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变性病---综述

神经系统变性病---综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021年4月
概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疾病。
许多变性疾病是神经组织在衍化、发育、成熟、衰老等过程中发生于分子生物学水平 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进而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障碍。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以a-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 因此一起被称为a-突触核蛋白病(a-synucleinopathy)。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分类系统也日益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同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 子生物学改变,而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可以基于相同的分子生物学改变。
如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是tau蛋白的异常沉积,然而研究发 现有10%的临床诊断为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分子致病基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 聚集,这一部分患者又可以归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额叶变异型。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层基底节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异常沉积。因此一起被称为tau蛋白病( tauopathy)。
此外还有β-淀粉样蛋白病( B-amyloidopathy)、TDP-43蛋白病( TDP-43 proteinopathy)
目前对这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尚未完全认识。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04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定义与病因
帕金森病的定义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锥体外系统,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衰老等。目前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 变性死亡有关。
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THANK YOU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意识 障碍等。
神经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
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 眠、适当的运动和减少压力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认知功 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多种手段。 其中,认知功能评估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执行 功能等方面的测试。
治疗方法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 状进行改善,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支持和 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NMDA受体拮抗剂等。认知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 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康复治疗则针对 患者的运动、语言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训练,以改善生 活质量。
病理特征
MS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脱髓鞘、轴突损 伤和炎症反应。
VS
病理生理过程
MS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如T细胞 和B细胞)的活化、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 神经细胞的损伤。

山东一医大神经病学应试指导12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山东一医大神经病学应试指导12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教材精要】一、概述(一)定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遗传性或尚未确定的内源性因素引起的进行性神经细胞变性,导致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

(二)共同特点病理表现神经元丧失;无特异性组织及细胞反应;临床多为隐袭起病,呈缓慢进展,病程较长;可有家族遗传史;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体征并存,表现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1 .病因:①遗传因素②中毒因素③免疫因素④病毒感染。

2 .病理: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

3.临床表现(1)肌菱缩性侧索硬化(ALS)是最常见的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表现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

可有主观感觉异常,无客观感觉障碍。

病程持续进展。

(2)进行性脊肌菱缩(PSMA):仅由脊髓前角细胞变性所致。

表现肢体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病变主要侵及延髓和脑桥运动神经核。

(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选择性损害皮质脊髓束,导致肢体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

4 .辅助检查(1)神经电生理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

(2)肌肉活检:早期为神经源性肌萎缩,晚期在光镜下与肌源性肌菱缩不易鉴别。

5 .诊断根据中年以后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病程,表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等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征象,无感觉障碍,典型神经源性改变肌电图,通常可临床诊断。

6 .鉴别诊断:(1)脊肌萎缩症(SMA):病变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肌无力和肌萎缩多从四肢近端开始。

(2)脊髓型颈椎病:肌萎缩局限于上肢,常伴感觉减退,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肌柬震颤少见,无球麻痹;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无异常。

