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见解

合集下载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什么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什么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什么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性的著作。

哲学界以往的研究角度各异,阐述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最常见最普通的是将它视为唯物史观的充分完整的展述,有学者认为它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革命变革,有学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在《形态》中是对《提纲》的并非丧失而是真正的回归,有学者则以其价值取向对未来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作了分析与探讨,还有学者则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拟从《形态》中的范畴层次对马克思哲学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统一的认识。

列宁曾说:"范畴是区分(人与自然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任何科学都有自己特定领域里的范畴,范畴的合理性、有效性、规范性,并运用一定方法对范畴及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描述及展开便形成科学。

在《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中具有重要性的范畴达三四十个之多。

当然,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刚转变不久,一些范畴用语不太科学、合理,界线模糊,但不妨碍我们解读其中的天才思想。

认识这些范畴的确切内涵,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它们的层次,对于我们把握马恩形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了解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哲学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认识作用。

在《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种种"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自己应当成为何物的虚假观念","这些哲学英雄们的咩咩叫声只不过是以哲学的形式来重复德国市民的观念","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

"认为"思想统治世界,把思想和概念看作是决定性的原则,把一定的思想看作是只有哲学家们才能揭示的物质世界的秘密。

"这是一种纯粹主观抽象的思辨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觉得有必要揭穿"这种如此投合于沉溺于幻想的精神萎靡的德国人民口味的哲学斗争",以"使之得不到信任"。

总结调研的方式方法

总结调研的方式方法

总结调研的方式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

2. 实地调研:到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和交流。

3.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受访者的意见、看法和需求,通过统计分析获得调研结果。

4. 深度访谈:选择重要的调研对象进行个别深入交流,了解其专业见解和实际情况,获取更多细节性信息。

5.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指导和优化。

6.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研究对象在网络上的行为和观点。

7. 归纳总结法:将不同调研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8. 对比分析法:对不同调研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和规律,发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问题。

9. 专题研究法:根据调研需求,选定特定的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对该主题进行系统调查。

10. 参与观察法:调研人员融入到调研对象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参与式观察,获取更真实的信息和数据。

11. 抽样调查法:设计合理的样本调查方案,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12. 反馈验证法:将初步调研结果反馈给调研对象,验证和修正调研数据和结论,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3. 数据挖掘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隐藏的信息和规律,辅助调研结论的形成。

14. 实验研究法:设置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研究对象在变量变化下的表现,获取特定情境下的实验数据。

15. 代码分析法:对大规模的数字化文本进行编码和分析,分析其中的关键主题、情感倾向等信息。

16. 可视化展示法: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对调研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研究者和受众更直观地理解研究成果。

17. 质性研究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内在特点、关系和现象,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和机制。

分析报告中的模型应该如何构建

分析报告中的模型应该如何构建

分析报告中的模型应该如何构建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分析报告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一个准确、可靠且有效的分析报告往往依赖于合理构建的模型。

那么,如何构建这样的模型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模型的目标和用途。

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石。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预测销售趋势,那么模型就需要重点关注与销售相关的因素,如市场需求、产品特点、竞争对手动态等。

只有清晰地定义了模型的目的,我们才能确定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构建模型的关键步骤。

数据就如同建筑材料,质量和数量都会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

我们要确保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以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选择模型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数据特点。

常见的模型类型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如果数据呈现线性关系,线性回归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如果数据复杂且非线性,神经网络可能更能发挥作用。

此外,还要考虑模型的可解释性、计算复杂度以及对数据规模的适应性等因素。

确定了模型类型后,接下来就是模型的训练和优化。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数据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模型的学习,验证集用于调整模型的参数,而测试集则用于评估模型的最终性能。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来优化模型的性能,以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或分类准确率。

特征工程也是模型构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特征工程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以便模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这可能包括对数据进行转换、组合、降维等操作。

例如,将日期数据转换为季节、月份等特征,或者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降低数据的维度,减少计算量和过拟合的风险。

在模型评估阶段,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指标来衡量模型的性能。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 值、均方误差等。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差异和影响路径机制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差异和影响路径机制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指出,2024年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就业形式的多样性成了研究的重要话题。

正规就业通常指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范围内的就业,包括有正式工作合同、纳税和享受社会保险的工作。

