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润湿
表面活性剂润湿作用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的价键力是未饱和的,与内部原子或分子比较有多余的能量。
所以,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
通常,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推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一、润湿过程在清洁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在玻璃表面上立即铺展开来;而在石蜡上滴一滴水,水则不能铺展而保持滴状,如图1所示。
从水面与固体面的接触点沿水面引切线,切线与固体面之间的夹角θ称为接触角。
水与玻璃的接触角接近于零,而与石蜡的接触角约为1100。
接触角小的固体易为液体润湿,反之,接触角大的固体则不易被液体润湿。
因此,接触角的大小可作为润湿的直观尺度。
又如,在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酒精滴也会在玻璃板上铺展开来,其接触角为零,铺展情形与水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异。
当固体物质不是玻璃时,其润湿情况有显著不同。
因此,在研究润湿时,接触角是一个重要判据。
为对润湿尺度给以更严格的规定,下面讨论润湿过程。
图1.接触角润湿即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为液体所取代的现象,这就是说发生润湿时,固一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
在这种过程中能量(自由能)必发生变化,自由能变量的大小可作为润湿作用的尺度。
固一气界面消失,新的固-液界面产生有多种方式,所以润湿的类型也相应有多种。
图2为三种类型润湿。
图2(a)为铺展润湿,水、酒精等在玻璃表面上铺展即为这种铺展润湿。
发生这种润湿时能量变化由式一决定:(式一)式中y s——固体的表面张力;Y L——液体的表面张力;Y SL——固体和液体的界面张力;W S——铺展功,亦称做铺展系数。
W S的物理意义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液体膜,在逆过程中减少单位面积所需的能量。
经过这种过程后,固体产生lcm2的新表面,同时消失1cm2液体表面和lcm2固-液界面,所以从式一由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立即算出W s。
在发生这种润湿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和W s相等,W s≥0时发生润湿。
表面活性剂之润湿剂
表面活性剂之润湿剂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092班姓名:***学号:***********摘要:能使固体物料更易被水浸湿的物质。
通过降低其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使水能展开在固体物料表面上,或透入其表面,而把固体物料润湿。
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磺化油、肥皂、拉开粉BX等。
也可用大豆卵磷脂、硫醇类、酰肼类和硫醇缩醛类等。
润湿剂正日益被陶瓷工业所使用,一般通用的是一种具有很高耐水硬度的聚氧化乙烯烷化醚类。
而磺化油、肥皂等都具有中等的润湿性能、优良的去垢能力和增溶的倾向。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医药,润湿。
一、润湿剂的分类1.根据作用强弱可分为两类:(1)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的溶剂,包括乙醇、丙二醇、甘油、二甲基亚砜等。
(2)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某些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剂(斯盘类)、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吐温类)2.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三类:(1)在外用制剂使用的润湿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得到的醇类。
(2)口服制剂使用的润湿剂,包括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的乙醇、甘油、吐温类等。
(3)注射给药的润湿剂,包括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的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等以及吐温-80。
3.根据性质分为两类润湿剂有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磷酸酯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
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类最新型的硅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称润湿剂,特点:分子量低,多疏水基呈伞形对称结构,与传统活性剂相比较,润湿、渗透性表现极为优异、高效,是革命性的新一代表面活性剂。
动、静态表面张力极低,含双羟基,反应型活性剂,化学性质为惰性,一般不参与体系的化学反应,耐酸碱性好,化学性质稳定。
典型的型号是:GSK-588/582/585等系列。
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润湿原理
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润湿原理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即二异辛酯钠盐,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
在润湿过程中,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润湿的概念。
润湿是指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均匀分布,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
