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
数学模型--人在雨中奔跑速度及淋雨量的关系4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本文在给定的降雨条件下,分别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人体在雨中行走时淋雨多少与行走速度、降雨方向等因素的关系。
其中文中所涉及到的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淋雨量,是指人在雨中行走时全身所接收到得雨的体积,可表示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淋雨的多少与接收雨的面积和淋雨时间的乘积。
针对问题一,设降雨淋遍全身不考虑雨的方向,经简化假设得人淋雨面积为前后左右及头顶面积之和。
针对问题二,雨迎面吹来,雨线方向与行走方向在同一平面,人淋雨面积为前方和头顶面积之和。
因各个方向上降雨速度分量不同,故分别计算头顶和前方的淋雨量后相加即为总的淋雨量。
据此可列出总淋雨量W与行走速度v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表明v时,淋雨量最少。
当行走速度为max针对问题三,雨从背面吹来,雨线与行走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人淋雨量与人和雨相对速度有关。
列出函数关系式分析并求解。
关键词淋雨量;降雨的大小;降雨的方向(风);路程的远近;行走的速度;雨滴下落的速度,角度;降雨强度;一、问题重述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遇到下雨而没带雨具的时刻,我们在那时会有很多选择,其中之一就是淋雨,往往好多人会在雨中快走或奔跑而使自己身体淋雨量最小化,但往往很多人会感觉到淋雨量并不会因为快走或奔跑而减少多少,反而有时候淋雨量倒有所增加,淋雨量和速度等有关参数的关系如何,是否人走得越快雨淋得越少,让我们假设一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真实情况。
当我们在雨中从一处沿直线跑到另一处时,如果雨速为常数,走的时候身体的动作的大小和暴露在雨中的面积大小影响着淋雨的多少,并且行走速度也同样影响着淋雨量Q,将人体简化成一个长方体,高a=1.5米,宽b=0.5米,厚c=0.2m,行走距离D,雨速u,降雨量I,行走速度为ν。
1、当我们不考虑风,即雨滴垂直下落时,淋雨量和人行走速度之间的关系?2、当雨滴从前方(斜的)下落时,即雨滴与人体的夹角为θ,建立总淋雨量与速度v及其它参数之间的关系,此时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3、当雨从人的背面吹来,即雨滴与人体的夹角为θ,建立总淋雨量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二、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2.1 基本假设1、假设人行走的路线是直线;2、不考虑风的方向(即假定前后左右都淋雨),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假设,主要为了建模的方便,并且假设雨滴的速度为常数;3、为计算淋雨面积的方便,把人体表面积看成长方体,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厚度用c 表示,且abc都是定值。
雨中跑步数学模型(蒋伟)
雨中跑步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模型建立了在雨中奔跑时淋雨最少与奔跑速度,雨量,降雨方向,路程远近的关系,从而得出在雨中如何奔跑才会淋雨最少的方法。
关键词:淋雨量,降雨的大小,降雨的方向,路程的远近,奔跑的速度问题重述:要在雨中从一处沿直线跑到另一处,若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试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是否跑得越快,淋雨量越少。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1)把人体视为长方体,身高h 米,宽度w 米,厚度d 米。
淋雨总量用C 升来记。
2)降雨大小用降雨强度I 厘米/时来描述,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平面上的降下水的厚度。
在这里可视其为一常量。
3)降雨方向保持不变。
4)你以一定常的速度v 米/秒跑完全程D 米。
模型建立与计算1)不考虑雨的方向,此时,你的前后左右和上方都将淋雨。
淋雨的面积 )( 222米wd dh wh S ++=雨中行走的时间 )(秒vD t = 降雨强度 )/()3600/01.0()/(01.0)/(s m I I I ==时米时厘米(升)米S I v D S I t C ⨯⨯=⨯⨯⨯=3600/)/(10)(01.0)3600/(3 模型中为变量。
为参数,而v S I D ,, 结论:淋雨量与速度成反比。
这也验证了尽可能快跑能减少淋雨量。
米即米米米小时厘米米若取参数22.2,20.0,50.0,50.1,/2,1000======S d w h I D 秒。
分秒,即你在雨中行走了每秒,则计算得米度你在雨中行走的最大速472167/6=v从而可以计算被淋的雨水的总量为2.041(升)。
经仔细分析,可知你在雨中只跑了2分47 秒,但被淋了2 升的雨水。
这是不可思议的。
表明:用此模型描述雨中行走的淋雨量不符合实际。
原因:不考虑降雨的方向的假设, 使问题过于简化。
2)考虑降雨方向。
若记雨滴下落速度为r (米/秒)雨滴的密度为1 ,≤p p表示在一定的时刻在单位体积的空间内,由雨滴所占的空间的比例数,也称为降雨强度系数。
下雨天跑得快和跑得慢淋的雨物理题
下雨天跑得快和跑得慢淋的雨物理题
这个问题不但是一道物理问题,还是一道经典的数学建模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此进行求解。
为了方便建模,把人简化成一个长方体。
并假设人的奔跑速度为匀速的v,人的淋雨量为w,人在雨中的行进距离为d,行进时间为t(d/v)。
雨水迎面的下落速度为匀速的u,雨水的平均密度为ρ,雨水与地面的夹角为θ。
由此可以计算出,雨水相对于头顶的垂直速度分量为vy=usinθ,雨水相对于身体前方的水平速度分量为vx=ucosθ+v。
头顶的淋雨面积s1=ab,
身体的淋雨面积s2=bh。
因此,人的总淋雨量就是头顶淋雨量和身体前方淋雨量之和。
头顶的淋雨量为:
身体前方的淋雨量为:
总的淋雨量为:
显然,w/v<0,这意味着随着速度v的增加,淋雨量w在逐渐减小。
并且如果人的身体与雨水平行,理论上只有头部会受到淋雨。
因此,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对于没有带伞的人来说,在雨中奔跑的速度越快,并且身体的倾斜方向刚好跟雨水平行,那么,这个人所淋到的雨水是最少的。
为了便于计算,模型做了很多简化,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符合实际的。
关于在雨中是应该跑的慢还是跑的快,可以考虑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种是在雨中以接近于零的速度运动,还有一种是在雨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显然,运动相同的距离,在雨中运动的时间越短,所淋到的雨水也会越少。
淋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淋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雨时,是慢点走还是快点走淋雨少?生活中,人们经常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下面,我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应建立一个模型。