与之相对,非正规就业包括自雇、临时工作、无合同工作或家庭内劳动等形式,这些通常未受到同等程度的法律保护和社会认可。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经济福祉和工作满意度,也对社会经济结构和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探究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的区别,以及影响个人选择这两种就业类型的因素,对于理解和改善劳动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一)正规就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正规就业通常定义为在法定劳动市场中进行的就业,其特征包括有明确劳动合同、固定工作时间和地点、规定工资结构及社会保险和福利。

正规就业提供了工作安全性、职业发展机会以及保障的劳动权利。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正经历从传统的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的转变,特别是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传统的正规就业形态,远程工作和灵活的工作安排变得越来越普及。

(二)非正规就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非正规就业指在非正式经济部门中的就业,通常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缺乏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

这类就业形式包括临时工、日工和家庭工业工人,特点是工作不稳定、收入波动和较低的工作安全性。

(三)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的比较研究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比较研究表明,正规就业通常与更高的就业质量相关,包括更好的工作条件、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相反,非正规就业往往与较低的工作稳定性和较差的劳动条件相关联。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大同市2023年度劳动力调查访问到的雇员身份城镇就业人口8033人的就业情况,以期揭示正规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具体差异,并探讨影响这些差异的关键因素。

研究将基于以下数据: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有社保、是否享有带薪休假、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月收入和每周工作时间。

数据分析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如今商业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有许多基本的分析方法可供选择。

本文将介绍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数据分析的起点。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常用的描述性分析方法包括: - 平均值:计算数据集的所有值的平均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 中位数:将数据集按大小排序,找到中间的数值,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

- 极值:识别出数据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范围。

- 频数分布: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统计每个组的频数,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可以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 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取值范围为-1到1。

-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强度,取值范围为-1到1。

- 散点图:将两个变量的值绘制在笛卡尔坐标系上,直观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根据过去的数据和模式,预测未来的结果。

它基于历史数据的趋势和模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

常用的预测分析方法包括:- 线性回归: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来预测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时间上的趋势和周期性模式来预测未来的结果。

- 预测模型评估:使用合适的评估指标来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如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等。

4. 分类分析分类分析用于将数据集中的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分类,我们可以预测新的数据属于哪个类别。

常用的分类分析方法包括:- 决策树:通过一系列的判定条件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形成树状结构。

- 朴素贝叶斯分类:基于贝叶斯公式,计算数据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选择概率最高的类别作为预测结果。

估算和评估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估算和评估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估算和评估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估算和评估报告在许多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商业、经济、环境还是社会领域,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都被广泛运用来提供数据和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估算和评估报告中常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定量分析方法是通过数值和统计数据来进行分析和估算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通过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和逻辑回归等方法来进行。

回归分析在市场调研、经济预测和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优点是可以提供定量的预测和推断结果,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模型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另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项目投资所获得的效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它对于评估公共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决策等领域非常有用。

成本效益分析的优点是能够将不同项目的效益进行比较,并根据经济性和效益来做出决策。

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很难量化某些效益,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对未来效益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更加关注主观性和描述性的评估。

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文字描述、专家意见和案例研究等方式来进行,旨在提供对潜在影响和观点的理解。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SWOT分析。

SWOT分析通过评估一个项目或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来帮助制定战略和决策。

它可以提供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但受到个人主观性和信息收集的限制。

另一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是焦点小组讨论。

焦点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式,通过邀请一组相关的个体或专家来分享意见和经验。

它可以在研究社会问题、开展市场调研和制定政策等方面提供宝贵的见解。

然而,焦点小组讨论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受到小组动力和成员意见偏见的影响。

综上所述,估算和评估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完整版)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见解

(完整版)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见解

1.逻辑回归模型1.1逻辑回归模型考虑具有p个独立变量的向量,设条件概率为根据观测量相对于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逻辑回归模型可表示为(1.1)上式右侧形式的函数称为称为逻辑函数。

下图给出其函数图象形式。

其中。

如果含有名义变量,则将其变为dummy变量。

一个具有k个取值的名义变量,将变为k-1个dummy变量。

这样,有(1.2)定义不发生事件的条件概率为(1.3)那么,事件发生与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之比为(1.4)这个比值称为事件的发生比(the odds of experiencing an event),简称为odds。

因为0<p<1,故odds>0。

对odds取对数,即得到线性函数,(1.5)1.2极大似然函数假设有n个观测样本,观测值分别为设为给定条件下得到的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得到的条件概率为。

