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育人功能
论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师进修园地•论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马亚鹏〃(1.银川市第九中学,宁夏银川750011; 2.宁夏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学科与教育的历史互动表明育人价值是学科的内禀属性,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认识物理世界.破除迷信教条的认知价值;掌握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思维的发展价值;培育科学精神,激励创新创造的精神价值;增进审美情趣,陶冶美好心灵的审美价值.课程实施中结合具体的物理课程内容分析其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是学科教育价值转化为学生素养的逻辑起点.关键词:物理学科;育人价值;认知;发展;精神;审美作为物理教师,我们时常会被一些重要而基本的问题所困扰,其中“学生为什么要学物理”和 “学生学习物理后可获得哪些独特的素养”这两个 问题最为关键,我们称其为物理教育研究的终极之问.用学术的语言来表述,则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转化的问题.核心素养时代的物理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和深人挖掘物理学的育人价值.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映,更 是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本文在追溯学科与教育关系的基础上,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提出一个具体分析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物理课程内容具体分析之.1育人价值是学科的内禀属性从价值哲学的角度,价值是事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相依关系,通俗地讲,价值是“好”或 者“有用”的代名词.所谓育人价值,实际上就是教 育价值.据陈桂生教授考证,教育一词的本义指“使人向善”,后转义为“健全人格的完善”,20世纪 后再次转义为“社会性人格的完善”.[1]可见,教育 本身就有“善好”的意义,只不过不同时代指代的具体内容不同,反映了对“培养什么人”的不同价 值判断.认识教育的上述内涵,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我国当代核心素养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导向.考虑到我国以分科课程为主的课程设计现状,只有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得以实现,才可以说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在这里,首要的前提是重估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历史地来看,学科与价值是筋脉相连的.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通过“知识即美 德”与“知识可教”逻辑必然地导出了“美德可教”的结论,可认为是讨论知识育人价值的思想之源.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即“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 育家斯宾塞针对古典课程“阻碍、荤息儿章发展”的状况,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主张以 “是否对实际生活、社会生活有用的角度,来确定 各门学科及知识的相对价值”,[2]倡导选取最有用、最有价值的内容纳人学科课程,为物理等学科 的设置提供了依据.赫胥黎非常重视科学真理的教育价值,为科学教育在中等教育体系中争取相应的地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亦不否认上述观点,他进一步指出真正有教育价值的知识是“活”的知识,即“个人在经验中获得和经过检验而获得的知识”.[1]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更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相应的科学中遴选出核心、主干知识而形成的.因此,学科的内 容选择与组织除了受制于科学的逻辑结构和相应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外,还与相应的教育价值观休戚相关.可以说.育人价值是学科的内禀属性.值得说明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科的育 人价值被异化为“在学科知识之外附加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并被认为是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德育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学科育人价值的狭隘化和窄化.可见,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认识、分析和“挖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资助,宁人社函〔2017〕279号.2018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宁夏中学物理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研究”(课题编号:18N X JY20)阶段性研究成果.702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进步不 仅推动了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彰显出丰富的人文价值”.[3]这些人文价值主要有:“物理学为人 类提供了一幅科学的世界图景,物理学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物理学所彰显的科学精神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物理学还包 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3]据此,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可概括为认知价值、发展价值、精神价值 和审美价值四个方面.2.1认知价值—认识物理世界.破除迷信教条物理学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中学 物理课程精选了经典物理学各主要分支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知识内容,并融人了现代物理学的主要观点,体现课程的基础性与时代性,以满 足青少年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发展之需要.这些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幅科学地认识物理世界的图景,它以概念为中介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什么样子以及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明确我们自身 在宇宙中的位置,使人们意识到世界对人类的意义,引导人们按照科学的规律生活.直至今日,“科 学的”已成为人类所信奉的基本价值规范.这是物 理学科认知价值的集中体现.比如古人将天体的运动看作是非常神圣的,在“天人感应”的认知模 式下,彗星的莅临往往预示着人间将发生战争或灾难等.而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将天上物体和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天体 将不再成为神秘的所在,而是严格遵循牛顿定律的一个物体,天地的界限因此被打破,这就促使人 类思想的触角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这说明物理知识不仅可以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预言未知 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状况;还具有破除迷信、教 条与权威的价值.不仅如此,还可以从科学理论的 具体陈述中反向推导出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以“劝诫或告诫人们不要去相信或去做”,[4]如熟知 热力学定律的人自然不会相信有人真的可以制造得出永动机.2.2发展价值一掌握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思维物理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体现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教育上.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物理学的发展总是从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可以是从已有理论中推演出来的还未曾解决的新问题,或者是发现了已有理论解释不了的新的现象或事实.当人们面对新问题时,往往会尝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提出一些假设,试着用这个假设去解释问题.至于假设是否合理,必须用实验来检验,于是人 们又需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采集并处理实验数据,将实验结果与原有的假设相对照,舍 弃错的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结论还应该解释或预测一些物理现象.最后,需要将上述的工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同其他人进行交流.正是通过问题、假设、实验、解释、交流等活动的不断循环,才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因此.物理学科课程引人科学探究,就是要通过物理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应用过程,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形成唯有通过物理教育才能获得的科学思维方式,使得学 生的心智得以训练,思维得以发展.经由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训练的心智“不仅能够应对日益扩张的科学知识前沿,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现代社会的健全公民”.[5]2.3精神价值—培育科学精神.激励创新创造科学精神的内容极其丰富,这里择要做一简单介绍.求真是科学的第一要务,因而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具体到物理学研究中,就是要尊重 客观事实,从实验的方法、数据的采集到数据处理,都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能捏造、篡改实验数据,更不能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理性的精神,相信自然界是有秩序并且这种秩序是人的理性可以认识的,是一切优秀科学家的坚定信念.科学是在被质疑中发展的,科学界没有 权威,一个结论合理不合理,正确不正确,都需要 接受实践的检验,质疑、批判、不迷信权威是科学最可贵的精神气质.科学研究要造福于人类,凡是 有损人类利益和伦理的科学研究都是不道德的,会受到公众的谴责.