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形成战略联盟之探讨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和影响日益凸显,其参与社会服务、公益事业和发展项目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

单个非营利组织的力量有限,要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就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发展。

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并涌现出一系列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中,各方资源得以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非营利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

深入探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总结启示和借鉴意义,对于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分析其成功之处,并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通过对全球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指导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联合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讨论,可以为未来我国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策略和合作模式探索方向。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间的联合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促进非营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推广健康教育、儿童营养改善等方面展开合作。

他们联合开展了针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共同努力,他们成功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减少了儿童死亡率。

2. 美国红十字会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合作美国红十字会与WFP在援助灾区和救助贫困人口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他们共同展开了食品救援项目,为受灾区域提供急需的食品和医疗救助。

通过合作,他们成功挽救了许多处于生命危险中的人们,并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引言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已成为当前商业界和社会学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变革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眼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并选择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非营利组织也意识到与企业合作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利益和支持。

本文从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三个方面对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进行探讨。

合作维度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和分析。

合作形式合作形式是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捐赠:企业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一定资金、物质等资源支持,以帮助非营利组织开展其宗旨和使命。

•项目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共同开展一项社会公益项目,以解决社会问题,如环保、教育、文化等领域。

•战略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基于双方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共同规划长期的合作计划和执行方案。

•公共利益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共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如医疗卫生、灾害救援等领域。

合作性质合作性质是指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目的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

目的不同通常可以划分成三种:•慈善性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着重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传递和价值的实现。

•商业性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着重于商业价值的创造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混合性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目的是既包含慈善性,又包含商业性,这种合作形式通常是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共同的利益诉求上进行的。

合作对象合作对象是指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合作的主体和合作的层次。

从合作主体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单一性合作:企业与一个非营利组织合作,比如企业可以与某个NGO合作开展一项公益项目,或为一所学校捐赠资金设施等。

•多元性合作:企业与多个非营利组织合作,比如企业可以与多个NGO合作开展一项公益项目,或支持多所学校等。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实现联合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国际经验1、联合组织增加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力在美国,许多市民都参与并支持非营利组织,由于规模较小,很难提高影响力,所以出现了许多联合组织。

这些联合组织有时候会考虑加入商会、工会等行业联合组织,就是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力。

通过联合组织的方式,非营利组织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受益人的权益。

2、网络化协作降低管理成本联合组织可以采用网络化协作方式,通过互联网将物理空间转移到数字空间,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化协作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3、合作共赢实现联合发展合作共赢是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基础,美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比如,美国的环保组织,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联合发展。

他们通过合作,在政治上和公共舆论上产生了强大的议案,致使环保法律的制定和实行。

二、启示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前提。

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可以通过联合组织等方式进行提升。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但是其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

网络化协作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要实现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必须采取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4、非营利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非营利组织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只有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才能实现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

三、结论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是实现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国际经验和借鉴,我们可以得出各种结论和启示。

要深入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机制,提高其规模和影响力,为保障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战略选择: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企业通过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来实现其社会责任,既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因而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进行研究。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合作,如何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社会,并带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尝试着从战略规划的角度,研究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问题。

企业和非营利合作伙伴如何克服它们在价值、目标、对顾客的承诺和效果之间的差异,来使合作更为有效的运作是非常必要的。

对公司而言,与其他公司的联盟关系相对更常见,通过战略联盟给企业提供不同的知识和核心能力;而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跨部门联盟)却很少论及,面对来自顾客、股东和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其他外部股东的成长压力,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挑战能够提供给企业接近新的知识、整合不同的技能或核心能力的机会。

因此,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合作,是不同于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

它在选择维度、影响因素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导致这种跨部门合作具有不同的研究框架。

合作战略:企业的竞争性战略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被认为并不仅仅是纯营利机构,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

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WBCSD)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合于道德的行为,是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品质。

在经济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已列入全球公共政策议程之中,且重要性日益重要。

企业的慈善行为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为显著的一种方式。

一般而言,企业从事慈善事业背后的动机有两层:道德和合理的自我利益。

传统观念认为将企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相融合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或动机不纯。