润湿性能好的物质可以使液体在固体表面迅速展开,并与固体表面形成紧密的接触。
润湿性能的好坏对于许多工业和日常生活应用都至关重要,比如涂料、油墨、洗涤剂等。
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分子结构: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磺基和酯基,这使得其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亲水性使得分子能够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疏水性使得分子能够与非极性物质相互作用。
这种双重亲疏特性使得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能够在液体和固体界面形成较好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润湿作用。
2. 表面张力降低: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更容易在固体表面展开。
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表示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越强,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就越差。
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能够更好地与固体表面接触,从而实现润湿作用。
3. 吸附作用: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能够降低固体表面的表面能,使液体更容易与固体表面接触。
同时,这层吸附膜能够减少固体表面的摩擦阻力,使液体更容易在固体表面流动。
因此,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的吸附作用也是其良好润湿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
其分子结构中的磺基和酯基赋予了其双重亲疏特性,能够同时与水分子和非极性物质相互作用。
此外,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增加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展开能力,并通过吸附作用形成一层薄膜,进一步改善液体与固体的接触性。
以上特性使得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表面活性剂润湿力(渗透力)的测定方法(纯棉帆布片润湿沉降法)
表面活性剂润湿力(渗透力)的测定方法
(纯棉帆布片润湿沉降法)
1 适用范围
对润湿力(渗透力)有要求的制革用表面活性剂。
2 试验材料
21支3股×21支4股纯棉帆布,直径35mm,每块重量在0.38g~0.39 g之间。
3 试验仪器
3.1秒表:精确度0.01秒;
3.2带手柄的铁丝圈(直径30mm)。
4 测定步骤
4.1配制所需浓度的助剂(根据需要一般为1g/L或2g/L)150mL于200mL烧杯中,搅拌均匀,调节温度为(25±1)℃。
4.2将棉帆布片放在洗净的铁丝圈上,小心移置于烧杯液面上,同时开启秒表计时,至帆布圈完成润湿时记录时间,继续至帆布圈刚刚持续沉降时,记下时间。
4.3每种浓度的试液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在20%以内。
5 结果表示
以各次所测润湿时间和沉降时间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时间越短,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力越好。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极广,主要有5个方面。
1、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接触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
2、起泡作用
“泡”就是由液体薄膜包围着的气体。
有表面活性剂和水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包围着空气而形成泡沫,用于浮游选矿,泡沫灭火和洗涤去污等,这种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也有时要使用消泡剂,在制糖、制中药过程中泡沫太多,要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薄膜强度,消除气泡,防止事故。
3、增溶作用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
经X射线衍射证实,增容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整个溶液的依赖性变化不大。
4、乳化作用
一种或者几种液体以大于10-7m直径的液体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要使它稳定存在,必须加乳化剂。
根据乳化剂结构的不同可以形成以水为连续相的水包油乳状液(o/w),或以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状液(w/o)。
有时为了破坏乳状液需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称为破乳剂。
将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开。
例如原油中需要加入破乳剂将油和水分开。
5、洗涤作用
洗涤剂中通常要加入多种辅助成分,增加对被清洗物体的润湿作用,又要有起泡,增白,占领清洁表面不被再次污染等功能。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问题: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答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1)乳化作用;(2)润湿作用;(3)增溶作用;(4)分散作用;(5)泡沫作用。
【相关阅读】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哪些?(1)乳化作用:由于油脂在水中表面张力大,当水中滴入油脂后,用力搅拌,油脂被粉碎成细珠状,互相混合成乳浊液,但搅拌停止又重新分层。
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用力搅拌,停止后很长时间内却不易分层,这就是乳化作用。
