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形成战略联盟之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形成战略联盟之探讨

摘要:针对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的原因背景及现状。系统分析了现有的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战略联盟发展所必要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合作风险,阐述了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行性,论述了其建立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多种形式,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战略联盟

1.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

1.1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公共事业组织有许多种不同的指称,包括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非营利机构(NPI)、第三部门、公益组织(PSO)、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公益慈善团体等等。其中非营利组织(NPO)的概念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是指那些“以推进科学、教育或慈善事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私人机构。”

它的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不仅包括基金会、慈善筹款会等公益类中介组织,也包括社交联谊、互助合作、业主和专业协会等公益类组织,还包括私人创设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艺术团体、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服务类组织,。美国甚至把教堂也归入非营利组织。1973年,美国学者T

列维特(T.Levitt)首次使用第三部门(Third

Sector)这个名词,用以统称这些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

[①]此后这个概念在美国被频繁使用,并且流传到全世界。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自身活动目标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70年代至80年代兴起的通讯革命,将全世界包括最偏僻的地方都连在一起,第三世界成人教育水平和识字率有了显著提高,这些因素都使得民众的组织和动员比以往容易多。过去的几十年间,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规模和范围与日俱增,他们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并且在跨越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国际社团年度报告,

在1997年,国际承认的这类组织的总数已经超过16000个 [③],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1994年在南半球(经济部发达地区)从事活动的地方非营利组织大约有50000个

[④],

这还不包括在社区活动的草根组织。这个部门国家一级规模以美国为最大,1996年美国大约有150万个非营利组织,其中包括在政府登记的341000个宗教团体

[⑤]

。而目前我国约有130万个事业单位,另有70多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依法登记的近13万个社会团体,约5.62万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46753个可划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福利机构,380家注册的社会公益团体。这些组织都将社会公益作为机构的性质。

以美国为例,早在1985年起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就已经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25%,拥有国民私人财富的15%,私人的非营利组织占全美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体企业的52%,其中包括10000多家非营利性的医院和疗养院,4600多所研究院与学院,100000多所私立或公立的初、中级学校,350000多所教堂和数以千计的慈善组织和服务组织。据统计2000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数占该年度全部从业人数的44.2%,而同期在经济部门从业的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74.6%。与国际其他国家比较,我国非营利组织从业人数的比例与奥地利(45%)和西班牙(45%)接近。如果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从业人数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达到英国1995年的水平(72%),就会增加1266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达到荷兰1995年的水平,就会增加582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个充满就业机会的领域,发展这个领域可以为解决就业寻求新的途径。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发育完善的社会,对于保证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营利组织也在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当前在向市场过渡过程中处于不利状态的人们和社会群体,包括失业者、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在当前我国的转型时期,扩大就业、消除贫困、采取措施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合理安置流动人口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还要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其他社会边缘群体。因此,社会保护在外延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内容。

自1990年开始,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莱斯顿.萨拉蒙教授为了对全球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进行研究,主持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全球比较研究项目。据该项目在26个国家的调查,9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第三部门的支出总额高达112000亿美元,在这些国家第三部门工作的雇员相当于3100万全职雇员,这大约是非农业劳动力的6.8%。在西欧,有三分之二的雇员集中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领域,在中欧和东欧,这三大行业的非营利组织雇员比例为40%左右,

在拉美,第三部门的雇员集中于教育领域。第三部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服务收费和会费,而不是慈善捐款,政府拨款仅次于服务收费。据25个国家1995年的统计,服务收费、政府拨款和私人慈善捐赠平均分别占到总收入的51%、39%和10%。但是以上的统计没有记入志愿者捐献的劳动时间的价值,如果记入这部分价值,则服务收费、政府拨款和慈善捐赠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就改变为28.1%、30.5%和41.4%。

[⑥]

1.2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通过对这些的非营利组织的有关研究,总结出了非营利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2.不以营利为目的;

3.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能有营运节余,但其节余不能“分红”。捐赠者不能享受任何形式的投资回报,非营利组织的志愿待遇不能超过处于相似情况、履行相似职责、执行相似任务的其他人员的待遇;

4.非营利组织经常得到优惠的税收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

5.非营利组织受到社会和政策的严密审视,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

6.财产处置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不是私有的,其财产不能在市场交易,不能被勉强兼并,但可以自愿联合、合并。对产权的归属问题的明确约束。具体来讲,是对“个人营利”、“团体营利”及“税法”的约束

1.3非营利组织的不足之处

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崛起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常常被涵盖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之内,主要是指与公共福利目标有关的慈善组织、教会发展机构、学术思想库及其关注人权、性别、健康、农业发展、环境、土著、社会福利等问题的组织,其它如私立学校、医院、宗教团体以及准自治非政府组织

[25]均不在此列。

当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要达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要走相当长的路,但是至少说明,发展这个领域可以为解决就业寻求新的途径。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发育完善的社会,对于保证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营利组织也在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当前在向市场过渡过程中处于不利状态的人们和社会群体,包括失业者、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在当前我国的转型时期,扩大就业、消除贫困、采取措施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合理安置流动人口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还要关注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