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知识点梳理并举例解读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其拥有地磁场,这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速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具有重要影响。
1.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研究的新兴学科。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与人类生活2.1 人类居住与生活人类的居住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原因,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一些地区则因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地方。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影响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地球村与全球化地球村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发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的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
第三章: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3.1 自然环境的价值及保护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3.2 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3.3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评估、开发规划和节约利用等工作。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区划4.1 气候与气象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气候区。
八年级每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每章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内容。
今天,我将对每一章的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知识。
第一章政治经济生活常识本章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生活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市场经济、消费、生活环境等相关知识。
第二章太阳—地球—月球运动本章主要涉及到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运动方式,包括绕地球公转和自转;太阳的地球和月球的影响等。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粒子、元素、化合物、分子、化学键等相关概念。
第四章机械运动本章是物理学的入门章节,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机械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第五章热本章主要介绍了热的基本概念、调节热的方法和计量热的常用单位。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热传导、对流、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第六章光的传播和成像本章介绍了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和成像的规律。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折射、反射、光的成像规律等相关知识。
第七章电本章介绍了电的基本概念、电路中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需要掌握欧姆定律、功率、电阻相连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点。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本章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的组成和结构。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平衡、生物灭绝等相关知识。
第九章数学中的几何本章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掌握点、线、面、角、图形、体等概念,能够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第十章物质的变化本章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形式和过程,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化学反应等。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以上是八年级每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和掌握知识有所帮助。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思维训练,勇于探究和质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八到九年级每一章的知识点
八到九年级每一章的知识点概述学习是一次又一次的积累与探索,在八到九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将进入初中的后半程,知识点将更加复杂和深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旅程。
数学篇第一章:有理数八到九年级的第一章是有理数。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学生将会接触到正数、负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理数。
第二章:代数代数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运算,如开平方、因式分解以及方程的解法等。
这门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篇第一章: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提高语文水平。
这一章的重点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用法和常用词汇,通过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献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作文作文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英语篇第一章:词汇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掌握大量的词汇对于学习英语的其他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章的重点是学生扩充词汇量并掌握词汇的正确使用。
学生将学习常用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的含义及其用法,在多种实际情境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章:语法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掌握语法知识是学生正常交流和理解英语的基础。
这一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时态、语态、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通过掌握语法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科学篇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是初中科学的重点之一。
这一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
七年级各章知识点
七年级各章知识点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一年级,七年级是很多学科知识的基础铺垫。
在七年级整个学期中,不同的学科都有各自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对七年级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1. 语文第一册:入门篇(24个知识点)首先是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笔画、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等;其次是掌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需要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最后是了解一些基本的文章类型,如故事、叙事、议论文等。
第二册:积累篇(21个知识点)第二册主要掌握词语、句子、段落等基本语言单位的基本表达和运用。
例如:1.词语和短语的辨析;2.常用语言文字拼写、语法基本准则;3.各种常见句式的运用;4.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
第三册:纵横篇(19个知识点)第三册主要掌握文章阅读、课堂表达、作文以及相关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1.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以及其中的思想表达;2.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在课堂上或写作文时;3.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会意、象声、拟物等。
2. 数学第一册:整数(12个知识点)本册主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整数的质数、合数以及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
第二册:分数(12个知识点)本册主要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掌握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第三册:小数(13个知识点)本册主要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掌握小数和分数的换算,了解四舍五入法和误差的概念;最后需要掌握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第四册:百分数与比例(14个知识点)本册主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比例中的“比”、“分”、“比率”等概念,掌握常见的比例关系的表示和运算。
3. 英语第一册:Unit 1-3(21个知识点)本册主要包括英语的语音、语法及交际用语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1.认识字母及其发音,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方法;2.掌握常用英语词汇、短语及其用法;3.了解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及其用法;4.掌握简单的交际用语的表达。
九年级上下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下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兰色。
第2节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2SO4 ====2 H++ SO42— HNO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 HCI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2、酸 + 碱 ===== 盐 + 水3HCl+ Al(OH)3 ==== 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 +2 NaOH==== Na2SO4 + H2O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l + AgNO3 ==== AgCl ↓ + HNO3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 BaCl2 ==== BaSO4 ↓ + 2HCl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6HCl+ Fe2O3 ====2 FeCl3 +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兰色溶液)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Fe + 2HCl ==== FeCl2 + H2↑Zn + H2SO4==== ZnSO4 + H2↑(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各章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各章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学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1.2 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1.1.3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1.2 动力学1.2.1 牛顿三定律1.2.2 力的合成与分解1.2.3 弹簧力、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2.4 动量、动能、功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1.2.5 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1.3 质点系的运动1.3.1 质点系的冲量、角动量和动能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3.2 圆周运动和圆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3.3 平衡力和静力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第二章:热学2.1 热力学基础2.1.