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的防护范围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单支避雷针45°保护范围的计算

单支避雷针45°保护范围的计算
wwwzhulongcom1单支避雷针45保护范围的计算单支避雷针45保护范围的计算为了防止雷电对厂房露天配电装置易燃建筑物水塔及塔吊和井架等高大设施的袭击造成危害一般采用避雷针作为防护装置
单支避雷针 45°保护范围的计算
为了防止雷电对厂房、露天配电装置、易燃建筑物、水塔及塔吊 和井架等高大设施的袭击造成危害,一般采用避雷针作为防护装置。 防护装置一般由避雷针、引下线、接地极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把雷 电流引入大地,以保人身和建筑物的安全。
保护范围? (1)计算法:
2
筑龙网
(2)查曲线图法:根据 h=29m、hx=11m,由图 4—58 曲线可查得 rx=21m(图中粗线所示)。
3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以对直击雷所保护的空间来表示。平原,地 区宜采用顶端保护角 45。的折线保护范围,如图 4—57 所示。其保 护范围的计算可采用公式计算和查曲线图等。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 r=1.5h(1TI)
式中 h——避雷针的高度,m; r——在地面保护半径,m。
(4—393)
1
筑龙网
(2)避雷针在被保护高度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
2.查曲线图法 当已知避雷针的高度 h、被保护物高度 hx、在被保护物高度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rx 三个数据中的任意两个时,可根据图 4—58 所示曲线查得第三个数据。
3.实例计算 例某建筑物高度为 11m,避雷针高度为 29m。求其建筑物顶端的

滚球法计算接闪器防护范围

滚球法计算接闪器防护范围

图2、单支接闪杆计算图
当接闪杆在 hx 高度的平面上时,保护半径
rx
按如下公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rx h(2hr h) hx(2hr hx)
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如下公式计算:
r 0 h(2hr h)

r 2 hr ( hy h 0 ) ( hy h 0 ) 2
· · · · · · · · · · · · · · · · · · · · 4-4
b 0 CO EO h1(2hr h1) D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4.在AOB轴线上,A、B间保护范围上边线位置的计算 方法如下:
hx hr (hr h1) 2 D12 x 2
1.接闪杆高度小于或等于滚球半径时
如图所示,距地面hr处 作一平行于地面的直线, hr 以杆尖为圆心, 为半 径画弧线与直线交于A、 B两点。以A、B为圆心, hr 为半径画弧与地面相切 并交于杆尖处。则此图 中弧线与地面之间是其 保护范围,为一个对称 的椎体。水平截面为圆 形。
图1,单支接闪杆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HO’线上距地面hr 的一点O’为 圆心,以 (hr h1) 2 D12 所作的圆弧AB。
5.两杆间AEBC部分内的保 护范围确定方法与两支等 高接闪杆类似,而ACO与 AEO对称,BCO和BEO 对称。 ACO保护范围确定方法如 下:在hx 和C点所处的垂 直平面上,以 hx 作为假想 避雷针,按单支避雷针的 方法逐点确定。 其他部分ACO方法相同。

用折线法滚球法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用折线法滚球法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 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

下面分别介绍计算过程。

一、 折线法1,1单支避雷针h 为避雷针的高度(m );h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度(m );r x 为在高度为h x 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针离设备至少5m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在被保护高度h x 当h x ≥ h /2 r x =(h -h x )×p =h a ×p当h x <h /2 r x =(1.5h -2h x )×p p —高度影响系数 h ≤ 30m 时,p =1 ;30<h ≤ 120 m 时1.2两只避雷针1.2.1两支避雷针高度相同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采用两针后,外侧的保护范围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 为两针间距离;2b x 等于在高度为h x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离为D/2。

b x=1.5(h o—h x )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 不宜大于5h o 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h o=h ‐D/7p 当D=7p ×h a 时, b x=01.2.1两支避雷针高度不同俩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仍按单针的方法确定,俩针内侧的保护范围:先作出较高针的保护范围的边界,之后由较低针的针顶部作一条与地面平行线,这两者的交点对地面作垂线,将此垂线看作一假想避雷针,再作它与较低针的保护范围,这样2和3就是相当于俩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图中 f=D1/7p1.2.3三支或四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以两两当作两只避雷针确定保护范围二、 滚球法所谓“滚球法”(roll‐ball method),就是选择一个半径为hr(滚球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护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如果球体只接触到避雷针(线)或避雷针(线)与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则该部位就在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之内。

