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一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2019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
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
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
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
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
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
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
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
上海市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两例患者,其体检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于11月12目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即日起重点筛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
自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5日,在传播媒体中共有与鼠疫事件相关信息49,491条,其中来自微博的相关信息最多,总计26,295条,占比53.13%。
据舆情发展趋势显示,事件于11月12日晚发酵,13目热度达到顶峰,在北京市卫健委回应后,关注度逐渐下降。
此次事件中,“是否出现传染患者”“如何预防鼠疫”“鼠疫如何传播”成为网友舆论的焦点,“病例”“北京市”“患者”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因媒体的科普,“旱獭”、“跳蚤”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主题词。
此次事件中,中性情绪占比82.21%,负面情绪占比17.18%。
(摘编自新浪网)材料二: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可达50%-80%。
个人防范应注意防止跳蚤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尸体,避免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如突现发热、寒战、淋巴结发炎肿痛或呼吸急促且伴有咳嗽或血痰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如今已有有效药物对症治疗鼠疫,尽管鼠疫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但是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阳光直射或摄氏100度煮沸1分钟均可杀死细菌。
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是抗生素,主要是链霉素。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鼠疫治疗都表明,链霉素是对付鼠疫的首选药物,无论对哪一型鼠疫都有效,只是用量对应不同鼠疫类型有差异。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2019届高三语文第十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明清的皇家园林。
前者清隽婉约,后者精巧富丽,虽气象大不一样,却都是想让园子的主人置身于道家“清静无为”自然境界中,因而格局上大都错落有致,没有规整对称的布局。
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代表则是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造园和17世纪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勒·诺特尔式造园。
尽管这两种相继产生的园林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布局相似,都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对称的规则形状。
事实上,西方人也有模仿自然、崇尚画意的园林,最著名的就是十八世纪产生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
而且这种园林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接触到了东方的自然观。
但是,同样是要模仿“自然”和“画意”,西方人却有自己的理解。
黑格尔曾经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虽然夸张了一点,却是真知灼见。
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
崇祯四年吴江人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书中,计成也多次提到造园要遵循绘画的意境。
在他看来,五代的荆、关和元代的黄、倪等山水大家所创造的画意都是造园应该模仿的典范。
把造园的艺术作为一个门类抬得最高的是李渔,他认为“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
”在他看来,“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
”在这里,李渔强调了造园是一种独特的技艺,画家不一定能用手摆出他自己的画意。
但他断然没有怀疑过画家的眼睛,也没有再就造园艺术的特殊性讨论下去。
不过,当这个问题传到欧洲人那里,意见就不是那么统一了。
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⑥促使你回忆起与父亲去河边钓鱼情形的契机,也许是你再次回到那条河边,也许是你再次见到一朵金银花或闻到一缕花香。此时,你是否会回忆起二十年前河边的金银花丛那醉人的幽香?回忆起温暖的阳光下植物卷曲的叶子?在这里,现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中感觉的真实感。这些被感觉所唤起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被我们“遗忘”的记忆,这些内容其实仍然存在,只不过暂时沉睡在记忆之中,因此有人称之为“非意愿性记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
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
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⑦我们的理智总是希望将记忆简化成可以把握的内容加以储存、识别和归类,可实际上,写作有时就是要敞开一个理性无能为力的世界,呈现那些曾被省略的非意愿性记忆。构成文学作品真正质地的,也许不是可以被理智归类的现实“经验”,而是有待完成的诸多可能性。
2019届全国新高考名校联考试卷(十一)语文
2019届全国新高考名校联考试卷(十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①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②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命题校:54中学校 2012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祈. (qǐ) 祷氛. (fēn) 围不醒人事暴殄天物B、攻讦.(jié) 诨. (hùn) 号委曲求全数见不鲜C、潋. (liàn) 滟痉. (jīng) 挛震聋发聩韦编三绝D、梵. (fán) 文棺椁.(guǒ) 始作俑者开门缉盗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人的说话无法听到了,幸而____下来一些文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历史。
②3+X高考模式主要____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这个连年亏损的工厂因为____了一批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年就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A、流传考查启用B、留传考察起用C、流传考察启用D、留传考查起用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们在强震突然降临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抢救学生。
那一刻,他们就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亲人,孩子的救命稻草....!B、春晚小品《送礼》痛贬时弊,辛辣讽刺了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赢得满堂喝彩,但瑕.不掩瑜...,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剧中小女孩的设计有明显“硬伤”。
C、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D、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2019届全国新高三名校联考试卷(十二)语文
2019届全国新高三名校联考试卷(十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K12语文精品】上海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2019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钟)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无争议陷阱余秋雨1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
中国民众长期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
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或者围啄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2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
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
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
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
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民众一定否定。
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
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
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3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4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
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5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
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
上海市2019届高三语文信息卷(一)(含解析)
上海市2019届高三语文信息卷(一)(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位卑则足羞,_____。
()《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答案】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2). 官盛则近谀 (3). 韩愈 (4). 是处红衰翠减 (5). 苒苒物华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穿、盛、谀、苒、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_____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答案】 (1). C (2). 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