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1.2 热力学过程和状态方程2.1.3 热容和比热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2.2.2 热机效率和热泵性能的计算方法2.2.3 具体热量和相变热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3 热传导和热辐射2.3.1 热传导和导热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2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3.3 热工作和热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第三章:光学3.1 光的波动性3.1.1 光的波长、频率、速度和振幅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1.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现象和计算方法3.1.3 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光速的测量方法3.2 光的几何光学3.2.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定律和计算方法3.2.2 球面镜和柱面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3.2.3 透镜组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的应用3.3 光的物质性3.3.1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子的性质3.3.2 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光学材料的性质3.3.3 光的应用和光学仪器的设计方法第四章:电磁学4.1 静电场4.1.1 电荷、电场和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4.1.2 高斯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应用4.1.3 电容器和电场能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2 磁场和电磁感应4.2.1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2.2 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的应用4.2.3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3 电磁波和电磁谱4.3.1 电磁波的谱系和传播特性4.3.2 光的电磁性质和光的谱系4.3.3 电磁波的应用和电磁场的辐射效应第五章:近代物理5.1 特相对论5.1.1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性的概念和应用 5.1.2 时空观念和相对论效应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5.1.3 质能关系和物质波的产生和应用5.2 量子力学5.2.1 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的解释5.2.2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5.2.3 微观世界的统计特性和微粒的统计描述5.3 原子核和核能5.3.1 原子核结构和核力的性质和应用5.3.2 放射性物质和核反应的本质和应用5.3.3 核燃料和核能装置的设计和应用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1 元素和化合物1.1.1 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1.2 化合物的成分和稳定性1.1.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1.2 原子和分子1.2.1 原子结构和原子量的计算方法1.2.2 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计算方法1.2.3 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1.3 化学键和物质反应1.3.1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1.3.2 分子和离子的结构1.3.3 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动力学2.1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1.1 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的计算方法2.1.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1.3 化学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2.2 化学反应动力学2.2.1 极限反应和活化能的计算方法2.2.2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的浓度关系2.2.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2.3 化学平衡和热力学2.3.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律2.3.2 焓变和反应焓的计算方法2.3.3 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3.1 气体的物理性质3.1.1 理想气体定律和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3.1.2 气体混合和气体扩散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1.3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3.2 溶液和固液3.2.1 溶液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3.2.2 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稀释方法3.2.3 固液的结晶及结晶过程3.3 化学动力学3.3.1 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和热力学基础3.3.2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3.3.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原理和应用4.1 化学物质的生活应用4.1.1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毒性4.1.2 化学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4.1.3 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方法4.2 物质的分析和检测4.2.1 化学分析和化学检测的方法和原理4.2.2 化学分析和物质结构的研究方法4.2.3 物质分析与化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4.3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4.3.1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4.3.2 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控制方法4.3.3 化学生产和化学合成的工程应用三、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1.1.2 细胞的代谢和物质运输1.1.3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2 组织和器官1.2.1 组织的分类和组织的结构1.2.2 器官的结构和器官的功能1.2.3 人体器官系统和人体生理机能1.3 生物膜和生物分子1.3.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1.3.2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分子的功能 1.3.3 生物膜和生物分子的运输和通讯第二章:遗传和进化2.1 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2.1.1 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1.2 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调控2.1.3 遗传物质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2 遗传的规律和遗传的变异2.2.1 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理2.2.2 遗传嵌合和遗传重组的计算方法2.2.3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的研究方法2.3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2.3.1 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2.3.2 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2.3.3 生物进化的演化和分类方法第三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3.1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3.1.1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周期性3.1.2 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调控3.1.3 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命运3.2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3.2.1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长3.2.2 植物的发育和动物的发育3.2.3 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3.3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代谢3.3.1 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3.3.2 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物的生理调控3.3.3 细胞的呼吸和细胞的发酵的能量来源第四章:生物的栖息和生态4.1 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4.1.1 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4.1.2 生态区系和生态圈的组成4.1.3 生态关系和生态平衡的调节4.2 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关系4.2.1 生物群落和生物生态位4.2.2 生态关系和生物相互作用4.2.3 生物地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4.3 生物的演化和人类的活动4.3.1 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适应性4.3.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4.3.3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初等数学1.1 整式与分式1.1.1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1.2 一次分式的化简与合并1.1.3 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与化简1.2 函数1.2.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1.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1.2.3 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3 三角函数1.3.1 三角函数的常用式与性质1.3.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周期性1.3.3 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第二章:高等数学2.1 极限和连续2.1.1 极限的定义与极限计算法则2.1.2 连续函数的性质与连续函数的应用 2.1.3 极限与连续的关系与判定2.2 微积分2.2.1 导数的性质与导数计算公式2.2.2 函数的微分与微分中值定理2.2.3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计算方法2.3 无穷级数2.3.1 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求和定理2.3.2 函数级数与幂级数收敛性2.3.3。
总结七年级下册各章的知识点,重点例题
总结七年级下册各章的知识点,重点例题综述七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涉及了整数、分数、二次根式、代数初步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每个章节都有重点例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全面评估七年级下册各章的知识点,并结合重点例题,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整数整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基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整数的概念、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其中,重点例题包括整数的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答。