其原因是油脂的疏水性被活性剂的亲水基团所包围,构成定向的吸引力,降低了油在水中分散所需要的功,使油脂得到很好的乳化。
(2)润湿作用:零件表面上往往粘附有一层蜡、油脂或鳞片状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疏水性的。
由于这些物质的污染,零件表面不易被水润湿,当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时,零件上的水珠就很容易分散开来,使零件的表面张力大大降低,到达润湿目的。
(3)增溶作用:油类物质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才能“溶解”,但是这种溶解只有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到达胶体的临界浓度时才能发生,溶解度的大小根据增溶对象和性质来决定。
就增溶作用而言,长的疏水基因烃链要比短烃链强,饱和烃链比不饱和烃链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一般比较显著。
(4)分散作用:灰尘和污粒等固体粒子比较容易聚集在一齐,在水中容易发生沉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能使固体粒子聚群众分割成细小的微粒,使其分散悬浮在溶液中,起到促使固体粒子均匀分散的作用。
(5)泡沫作用:泡沫的构成主要是活性剂的定向吸附作用,是气液两相间的表面张力降低所致。
一般低分子活性剂容易发泡,高分子活性剂泡沫少,豆蔻酸黄发泡性最高,硬脂酸钠发泡性最差,阴离子活性剂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比非离子型好,如烷基苯磺酸钠发泡性很强。
通常使用的泡沫稳定剂有脂肪醇酰胺、羧基甲基纤维素等,泡沫抑制剂有脂肪酸、脂肪酸酯、聚醚等及其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作者:xhh指导教师:作者单位:学科专业:2010年11月摘要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溶剂中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分散或凝集,起泡或消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
素有"工业味精"之美称,广泛应用于洗涤剂、纺织、皮革、造纸、塑料、橡胶、农药、冶金、矿业、医药、建筑、化妆品等工业。
它是精细化工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体系的表面或表面张力,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从而产生日常生活中的多种作用,其中破乳与乳化作用就是其各种重要作用之一。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很广,如食品、制药、纺织、金属加工、石油、建筑等行业。
关键字:表面活性剂、润湿功能、作用原理、影响因素、应用实例目录前言 (4)一、润湿过程 (4)二、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5)1.在固体表面发生定向吸附 (5)2.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 (5)三、润湿剂 (6)四、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方面的应用 (6)1.矿物的泡沫浮选 (6)(1)定义 (6)(2)浮选法原理 (6)(3)浮选过程 (7)2.金属的防锈与缓蚀 (8)3.织物的防水防油处理 (8)(1)防水处理 (8)(2)防油处理 (8)参考文献: (10)前言润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最为普通的润湿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所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取代。
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农药喷洒等;还有一些场合往往不希望润湿发生,例如:防水.防油.防锈等。
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即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润湿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常见的润湿过程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所取代。
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原油开采等润湿是前提。
但有些场合又要防止润湿,如防水、防油等。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
凡是能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上,较低浓度就能极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亲水基团,另一部分是疏水基团。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主要由亲水基团决定,而亲水基团的结构变化多端,所以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主要有五类:润湿作用、乳化作用、悬浮分散作用、增溶作用、发泡作用。
1.润湿作用。
所谓润湿就是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原来的固-气和液-气表面消失而形成新的固-液界面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以极性基团朝向固体,非极性基团朝向气、液体吸附于固体表面,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层,使自由能较高的固体表面被碳氢链覆盖而转化为低能表面,达到改变润湿性能的目的。
2.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是指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中的一种以极小的粒子(粒径1-10微米)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状液的作用。
乳化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起两种主要作用,一是降低两种液体间界面张力的稳定作用;二是保护作用。