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

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大体病理 ➢ 脑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 ➢ 脑沟加深、变宽 ➢ 脑回萎缩,颞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
正常脑
AD脑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组织病理学改变 1. 神经炎性斑(NP) 2. 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 3. 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流行病学
➢65岁以上老年人AD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4%~8%,我国约为3%~7%,随着 年龄的增长,AD患病率逐渐上升
➢女性高于男性
➢发病危险因素
低教育程度、膳食因素、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 高血糖、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因素
➢2010年全世界用于AD的费用估计为6,040亿美元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辅助检查
4. 神经心理学检查
➢定向力 ➢记忆功能
➢言语功能
认知评估领域应包括 ➢应用能力 ➢注意力
➢知觉(视、听、感知)
5. 基因检查
➢执行功能
可进行APP、PS1、PS2和APOɛ4基因检测,突变的发现有助于确诊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AD发病机制,现有多种假说 1. β-淀粉样蛋白(Aβ)瀑布假说
➢Aβ的过度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 2. Tau蛋白假说
➢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破坏神经元及突触的正常功能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现变性改变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 合
1、进行性脊肌萎缩 (PMA) 2、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3、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4、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1.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最多见的类型 ➢ 首发症状:手指活动笨拙、无力,手部小肌肉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感染和免疫 ALS患者CSF免疫球蛋白升高 血中T细胞数目和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2. 金属元素
MND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增高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遗传因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TAR DNA结合蛋白基因突变 4. 营养障碍
病理
➢ 肉眼:脊髓萎缩变细 ➢ 光镜:脊髓前角细胞、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 ➢ 泛素化包涵体:存在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胞质内,
其主要成分为TDP-43 ,➢ 脊神经前根变细,轴索断裂,髓鞘脱失,纤维减少 ➢ 锥体束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 肌肉呈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 晚期,体内其它组织如心肌、胃肠道平滑肌亦可出
鉴别诊断
1、颈椎病
➢肌萎缩常局限于上肢,多见手肌萎缩,不像 ALS那样广泛 ➢常伴上肢或肩部疼痛 ➢客观检查常有感觉障碍 ➢可有括约肌障碍 ➢无延髓麻痹表现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鉴别诊断
2、脊髓空洞症
➢节段性感觉分离现象 ➢MRI检查可鉴别脊髓或延髓空洞症、脑干或 颈髓肿瘤以及颈椎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炎斑 认知、行为的异常
神经纤维缠结

胞 死 胆碱能传递系统受损
Aβ 生成
氧化

兴奋性毒性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
缓慢进展无缓解 认知功能损害 行为障碍
分期
第一阶段(1~3年):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
记忆减退,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 部分病人出现人格障碍,如淡漠‘激惹多疑 等;部分病人有定向障碍,运动系统正常。
中毒因素: 1:兴奋毒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可能参与神经元死亡。 2:锰、铜、硅等中毒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可能与致病有 关。 3:长期和诸如杀虫剂之类的农业药品接触 4:太平洋的关岛上,ALS有高发病率。居民食用的苏铁类植 物的种子可能是引起ALS的一个原因。最近的证据显示,真 正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一种蝙蝠。这种蝙蝠以苏铁类植物种子 为食,并且很可能使它们体内的毒素累积到有毒水平。当关 岛上的蝙蝠消耗量下降时,ALS的发病率也下降了。
AD相关基因
A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关联
基因主要有: APP基因 PS1基因 PS2基因 载脂蛋白E(ApoE)基因
AD病理改变
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广泛的神经元丢失 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
类淀粉样蛋白沉积 坏变的轴突、树突
神经原纤维缠结(nerofibrillary tangles NFT)
鉴别诊断:血管性痴呆
• 脑血管病根据: --病史 --影像 • 病情阶梯样恶化,神经系体征 • 认知功能“斑块”缺失
鉴别诊断:血管性痴呆
与卒中病史相关
• 强哭、强笑、呛咳
• 吸吮反射、掌颌反射
• 瘫痪、病理征
• 大、小便失禁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2016年 9月,《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美国某公司开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Ⅰ期临床试 验结果,确认这种药物能有效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 布,加速批准该药上市,但这一决定引发了轩然大波。因在此之前,FDA允许该公司直接跳过Ⅱ期临床试验,开 启了两项Ⅲ期临床试验,但结果并不乐观,两项试验数据相互矛盾。2019年3月,这两项Ⅲ期临床试验被提前终 止。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 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 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帕金森病(青年型、早发 型)被收录其中。
2022年,帕金森病相关脑细胞最终敲定。
疾病简介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 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 史、临床症状及体征。一般的辅助检查多无异常改变。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 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 善症状。应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但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PD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
抗帕读物
2022年4月1日,作为国内首部词典类抗帕读物,《抗帕词典》正式发布,即日起面向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免 费开放申领通道。该书由美敦力出品,邀请中国帕金森病领域的25位专家参与编审工作,旨在提升帕金森病患者、 家属、基层医生和普通大众对帕金森病和科学治疗手段的认知,避免陷入误区。