在这些例题中,我们需要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律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整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第二章:分数分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概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重点例题包括分数的化简、通分、加减法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答。
在这些例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加减法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技巧,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分数的运算和应用。
第三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七年级下册的重要知识点,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化简、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重点例题包括二次根式的化简、加减法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答。
在这些例题中,我们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加减法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技巧,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次根式的知识。
第四章:代数初步代数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概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代数式、代数方程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重点例题包括代数式的化简、代数方程的解答和实际问题的转化。
在这些例题中,我们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化简方法、代数方程的解题技巧和实际问题的转化能力,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七年级下册各章知识点和重点例题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每个章节都有着不同的重点和难点,但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高中数学分章节全部知识点(含拓展内容)全面细致总结(必修必备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20)〖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yxo(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1n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③根式的性质:n a =;当na =;当n 为偶数时,(0)|| (0)a a a a a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0,,,m m n n a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sr sa a a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③()(0,0,)r r rab a b 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③数乘:log log ()n 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aN =⑤log log (0,)b n a a n M M b n R b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且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6)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③将1()x f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x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 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 =-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x a =-时,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 a -+∞上递减,当2bx a =-时,2max 4()4ac b f x a-=.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②x 1≤x 2<k ⇔③x 1<k <x 2⇔af (k )<0④k 1<x 1≤x 2<k 2⇔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2⇔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 1<x 1<k 2≤p 1<x 2<p 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②02x a->,则()M f p =xxx(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②02b x a->,则()m f p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六年级下册各章的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各章的知识点第一章:分数的加减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被分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的份数。
2. 分数的加法当分母相同时,分数的加法只需将分子相加即可,分母保持不变。
例如:1/4 + 2/4 = 3/4当分母不同时,需要先找到公共分母,然后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1/3 + 1/4 = 4/12 + 3/12 = 7/123. 分数的减法分数的减法也遵循相同的规则,当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例如:2/5 - 1/5 = 1/5当分母不同时,需找到公共分母,然后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3/4 - 1/3 = 9/12 - 4/12 = 5/12第二章:分数的乘除1.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例如:2/3 * 3/4 = 6/12 = 1/22. 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是将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即分子乘以分母的倒数。
例如:2/3 ÷ 1/4 = 2/3 * 4/1 = 8/3第三章:小数的加减乘除1. 小数的概念小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小数的部分。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类似,同样需要对齐小数点进行运算。
例如:1.5 + 0.3 = 1.82.7 - 1.4 = 1.33.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也与整数的乘法和除法类似,需要对齐小数点进行运算。
例如:0.5 * 0.6 = 0.31.2 ÷ 0.4 = 3第四章:三角形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3.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三个内角均为60度。
4.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每章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每章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1.1 基本物理量和单位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1.2 物理规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改变自己的状态,这一现象叫做物理规律。
包括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
1.3 物体的运动根据物理规律,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在运动或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做功的性质。
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或势能。
1.5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变形力学等。
第二章:化学基础知识2.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2.2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2.3 反应和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2.4 化学键和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最小粒子。
2.5 酸碱盐酸是一类能够释放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一类能够释放OH-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第三章:生物基础知识3.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生物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
3.2 遗传和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后代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3.3 新陈代谢和能量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移的过程,能量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3.4 生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生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特征等进行分类,系统演化是生物根据它们的共同祖先和共同演化关系而划分演化树。
全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全册各章知识点总结1.1 数学符号和基本运算- 数学符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号等- 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1.2 整数- 正整数、负整数、绝对值、整数的运算1.3 分数- 分数的概念、分数的简化、分数的加减乘除1.4 小数- 小数的概念、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和分数的转化1.5 指数和幂- 指数的概念、指数的运算规则、科学计数法1.6 方程和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第二章:几何基础知识2.1 点、线、面和体- 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体的概念2.2 角- 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2.3 直线和平面- 直线的性质、平面的性质、直线和平面的关系2.4 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2.5 四边形- 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2.6 圆- 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第三章:代数基础知识3.1 多项式- 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多项式的乘法公式 3.2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因式提取法、分组提取公因式法3.3 比例和数列- 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数列的概念、数列的常见性质 3.4 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法3.5 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第四章:概率与统计基础知识4.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的基本性质、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4.2 统计图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频数分布表4.3 常用统计指标- 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4.4 抽样调查- 抽样的方法、调查设计、抽样误差的控制第五章:空间与图形基础知识5.1 空间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棱台、棱锥、球5.2 空间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坐标的性质和运算5.3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5.4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翻转以上是全册各章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几何基础知识、代数基础知识、概率与统计基础知识以及空间与图形基础知识。
