36 × 103km 3/a•陆地流入海洋的年径流量等于每年海洋向陆地上空输送的水汽量。
•107-36=71•434-36=398•107+398=71+434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过程:无思考题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思考题:1名词:波浪、波浪的折射、洋流2波浪的要素有哪些?3大洋环流模式?4有哪些主要的大洋环流?1波浪:是海水受到力的作用,水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周期性振动,并在连续介质中传递能量。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自然地理学课程复习思考题1、地球的概念及总体结构特征?答:地球是一个由不同成分、不同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具有同心圈层状构造的球体。
地球构造分为内部与外部构造,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构造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球表面的垂直起伏特征参数?答:地球表面以海平面为界分为了大陆和海洋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一)大陆多数陆地的高度在1000m以下,陆地的平均高度大致为875m,陆地的极限高度是8844.43m;(二)海洋多数海洋的深度在3000~6000m,海洋的平均深度大致为3800m,海洋的极限深度是11034m。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各种自然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能源——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内能;②、三态物质并存并相互作用;③、形成了特有的物质和形态;④、这里的各圈层进行着强烈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⑤、各种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⑥、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4、矿物按颜色和成因可分为哪几类?答:a.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或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b. 次生矿物(地表及近地表条件下,物理化学作用对原生矿物改造形成的新矿物。
)c. 变质矿物(由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引起的高温高压和热液)将原有矿物改造成的新矿物。
)其外,按固体矿物内部构造不同可分为a. 晶质矿物b. 非晶质矿物。
5、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有哪些?答:矿物的形态(柱状、针状、片状、板状、粒状和球状)、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和弹性等)。
6、石英和方解石的主要区别?7、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8、岩石的依据其成因的分类和相应岩石的构造?答:岩石依据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其各自的组成和构造如下:1)岩浆岩。
概念:由上地幔的高温炙热熔融物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或结晶形成的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思考题
考试思考题第二章(1)掌握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和地壳厚度及其结构答:地壳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90多种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P79表3.1)含量居前列的元素:O 占地壳总重量的1/2Si 占地壳总重量的1/4Al占地壳总重量的1/13(一)地壳厚度全球地壳平均厚度:24.4km(变化于5-80 km之间)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33km(变化于35-80 km之间)大洋型地壳平均厚度:7.3km(变化于5-15 km之间)(二)地壳层次及其组成物质上层叫硅铝层,又称花岗岩层:化学成分以O、Si、Al 为主,Na、K 也较多。
主要岩石为沉积岩、花岗岩类岩石(如片麻岩)。
下层称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化学成分仍以O、Si、Al为主,但相对上部减少,Mg、Fe、Ca成分相应增多。
主要岩石为玄武岩类岩石。
(2)什么叫矿物、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并举例说明答:(1)矿物通过各种地质作用而自然形成的,具有比较均一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它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矿物的基本特征:①每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组成。
②矿物一般都有晶体结构(3)非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质点呈不规则排列,没有几何外形。
(4)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质点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有几何外形。
①单形---指矿物晶体由一种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
(举例:食盐的六面体和常见的方解石棱面体)②聚形---由两种以上单体组成的晶体。
(举例:石英具有六方柱和棱面体)(3)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及其在鉴定矿物上的应用(1)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延展性、脆性、比重、磁性1、颜色(1)概念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2)分类◆自色: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由矿物成分中所含色素离子和内部构造决定。
◆他色:矿物中混入某些杂质表现出的颜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纹、表面氧化膜等引起的光线干涉干扰作用的呈色现象2、条痕概念: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所留下的痕迹的颜色,即不透明矿物粉末的颜色。
自然地理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07级)一、名词解释自然地理学、生物放大作用、河流阶地、地域分异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海陆风、山谷风、净初级生产率、地域分异规律、城市热岛、城市风、焚风、季风、造陆运动、沼泽、风暴潮、水循环、洪积扇、沙尘暴、风化作用、风化壳、林冠截流作用、河漫滩、河流阶地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2、简述为什么黄土地貌的发育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3、简述为什么温度分异和湿度分异的方向不同?4、简述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5、自然界食物链通常最多有几层?简述其原因?6、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7、简述固体地球表层结构的特征?638、试说明海水盐度水平分布特点及其原因?9、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那些构造地貌类型?10、简要回答水量平衡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11、简要回答表层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12、怎样理解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13、变质作用及其类型?14、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15、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16、简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或上分布规律的解释?6117、怎样理解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18、简述碳循环、氧循环三、读图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看图说明焚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局部差异有什么重要意义。
当流经山地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阻挡时,被迫沿坡绝热爬升,这时按照干绝热递减率降温。
当达到水汽凝结高度时,形成云,此后按照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空气继续沿坡上升,降水也不断发生。
当越过山顶以后,空气沿坡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大为减少,按照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压缩升温。
由于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大。
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空气的温度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形成了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既热且干的风,称为焚风。
(P93)2、看图回答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和对沿海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广州大学期末复习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大小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答:(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温度适中,不至于过冷或过热。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适中使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适中。
①使地球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补充:三分海洋七分陆地使地球的表面温度变化小。
2、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
答:(1)自转的地理效应:①【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并且调节了热量在地表的分配,使热量在两半球分布平衡,减少冷热差别。
②【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③【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④【潮汐】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⑤【局部运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2)公转的地理效应:①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简称为太阳周年运动,把地球看作不动,太阳绕地球转)轨迹:黄道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角速度: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周期:一年②使地表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出现四季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3、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答:(1)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经度: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