3.悬浮分散作用。
把固体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到液体介质中,形成悬浮体的作用叫做分散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够增加固体微粒重新聚积的能障,降低粒子聚积的倾向,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4.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指表面活性剂有增加难溶性或不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作用。
5.发泡作用。
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称为气泡。
向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充气或施以搅拌,可形成被溶液包围的气泡。
表面活性剂之润湿剂
表面活性剂之润湿剂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092班姓名:***学号:***********摘要:能使固体物料更易被水浸湿的物质。
通过降低其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使水能展开在固体物料表面上,或透入其表面,而把固体物料润湿。
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磺化油、肥皂、拉开粉BX等。
也可用大豆卵磷脂、硫醇类、酰肼类和硫醇缩醛类等。
润湿剂正日益被陶瓷工业所使用,一般通用的是一种具有很高耐水硬度的聚氧化乙烯烷化醚类。
而磺化油、肥皂等都具有中等的润湿性能、优良的去垢能力和增溶的倾向。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医药,润湿。
一、润湿剂的分类1.根据作用强弱可分为两类:(1)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的溶剂,包括乙醇、丙二醇、甘油、二甲基亚砜等。
(2)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某些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剂(斯盘类)、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吐温类)2.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三类:(1)在外用制剂使用的润湿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得到的醇类。
(2)口服制剂使用的润湿剂,包括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的乙醇、甘油、吐温类等。
(3)注射给药的润湿剂,包括表面张力小并能与水混溶的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等以及吐温-80。
3.根据性质分为两类润湿剂有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磷酸酯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
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类最新型的硅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称润湿剂,特点:分子量低,多疏水基呈伞形对称结构,与传统活性剂相比较,润湿、渗透性表现极为优异、高效,是革命性的新一代表面活性剂。
动、静态表面张力极低,含双羟基,反应型活性剂,化学性质为惰性,一般不参与体系的化学反应,耐酸碱性好,化学性质稳定。
典型的型号是:GSK-588/582/585等系列。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润湿作用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润湿作用一、润湿功能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
产生的条件不同。
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G A=γSL-γSG-γLG<0W A=γSG-γSL+γLG≥0 (沾湿)式中:γSG、γSL和γ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
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浸湿发生条件:△G i=γSL-γSG≤0W i=γSG-γSL≥0 (W i:浸湿功)(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G S=γSL+γLG-γSG≤0S=γSG-γSL-γLG≥0 (S:铺展功)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γ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γ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接触角与固-液,固-气和液-气表面张力的关系可表示为:γSG-γSL=γLG COSθ杨氏方程COSθ=(γSG-γSL)/γLG加入表面活性剂,γLG↓γSL↓ COSθ↑θ↓θ>90°不润湿θ<90°润湿θ越小润湿越好θ=0°或不存在→铺展将杨氏方程代入W A W i SW A =γLG (1+ COS θ)≥0 θ≤180° W i =γLG COS θ ≥0 θ≤90° S =γLG ( COS θ-1) ≥0 θ≤0° 纤维特性=γSL +γLG COS θ θ前进接触角 由于液体表面曲率,液体在毛细管中提升力大小为2πr γLG COS θ。
第四章_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功能
(3)铺展:以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同时,液体表面 扩展的过程。
铺展系数S = γsg -(γlg + γsl) = -∆G ≥ 0 时液体可以在固体表 面上自动展开,连续地从固体表面上取代气体。
又可写成:S = Wi-γlg ,则: 若要铺展系数大于0,则Wi必须大于γlg。
γlg是液体表面张力,表征液体收缩表面的能力。与之 相应,Wi则体现了固体与液体间粘附的能力。因此,又称 之为黏附张力。用符号A表示。
(1)沾湿: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 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