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献身精神,伽利略为了桿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自己的学说,不惜被宗教法庭判为终身监禁,但他的这种献身精神终于使人类冲破了愚昧与无知,走向了智慧与光明.尽管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内部的精神气质,但由科学所塑造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理应也成为科学昌明时代社会公众具有的重要的人文教养,而这种教养唯有经历全面的科学教育才能得以丰富、完善,进而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励创新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教育 的要义是教养科学精神”.[6]2.4审美价值——增进审美情趣.陶冶美好心灵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概而言之,71主要包括“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结构 美和发现美等”.[3]科学家对物理美的论述不胜枚举,科学界以美引真的故事亦是层出不穷,这里不 再一一赘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物理美的鉴赏并非科学家的专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而这种“超功利的美的历程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7]第一,在物理学习中“激发 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8]良好的直觉思维又具有促进科学创新的价值.第二,对物理美的鉴赏有助于增进审美情趣,陶冶美 好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和品位.只不过这种审美价值并不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价值那么明显,在实践中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美学的角度,“美在意象”,[9]终究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因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挖掘物理学科的审美价值:一是展示物理现象之美,二是经历 物理过程之美,三是欣赏物理结构之美.可见,对 物理美的体验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是相统一的,也 就是说,物理美是只有懂得了其中的奥秘的人在鉴赏物理现象、过程和结构时才得以显现的一种独特的美.3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分析上述从认知、发展、精神和审美四个方面概括地给出了分析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的一个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是综合的、概念化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加以具体化.可见,教师不仅要对物理教育的价值有渊博的见识,还要有“把这种见识转化到学科教育的技能有鉴于本文讨论的主题与篇幅,下面以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单元教学为例,就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分析展开讨论,以期为分析特定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提供一个范例.案例: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中的育人价值分析(1)认知价值.通过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愣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的学习,理解电磁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进一步完善电磁学的知识结构,形成电与 磁之间相互联系的自然观,并运用上述规律解释涡流、自感等现象,体会科学理论在解释自然中的巨大作用.(2)发展价值•经历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愣次定律、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归纳法在探究物理规律时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研究动生与感应电动势中非静电力的起源问题,体会逻 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体会理论思维的重要意义;通过麦克斯韦对感生电场的研究中,体会科 学假说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及作用,并通过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学习,认识到只有被实践检验了的科学假设才能成为科学理论,体会物理学科本质.(3)精神价值.在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物理规律的实验中,正确使 用实验仪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等,体会求真精神在探索自然规律时的重要性;了解法拉第及同时期其他物理学家对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发展的艰辛与科学家的质疑创新的探索精神,体会科学家的信念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了解涡流、电磁驱动和电磁阻尼等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事业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以及科学造福于人类的崇高价值.(4)审美价值.从奥斯特对“电生磁”的研究和法拉第对“磁 生电”的研究中,体验物理学中的对称之美;从自 感、互感、涡流等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体验物理学的现象之美;从由愣次定律所确定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中体验物理学的和谐、统一之美;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中体验物理规律的简洁之美;从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理得出自感电动势表达式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理论的逻辑之美.案例从四个维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电磁感应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是前述分析框架在电磁感应单元教学中的具体化.这一分析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逐步讨论了电磁学知识内容的扩展和结构化,体现科学的解释与预言功能.具体分析了电磁感应知识形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并分析了该单元中科学精神和审美教育的因素.这一分析,有助于教师在头脑中形成对电磁感应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价值.这些具体的育人价值可以作为统领课程实施的重要思想之源,便于 教师根据这些核心价值确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遴选、重组和开发教材资源,设计有利于价值转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施中提炼和生成核心经验,使学生获得唯有经过物理学习才能获得的独特的经验,进而转化为学生不可剥72离的素养,真正实现以物理学为载体而育人的物理教育.这一过程可用图1表示.图1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化路径因此,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宏观的、笼统的层面,而是要深人到特定的学习 内容,挖掘相应学习内容对学生认知、发展、精神 和审美方面的重要价值,实现育人价值的具体综合.唯此,才能为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化提供一个逻辑的起点.参考文献:1陈桂生.普通教育学纲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马亚鹂.物理教育的人文本质[J].基础教育.2013(4): 28-33.4李醒民.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0(5):43 —60.5李醒民.科学方法概览[J].哲学动态,2008(9) :8—15.6李醒民.科学的文化意蕴-_科学文化讲座[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马亚鹏.王骋.物理教师的人文素养新探[J].物理教师,2016(9):75 —77.8马亚鹏.指向创新素养的学生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8(4):63 —65.9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收稿日期:2020 —06 —18)#物理•技术•社会#利用同屏技术结合应用软件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焦晓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0433)摘要:创设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利用同屏技术结合照相机软件、physics video软件,增强课堂教学情境性的具体做法.对帮助学生养成在曰常生活中动手实验、进行物理思考的习惯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关键词:同屏技术;应用软件;VideoPhysics;情境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 了 4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其中,第2个方面为:在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并 明确指出:创设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1]情境性是学习的需要,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也就是说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课堂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我们要尝试加强物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信息类训练和探究开放类的训练.[2]传统的教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核心,忽视知 识学习过程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和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利用同屏技术结合应用软件,有利 于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增强物理教学的可视化程度,使不能实现的情境得以呈现.