病理-神经变性疾病

病理-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共同特点:神经元缺失;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病程较长,部分具有遗传史无有效治疗方法Alzheimer病(AD):进行性痴呆,50y后广泛脑萎缩,额叶,顶叶,颞叶最显著。

脑回窄,脑沟宽(senile plaque)SP形成。

1)细胞外结构,20-250um,嗜伊红团状物,银染更清楚。

最多将于内嗅区,海马CA-1区,其次见于额叶和顶叶皮质2)典型结构: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4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成分沉积构成内核,绕以大量变性轴突,周边含有许多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SP中心均一嗜银团,刚果红染色(+)3)电镜下主要是由多个异常扩张变性的轴突终末和淀粉样细丝构成外层是变形的神经突起,中层是肿胀的轴索和树突,中心是淀粉样核心1.神经细胞浆中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

有时在大脑皮质,海马锥体细胞内呈火焰状缠结,基底核内神经细胞浆内呈现丝状缠结。

2.HE染色下往往比较模糊,呈现淡蓝色,而银染显示清楚3.电镜下为双螺旋缠结细丝构成4.分布:海马,杏仁核,颞叶内侧,额叶皮质锥体细胞内最多见,Meynert基底核,蓝斑也可见到5.意义: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是神经细胞趋向死亡的标志。

神经细胞出现小空泡,内含有嗜银颗粒,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电镜下内膜样边界的包涵体,每一个为半透明的基质内含有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细胞核心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涵体,位于神经细胞突起与胞体相邻接处,生化分析与免疫组化证实为肌动蛋白,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是一种老化现象的标志广泛的神经下拨脱失和突触减少:黑质细胞变性和脱失;残留神经细胞中Lewy小体形成位于胞浆内,HE染色显示圆形,中心嗜酸性着色,折光性强。

边缘着色浅。

电镜下小体由细丝构成,中心区致密,周围比较松散黑质神经元可见圆形均质,弱嗜酸性包涵体,周围可见空晕。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社交疗法:如参加社交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和幸福感
心理支持与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社交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增强社交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 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预防 和康复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等
常见的老年神经系
04
统变性疾病
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
病因:神经细胞死亡,导致大脑功能逐渐丧失 症状: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通过药物和康复治疗缓解症状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患病风险。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 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
更换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 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营养疗法: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健康
05 预 防 与 治 疗 策 略
06 家 庭 与 社 会 支 持 的 重 要 性
01
添加章节标题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02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分类: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医学课件神经系统变性疾病08-5

医学课件神经系统变性疾病08-5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MND)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1岁,干部,因四肢无力进 行性加重1年,呼吸困难1月于05-5-26入院。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肢持重 物不能,打电话较久后手臂僵硬,活动后能缓 解,渐趋下肢及左上肢相继无力,肢体上举无 力不能穿着打扮,下蹲后起立困难,登楼梯日 益费劲,四肢肌肉萎缩,肌束颤动。
palsy PBP)
(1)中年后发病,饮水咳呛,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舌肌萎缩、肌束震颤; (2)延髓束受累下颌反射亢进、强哭强笑; (3)进展快,予后差,1-3年死于呼吸肌 麻痹和肺感染。
4.原发性侧束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 (1)中年或更晚起病,首发双下肢对称痉挛性 瘫痪;无肌萎缩、不伴束颤; (2)延髓束变性伴下颌反射亢进、强哭强笑; (3)缓慢进行性病程。
四、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失神经支配改变。纤颤电位、束颤 电位、巨大电位、正锐波。 2.肌肉活检:神经源性肌萎缩。 3.其他:CSF(-); MRI 受累脊髓和脑干萎缩。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中年后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病程,
表现肌无力、失神经支配改变肌萎缩、肌束颤
动;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等上、下运动神经
2.进行性脊肌萎缩(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SMA)
(1)发病年龄 >30岁,男>女;
(2)隐袭起病,首发手部肌无力、肌萎缩、
肌束颤动; (3)无括约肌及感觉障碍; (4)波及延髓麻痹予后差。
3.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8.良性肌束震颤 图正常。 无肌无力及肌萎缩,肌电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精品PPT)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精品PPT)