避雷针和避雷线

避雷针和避雷线

避雷针的作用
使雷电电场发生畸变,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 (线)上 将雷电安全导入地中 使位于其保护范围内的设备和建筑物免遭雷 的直击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电力行业标准—折线法 IEC标准—滚球法
两者存在较大差别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不够确切的
避雷针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接地电阻(欧) 序号 1 2 接地网名称 调度通讯综合楼 通讯站(塔) 一般 <1 <5 高土壤电阻率 <5 <10
网作为屋面保护的接闪装置。
避雷网(带)分明装和暗
装两种。明装避雷网(带)一
般可用直径8mm的圆钢或截
面12x4mm2的扁钢做成。为
避免接闪部位的振动力,宜将
网(带)支起10~20cm,支持点间距取1~1.5m,应注意美
观和伸缩问题。暗装时可利用建筑内不小于3mm的钢筋。
(4)避雷线
(5)避雷环 (6)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4 避雷针(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线)保护范围,在不同标准(规程、规范等)中规 定的不同,不同文献中推荐的计算方法不同。有人写文章说 这个对那个错,或说这个错那个对。这是误解。 所谓保护范围是指被保护物在此空间内可遭受雷击概率在 可接受值之内。各种文献规定的不同保护范围是允许遭受雷 击概率不同。例如,电力行标DL/T620-1997规定的避雷针 (线)保护范围内可能遭受雷击概率为0.1%,即保护范围可 靠率达0.999。又如,美国推荐性的IEEE Std 142-1991规定 的避雷针保护范围,滚球半径(击距)为30m,大约保护范 围内遭受雷击概率(绕击率)为0.1%,采用45m,大约为 0.5%。
避雷针(线)的防雷保护作用,在于它比被保护物高,能把雷 电从被保护物上方引向自身并安全泄入大地。因此,避雷针(线) 的引雷和安全泄入大地是至关重要的。 避雷针(线)的引雷作用,基本上是这样的,在雷电先导阶段, 避雷针(线)顶部聚积电荷,在发展先导和避雷针(线)顶端之间 通道中建立了很大电场强度,避雷针(线)迎面先导的产生和发展 大大加强这通道中的场强,最后选定击中避雷针(线),布置在靠 近避雷针(线)的被保护物比避雷针(线)低,由于避雷针(线) 的屏蔽和迎面先导作用,所以被保护物遭受雷击的概率很小。利用 避雷针(线)可实现直击雷保护。虽然这方法不是主动的,但能提 供99.5%至99.9%保护效果。对密闭在完全金属壳体(或金属网) 内被保护物才能提供完全保护。例如,人在金属壳体内或在停放的 金属壳体汽车内,能安全免遭雷击伤害。按避雷针(线)引雷性能, 确切名称应是“引雷针(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有的 学者称为《导闪针(线)》,后来在一些文献上称为《接闪器》或 《拦截器》。但因避雷针(线)这一名词已被广泛地使用,成为惯 用名词,一时难以变动。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的分析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的分析

屋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尹飞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防雷专业,南京 210044摘要:建筑物防雷设计中普遍产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但在实际工程中,用于滚球法计算的基准面选取成了很大问题。

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分析,得出了滚球与屋面相切、滚球与屋面不相切两种基本情况,并推导出相应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防雷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出较科学的避雷针保护范围。

关键词:屋面避雷针、滚球法、保护范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在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中,已普遍采用滚球法确定建筑物、构筑物上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

较之以前的防雷保护范围计算方法,滚球法概念清晰,计算公式科学、合理且便于使用,提高了防雷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了工程建设项目抵御雷电侵害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滚球法”计算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1.1“滚球法”定义定义:滚球法是想象空中有一半径为hr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hr分别为30m、45m、60m)的球体,沿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表面触及接闪器,或只接触接闪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2]。

1.2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3]图1.2.1是单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示意图:① 距地面hr 高度作一平行线于地面的平行线。