七年级下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分数与整数这一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数的定义和分类;2.分数的加减乘除法;3.整数的定义和分类;4.整数的加减乘除法。
其中分数和整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建议同学们重点掌握。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涉及到分数和整数的问题。
第二章:代数式这一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代数式的定义和分类;2.代数式的加减乘除法;3.代数式化简;4.代数式的应用。
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代数式,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高中的代数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这一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平面图形的分类;2.平面图形的性质;3.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图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图形,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
第四章:一次函数这一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方程;3.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4.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一次函数,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统计指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3.概率的定义和性质;4.事件的概念和概率计算。
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六章:分析几何这一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坐标系的建立和表示方法;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和应用;3.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4.倾斜角与斜率。
分析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分析几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同时也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总结七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分数、整数、代数式、图形的认识、一次函数、统计与概率以及分析几何。
各章主要知识点详解
(三)现金的总分类核算1.相关凭证、账簿(1)收付款相关的原始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2)序时核算: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3)总分类核算:设置库存现金总分类账2.账务处理设置“库存现金”科目,借方登记现金的收入数,贷方登记现金的付出数,余额在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实有数。
银行转账结算1.国内结算方式(1)银行汇票银行汇票是指汇款单位将款项交存出票银行,由出票银行发给汇款单位持往异地,在见票时按照实际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是指申请使用本票的单位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支票是单位或个人签发的委托办理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可以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4)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汇票又可以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
(5)信用卡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此卡可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
信用卡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6)汇兑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分为信汇和电汇。
(7)托收承付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诺付款的结算方式。
(8)委托收款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分为邮寄和电报划回。
2.国际结算方式(1)信用证信用证是进口方开户银行应进口方要求向出口方(受益人)开立的、以受益人按规定提供单据和汇票为前提的、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凭证。
(2)托收出口商开立汇票连同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进口地代收银行向进口企业收款的结算方式。
初中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³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高一数学各个章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 基本不等式必修三实用性和适用性在高一作用不大,所以高一上学期学必修一二,下学期学必修四五,跳过必修三。
七年级下册每章节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每章节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共分十二章,每章中的知识点都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这七个科目有关。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奥秘这一章的知识点包括: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器官的构成和作用、运动与安静对人体的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身体的生长与发育等方面,这些知识点是理解人体生命过程的基础。
第二章:华夏文明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各种文化的特点、古代科技、古代农业及其发展等方面,是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基础。
第三章:地球与地图这一章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地球与海洋、大气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与温度、地形地貌及其变化、地图学、经纬度等方面,这些知识点是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基础。
第四章:文学欣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内容、形式和特点,以及文学作品的欣赏方式和方法,包括古诗词、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提高语文素养、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
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解法、因式分解、集合及其表示等方面,是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
第六章:生态系统这一章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生态系统及其种类、生态网络、生态危机与保护、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是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措施的基础。
第七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原子、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键等知识点,以及合成、分解、置换等基本反应类型,是国家发展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化学问题的基础。
第八章:光的反射与折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概念、性质、传播方式、光的反射、折射等方面的知识点,是了解物理、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
第九章:初中英语语法这一章主要涵盖了英语基本语法内容,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基本知识、时态、语态、语气等语法知识,是基础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指南。
第十章:科技创新这一章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发明、创新、现代科技产业和革命性发明等方面,是提高对科技和创新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基础。
总结八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
总结八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对这个学期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并通过历史上不同阶段的习惯和风俗、制度、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学习了社会的进化。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球的形状、经纬度、地理坐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以及各种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了解到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上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使用地图工具,以便更好地认知世界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本章节主要讲述了人口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旨在让我们了解人口结构的特点和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口流动、城市化、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对我们了解城市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城市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朝代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学、绘画、建筑艺术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涉及。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更加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优秀传统,更好地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魅力和可以选择的前途。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能量转化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圈中能量的转化和生态平衡。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位的概念,以及环境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等元素的循环。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对人类健康与生存有着极大的影响。
学生们可通过此章节学习,更好地探究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与习题详细精解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第1节 函数★基本内容学习一 基本概念和性质1函数的定义设有两个变量x 和y ,变量x 的变域为D ,如果对于D 中的每一个x 值,按照一定的法则,变量y 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称变量y 为变量x 的函数,记作:()y f x =。
2函数概念的两要素①定义域:自变量x 的变化范围②对应关系:给定x 值,求y 值的方法。
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显式:形如()y f x =的称作显式,它最直观,也是初等函数一般采用的形式。