于是,得到一个观测值的概率为(1.6)因为各项观测独立,所以它们的联合分布可以表示为各边际分布的乘积。

(1.7)上式称为n个观测的似然函数。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求出使这一似然函数的值最大的参数估计。

于是,最大似然估计的关键就是求出参数,使上式取得最大值。

对上述函数求对数(1.8)上式称为对数似然函数。

为了估计能使取得最大的参数的值。

对此函数求导,得到p+1个似然方程。

(1.9),j=1,2,..,p.上式称为似然方程。

为了解上述非线性方程,应用牛顿-拉斐森(Newton-Raphson)方法进行迭代求解。

1.3牛顿-拉斐森迭代法对求二阶偏导数,即Hessian矩阵为(1.10)如果写成矩阵形式,以H表示Hessian矩阵,X表示(1.11)令(1.12)则。

再令(注:前一个矩阵需转置),即似然方程的矩阵形式。

得牛顿迭代法的形式为(1.13)注意到上式中矩阵H为对称正定的,求解即为求解线性方程HX=U中的矩阵X。

对H进行cholesky分解。

最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方差(asymptotic variance)和协方差(covariance)可以由信息矩阵(information matrix)的逆矩阵估计出来。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剖析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剖析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2016-04-13译言现代社会信息量暴增,如何在形形色色的观点里分辨出正确的思想?如何防止被新闻媒体中的错误逻辑所欺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自己或者他人写作中可能发生的常见逻辑谬误,每一谬误均给出了相应定义、示例,以及如何防止这些谬误的建议。

为便于了解人们如何出现此类常见错误,本文选取了许多政治论题作为示例,目的并非要论证任何这些问题的任何一种观点立场,而是要籍此阐明什么叫推理有欠缜密,而这一问题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论证之中。

逻辑谬误的判别以下介绍的每一逻辑谬误,都分别给出了它的定义或解说、示例,以及论证中可以如何避免的建议。

以偏概全定义: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

诸如“大学男生联谊会的人都是醉鬼”以及“大学生都很书呆子气”等等成见,就是“以偏概全”的很好例子。

示例:“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建议: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

(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则不属于“以偏概全”。

)推不出定义: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然而却非欲论证的结论。

示例:“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吻合。

现如今,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也许不过只是罚款。

然而酒后驾车乃是非常严重的违法,可以导致无辜行人的丧命。

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

”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撑若干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但是就本例而言,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

建议:分清论据与结论。

检查论据,看它们可以客观地给出什么结论。

检查结论,看它需要什么论据作为支撑,然后检查实际是否给出了这样的论据。

“推不出”的逻辑谬误往往发生在结论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绝对之时,因此,如果所提主张较大,则应特别小心仔细。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一、概述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是一种中介过程受到调节变量影响的模型。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这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目前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大多数研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可能导致忽略测量误差的问题。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需要生成乘积指标,但这一过程可能会面临乘积指标生成和乘积项非正态分布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潜调节结构方程(LMS)方法被提出并建议使用。

LMS方法可以通过得到偏差校正的bootstrap置信区间来更准确地进行基于SEM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文将介绍LMS方法,并提供一个有调节的中介SEM分析流程,包括示例和相应的Mplus程序。

文章将展望LMS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1. 研究背景:简要介绍中介效应和结构方程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介效应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们在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介效应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揭示变量之间的间接影响路径,即一个变量如何通过一个或多个中介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

这种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结构方程模型(SEM)则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允许研究者同时估计多个因果关系,并处理测量误差。

SEM不仅可以检验直接和间接效应,还能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从而判断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一致性。

SEM还能够处理潜在变量,如智力、态度等不可直接观测的概念,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中介变量在复杂社会现象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多元逻辑斯蒂回归 哑变量

多元逻辑斯蒂回归 哑变量

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哑变量一、引言多元逻辑斯蒂回归(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MLR)是一种广泛用于分类问题的统计学习方法。

当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或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较强时,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可能无法准确地预测因变量,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优异。

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中,哑变量(Dummy Variables)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分类变量的方法,它可以解决分类变量不能直接进入线性回归模型的问题。

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中的哑变量哑变量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逻辑斯蒂回归是一个基于概率的二项式回归模型,因此无法直接使用分类自变量。

为了将分类自变量引入模型,需要将其转换为哑变量。

哑变量是一种虚拟变量,用于表示分类变量的不同类别。

通过将每个类别表示为一个虚拟变量,可以模拟分类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三、哑变量的构造构造哑变量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分类变量的类别数量。