(3)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就是纬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PPT:现代自然地理学-1概论-2022-Sep1、概要论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答:研究对象: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
①格局:组成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自然环境的空间结构与地域差异;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研究)。
②过程:自然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涵盖:物质迁移、能量转化、水分循环;化学元素的迁移、碳氮循环;光合作用等。
人文自然过程:环境退化、土壤侵蚀、坡地改良利用、城镇化等。
③变化:古环境及近代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碳储量变化等。
④资源: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人文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等。
2、简要说明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答:发展过程:古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时期。
主要特征:古代地理学时期:●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
早期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中晚期出现不少地理著作,但多缺乏理论体系。
●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
早期的学者是百科式的,地理学同其他学科掺和在一起。
●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各自积累了有价值的地理知识。
分别形成:古埃及地理学、古希腊罗马地理学、古代印度地理学、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和古代中国地理学。
●着重于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和分类;地理知识积累近代地理学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来,探求在概念和过程上独立的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产生各种流派,是地理学大发展的时期。
不同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生态学派。
区域学派:●区域地理对揭示地理规律、建立地理学基础、表征地理学特点、确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学各部分习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库绪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4、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简要回答太阳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列举出四个关于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简明例证,埃拉托色尼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圆周长度的?提出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球体的证据是什么?什么叫大地水准面?4、通过地球两极横切地球所得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什么叫地球的扁平率?用什么样的分式可近似地来表达这一扁平率?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什么叫大圆?怎么可以得到一个大圆?什么叫小圆?列出大圆的六种特征,大圆有何重要的实用意义?7、什么叫经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怎么组成的?列举出经线的一些特点。
8、什么是纬线?纬线是怎样构成的?列举出纬线的一些特征。
9、经度的定义是什么?经度通常是怎样表示的?试举例。
什么是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在何处?在赤道上经度是1度的长度是多少?在纬度60度处是多长?在极地处又是多长?10、纬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表示纬度?试举例。
纬度1度的长度是多少?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的长度是变更的吗?变化有多大?为什么?11、什么是地球自转?什么是根据太阳而来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12、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
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13、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一年的长度和起点?我们的历法系统是用哪一种方法?这种历法的一年有多少日?为什么这种历法必须定期校正才能与我们现在的历法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14、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15、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16、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大气部分)1、解释下列诸词:气候系统,干洁空气,气温直减率,温跃层,盖雅假说,露点,相对湿度,水汽压,标准大气压,虚温,单位高度气压差,均质大气,等温大气,多元大气,位势高度,太阳常数,总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球有效温度,位温,抬升凝结高度,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潜热,冰晶效应,重力冲并,下降末速度,临界尺度,天气系统,天气过程,锋面气旋,阻塞高压(切断低压),极锋,台风,沃克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3、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7、写出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8、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样的温压配臵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成?9、已知f =40%,t =15℃,p =1000hPa ,求10、求出气压为1000hPa ,气温分别为30℃和﹣30℃的饱和湿空气的虚温差。
说明虚温差在高温,高湿时大,还是低温,低湿时大?当计算高层和低层大气密度时应如何合理使用虚温?11、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200m ,测得气压为988hPa ,气温为﹣11℃,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80hPa ,气温为﹣13℃,试问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多少?12、已知某测站H=100m ,某次气压观测值经过温度和重力订正后为1000hPa ,气温为20℃,求海平面气压。
13、某高山的相对高度为3000m ,在山脚测得气压为1010hPa ,气温为25℃,求山顶上的气压。
14、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递减率为 6.5℃〃km -1,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为25℃,探空资料给出气温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15、何为辐射? 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16、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
自然地理学思考练习题【VIP专享】
自然地理学思考练习题绪论和第一章地球一、名词概念解释解释1.黄道2.太阳黑子3.回归年4.恒星年5.光年6.天文单位7.经度 8.次生自然地理环境9.原生自然地理环境 10.自然地理环境11.自然地理学 12.日地平均距离13.太阳高度角 14.太阳日15.日食 16.月食17.纬度黄道回归年自然地理学太阳高度角纬度二、填空题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_____ 。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_____ ,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______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_____ ,两极比较_____ 的扁球体。
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______ 、______ 和______ 三部分组成。
4.由于地球的______ ,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_____ 偏转,在南半球都_____ 偏转。
5.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分为_____ 、_____ 和_____ 三个圈层。
6.除冥王星外,按照物理化学性质可将九大行星中的其它八颗行星分为 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前者是指与______ 物理性质相似的行星,后者是指与______ 物理性质相似的行星。
7.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_____ 球状或星球状天体。
行星是绕______ 运转且______ 的天体。
8.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绕太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第一、______ 。
第二、______ 。
第三、_____ 。
第四、______ 。
9.卫星是围绕______ 运转的天体。
它的质量小,自身______ 光。
10.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那颗行星是_______ ,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______ 和______ 。
11.当北京(东8区)时间为星期五上午8点钟时,美国纽约(西5区)时间为星期______ 、______ 点钟,伦敦格林威治时间为星期______ 、______ 点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一、名词解释1. 天文单位,2.光年,3.地球扁率,4.恒星日,5.太阳日,6.恒星年,7.回归年,8.黄赤交角,9.太阳高度角二、问答题1.简述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2.简述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3.简述地球的大小参数及其意义4.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5.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简述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7.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具有哪几个共同特征?a.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b.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黄道面)的倾斜都不大c.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d.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比较接近;e.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第二章地壳一、名词解释克拉克值矿石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石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沉积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节理断层火山喷发地震地壳的相对年龄地壳的绝对年龄二、问答题1、试描述地球的内部构造。