Wa = γlg +γsg – γsl = -∆G Wa: 粘附功 > 0 自发
(2)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洗衣时泡衣服)固气 界面为固液界面替代, 液体表面并无变化。
-∆G = γsg - γsl = Wi
Wi: 浸润功 >0 是浸湿过程能否自动进行的依据
(2)对比三者发生的条件
沾湿: Wa = γlg +γsg - γsl≥ 0 浸湿: γsg - γsl ≥ 0 铺展: S = γsg -(γlg + γsl) ≥ 0 (3)固气和固液界面能对体系的三种润湿作用的贡献是一致的。
2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 上,液体或铺展或覆 盖于表面,或形成一 液滴停于其上,此时 在三相交界处,自固 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 气液界面的夹角就叫 做接触角。
因此当表面层的基团相同时不管基体是否相同其高能表面的自憎现象虽然许多液体可在高能表面上铺展如煤油等碳氢化合物可在干净的玻璃钢上铺展但也有一些低表面张力的液体不能在高能表面上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有机液体的分子在高能表面上吸附并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膜被吸附的两亲分子以极性基朝向固体表面而非极性基朝外排列从而使高能表面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
润湿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善或改变物质的性质,使之更易于处理。
润湿剂也称为型润湿剂、界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地改善
液体般物质的流变性,改变表面张力,促进润湿能力,并降低粘结能力。
因此,润湿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者产品和医学领域。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引起液体分子表面的变化,使其形成一层表
面被表面活性剂覆盖的屏障,以改善液体的润湿性能。
这一屏障由一
系列氧化物或有机分子组成,构成了液体表面的一层保护膜,使其具
有优良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分子上具有相同性质的两端,这种结
构可以使润湿剂与液体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润湿层。
润湿剂不仅可以“包裹”液体分子表面,还能形成表面活性能量梯度,从而改变液体表面的作用环境。
这样,润湿剂就可以在表面微结构层
上形成润湿能力,从而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内部的润湿性。
这
就是润湿剂的基本原理。
此外,润湿剂也可以用来减少液体分子表面的能量变化,从而降低液
体的粘结性、湿润性、流变性等物理性质。
在处理液体的过程中,润
湿剂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改善液体的流动性,改善液体表面的润湿性、
润湿度和表面内部结构,减少液体分子表面的能量变化,使液体更容
易处理。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润湿剂的作用原理在液体处理技术中发挥了
很大的作用,可以显著地改善液体的润湿性能和流变性,使液体更易于处理。
表面活性剂溶液润湿性质的实验研究进展
在 水 中发 生 电离 以及 电离 出的 离子 类 型 ,分 为 阳 离 子型 、阴离子型 、非 离子 型 和 两性 表 面活性 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 四大类 。 活性 剂溶液 的表 面 张力 在 很大 程度 上 取决 于 著 降低溶 液表 ( ) 面 张力 的物 质 ,通 过 改 变物 界
Re i ws o x e i e t lr s a c n we tn fs r a t n o u i n v e n e p rm n a e e r h o ti g o u f ca ts l to s
YE Xu — i e m n,W ANG a Hu n, MA h o d n S a — o g,L u — i I Ch n x
结 构 的特 点密 不 可 分 ,其 分 子 结 构 的共 同特征 为 里 、亲水基 向外 的胶束 ;当活 性 剂 浓度 大 于 临界 C ) 两 亲性 :分子 一端 为亲 油性 基 团 ( 又称 疏 水基 团 胶束 浓 度 ( MC ,胶 束 虽 然 增 加 ,但 溶 液表 面
p e e t inf a t i e e tc a a trs c n df r n y tms h c o s me e tn ,l t g t e s o e o p l a r s n g i c n l df r n h rc e t s i i e e t s s i y f i i f s e ,w ih t o xe t i i h c p fa pi — midMeh n a E g er g N a hn l tcPw r nvri , adn 70 3 C ia Sho o eg Pw r n cai l ni e n , o hC i Ee r o e U i sy B oig 10 , hn ) E y c n i a ci e t 0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Cos = (SG - SL)/ LG
有机固体及高聚物的表面能则与一般液体不相上下,不易
被润湿,被称为低能表面(SV 100mJ/m2 )。
无机固体易被润湿,如常见的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
无机盐等,其表面被称为高能表面。通常,硬度大、熔点 高的固体表面能也较高(SG = 1(见图6-11),Ø 愈大表面愈粗糙。 **浓度为3mol/L的CaCl2水溶液。
2.影响接触角滞后的因素 (1)表面粗糙度
杨氏方程:SG - SL = LG cos0
粗糙表面的杨氏方程: r(SG - SL) = LG cosW
Wentzel 方程:粗糙度 r = cosW/cos0> 1
有时为不相溶的液相-液相-固相,即在固液界面上一种液
体被另一种液体所取代, 例如:洗涤时,水洗液取代织 物表面的油污。 润湿剂是指能促进水或水溶液将空气从液体或固体表面上 取而之的物质。 润湿过程与相关相的表面和界面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故表 面活性剂必然在此过程中显示出它的作用。
第一节 润湿过程
4.粉末测定法 (1)Bartell静态法
H 2 LG cos Rgρ