② 以针尖O 为圆心,hr 为半径,做弧线交于平行线A 、B 两点。

③ 以A 、B 为圆心,hr 为半径,做弧线分别与针尖相交和地面相切。

弧线以下到地面范围是避雷针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图1.2.2是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简图:图1.2.2地面避雷针保护半径: ()220h h h OD r r r --== (1)hx 高度水平面上避雷针保护半径:()()22220x r r r r x h h h h h h BC r r -----=-=(2)2.屋面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处于屋面的避雷针,实际上就是将避雷针的参考面由地面转换成了屋面。

iec 滚球半径

iec 滚球半径

iec 滚球半径滚球法是基于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原理,采用图解法并推导出计算公式以得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滚球半径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有重要影响,IEC标准和国标根据建筑物分类规定了不同等级建筑物的滚球半径:中国建筑标准I级30米、II级45米、III级60米;IEC标准I级20米、II级30米、III级45米、IV级60米。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公式为:当时,,当时令,代入前面两式中即得到对应的保护范围。

式中为避雷针在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为滚球半径(m),为被保护物的高度(m),为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两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的情况下,当两支接闪杆距离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所规定的方法确定,当时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两针间的保护范围根据两针间的距离D以及避雷针高度确定。

同理,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也可根据两支避雷针的范围分别计算得出。

根据滚球法确定的单支避雷针和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示意图如图2、图3。

滚球法特点:雷击范围和雷电流大小有关。

雷击范围近似用半径为S 的球体表示,S越大则雷击影响范围也越大。

S又与雷电流大小有关,雷电流越大则S也越大;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与需保护设备所能承受的最大雷击电流大小有关。

滚球法能根据不同设备相应的雷电冲击绝缘耐受水平确定设备能承受的最大雷击电流,从而设计相应安全级别的直击雷防护系统,使得电流大于最大雷击电流值的直击雷都可通过避雷针或避雷线得到保护,而小于最大雷击电流值的雷电流绕击可通过相应的避雷器得到保护。

根据滚球法原理,设备所能承受的雷电流冲击绝缘水平越大滚球半径也就越大、相应该区域的避雷针布置间距就较大,设备所能承受的雷电流冲击绝缘水平越小滚球半径就越小、相应区域的避雷针布置间距就较小。

根据折线法避雷针的高度可代替其密度,即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避雷针布置间距较大时可增加避雷针的高度来满足保护范围的要求,但对于滚球法避雷针的高度不能用来替代密度。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避雷针是一种用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击损害的设备。

它通过将雷电引导到地面上,分散和消除雷电的能量,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为了确保避雷针的有效性,人们需要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是指避雷针能够有效保护的范围,也就是避雷针周围的空间中,雷电不会直接击中建筑物或人员的范围。

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避雷针的高度、形状、材质等。

通常情况下,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Rp = k * h
其中,Rp表示避雷针的保护半径,k为系数,h为避雷针的高度。

系数k是根据避雷针的形状、材质等因素进行调整的,通常介于10至25之间。

具体数值取决于避雷针的具体设计和制造标准。

避雷针的高度h是指避雷针顶部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将避雷针的高度转换为米,以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保护效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周围环境的电磁场强
度、雷电的频率和能量等都会对避雷针的保护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避雷针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形、建筑物周围的物体等。

除了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还需考虑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一般建议将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高处,并且保证避雷针的互不遮挡。

如果建筑物较大,需要安装多个避雷针,以确保全面的保护。

总之,避雷针的保护半径是根据避雷针的高度和形状等因素来计算的。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击的危害,提高雷电防护的能力。

国家规范中防雷保护范围变迁

国家规范中防雷保护范围变迁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是我国第一版防雷规范, 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1]建革函字150号通知的要求,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主持,一机部第八设计院负责,会同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五机部第五设计院、一机部第一设计院(上述单位均为当时名称)于1972 年至 1974 年共同编制,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标[1983]1659号通知批准颁发。