由质量m=ρV知,要求质量,必须先知道密度ρ。
在此就需引入雨水密度ρ,但要注意此密度并不是水的密度,而是把雨滴在空间中平均分布之后的密度。
有了密度之后,再必须知道体积。
在流体中,V=υtS.现在就可以求淋雨量了,这里的淋雨量其实就是质量。
设想有一个很小的面积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则有
dQ=δρV dtd S ①
对其进行积分,就得到
Q=∫∫δρV dtd S ②
上面这个就是淋雨量的计算式子。
对于有些问题可以对此式进行简化求出。
下面就来具体解决下雨时,是慢点走还是快点走淋雨少这个问题。
先把问题进行简化,即令相对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得到下面的式子
Q=∫δρV td S ③
有了上面的式子后,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设人的表面积为一竖着地面上的有限平面,得
Q=δρV t S ④
然后设雨的速度为V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人的速度为V2,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
V=V1-V2 ⑤
VS=-V1Ssinθ-V2S ⑥
将⑥代入④得
Q=-δρLS(V1/V2sinθ+1) ⑦
⑦就是下雨时,人的淋雨量计算式。
通过此式,可知速度越大淋雨越少。
当速度为零时,淋雨量为无穷。
这个好理解,当一直站在雨中时,只要雨一直下,人能够无限活下去,淋雨量自然为无穷。
但无论速度如何大,总会淋雨。
这个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人在水中穿,怎能不湿衣”。
论雨中行走于跑步淋雨量不同的研究
论在雨中行走与跑步哪个方式淋雨更少的研究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12文科4班刘维(20120500425)刘帅(20120500424)摘要:其实不论人在雨中是行走还是跑步,其实相当于在雨中这个坐标系中的一个斜面横扫面积的问题。
关键词:雨中;跑步;行走;淋雨总量1.问题的实际背景数学融于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在面对很多事情都会联想到,这个问题与数学有什么关系,例如下雨中,这个淋雨量与数学之间有联系吗?让我们来讨论下吧身边的数学吧。
2.问题的提出下雨仿佛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很少有人会往这个方面想,但这是一个思维的好奇提问,于是,在雨中,我们是跑步淋雨多还是行走淋雨多的一个问题就被这样提出来了。
2.1数据分析要想要讨论在雨中我们的林雨量,就要认识到这里的常量与变量,先说下常量:如果把人比作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上下左右都可以承装的理想容器),那么有常量1、身高h2、身体厚度d3、身体宽度k4、可以得到一个恒常量C h d k=⨯⨯5、一个扫过雨的面积S h k=⨯6、其中常量分别还有人的行走速度11/v m s =7、跑步速度为25/v m s=7、雨的下落速度为重力常量g,这里省略理解为在地面速度约为V8、其中路程假设为l9、到达目的地的时间t ls=从这几个常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不论人在雨中是行走还是跑步,其实相当于在雨中这个坐标系中的一个斜面横扫面积的问题。
(注:这里由于能力问题,暂时假定风速为0,对任何量无影响,假定人体倾斜角刚好只有头部受到雨水的横扫面积,另对行走的肢体变化忽略,暂不记跑步时身体前与雨水相交的量,忽略雨的密度p 等相关变量)2.2问题重述当行走速度为11/v m s =时,当跑步速度为时25/v m s =,人所受到的淋雨量V 为多少?3.问题的求解3.1构建数学模型如果以下雨场景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x y z O =由xy 面可得水平淋雨面积行走时111S h k v t hkl =⨯⨯⨯=跑步时222S h k v t hkl =⨯⨯⨯=由xz 面可得垂直淋雨行走时面积31S V t Vl =⨯=跑步时面积4215S V t Vl =⨯= 由此可得,行走时淋雨量2113V S S Vhkl =⨯=跑步时淋雨量222415V S S Vhkl =⨯= 由此可得,淋雨量12V V <,跑步时淋雨量小.4.结论:由上述可知,在雨中跑步时,淋雨量较小。
淋雨量与人在雨中奔跑速度的关系
论文题目:淋雨量与人在雨中奔跑速度的关系目录一.摘要 ................................................................................二.问题的重述....................................................................三.问题分析 .........................................................................四.建模假设 .........................................................................五.模型的建立......................................................................六.模型的评价......................................................................七.参考文献 .........................................................................一.摘要本模型是研究人的淋雨量与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的关系。
由于人在雨中行走的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只能将人体简化为一个长方体建立模型,进行讨论。
本题中采用了优化模型,通过将人分为几个平面,分别求得各个平面所接受的淋雨量,然后求其加和的方法求解。
在问题一中,因为已经假设降雨淋遍全身,且人以最大的速度跑步。
所以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在问题二中,我们利用最优化原理,建立出一个动态规划模型。
雨迎面吹来,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人淋雨面积为前方和头顶面积之和。
ej淋雨量模型
雨中行走模型摘要: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在雨中移动,根据不同的雨速及风向等因素求出相应的移动速度,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人在一定的移动距离下淋雨量最小。
关键词:人速雨速风向面积体积淋雨量1 问题的复述在雨中沿直线从一处跑到另一处,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讨论人跑的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
将人体简化成一个长方体,高a=1.5m(颈部以下),宽b=0.5m,厚,雨速u=4m/s,降雨量c=0.2m。
设跑步距离d=1000m,跑步最大速度=5m/sw=2cm/h,记跑步速度为v。
主要因素:淋雨量,降雨的大小,降雨的方向(风),路程的远近,行走的速度2问题的分析考虑到人(或物体)在雨中A地走到B地,其距离为L,为方便起见我们认为在雨中行走的这一段时间雨速不变的情况下,并且无其他因素的限制与影响下的移动,在此前提下建立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速度,才能使淋雨量最小。