• 5年前曾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否认毒物接触史。 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 入院查体:血压:卧位:150/90mmHg,坐位 80/50mmHg。面具脸,面部表情缺乏。神清,高 级神经活动未见异常;声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强直样增高,左侧 肢体肌力IV级,右侧V-级,共济运动未见异常,无 不自主运动,慌张步态,动作迟缓,起动困难;感 觉系统未见异常;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 性,左侧Hoffman征阳性,双侧掌颌反射阳性。右 侧Horner征阳性,
体位性低血压
多进盐食 氟氢可的松0.1~1mg/d 米多君(midodrine)2.5mg, 2次/d, p.o(外周交感神经1受体激动剂) 穿齐腰弹力内裤 睡眠取头高位
病例讨论
• 男性,48岁,进行性四肢僵硬伴声嘶、饮水呛咳、头晕3年, 尿便障碍1年。
• 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僵硬,活动不灵活,动作迟缓,动 作开始困难,走平路和上楼均困难,生活尚可自理,在当地 医院就诊,考虑“帕金森病”,曾口服“美多巴”治疗效果 欠佳。并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吞咽缓慢、饮水呛咳;常头晕, 无天旋地转感,多站立后出现,无伴耳鸣、听力下降,无恶 心、呕吐。 1年前开始出现小便困难,尿频,每日十余次, 有时出现尿失禁,无尿痛;常便秘,无腹泻、腹痛。无行走 不稳、易跌倒,无黑蒙、视物重影、视力下降,无头痛等不 适,胃纳、睡眠可,体重无明显下降。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肛门括约肌EMG呈神经源性改变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CT
双侧壳核低密度灶
壳核\苍白球T2低信号 MRI显示 早期病例可与Parkinson病区别
PET显示
壳核&尾状核 氟[18F]多巴摄取↓ 11C-诺米芬新摄取↓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八版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课件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八版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课件
或PET显示黑质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能纤维失神经改变
● 神经病学 (第8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多系统萎缩
诊断
3. MSA的支持(zhīchí)点和不支持 (zhīchí)点
MSA的支持(zhīchí)点
(1)口面部肌张力障碍 (2)不相称的颈项前屈 (3)脊柱严重前屈或/和侧屈 (4)手足挛缩 (5)叹气样呼吸 (6)严重的发音障碍 (7)严重的构音障碍 (8)新发或加重的打鼾 (9)手足冰冷 (10)强哭强笑 (11)肌阵挛样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一章。其他候选基因包括:Tau蛋白基因(MAPT)、Parkin基因等。神经元本身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造 成神经元变性死亡。在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发现嗜酸性包涵(bāo hɑn)体(MSA的病理学标志),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 胞增生。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结构异常和REM睡眠行为异常。(1)下列两项之一:①帕金森综合征:运 动迟缓,伴强直、震颤或姿势反射障碍。3. MSA的支持点和不支持点。MSA的患者多数预后不良
● 神经病学 (第8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多系统萎缩
鉴别诊断
1. MSA-P应与下列(xiàliè)疾病相鉴别 (1)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双下肢症状突出的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步态紊乱,并有锥体束征和假性球麻痹 (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特征表现有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特别是下视麻痹 (3)皮质(pízhì)基底节变性(CBD):异己手(肢体)综合征、失用、皮质感觉障碍、不对称性肌强直、肢体肌张力障碍、
➢ MSA包涵体的核心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因此,MSA和帕金森病、Lewy体痴呆、一起被归为 突触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 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其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
鼓励与肯定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肯 定其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增强自信心 。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导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家属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 关重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 助。
家属参与的方法指导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照顾 患者的日常生活、如何处理患者的情 绪问题等,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和水 平。
统变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早 发现潜在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治疗方法与手段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 疾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 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康复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神 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爱 ,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 态度和应对方式。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 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 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
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氧化 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体格 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如药物治疗、康复训 练等。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僵硬等症状。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系统 变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阿 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许多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 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 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 11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MND(1)