在这前后出现过多种防雷保护范围方法。

一、曲线法我国过去防雷保护范围沿用前苏联的做法,其中为电力系统防雷所用的是所谓曲线法。

根据这一方法,单支避雷针在一定的被保护物高度下的保护范围(半径)可以用下式表示:式( 1-1 )式中:r x—避雷针的保护半径;h—避雷针高度;h x—被保护物高度;h a=h-h 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式( 1 )适用于h≤30米的避雷针。

当h>30米时,式( 1-1 )的结果须乘以系数。

图1曲线法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由公式可知,曲线法无论计算还是作图,都比较复杂繁琐;对于两支及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则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或者依靠复杂的曲线图表才能得出。

为了使计算和作图得以简化,前苏联提出了所谓折线法。

二、折线法折线法被引用于我国《民用建筑物防雷保护》(1962年版)中,图2折线法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当≤2.67时,被保护物将位于下部的△COD和COD´中,此时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为:式(2-1)当≥2.67时,被保护物将位于上部的尖顶中,此时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较小:式(2-2)折线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要比曲线法简单一些,但仍有不少烦琐与不便之处,即使在前苏联,折线法也没有完全取代曲线法,从而形成两种防雷保护法方法长期并存的局面。

三、新折线法3.1 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部分采用了广西大学发配电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即新折线法。

图3新折线法单支避雷针保护范保护范围计算公式为:当≥时,式(2-1)当<时,式(2-2)上面的结果应用于h≤30米的避雷针。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防止设备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使雷击中在针、线上 (不会击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ha h hx h/2
图中:h为避雷针 h 的高度(m);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 度(m); rx 为在 高度为 hx 的水平面 上的保护半径 (m)。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①当 hx≥h/2时, r=(h- h)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x x
在被保护高度
5 .5 (h≤30m时,p=1 , 30<h≤120m时, p ) h h
②当 x <h/2时
rx =(1.5h-2 hx)P
针离设备至少5m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用两针后针的保护范围的外侧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 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为两 针间距离;2 bx等于在高度为 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 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 离为D/2。
D
rx
rx
习题:某厂有两个原油罐,一个高为12米、 直径为6米,另一个高10米、直径10米,两 油罐的净距为16米。试设计采用单支避雷针 保护的最佳方案,并绘出避雷针的平面保护 范围。
习题:某变电站内有两根等高避雷针,高度 为25米、针间距离为45米。某被保护物位于 两针之间,被保护物高度为11米。试计算避雷 针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b bx 确定: x=1.5(h0-hx)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多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多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针之 间的保 护 范围: 以高度 为h的地 面平行 线和O点垂线的 定 ( 所 示 ) r 图2
交 心, ( h +D ) 点o为圆 、 h ) (/ / , 2 为半径, 弧( 所示) 作圆 图1 ,
相交于两针尖A、 B,圆弧A 就是 两针保护 范 围的上边线 ; B 在 离两针 中间 点距 离为X 上 边 线 的 高度 可按 公 式 :x h— 的 h = r
一 ‘
图2 双 支等高避 雷针 的保护范 围立体 图
2 双支等高避雷针保 护范 围的计算举例
例一 : 某地建造雷达塔楼 , 采用 架设在天线平 台上的双支 等高避 雷针 保护 , 平台高2 m, 0 直径 1. 雷达天线罩 高度 为 26 m,
7 直径66 试按二类防雷建 筑物标准计算避 雷针的高度 。 m。 . m,
的理解、 《 掌握 规范》 附录提 供的方法 , 是使避雷针 对保 护物提 想避雷针 ,按单 支避雷针 的方 法逐点确定, C A O B O B O、 E 、 E 部
供有效保护的关键 , 面通过 实际计算例子 , 下 介绍我们 常用的
计算方法。
分 的 保 护 范 围方 法与 A O 分 相 同 。 C部
= 时
因此 , 两针 的 保 护 范 围是 以 两针 针 尖 为 顶做 成 的 两个 圆 L
当双支避 雷针的 高度h 针 间距 离D≥2 / ≤h, 、 按单支避 雷针方法计算。
锥体和以上边线为假 想避 雷针构成的立体 图形。而在 高度h x
当D 2 < v
时 ,外侧按 单 支避 雷针 方法 计算 ; 两 上 的 剖 面是 以此 圆锥 体 的 底 部及 剖 面 平 面组 成 的 立体 图形 确