3合理的假设3.1雨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变的,其中包括矢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2人(或物体)可以理想化为一个长方体。
3.3在一定的时间里降雨量是不变的,即为一个常值3.4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使人的行走速度只在x方向有分量4符号的说明L :人从A地走到B地的距离V:雨的速度V X,V Y V Z :V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y,z方向上的速度的分量t:时间变量v:人(或物体)的移动速度R(u)单位时间里的淋雨量K:比例系数5模型的建立人(或物体)的表面比较复杂,为简化模型我们设前侧,顶的面积之比为a:b:c,使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人行走的v={u,0,0},V={V X,V Y,V Z},由此可以知道在雨中行走的时间为t=L/u。
在上述的假设下,我们容易有数学分析中的曲面积分的通量的概念和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知单位时间里的淋雨量是与(|u-V X|,|0-V Y|,|0-V Z|).(a,b,c)=a|u-V X|+b|0-V Y|+c|0-V Z|成正比的。
数学建模 雨中行走问题
数学模型论文学校:班级:姓名:学号:雨中行走问题摘要当我们在雨中冒雨行走时总会下意思的加快速度,似乎跑得越快淋雨量就会越小。
但事实上会是这种情况吗?在这里,我们将给予综合性的考虑,来解释不同情况下的淋雨量。
在不考虑风向的情况下,若人的全身都受到雨淋,理所当然人跑的越快所淋的雨就会越少。
那么模型也可算出淋雨量。
当雨线从正面和人的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时,并且考虑风向的影响,雨线方向和竖直方向成θ角。
因为迎着雨的方向跑,所以全身都会淋到雨,由于有夹角,可以将雨分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部分。
便可根据题的要求解出模型。
当雨线从后面和人的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时,并且考虑风向的影响,雨线方向和竖直方向成α角。
因为背着雨的方向跑,所以全身不一定都会淋到雨。
可分几种情况分别来说。
关键词人速;雨速;风向;夹角1.问题的重述当人们在雨中行走时,是不是走的越快就会淋越少的雨呢?对于这个问题,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讨论一下,在不考虑风向时,人的淋雨量为多少;进而进一步讨论一下,在考虑雨线方向与人的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成不同角度时的淋雨量。
2.问题的分析当人在雨中行走时,是否跑的越快所淋的雨量就越少那,答案当然不是。
人在雨中所淋到的雨量和风向有关,因为风向的不同会导致雨线和人成不同的角度。
从而使人所淋到的雨量有所不同。
3.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3.1模型的假设(1)把人体视为长方体,身高h米,身宽w米,身厚d米,淋雨总量C升。
(2)把降雨强度视为常量,记为:I(cm h)。
(3)风速保持不变。
v m s跑完全程D。
(4)以定速度()3.2符号说明h人体的身高(m)w 人体的宽度(m)d 人体的厚度(m)D 人跑步的全程(m)v 人跑步的速度(m/s)i 降雨强度(cm/h)c 人在跑步中的淋雨总量(L)s 人在雨中会被雨淋的面积 (㎡)t 人在雨中跑步的时间 (s)v 雨滴下落速度 (m/s)θ 雨滴反方向与人速度方向的夹角ρ 雨滴密度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1)不考虑雨的方向,此种情况,人的前后左右都会淋雨。
数学模型人在雨中奔跑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摘要本文在给定的降雨条件下,分别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人体在雨中行走时淋雨多少与行走速度、降雨方向等因素的关系。
其中文中所涉及到的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淋雨量,是指人在雨中行走时全身所接收到得雨的体积,可表示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淋雨的多少与接收雨的面积和淋雨时间的乘积。
针对问题一,设降雨淋遍全身不考虑雨的方向,经简化假设得人淋雨面积为前后左右及头顶面积之和。
针对问题二,雨迎面吹来,雨线方向与行走方向在同一平面,人淋雨面积为前方和头顶面积之和。
因各个方向上降雨速度分量不同,故分别计算头顶和前方的淋雨量后相加即为总的淋雨量。
据此可列出总淋雨量W与行走速度v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表明当v时,淋雨量最少。
行走速度为max针对问题三,雨从背面吹来,雨线与行走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人淋雨量与人和雨相对速度有关。
列出函数关系式分析并求解。
关键词淋雨量;降雨的大小;降雨的方向(风);路程的远近;行走的速度;雨滴下落的速度,角度;降雨强度;一、问题重述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遇到下雨而没带雨具的时刻,我们在那时会有很多选择,其中之一就是淋雨,往往好多人会在雨中快走或奔跑而使自己身体淋雨量最小化,但往往很多人会感觉到淋雨量并不会因为快走或奔跑而减少多少,反而有时候淋雨量倒有所增加,淋雨量和速度等有关参数的关系如何,是否人走得越快雨淋得越少,让我们假设一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真实情况。
当我们在雨中从一处沿直线跑到另一处时,如果雨速为常数,走的时候身体的动作的大小和暴露在雨中的面积大小影响着淋雨的多少,并且行走速度也同样影响着淋雨量Q,将人体简化成一个长方体,高a=1.5米,宽b=0.5米,厚c=0.2m,行走距离D,雨速u,降雨量I,行走速度为ν。
1、当我们不考虑风,即雨滴垂直下落时,淋雨量和人行走速度之间的关系2、当雨滴从前方(斜的)下落时,即雨滴与人体的夹角为θ,建立总淋雨量与速度v及其它参数之间的关系,此时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3、当雨从人的背面吹来,即雨滴与人体的夹角为θ,建立总淋雨量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二、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2.1 基本假设1、假设人行走的路线是直线;2、不考虑风的方向(即假定前后左右都淋雨),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假设,主要为了建模的方便,并且假设雨滴的速度为常数;3、为计算淋雨面积的方便,把人体表面积看成长方体,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厚度用c 表示,且abc都是定值。
关于雨中奔跑的模型
结果表明:淋雨量是速度的减函数,当速度尽可能大时淋雨量达到最小. 情形 1
0
C
1 3 3 ( v) 180v 4 16
假设以 v vm 5m / s 的速度在雨中奔跑时,经计算得
C 0.00188m3 1.88L
情形 2
30
C
1 1 3 3 3 ( v) 180v 20 8 16
假设以 v vm 5m / s 的速度在雨中奔跑时,经计算得
C 0.00182m3 1.82L
3.3 当雨从背面吹来时,考虑降雨方向,淋湿的部位只有顶部和后面,如图 2 所示,分两部 分计算淋雨量.
