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设的曲折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单元综述】把握中国现代史的1949——1956、1956——1966、1966——1976、1976年以来四大阶段的特征和基本发展脉络。第一阶段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七年;第二阶段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第四阶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第一阶段:建国初的经济恢复(1949—1952) 结合单元导读第一段和82页第一段小字材料说明建国初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何?结合单元导读第三段说明建国初是如何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 (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 1、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 【自主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的总路线。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过渡时期的“过渡”指得是什么意思?为此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概括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

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

做法。苏联不应该走这条旧路。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

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三 材料四 1)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反映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投资和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有何影响? 3、“三大改造” 材料一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1)依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教材说明是如何进行改造的?

材料二 农业合作社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

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2)依据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特点、实质是什么?

3)结合教材内容说明为什么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如何进行改造的?

材料三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

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4)结合教材和材料三说明是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哪些创举?

材料四三大改造前后的变化

5)结合教材内容和下面的图示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意义?

二、全面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探索与失误并存

(一)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共八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

2、八字方针:

结合教材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八字方针?方针的内容?产生的影响?

(二)探索中的失误:

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①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②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③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史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又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三)经济建设成就: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史料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根据史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影响:①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②对民主法制建设造成了破坏。3.应对措施

(1)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系统纠正文革的"左"顷错误),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

【提升拓展】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