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要素填写要求
海洋水文气象要素.
特殊情况的记录: 雾――全天无法辩明,总云量、低云量记10,低云栏记“三”; 部分天空可辨,总云量、低云量记10,低云栏记“ ” 加可见云状。 霾――全天无法辩明,总云量、低云量记-,低云栏记“∞”; 部分天空可辨,总云量、低云量记-,低云栏记“∞ ” 加可见云状。 夜间无月光时,若不能判断云状,估计天空被遮蔽而看不到星光的那部分作 为总云量,云状、低云量栏记“-”。 四、天气现象的观测 观测方法:现在天气现象是在定时观测时所观测到的天气现象,过去天气现 象是在定时观测之间六小时内所观测到的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的符号: 霾――∞; 轻雾――=; 龙卷――][; 雾――三; 毛毛雨――,; 雨―― ; 雪―― *; 雨夹雪―― ※ ; 五、风的观测 观测仪器:手持测风仪;综合数字气象仪。 注意事项:应选择在船上四周无障碍、不挡风处,风向传感器的0°应与船 头一致。仪器失灵或无法用仪器观测时,应根据海面状况目力测风。 数据记录:风向以度(°)为单位,取整数,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 记到一位小数。 真风的求算:矢量三角形法。
第五节
风浪、涌浪和近岸浪
一、风浪(Wind Wave) 1、特征 ――周期短、波峰尖、波长短、波峰线短,波面不规则,易破碎。 方向(指来向)与风向较为一致。 2、影响风浪成长的三要素 1)几个概念 ① 风区――风速、风向近似一致的风作用的海域范围。 沿风吹的方向,从风区上沿至下沿的距离,称为风区长度或风程。 ② 风时――近似一致的风速和风向连续作用于风区的时间。 2)风速、风时、风区与风浪成长的关系――风浪的三种状态 ① 过渡状态――风区内各点波浪要素随风吹刮时间增加而增长(尤指波高)。 因此,在过渡状态,风时长短决定风浪的成长,风时越长,波高越大。 ② 定常状态――随风时的不断延长,风区内离风区上沿较近的点上的浪高不再 增长,这些点上的浪即进入定常状态。 离风区上沿越近,波浪进入定常状态的时间越早,波高也越低。因此,处于定 常状态的风浪的波高取决于该点离风区上沿的远近(即该点的风程长短)。
河道水文要素分析
河道水文要素分析河道水文是一个研究地表水循环的科学,通过分析河道水文要素,可以更好地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对治理河流、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河道水文要素的分析方法、应用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一、河道水文要素的分析方法1. 分析地表水的径流量地表水的径流量指的是从地表流入水道的水的量,它的计算方式主要采用计算水位高度和河道横截面积的方法。
首先,需要通过实地观测或使用遥感技术获取水位高度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河道横截面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水文监测站或遥感图像收集得到。
然后再根据流速公式和横截面积的数据,计算出水的流量。
2. 分析流域降雨量流域降雨量是指流域面积内降落在地表上的雨水量。
获取流域降雨量的数据通常采用的是降雨监测站数据,以及遥感图像或数值模拟等先进技术。
传感器测量降雨量的传统方法已能够有效地监测降雨。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在获取降雨量方面也越来越重要。
利用雷达、卫星影像等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降雨分布、降雨强度等数据,从而提高预测准确性,更好地分析河道水文要素。
3. 分析流域蒸发量流域蒸发量是指流域内水分从土地表面逸散在空气中的量。
蒸发量的大小取决于风速、湿度、温度、辐射等因素的影响。
观测流域蒸发量的传统方法是利用蒸发皿,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干涉仪、热敏传感器等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流域蒸发量的测量。
同时,通过灰度变化、温度分布等遥感技术,也能有效地分析流域蒸发量。
二、河道水文要素的应用河道水文要素的分析对于洪水灾害预测、水资源管理、河流治理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1. 洪水灾害预测通过分析河道水文要素,特别是水位和流量等数据,可以进行洪水预测。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降雨、径流等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对水文系统的预测能力,对防止洪灾、减轻洪灾损失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河道水文要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变化与分布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水文特征要素
水文特征要素:
(1)水位(汛期):
特征描述:水位变化大或小(汛期在哪给季节)
影响因素: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2)流量:
特征描述:流量大或小
影响因素:a、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b、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
特征描述:含沙量大或小
影响因素: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
特征描述:有或无、长或短、有无凌汛
影响因素:有无结冰期决定于最冷月均温是否大于0℃
水系特征要素
①水系形态、流向、归属
②流域面积
③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度)
④河网密度。
水文整编规范
王冠英 高敬明 冯永勤 林 伟 舒大兴 贺国庆 原 蓉 陈松生 朱晓原 王志毅 目次 1 总则 一般规定 整编工作阶段及质量标准 2 整编内容与定线精度及检验 一般规定 整编内容 定线精度 关系曲线检验 3 整编方法 测站考证 水位资料整编 潮位资料整编
---基本上删去了刊印内容和方法; ---将审查,复审分章编写; ---补充采用计算机替代人工整编的技术内容; ---考虑了与水文数据库的衔接; ---增添"数据结构与文件名"; ---增加"存储"; ---水工建筑物流量整编增加了"回归分析法"; ---潮流量推求中增加了"全潮要素相关法"; ---修改补充了整编表式,观测物和整编符号. 有关河流推移质泥沙的整编内容,由于水利部 1993 年颁布的 SL43-92《河流推移质泥沙和床沙测验规范》中已经包含,因此本规范不再重 复编写.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本规范参加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般规定 2.1.1 整编工作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1 整编工作开始前,应收集原始资料,并应收集考证资料及测验工作 中的有关分析图表和文字说明,水文调查成果,历年整编有关情况和成果等. 2.1.1.2 应着重检查测验,计算方法及实测成果的合理性,抽查一定数量的 数字计算,必要时应全面审核. 2.1.1.3 应根据整编项目的测验情况,测站特性,合理选用整编方法. 2.1.1.4 编制图表及计算应包括各种过各线图,相关图,各种实测成果表,逐 日表,月年统计表,各种摘录表及其它辅助计算图表等.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4《水文资料整编规范》(√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主编单位(签章):长江委水文局2019年8 月26日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根据2018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关于《水文监测和资料整编改革》精神,水文工作要把过去以年度为单元开展的整汇编工作方式要转变为“日清月结”、“即时整编”方式,把过去次年5月底前完成水文资料复审转变为次年1月20日前完成,对水文资料整编的时效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水文监测改革的推进,水文监测大量采用新仪器、新方法,收集的原始资料频次、数据种类增多。
为适应水文资料整编时效的新要求、新方法新技术的水文资料整编,现行的《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012年)修订迫在眉睫。