u
c a
b
v
图 2 雨从背面吹来时的情形 顶部的淋雨量 背表面淋雨量 总淋雨量
d bcw sin v d C4 ab[ p(u cos v)] v dw (u cos v) C [bc sin ab ] v u C3
当代入数值得:
C
1 1 3 ( s i n c os 180 v 10 4
3 v ) 16
当 从 0 90 时,C 可能取负值,只是不可能的!出现的这个矛盾的原因要另行讨 论. a. 当奔跑速度慢于雨滴的水平运动速度,即这时,雨滴将淋在背上,而淋在背上的雨水量 为
C4
d ab[ p(u cos v)] v
关于雨中奔跑的模型
08 数学(2)班 方超 0807022019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三个模型,解决在雨中奔跑时的总淋雨量问题.第一个模型在没有考虑
降雨方向,使问题过于简化.第二个模型根据降雨从迎面吹来分析解决.第三个模型根据降雨 从背面吹来分析解决.通过模型的建立,可知当人跑得越快时,淋雨量就越少.而当雨迎面吹 来时,跑得越快,淋雨量会越少.当雨从背后落下时,控制在雨中的速度,使它刚好等于落 雨速度的水平分量时,淋雨量最少.
在雨中行走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
在雨中被淋雨量与行进速度的关系探究鲁妙然提要: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简要分析了在雨中被淋雨量与行进速度的关系,希望对生活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尺度,雨滴流密度面积分,对时间函数正文:1.引言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外面在下雨,我们没带伞但又必须冒雨经过一段路程,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在雨中究竟是跑步淋到的雨少还是走路淋到的雨少?对于同一段路程,跑步花的时间短,但单位时间内淋的雨量可能更多。
本文试对该问题做一个相对具体的分析。
2.建立流密度场模型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模型,实际生活中由于风受地形,温度,气压影响较大,情况很复杂,所以本文只讨论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区域,行进路线为直线,且区域内没有剧烈气温、气压变化的情况,并且降雨量同一时刻在所选区域内处处相同。
一般冒雨出行距离不会太远,大约在几百米左右,这个距离小于小尺度天气系统最低尺度,所以可认为在该区域内不同地点同一时刻风向一致(当然若正好处在天气系统边界上就可能会不一致,但所选区域尺度极小,所以恰好处在天气系统边界上概率不大)。
我们定义“雨滴流密度”:即在空间中某点附近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该处雨滴运动方向的面积微元的某一指定尺寸的雨滴数目与面积的比值,用字母j 表示,有v n v dsnds j ==,其中v 是在该处附近雨滴的速度,n 是该处附近雨滴的数密度。
(这个定义参照电流密度)。
需注意的是同一位置同一时刻的n 是雨滴直径的函数,及不同大小的雨滴数密度是不同的,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只讨论某一确定大小雨滴(认为尺寸与之差异微小的的雨滴看作尺寸与之相同)的情况,因为不同大小的雨滴对该问题的情况是相同的。
所有尺寸雨滴的总淋雨点数N 乘以每个水滴的含水量求和()(ρV N V ⋅∑)即得总淋雨量。
后面的讨论中主要是对水滴的水平速度做分析,而不同尺寸雨滴水平分速度差异并不大,因为一般的雨滴直径最大不超过5mm ,所以均认为等于水平风速,所以只需讨论一种尺寸的雨滴行为,就可以代表全部了。
人在雨中奔跑速度与淋雨量问题(1)
人在雨中奔跑速度与淋雨量问题班级:数学(2)班 学号:1107022037 姓名:张柯摘要 在雨速和方向都不变的情形下讨论雨中行走问题,分析人体在雨中行走时淋雨多少与行走速度、降雨方向等因素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得被雨水淋湿的程度最低.得出不考虑雨的方向,淋雨总量(22)/Q wd ab ac bc =++v .即人走的越快淋雨量越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以最大速度行走.考虑风向时[cos (sin )]bpd Q uc a u v vθθ=++.当夹角θ一定,淋雨量Q 随着v 的变大而变小,即人走的越快淋雨量越少. 关键词 淋雨量,数学模型,最优淋雨量正文1 问题的提出1.1 不考虑雨的方向,设降雨淋遍全身,以最大速度跑步,估计跑完全程的淋雨量.1.2 雨从迎面吹来,雨线与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与人体夹角为θ,跑步速度v 为多大时淋雨量最小.2 合理假设2.1 假设人在雨中沿直线的方向奔跑且匀速.2.2 假设雨的速度为常数、雨的方向及降雨量即降雨强度不变.2.3 假设风速和风向保持不变.2.4 假设不考虑人表面不平整和衣服的原因对雨水的吸收量,将人 体简化为一长方体.2.5 假设雨线方向与人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2.6 变量的限定表一变量表3 模型的构建3.1 不考虑雨方向淋雨总量模型图 1 雨水与人关系模型图不考虑雨的方向,如图1人以最大的速度奔跑,雨淋遍全身.前后面及两侧面与上面受淋雨面积分别为2ab,2ac,bc.淋雨的总面积22=,在雨中历经的时间w cm hS ab ac bc=++,降雨量2/t=/d v,淋雨总量为=Q Swt故=++v(1)(22)/Q wd ab ac bc3.2 考虑风向淋雨总量模型雨迎面吹来,雨线方向与行走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与人体夹角为θ,如图2所示.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人体淋雨可分为头顶和前左右几个方向上.雨迎面吹来时,由于雨相对于人的速度有变化,因此人单位时间内接收雨量变化,且与相对速度成正比.据此,推算出前后侧上单位时间接受雨量.同理,头顶部位接雨量与雨速垂直于头顶平面的分速度成正比.分别计算出头顶侧与前侧单位时间接雨量,并分别乘以各自面积以及时间d v,从而得到头顶及两侧淋雨的总量.即人体总的淋雨量.据此可得Q 与v 之间关系.图 2 雨水与人关系模型图顶部淋雨量为顶部淋雨面积bc 与降雨强度pu 以及淋雨时间d v的乘积,故1Q =c o s d b c p u v θ (2) 前方淋雨量为前侧淋雨面积ba 与降雨强度(sin )p u v θ+以及淋雨时间d v的乘积,故 2Q =(s i n )d b a p u v vθ+ (3) 因此,淋雨总量c o s (s i n )d d Q bcpu bap u v v v θθ=++ [c o s (s i n )]bpd Q uc a u v vθθ=++ (4)4 模型的求解4.1 不考虑降雨方向的情况下,将100d =米,最大速度为max 5/v m s =,雨速为4/u m s =,降雨量为2/w cm h =带入,则跑完全程的淋雨量为Q 0.002(22)/3ab ac bc =++ (5)4.2 考虑降雨方向即风向,其模型应用了雨滴速度的分解及相对运动速度的概念,得出总的淋雨量为c o s (s i n )d d Q bcpu bap u v v v θθ=++ (6) [cos (sin )]bpd Q uc a u v vθθ=++ (7)其中假设夹角θ一定,淋雨量Q 随着v 的变大而变小,即人走的越快淋雨量越少.5 结果分析5.1 根据不考虑雨的方向,雨淋遍全身即人的前面、后面 、左面、右面和上面淋雨建立了相应的模型.