2、大陆地壳是由什么岩层组成的?大洋地壳由什么岩石组成?给出大陆地壳的大约厚度。
3、地质年代表中应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4、什么叫构造运动?什么叫地质构造?简述两者的关系。
5、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方面的特点。
6、试说明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7、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8、简述火山喷发的基本形式和全球主要火山带9、简述世界上主要地震带。
根据中国地块在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由此推测中国地震带的可能分布。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铅直空气柱的重量3.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4.地面总辐射:直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与经大气反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之和5.大气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所释放的辐射能。
其中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6. 气温直减率:每升高单位高度(100m)的气温变化值(℃/100m)7. 气温日较差:一日之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8.辐射逆温:近地面层因夜间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逆温层9.平流逆温:较暖的空气流到较冷的地面或水面上时所形成的逆温层10.水气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11.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气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12.相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饱和水汽压E 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3.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14.绝热冷却:空气上升时,因绝热膨胀而冷却,可使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凝结现象。
15.平流冷却:较暖的空气经过较冷的地表,不断把热量传给冷的地表而造成空气本身冷却16.辐射冷却:空气本身因向外散放热量而冷却17.混合冷却:温度相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混合时,使得高温气团温度降低的现象18.辐射雾: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19.平流雾:暖空气移到冷下垫面上形成的雾20.上坡雾: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雾21.锋面雾: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的雾22.对流雨:暖季空气湿度较大,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引起对流而形成的降水23.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较高山地阻挡被迫抬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降水24.锋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暖湿空气沿交界面上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便产生云雨25.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26.降水距平数:当年(或月)降水量与多年(或年内各月)平均降水量的差值27.降水变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28. 水平气压梯度力:当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29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30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31热成风:由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上下层风的向量差32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33.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34. 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35. 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
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
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36.气团: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铅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团。
37.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38.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3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40.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1.天气:是指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通常由气象要素来表征二、问答题1.按照大气温度和运动情况,可将大气圈分为哪几层?2.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4.简述大气降温的主要4种类型5.简述从雨滴到形成降水所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6.简述云滴增长主要有两个过程。
7. 绘图说明热成风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8. 绘图说明经向三圈环流的形成9.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10、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对周围气候有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冬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而是一个冷源,使大陆上蒙古高压势力得于加强;夏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是热源,使得印度低压势力得于加强,即对西南季风有加强作用。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对下部流场的机械屏障和分支作用十分明显。
屏障作用:冬季,从西伯利亚入侵我国的寒潮,使我国热带、副热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为低;夏季,阻挡西南气流北上,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
分支作用:冬季,西风气流受到高原的阻挡被迫分去,分别沿高原绕行,于是,在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而在西南侧为冷平流。
绕过高原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11.简述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12.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
13.简述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基本特征。
14.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于高纬的?15.海洋在大气形成中起什么作用?16.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
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 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4)就生态系统而言, 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森林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
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1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上有何差异?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东亚季风: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阻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小,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季风弱;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为西南季风,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南亚夏季风来得急,势力比东亚夏季风强,气候特征炎潮湿多雨。
18.试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一、名词解释1.水分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
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
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
2.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3.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4.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就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5.河流的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6.过水断面:某一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所包围的面积7.河网密度:流域中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9. 径流总量:在一特定时间内通过河流测流断面的总水量。
10.径流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的水量。
11.径流深度:流域一年的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之比。
12.径流系数: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y 与同期降水量x 之比。
13.湖泊:地面洼地积水所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14.湖水的定振波:全部湖水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重心而摆动的现象15.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