根据水利部国科司《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修订意见,从2019年2月开始对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长江委水文局作为规范制修订的主编单位之一,按照水利部水文资料整编改革的精神,初步明确了规范修订原则,迅速成立编制组,制定修订计划,起草完成规范修订初稿、修订工作大纲等工作。
2019年4月22日至23日,规范工作大纲审查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顺利召开。
部水文司、长江委、黄委、珠委水文局及云南、浙江、湖北、江苏、河南、陕西、山东、甘肃、黑龙江省水文部门,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简易科技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及规范编制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与会专家听取了编写组的汇报,仔细审阅了标准大纲和规范修订初稿,围绕规范修订目的、适用范围、章节结构、编写人员分工及进度、与现有标准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审查及把关,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及建议,同时围绕规范初稿中的关键技术内容与编写组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会后,根据各章节特点,结合编写组人员特长,按章节内容分工到人,开始对规范初稿进行修订。
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及时建立编写组工作群,按照责任分工,适时组织编写组人员讨论修编技术问题,确保各个节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编写组在分工编制期间,为深入了解原规范的执行情况,指导规范的修订工作,组织部分修订成员到水文测验生产单位广泛听取意见,讨论技术细节,以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
水文相关要素
水文相关要素
水文是研究水的分布、运动、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水文相关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固、液态水粒子从大气中沉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 蒸发:蒸发是指地表水体和植被表面的水分被太阳能加热后转化为水蒸气逸出大气的过程。
蒸发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对水资源的供应和水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3. 流量:流量是指水在河流、湖泊和水渠等水体中经过某个截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
流量是衡量水资源的重要指标,对水能利用、水灾预测和水资源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4. 地下水:地下水是自然界中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或裂缝中的水。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地表水补给和保持地下水位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5. 地表水:地表水是地表的河流、湖泊、水库和湿地等表面积水体。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水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和迁移过程。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运动的基础,对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水文要素有重要影响。
7.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是指人类对水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活动。
水资源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涉及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领域。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 247-1999水文资料整编规范Code for hdrologic data compilattion1999-12-17发布200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文资料整编规范Code fir hydrologic data compilationSL 247-1999主编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2000年01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发布《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 247-1999的通知国科[1999]736号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文局主持,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 247-1999.本标准实施后取代《水文年鉴编印规范》SD244-87.本标准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17日前言本规范是对SD244-87《水文年鉴整编刊印规范》的修订,共分七章五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文资料整编内容和方法;---数据格式标准;---整编成果的审查与汇编;---资料成果存储.对SD244-87进行修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上删去了刊印内容和方法;---将审查,复审分章编写;---补充采用计算机替代人工整编的技术内容;---考虑了与水文数据库的衔接;---增添"数据结构与文件名";---增加"存储";---水工建筑物流量整编增加了"回归分析法";---潮流量推求中增加了"全潮要素相关法";---修改补充了整编表式,观测物和整编符号.有关河流推移质泥沙的整编内容,由于水利部1993年颁布的SL43-92《河流推移质泥沙和床沙测验规范》中已经包含,因此本规范不再重复编写.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本规范参加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广东省水文局王秀中张国泰匡键高敬明冯永勤林伟舒大兴贺国庆原蓉陈松生朱晓原王志毅目次1 总则1.1 一般规定1.2 整编工作阶段及质量标准2 整编内容与定线精度及检验2.1 一般规定2.2 整编内容2.3 定线精度2.4 关系曲线检验3 整编方法3.1 测站考证3.2 水位资料整编3.3 潮位资料整编3.4 河道流量资料整编3.5 水工建筑物流量资料整编3.6 潮流量资料整编3.7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3.8 泥沙颗粒级配资料整编3.9 水温,冰凌资料整编3.10 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资料整编4 数据结构与文件名4.1 数据结构4.2 记录与数据段组织4.3 文件命名方法5 审查5.1 一般规定5.2 审查内容5.3 审查方法与要求5.4 综合合理性检查6 复审,汇编6.1 一般规定6.2 复审,汇编内容6.3 复审,汇编方法7 存储7.1 一般规定7.2 存储介质附录A 水文资料整编图表填制说明附录B 水量调查资料整编附录C 水文年鉴卷册划分附录D 《水文资料目录》封面样式附录E 整编成果表封面样式附录F 原始数据整理表封面样式本规范的用词和用词说明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为统一全国水文资料的整编内容和技术要求,适应水文资料整编技术的发展,提高水文资料成果质量,制定本规范.1.1.