(22)/Q Swt wd ab ac bc v ==++ (8)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淋雨总量Q 随着v 的变大而变小,即人走越快淋雨量越小.5.2 雨迎面吹来,雨线方向与行走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与人体夹角为θ,应用雨滴速度的分解及相对运动速度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cos (sin )[cos (sin )]d d Q bcpu bap u v v vbpd Q uc a u v v θθθθ=++=++ (9)其中假设夹角 一定,淋雨量Q随着v的变大而变小,即人走的越快淋雨量越少.6 模型的评价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求解,可知道人在雨中奔跑的淋雨量不仅与跑步速度有关,还与雨线与人跑步方向的夹角,雨速以及人跑步速度等因素有关.文章中并未对雨从背面吹来的情况进行研究,建出相应的模型.,文章还忽略了降雨密度不均匀,风向不稳定等次要因素,以便更好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但在实际问题中的限制性因素远远超过这些,因此文章的分析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改进和提高.参考文献[1] 刘锋.葛照强.数学建模[M].南京:南京大学出本社,2005.[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3] 党林立.孙晓群.主编数学建模简明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雨中跑步淋雨量优化问题
雨中跑步淋雨量优化问题问题分析天气变幻莫测,天气预报常常不靠谱,因此,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下雨了,却没有带伞。
这时,作为一个学习过数学建模的人,就应该积极思考,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少淋点儿雨呢?这其实就是一个淋雨量的问题。
那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当我们在雨中从一处沿直线跑到另一处时,若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此时淋雨量就与走的时候身体的动作、暴露在雨中的面积以及行走速度等因素有关,为了进一步简化模型,将人体简化成一个长方体,高 1.5a m =(颈部以下),宽0.5b m =,厚0.2c m =,跑步距离1000d m=,跑步最大速度5/m v m s =,雨速4/u m s =,降雨量2/w cm h =,记跑步速度为v 。
设总淋雨量为Q ,某一单位面积的淋雨量相同的部分面积为i S ,对应的单位面积的淋雨量记为i w ,淋雨量为i Q ,那么总淋雨量就可以表示为:i i idQ Q S w v==⨯∑∑ ()1模型假设1. 人在奔跑过程中,v 大小与方向恒定,即沿直线匀速前进。
2. 对问题1人体各个方向均匀接受雨量,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受雨量恒定。
3. 对问题2、3雨线与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并且雨线与人体夹角不变。
在此过程中左右两侧因与雨速平行而不沾雨。
4. 假设雨的密度相同,雨滴大小、形状相同,雨速均匀不变5. 假设单位时间内接收的雨量与雨速成正比。
6. 将人体理想化为一个长、宽、高已知的长方体模型,且人体行走过程中的震荡引起的误差可忽略不计,即相当于长方体的平移。
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由于不考虑雨的方向,降雨淋遍全身,则应以最大速度跑步,此时m v v =,全身各部位(除底部其余五个面)单位面积淋雨量相同,则22S ab ac bc =++。
单位面积淋雨量就等于单位面积降雨量w ,代入()1式可得1. 2.44Q Stw L =≈问题二当雨从迎面吹来,根据假设3,两侧不淋雨,此时淋雨面为顶部(面积1S )和正面(面积2S )。
下雨时,跑步前进被雨淋得少
身体 前部撞 到的雨水是正在落下的
雨 滴 在 其 途 中 被 身 体 前 部 接 触 到
的 , 果 改变 一 下 观 察 角度 , 们 不 如 我
跑步 的 方式 被 雨 淋 得 少 。 的 地 的距 离 ×身 体 前 部 面 积 ” 一 这
睛 被 冻 得 没 有 感 觉 了 吗 ? 当 然 不
是。
人 之 所 以 会 感 到 冷 暖 , 因 为 是 人体 的体 表上 不均 匀 地 分 布 着 许 多
可 以 感 受 到 冷 暖 变 化 的感 受 器 , 也
称为 “ 点 ” “ 点 ” 一般 来说 度 下 降
空 间里 的 水 滴 。 因此 , 管是 跑步 还 是 步 行 , 不 我 当然 , 个 结论需 要建立在两 这
妨 认 为 是 身体 前部 撞 着 了悬 浮 在 空
中 的水 滴 。 说 得 更 具 体 详 细 点 , 身
个 基础 之上 : 是 在 无 风 的情 况 下 ; 一
二 是 雨滴 一 直 以相 同 的 密度 下 着 。
于维 持 眼睛 的热度 。即使 数 九寒
天 , 球 表 面 的 温 度 也 可 以 保持 在 眼
1 ℃ 以上 。 0
田
时, 皮肤温度也随之下降 , 这样就刺
激 了 表 皮 的 冷 点 , 点 再 通 过 神 经 冷
快散发 , 以很容易冻僵 , 所 而眼睛处
的毛 细 血 管 比较 少 , 易 散 热 , 利 不 有
系统 传递给 大脑 , 从而使人 感觉到
冷。 人 的 眼 睛 是 由 眼 球 、 结 膜 和 眼
体 前 部 撞 着 了 悬浮 在 “ 出发 地 至 目
对雨中人跑步淋雨量问题的探讨
对雨中人跑步淋雨量问题的探讨摘要:当人在雨中跑步,要使得在一定的距离内跑步的淋雨量最小,速度需要取到一定的合适值。
该模型属于优化模型。
针对问题1,直接给出了人的跑步速度以及雨的速度和方向,故直接使用公式ωst Q =计算即可。
针对问题2,雨从迎面吹来,与人成一定的角度,我们将雨的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的方向,那么人的淋雨面只有顶部和迎面的那个面,这样,我们分别计算两个面的淋雨量,再利用数学对淋雨量Q 关于v 进行求导,可以得出Q 随着v 的增大而减小,于是当s m v v m /5==时,Q 取到最小值,再代入当︒=0θ时,可得到L Q 15.1≈;当︒=30θ时,可得L Q 55.1≈。