第三章 11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MND(1)

PSMA)
遗传性进行性近端脊肌萎缩(proximal hereditary 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 PBP) 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

早期出现持续性腱反射亢进是ALS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 可有麻木/疼痛等主观感觉异常,但无客观感觉障碍体征; ③ 晚期可出现延髓麻痹; ④ 病程持续进展, 最终因呼吸肌麻痹&呼吸道感染死亡, 生存
期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或更长, 平均3~5年 。
❊FALS临床表现和散发性ALS相似,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症状;
无感觉异常,无肌萎缩; 可出现假性球麻痹。
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 (1)EMG检查:对ALS诊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下运动神经源性损害表现,插入电位延长,大力 收缩呈单纯相,静息状态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 束颤电位。
2.影像学检查;
3.基因诊断:对遗传性ALS有诊断价值;
支持对症治疗;
力鲁唑(力如太)
期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或更长, 平均3~5年 。
临床表现(ALS)

① 首发症状:

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无力; 手部小肌肉(大小鱼际肌&蚓状肌)萎缩,渐向前臂/上 臂/肩胛带肌发展; 萎缩肌群可伴有粗大的肌束颤动; 上肢腱反射减低&消失。

逐渐出现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ALS)
诊 断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ALS临床诊断(E1 Escorial, 1994)标准

精神病学-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精神病学-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目前有多种假说:遗传机制、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自身免疫机制、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感染和免疫 ALS患者CSF免疫球蛋白升高 血中T细胞数目和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2. 金属元素 MND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增高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目录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节 额颞叶痴呆 第四节 路易体痴呆 第五节 痴呆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 多系统萎缩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 MND )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 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 体束征 通常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概述
➢男性多于女性,1.2~2.5︰1 ➢多中年发病,病程多为2~6年
流行病学
➢年发病率为1.5/10万~2.7/10万 ➢患病率约为2.7/10万~7.4/10万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迄今未明,目前的认识是
遗传背景 氧化损害 兴奋性毒性线粒体和细胞骨架的结 Nhomakorabea功能损害
无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 可出现假性球麻痹表现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辅助检查
1. 肌电图:有很大诊断价值,呈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
➢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 ➢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时限増宽、波幅增大、多相波增加 ➢大力收缩时募集相减少,呈单纯相 ➢运动神经传导可出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较少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感觉神经传导多无异常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难点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免疫、代谢等方面的因素;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临床实践
通过临床实习和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病例中,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学习方法推荐
系统学习
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一学习每个知识点,注重前后联系和比较分析。
防治策略
针对ALS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
要点三
多发性硬化症(MS)
病因
M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临床表现
MS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可累及视觉、运动、感觉和认知等功能,还可能伴有疲劳、抑郁和免疫系统异常等症状。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3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进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病史采集
神经系统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者的神经反射、肌力、肌张力、感觉功能、腱反射等表现。
如CT、MRI等,观察脑部是否存在异常病灶。
如遗传代谢筛查等,了解是否存在遗传因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拓展医学知识和技能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总结,通过学习可以拓展医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能力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能力。
防治策略
针对AD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管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特点
• 起病隐袭 • 选择性损害一定解剖部位的一个或几个系 统的神经元,病灶往往对称 • 临床症状常缓慢进行性发展 • 临床表现多样化,常有重叠 • 实验室检查变化较少、无特异性 • 影像学检查可以正常或仅有脑萎缩性变化
7
基本病பைடு நூலகம்改变
• 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个或某些特定部位的神 经细胞萎缩或消失 • 胶质细胞反应 • 无炎性细胞
VD与AD的鉴别要点
血管性痴呆VD 性别 病程 自觉症状 认知功能 伴随症状 CT/MRI SPECT 男性多见 波动性进展 常见,头痛、肢体麻木等 斑片状损害,人格相对保留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脑梗死或出血灶 局限性、非对称性血流低下 阿尔茨海默病 AD 女性多见 持续进展 少 全面性痴呆,人格崩溃 精神行为异常 脑萎缩 颞顶叶对称性血流低下
第二节 运动神经元病
1.概念
•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 一组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 元、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 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 组合。
②脑干运动神经核团
①锥体细胞 锥体束(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
③脊髓前角
2.病因和发病机制
7.诊断(El Escorial标准)
• 诊断标准
1)临床、肌电图或病理学检查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 2)临床检查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 3)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进行性扩张或扩张到其他部位
• 排除标准
1)有能解释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其他疾病的电生理依据 2)有能解释体征和电生理特点的其他疾病的影像学依据
锥体束+脑干核团/脊髓前角(上、下均受累)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脊髓前角/脑干核团(仅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仅上运动神经元受累)
�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 PBP)
患病率(%)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年龄(岁)
3.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多种假说 • 遗传
– FAD (familial Alzheimer disease)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早老素-2 (PS2)、载脂蛋白E(ApoE)等基因突变与AD有关 – AD一级亲属发病风险高, 女性亲属更高 – 一级亲属患有Down综合征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Neurolog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彭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四节 痴呆的鉴别诊断
2
第一节 概述
斯蒂芬·霍金(1942-) 1963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6月21日 世界渐冻人日
5.临床表现
• 隐匿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 三个症状群:日常生活能力丧失,行为症状和认 知能力损害 • 生活能力下降导致病人需要专人护理,确诊后一 般还能生存5~10年
AD的三大症候群
(A DL ) 行 为 ( ur) vio ha Be




