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育人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摘要】本文提出德育是有狭义(学会做人)和广义(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之分。现代德育教育要从各学科课程背景下更新观念和方法;德育要重实效,要与各学科课程中的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整合,本文以物理学科为例。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实效
德育狭义上指的是学会做人,但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网络化,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德育应从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①四个层面上展开教育。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实效,而不是德育目标无限上升,脱离生活需求的口号,也不是仅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的理性工具而无视德育学习主体的主体性,它们必将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活动。
德育也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它是学校教育阵地的最主要的任务,育人是一切重中之重。德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努力借物理课程改革之机,挖掘德育因素,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进行有序教学活动,势在必行。
教育部新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确立了共同的三个基本纬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纲要下采用了新的教材体系,《纲要》强调了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合作学习等。
探究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借鉴研究性学习新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于细微之中见真效。
物理教材中,编写者采用了全新的编排,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美的彩色插图、课内实验独立成段、思考与讨论以及阅读材料、甚至大片的旁批空白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教师作为物理知识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吃透教材精神,领会编者意图。仅从教材分析可知,新课程要让学生自己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培养终身学习精神。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滋润着德育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社会的主人。
学会求知。“知”在这里不仅是物理知识,而是包括一切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求知”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物理学的发展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经典物理大厦建立,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对微观世界探索一直到霍金黑洞理论的研究无不说明了求知就是学会学习的本身,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求知也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的文化观
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即要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
物理学研究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从宇宙、银河系到原子、原子核;从电场、磁场到引力场都具有力和能的性质,遵循某种规律的相互作用,它们是物质,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构成统一的整体,“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普遍、最根本的属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电磁波的形成说明物体的运动是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思议的。
物理中的临界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质量互变规律教育的好题材。如核反应的临界体积、全反射的临界角、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物态变化的熔点、沸点等内容。
因此,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学习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学生可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会终身学习的原则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享用一辈子。
学会做事。知行一致,知为认识主、客观的世界,则“行”的目的旨在改造世界。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对“do”的理解更为广泛。教学过程不仅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动手试一试等常规内容;研究课题更是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总结等全新的过程,来学会某种仪器、某种交流的实际技能。
杜威理论认为学习最佳途径是在做中学。物理教学中,由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创设物理情境、发现讨论、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以外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风险精神和交流能力。实验教学时,在教师宏观调控下,让学生自己做预习报告,自主分组,自行选择方案和器材、自行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多组方案优劣,特别是鼓励创新和实验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人际协作过程培养社会行为能力。
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比较最大差距:做事能力。物理课改可以在学会做事层面上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21世纪的人,会做事将会成为人德育的重要品质,因为在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学会做事就是学会以首创精神能动地参与广泛而生动的发展过程。
学会共处。它的德育功能教给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学会共处,先要能够做到了解自己,尊重他人。物理学中,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等人的基础建立了经典物理体系,但他说:“我曾经看得远一些,只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学会共处,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在物理课题研究、课堂小组教学时,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物理发展历史上,像牛顿一个人做出多方面巨大贡献将不再出现。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重大物理课题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分工协作。如欧共体的质子同步加速器集中了十多个国
家的人力、财力;核能的开发、航天技术的发展都是凝聚着一大批物理学家的共同智慧。
学会共处,让学生明白物理等自然学科的发展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如核能的和平利用,航天事业的民用发展等。学会共处,教育学生不仅是人与人的关系,也要处理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物理教学中,如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酸雨、噪音和能源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护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会做人,是德育的根本目标。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标的阐述为: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即在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它超越狭义德育中“三理”(生理、伦理、心理),而强调人的所有潜能,强调人发展的多样性的个性。
史蒂芬·霍金,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宇宙学不可争议的权威。可他永远面临死亡,他不能行走、言语、不能自理。在与疾病斗争中发表了黑洞霍金辐射,提出宇宙无边界设想等重大科学贡献。但他与人为善,为了科学普及撰写《时间简史》,飞赴各地作公众演讲,他是做人的好榜样;法拉第出身贫苦,成名后19年坚持向青少年普及讲座受到后人称颂;居里夫妇历尽艰难,4年时间从4吨矿渣中提取0.1g的镭。
……
学会做人是狭义德育教育全部内容,它要求在政治上热爱祖国,行为上遵守社会法律、公共道德。21世纪的社会做人要从更广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