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水文,水位,降水,蒸发站的水文资料整编.1.1.3 根据资料的来源和成果质量,水文资料整编可分为基本资料整编和调查资料整编.1.1.3.1 基本资料整编包括:1 基本站网的各项资料;2 实验站,小河站及其配套雨量站的各项资料;3 专用站(包括非水文部门设的站)对基本站网具有补充作用的资料.1.1.3.2 调查资料整编包括:1 水量调查资料;2 暴雨调查资料;3 洪(枯)水调查资料.1.1.4 水文资料应逐年进行整编,审查,复审,汇编,且其整编成果的编排卷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划分规定.1.1.5 辖区测站的水文资料整编和审查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二级单位负责完成;辖区水文资料的复审和汇编工作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主管单位负责完成.1.1.6 各项资料的整编软件编制应遵循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在使用范围内应经过各种典型测站资料的试算检验,并经复审汇编单位组织审查通过.1.1.7 对于水文资料整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与用其它方法整编并行一年,并经综合检验符合本规范精度要求并报复审汇编单位批准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1.1.8 有关泥沙推移质等项目的整编内容和技术方法,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1.1.9 凡本规范中有可选项或未作具体规定的条款,复审汇编单位可以制定补充规定.补充规定只适用于其所属单位,并应报国家水文业务主管部门备案.1.2 整编工作阶段及质量标准1.2.1 从原始观测资料到整编成果须经过整编,审查,复审,汇编四个工作阶段.1.2.1.1 整编阶段的各项工作可在整编单位的指导下,由测站(或勘测队)完成.其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1 测站考证;2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3 确定整编方法,定线;4 数据整理和输入;5 整编;6 单站合理性检查;7 编写单站整编说明.1.2.1.2 审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应由整编单位组织完成.其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1 抽查原始资料;2 对考证,定线,数据整理表和数据文件及整编成果进行全面检查.3 审查单站合理性检查图表;4 作整编范围内的流域,水系上下游站或邻站的综合合理性检查;5 统计错误情况;6 编制测站一览表及整编说明.1.2.1.3 复审阶段的各项工作应由复审单位在次年上半年组织完成.其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1 抽取10%左右的站,对考证,定线,数据整理表,数据文件及成果表进行全面检查,其余只作主要项目检查;2 对全部整编成果进行表面统一检查;3 复查综合合理性检查图表,作复审范围内的综合合理性检查;4 评定质量,对整编成果进行验收.1.2.1.4 汇编阶段的各项工作应由汇编单位在次年上半年组织完成.其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1经验收合格的整编成果的打印及存储;2 按流域,水系编制测站一览表,测站分布图和水文要素综合图表;3 编写全面的整编说明和整编总结;4 整理并刊印《水文资料目录》.1.2.2 整编和审查阶段的质量标准,可参照复审阶段质量标准,由复审汇编单位规定.1.2.2.1 复审阶段的质量定性标准应符合如下规定:1 项目完整,图表齐全;2 考证清楚,定线合理;3 资料可靠,方法正确;4 说明完备,规格统一;5 数字准确,符号无误.1.2.2.2 复审阶段的成果数字质量标准应符合如下规定:1 无系统错误(无连续数次,数日,数月或影响多项,多表的错误);2 无特征值错误;3 其它数字错不超过1/10000.2 整编内容与定线精度及检验2.1 一般规定2.1.1 整编工作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2.1.1.1 整编工作开始前,应收集原始资料,并应收集考证资料及测验工作中的有关分析图表和文字说明,水文调查成果,历年整编有关情况和成果等.2.1.1.2 应着重检查测验,计算方法及实测成果的合理性,抽查一定数量的数字计算,必要时应全面审核.2.1.1.3 应根据整编项目的测验情况,测站特性,合理选用整编方法.2.1.1.4 编制图表及计算应包括各种过各线图,相关图,各种实测成果表,逐日表,月年统计表,各种摘录表及其它辅助计算图表等.2.1.1.5 应整理数据,输入数据,整编及输出整编成果.2.1.1.6 应进行单站合理性检查.2.1.1.7 编写资料整编说明书应包括测验情况,当年水情说明,资料整编情况,资料质量评价及遗留问题等.2.1.2 在进行整编工作时,应遵循下列规定:2.1.2.1 各项目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初作,一校,二校工序后进行整编.对于考证,定线,数据整理,综合图表类等都必须作齐三道工序.2.1.2.2 在整编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测验情况并深入进行资料分析,力求推算方法正确,符合测站特性.对整编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以分析研究各水文因素的变化规律,使成果合理可靠.2.1.3 对于测站迁移时的资料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2.1.3.1 当基本水尺断面迁移时,资料应分作两站处理.如新旧断面水位关系良好,则当年水位资料应换算为同一断面整编,可将当年资料较短的换算成资料较长的断面的水位.如关系不好,则应按新旧断面分别整编.2.1.3.2 当流量测验断面迁移时,当年的流量,输沙率,颗粒分析等项资料,应经资料分析由整编单位确定是否分别按新旧断面整编.2.1.3.3 降水量,蒸发量观测地点有迁移时,如迁移前后的地形,气候条件等基本一致,则当年两处观测资料可合并为一站整编.2.1.3.4 无论是合并还是分开整编,均应在资料整编说明书中加以说明.2.1.4 当缺测资料时间较短,次数较少时,应通过邻站,或上,下游站资料对照或用其它方法进行分析插补,以使资料完整,并应加以说明.2.2 整编内容2.2.1 水文整编资料可分为说明资料,基本资料和调查资料.2.2.1.1 说明资料宜包括以下几项:1 整编说明;2 水位,水文站一览表;3 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一览表;4 水位,水文站分布图;5 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分布图;6 水文要素综合图表.2.2.1.2 基本资料宜包括以下几项:1 测站考证资料:1)测站说明表,分河道(包括潮水河)站和水库(堰闸)站两种表式.2)测验河段平面图.3)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4)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5)陆上(漂浮)水面蒸发场说明表及平面图.以上资料在设站第一年必须编制,其中3),4)项编制应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遇有下列情况应重新编制:测站迁移或测验断面,测验河段有较大变动;引据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基面或测验设施有较大变化;测站性质改变,如水位站改为水文站等;水文站以上(区间)水利工程或集水区界限有较大变化;公历逢5的年份.2 水位资料(包括潮位):1)江,河,湖泊水文站,水位站,水库站坝上及其它水位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站宜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2)洪水期逐日平均水位不能代表水位变化过程的水位站应编制洪水水位摘录表,其表式可采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3)行洪或有需要的堰闸水位站应编制堰闸洪水水位摘录表,其表式可采用堰闸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4)以潮汐为主的感潮河段站应编制逐潮高低潮位表.5)以潮汐为主的感潮河段站应编制潮位月年统计表.