2.为每个类别创建一个虚拟变量。

3.将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并指定一个参考类别作为参照点。

4.为每个虚拟变量指定一个截距,以反映该类别的平均效应。

5.估计模型参数,以确定每个类别的相对风险或概率。

四、哑变量的解释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中,哑变量的解释对于理解模型的输出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释哑变量的要点:1.参照组选择:在逻辑斯蒂回归中,通常选择一个参照组作为基准类别。

该参照组在模型中通过截距项表示,所有其他类别的效应则通过与之比较的虚拟变量来解释。

因此,参照组的效应是所有其他类别的平均效应。

2.效应估计:通过估计每个虚拟变量的系数,可以了解各个类别相对于参照组的效应。

具体来说,系数的大小和符号可以揭示各个类别的风险或概率与参照组相比有何不同。

如果某个类别的系数为正数,则表示该类别的风险或概率高于参照组;如果系数为负数,则表示低于参照组。

3.交互效应:通过引入多个哑变量,可以模拟分类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

12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2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2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是用来支持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12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 事实陈述: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统计等信息,用来支持观点并增加说服力。

2. 例证法: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或案例来支持观点,使观点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3. 类比法:通过比较类似的情况或物体来支持观点,利用相关性来增加观点的可信度。

4. 逻辑推理:应用逻辑原理,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从已知的前提得出结论,以证明观点的合理性。

5. 证据引用:引用他人的观点、研究或权威调查,以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6. 反驳反对意见:针对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或论点,提出合理的反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优势。

7. 专家见解: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和意见,以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8. 伦理道德:基于道德原则或伦理价值观,提出观点的道德合理性,以获取道德支持和共识。

9. 情感呼吁:通过触发听众的情感反应,如同情、激动、愤怒等,引发对观点的共鸣和认同。

10. 统计分析:利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例如回归分析、相关系数等,来证明观点的相关性和合理性。

11. 假设推断:通过提出假设和推断,用来预测或解释观点,并提供相应的论据来支持。

12. 证人证词:引用目击者或有关人士的证词或见证,用来支持观点并增加证据的可信度。

这些论证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观点的特点选择适合
的方法,提高论证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有序logistics回归交互作用

有序logistics回归交互作用

有序logistics回归交互作用Logistics regression is a widely-used statistical method in data analysis and machine learning. It is often applied in predicting the likelihood of a binary outcome based on one or more predictor variables. Logistic regression assume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dictor variables and the log-odds of the outcome. This makes it a power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healthcare, marketing, and finance.逻辑回归是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

它常被应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预测变量来预测二元结果的可能性。

逻辑回归假设预测变量和结果的对数几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这使它成为一种理解和建模各种领域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大工具,包括医疗保健、营销和金融领域。

However, logistic regression on its own may have limitations when it comes to capturing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In some cases,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dictor variabl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utcome but cannot be adequately captured by a sim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is is where theconcept of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interactions comes into play. By incorporating interaction terms into the model, we can better account for the joint effects of multiple predictor variables on the outcome, allowing for a more nuanced and accurate prediction.然而,仅仅使用逻辑回归可能在捕捉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存在局限性。

大学之道的理性回归逻辑——美国本科教育质量的启示

大学之道的理性回归逻辑——美国本科教育质量的启示
・4 ・ 7

静 :大 学 之 道 的 理 性 回 归 逻 辑
面 , 中对 大学本 科生 智力 培 育 、 德 发展 、 值 观 其 道 价 形成 这几项争 议较小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 知识经 济 、 网络 时代对大 学教育 产生 了不小 的影 响 ,人们对 大 学本科 教育也 产生 了新 的期 待 ,因此大学 本科教 育 目标 的具体 内容也 随之产 生变化 。毫 无疑 问 ,单 一 的、 领式 的、 统 局限型 的 目标 越来 越无法 涵 盖本科 教 学生 活 的全貌 , 大学 的责任 也变 得越来 越重 大 , 学 大 培养 目标 的多 方位 l 生和全 面性愈发 受 到肯定 。翻
务。 对学 生 职业生 涯 和永久 人生 的关 注有增无 减 , 而
现代社会对多样化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 教育对 学生的个性培养已经得到充分的论证 。这也使得大
学本 科教育 的 目标饱 受考 验 。 等教 育理 念在更 新 , 高
全球性 的就 业 问题将 大学 教育 的职业 目标讨论 推 向
教育学家, 曾担任哈佛大学法学 院院长和哈佛大学 校长。在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 , 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 对美国本科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
见解, 形成了个人的高等教育理念。通过多年工作
和大量实证研 究 , 里克 ・ 克将 自己对美 国本科 教 德 博 育 的反思 与展 望都 凝 练于 此 , 考察 美 国大学 生 在 从
明确了大学本科教育的 目 标框架 。其 中提出的某些 问题 , 正好可以作为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中的 参照。以此为鉴 , 能避免重蹈美国本科教育 的覆辙 。