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实时交互,实现便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功能丰富的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不少应用软件可以用来探究物理规律,手机可以成为一个便携的随时可用的实验仪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随手可得的实验仪器,动手实验、进行物 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下面,笔者介绍利用同屏技术结合应用软件,增强课堂教学情境性的方法.1同屏技术的实现同屏技术是一种把手机等移动显示设备的屏幕实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实现课堂上的交互使用的转换技术.1.1有Wifi环境电脑与手机上,分别下载希沃授课助手电脑端、手机端程序,点开电脑端程序会出现图1所示龍慨73。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着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物理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这既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本身会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任何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二十世纪初,列宁曾明确指出:“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他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他既坚持实践,又重视哲学研究,自觉地学习哲学,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对近代物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牛顿力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电学中中性物体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统一,充分说明了许多物理现象和过程是“对立统一”的。
从统治人的思想达一千多年之久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而提出日心说,到布鲁诺惨死在真理的脚下,再到今天异常活跃的新宇宙论,也充分说明“规律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进行审美教育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因素。
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说过:“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
”物理学揭示了自然界丰富多采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同时也就展示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
科学固然不是美学,但科学中包含着美。
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体,无论把什么形状的磁针悬挂起来,它的一端总指向南极,另一端总指向北极。
我们的祖先最早把这一物理规律美变为科学美,发明了指南针,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牛顿集前人之大成,将互不联系的力学知识,将天体和地球上纷乱复杂的各种机械运动,用他的四个定律,通过数学方法,把他们的相互关系,非常简洁、概括地表达出来,从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经典力学图画,充分显示了物理理论美。
物理学科育人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有幸站在三尺讲台上,为祖国的花朵传授知识,播种希望。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物理学科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一门育人学科。
以下是我在物理学科育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结合实际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勇于发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手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物理科普书籍、观看物理纪录片等,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4.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至关重要。
1. 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智慧育人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刍议智慧育人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智慧是什么?智慧是人们“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时代呼唤智慧育人的物理课堂,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是物理课堂教学应承担的光荣使命。
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生机的课堂。
一、以鲜活的物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智慧育人物理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让物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
知识本身并没有意义,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中,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鲜活的,鲜活的生活介质会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
物理就是要见“物”讲“理”,当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时,物理学的知识就会鲜活起来。
比如在讲火车转弯的速度问题时,可结合“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2.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人教版高二物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法拉第根据“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及其磁通量变化”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的其他物理量,引出“感应电流的磁场及其磁通量”,再次探究两者的关系及规律,从而总结归纳出判断电磁感应中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通过电脑动画模拟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将这一不可见的、抽象的、难以解释清楚的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形象化、直观化,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目睹其变化过程。
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教育行业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而在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方面,多维度一体化的创新实践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对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结合个人观点,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多维度一体化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指导。
而在物理学类课程中,多维度一体化的实践,将充分考虑到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融入到实践与应用、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教学体系。
二、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物理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
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个人观点在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方面,我个人持认为,这种创新实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维度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也需要教师和学校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教育目标能够得以有效实现。
四、总结和回顾总体而言,多维度一体化物理学类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是教育界对于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更新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让物理课堂发挥育人功能