逐时潮位表,潮位摘录表,逐日最高最低潮位表及风暴潮位摘录表的编制,应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3 流量资料(包括潮流量):1)大江大河干流站全部测次,中小河流各类站,大型水库溢洪道,坝下断面及大型渠道站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测次编入实测流量成果表,中小渠道可不编制.2)大中河流水文,水位站,水库溢洪道,坝下及大型渠道站应编制实测大断面成果表,其它站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3)用堰闸水力因素推求流量的站应编制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可只编入能准确算出流量系数的测次.4)采用电功率推求流量的站应编制水电(抽水)站流量率定成果表.5)进行流量测验的站宜编制逐日平均流量表.6)洪水期日平均值不能准确表示各项水文要素变化过程的河道站断面应编制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7)行洪或有需要的堰闸站应编制堰闸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8)水库站应编制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9)潮流站及感潮闸坝站可选编实测潮流量成果表,实测潮量成果统计表,堰闸实测潮量成果统计表.逐潮潮量表,潮量月年统计表,堰闸潮流量率定成果表,引排水(潮)量统计表及潮汐水文要素摘录表的编制,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4 输沙率资料:1)实测悬移质输沙率成果表.2)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3)逐日平均含沙量表.有输沙测验的站均应编制以上各表.4)洪水含沙量摘录合编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中,洪水期的日平均含沙量不能准确表示洪水含沙量变化过程的站应编制.5)实测推移质输沙率成果表,逐日平均推移质输沙率表,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5 泥沙颗粒级配资料:1)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2)实测悬移质单样颗粒级配成果表.3)悬移质断面平均颗粒级配成果表.4)月年平均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以上下1),4)表均应编制;2),3)表任选编一种,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5)实测泥沙颗粒级配,含沙量及有关水力因素成果表.6)日平均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7)实测推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8)实测床沙颗粒级配成果表.以上5)8)表的编制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6 水温,冰凌资料:1)逐日水温表.2)冰厚及冰情要素摘录表.3)冰情统计表.4)实测冰流量成果表.5)逐日平均冰流量表.编制要求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7 降水量资料:1)按"全年"或"汛期"两种表式编制逐日降水量表.2)观测时段等于或大于四段次的站应编制降水量摘录表.3)有代表性的自记站应编制如本规范表A.11-3各时段最大降量表(1).4)观测时段等于或大于四段的人工站及不编制表本规范附录中表 A.11-3的自记站应编制本规范附录A中表A.11-4.8 水面蒸发量资料:1)水面蒸发站均应编制逐日水面蒸发量表,用不同口径蒸发器和蒸发池同步观测的资料,应平行编制.2)水面蒸发量辅助项目月年统计表的编制可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 2.2.1.3 调查资料宜包括以下几页: 1 水量调查资料:1)水量调查站(点)一览表(含资料索引). 2)水文站以上(区间)水量调查成果表.3)水库(堰闸)来水量(蓄水变量)月年统计表. 2 暴雨调查资料:1)暴雨调查说明及成果表. 2)暴雨量等值线图. 3 洪水调查资料:1)洪水调查说明及成果表. 2)洪水调查河段平面图. 3)洪水调查河段水面比降图. 4)洪水痕迹调查表.5)洪水调查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整编要求与表格的形式,可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2.2.2 其它资料(包括平原水网资料,专用站资料及气温资料)的整编表式,应由复审汇编单位确定.2.2.3 各类资料的整编表项应保持历年稳定,如有特殊情况需变动,应予说明. 2.3 定 线 精 度2.3.1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临时曲线法的主要曲线及经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均应计算关系点对关系线的标准差和随机不确定度. 2.3.1.1 测点标准差可按下式计算:()212ln ln 21⎥⎦⎤⎢⎣⎡--=∑ci i e Q Q n S (2.3.1-1)21221⎥⎥⎦⎤⎢⎢⎣⎡⎪⎪⎭⎫⎝⎛--=∑ci ci i e Q Q Q n S (2.3.1-2) 式中 s e ---实测点标准差;Q i ---第i 次实测流量(作为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中第i 次校正流量或校正流量因素),m 3/s ;Q ci ---第i 次实测流量Q i 相应的曲线上的流量(或作为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中第i 次校正流量或校正流量因素相应的曲线上的校正流量或正流量因素),m 3/s ; n---测点总数.2.3.1.2 随机不确定度可按下式计算:e Q s X 2'= (2.3.1-3)式中 X 'Q ---置信水平为95%的随机不确定度.2.3.1.3 实测关系点据与关系线无明显示系统偏离时,系统误差可采用测点(或校正点)对关系线相对误差的均值.2.3.2 流速面积法水位流量关系定线及允许合并定线精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2.3.2.1 采用单一曲线法或水力因素法定线时,流速仪法测流定线精度应满足表2.3.2-1的规定.2.采用水面浮标法测流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4%.3.用比降一面积法测流的水位流量关系定线精度可参照水力因素法.4.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2.3.2.2 多条单一曲线相互间最大偏离不超过表 2.3.2-2精度指标时,可合并定线.经合并定线后测点对关系曲线的定线误差应符合表2.3.2-1要求.2.3.3 堰闸(潮流)站的定线精度应符合表2.3.3的规定.2.潮流与感潮站的各种相关曲线实测点不少于30点.3.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2.3.4 悬移质泥沙关系曲线法各种线型的定线精度应符合表2.3.4的规定.注: 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2.3.5 悬移质单断颗关系曲线法单一线法定线的随机不确定度应控制在±18%范围内;多线法按单一线的定线要求分别定线,定线精度的不确定度指标同单一线法. 2.4 关系曲线检验2.4.1 关系曲线为单一曲线,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曲线及经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且测点在10个以上者,应做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和偏离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4.1.1 进行符号检验时,应分别统计测点偏离曲线的正,负号个数(偏离值为零者,作为正,负号测点各半分配),按公式(2.4.1-1)计算统计量狌值并将其与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表2.4.1-1所得的u 1-α/2值比较.当计算的u <u 1-α/2则认为合理,即接受假设;否则应拒绝原假设.nn k qnp np k u 5.05.05.05.0--=*--=(2.4.1-1)式中 u---统计量;n---测点总数;k---正号或负号个数;p,q---正,负号概率,各为0.5;*---连续改正数(离散型转换为连续型).2.4.1.2 进行适线检验时应按测点水位由低至高排列顺序,从第二点开始统计偏离正负符号变换,变换符号记1,否则记0.统计记"1"的次数,按公式(2.4.1-2)计算u 值并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表2.4.1-1的u 1-α比较,当u <u 1-α则认为合理,即接受检验;否则应拒绝原假设.