因此许多企业将公司的捐赠行为作为单纯的“善举”,而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没有过多的牵连。

从企业慈善行为的发展历史来看,从最初的企业家个人捐赠形式,到公司系统化的捐赠计划(企业的慈善基金会),到企业广泛的赋予企业的慈善活动更多的商业目标,可以看出,在新的竞争时期,原有的慈善捐助计划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脆弱。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NPO)在国际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方式和经验各不相同,但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关键。

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经验的交流和协同效应的产生。

在英国,非营利组织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增加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还可以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来促进合作和协调各方的行动。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往往采用联合会或联盟的形式,成员组织共同制定策略、规划和评估项目,并分享资源和经验。

这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可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使联合发展更加顺利和有效。

国际经验表明,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需要制定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不同的非营利组织可能有不同的使命和愿景,但为了联合发展,需要找到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和合作规则。

在瑞典,非营利组织通常会通过自愿性的协议,制定共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合作。

这种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可以增加联合发展的凝聚力和合作意愿,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为非营利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还可以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促进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在加拿大,政府设立了非营利组织发展署,协助非营利组织合理利用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推动联合发展。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提供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合作伙伴关系、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推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核心要素。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在国外,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通过联合发展取得了成功,并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优势,促进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重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经验借鉴。

本文还分析了促进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启示,强调了跨国合作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在指出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国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实现联合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国际经验、启示、合作、跨国合作、合作机制、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是指两个或多个非营利组织为了共同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合作、协作、共享资源和信息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非营利组织的增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际社会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都积极探索联合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案例,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动机和意义。

将介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国外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对国外案例的分析和对比,探讨如何促进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与协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进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研究旨在强调跨国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惠,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服务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多个领域。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资源的有限性,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与联合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国际上有许多成功的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案例,这些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共同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国际经验1. 联合发展的跨领域合作在国际上,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某些专注于教育的组织与关注健康的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儿童发展项目,通过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在具体项目上取得良好效果,还能够为不同领域的组织带来互补的资源和经验,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影响。

2. 联合发展的跨国合作国际上有很多非营利组织跨越国界进行合作,共同解决跨国性的社会问题。

一些国际性的环保组织联合开展跨国河流的保护项目,通过共同的努力,有效保护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促进了跨国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能够带来更大规模的资源投入,还可以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对跨国性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3. 联合发展的资源共享在国际上,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资源的共享,实现了互利共赢。

一些资源充足的组织可以将其在技术、经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与其他组织共享,帮助它们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共同发展。

这种资源共享不仅有助于有效利用资源,还能够促进组织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二、启示1. 加强跨领域合作非营利组织间的跨领域合作能够将不同领域的专业资源有效整合,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跨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展跨领域项目,推动不同领域的交流与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力量。

2. 拓展国际合作视野面对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非营利组织应该拓展国际合作的视野,积极寻求国际伙伴,共同解决跨国性的社会问题。

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合作项目等方式,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建立联系,开展深度合作。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环境、推动民主和人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贫困问题等。

非营利组织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单个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资源有限,很难独立解决这些问题。

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发展尤为重要。

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许多非营利组织通过建立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等方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推动全球社会进步。

1.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中,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非营利组织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环保组织可以与本地社区组织合作,开展环境保护项目,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实现环境保护的最大效益。

2. 制定共同工作计划非营利组织在联合发展时,需要制定共同的工作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

通过制定共同工作计划,可以有效管理项目进展,避免资源浪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共享资源和经验非营利组织在联合发展时,应该充分共享资源和经验。

一些大型国际非营利组织可以向小型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它们提升能力,拓展影响力。

小型组织也可以通过与大型组织合作,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实现良性发展。

4. 进行跨界合作国际上许多非营利组织通过跨界合作,实现资源整合、项目合作、共同推动议程等目标。

这种跨界合作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们实现规模化运作,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社会。

5. 建立共同理念和价值观国际非营利组织在联合发展时,需要建立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交流的便利,非营利组织(NGO)在国际上合作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通过联合发展,非营利组织能够借助多方资源和力量,提高组织的影响力和执行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本文将从国际经验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一些启示,以期为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战略合作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非营利组织在特定领域或项目上进行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