折线法

折线法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为此,就“折线法”和“滚球法”的计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建筑物高度大于20 m以上不适用;“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投资成本相对大。

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

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常用的“折线法”和国标的“滚球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折线法”避雷保护计算“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

L/ 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图。

1.1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用公式式中:Rp——保护半径;h——避雷针的高度;P——高度影响因数。

其中,P的取值是:当h≤30 m,P=1;当30 m的h的纯数值;当h>20 m时,只能取h=120 m。

1.2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a)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式中:Rp——避雷针在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p——被保护物的高度;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b)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2“滚球法”避雷保护计算“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

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 50057—994(2000年版)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雷电的防护及数值计算

雷电的防护及数值计算

1.6雷电的防护GB50057-94中对雷防提出的总则(第1.0.1条)规定:“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放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放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注意,这里提的是“防止或减少”而不是一概要求“防止”,同时也提出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的合理要同时考虑。

在标准的条文说明中指出:“有人认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就万无一失了。

从经济的观点出发,要达到这点是太浪费了,因此特指出“或减少”,以示不是万无一失,因为按照本规范设计的防雷装置的安全度不是100% 。

1.6.1直击雷的防护防直击雷的外部装置包括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引下线、接地装置,另外也包括屏蔽措施,通过这些装置迅速地将把雷电流泄放放入地。

1.6.2 电涌的防护为保护设备安全和抑制各种雷电感应引起的浪涌过电压,必须采取系统有效的保护措施,即在电源线信号线上加装浪涌抑制器。

1.6.3等电位连接为防护雷电流引起电磁感应和地电位反击的破坏作用,所有允许连接的设备金属外壳,接地的金属管线和导体间应进行的等电位连接。

是防雷电引起的电磁感应、地电位反击的重要措施(但不允许连接的导体之间防反击是以保持足够的距离实现——防闪络)。

从实质上讲电涌保护也是一种瞬间的等电位连接,是用SPD器件把不能连续与地连接的通电导体(电源线、信号线)与地连接起来。

1.6.4屏蔽用于防护雷电引起的电磁脉冲辐射的破坏作用。

1.6.5防闪络措施对于不能采取等电位连接和使用点涌保护器防护时,通过保持距离抑制雷电引起的地点位反击和电磁感应等的破坏作用。

(下图为基站防雷系统图)1.7 雷电流的特性● 每次雷击的电流波形是随机的,差别很大。

● 雷电流波形一般都是前沿陡而后沿时间相对较长的波形,一般前沿时间在几个微秒到几十个微秒,后沿的半值值时间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微秒。

避雷针折线法与滚球法

避雷针折线法与滚球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各有不同,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计算方法:1、折线法:即单一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折线圆锥体。

2、曲线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曲线锥体。

3、直线法:是以避雷针的针尖为顶点作一俯角来确定,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用45°角,对一般建筑物采用60°角,实质上保护范围为一直线圆锥体。

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

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常用的“折线法”和国标的“滚球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为此,就“折线法”和“滚球法”的计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建筑物高度大于20 m 以上不适用;“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投资成本相对大。

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

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常用的“折线法”和国标的“滚球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折线法”避雷保护计算“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

L/ 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图。

1.1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用公式式中:Rp——保护半径;h——避雷针的高度;P——高度影响因数。

其中,P的取值是:当h≤30 m,P=1;当30 m的h的纯数值;当h>20 m时,只能取h=120 m。

利用滚球法进行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

利用滚球法进行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

利用滚球法进行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摘要:“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

笔者阐述了利用滚球法进行防雷设计的设计步骤,并给出了r x、bx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避雷针滚球法保护范围1 前言“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

国标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滚球法是以h r 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利用滚球法进行防雷(两支避雷针及以上)设计时,需要确定的因素包括:防雷类别、避雷针在h x高度的保护半径r x值、避雷针在h x高度联合保护的最小保护宽度b x值。

下面将对如何利用滚球法进行防雷设计做简单的阐述。

2 滚球半径h x的确定按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hr(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3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5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3 避雷针在h 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 x的确定按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避雷针在h 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 x值为:(1)式中,r x—避雷针在h 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 x—被保护物的高度(m);h—避雷针的高度(m)。