()()()15.05.015.015.01----=----=n k n pq n k p n u (2.4.1-2)式中 u---统计量;n---测点总数;k---变换符号次数,k <0.5(n-1)时作检验,否则不作此检验; p,q---分别为变换,不变换符号的概率,各为0.5.2.4.1.3 进行偏离数值检验时应按公式(2.4.1-3),式(2.4.1-4)分别计算t 值,-p s 值,并将t 值与用给定显著性水平α查表2.4.1-2的t 1-α/2值比较,当|t |<t 1-α/2则认为合理,即接受检验;否则应拒绝原假设.-=ps pt (2.4.1-3) ()()()∑--==--1/2n n p pns s ip (2.4.1-4)式中 t---统计量;p ---平均相对偏离值;-p s ---P 的标准差;s---p 的标准差; n---测点总数;p i ---测点与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2.4.1.4 当上述三种检验结果均接受原假设时,应认为定线正确;若三种检验(或其中一,二种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则应分析原因,对原定线适当修改,重作检验. 2.4.1.5 显著性水平α值的选用与临界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号检验,α值采用0.25,临界值按表2.4.1-1确定. 2 适线检验,α值采用0.050.10,临界值按表2.4.1-1确定.3 偏离数值检验,α值采用0.100.20,临界值按表2.4.1-2确定.4 t(学生氏)检验,α值采用0.05,临界值按表2.4.1-1确定.2.4.2 间测流量资料,且校测资料大于5次的,为判断原定曲线能否继续使用,或判断相邻年份,相邻时段是否分别定线,均应进行t(学生氏)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2-2(n 1 ,n 2 分别为第一,第二组测点总数).2.4.2.1 进行t(学生氏)检验时,应按公式(2.4.2-1),式(2.4.2-2)分别计算t 值,s 值,并应将t 值与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及计算的k 值查表2.4.1-2的t 1-α/2值比较,当|t |<t 1-α/2则认为原定曲线仍可使用,不需另行定线.dds d n n s x x t μμμ-=+---=21212111 (2.4.2-1) ()()[]()2/21222211-+-+-=∑∑n nx xx xs ii(2.4.2-2)式中 t---统计量;x 1i ---第一组测点(用于校测检验时为原用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流量测点)对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x 2i ---第二组测点(用于校测检验时为校测的流量测点)对上述同一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x 1,⎺x 2---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平均相对偏离值; μ1,μ2---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样本总体均值; n 1,n 2---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测点总数; s---第一组,第二组测点综合标准差;d---两组样本均值差的绝对值(D =|⎺x 1, ⎺x 2|);μd ---两组样本的总体均值差的绝对值(u d =|u 1 - u 2|); s d ---样本均值差的标准差.采用用最小二乘法定线者,公式(2.4.2-1),式(2.4.2-2)中的¯x 1可作零处理.在假设两组总体均值相等,即μ1=μ2时,则公式(2.4.2-1)可变为下式:2121/1/1n n s x x s dt d +-==(2.4.2-3) 2.4.2.2 用于年际曲线及临时曲线的合并或分开定线检验时,当|t |<t 1-α/2且曲线间最大偏差符合本规范2.3.2.2合并定线条件时,可合并定线. 3 整 编 方 法3.1 测站考证3.1.1 对测站的设立,停测,恢复,迁移,测站性质和类别及领导关系的变动等较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变动情况等,应进行测站沿革考证,并应于当年考证清楚.3.1.2 对测验河段及其附近河流情况应进行考证,考证内容应包括:测验河段顺直长度及距弯道距离;高中水控制条件;河床组成,冲淤,河岸坍塌及河道开挖治理情况;高水分流,漫滩和枯水期浅滩,沙洲出现情况;附近有无支流汇入及引排水工程;上下游附近固定或临时性阻水建筑物;感潮河段的潮汐影响程度;工矿废水排入等.3.1.3 对断面及主要测验设施布设情况应进行考证:3.1.3.1 应查清基本水尺断面,测流断面和比降水尺断面的布设情况和相对位置.如某断面迁移,应查清其迁移的时间,原因,距离及方位等.3.1.3.2 应查清主要测验设施建成年月及使用,更新,改建情况等.3.1.4 应对基面和水焦点进行考证:3.1.4.1 查清本站采用的冻结基面(或测站基面,下同)与绝对基面(或假定基面)表示高程之间的换算关系.3.1.4.2 查清各水准点本身有无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使高程数值发生变动.如果某水准点发生上升或下沉变动时,则其用冻结基面和绝对基面表示的高程均须作相应的改变.考证时,应根据水准点校测记录,分析判明变动的原因与时间,以确定各个时期的正确高程数值.3.1.5 水库,堰闸站应对水库或堰闸工程指标进行考证.3.1.6 对测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应进行考证,查清其分布及变动情况.3.2 水位资料整编3.2.1 水位资料整编工作宜包括以下内容:1 考证水尺零点高程;2 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水位过程线;3 数据整理;4 整编逐日平均水位表,水位站可整编洪水水位摘录表;5 单站合理性检查;6 编制水位资料整编说明表.3.2.2 当水准点高程变动,水准测量错误,水尺被撞或冰冻上拔等引起水尺零点高程变动时,应对水尺零点高程进行考证.考证时,应对本年接测和校测的各次水尺零点高程记录作全面了解,列表比较,进行检查.如有变动,应分析变动的原因,情况和时间,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时段采用的水尺零点高程及改正方法与数值.3.2.3 当出现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短时间水位缺测或观测错误时,必须对观测水位进行改正或插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2.3.1 当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原因和时间后,可根据变动方式进行水位改正.3.2.3.2 水位插补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以下方法.1 直线插补法: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与缺测前后水位涨落趋势一致时,可用缺测时段两端的观测值按时间比例内插求得.2 过程线插补法:当缺测期间水位有起伏变化,如上(或下)游站区间径流增减不多,冲淤变化不大,水位过程线又大致相似时,可参照上(或下)游站水位的起伏变化,勾绘本站过程线进行插补.洪峰起涨点水位缺测,可根据起涨点前后水位的落,涨趋势勾绘过程线插补.3 相关插补法:当缺测期间的水位变化较大,或不具备上述两种插补方法的条件,且本站与相邻站的水位之间有密切关系时,可用此法插补.相关曲线可用同时水位或相应水位点绘.如当年资料不足,可借用往年水位过程相似时期的资料.3.2.4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 几日观测一次水位者,未观测水位各日的日平均水位不作插补.2 一日观测一次以上者,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如一日内水位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观测或摘录时距相等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水情信息编码
码
站码 间码1 识符11 11
观测时 要素标 TT 间码2 识符21
数据21
要素标 识符22
要素标 数据 ……
识符12 12 数据
…… NN 22
不同观测时间水情信息的编码格式
5、在同时编报多个水情站的信息时,可以重复编写水情站码、观测时间、 要素标识符和数据。从第2个水情站开始,前面由水情站码引导符“ST”引 导,中间由空格分隔。
2、在编报水情信息时,应执行以下规定: (1)水情信息编码的分类码以及各类水情信息编码中可编报的水情信息应 按规定执行;
(2)在同类水情信息编码中,各水情信息可在同一份水情信息编码中组合 编报,也可单独编报。单独编报时,编码格式标识符仍采用所属测站的编 码格式标识符;
(3)仅编报降雨和蒸发信息时,各类水情站的降水和蒸发信息可以编列在 同一份信息编码中,编码格式标识符采用降水类编码格式标识符;