(2)Washburn动态法 h2 CR LG cos t
式中η为液体的粘度; C为校正因子, R为仪器常数, 对指定系统CR为定值, 可选用一种渗入速率最 快的液体作标准样品来标定。
二.接触角滞后现象
1.角度测量法 直接量角法
斜板法
2.长度测量法-滴高法和最高滴高法 sin = 2HR/(H2+R2) or tg(/2) = H/R 当
R H m
cos 1 gHm2 /2 LG
表面活性剂润湿力的测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表面活性剂润湿力的测定
测定润湿力的方法通常有帆布沉降法[GB ll9831989浸没法,GB 55581985丝光浴法,GB 55571985鱼钩法、纱带沉降法、沙带沉降法和接触法等。
这里介绍浸没法、丝光浴法和接触角法。
【方法一】浸没法
本方法参照标准GB ll9831989。
在许多纺织应用中,诸如处理或洗涤纺织品以及冲洗或净洗这些硬表面,
所有过程都是以液相(水或有机溶剂)取代空气、油或污垢相。
因此,了解
所用润湿剂的润湿力以及达到完全润湿所需的时间都是有用而且重要的。
润湿力(浸没法):棉布浸没于表面活性剂溶液时,溶液取代棉布中包藏的
空气的能力。
测定原棉布圆片浸没于被测表面活性剂溶液,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润湿剂
溶液中的润湿时间,对相应的浓度绘制润湿时间.浓度曲线可评价表面活
性剂的润湿力。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用原棉布圆片浸没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润湿力的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性、弱酸性或弱碱性浴中用作纺织润湿剂的所有表面
活性剂(不管其离子特性如何).不适用于丝光助剂(强碱性浴)或碳化助剂
(强酸性浴)。
(一)方法概述
将已知特性的棉布圆片夹在浸没夹内,浸没于已知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
液中。
由于棉布中包藏空气。
棉布圆片趋向于浮到液面,可借助特制的浸
没夹,使棉布圆片保持完全浸没于溶液中。
空气被取代,溶液渗透迸棉布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一、润湿功能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
产生的条件不同。
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G A=γSL-γSG-γLG<0W A=γSG-γSL+γLG≥0 (沾湿)式中:γSG、γSL和γ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
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浸湿发生条件:△G i=γSL-γSG≤0W i=γSG-γSL≥0 (W i:浸湿功)(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G S=γSL+γLG-γSG≤0S=γSG-γSL-γLG≥0 (S:铺展功)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γ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γ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接触角与固-液,固-气和液-气表面张力的关系可表示为:γSG-γSL=γLG COSθ杨氏方程COSθ=(γSG-γSL)/γLG加入表面活性剂,γLG↓γSL↓COSθ↑θ↓θ>90°不润湿θ<90°润湿θ越小润湿越好θ=0°或不存在→铺展将杨氏方程代入W A W i SW A =γLG (1+ COS θ)≥0 θ≤180°W i =γLG COS θ ≥0 θ≤90°S =γLG ( COS θ-1) ≥0 θ≤0°纤维特性γSL +γLG COS θ θ前进接触角由于液体表面曲率,液体在毛细管中提升力大小为2πr γLG COS θ。
表面活性剂润湿力(渗透力)的测定方法 (织物毛细管效应法)
表面活性剂润湿力(渗透力)的测定方法
(织物毛细管效应法)
1 方法来源
《织物毛细管效应的测定方法》。
2适用范围
对润湿力(渗透力)有要求的制革用表面活性剂。
3 测试原理
将织物悬挂于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据溶液在一定时间在织物上的上升高度或溶液在织物上上升到一定高度所需的时间来评价表面活性剂润湿力的好坏。
4 试验仪器
LFY-45织物毛细管效应仪或其它等效的仪器。
5测试步骤
5.1 配制所需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2L。
5.2试验材料的准备
试验材料应在标准环境下[相对湿度为(65±2)%,温度为(20±1)℃]放置2h,测定时也在该条件下进行。
沿试验材料经向剪取长25~30cm,纬向宽3cm(或5cm)的布样共3条,在布条的一端距边缘约1.0cm处划一横线,挂一个重量为3g的夹子,纬向布条如法剪取。
5.3测定
将配制好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毛效仪的盛液槽中[溶液温度应为(27±2)℃],将已准备好的试验材料条悬挂到液槽上,使划线处与溶液平齐。
开始计时,并定时测量溶液在布条上的上升高度。
注:可根据具体情况,仅测经向或纬向的毛细管效应。
6结果表示
6.1 5min、15min、30min时溶液上升的高度单位cm。
6.2溶液上升2cm所需的时间(Sec)。
注:①上述数据为3条布样的算术平均值;
②如果溶液上升高度参差不齐,宜读取最低值。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一、润湿功能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
产生的条件不同。
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G A=γSL-γSG-γLG<0W A=γSG-γSL+γLG≥0 (沾湿)式中:γSG、γSL和γ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
