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 幼儿园课程论 第二章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行为目标
梅杰认为,行为目标必须包含三个部分:
(1)儿童外显的行为表现 (2)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 (3)行为表现公认的准则(可接受的最低的熟练水平)
例子:能在户外的树木、花草、土里寻找小虫。
书上:以“兔子”为课题的教学目标。p74
(一)行为目标
拟定幼儿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两点:p74
高宽课程,提出数十条关键经验作为对教师组织和实施教育过程的提示。
EEP课程:社会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的目标
(三)表现性目标
1、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2、观赏花,谈谈自己的发现 3、听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故 事的感受。
(三)表现性目标
(二)生成性目标
看下面的目标:
1、添画、制作一本连环画故事书 2、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有表情地表达。
(二)生成性目标
含义: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 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 发展过程:p77 起源: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赋予另一种意义:斯腾豪斯,“过程原则” 发展到极致:人本主义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体现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题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时 代精神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兼容并蓄
课程目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
具体课程目标:课程专家、幼儿园、教师等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二、课程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一)行为目标 (二)生成性目标 (三)表现性目标
(一)行为目标
看下面的目标:
含义: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 现。 提出者:艾斯纳 艾斯纳认为,表现性目标是指向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特点:追求反应的多元性。 以表现技能为基础的。 鼓励鹅绒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自己的观点、意象和情感。
二、课程中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二)生成性目标
对生成性目标的评价:
体现了儿童学习特点的尊重 有利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
(二)生成性目标
优点:p78
1、教师被解放 2、儿童和教师的主动性得到实现
不足:p78
1、对教师要求高 2、教师难以同时对话许多孩子
(二)生成性目标
儿童早期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案
第一,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第二,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一)行为目标
拟定幼儿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两点:p74
第一,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要求:配合幼儿的年龄、能力,依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描述行为目标的动词:说出、指出、描述、复述、辨认、分辨出、数出、画出,
不适宜:培养、启发、认识、了解、知道、促进等抽象词。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的不足:
1、由于其具体而明确地表述了可以识别的要素,那些很难转化为行为的以 及一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和教育后无法“立竿见影”的内容就容易被忽略了。 2、容易使教师只见目标不见儿童,这对儿童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一)行为目标
西方,行为目标取向在早期儿童教育课程中的影响远远不比不上它在学校课 程中的影响。 东方文化对行为目标有较高的接纳性。 书上例子:以通过绘画和手工的自我表达,p76
1、儿童能够从各种材料中选出绘画和手工的材料; 2、儿童能够在不太依赖他人想法的情况下自己绘画手工; 3、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思考:
(一)行为目标
含义: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磕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 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客观性+操作性 发展过程: 确立者:博比特,《课程》 发展者: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继承者: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发展者:梅杰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从一般到具体
教育目的
课程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教育活动目标)
教育目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权威性机构
(一)行为目标
拟定幼儿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两点:p74
第二,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要求;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会期望他们能从不同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例如:分辨水果的活动,p74 关于水的目标,p75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的优点:
1、克服了以往课程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 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2、当教师以行为目标作为导向时,他(她)对教学任务更为明确,对教学 过程的把握比较清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