2
河道
H ①降水、②蒸发、③河道水情、④沙情、⑤冰情
3
闸坝
Z ①降水、②蒸发、③闸坝水情、④沙情、⑤冰情
4 水库(湖泊) K ①降水、②蒸发、③水库水情、④冰情
5
泵站
6
潮位
D ①降水、②蒸发、③泵站水情 T ①降水、②蒸发、③潮汐水情
7 土壤墒情
8 地下水情
9
水文预报
考虑气候变化的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水文要素分析
考虑气候变化的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水文要素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电站是一种重要的碳中和能源产业,可以有效减少传统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然而,气候变化对于水电站的水文要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对拦河坝设计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水文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考虑气候变化的拦河坝设计规范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首先,水文要素是拦河坝设计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水文要素包括径流量、水位变化、河流的含沙量、水质等指标。
随着气候变化,降雨模式、蒸发蒸腾量、径流量等各项指标都会发生变化。
拦河坝设计规范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水文要素的影响,以确保坝区的水资源管理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
其次,气候变化对拦河坝设计规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洪水标准上。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设计规范在考虑设计洪水标准时,要充分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还需要考虑洪水的预测与预警系统的完善,以及应对洪水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
第三,水位变化是气候变化对拦河坝设计规范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河流流量的变化,进而引起水库水位的变化。
拦河坝设计规范应当充分考虑水位变化的情况,确保设计合理的坝体高度,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坝区的安全。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对河流的含沙量和水质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的变化,这对拦河坝的设计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拦河坝设计规范应当考虑含沙量的变化趋势,设立适当的拦沙设施,以保证供水的质量。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调整水质指标,以确保拦河坝的供水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考虑气候变化的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水文要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拦河坝作为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其设计规范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拦河坝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提供稳定、安全的供水和能源支持,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海洋水文环境要素
《海洋水文环境要素,老神奇啦!》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海洋水文环境要素这事儿。
这海洋啊,那可真是个神秘又奇妙的大地方,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啦。
咱先说说水温吧。
这海洋里的水温那可不像咱家里的洗澡水那么稳定。
在不同的地方,水温那是千差万别。
有的地方热得像个大温泉,有的地方呢,冷得能冻掉你的脚丫子。
这水温可是很重要的哦,它能影响好多东西呢。
比如说,海里的小鱼小虾们,它们就喜欢找水温合适的地方待着。
要是水温太高或者太低,它们可就不开心啦,说不定就搬家了。
而且水温还会影响海水的流动,就像风会吹动云彩一样,水温不一样,海水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跑。
再说说盐度。
嘿,这盐度就像是海洋的味道。
有的地方海水咸得很,就像喝了一大口盐水。
有的地方呢,就稍微淡一点。
这盐度也有大作用呢。
它能决定哪些生物能在这片海里生活。
有些生物就喜欢咸一点的水,有些呢,就喜欢淡一点的。
而且盐度还会影响海水的密度,密度不一样,海水的分层情况也不一样。
就好像我们吃的蛋糕,一层一层的,可有意思啦。
还有海浪。
哇哦,海浪那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
有时候它温柔得像个小绵羊,轻轻地拍打着海岸。
有时候呢,它又凶猛得像个大怪兽,能把大船都给掀翻。
海浪是由风啊、地球自转啊这些因素引起的。
它可不光是看着好玩,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影响呢。
比如说,海边的渔民们就得看着海浪的大小来决定什么时候出海打鱼。
要是海浪太大,那可就危险啦。
最后说说海流。
这海流就像是海洋里的高速公路。
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的海流能把温暖的水带到寒冷的地方,让那里的冬天也不那么冷。
有的海流呢,能把营养丰富的海水带到鱼儿们生活的地方,让它们吃得饱饱的。
海流还能影响气候呢,真是个厉害的角色。
总之啊,这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可真是太神奇啦。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
我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它们,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洋,让它一直美丽下去。
嘿嘿,下次咱再聊海洋的时候,就更有得聊啦!。
水文资料要素的计算和统计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文资料要素的计算和统计
A.1 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沙量、降水量、蒸发量、水温及冰凌等水文要素数据,应采用下列由观测的要素数值,要素性质与观测情况和整编符号组合的基本格式表示,并符合下列要求:
×××××. ×××* * *
要素数值要观整
素测编
性情符
质况号
a)水文要素为数字时,数字位数应按各要素的观测与计算要求确定,小数点后无量时小数点及其后0可省略。
b)观测情况或整编符号应包括缺测、改正、不全、合并、分列、欠准等。
c)观测物符号、流向符号和整编符号的采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A.2 各项要素计算、取用精度和单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a)需要作为整编成果的数据,采用各种方法推求或插补的各项要素数据,如瞬时水位、流量、含沙量,均按表A.1所列的取用精度取位;各项要素数据的累加值,保留要素数据的最多小数位,再进行下一步计算,中间计算过程中临时值不进行取位处理。
b)取用精度位数后一位数字,采用"四舍六入"方法取舍,即取用精度位数后一位数字小于五者则舍,大于五者则入,等于五时若其后有非零尾数仍入,无非零尾数则视取用的末位数字的奇偶取舍,为奇则入,为偶则舍。
c)图表中各要素采用的单位,应使用国际标准单位符号。
表A.1 整编成果图表中各项要素的单位和取用精度一览表。
第一章海洋水文气象要素
风时:近似一致的风速 和风向连续作用于风区 的时间,称为风时。
3、风浪的充分成长
当波陡接近1/7时,波浪开 始破碎,波高停止发展。 有相当一部分能量消耗于 涡动引起的摩擦上,充分 成长的风浪。
a
21
五、涌浪 1、涌浪的成因和特征
风浪离开风区后传至 远处,或者风区里的风停 息后所遗留下来的波浪, 称为涌浪。