当hx=0时,由公式(1)可以得到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 o值为:(2)式中,r o—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4 避雷针在hx高度联合保护的最小保护宽度bx值的确定在防雷设计中,我们不仅需要在图中标注出h值、r x值、D值;而且还要标注出bx值。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当 ≥h/2时, =(h- )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h≤30m时,p=1 , 30<h≤120m时, ) 当 <h/2时
=(1.5h-2 )备至少5m
4
在被保护高度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用两针后针的保护范围的外侧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为两针间距离;2 等于在高度为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离为D/2。 确定: =1.5(h0-hx)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习题:某变电站内有两根等高避雷针,高度为25米、针间距离为45米。某被保护物位于两针之间,被保护物高度为11米。试计算避雷针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h0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h0=h-D/7p 当D=7p 时, =0
D
三、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俩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仍按单针的方法确定。俩针内侧的保护范围见下图所示,按下列方法确定:先作出较高针的保护范围的边界,之后由较低针的针的顶部作一条与地面平行线,这两者的交点对地面作垂线,将此垂线看作一假想避雷针,再作它与较低针的保护范围,这样2和3就是相当于俩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中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防止设备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使雷击中在针、线上(不会击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图中:h为避雷针的高度(m);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度(m); 为在高度为 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山区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简化计算及作图

山区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简化计算及作图

山区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简化计算及作图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强大的自然力量,经常会带来生命和财产上的损失。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雷电的危害性,开始研究和应对雷电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和作图方法,用于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

【正文】一、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山区避雷针是一种用于防止雷电危害的设备,在山区和高地上尤其重要。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建筑物和人类的安全。

但是,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气象条件等。

因此,了解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对于设计和安装避雷针至关重要。

二、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近似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基于闪电电流波形的简化计算方法。

1. 闪电电流波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闪电电流波形。

闪电电流是雷击过程中的一种瞬态电流,其波形通常是一个上升时间很短、峰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脉冲电流。

根据国际电气工程委员会(IEC)的标准,闪电电流波形可以用标准波形代替,标准波形的脉冲前沿时间为1.2微秒,峰值电流为200kA。

2. 简化计算公式基于闪电电流波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化的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该公式如下:Rp = 2.5 × H × (1 + 0.5 × W/H) × (I/200kA)^0.4 其中,Rp表示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单位为米;H表示避雷针的高度,单位为米;W表示避雷针横截面的宽度,单位为米;I表示闪电电流的峰值电流,单位为千安。

该公式的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工程设计的要求,但并不适用于特殊情况,比如雷电密度特别高的区域。

三、作图方法除了计算公式,我们还可以使用作图方法来计算山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保护范围,同时也可以帮助设计者进行优化设计。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与实践避雷针是一种重要的防雷设备,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小雷击对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危害。

在安装避雷针时,一个关键的参数就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其应用与效果。

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闪over电压水平与建筑物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相关标准,一般的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为:Rp = √(2 * h * Sg)其中,Rp为避雷针的保护半径,h为建筑物的高度,Sg为地面闪over电压水平。

这个公式基于雷电泄放的物理原理,为避雷针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物的形状、材料、周围环境等。

在确定建筑物的高度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高度以及潜在的地形变化。

地面闪over电压水平的测量也需要进行多次采样,以减小误差。

通过避雷针保护半径的合理计算与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降低雷击发生的概率。

然而,仅仅依靠避雷针并不能完全消除雷电带来的危害,其他防雷设备与安全措施同样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结合建筑物的类型、用途以及地区的气象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全面提升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在一座高楼大厦的顶端,一颗巍峨的避雷针矗立着,它无声地守护着整座建筑物,保护着无数的人们。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计算方法与实践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安全与可靠的防雷技术。

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不断优化防雷系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起来,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是保护建筑物防雷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该计算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能够提高避雷针的防护效果,降低雷击风险。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避雷针不是万能的,综合应用其他防雷设备和安全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建筑物与人们的安全。

【参考译文】【文档标题】: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与实践【文档简介】: 本文探讨了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其应用与效果。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一)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一)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一)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简介避雷针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设备、人身安全不受雷击危害的重要装置。