国际扶贫组织与环保组织可以在相关项目上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工作。

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可以扩大影响力,提高执行效率,实现双赢局面。

2.共建联盟组织联盟组织是多个非营利组织在特定议题或领域上建立的合作联盟。

这种联盟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

国际人权组织可以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共同成立人权联盟,共同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通过联盟组织,非营利组织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互助合作,提高整体综合实力。

3.构建全球性网络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构建全球性网络。

通过建立全球性网络,非营利组织可以实现跨国、跨地域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议题的解决。

国际性疾病控制组织可以通过全球网络,及时跨国合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球性网络的建立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应对国际性挑战的能力。

4.开展跨国项目开展跨国项目是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又一种重要经验。

通过开展跨国项目,非营利组织可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力,共同解决跨国性问题。

国际性儿童教育组织可以在多个国家开展教育项目,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跨国项目的开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提高项目的整体实施效果。

1. 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

非营利组织应该树立开放的合作态度,寻求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优势互补,与其他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联盟组织,构建全球性网络,开展跨国项目。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非营利组织在国际上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实现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成为了非营利组织界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结合国际经验,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启示和建议,以期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一、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国际上,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各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之间积极开展合作,形成了众多的联合组织和联盟。

这些联合组织和联盟往往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组织,包括环保、教育、公益慈善等。

通过合作,这些组织能够共同发挥各自的特长,力量得以相乘,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方案。

国际上有许多环保组织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保护。

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联合行动,这些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同样,在教育领域,国际间的教育组织也纷纷开展合作,推动跨国教育交流和项目合作,为全球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国际经验的启示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非营利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联合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合作,非营利组织才能够扩大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现实中,有些非营利组织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限制了组织的发展潜力。

非营利组织需要树立开放的合作理念,积极寻求联合发展的机会。

非营利组织在开展联合发展时,需要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

这包括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范围和分工机制等。

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任务,才能够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合作方之间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合作的顺利推进。

联合发展需要在法律和制度上予以支持。

在一些国家,政府会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鼓励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合作,为其提供便利和支持。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公益目标而设立并有限或无限制地从事非营利活动的组织。

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加强合作与协同。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公益事业的效率和影响力。

各个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共同策划项目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例如联合办公、共享人力、共同进行宣传等。

非营利组织间还可以通过建立协会、平台等组织形式,加强沟通、交流和学习,共同面对和解决公益领域的挑战。

通过合作与协同,非营利组织可以形成更强大的声音,给予政府更多的建议,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进行项目合作。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

国际上的非营利组织经常会相互推荐项目合作伙伴,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资金,共同开展跨国或跨区域的公益项目。

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共同开展实施、共同评估成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

通过项目合作,非营利组织可以提升自身能力,拓宽影响范围,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是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

非营利组织要想进行有效的联合发展,首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非营利组织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组织的技术与管理能力。

非营利组织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规范组织运行和项目实施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只有有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非营利组织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与协同,更好地发挥联合发展的效果。

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还表明,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至关重要。

政府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引导,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政府可以在项目合作中提供经费及物质支持、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更多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合作与协同。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单一非营利组织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挑战,联合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国际上,各国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协同行动来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非营利组织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联合发展,非营利组织可以共同面对挑战,共享资源和经验,实现更高效的社会影响。

本章将对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意义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通过对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成功案例、合作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有效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能够从国际经验中汲取智慧,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研究和总结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整个非营利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承担着救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多方面职责。

由于资源有限、影响力较小等问题,单个非营利组织在实现其使命时常面临挑战。

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联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提高组织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这对于解决一些社会性难题、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深入研究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探索成功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

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

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一、背景非营利组织,又称为非政府组织,指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社会责任的重视,非营利组织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

二、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研究1. 竞争战略非营利组织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其发展依然离不开竞争。

竞争战略作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市场的选择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往往比较广泛,因此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该考虑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受众群体。