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
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9届高三十一校联考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在声音中发现城市①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
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
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
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交流的问题。
②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③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
和常识相反,在中国古代有“言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
这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
奥地利哲学家马赫把“实体”等同于“感觉”,尽管有些“过犹不及”,但至少可以使人重新认识感觉、语言和实体的关系,即包括听觉在内的人的感觉,在现实实践中绝不是无足轻重的。
④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
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
就此而言,重建主体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正在彻底“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⑤由此可得出两条基本原理: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这同样也适用于城市。
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
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城市人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
此外,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日渐占据主导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明显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⑥“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主要属于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和城市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它们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⑦城市声音在形态上明显具有多重性。
它既是一种物质现象,遵循物理学所揭示的相关自然规律.可以用声学仪器检测和分析;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表征着城市的政治、经济、交通、管理等现实内容,可以用相关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评价;还是一种人文现象,广泛活跃在城市的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卡拉O K、网站、手机,甚至有时会是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或马尔罗的“沉默的声音”,成为一种只有“共通感”但并不具备“普遍性”、“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纯粹审美经验。
这造成了“城市声音”的极端复杂性,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城市声音,甚至是有多少城市人就有多少城市声音印象,它可能悦耳也可能闹心,可能是冰冷的也可能是温暖的,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永恒的……以“城市声音”为中心,可见城市空间、社会、人物的历史演变脉络,足以了解城市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
⑧城市声音起源于人类历史上的“城乡分离”。
自从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声音。
城市和乡村不仅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和价值观上迥然有别.也以不同的“音响”、“节奏”、“音乐”等特定的感知觉形式相区别。
比如一说到乡村,就会想到自然风雨声、麦子拔节声、鸡鸣狗叫声、春蚕吐丝声等,而一说到城市,尽管乡村的声音可能同样存在,但已不具备代表性,取而代之的是熙熙攘攘叫卖声、吆五喝六喧哗声、酒楼歌肆歌舞声、机器轰鸣的车床声、汽车电车的喇叭声等。
把这种差异描写得最生动的,无过于中国古典诗歌,前者如辛弃疾的“平冈细草鸣黄犊”,翁卷的“子规声里雨如烟”,华岳的“鸡唱三声天欲明”,后者如白居易的“钮l头银篦击节碎”,晏几道的“歌尽桃花扇底风”,袁宏道的“吴歌越舞颠如梦”。
城市和乡村,足两种性质、强度、节奏、韵律完全不同的声音,它们比其他任何知识都会更直接地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
⑨⑩当代城市声音的突出问题是“见物不见人”。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城市化和以商业化为主体的当代城市化,直接破坏了中世纪城市“声音的平衡与协调”,反映出技术、物质、商品、欲望的胜利和霸权,不仅导致管理混乱、交通拥堵、心理焦虑等“城市病”,也使原本自然有序的城市声音出现了严重的“无主题变奏”。
在现代化城市中,一是“噪音”无处不在,二是“机器发出的声响”淹没了“生活中的声音”。
如同席勒认为“近代机械生活”直接造成了“欣赏和劳动脱节,手段和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最终把人“变成一个断片”,“以物为本”的当代城市声音,也不可能使人的耳根真正清静下来,和世界、城市、内心发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交流和对话。
(刘士林教授在上海报业大厦的演讲)1.请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第⑩段“见物不见人”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此不但而且B.虽然但是也C.如果不但也D.但是既也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⑨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如韦伯把中世纪城市看作是“完全城市社区”的样板。
②但并没有与安静和遵循自然节律的乡村生活割裂开,如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所写:“小楼一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③而是人口规模适当、经济条件良好、居住环境优美、精神生活丰富的中世纪城市。
④和常识不同,西方城市史学家普遍认为,人类的理想城市,绝非当今巨无霸式的大都市,⑤“理想的城市”和“理想的城市声音”在历史上高度一致。
⑥而在中国,据经济史学家研究,宋代杭州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商业市场经济网络逐渐形成,A.⑤⑥②④③①B.⑤④③①⑥②c.⑤⑥②④①③D.⑤④①③⑥②5.本文作了大量引用,请评析这一语言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本文是演讲稿的节选,请概括选文的写作思路,并推断下一部分可能论述的内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7~1 2题。
(1 9分)行走在岸上的鱼蔡楠①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
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
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
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②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那里曾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wěng wěng yùyù)、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邀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
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③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里一朵小小的浪花。
④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
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
红鲤家族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
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
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
黑涛翻腾,白浪进溅,红波激荡。
鲤鱼们伤亡惨重。
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⑤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着垂涎着红鲤的美丽。
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
老黑将红鲤俘获到他的洞穴。
红鲤身上满布齿痕和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
红鲫忍受着、煎熬着,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⑥中午是老黑最为倦怠的时刻。
为逃避渔人的捕杀,老黑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
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挣开老黑粗硬的尾巴和长须的缠绕,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
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
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
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
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雨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而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画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⑦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
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
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
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⑧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
白鲢将红鲤拖进了荷花淀。
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