②隐式:有时有些关系用显式无法完全表达,这时要用到隐式,形如(,)0F x y =,如椭圆函数22221x y a b+=。
③参数式:形如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212x vt y gt =⎧⎪⎨=⎪⎩称作参数式。
参数式将两个变量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变量的问题,从而使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简化。
4函数的四个基本性质①奇偶性:设函数()f x 在对称区间X 上有定义,如果对于x X ∀∈恒有()()f x f x =- (或)()()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或()f x 奇函数)。
注:偶函数()f x 图形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f x 的图形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有界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X 上有定义,如果0M ∃>,使得对一切x X ∈,恒有:()f x M ≤,则称()f x 在区间X 上有界;若不存在这样的0M >,则称()f x 在区间X 上无界.注:函数()f x 有无界是相对于某个区间而言的。
③周期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X 上有定义,若存在一个与x 无关的正数T ,使对任一x X ∈,恒有()()f x T f x += 则称()f x 是以T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把满足上式的最小正数T 称为函数()f x 的周期。
④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X 上有定义,如果对1212,,x x X x x ∀∈<,恒有:()()12f x f x ≤(或()()12f x f x ≥)则称()f x 在区间X上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如果对于1212,,x x X x x ∀∈<,恒有:()()12f x f x < (或()()12f x f x >)则称()f x 在区间X上是严格单调增加(或严格单调减少)的。
小学每章节知识点总结
小学每章节知识点总结1.1 数的认识小学数学的教学以自然数为主,通过认识一些简单的自然数,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整数、分数等。
初步了解加减法和乘法的概念,并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
1.2 数的比较认识大小关系的基础是比较。
数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对于进一步学习数学作为基础的运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3 数位的认识数的大小不仅与数的个数有关,还与数的位数有关。
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写成一系列连写的数字,这种形式称为数的位数,从左到右的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每一位上都是一个数字。
1.4 数的扩展与数的分解对数的加法的认识,需要把数看作分解和扩展,再准确地应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整数的认识2.1 整数的认识在自然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这种引入消除了整数和自然数的界限,这有效地解决了自然数与整数配合问题。
2.2 整数的大小比较对正整数、负整数的大小比较的认识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
从实际生活中获取许多例子,并从中发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关系规律。
2.3 整数的加减法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整数与自然数的运算一起,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整数的运算法则。
2.4 整数的乘法整数的乘法是几条规律的应用,它的引入为简化整数乘法法则打下基础。
2.5 整数的除法整数除法的概念使整数的世界进一步丰富多彩。
第三章:分数的认识3.1 分数的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非整数的量,如:米、千克、分、元等,这些非整数的量需要用分数来表示。
3.2 分数的分解与合并人们在生活中常要测量各种东西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为了方便工作,往往要把整数、分数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同样,分数的合并也是生活中常常用到的。
3.3 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分数大小比较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3.4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准确地找到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及方法,学会应用,是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首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一、填空: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25、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6、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7、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9、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
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10、/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11、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
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12、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3、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4、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5、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6、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
二、判断1、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3、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对)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对)5、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对)6、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错)7、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
(对)三、问答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四、论述1、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
(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一、填空题:1、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2、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3、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5、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6、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7、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8、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9、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10、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1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12、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1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5、/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16、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17、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19、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的。
20、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
二、名词解释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4、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5、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6、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8、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9、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10、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11、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三、简答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以无意识记忆为主,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3)再认好于回记忆;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抽象逻辑思维阶段;3、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熟悉环境的改变;2)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3)后天经验所致。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一、填空1、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3、/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4、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46、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
7、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8、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9、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因果关系/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10、语言获得理论有/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
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12、对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情感/则是依恋基本的内在心理压力。
13、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4、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15、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6、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17、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8、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 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 (7—12岁)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20、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 3 水平, 6 阶段。
二、名词解释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4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3、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儿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理解情境的能力三、简答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