(2)与政府的合作非营利组织需要与政府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支持。

(3)发挥个性化优势非营利组织各自有其独特的性质和优势,要发挥个性化优势,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形象,具体实践需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品牌定位非营利组织需要明确自身品牌的定位,以便于更好地传递品牌价值和意义。

(2)注重传播方式非营利组织的传播方式需要与其品牌定位相匹配,避免在传播上出现不一致。

(3)建立品牌联盟非营利组织可以建立品牌联盟,以此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3. 伙伴关系战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离不开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伙伴关系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到合适的伙伴非营利组织需要找到与其理念相符合、目标一致的伙伴。

(2)维护伙伴关系非营利组织需要持续地与伙伴沟通和交流,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3)创新合作方式非营利组织需要在伙伴关系中持续创新,以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实践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长效机制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便于持续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2. 提高组织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提高组织效率,为社会服务提供更好的保障。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联合合作也愈发重要。

国际经验对于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联合发展的目的和必要性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合作,提升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联合发展可以将多个组织的优势汇聚起来,形成强大的联合能力,共同实现社会使命。

联合发展的必要性在于解决单个组织面临的局限性问题。

单个组织在经费、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而联合发展可以解决这些局限性问题,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提高整体实力和能力。

二、联合发展的模式联合发展有多种模式。

其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模式应该得到注意:1. 联盟模式联盟是通过签署共同的协议,将多个组织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合作,并以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效益。

联盟一般由3-10个非营利组织构成,成员之间在决策上具有平权,共同决定联盟的战略和行动。

联盟模式可以促进组织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2. 合作伙伴模式合作伙伴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内容不涉及组织之间合并和结盟。

合作伙伴模式可以是短期的,比如一个项目合作关系,也可以是长期的,比如共同运作一项事业。

合作伙伴模式可以使各自组织的优势得到发挥,从而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和成果的实现。

联合创新模式是指多个非营利组织之间共同使用资源进行创新。

在联合创新模式中,各组织可以共享技术、人力、信息等资源,进而使得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联合创新旨在通过跨领域的创新组合,实现更好的社会创新成果。

通过将组织和企业合作,可以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1. 保持转型创新精神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自身发展中,仍存在前车之鉴的情况。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应该常常保持转型创新的精神,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升自身在公共事务解决上的角色。

非营利组织管理与战略发展

非营利组织管理与战略发展

非营利组织管理与战略发展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战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国内外,很多非营利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为社会做贡献:帮助弱势群体,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等。

管理和战略发展是非营利组织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下文将针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领域,它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

因为任何组织的成功都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 招聘和培训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招聘员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组织需要确定岗位要求,采用多种渠道招聘,筛选合适人选。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2.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

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促进员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对绩效进行评估时,非营利组织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环境、组织策略和个人能力等等。

3. 鼓励和激励非营利组织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因此,它需要制定一套适当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福利和晋升等。

同时,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宣传员工的优秀表现,以及鼓励员工参与组织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战略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发展与管理密不可分。

战略发展是指组织向前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以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有效的战略发展可以促进组织发展,提高组织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发展需要牢记以下几点:1. 坚持使命和愿景使命和愿景是非营利组织的灵魂。

组织必须坚持使命和愿景,但也要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坚持使命和愿景是组织发展的根基,它也是组织与其他组织竞争的优势所在。

2. 确定目标非营利组织需要明确目标,制定适宜的战略和行动方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目标应该明确、可行并具有战略性。

3. 整合资源资源整合是战略发展的重要前提。

NPO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战略分析

NPO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战略分析

NPO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战略分析面对发展的新挑战,NPO正转向新领域以寻求拓展,发展新的资金来源。

因此,NPO寻求商业化运作的途径,其中谋求与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从组织学的角度说,解决了组织目标替代的问题,二者各取所需,实现了双赢。

标签:NPO 营利组织联盟战略分析一、NPO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兴起“战略”一词最早来源于军事领域,二战后被工商管理所借鉴。

其思想应用在非营利和公共部门管理中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理论模式的直接来源是企业战略管理,它的发展构成“新公共管理运动”及“(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个方面。