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浸湿发生条件:△G i=γSL-γSG≤0W i=γSG-γSL≥0 (W i:浸湿功)(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G S=γSL+γLG-γSG≤0S=γSG-γSL-γLG≥0 (S:铺展功)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γ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γ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接触角与固-液,固-气和液-气表面张力的关系可表示为:γSG-γSL=γLG COSθ杨氏方程COSθ=(γSG-γSL)/γLG加入表面活性剂,γLG↓γSL↓ COSθ↑θ↓θ>90°不润湿θ<90°润湿θ越小润湿越好θ=0°或不存在→铺展将杨氏方程代入W A W i SW A =γLG (1+ COS θ)≥0 θ≤180° W i =γLG COS θ ≥0 θ≤90° S =γLG ( COS θ-1) ≥0 θ≤0° 纤维特性=γSL +γLG COS θ θ前进接触角 由于液体表面曲率,液体在毛细管中提升力大小为2πr γLG COS 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在溶液浓度较稀时,-SO4—基在链端的 比在链中间的化合物其表血张力较低;而在浓 度较高时,-SO4—基在链中间的化合物(15-8) 降低表面张力的有效值则较强,显示出较好的 润湿性能。
(2)非离子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EO数:
R一般以C7-C12的润湿性最好,C12以上润湿性 下降。以C8及C9为例,EO数变化时,润湿性 不断变化、EO=10~12时,润湿性最好;EO >12时,润湿性急剧下降;EO数较低时,润 湿性也差。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主要是壬基苯酚和辛基 苯酚的环氧乙烯加成物和低碳脂肪醇和低聚氧 乙烯加成物如渗透剂JFC。
6.2强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强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丝光与煮练要求碱液能均匀而且很快地润湿织物, 有些润湿剂是不溶解的。
煮练
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 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 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 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 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 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 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 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 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 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 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6.润湿剂的选用 润湿剂的选用
在印染加工过程中,要迅速得到润湿效果,润 湿剂必须能迅速的吸附到界面上去。实际上, 具有最大表(界)面活性的物质,并不都是最好 的润湿剂。 而能促使最快吸附到界面而润湿的表面活性剂 才是最好的润湿剂。
6.1弱酸和弱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弱酸和弱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润试剂在弱酸性和弱碱性以及中性溶液的应用 最为普遍,在染整工业中如退浆、漂白、染色、 树脂整理、织布行业的上浆、上油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可作为润湿剂和渗透剂用 的如渗透剂T(琥珀酸双异辛酯磺酸钠)、十二 烷基硫酸酯钠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 磺酸钠(Nakal BX)、太古油(磺化油AH油酸丁 酯硫酸酯钠盐)等,其中以渗透剂T为最佳。
在杨氏方程中σSG一项缺乏有效的测定方法, 大量集中于间接测定或通过与之成比例的量。 齐斯曼(Zisman)与他的合作者发现,同系物液 体在同一需要测定的固体上的接触角,随液体 表面张力之降低而变小。
以cosθ对液体表面张力σLG作图,可得一直线, 将直线延长外推至cosθ=1之处,相应的液体 表面张力σLG值即为润湿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 力σC。 它的理论基础是:最大润湿(θ=0°,cosθ=1) 应该发生在σLG=σSG的情况下
对于相同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随着疏水碳链 的增加,它的HLB值将下降。润湿作用最适宜 HLB值为7~15,如果下降到<7时,适宜W/ O乳化作用。 例如烷基硫酸酯R-OSO3Na的润湿性能在 C12~C14时最好,碳原子数的增加或减少,润 湿性能均下降,见图6-11。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碳原子数为10时,润湿性能 最为优良。 因为烷基苯磺酸钠不可能得到纯品,实际上碳 原子数在9~16时,也是有效的润湿剂,但浓 度需在0.001mol/L以上才为有效,碳原子数低 于9的润湿性能不佳。 带有支链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润湿力较直链烷基 苯磺酸钠为佳,以2-丁基辛基最为有效。苯环 位于烷基链的中央者,润湿力最佳
3.润湿过程 润湿过程
润湿过程可分为铺展、附着和浸渍三个过程。 三种润湿发生的条件为: 三种润湿发生的条件为:
4.润湿理论的指导意义 润湿理论的指导意义
(1) σSG越大,有利于润湿。σSG或WA越大的亲 水性纤维(棉纤维),液体在纤维上的铺展系数 S较大,容易润湿 。 因此纤维的性质决定了σS G的大小、接触角的 大小,影响其润湿性能。
为了提高精练效果,加速烧碱液渗透入纤维内 部,有利于天然杂质的去除和净化,在精练液 中需加入能耐碱、耐高温的渗透性、乳化性和 扩散性均好的表面活性剂。 作为一个优良的精练用表面活性剂应具备以下 四种能力:
(1)润湿和渗入织物表面的能力。 (2)扩散和悬浮固体物质的能力。 (3)乳化及去除油脂、蜡质的能力。 (4)络合和去除硬水中碱土金属的能力。
要达到上述目的,精练用表面活性剂一般以各 种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加以拼混,最新型的煮练 剂是烷基苯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经磷酸酯化的 产物:
谢谢!