车还是那辆 车,树还是那棵树 ,到底 哪种说法对 ? 此时 ,可 以引导学生体会事物 的运动相 对性 。 3 、 两 面 性 。任 何 事 物 都 具 有 两 面 性 。 如 在 讲 杠杆时 ,师 生共 同总结 ,运用杠杆 时,要么会 费距 离省力 ,要 么会 费力省距离 ,没有 十全十美的事情 ! 再 比如讲水 力发 电、核能发 电时,可 以引用资料让 学生思考 ,有什 么危害 ?核 电站 的废料有办法处理 吗 ?大 型水 力发 电会造成生态破坏 吗?等等事例 , 引导学生思考事 物的两面性 !在讲 授 “ 无线 电通信 常识 ”时 ,向学生介绍手机给人们 带来方便的 同时 , 由于 电磁波辐射 也对人体造成 一定的伤害 。并且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如果 媒 体 宣 传 某 一 事 物 的绝 对 性 , 是 否 正确 ?从而培养学生辨 明是非 的能力。 三 、做 一 个 谦 虚 讲 理 的人 很多科 学家 是同学们崇拜 的偶像 ,他们身上集 中 了很 多优 点值 得 我 们 学 习 。例 如 : 牛 顿 是 英 国著 名 的物 理 学 家 和 数 学 家 ,他 在 力 学 、 光 学 、天 文 学 、 数 学 方 面 有 许 多 贡 献 ,奠 定 了经 典 物 理 学 的基 础 , 获得 了崇 高的荣誉 。但他非 常谦虚 地说: “ 如果说 我 曾经 看 得 远 一 些 , 那 是 因为 我站 在 巨 人 的 肩 上 。 ” 他还 曾经说 过: “ 我不知道世人 怎样看待我 ,但我 认为我不过 像一个在海边玩耍 的孩 童,不时为我找 到 比常见 的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 丽的贝壳而欣喜 , 而 展 现 在 我 面 前 的 是 全 然 未 被 发 现 的 浩 瀚 的 真 理 的 海洋 。”可见其谦虚程度 多么值得 我们 学习 。 物理 中学到 的所 有定理 、定律 、公式等规律无不反 映 出世 界 的 有 理 有 序 ,万 事 万 物 都 在 有 理 有 序 的运 行 中,而作 为世界 的微小 的一份子 ,我们更应该做 个 有 理 有 序 的人 。 四 、做 一 个 真 正 爱 国 的人 热爱 自己的祖 国就像热爱 自己的母亲一样 自然 ! 例如讲光现象时 ,告诉大家 :早在 公元 前 4世纪 , 墨翟就在 《 墨经 》 中用光 的直线传 播原理对小孔成 像做 出了正确的解释 。在讲杠杆 时,让同学们知道 : 《 墨 经 》记 载 的 关 于 这 一 原 理 的研 究 , 大 约 比古 希 腊 学 者 阿 基 米德 的 研 究 早 两 个 世 纪 。 《 墨 经 》 是 当 时 最 高 水 平 的 科 学 论 著 。讲 参 照物 时 , 可 以介 绍 先 秦时期 《 庄 子》中有记载 “ 飞鸟之 影未尝动也 ”。 晋代还有 “ 云游 西 行 ,而 谓 月 之 东 驰 也 ” 。除 了课 本 上 的之 外 ,还 可 以适 时 的给 学生 拓 展 古 人 在 天 文 、 地理、机械 、建筑等方面 的超 前智慧和 卓越 贡献 。 当 然 ,要 想 培 养 学 生 做 一 个 真 正 爱 国 的 人 , 只是 停 留在过 去的 自我陶醉 中是远远不够 的,也要让学生 了解到 当今 我国的现状 ,现在我们 所掌握 的各个领 域 的核 心科 技少之又少 ,绝 大多数被外 国掌握 ,并 且我们所发 展的基本都是跟 随性 的技术,真正创新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育人功能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其育人功能。
一、培养科学思维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分析等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实验作为一种具体的物理现象的呈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亲身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真实性和神奇性,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习光学原理时,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学生可以亲眼看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这种直观的实验效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三、促进团队合作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协作共进的实验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协助实验操作,还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过程,从实验数据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做出分析和推理。
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
五、实验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启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团队合作、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实验不仅仅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
高中物理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高中物理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育人理念,实现育人功能,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基础文化知识的渗透,还应该真正地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助力,让学生成为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人。
在此,本文也从三个方面出发,对于高中物理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高中;育人功能;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物理知识的讲解,还应该真正地促使学生在品德、性格方面受到良好的引导,真正地实现物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需要过多的依靠外界的引导和帮助,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是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凭借单纯的物理成绩去看待学生,那么就难以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真正地加强育人理念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掌握物理知识,更能够在思想品格方面受到良好的引导。
在此,本文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高中物理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一、融入物理学家的生平故事和主要成就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出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来为学生讲解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主要成就,发挥物理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中,学生也能够受到精神的感染,他们能够从物理学家身上看到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价值,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
具体地来说,教师可以在讲到某些物理知识的时候,适当融入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故事和主要成就,从而在课堂上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匀变速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生平出发。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伽利略的一些成就,重点介绍他在实验设备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却能够正确地得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并且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五育融合背景下深度解构高中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育融合背景下深度解构高中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赵㊀波(福建省顺昌金桥学校ꎬ福建南平353200)摘㊀要: 五育融合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战略ꎬ其主要是指德育㊁智育㊁体育㊁美育以及劳动教育ꎬ 五育融合 强调按照相应的学科逻辑ꎬ设定科学的五育教学目标㊁内容以及实施方法ꎬ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对于高中物理而言ꎬ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关联ꎬ从丰富的高中物理教学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元素ꎬ渗透五育内容ꎬ促进五育与物理课堂的深度融合ꎬ在正确认知高中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活动ꎬ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基于此ꎬ分析 五育融合 要求与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的融合策略ꎬ提出物理课程实践中教学活动渗透美育㊁劳动教育㊁体育㊁德育的方针策略ꎬ最后总结出 五育融合 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全面育人目标ꎬ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五育融合ꎻ高中物理ꎻ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9-0076-03收稿日期:2023-12-25作者简介:赵波(1982.11 )ꎬ男ꎬ吉林省吉林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 五育融合 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ꎬ教师要以 五育作用 以及相关教学精神为指引ꎬ在课堂教学上切实贯彻 五育并举 的教学方针ꎬ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ꎬ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物理思维建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ꎬ将学生由被动学习物理转化为主动探究物理[1].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 五育融合 作为重要的教学抓手ꎬ设立科学的课堂育人目标ꎬ突出全方位育人的实效性ꎬ提升智育水平ꎬ强化德育锻炼ꎬ注重美育熏陶ꎬ完成劳动教育ꎬ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系统化㊁全面化的科学设计ꎬ以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深度变革.1融合式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建构方向以往的高中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智育而忽略其他综合素养培育的问题ꎬ随着当前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入ꎬ高中物理课程建构也需要顺应改革方向ꎬ遵循当前全方位育人的迫切需求.为此ꎬ高中物理课程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ꎬ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价值观念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ꎬ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为此ꎬ教师要认识到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非相互独立ꎬ其本质就是各种教育相互融通ꎬ 五位一体 共同推进ꎬ在具体学科上发挥出五育的综合协同育人价值ꎬ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融通教育的深度融合ꎬ实现德智体美劳 1+1+1+1+1大于5 的育人功效.