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s)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期间,有关NPO的研究逐渐增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视角:非营利性视角、社会功能视角、历史视角、组织视角、法律政策视角、比较视角等。

无疑,战略管理为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

目前我国NPO战略研究大多以组织为中心,侧重在组织与环境互动基础上去构建其发展的组织制度框架。

笔者认为,还应当着眼于:立足制度文化环境对“非营利性”进行探讨及以前瞻性的视角定位非营利组织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NPO获得了快速发展,它在社会生活的公益性或互益性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重要机制。

然而,一个NPO要生存下去,至少要做到收支平衡。

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政府投资日益减少而成本上升、捐赠和资助减少;商业公司正在进入社区服务领域,成为竞争对手及NPO自身数目和功能的扩张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面对这些新的挑战,NPO正转向商业领域以寻求拓展,发展新的资金来源,营利性领域无疑是最具有前景的资金来源。

NPO开始寻求商业化运作的途径,商业化虽能明显提高组织效率,但存在最终损害组织公益使命的可能。

于此,其中谋求与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从组织学的角度说,解决了组织目标替代的问题,二者各取所需,实现了双赢的交易。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探讨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探讨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涌现出来。

这些组织以提供服务、推广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与商业企业不同,其追求的并不是经济利益,而是社会价值的实现。

然而,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如巨大的竞争压力、筹资困难、人员招聘和管理、带来的社会影响等。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策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策略管理。

一、非营利组织应该如何制定战略?制定战略是管理层面临的最基本问题。

非营利组织所面对的问题与商业组织往往不同。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不在于追求利润,而是在于更好地服务社会。

因此,当非营利组织面临制定战略的时候,应该不断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切合实际,力求做到切实可行。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制定应该体现以下特点:1. 定位明确。

非营利组织应该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使命,选择相应的服务方向,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2. 创新思维。

同时,非营利组织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在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步。

3. 以合作为基础。

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加强组织自身的合作能力和竞争力。

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而又不失实用性的战略制定计划,使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能明白自己的职责,为实现总目标而斗争。

二、如何进行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制定好了,接下来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与控制。

非营利组织在实践中面对的很多问题,如何进行战略实施和控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1.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往往是权衡的阶段,这里需要对战略制定的计划进行协调。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合作和协调,实施偏离计划的情况就会发生,从而导致战略的失效。

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保证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并且避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过多的失误。

2. 控制阶段。

控制阶段是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仅仅通过控制就能够掌握实施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控制中,应该尽可能做到模块化管理,注重效益性和协调性,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合作营销的战略分析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合作营销的战略分析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合作营销的战略分析[摘要]合作营销帮忙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生存和健康进展,也帮忙营利组织树立踊跃形象和扩大自身阻碍。

为了确保联盟的两边能取得良好的共赢成效,必需明确两边的实力、营销的目标和面对的风险。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营销合作营销一、非营利组织的营销随着市场的进展,非营利组织愈来愈面临着本钱和竞争的压力。

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进展,追求组织的目标,非营利组织必需尽力寻求更多的资源和争取更多公众的支持。

与营利组织的合作是非营利组织寻求拓展的新领域。

为了在政府投资和捐赠减少、本钱上升的情形下吸引足够的经费来保证组织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许多非营利组织将目光转向了商业领域,通过与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来实现共赢,减少对单一财源的依托,在推动社会公益的同时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二、合作营销对非营利组织的意义(一)改善财务状况一个非营利组织要生存下来,至少要维持收支平稳。

目前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若是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实践证明,这些投入对组织的进展是不够的,非营利组织常常陷入预算不足的窘境。

而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从两方面改善非营利组织的经济状况。

第一是非营利组织能够取得企业资助。

在很多合作项目中,企业会将销售收入的必然比例(通常有上限)捐赠给非营利组织。

如1983年美国运通信誉卡公司与主管艾利斯岛自由女神像翻新工程的基金会合作,他们宣称,用户每利用一次运通卡,公司就给自由女神像捐献1美分,在美国每发行一张新卡,公司就捐献1美元。