针对问题3,雨从背面吹来,与问题2类似,不同的只是雨从背面吹来,采取同样的方法,将雨的速度分解,而此时人的淋雨面只有顶部和背面的淋雨面,但不同的是需要考虑雨速的水平速度αsin u 与人的跑步速度v 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分别得到当v u ≥αsin 和v u <αsin 时的Q 与v 的关系(见(3.3-6)),再考虑雨线方向α对Q 的影响,利用数学对淋雨量Q 关于v 进行求导可以得出当ac>αtan ,αsin u v =时,总淋雨量Q 最小;当s m v v m /5==,总淋雨量Q 最小。
针对问题4,使用MATLAB 画图工具对式(3.3-6)画图即可。
针对问题5,与问题2和3的本质一样,只是需要对雨速v 分解成3个方向的量,淋雨面积也多求一个面即可。
最后,对模型的建立客观的分析了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淋雨量 优化模型 速度分解 数学求导与画图1.问题重述要在雨中从一处沿直线跑到另一处,若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试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是否跑的越快,淋雨量越少。
将人体简化成一个长方体,高m a 5.1=,宽 1.5m b =,厚0.2m =c 。
设跑步距离1000m =d ,跑步最大速度s m /5v m =,降雨量2cm/h =ω,记跑步速度为v .按以下步骤进行讨论.1.不考虑雨的方向,设降雨量淋遍全身,以最大速度跑步。
下雨天不能跑的物理原因
下雨天不能跑的物理原因
下雨天跑步的确存在一些物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地面湿滑:雨水会使地面变得湿滑,这会增加脚落地时鞋子与地面的相对滑动,从而增加能量损失。
如果鞋子进水,与脚之间的滑动也会增加,容易导致皮肤起泡、磨破。
雨滴的影响:当你在雨中移动时,你会与更多的雨滴接触,这可能会使你感觉更湿。
然而,无论你跑得多快,你的正面淋雨量都是一个固定值。
跑得越快,头顶淋雨越少;跑得越慢,头顶淋雨就越多。
视线问题:雨水可能会打在你的眼睛或眼镜上,影响你的视线。
因此,下雨天跑步时,最好适当将步伐缩小,增加步频,减轻脚蹬地的力量。
同时,选择防滑性能好的跑鞋,穿合适的衣服,戴帽子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
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之间存在的关联,针对不同的降雨方向,将人简化为长方体模型,建立了奔跑速度与总淋雨量的优化模型。
针对问题一,假设雨水淋遍全身且不考虑雨的方向,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得到跑完全程的总淋雨量。
针对问题二,考虑雨从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平面,通过分析淋雨部位、竖直方向雨速和水平方向雨相对于人的速度,建立了总淋雨量的模型,又对模型进行了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得知总淋雨量最少时奔跑速度最大。
针对问题三,考虑雨从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平面,通过分析淋雨部位、竖直方向速度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速度,针对不同情况,建立了总淋雨量的模型,又对模型进行了函数单调性的分析讨论,得出了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
针对问题五,针对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对雨速进行空间直角坐标分解,结合问题三,分析模型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跑步速度;总淋雨量;相对速度;单调性分析;矢量分解一、问题重述对于行人来说,下雨天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出门在外雨伞没带。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用快跑来摆脱困境。
归根结底,“跑得越快淋雨就越少”的观点只是一种感性认识。
因此,考虑通过建模来科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下列四个问题,分别给出奔跑速度与淋雨量之间的定性分析。
问题1:在不考虑雨线方向的情况下,计算以最大速度跑完全程的淋雨量。
问题2:考虑雨从迎面打来,且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雨线与人体的夹角为α。
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求总淋雨量最少时的速度。
问题3:考虑雨从背面打来,且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雨线与人体的夹角为β。
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求总淋雨量最少时的速度。
问题5:考虑雨线方向与跑步不在同一铅直面上时,模型的变化。
二、问题分析问题1,将人简化为长方体模型,不考虑雨的方向,设降雨淋遍全身,分析人的淋雨面积共五个面分别为前面、背部、顶部、左侧面和右侧面。
关于淋雨数学建模
淋雨数学建模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在雨中直线行走时雨垂直降落、从前吹来、从后吹来这三种情况的分析讨论,得到了在不同情况下淋雨总量与人的行走速度的数学模型。
并发现,当雨垂直落下和迎面吹来时,跑的速度越快淋雨越少;而当雨从背面吹来时,当人跑的速度大于等于雨速的水平分量的大小且此时夹角α满足tan caα<时,跑得越快淋雨越少,除此之外的其它情况下有当αsin u v =时,淋雨量最小。
关键词:淋雨 直线行走一 问题重述人在雨中从一处沿直线跑到另一处,若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
试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是否跑得越快,淋雨量越少,并用MATLAB 编程实现。
假设跑步距离d=100米,跑步最大速度为m v =5 m/s ,雨速u=4m/s ,降雨量为w=2cm/h 。
(1)不考虑雨的方向,设降雨淋遍全身,以最大速度跑步,估计跑完全程的淋雨量。
(2)雨从迎面吹来,雨线与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与人体夹角为θ,问跑步速度v 为多大?淋雨量最少。