大学本 科教 育的 目标建构
的? 大学教 育 的 目标究 竟应 该包 含哪 些 内容? 在众

逻辑回归分析

逻辑回归分析

逻辑回归分析
逻辑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特定观测之间的关系,以解决复杂的预测和决策问题。

它可以检验一个观测是否与另一个观测有关,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逻辑回归分析能够应用在各种研究领域,如社会科学、心理学、商业、医学等等。

逻辑回归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模型,将被观察变量与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从而预测出观察变量的取值情况。

该模型的建立遵循着“逻辑”思考,即通过分析观测变量中包含的趋势,为观测变量取值提供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即要使用什么观测变量以及预测变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用实证数据来填充模型,即构建一个模型,该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被观察变量与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之后,通过对模型的评估,我们可以确定该模型已达到预期的精度,并提取出有用的见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特征选择工具来添加更多的变量,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

特征选择工具可以被用来筛选出那些对模型有重要影响的变量,从而改善模型的性能。

最后,我们可以将模型部署到经过规范化的平台上,以便更方便快捷地应用模型分析数据。

在模型部署之后,我们还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来更直观地展示模型的结果,从而使结果更容易理解。

总之,逻辑回归分析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统计分析技术,它可以
帮助我们深度挖掘与特定观测变量相关的预测变量,从而应用于各种复杂的预测和决策问题。

通过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特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为研究领域提供有效的结果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方向。

数据分析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一种关键的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而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数据分析中的六种基本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它用来描述和总结数据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重要信息。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3. 统计推断分析统计推断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有限的样本数据中推断出总体的特性和性质。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来预测因变量的变化。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进行预测和解释。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多元回归等。

5.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时间上连续观测数据的方法。

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并进行预测和建模。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

6.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相似对象归为一类的无监督学习方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群体结构。

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等。

这些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经常被使用,并且常常相互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分析效果。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r语言glm函数多变量逻辑回归

r语言glm函数多变量逻辑回归

一、概述R语言作为一种开源的数据分析工具,在数据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glm函数作为R语言中的一种统计模型工具,可以进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对于处理分类问题非常有用。

二、多变量逻辑回归概述1. 逻辑回归简介逻辑回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的统计方法,它可以用来预测二分类问题中的一个类别。

逻辑回归模型是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做出的一种改进,它经过了一个sigmoid函数,使得输出范围在0到1之间,可以表示概率。

2. 多变量逻辑回归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自变量,分析它们对因变量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推断结论。

三、R语言中的glm函数1. glm函数简介glm函数是R语言中用来拟合广义线性模型的函数,它可以适用于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等在内的多种数据分布类型。

在逻辑回归中,我们可以使用glm函数来进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

2. 多变量逻辑回归的构建在使用glm函数进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时,需要首先构建逻辑回归模型。

在构建模型时,需要指定因变量和自变量,并选择适当的数据分布类型。

还需要考虑数据预处理、变量筛选和模型评估等步骤,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模型拟合与预测一旦建立了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就可以使用glm函数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然后可以利用拟合好的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相应的分类结果。

四、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R语言中的glm函数在多变量逻辑回归中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演示。

假设我们有一个医学研究数据集,包括了患病和健康人裙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和疾病信息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数据来建立一个预测疾病风险的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我们需要导入数据集,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通过glm函数构建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考察不同自变量对患病风险的影响。

我们可以进行模型评估和预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心得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心得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心得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在这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每天都在与数字、图表和各种分析工具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也深刻地理解到这份工作的独特魅力和挑战。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并非只是简单地处理数字和生成报表。

它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就像是数据海洋中的探险家,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能够指导决策的见解。

首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或者缺失的数据点,都可能导致整个分析结果的偏差。

为了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我们常常需要与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协调,了解数据的来源和产生过程。