a
13
1、表层海温分布 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3、水温的日、年变化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影
响
a
14
§1.3 大气压
一、气压的定义与单位
定义:大气是有重量的,单位 截面上大气柱的重量称为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 气压 p=ρghs/s=ρgh
单位:百帕hPa, 毫巴 mb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2、气压的年变化
1)大陆型:一年中 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 季,最低值出现在夏 季,年较差较大。 2)海洋型:与大陆 型相反,一年中气压 最高什出现在夏季, 最低值出现在冬季。
a
17
七、等高面图和等压面图
等高面图:在空间由气压相等点所组成的曲面称为 等高面。
等压面图: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起伏形势的图称为 等压面形势图。
a
4
在对流层中部(500百帕等压
面)的气流状况可以代表整个 空气系统的基本运动趋势是考 虑天气预报时备受关注的主要
2)平流层
平流层:从对流层向上到大约 55km高度之间的气层
平流层下层的温度随高度变化
气层。
很小或不变称为同温层。到
20km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
水文循环的构成要素
水文循环的构成要素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由多个构成要素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大气层大气层是水文循环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它包括了地球大气圈中所有的气体和水汽。
在大气层内,水汽通过蒸发和融化等方式从地表升华到空气中。
此外,大气层还承载了降雨、降雪和其他形式的降水。
二、陆地陆地是另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包括了河流、湖泊、土壤和植被等。
在陆地上,太阳能使得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并且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此外,土壤也起到储存和过滤水分的作用。
三、海洋海洋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储量之一,也是水文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洋表面受太阳辐射的加热,使得水分蒸发到空气中。
此外,海洋还可以通过水循环将热量和盐分传递到不同的地区。
四、太阳能太阳能是水文循环中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太阳能的辐射使得水分从地表升华到大气层中,并且通过降雨和其他形式的降水将水分带回地表。
此外,太阳能也影响了海洋表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
五、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水文循环产生了影响。
例如,人类开采地下水资源、修建堤坝、排放污染物等都会对水文循环产生影响。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它会对全球水文循环产生深远影响。
六、冰川和冰川融化冰川和冰川融化也是水文循环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大量的冰雪储存在山谷和冰川中。
当气温上升时,这些冰雪会融化并流入河流或海洋中。
总结:综上所述,水文循环的构成要素包括了大气层、陆地、海洋、太阳能、人类活动以及冰川和冰川融化等。
这些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对于维持全球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要素基础知识
水文要素基础知识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水文要素。
这些要素包括降水、蒸发、蒸发散、径流、地下水以及湖泊和湿地等。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水文要素的基础知识。
一、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晶体后,通过重力作用从大气中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以雨、雪、冰雹等形式出现。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或厘米,常用的测量工具有雨量计和降水量雷达。
二、蒸发蒸发是指液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当水受热时,分子的能量增加,部分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蒸发的速率受到气温、风速、湿度和水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是水循环中水从地表进入大气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蒸发散蒸发散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共同作用下,水分从植物体和土壤表面蒸发进入大气的过程。
蒸发散受到气温、湿度、风速、植被覆盖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散是陆地上水分从地表进入大气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径流径流是指降水或融雪后,未能通过蒸发散或渗透入地下的水从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过程。
径流受到降水量、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径流是水循环中水从地表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水资源。
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并以地下水脉动的形式存在于地下的孔隙和裂隙中。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六、湖泊和湿地湖泊是地表蓄水较深的自然或人工水体,湖泊的形成受到地质构造、降水量、蒸发散、地下水和河流等因素的影响。
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维持地区的水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水分,并且植被覆盖稀疏的地区。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水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洪等功能。
降水、蒸发、蒸发散、径流、地下水以及湖泊和湿地等是水文要素的基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质量评定办法1 总则1.1 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以下简称水文年鉴)资料质量,加强水文年鉴汇编刊印工作的管理,促进水文年鉴汇编刊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汇编刊印工作有序进行,使水文年鉴刊印成果具有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特制定本办法。
1.2 水文年鉴刊印的水文资料是水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数据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档案资料。
1.3 本办法适用于流域机构进行流域汇编成果审查和水利部水文局组织的全国终审工作。
1.4 各流域机构、汇编单位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水文年鉴汇编工作的成果质量。
1.5 排版、印刷单位应按要求确保排版、印刷质量。
1.6 水利部水文局负责全国水文年鉴终审工作,组织专家完成水文年鉴资料的审查、质量评定、仲裁工作。