高中物理传统育人课程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ꎬ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教师要对物理知识体系的结构以及各个章节进行全面解构ꎬ要更重视物理知识大概念㊁大单元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ꎬ综合统筹各种类型的物理知识ꎬ通过有效的归纳统整寻找五育内容与物理之间的有效结合点ꎬ保持物理课程的自然灵动ꎬ使学生67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各方面的教育知识.同时在课程建构上多融合一些实践活动ꎬ引导学生在生活观察中总结物理知识体系ꎬ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剖析重构ꎬ促进整个课程结构的更新迭代ꎬ为五育与高中物理的深度融合夯实基础.2物理课程与五育的融合策略2.1物理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强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ꎬ劳动教育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并非一定在教室发生ꎬ而是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㊁劳动实践结合起来ꎬ随时随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对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零碎知识点进行重组ꎬ更改教学顺序ꎬ深度剖析教学内容ꎬ科学开展项目学习ꎬ让学生随时随地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ꎬ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劳动紧密融合ꎬ启迪学生物理智慧ꎬ帮助其做到善于思考和发现ꎬ促进劳动教育与物理课程的深度融合.例如在 力的分解 知识点学习上ꎬ教师组织学生亲身感受斜坡拉车ꎬ体会沿斜坡㊁垂直斜坡两个方向上的重力分解变化情况ꎬ鼓励学生思考应采用何种方式减小拉车大小.在学生思考过程中ꎬ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能否在避免斜面倾角减小的前提下降低拉车作用力? 之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指出可以通过 走曲线 的方式ꎬ即通过斜面长度的增加ꎬ来减少运动方向中重力的分力[2].2.2物理课程与德育的有机融合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ꎬ高中物理教育有必要落实 德育为先 原则ꎬ在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ꎬ在课堂活动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ꎬ以品德修养增强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注意为不同的物理知识选择相对应的德育素材ꎬ让物理课堂充满人文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物理学科学习价值ꎬ让学生通过一些真实㊁有用的物理问题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ꎬ以物理知识为桥梁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ꎬ从而形成良好的综合德育素养.教师在教学素材选取上ꎬ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成果ꎬ如近年来我国有载人航天㊁探月㊁蛟龙㊁超级计算机㊁ 祝融号 火星车等诸多科技成果ꎬ将上述素材完全融入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人工智能㊁机器人㊁互联网㊁大数据等知识和物理知识相联系ꎬ精心选取一些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科内涵的物理问题.例如在 圆周运动 知识学习上ꎬ教师可以选择明代书籍«天工开物»中的牛力齿轮翻车作为德育素材ꎬ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行展示ꎬ并适当穿插我国农业和手工业悠久的发展历史ꎬ赋予物理课堂丰厚的人文氛围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ꎬ培养创新意识[3].此外在 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教学上ꎬ为了落实德育目标ꎬ深化学生对该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ꎬ为学生播放王亚平天宫太空授课的视频ꎬ对太空中失重状态下单摆㊁陀螺运动情况进行展示.如微重力状态下竖直面上单摆可以进行匀速圆周运动ꎬ陀螺可以在任何一个方向上绕轴旋转.利用该视频素材渗透德育ꎬ可以让学生在高效理解物理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ꎬ对我国空间技术发展有准确的了解ꎬ有效弘扬工匠精神和科学意识ꎬ将物理学科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彰显出来ꎬ实现润物细无声般的思想道德教育.2.3物理课程与美育的有机融合高中阶段物理学科中的美育并非只是让学生进行视觉上的美感欣赏ꎬ还是让学生在物理知识本质中寻找逻辑美ꎬ如认识物理规律的简洁与深刻㊁和谐与统一㊁对称与守恒等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成为审美主体的思维意识ꎬ能够自觉透过物理知识感悟其中的 和谐愉悦感 ꎬ引导学生主动求真㊁向善㊁向美ꎬ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此ꎬ教师要善于发现物理知识中蕴含的美ꎬ组织学生通过深度观察来品味物理学之美[4].例如在 光学 以及 表面张力 等物理知识学习中ꎬ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ꎬ组织学生深入生态农业基地进行实践考察ꎬ通过各种摄影㊁绘画活动开展探究式学习.如部分学生观察到荷叶上有露珠滚动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叶面上的露珠为何接近球形? 学生联系所学知识ꎬ能够自然得出与 表面张力有关 的结果.针对学生观察到的彩虹现象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深入探讨ꎬ帮助学生发现彩虹形成原理.学生在该部分知识学习中发现物理知识可以在视觉上呈现美感ꎬ引导学77生发现物理知识背后的规律美ꎬ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本身具有的简洁美㊁对称美㊁周期美以及循环美ꎬ有效挖掘物理学科的美育价值ꎬ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2.4物理课程与体育的有机融合物理学科五育中体育锻炼可以给学生的智力培育提供空间和锻炼机会ꎬ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敏感度.借助一些真实的体育活动ꎬ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力学无处不在ꎬ让学生带着物理思维投入体育运动中去ꎬ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ꎬ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例如在 液体 知识学习中ꎬ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液体具有阻力ꎬ在游泳运动中运动员如何减少水的阻力来提高运动成绩?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部分学生探究发现ꎬ液体中流线型物体的阻力最小ꎬ要想减少运动过程中身体受到的阻力ꎬ就需要保持身体的水平姿势.教师适时点拨ꎬ指出在游泳运动中人体的最佳姿势应是身体保持平卧ꎬ并且有适度紧张感的流线型姿势[5].此时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游泳运动中的部分技术动作ꎬ引导学生一同观看运动比赛ꎬ以物理的视角来分析运动员的技术要领ꎬ体会到运用物理知识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也可以跳水运动为例ꎬ引领学生思考该项目中运动员 压水花 让整个运动更有美感的原理ꎬ但怎样把水花压好离不开物理知识中力学的帮助.教师适时引入 平掌撞水 技术ꎬ引出 斜升角越小ꎬ溅起水花高度越小 的知识ꎬ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运动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将物理知识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ꎬ能够做到科学运动㊁健康运动ꎬ提高个人运动成效ꎬ让整个体育活动更科学㊁合理ꎬ实现体育与智育双提升.3 五育融合 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育人目标设计㊀㊀良好的育人目标可以为高中物理五育活动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ꎬ并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ꎬ同时能够彰显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中物理课程上的鲜明导向ꎬ对整个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ꎬ教师在五育目标设计上ꎬ首先ꎬ需要设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教育目标ꎬ提倡学生通过五育融合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ꎬ提倡学生在形成物理观念后主动思考事物原理[6].其次ꎬ需要设立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教育目标ꎬ即要通过五育融合将学生的物理思维尽可能扩大ꎬ教师要勇于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壁垒ꎬ厘清五育融合背景下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教育共生的逻辑关系ꎬ形成系统㊁全面的教育合力ꎬ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物理原理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最后ꎬ还要设立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目标ꎬ将以往的物理教学唯成绩论转化为围绕着人的发展为前提展开教育ꎬ从育分回归到育人层面上来ꎬ改变教学定位ꎬ将知识本位转化为素养本位ꎬ实现五育深度融合目标.4结束语综上所述ꎬ高中物理学科的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ꎬ即要围绕学生全方位成长进行综合教育.为此要充分落实五育融合教学理念ꎬ改变以往以功利主义为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ꎬ进行全面的教育评价.在 以人为本 理念的引导下促进德育㊁智育㊁体育㊁美育㊁劳动教育等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深度融合ꎬ通过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ꎬ实现多学科教学整体推进ꎬ实现融合育人的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陈青妹.五育并举视角下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探究[J].中学理科园地ꎬ2023ꎬ19(02):29-30.[2]蔡丽心ꎬ洪益军. 双减 背景下高中物理五种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ꎬ2022ꎬ18(06):4-5.[3]杨钰玲.基于 五育并举 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J].中学理科园地ꎬ2022ꎬ18(06):60-62.[4]何健.高中物理教学中 五育 的融合及渗透[J].求知导刊ꎬ2022(08):74-76.[5]杜與晟ꎬ李康康.基于生活体验的高中物理学习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ꎬ2022(06):69-71.[6]徐燕.高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J].新课程研究ꎬ2021(29):29-30.[责任编辑:李㊀璟]87。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育人有效性若干思考