保护半径是指避雷针能够有效防护的范围,正确计算保护半径对于设计和安装避雷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

1. 球面法计算•根据球面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要求避雷针的高度和半径已知。

•根据电气规范等相关标准,计算球面的体积。

•根据球面的体积和高度,计算半径。

2. 母线法计算•母线法是一种常用的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母线长度和避雷针的高度。

•然后根据电气规范等相关标准,计算母线的体积。

•根据母线的体积和高度,计算半径。

3. 雷电防护区域法计算•雷电防护区域法是一种较为综合的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

•根据真空电晕的理论,结合电场理论,计算雷电防护区域的面积。

•根据雷电防护区域的面积,计算半径。

4. 内外表面法计算•内外表面法是一种常用于计算金属杆类避雷针保护半径的方法。

•首先要根据金属杆的直径和高度,计算内外表面的面积。

•根据电气规范等相关标准,计算内外表面的体积。

•根据内外表面的体积和高度,计算半径。

5. 特殊情况的计算方法•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如避雷针与建筑物、设备等之间存在遮挡物,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遮挡物的形状和材料等因素,计算遮挡物的遮挡率。

•根据遮挡率,调整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结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避雷针的有效保护作用。

作为一名资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方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安全发展。

注意:本文仅为一份相关文章的示例,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确定。

请在实际应用中遵循相关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雷针的防护范围计算方法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为此,就“折线法”和“滚球法”的计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建筑物高度大于20 m以上不适用;“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投资成本相对大。

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

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常用的“折线法”和国标的“滚球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折线法”避雷保护计算“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

L/ 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图。

1.1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用公式式中:Rp——保护半径;h——避雷针的高度;P——高度影响因数。

其中,P的取值是:当h≤30 m,P=1;当30 m的h的纯数值;当h>20 m时,只能取h=120 m。

1.2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a)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式中:Rp——避雷针在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p——被保护物的高度;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b)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2“滚球法”避雷保护计算“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

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 50057—994(2000年版)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见表。

应用滚球法,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可见以下方法及图2。

a)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距地面hR处作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以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A,两点。

以A,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这样,从弧线起到地面就是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避雷针在hP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公式[2](4)计算确定式中: Rp——避雷针保护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R——滚球半径,按表确定;hp——被保护物的高度;R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b)当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p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并作为圆心,亦可见图2。

3“滚球法”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存在的问题3.1 存在问题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保护范围可以很好地得到确认,但用“滚球法”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却存在较大的误差。

“滚球法”是以避雷针和被保护物所在平面为一无限延伸的平面作为前提的,当被保护物位于屋顶天面时,天面不是一个无限延伸的平面,况且,当滚球同时与避雷针尖和天面避雷带接触时,滚球和天面之间不存在确定的相切关系。

因此《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将不能直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计算其保护范围呢?由于天面不可延伸且形状不规则,因此,根据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的原理,当避雷针位置确定后,滚球在以避雷针尖作为一个支点,以避雷带上任一点作为另一支点滚动时,它在一定高度的保护范围也将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从理论上讲,要想知道被保护物体能否得到全面保护,我们需要计算出以避雷针尖为一个滚球支点,以避雷带上的所有点作为另一个滚球支点时,用避雷针在一定高度的所有保护半径来确定被保护物体能否完全得到保护。

这种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偏差。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被保护物体能否得到避雷针的完全保护。

从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的原理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a)以避雷针的顶点为一个支点,另一个支点距避雷针基点的垂直距离越近时,其在一定高度的保护半径越小,反之,另一个支点距避雷针的基点垂直的距离越远(不能超过滚球半径)时,其在一定高度的保护半径越大。

b)当被保护物体最高点垂直于避雷针的平面上,计算出的保护半径大于被保护物体上最远点距避雷针的垂直距离时,该被保护物体可得到避雷针的全面保护。

根据以上推论,我们只要计算出避雷带上距避雷针基点最近(指以避雷针基点作为起点,经被保护物体在天面上的正投影与避雷带上各点连线中的最短距离)的点作为支点时,一定高度的保护距离,即可判断出该物体能否得到全面保护(当计算出的保护距离大于该被保护物体到避雷针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时,被保护物体得到全面保护,反之,则相反)。