2 一般规定2.1 水文年鉴汇编工作的成果质量评定分为流域汇编成果审查和全国终审两个阶段进行。
2.2 水文年鉴成果质量评定采用百分制。
2.3 审查人应依照本办法进行质量评定,并将审查、评定结果分别填入“水文年鉴全国终审错情登记表”(附表1)和“水文年鉴全国终审质量评定统计表”(附表2)。
2.4 错情判别通则2.4.1 系统错误1 各类逐日表连续10日及以上改动,若按规范采用省略规则所造成的改动不在此列;2 实测类表30%及以上或一个测次五项及以上数字改动;3 其它类表,连续30处及以上数字改动;4 由于某项错误导致3类及以上表连带改动。
2.4.2 特征值错误1逐日平均水位(潮位)表月年统计栏中,水位错误值与正确值相差0.10m及以上;2 其他逐日表中除发生日期以外的其他水文要素,错误值与正确值相比超过20%(不含绝对着相差0.5以下情况);3 测站编码、河名、站名(不含断面序号错)、集水面积、基面名称、基面差值、水准点编号、水准点高程。
2.4.3一般错误1 数字错误是指除系统错误和特征值错误以外的;2 关键性文字错误是指编印说明及各类表附注中的。
监测方法三要素
监测方法三要素
水文要素是洪涝灾害监测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要素是表征某一地点或区域在某一时间水文情势的主要物理量,包括降水、蒸发和径流以及水位、流速、流量、水温、含沙量、冰凌和水质等,通常由水文站网通过水文测验加以测定。
与洪涝灾害关系密切的水文要素主要有降水、水位、流量、淹没面积、淹没历时和土壤含水量等。
监测要素(1)降水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它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某一面积或某一区域上的总水量称为降水量,单位为mm。
通常用雨量器观测记录。
(2)水位水位指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固定基面的高程,并按统一规定的高程基准面来计算,单位为m。
基面包括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及冻结基面。
水位通常用设在水位观测站和水文站的水尺人工记录或自记水位计自动测量。
水位是防汛抗旱掌握水文情报和进行水文预报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水文要素填写要求
D.1.1 流向符号应按表D.1的规定编制,并符合下列要求:
a)逆流、停滞、顺逆不定情况下的流向应按表D.1规定的符号填写。
b)当观测资料出现逆流、停滞、顺逆不定时,相应的逐日平均水位表和逐日平均流量表应按表D.1所列的流向符号填写在逐日值右边其他符号之前。
表D.1 流向符号
D.1.2 观测物符号应按表D.2的规定填写。
整编符号与观测物符号并用时,整编符号应填在观测物符号右边。
表D.2观测物符号
D.1.3 整编符号应按表D.3的规定编制,并符合下列要求:
表D.3 整编符号
a)“-”符号用于:缺测或资料不全而无法统计的项目、应有而暂缺的待考证项目、资料质量太差而舍弃的项目,应在相应项目栏内填此符号。
按规定不观测或不统计的项目相应栏任其空白。
b)“※”符号用于:数据可疑或欠准而又无法改正时,应在该数据的右边填欠准符号。
c)“+”符号用于:原始数据可疑,但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改正时,应在该数据右边填改正符号。
d)“⊕”符号用于:资料缺测,但经过调查补充或参照有关资料进行了插补的数据,应在该数据的右边填插补符号。
e)“()”符号用于:时段、日、月、年资料记录不全或非同时实测值时,相应统计数据应填不全符号。
f)“↓”符号用于:未按规定时段或日观测,但记有总量时,应在未观测时段或日栏填合并符号。
g)“Φ”符号用于:原始记录只有总量,但在资料整理时参照有关资料对其进行了分列,应在被分列后的数据右边填分列符号。
h)改正、插补符号仅用于直接改正、插补值。
对于由改正、插补值推算出来的数值,均不加符号。
对于同一成果表中数值出现较多改正、插补、欠准情况时,可在附注中用文字统一说明,可不逐一填符号。
D.1.4水道断面干枯、连底冻应按表D.4的规定填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D.4 水道断面干枯、连底冻的填表方法
注∶如系渠道站,表中“河干”二字应改“渠干”;如系水库站,表中“河干”二字应改“库干”。
a)水道断面发生干枯、连底冻时,水位、含沙量、水温日表的逐日栏及月统计栏的填写方法,见表D.4。
表中规定“在有水期间挑选”者,只要有水期间的记录齐全,选出的数值及出现日期均不加括号。
b)水道断面干枯、连底冻时,年平均及最高(大)、最低(小)等栏参照表D.4的规定填写。
c)水道断面干枯、连底冻时,流量、输沙率的数值都是0,在计算、填表、统计时,0值应与其它数值同样看待。
D.1.5施测号数和时间的填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测号数每年均从序号1开始编号。
b)当连续各行月或日相同时,则只在第一行填写,以下各行空白不填;但另起一纵列、另起一页或另起一段时,第一行或分段开始一行仍应填写,在同一横行中起止时间跨过午夜,“月、日”栏只填起始日期。
c)连续各行的“时”或“时分”相同时不应省略。
记起止时间的“分”数小于10的,应在十位数上写“0”补足两位,如9:08。
恰好位于午夜日分界的时间,如果时间是终止时间,应填24:00,月日记前一日;如果是起始时间,应记0:00,月、日记后一日。
不记起止时间的各摘录表上的时分,其分钟数为“00”时,均予省略,只记小时。
D.1.6水位、高程及文字说明的省略和“0”的书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a)除各表的月、年统计栏及潮水河站各表以外,当逐日表、成果表、摘录表的同一栏连续各行的水位或高程的整数部分相同时,整数部分和小数点只在第一行全部填写,以下各行整数部分均应略去,只写小数点以后各位数字。
当另起一列、另起一页或另起一段时,第
一行或分段开始一行仍应全部填写。
各表月、年统计栏的水位、潮水河站各表的潮位、测站说明表、一览表的高程以及负号“-”等,均不应作这种省略。
b)当表内同一栏连续各行用同样的文字说明时,只在第一行填写文字,下列各行可采用简化方式填写“"”符号。
当另起一纵行、另起一页或另起一段时,第一行或分段开始一行应全部填写。
c)当流量、流速、含沙量、输沙率等的实测值或日平均值极小,无法用规定的有效数字表示或完全没有时,应在相应栏的中间填“0”字;全月为0者,月总数、平均、最大、最小各栏均填0。
如果枯水连续几个月的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等的实测值或日平均值全部为0或水道干枯、连底冻时,可改在附注内用文字说明,表内有关各日及月统计栏内任其空白。
D.1.7月、年统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月、年统计的内容为总量、总数、平均值、最高(大)值、最低(小)值及发生日期。
b)按规定插补的资料,在统计中与实测资料一并处理;列入表内的可疑资料、改正资料,均参加统计。
c)月、年总量或总数,除有特殊规定者的,为该月、年逐日数字之总和。
有正、负号的,是代数和。
总数按逐日数字的最多小数位数保留其小数位。
d)月、年平均值,除有特殊规定者的,均以月、年总数除以该月、年的日数得之。
全月或全年中记录不全的,除有特殊规定者的,不统计月、年平均值,在相应栏内填“-”符号。
e)指明为月、年最大、最小日量或日平均值者,均自月、年逐日值中挑选。
其它月、年最高(大)、最低(小)则均指瞬时值,应自月、年各次瞬时值(包括插补值)或过程线上挑选。
插补的0时数字,不论在平水期或恰为峰、谷点者,均应参加月、年的极值统计。
f)月、年最高(大)、最低(小)相同的数值出现两日(不论连续发生与否)以上,只填第一次出现日期。
如极值发生在0时,宜填后一天的日期。
如发生在某月第一天0时,参加前后两月挑选,被选为上月极值者应填上月的最后一日;被选为下月极值者应填下月的第一日。
年极值在月极值中挑选。
g)全月或全年记录不全的,最高(大)、最低(小)值仍应统计,所选数值视情况加“()”号。
h)全月缺测者,月总数、平均、最高(大)、最低(小)及发生日期栏填“-”号。
i)全月按规定停测者,或汛期站规定不观测月份,月平均、最高(大)、最低(小)及发生日期栏均空白不填,枯水期连续三个月以上按规定停测含沙量期间,含沙量及输沙率日平均值作零统计,年统计按资料完整处理;其他情况,按全年记录不全情况处理。
j)月、年统计栏的所有总量、总数、最高(大)、最低(小)及发生日期等,除资料不全加“()”号外,均不加其它整编符号,必要时可在附注栏内说明。
D.1.8各项目成果表附注栏填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a)附注栏用于填写对资料有明显影响的有关情况的说明。
b)成果表中的附注栏分为“附注行”和“附注列”,“附注列”用于说明某测次资料的有关情况;“附注行”用于说明表内整个资料的有关情况。
没有“附注列”的表,若需要说明某测次资料的有关情况时,可在附注行内说明。
c)附注文字应简明、扼要,“附注行”文字总数(含标点符号)宜在120个汉字以内。
当成果表由多页构成时,附注文字应在最后一页采用“附注行”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