二 问题的分析人在雨中行走时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形:情形一:雨垂直下落,人以速度v 前行,此时降雨淋遍全身(如图1所示)图 1情形二:雨迎面吹来,雨线与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与人的正面夹角为θ,此时后背淋不到雨(如图2所示)图2情形三:雨从背面吹来,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与人的背后夹角为α,此时正面淋不到雨(如图3所示)图 3我们知道当人在雨中前行的时候,人和雨相对地面都是运动的,故知人与雨是相对运动的。
为此我们选择人作为参考系,再考虑雨的相对速度及其与人体方向(即与人体夹角θ、α)对总淋雨量的影响。
三合理的假设3.1 将人体看成一个长方体;3.2 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3.3 降雨量为一定值;3.4 考虑雨的方向与人体前进的方向在同一平面内;3.5 符号的假定:a: 身高(颈部以下) b: 身宽 c: 身厚v: 跑步最大速度d: 跑步距离 v: 跑步速度mw: 降雨量 u: 雨速 Q: 总淋雨量θ: 雨迎面吹来与人的夹角α: 雨背面吹来与人的夹角s:有效淋雨面积v:以人为参考系时的相对雨速四模型的建立我们先考虑如下情形,现有一块土地面积为s,雨垂直降落,雨速及方向不变,且降雨量为一常数w ,则有时间t内该土地的淋雨量为Q stw=。
下雨的时候跑着淋的雨多还是走着淋的雨多?
下雨的时候跑着淋的雨多还是走着淋的雨多?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经过了国内外的数次讨论,《流言终结者》还做了个实验,最后两次实验居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原因是影响问题的因素很多,例如雨量、风速、人的速度、人的表面积等等。
我在这里基于简单的物理模型做一个分析。
物理模型1.雨是均匀下落的,单位体积内雨的质量为ρ。
2.没有风,雨滴匀速下落,速度为v3.人运动的速度为u4.人身体前方的面积为S1,头顶的面积为S25.人的目标是从A地到达相距为L的B地基本分析人在雨中,头顶会淋雨;由于人向前运动,人的前面也会有雨滴。
如果相对于地面研究,问题会比较复杂。
我们可以选择人为参考,这样一来,雨滴一方面具有下落的速度v,一方面相对于人具有向后的水平速度u,这样,雨滴相对于人就是斜向下运动的,如图所示:这样一来,人从A地到B地的过程中,人所迎接的雨滴(在忽略人头顶的一个小三角形)几乎是他斜前方一个柱体内的雨滴。
这些雨滴会朝着人奔跑,最终撞到人身上。
这个柱体的底面积是人迎接雨滴的截面积S,如图中AE部分所示。
而柱体的高是L,于是雨滴的总量为:m=ρSL如何淋雨最少显而易见,无路以多大速度奔跑,AB之间的距离L是一定的,当奔跑速度不同时,雨滴相对于人的速度不同,因而柱体的倾斜程度不同,截面积S不同。
如上图所示,如果人的奔跑速度比较大,雨滴相对于人速度更接近水平,这样人迎接雨滴的截面积为AF部分;如果人的奔跑速度比较小,雨滴相对于人速度更加竖直,人迎接雨滴的面积是AE部分。
显然,AF部分面积更小,柱体体积更小。
如果人以无限大的速度奔跑,则雨滴一点也不落到头顶,而是全部落在人的身体前侧面。
结论:人在雨中奔跑速度越快雨滴越少。
还能再给力一点吗?那么,如果人已经达到最大奔跑速度了,还有没有可能继续减少淋雨呢?其实我们还有方法。
因为人的头顶面积小于身体前面的面积,我们可以让身体倾斜过来,迎接雨滴,这样就可以使得人迎接雨滴的面积进一步减小,雨柱体变得更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之间存在的关联,针对不同的降雨方向,将人简化为长方体模型,建立了奔跑速度与总淋雨量的优化模型。
针对问题一,假设雨水淋遍全身且不考虑雨的方向,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得到跑完全程的总淋雨量。
针对问题二,考虑雨从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平面,通过分析淋雨部位、竖直方向雨速和水平方向雨相对于人的速度,建立了总淋雨量的模型,又对模型进行了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得知总淋雨量最少时奔跑速度最大。
针对问题三,考虑雨从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平面,通过分析淋雨部位、竖直方向速度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速度,针对不同情况,建立了总淋雨量的模型,又对模型进行了函数单调性的分析讨论,得出了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
针对问题五,针对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对雨速进行空间直角坐标分解,结合问题三,分析模型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跑步速度;总淋雨量;相对速度;单调性分析;矢量分解
一、问题重述
对于行人来说,下雨天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出门在外雨伞没带。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用快跑来摆脱困境。
归根结底,“跑得越快淋雨就越少”的观点只是一种感性认识。
因此,考虑通过建模来科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下列四个问题,分别给出奔跑速度与淋雨量之间的定性分析。
问题1:在不考虑雨线方向的情况下,计算以最大速度跑完全程的淋雨量。
问题2:考虑雨从迎面打来,且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雨线与人体的夹角为α。
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求总淋雨量最少时的速度。
问题3:考虑雨从背面打来,且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雨线与人体的夹角为β。
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求总淋雨量最少时的速度。
问题5:考虑雨线方向与跑步不在同一铅直面上时,模型的变化。
二、问题分析
问题1,将人简化为长方体模型,不考虑雨的方向,设降雨淋遍全身,分析人的淋雨面积共五个面分别为前面、背部、顶部、左侧面和右侧面。
在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情况下,可以根据人的最大奔跑速度和路程来求出时间;若测得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降雨量,可以求出总淋雨量。
问题2,雨从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面内,且与人体的夹角为θ,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可以将雨速正交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由此分析可知淋雨部位为前面和顶部。