一
、
教师在物理学科教学上要做 到高屋建瓴 , 对
物理 学科 的 知识 体 系 要 了如 指 掌 , 游 刃有 余 、 右 能 左 逢 源地 组 织 课 堂教 学
首 先 , 师 在 上 课 之 前 , 必 须 认 真 研 究 教 材 文 本 , 找 本 教 就 寻 节 课 物 理 教 学 的重 点和 难 点 , 找 教 学 的切 入 点和 突 破 口 , 极 寻 积 探 寻 最 佳 的课 堂 教 学 模 式 ,设 计 好 教 学 步 骤 。 教 师 只 有 做 到 这 样 , 能 有 效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因 为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果 才 如
具 体 教 学 技 巧 , 允 许 学 生 自 由交流 、 学 生 充 分 的 自主权 。 能 给 有 教 师 认 为 探 究 教 学 适 合 聪 明 的 学 生 ,对 一般 的 学 生 不 适
需 动 脑 筋 来 思 考 问 题 , 形 中也 削 弱 了探 究 。 无 建 议 教 师 可 以 两 节 课 连 着 上 ,甚 至 可 以考 虑 增 加 课 外 的 时 间 。 个 学 期选 择 一 到两 个 探 究课 题 给 学 生 是 完 全 可 以做 好 的 。 一 3教 师 无 意 中将 探 究 的 结 果 透 露 给 学 生 , 响 了 问 题 的 探 . 影
究
合 。 种 认 识 不 正 确 。 管 探 究 教 学 对 学 生提 出 了教 高 要 求 , 这 尽 但
是 我 们 不 能 剥 夺 学 生 对 知 识 进 行 探 究 的 权 利 ,在 美 国 的 国 家 科 学 教 育 标 准 中指 出小 学 3年 级 以 上 的 学 生就 可 以 开展 探 究 活 动 并 从 中获 益 。科 学 探 究 实 际 上 是 学 生 在 学 习 活动 的 交 流 过 程 中
物理学科育人价值 万浩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主题。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是处于长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时期,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学生本来形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已经凝固在他们的心中以及表现在各种行为活动中,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很难实现的,而且效果也不明显。但最具价值的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像课程标准中所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日积月累,感受、体验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且不是孤立进行的。”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资源,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有趣的物理模型,让学生初步能领略物理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只要树立了学生这样的科学价值观,让他们知道社会每个领域都充满着物理知识。培养了他们这样的情感态度,他们就会自觉的进行物理自主学习,个人的求知欲望也会随之而增加,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
浅析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浅析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陶丽娟(宁夏回族自治区育才中学)摘要: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辅的课程改革为教学的转变开拓了空间,针对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功能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育人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这一目标,物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以这些理念为基础,提出了物理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对学生掌握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等物理知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在科学态度、兴趣、求知欲、合作与交流精神以及STS观念的渗透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物理教学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标对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系统归纳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教学。
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以物为研究对象的物理学科进入以育人为目标的物理课堂时,物理教育便赋予了物理教学一种育人的功能。
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品德修养,物理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育人功能而展开。
一、知识与技能 1.传授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物理教学传授的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及知识,如力、热、声、光、电等内容,普遍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当今社会里,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在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机械教学方式转变到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灵活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必要的物理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
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XXX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小学教育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
现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各研究领域的德育功能。
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法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
物理学及其课程蕴涵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在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方面都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现行的XXX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就提出要“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研究观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物理学科中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方法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态度、专业素养、师德风范等,这些形成了物理学科的育人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物理学科的文化熏陶,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使其在智育、德育、美育、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应该是实现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物理教学的求知功能、应用功能,重视知识的研究,使学生大量的研究时间都用于解题、应对考试上,学科的育人价值却未得到重视。
2010年9月,XXX教研室正式启动学科育人价值课题的研究。
当下开展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概述(一)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1.研究的目标明确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挖掘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育人价值,针对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育人缺失部分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推动教书育人观念在广大物理教师中的普遍确立,推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持续修订和完善。
浅谈物理思政教育,提升课程育人功能
[摘要]通过对物理学教育特点进行研究,在物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物理教师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脚踏实地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秀文化等规范的社会价值理念,这是新时代赋予物理教师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物理;思政教育;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5-0196-02浅谈物理思政教育,提升课程育人功能李旭辉(南安市工业学校,福建南安362300)中职学校的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原理、定律、公式多和逻辑思维强的特点,中职学生由于文化底子薄,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思想政治课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强,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学生的重视程度有限。