认知(Cognition)
认知障碍(Cognition )
4.临床表现
•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与体征并存 • 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 • 感觉、眼外肌、括约肌功能不受影响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与体征
症状 皮质核束 上 锥体 束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体征 假性球麻痹、下颌反射(+)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 掌颌反射(+)、Hoffman征 (+)、Babinski征(+)、 髌阵挛、踝阵挛(+) 真性球麻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萎缩 舌肌萎缩、束颤
第四节 痴呆的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 �额颞叶痴呆 �路易体痴呆 �正常颅压性脑积水
1. 血管性痴呆
•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 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认知功 能障碍综合征 • 有卒中史,急性起病,波动 性病程,阶梯式恶化,智能 损害呈斑片状缺损 • 局灶性体征 • 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梗死灶 ,脑白质疏松
ALS肌电图表现(二)
巨大运动 单位电位
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大、多相 波增加,此为慢性失神经表现;肌源性损害与之相反表现 为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多相波增加。
ALS肌电图表现(三)
干扰相 正常
单纯相 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干扰相 肌源性损害 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单纯相(波幅高、频率低), 此为慢性失神经表现;而肌源性损害募集电位为病理干扰 相(波幅低、频率高)。
1. 概述
• 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 Senile Dementia) • 神经系统变性病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 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认知功能全面衰退,伴有 精神异常和人格障碍 • 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 • 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2.流行病学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
罗纳德·里根(1911-2004) 1994年患 阿尔兹海默症 (老年性痴呆) 9月21日 世界老年痴呆日
5
概念
遗传性和内源性原因造成的神经元变性和继 发性脱髓鞘变化的一组慢性、多变性的进展 性疾病。
运动神经 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未确定的 内源性因素
神经元变性 继发脱髓鞘
自主神经 系统病变
认知障碍
延髓、颈膨大、胸髓、腰膨大作为四个节段,如有3/4受累则确诊运动 神经元病,2/4为拟诊,1/4为疑诊。
8.鉴别诊断
• 颈椎病(脊神经根型)
– 肌萎缩多局限于上肢,伴感觉障碍 –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基本正常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 • 肯尼迪病 • 脊髓空洞症
9.治疗
•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Dementia)的概念
• 一组以获得性、持续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为核心症 状的临床综合征。 • 特点:
