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句中的“间”。
(6)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数",副词,义为"屡次";"目",名词,义为"眼睛";名词用在副词之后活用作动词,"目"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眼睛示意"。
2、名词+名词。
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把"沛公军"理解为"沛公和军队"或"沛公的军队"都是不符合文意的,看成动宾关系更无从谈起,这里只有把它们看成主谓关系,即把"军"看成动词,解释为"驻军、驻扎",才符合句意、文意。
3、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能、会、应、肯、要、愿、须”等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之后,当活用作动词来讲,义为"游泳"。
4、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
高中文言知识06文言词类活用4大类型
集录六文言文词类活用4大类型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区别:词类活用是依靠语法功能而临时活用,离开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所以,它属于语法学范畴;一词多义是词本身就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分属几个不同的词类,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不同的含义,但却并不改变它的词性,因此,它属于词汇学的范畴。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带有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翻译时译成兼语式。
例如: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让……住宿)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活;使……长肉)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带有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译为“把……看作……”“把……当做……”。
例如: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把……当做老师)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看作第一位;把……看作第二位)③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④粪.土.当年万户候(把……看作粪土)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忧虑的地方)④惧有伏.焉(伏兵)2.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和宾语的关系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称之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作谓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翻译时要采用兼语的形式体现。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或使……归顺)③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钟鸣)3.为动用法为动用法,指的是主语为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行为,即“主语为宾语怎么样”①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②即泣.之三日 (为……哭泣)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一定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的活用类型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名词的活用类型:
- 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通过是否在词尾加上-s或-es来判断。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数字修饰,不可数名词不能。
2.动词的活用类型:
-时态活用:根据所使用的时态形式来判断,如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语态活用:根据是否使用被动语态来判断。
3.形容词的活用类型:
- 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通过在词尾加上-er或-est,或者在前面加
上more或most来判断。
4.副词的活用类型:
- 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通过在词尾加上-er或-est,或者在前面加
上more或most来判断。
- 副词的构成:一些副词可以通过在形容词的基础上加上-ly来构成。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词类的活用方法不太规则,需要具体查阅词典
或语法书来判断。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词类活用意思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能源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1)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4.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1)(表示比喻),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3)(表示处所)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5.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词类活用类型一览
词类活用类型一览(1)名词活用为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陈涉世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2)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序》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5)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6)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7)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一)词类活用的类型: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腊”原义为“干肉”,动词。
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本不属于活用范畴,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在此介绍。
名词作状语的类型:①表示处所。
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道”意为“在道路上”作“苦”的状语。
又如“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廷”意为“在朝廷”。
②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③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
④表示比喻。
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
再如“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
分别译为“象云一样(聚集)”“象回声一样(应和)”“象影子一样(跟从)”名词作状语的识别:名主+ 名状+ 动2、动词的活用:(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中的“惊”意为“使……惊”。
(完整版)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 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 句中的“翼”。
(2)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 句中的“兄”。
(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 句中的“箕畚”。
(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 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 句中的“间”。
(6)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句中的“间”。
(6)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指的是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本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以适应表达的需要。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具备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用刀杀”的意思。
2.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原本是形容词,这里表示“使……活下来”的意思。
3.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例如:“毕礼而归之”中的“归”,原本是动词,这里表示“使……回去”的意思。
4.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使……为王”的意思。
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今王鼓乐于此无所事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以荣汝身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定
意动用法
❖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 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办法使秦国(的势力)变弱。
❖ ③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 答案: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使动用法
❖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 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 1、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答案: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成为王,我有什 么面目见他们呢?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3、表示往昔
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处所): 例;相如廷叱之
名词“廷”作“叱”的状语,表示“斥”的地点: 在朝廷
⑦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南取百越之地。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 作的趋向:向南。
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 “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 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 能和他作朋友)
小结二: 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 有省略宾语的。
❖ 3、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 答案: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 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 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西南其户”,意思 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
“词类活用”的类型 11、名词作动词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6、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词类活用”的类型 21、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句中的“间”。
(6)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 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 1 句中的“翼”。
(2)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 2 句中的“兄”。
(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 3 句中的“箕畚”。
(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 4 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 5 句中的“间”。
(6)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意、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意、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
因为能愿动词、副词、否定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副词、否定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连词前后一般为动词。
﹙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范曾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沛公军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3)(能源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
(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
(1)(表示比喻),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表示处所)例如: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1)动词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时候,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作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其货。
《促织》
(3)名词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例如:
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
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例如: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二十年》【旆(pei),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并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
动词一般不用作意动。
用作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