基金会从而收到了170多万美元的捐赠。

合作也有利于降低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本钱。

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等一系列营销相关活动都需要资金支持,容易造成预算紧张。

合作营销给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寻求更低的开销来支持自己事业的机遇,它能够通过组织间的合作,由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技术、人员、宣传资料和广告等,降低自己的本钱。

(二)扩大支持面广告代理是商业部门对非营利组织资助的长期资源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形成战略联盟之探讨摘要:针对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的原因背景及现状。

系统分析了现有的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战略联盟发展所必要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合作风险,阐述了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行性,论述了其建立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多种形式,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战略联盟1.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1.1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国外的公共事业组织有许多种不同的指称,包括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非营利机构(NPI)、第三部门、公益组织(PSO)、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公益慈善团体等等。

其中非营利组织(NPO)的概念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是指那些“以推进科学、教育或慈善事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私人机构。

”它的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不仅包括基金会、慈善筹款会等公益类中介组织,也包括社交联谊、互助合作、业主和专业协会等公益类组织,还包括私人创设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艺术团体、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服务类组织,。

美国甚至把教堂也归入非营利组织。

1973年,美国学者T列维特(T.Levitt)首次使用第三部门(ThirdSector)这个名词,用以统称这些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

[①]此后这个概念在美国被频繁使用,并且流传到全世界。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自身活动目标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70年代至80年代兴起的通讯革命,将全世界包括最偏僻的地方都连在一起,第三世界成人教育水平和识字率有了显著提高,这些因素都使得民众的组织和动员比以往容易多。

过去的几十年间,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规模和范围与日俱增,他们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并且在跨越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国际社团年度报告,在1997年,国际承认的这类组织的总数已经超过16000个 [③],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1994年在南半球(经济部发达地区)从事活动的地方非营利组织大约有50000个[④],这还不包括在社区活动的草根组织。

这个部门国家一级规模以美国为最大,1996年美国大约有150万个非营利组织,其中包括在政府登记的341000个宗教团体[⑤]。

而目前我国约有130万个事业单位,另有70多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依法登记的近13万个社会团体,约5.62万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46753个可划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福利机构,380家注册的社会公益团体。

这些组织都将社会公益作为机构的性质。

以美国为例,早在1985年起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就已经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25%,拥有国民私人财富的15%,私人的非营利组织占全美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体企业的52%,其中包括10000多家非营利性的医院和疗养院,4600多所研究院与学院,100000多所私立或公立的初、中级学校,350000多所教堂和数以千计的慈善组织和服务组织。

据统计2000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数占该年度全部从业人数的44.2%,而同期在经济部门从业的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74.6%。

与国际其他国家比较,我国非营利组织从业人数的比例与奥地利(45%)和西班牙(45%)接近。

如果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从业人数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达到英国1995年的水平(72%),就会增加1266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达到荷兰1995年的水平,就会增加5820万个就业岗位。

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个充满就业机会的领域,发展这个领域可以为解决就业寻求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发育完善的社会,对于保证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营利组织也在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当前在向市场过渡过程中处于不利状态的人们和社会群体,包括失业者、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

在当前我国的转型时期,扩大就业、消除贫困、采取措施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合理安置流动人口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还要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其他社会边缘群体。

因此,社会保护在外延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内容。

自1990年开始,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莱斯顿.萨拉蒙教授为了对全球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进行研究,主持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全球比较研究项目。

据该项目在26个国家的调查,9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第三部门的支出总额高达112000亿美元,在这些国家第三部门工作的雇员相当于3100万全职雇员,这大约是非农业劳动力的6.8%。

在西欧,有三分之二的雇员集中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领域,在中欧和东欧,这三大行业的非营利组织雇员比例为40%左右,在拉美,第三部门的雇员集中于教育领域。

第三部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服务收费和会费,而不是慈善捐款,政府拨款仅次于服务收费。

据25个国家1995年的统计,服务收费、政府拨款和私人慈善捐赠平均分别占到总收入的51%、39%和10%。

但是以上的统计没有记入志愿者捐献的劳动时间的价值,如果记入这部分价值,则服务收费、政府拨款和慈善捐赠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就改变为28.1%、30.5%和41.4%。