这不仅考验我们的沟通能力,还要求我们对业务流程有深入的理解。

在数据处理阶段,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从 Excel 到 SQL,再到 Python 和 R 语言,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比如,Excel 适合处理小规模的数据和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SQL 则在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库时表现出色;而 Python 和 R 语言则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但工具只是手段,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分析的核心在于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描述数据的现状,更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通过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我们能够对业务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

例如,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我们可以预测销售额的走势;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对客户进行细分,从而为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然而,数据分析的结果并不是终点,如何有效地传达这些结果才是关键。

我们需要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图表和报告,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够轻松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可视化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汇报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分析的过程和结论,回答决策者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数据分析模型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模型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模型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公司担任数据分析模型师的职务。

通过这份工作,我深入了解了数据分析的核心原理和技术,并运用这些知识为公司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

下面我将对我的工作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

一、项目分析与规划在项目开始之前,我首先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

然后,我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方法等。

通过与团队合作,我成功规划了一系列数据分析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二、数据处理与清洗数据质量对于准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开始分析之前,我首先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清洗的工作。

我使用了多种工具和技术,包括Python和SQL等,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清洗,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这些努力,我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数据供后续的分析使用。

三、特征工程与模型建立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开始进行特征工程和模型建立。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能够发现潜在的模式和关联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特征选择和转换。

在模型建立方面,我使用了各种机器学习和统计分析方法,如逻辑回归、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

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我成功地建立了多个高性能的数据分析模型。

四、模型评估和优化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这一过程中,我使用了多种指标和技术,如准确率、召回率、ROC曲线和交叉验证等,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结果,我能够了解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并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

五、结果解释与可视化一旦模型建立和优化完成,我将结果解释和可视化的工作纳入到我的工作中。

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技巧,如图表、图像和地图等,我能够将复杂的分析结果转化为可理解和易于沟通的形式。

这不仅有助于业务部门理解分析结果,还为他们提供了决策支持。

六、团队合作与交流在我的工作中,我与团队成员和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大学理科生如何有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大学理科生如何有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大学理科生如何有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在大学理科生的学习旅程中,实验数据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就像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一样,理科生们需要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来深化他们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数据和进行计算,而是一种深入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有时甚至可以将数据“说话”。

下面将从拟人的角度,向你介绍一些有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首先,当数据首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时,它们往往是零散的、无序的。

就像面对一群心急的学生一样,我们需要先让它们安静下来,并且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组织。

这意味着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确保每个数据点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就像我们在班级中管理学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

接着,我们进入数据的“思维深度”。

这并不仅仅是看到数据表面上的数字,而是要理解背后的故事。

就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一样,我们需要通过探索统计特征、趋势和异常值来深入了解数据。

这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计算统计指标和进行趋势分析来实现,就像我们在班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一样。

在分析数据时,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逻辑”可以被看作是数据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结论。

就像学生们需要逻辑推理来解决数学问题一样,我们通过假设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并确保从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是合理和可靠的。

然后,当我们已经从数据中“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时,就需要向他们“传授”我们的发现。

这就像教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达新知识一样,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分析和结论以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可能涉及到撰写实验报告、制作演示文稿或参与学术讨论,确保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科学社区带来新的见解和启发。

最后,数据分析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挑战”和“困难”有时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就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一样。

但正是通过克服这些挑战,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并且更深入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作为大学理科生,在实验数据分析的旅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处理数字和统计数据,而是在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的奥秘。

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

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

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1.引言1.1 概述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描述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和影响因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回归分析的概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第二,我们将详细解释回归系数b的含义,以及它在回归模型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聚焦于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探讨其可能的取值范围和具体含义。

通过对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趋势。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影响回归系数b的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解读回归分析结果,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解释和判断。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并提供一些实例和图表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我们相信读者们能够对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回归系数b的全面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回归分析的结果。

我们鼓励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最后,我们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关回归系数b的深入见解,并对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展开讨论,并分析影响回归系数b的因素。

整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了回归系数b在回归分析中的重要性。

同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和影响因素。

-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

在第一个小节中,回归分析的概述部分对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回归方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接着,重点解释了回归系数b的含义,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第二个小节中,深入探讨了回归系数b的取值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逻辑回归模型1.1逻辑回归模型考虑具有p个独立变量的向量,设条件概率为根据观测量相对于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逻辑回归模型可表示为(1.1)上式右侧形式的函数称为称为逻辑函数。