5. 影响润湿作用的因素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主要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的 分子结构、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
5.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5.1.1疏水基的影响 在直链烷烃表面活性剂中,如果亲水基在疏水 基的末端,从8个碳原子开始,其表面活性随 碳原子的增加而增加。 碳原子为8~12时表现出较佳的润湿性能,碳 原子数为12~16时具有较好的胶体性能,但润 湿性能下降。
σSG大的固体表面为高能表面,由于S大,容 易被润湿。 若亲水性纤维沾有油脂和蜡质等杂质,降低了 σSG和WA,因而不易润湿,必须经过煮练,才 能很好润湿。
(2)在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溶液的表 面张力σLG,从而使铺展系数S增大,有利于 铺展润湿。 (3)降低液-固界面张力σLS,对铺展、附着和浸 渍三种润湿过程都有利
5.2浓度的影响 浓度的影响
润湿性随浓度之增加而增大,尤以直链烷基苯 磺酸钠水溶液的浓度的对数与润湿时间的对数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此式只有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才成 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也与润湿 时间存在线性关系,CMC以上就不是线性关 系。
作为润湿剂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宜过高, 一般略超过CMC。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及应用
硕研2009-17班 王琨 2009011728
1.润湿作用的一般概论 润湿作用的一般概论
润湿是液体沿着固体接触面展开,把空气和固 体的接触界面代之以液体和固体接触界面的过 程。 凡是能促使液体表面润湿的物质,也就能使溶 液在内部渗透,即为润湿剂,在这种意义上来 说,润湿剂也就是渗透剂。
5.1.2. 亲水基的影响
(1)湿力也不相同。图6-13是十五 烷基硫酸钠的几个异构物的润湿性能与浓度变化 的关系,亲水基(-SO4-)位置在正中的15-8化合物 的润湿能力最好,随着亲水基向碳链端点移动, 润湿能力逐渐下降。
润湿力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密切关系,图6— 13与图6—14的比较大致显示出此种关系。 但应注意不同浓度区域,有不同的表面张力关 系。-SO4—基在碳链端末者(15-2),降低表面 张力的效率较高,但有效值却较低;
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 几项: 几项:
(1)各类表面活性剂的同系物中,润湿性随碳链增 加而增大,都有一个最高值。 (2) 具有支链烷基的较直链烷基的润湿性好。 (3)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在分子链中央者, 润湿性最好,越向分子链末端靠近,其润混性越 差。
(4)引入第二个亲水基后,润湿性将降低,酯 化或酰胺化后将获改善。 (5)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中,润湿 性也随氧乙烯数之增大而增大,但也有一个极 限值。 (6)亲水基和疏水基在分子中的平衡值—— HLB值与润湿性有着密切关系,HLB值低适用 于乳化剂,而HLB值高则是用于洗涤剂。
5.3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于润湿剂的润湿能力的影响,决定于本 身结构,一般来说,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润湿 性能。 特殊情况下,温度升高时,短链表面活性剂的 润湿性能不如长链。 例如,在25℃C12H25OSO3Na时的润湿性能比 C16H33OSO3Na好;60℃时则反之。这可能由 于温度升高, 长链的溶解度增加,其表面活 性得以发挥。
杨氏( 杨氏(Young)方程式 )
2.固体表面的湿润性质 .
一般固体表面能的高低以液体表面张力(大致 都在100mN/m以下)为界,在这以上的称为高 能表面,均为无机固体,如金属及其氧化物、 无机盐等,它们与液体接触后,很易润湿。 表面能高(表面张力高)的固体比表面能低的固 体更易被液体所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