另外,雨迎面打来,雨相对于人的速度会发生变化,查阅资料可以知道降雨强度与雨的空间密度以及雨速有关。
故通过关系式表示出雨的相对速度后,可以进一步表示出降雨强度(单位时间段内的降雨量),时间则可以用路程与人的速度相比得出。
将时间、淋雨面积、降雨强度与总淋雨量关系表示出来,即可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分析求解出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
问题3,雨从背面打来,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内,且与人体的夹角为α,同问题2一样进行分析,忽略次要因素,分析得知淋雨面积为背部和顶部。
另外,由于雨线方向与问题2不同,以奔跑速度和雨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大小分类讨论,时间仍由路程与奔跑速度之比表示,由此表示出时间、淋雨面积、降雨强度与淋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讨论分析出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
问题5,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雨速进行空间分解,分析可知淋雨部位,与问题3中的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模型变化。
三、模型假设
.1把人简化为一个长方体。
.2雨速对人的奔跑速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3若长方体表面与雨速平行,假定不沾雨。
.4人的奔跑速度恒定。
.5降雨速度与强度不变。
.6风速始终不变。
四、符号表示
a 人体身高
b 人体宽度
c 人体厚度
d 跑步距离
m ax v 跑步最大速度
u 雨速
I 降雨强度 ω 降雨量 v 跑步速度
θ 同一平面内,雨从迎面吹来,雨线与人体夹角 α 同一平面内,雨从背面吹来,雨线与人体夹角 t 全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S 面积
Q 淋雨量
p 在一定时刻单位体积空间内雨滴所占的空间比例数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1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设长方体模型作为人的简化模型。
全身面积:
bc ac ab S ++=)(2
淋雨量:
[]
max
max
)(2v bc ac ab d v dS
Q ++=
=
ωω
5.2 问题2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图1为问题2的示意图。
迎面淋雨量:
v
v u abdp Q )
sin (1+=
θ
其中)sin (v u p I +=θ
顶部淋雨量:
v
bcdpu Q θ
cos 2=
其中θcos pu I =
淋雨量:
[]⎥⎦
⎤
⎢⎣⎡++=++=
+=a v c a u bdp v cu v u a bdp Q Q Q )cos sin (cos )sin (21θθθθ (1)
模型(1)连续变化,通过单调性分析,可知模型(1)是Q 关于v 的单调递减函数,故当人的奔跑速度达到最大时,总淋雨量最少。
5.3 问题3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图2为问题3的示意图。
背面淋雨量:
v
v
Q )
sin 3-=
α
其中)sin (v u p I -=α
顶部淋雨量:
v
bcdpu Q α
cos 2=
其中αcos pu I =
当v u ≥αsin 时 淋雨量:
u
α
[]
v v u a cu bdp Q Q Q )sin (cos 32-+=
+=αα (2)
模型(2)连续变化,通过单调性分析,模型(2)是Q 关于v 的单调递减函数,故当人的奔跑速度达到最大时,总淋雨量最少。
当v u ≤αsin 时 背面淋雨量:
v u v abdp Q )sin (`
3α-=
顶部淋雨量:
v bcdpu Q αcos `
2=
淋雨量:
[]⎥⎦
⎤
⎢⎣⎡+-=-+=
+=a v a c u bdp v u v a cu bdp Q Q Q )sin cos ()sin (cos `
3`2αααα (3)
当0sin cos >-ααa c 时,人奔跑的速度越大,总淋雨量越小。
人的奔跑速度最
大时,总淋雨量最少。
当0sin cos <-ααa c 时,人奔跑的速度越小,总淋雨量越小。
αsin u v =时,总淋雨量最少。
5.4 问题5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图3为问题5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与跑步速度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的雨速分解,分析雨速u 在z y x ,,
轴上的分量,可知淋雨部位包括侧面,背面和顶部,
与模型)2(、)3(相比,多考虑了侧面,由此可知,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要多考虑侧面,另外雨相对于人的速度会发生变化,需要分类讨论,但问题的性质没有变。
六、模型结果的分析与检验
在不考虑雨的方向的情况下,奔跑速度越快,总淋雨量越小。
当雨从迎面打来时,奔跑速度越快,总淋雨量越小。
当雨从背面打来时,奔跑速度与总淋雨量的关系与参量的大小有关。
由以上结果可知,并不是奔跑速度越大淋雨量越小,淋雨量的大小与奔跑速度以及雨下落的方向有关。
查阅资料可以得到参数具体数值的一组数据如下:
4
1001039.142.05.07.16π
θ=
=⨯=====-m d p s
m u m c m b m a 通过MATLAB 进行简单数值运算和函数单调性分析,得到当
s m u v 828.2sin ==θ时,总淋雨量最小值为L 13.0,经检验符合实际情况。
七、模型评价与推广
优点:
.1模型结果的分析较易实现,不涉及复杂的编程运算。
.2模型简单易懂,便于计算和操作,实用性强。
缺点:
.1为了简化模型,忽略了一些影响因素。
.2降雨强度的测定会有误差。
该模型可以推广应用于估算总淋雨量(可以根据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找出降雨强度的估测值代入模型中),还可应用于确定火车、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在雨中行驶的速度,以减少淋雨对车身的破坏。
该模型没有考虑人的奔跑速度是变化的情况,在改进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假设雨速会适当延缓人的奔跑速度,奔跑速度为雨速和时间的函数,结合原模型的推导过程,得到改进后的模型。
参考文献
[]1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