1. 后天获得性 2. 症状持续进展,足以引起职业或社会功能损害 3. 受损害的是意识内容而非意识水平,排除嗜睡、谵妄 、昏睡、昏迷、木僵等 4. 除认知功能障碍外,还包括其他高级脑功能障碍,如 人格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 5. 病因多样
• 分子遗传机制 5~10% ALS为家族性,90%以上为散发性 已发现的致病基因主要有SOD1、TARDBP、FUS • 氧化应激机制 • 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神经毒性机制 • 其他(中毒、感染、免疫介导等)
3.病理
• 大体标本无特异性 • 皮层大锥体细胞、脑干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数目 减少和变性,胶质细胞增生 • 锥体束变性和脱髓鞘 • 肌肉活检示失神经改变(大小不等的肌纤维聚集 在一起,呈群组萎缩)
• 环境
– 文化程度低\吸烟、饮酒\脑外伤\重金属接触史等 – 长期用雌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保护作用
4.病理
1. 大体病理:弥漫性脑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变宽 ,尤以颞、顶、前额叶为著,脑室异常扩大。 2. 三大特征病理表现: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 广泛的神经元细胞缺失 3. 其他病理改变: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轴 索、突触异常断裂,血管淀粉样变等
4.1大体病理
4.2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
• Β-淀粉样蛋白等细胞外沉积物+残存神经元轴突 组成的 50~200μm球形结构,形似菊花
4.3 神经元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 过磷酸化tau蛋白和泛素的细胞内沉积物,存在 于神经元胞浆中。
分类(根据病理损害范围及临床特征)
1. 大脑皮层变性: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 呆等 2. 基底节变性: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进行 性核上性麻痹、纹状体-黑质变性等 3. 脑干小脑变性:各种小脑性共济失调、脊 髓小脑变性、橄榄-脑桥-小脑变性等 4. 脊髓变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进行性后 索变性、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等 5. 运动系统变性:各型运动神经元疾病 6. 自主神经系统变性:Shy-Drager综合征、 Riley-Day综合征等
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 间断呼吸机辅助呼吸 胃造瘘
• 药物治疗
力鲁唑/力如太(riluzole),50mg 2/日 口服 可推迟呼吸功能障碍出现的时间,平均生存期延长数月
10.预后
• 预后极差,世界五大绝症之一 • 患者最终多死于呼吸肌麻痹&并发呼吸道感染 • ALS患者生存期数月~10余年, 一般2~5年,平均 3.5年 • SMA相对最好,PBP最差
脑干核团/皮质核束(仅球部,上、下均可受累)
5.1 肌萎缩侧索硬化
• 发病率低,年均发病率0.2~2.4/10万 • 起病年龄通常在30~60岁 • 男性多见,男女比例1.4~2.5:1 • 通常以单个肢体无力起病,逐渐出现肌萎缩,远 端为著,尤其是手部小肌群,无力及萎缩逐渐进 展至其余肢体,可伴有肌肉束颤(肉跳) • 延髓麻痹通常晚期出现,但也可以一开始就以延 髓麻痹起病 • 无感觉症状,智力、眼外肌、括约肌功能不受影 响
• 记忆障碍 近记忆力,个人经历记忆,生活中重大事件 • • • • • 定向障碍(时间、地点) 语言障碍 视空间能力受损 计算能力下降 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精神及行为异常(Behaviour)
• 情感/心境恶劣: 抑郁、焦虑、欣快、易激惹、 情感易变 • 淡漠/退缩: 兴趣减少主动性差,因长久保持一 种想法以决定其行为,使意志能力丧失 • 言语增多,反复提问,重复收敛 • 游荡、尾随、日夜倒错 • 幻觉/妄想: 多疑、被窃、嫉妒、被害、不忠 • 激越/攻击: 拒绝帮助,甚至出现以往从未 有过的暴力行为 • 失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