根据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师应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果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物理教师要脚踏实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运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理念就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师德修养与专业水平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
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要以德立身、爱岗敬业、积极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榜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课程思政要求物理教师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理想信念。
发挥物理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总第357期验失去了意义,丝毫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3.实验教学应试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实验教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将实验的方案、步骤和结论分条罗列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强加记忆。
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缺少对物理实验过程的探究,缺少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更缺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的激发。
虽然这样能使学生在考试时根据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完成答卷,也能取得较好的物理成绩,但是让学生真正做实验,学生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1.转变观念是前提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转变教师观念是前提。
教师一定要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点,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要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实验教学渠道,为学生搭建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探究的实验环境。
2.抓好落实是基础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好实验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装备实验室,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以供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另一方面,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操作,人人乐于探究,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效果。
另外,要落实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随堂点拨,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点拨引导,让学生能真正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3.激发兴趣是关键针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较为困难、缺乏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教师要大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使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将会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模式。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从物理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从物理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作者:张虎岗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1期《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复习课是一种常见课型,在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应有之义。
本文以物理八年级期末复习课为例,不仅关注常规教学任务的达成,还重视学生道德情操、辩证思维、坚毅品格、审美情趣的培养,推动学生养成健全人格,探索初中物理学科育人新路径。
本课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如下图所示。
一、回顾仪器操作,树立规则意识教师出示刻度尺、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测量仪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然后,每组各选一个代表回答并演示使用过程,对操作不规范之处,同组成员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实验获得准确的数据离不开测量;测量需要使用测量仪器。
通过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测量时,如果不遵守规则,测出的数据可信度就差。
同样,在生活中也需要遵守规则,因為我们生活在一个规则的世界,规则让生活变得有序,也让我们成为有信用的人、文明的人、幸福的人。
每个人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
二、分析生活实例,培养辩证思维教师播放两个与惯性有关的短视频。
第1个视频是装满毛竹的货车紧急刹车,车上的毛竹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并滑出车厢刺穿前面小汽车的后窗玻璃;第2个视频是高楼利用阻尼球的惯性为高楼减震。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视频,学生认识到惯性既有利又有弊。
在此基础上,再联想到摩擦力、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体会到“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从而在心里埋下辩证思维的“种子”,感悟到在生活中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与人交往也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要懂得欣赏与包容。
三、训练中考真题,铸造坚毅品格笔者节选了一道2021年河北省中考物理真题。
物理教师育人工作总结实例
物理教师育人工作总结实例在过去的学期里,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育人工作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 关心和关注学生:我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我会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我会给每个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解答他们在物理学科上遇到的问题,并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意见。
2.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动脑思考、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
我会在教学中融入实际应用和生活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为此,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学术材料。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物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会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推理和实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我会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需要和意见,并及时与他们沟通。
我会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育人工作,我看到了学生们在物理学科中的积极变化。
他们不再把物理学科看作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开始喜欢上了物理学并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
我相信,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理 科普 育人 项目
物理科普育人项目标题: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导语:物理科普育人项目旨在向读者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人们对物理世界的奥秘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例子,以人类的视角叙述物理学的知识,让读者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力和运动是无处不在的。
当我们走路、跑步或开车时,我们都会感受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让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通过生动的例子,如小明踢足球和小红划船,我们可以理解力是如何影响物体运动的。
第二部分:能量与转化能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贯穿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也在不同形式间进行转化。
例如,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通过讲述小明放风筝和小红骑自行车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第三部分:电磁学的奥秘电磁学是物理学中最具魅力的分支之一。
它探索了电和磁的关系,并揭示了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通过讲述小明使用手机收发信息和小红听收音机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第四部分:相对论与宇宙的奥秘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认识。
通过讲述小明乘坐飞船探索宇宙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相对论对宇宙探索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理解宇宙的影响。