下图给出其函数图象形式。

其中。

如果含有名义变量,则将其变为dummy变量。

一个具有k个取值的名义变量,将变为k-1个dummy变量。

这样,有(1.2)定义不发生事件的条件概率为(1.3)那么,事件发生与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之比为(1.4)这个比值称为事件的发生比(the odds of experiencing an event),简称为odds。

因为0<p<1,故odds>0。

对odds取对数,即得到线性函数,(1.5)1.2极大似然函数假设有n个观测样本,观测值分别为设为给定条件下得到的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得到的条件概率为。

于是,得到一个观测值的概率为(1.6)因为各项观测独立,所以它们的联合分布可以表示为各边际分布的乘积。

(1.7)上式称为n个观测的似然函数。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求出使这一似然函数的值最大的参数估计。

于是,最大似然估计的关键就是求出参数,使上式取得最大值。

对上述函数求对数(1.8)上式称为对数似然函数。

为了估计能使取得最大的参数的值。

对此函数求导,得到p+1个似然方程。

(1.9),j=1,2,..,p.上式称为似然方程。

为了解上述非线性方程,应用牛顿-拉斐森(Newton-Raphson)方法进行迭代求解。

1.3牛顿-拉斐森迭代法对求二阶偏导数,即Hessian矩阵为(1.10)如果写成矩阵形式,以H表示Hessian矩阵,X表示(1.11)令(1.12)则。

再令(注:前一个矩阵需转置),即似然方程的矩阵形式。

得牛顿迭代法的形式为(1.13)注意到上式中矩阵H为对称正定的,求解即为求解线性方程HX=U中的矩阵X。

对H进行cholesky分解。

最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方差(asymptotic variance)和协方差(covariance)可以由信息矩阵(information matrix)的逆矩阵估计出来。

而信息矩阵实际上是二阶导数的负值,表示为。

估计值的方差和协方差表示为,也就是说,估计值的方差为矩阵I的逆矩阵的对角线上的值,而估计值和的协方差为除了对角线以外的值。

然而在多数情况,我们将使用估计值的标准方差,表示为,for j=0,1,2,…,p (1.14)2.显著性检验下面讨论在逻辑回归模型中自变量是否与反应变量显著相关的显著性检验。

零假设:=0(表示自变量对事件发生可能性无影响作用)。

如果零假设被拒绝,说明事件发生可能性依赖于的变化。

2.1 Wald test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通常使用Wald检验,其公式为(2.1)其中, 为的标准误差。

这个单变量Wald统计量服从自由度等于1的分布。

如果需要检验假设:=0,计算统计量(2.2)其中,为去掉所在的行和列的估计值,相应地,为去掉所在的行和列的标准误差。

这里,Wald统计量服从自由度等于p的分布。

如果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有(2.3)矩阵Q是第一列为零的一常数矩阵。

例如,如果检验,则。

然而当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很大时,这一系数的估计标准误就会膨胀,于是会导致Wald 统计值变得很小,以致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增加。

也就是说,在实际上会导致应该拒绝零假设时却未能拒绝。

所以当发现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很大时,就不再用Wald统计值来检验零假设,而应该使用似然比检验来代替。

2.2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test)检验在一个模型里面,含有变量与不含变量的对数似然值乘以-2的结果之差,服从分布。

这一检验统计量称为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用式子表示为(2.4)计算似然值采用公式(1.8)。

倘若需要检验假设:=0,计算统计量(2.5)上式中,表示=0的观测值的个数,而表示=1的观测值的个数,那么n就表示所有观测值的个数了。

实际上,上式的右端的右半部分表示只含有的似然值。

统计量G服从自由度为p的分布2.3 Score检验在零假设:=0下,设参数的估计值为,即对应的=0。

计算Score统计量的公式为(2.6)上式中,表示在=0下的对数似然函数(1.9)的一价偏导数值,而表示在=0下的对数似然函数(1.9)的二价偏导数值。

Score统计量服从自由度等于1的分布。

2.4模型拟合信息模型建立后,考虑和比较模型的拟合程度。

有三个度量值可作为拟合的判断根据。

(1)-2LogLikelihood(2.7)(2) Akaike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简写为AIC)(2.8)其中K为模型中自变量的数目,S为反应变量类别总数减1,对于逻辑回归有S=2-1=1。