[⑥]1.2非营利组织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的非营利组织的有关研究,总结出了非营利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2.不以营利为目的;3.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能有营运节余,但其节余不能“分红”。

捐赠者不能享受任何形式的投资回报,非营利组织的志愿待遇不能超过处于相似情况、履行相似职责、执行相似任务的其他人员的待遇;4.非营利组织经常得到优惠的税收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5.非营利组织受到社会和政策的严密审视,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6.财产处置的特殊性。

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不是私有的,其财产不能在市场交易,不能被勉强兼并,但可以自愿联合、合并。

对产权的归属问题的明确约束。

具体来讲,是对“个人营利”、“团体营利”及“税法”的约束1.3非营利组织的不足之处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崛起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非营利组织常常被涵盖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之内,主要是指与公共福利目标有关的慈善组织、教会发展机构、学术思想库及其关注人权、性别、健康、农业发展、环境、土著、社会福利等问题的组织,其它如私立学校、医院、宗教团体以及准自治非政府组织[25]均不在此列。

当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要达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要走相当长的路,但是至少说明,发展这个领域可以为解决就业寻求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发育完善的社会,对于保证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营利组织也在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当前在向市场过渡过程中处于不利状态的人们和社会群体,包括失业者、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

在当前我国的转型时期,扩大就业、消除贫困、采取措施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合理安置流动人口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还要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其他社会边缘群体。

因此,社会保护在外延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内容。

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国家包办依然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一个基本特征,事业单位主体的国营化,既扩大了政府的事业职能,也增加了财政负担,又抑制了社会办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单一与事业单位活动的国家包办与拨款,这就从制度安排抑制甚至禁止了私人及其他社会团体兴办这些非营利组织的可能性,造成了事业单位主体的国营化。

国家包办一切是计划传统体制下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反映了传统计划体制的基本特征,即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计划化和行政化。

最终结果是国有事业单位结构僵化,缺乏活力,政府负担加大。

变过去国家包办一切的事业为国办、民办、社会办等多元主题办事业的格局,实现事业主体多元化,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必然的选择。

2.战略联盟的出现战略联盟本身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和新的概念。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军事上的同盟与外交上的结盟,已经屡见不鲜。

但是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战略结盟及其构成,的确是一种带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模式的新尝试。

其中成功的典范是早期的“欧共体”和今日的“欧盟”。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重组,是介于硬性资产重组与软性技术重组之间的一种紧凑型的合作模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既具备了资产重组的某些优势,又不为可能存在的人、财、物的闲置所拖累;既有软性重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法律约束。

所以说,随着市场经济运作及其机制的日益深化和对WTO规则的日渐理解,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做大做强”和效益共享的重组整合方式,将是新时期众多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新一轮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运作模式,也是地区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催化剂。

目前,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优势互补、拓展竞争地位、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作为一种很好的竞争手段,已经在很多领域兴起。

正是因为战略联盟可以快速地实施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所以它符合了市场环境中对注重发展速度和控制成本的要求。

有关数据表明,至2004年,战略联盟的价值可能达到全球生产和服务产出的市场总值的16%--25%,达25--40万亿美元。

就联盟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未来的战略联盟将呈现两大趋势:(1)与以前的互补性联盟不同,未来会有更多与竞争对手的联盟,也就是所谓的“竞争合作”。

经过多年的自由竞争,很多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市场趋于饱和,每个竞争者从对手抢夺一点市场份额都很难,必须联盟共同把市场做大,形成“多赢”。

(2)将来会有更多的国际联盟。

中国本土企业要想在国际联盟中受益,需要搞清楚未来的国际合作伙伴大体上奉行的是“全球战略”还是“全球地方”战略。

此外,需要将品牌或分销权等重要的无形资产加以长期保护。

最重要的是要事先想清楚联盟的目的。

人们经常把联盟比作婚姻,但一个成功的联盟不一定要长期存在下去。

成功的标准不是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3.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的背景3.1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双向选择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的优势主要取决于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达到战略目标;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