结语:物理科普育人项目旨在向读者传递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
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物理学,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共同追求知识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摘要】本文提出德育是有狭义(学会做人)和广义(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之分。
现代德育教育要从各学科课程背景下更新观念和方法;德育要重实效,要与各学科课程中的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整合,本文以物理学科为例。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实效
德育狭义上指的是学会做人,但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网络化,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德育应从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①四个层面上展开教育。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实效,而不是德育目标无限上升,脱离生活需求的口号,也不是仅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的理性工具而无视德育学习主体的主体性,它们必将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活动。
德育也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它是学校教育阵地的最主要的任务,育人是一切重中之重。
德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努力借物理课程改革之机,挖掘德育因素,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进行有序教学活动,势在必行。
教育部新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确立了共同的三个基本纬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纲要下采用了新的教材体系,《纲要》强调了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合作学习等。
探究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借鉴研究性学习新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于细微之中见真效。
物理教材中,编写者采用了全新的编排,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美的彩色插图、课内实验独立成段、思考与讨论以及阅读材料、甚至大片的旁批空白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教师作为物理知识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吃透教材精神,领会编者意图。
仅从教材分析可知,新课程要让学生自己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培养终身学习精神。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滋润着德育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社会的主人。
学会求知。
“知”在这里不仅是物理知识,而是包括一切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
“求知”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物理学的发展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经典物理大厦建立,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对微观世界探索一直到霍金黑洞理论的研究无不说明了求知就是学会学习的本身,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求知也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的文化观
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即要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
物理学研究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
从宇宙、银河系到原子、原子核;从电场、磁场到引力场都具有力和能的性质,遵循某种规律的相互作用,它们是物质,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构成统一的整体,“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
运动是物质普遍、最根本的属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电磁波的形成说明物体的运动是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思议的。
物理中的临界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质量互变规律教育的好题材。
如核反应的临界体积、全反射的临界角、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物态变化的熔点、沸点等内容。
因此,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
学习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学生可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会终身学习的原则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享用一辈子。
学会做事。
知行一致,知为认识主、客观的世界,则“行”的目的旨在改造世界。
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对“do”的理解更为广泛。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动手试一试等常规内容;研究课题更是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总结等全新的过程,来学会某种仪器、某种交流的实际技能。
杜威理论认为学习最佳途径是在做中学。
物理教学中,由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创设物理情境、发现讨论、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以外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风险精神和交流能力。
实验教学时,在教师宏观调控下,让学生自己做预习报告,自主分组,自行选择方案和器材、自行进行数据处理。
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多组方案优劣,特别是鼓励创新和实验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人际协作过程培养社会行为能力。
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比较最大差距:做事能力。
物理课改可以在学会做事层面上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
21世纪的人,会做事将会成为人德育的重要品质,因为在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学会做事就是学会以首创精神能动地参与广泛而生动的发展过程。
学会共处。
它的德育功能教给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学会共处,先要能够做到了解自己,尊重他人。
物理学中,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等人的基础建立了经典物理体系,但他说:“我曾经看得远一些,只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
学会共处,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在物理课题研究、课堂小组教学时,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物理发展历史上,像牛顿一个人做出多方面巨大贡献将不再出现。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重大物理课题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分工协作。
如欧共体的质子同步加速器集中了十多个国
家的人力、财力;核能的开发、航天技术的发展都是凝聚着一大批物理学家的共同智慧。
学会共处,让学生明白物理等自然学科的发展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人类的进步。
如核能的和平利用,航天事业的民用发展等。
学会共处,教育学生不仅是人与人的关系,也要处理人与自然合谐相处。
物理教学中,如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酸雨、噪音和能源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护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会做人,是德育的根本目标。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标的阐述为: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
即在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它超越狭义德育中“三理”(生理、伦理、心理),而强调人的所有潜能,强调人发展的多样性的个性。
史蒂芬·霍金,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宇宙学不可争议的权威。
可他永远面临死亡,他不能行走、言语、不能自理。
在与疾病斗争中发表了黑洞霍金辐射,提出宇宙无边界设想等重大科学贡献。
但他与人为善,为了科学普及撰写《时间简史》,飞赴各地作公众演讲,他是做人的好榜样;法拉第出身贫苦,成名后19年坚持向青少年普及讲座受到后人称颂;居里夫妇历尽艰难,4年时间从4吨矿渣中提取0.1g的镭。
……
学会做人是狭义德育教育全部内容,它要求在政治上热爱祖国,行为上遵守社会法律、公共道德。
21世纪的社会做人要从更广的背
景去思考人的未来,人的发展,要有国际的眼光看德育教育。
德育,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更不是呆板的口号,借新一轮课程改革契机,发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将学科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整合,将学科内容和德育内容整合,最后实现方法上的整合。
笔者无甚高论,本文就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徐玉珍:《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4期。
(2)牟大全:《牟大全物理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3)周南照、孙云晓:《学会共处》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