3.2举例说明假设天面有一物体,物体的高度为3 m,其最远点距避雷针基点的垂直距离为7 m,避雷带上距避雷针基点最近的点(该支点与避雷针基点的连线经过被保护物体在天面的正投影)距避雷针的垂直距离为5 m。

避雷针设多高才能对该物体进行全面保护?根据以上条件,假设避雷针的基点为O点,被保护物体上距避雷针的最远点设为A点,滚球的另一个支点为点,依据滚球法的原理,可作图3。

a)分别以A,两点为圆心,以hR为半径划圆弧,则圆弧相交于E点,E点即为滚球的圆心。

b)以E点为圆心,以hR为半径划圆,则该圆一定经过A,两点且与避雷针相交于C点(当E点距避雷针的垂直距离大于hR时,无交点),OC即为所求避雷针的高度。

c)经过滚球中心点E点作垂直于O的直线,与O的延长线相交于F点。

连接EA,EB,EC,则线段EA,EB,EC相等且等于滚球半径。

经A,C两点作垂直于EF的直线,与EF相交于I,H两点。

d)设F=x,EF=y,避雷针高度OC=h,滚球半径取45m,则可得方程组y=43.95 m。

避雷针的高度应取一定的裕量,所以取高度为7.5m,可对物体进行全面保护。

如果用G50057—994标准给出的滚球法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为h= 6.4m,被保护对象可能得不到全面保护,存在一定雷电绕击概率。

4实例比较下面以发电厂一些常见建筑物的保护面积来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由于电厂的建筑物多数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所以滚球半径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选择,即hR=60 m)。

某电厂油区有两种规格的油罐,油罐保护高度hP分别为8 m和25 m,都设置了同样高度的避雷针,避雷针高度h=40 m,油罐保护半径分别以折线法和滚球法进行计算。

4.1折线法根据公式(1),油罐保护高度8m的地面保护半径等于油罐保护高度25 m的地面保护半径,R=5hP=52.2 m。

这是因为保护高度hP=8 m<0.5h=20 m,而保护高度hP=25 m>0.5h=20 m。

油罐保护高度8 m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p=(1.5h-2hp)P=20.88 m。

油罐保护高度25 m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p=(h-hp)P= 13.05 m。

4.2滚球法因为避雷针高度h=40 m,滚球半径hR= 60m,h<hR,根据公式[2](4),油罐保护高度8 m的地面保护半径等于油罐保护高度25 m的地面保护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滚球半径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选),用“滚球法”计算出来的建筑物高度水平面的保护半径(13.72 m和7.84 m)要比“折线法”计算出来的保护半径(20.88 m和13.05 m)要小,换言之,要达到相同的保护半径,用“滚球法”计算出的避雷针高度要比“折线法”计算出来的高度要高,可见“滚球法”要比“折线法”对独立避雷针的要求略高一些。

只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度低于20 m时,“滚球法”算出的避雷针保护范围才与“折线法”算出的保护范围相似。

5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a)“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只适用于20 m以下的避雷高度,不能计算高度20 m以上建筑物的保护范围,而且计算结果与雷电流大小无关。

b)“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

凡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线(带),不管建筑物的高度如何,都可采用滚球法来确定保护范围,并且保护范围与雷电流大小有关,但独立避雷针、避雷线受相应的滚球半径限制(60 m),其高度和计算相对复杂,比“折线法”要增大投资。

c)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滚球法的原理设计出不同的避雷针组合,对天面上的重要设施进行保护。

由于对大气电学特别是闪电规律的认识,现在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闪电现象的随机性,而且大气现象还与地理位置,地貌等有关。

所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防雷技术的看法还有很多意见。

目前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直击雷防护都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设计的,而按照现行行业标准进行的电力设备直击雷防护设计,从949年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全运行经验的考验,没有出现重大问题。

在对建筑物防雷设计国标送审稿审查时,电力系统过电压方面的专家已经指出,电力设备不同一般建筑物,因此该国标不一定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直击雷防护。

但“滚球法”对于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保护有很大的优势,了解规程中“折线法”和“滚球法”的各自特点,具体工程具体分析,才能制订出一套安全经济的保护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