-2LogL的值域为0至,其值越小说明拟合越好。

当模型中的参数数量越大时,似然值也就越大,-2LogL就变小。

因此,将2(K+S)加到AIC公式中以抵销参数数量产生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小的AIC值表示拟合模型较好。

(3)Schwarz准则这一指标根据自变量数目和观测数量对-2LogL值进行另外一种调整。

SC指标的定义为(2.9)其中ln(n)是观测数量的自然对数。

这一指标只能用于比较对同一数据所设的不同模型。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个模型的AIC或SC值越小说明模型拟合越好。

3.回归系数解释3.1发生比odds=[p/(1-p)],即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而发生比率(odds ration),即(1)连续自变量。

对于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odds ration为(3.1)(2)二分类自变量的发生比率。

变量的取值只能为0或1,称为dummy variable。

当取值为1,对于取值为0的发生比率为(3.2)亦即对应系数的幂。

(3)分类自变量的发生比率。

如果一个分类变量包括m个类别,需要建立的dummy variable的个数为m-1,所省略的那个类别称作参照类(reference category)。

设dummy variable为,其系数为,对于参照类,其发生比率为。

3.2 逻辑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对于置信度1-,参数的100%(1-)的置信区间为(3.3)上式中,为与正态曲线下的临界Z值(critical value), 为系数估计的标准误差,和两值便分别是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当样本较大时,=0.05水平的系数的95%置信区间为(3.4)4.变量选择4.1前向选择(forward selection):在截距模型的基础上,将符合所定显著水平的自变量一次一个地加入模型。

具体选择程序如下(1)常数(即截距)进入模型。

(2)根据公式(2.6)计算待进入模型变量的Score检验值,并得到相应的P值。

(3)找出最小的p值,如果此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此变量进入模型。

如果此变量是某个名义变量的单面化(dummy)变量,则此名义变量的其它单面化变理同时也进入模型。

不然,表明没有变量可被选入模型。

选择过程终止。

(4)回到(2)继续下一次选择。

4.2 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在模型包括所有候选变量的基础上,将不符合保留要求显著水平的自变量一次一个地删除。

具体选择程序如下(1) 所有变量进入模型。

(2) 根据公式(2.1)计算所有变量的Wald检验值,并得到相应的p值。

(3) 找出其中最大的p值,如果此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此变量被剔除。

对于某个名义变量的单面化变量,其最小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此名义变量的其它单面化变量也被删除。

不然,表明没有变量可被剔除,选择过程终止。

(4) 回到(2)进行下一轮剔除。

4.3逐步回归(stepwise selection)(1)基本思想:逐个引入自变量。

每次引入对Y影响最显著的自变量,并对方程中的老变量逐个进行检验,把变为不显著的变量逐个从方程中剔除掉,最终得到的方程中既不漏掉对Y影响显著的变量,又不包含对Y影响不显著的变量。

(2)筛选的步骤:首先给出引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和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然后按下图筛选变量。

(3)逐步筛选法的基本步骤逐步筛选变量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步骤:一是从不在方程中的变量考虑引入新变量的步骤;二是从回归方程中考虑剔除不显著变量的步骤。

假设有p个需要考虑引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①设仅有截距项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为。

对p个自变量每个分别计算Score检验值,设有最小p值的变量为,且有,对于单面化(dummy)变量,也如此。

若,则此变量进入模型,不然停止。

如果此变量是名义变量单面化(dummy)的变量,则此名义变量的其它单面化变量也进入模型。

其中为引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

②为了确定当变量在模型中时其它p-1个变量也是否重要,将分别与进行拟合。

对p-1个变量分别计算Score检验值,其p值设为。

设有最小p值的变量为,且有.若,则进入下一步,不然停止。

对于单面化变量,其方式如同上步。

③此步开始于模型中已含有变量与。

注意到有可能在变量被引入后,变量不再重要。

本步包括向后删除。

根据(2.1)计算变量与的Wald检验值,和相应的p值。

设为具有最大p值的变量,即=max(),.如果此p值大于,则此变量从模型中被删除,不然停止。

对于名义变量,如果某个单面化变量的最小p值大于,则此名义变量从模型中被删除。

④如此进行下去,每当向前选择一个变量进入后,都进行向后删除的检查。

循环终止的条件是:所有的p个变量都进入模型中或者模型中的变量的p值小于,不包含在模型中的变量的p值大于。

或者某个变量进入模型后,在下一步又被删除,形成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