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
84消毒液的稳定性研究
84消毒液的稳定性研究作者:段桂珍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3期[摘要]84消毒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预防疾病并抑制传播的产品,它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杀菌特点,但是,由于84消毒液有效成分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差,使得它的保质期较短。
本文通过选择合适的稳定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外包装,有效地提高了该类消毒液的稳定性。
[关键词]消毒液次氯酸钠稳定性一、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仪器:25ml滴定管,250ml烧杯、250ml容量瓶及1ml移液管、碘量瓶、电子秤、分析天平、烘箱。
试剂:次氯酸钠溶液(工业级),纯碱(工业级)、LAS、AS、BS-12、AEO、碘化钾、磷酸盐、硅酸钠、硫酸锌、氯酸钾、KBr、蒸馏水。
(二)分析方法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2498-93测定。
(三)试验方法稳定性实验:将配制好的样品放于54℃的恒温箱、目光下或室温下,保持一定时间以后,通过测试放置前后有效氯的差值求出分解率。
二、结果与讨论(一)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消毒液更快地润湿细菌的细胞壁表面而破坏其组织,提高消毒液的杀菌力。
但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碱性,这要求该类消毒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结构稳定、耐强碱且不易被氧化,为此选用几种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加入表面活性剂LAS、AS、AEO的消毒液变浑浊,且加速了消毒液的分解,只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S-12加入到消毒液体系中,消毒液澄清,稳定性较好。
(二)稳定剂的选择次氯酸钠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光、热、酸、重金属的诱发下易分解而失效,为此我们分别在消毒液体系中加入磷酸盐、硅酸钠、氯酸钾、碘化钾、纤维素CMC、KBr不同种类的稳定剂来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碘化钾、氯酸钾、磷酸盐、硅酸钠、KBr对次氯酸钠都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其中KBr效果最明显。
从次氯酸钠的分解机理推断,2NaClO=2NaCl+O2,NaClO+O2=NaClo3,向消毒液中加入NaClo3,可以促进反应向逆向反应方向,从而起到抑制次氯酸钠分解的目的;磷酸盐、硅酸钠能使次氯酸钠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共沉淀,降低或消除了次氯酸钠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从而体现出对消毒液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有机物CMC 对金属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络合作用,但从实验结果可知,它们对次氯酸钠本身有促分解作用,卤化物KBr在溶液中可与次氯酸钠发生如下反应:ClO-+Br- BrO-+Cl-ClO+2Br+H2O Br2+Cl-+2OH,CLO-部分被反应成为BrO-, BrO-本身比CLO-稳定,且具有杀菌功能。
高中化学 《84消毒液的性质》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 颜色 淡黄绿色 状态 液态 气味 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 能溶于水
二.探究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怎样制备的呢
在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 溶液中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 (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 白液。
探究1:84消毒液溶液的酸碱性
设计方案
实验操 作
得出结 论
【实验】
取适量84消毒液的稀溶液于 试管中,向其中滴加1-2滴 酚酞试剂,振荡试管,注意 观一下片红纸滴 加2-3滴84消毒液,观察现 象
方案一:向上述溶液再滴 加几滴酚酞
若溶液出现了红色,则说明是由 于溶液中酚酞没有了,反之是由 于溶液中的碱不存在了
方案二: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碱
若溶液出现红色,则说明是 由于溶液中碱不存在了;反 之,溶液中酚酞不存在了
原因:酚酞被氧化
溶液变红
84消毒液显 碱性
提出问题
实验操 作
得出结论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探究3:氧化性
【实验】 在淀粉碘化钾试纸 上滴加2-3滴84消毒液,观 察试纸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 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 用,消毒效果是否会更 好呢
有一位家庭主妇清扫马桶时 用洁厕灵进行消毒,觉得还 不够干净,又使用84消毒液, 导致卫生间内弥漫着黄绿色 气体,结果这位主妇被熏倒 了,迅速送到医院治疗
84消毒液瓶上的说明书
本产品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有 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本产品若不慎接触到皮肤,请用清水冲洗 2.本产品不适用与碳钢和铝制品的消毒 3.本产品使有色衣物褪色 4.本产品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小结: 84消毒液性质
巴氏消毒液
84消毒液性质说明及管理要求一、原理:84消毒液就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得高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5.5~6。
5%、NaClO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就是NaClO 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得HClO(次氯酸)、HClO就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但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得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得作用。
空气中得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得HClO。
二、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84消毒液有一定得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得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得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得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就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就是一种挥发性得气体,因此盛消毒液得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得效果、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她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得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要区分消毒与解毒得概念,如果有其她食物或药物中毒时切记不可把84消毒液当作解毒药来使用,应该及时就医、6、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得地方,避免误服、7、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8、84消毒液得有效期一般为1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9、如果浅色衣服染色,也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漂白。
10、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11、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12、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13、毛、麻、尼龙、皮革、丝织品禁用。
14、本品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对于84消毒液你了解吗?
对于84消毒液,你了解吗?——关于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现在84消毒液已经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一件物品,但是对于家里常用的84消毒液你有了解多少呢?而84消毒液使用起来是否有真正安全呢?对此我们利用84消毒液进行化学实验展开探究。
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84消毒液所含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它的杀菌原理是利用次氯酸钠的水解所产生的次氯酸(HClO),所分解出的活性氧[O],使得细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得病菌死亡。
而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ClO+H2O;HClO—→HCl+[O]根据介绍84消毒液是利用活性氧[O]杀菌,而不是像ClO2 那样利用Cl元素杀菌消毒,完全是安全的,不会产生过量的氯,对人体没有伤害。
可真的是这样吗?首先我们观察了超市里出售的几种不同品牌的84消毒液。
我们发现市场上所销售的84消毒液大致可分为三种:①普通的低浓度84消毒液,液体无色透明;②普通的高浓度84消毒液,液体呈淡绿色;③新型的84消毒液,液体无色透明,里面混有一些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香精。
我们决定选用第二种84消毒液进行试验。
我们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这种消毒液呈淡绿色,我们的初步猜测是在84消毒液的生产过程中通入了过量的氯气(Cl2),而导致一部分氯气溶在水中呈现出绿色(类似于氯水)。
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一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问题:84消毒液所呈现的绿色是因为溶解了过量的氯气吗?实验步骤:取一定量84消毒液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苯(C6H6),充分震荡,静置。
实验原理:利用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进行萃取。
实验现象:液体分成两层,上层(苯层)为无色透明,下层(水层)为淡绿色透明。
实验分析: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苯并没有从84消毒液中萃取富集到过量的氯气。
由此可以证明84消毒液中的绿色并不是因生产中通入的氯气过量所致。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常温下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也是呈淡绿色,由此说明84消毒液的淡绿色来源于它所含有的次氯酸钠(NaClO)。
84”消毒液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课题:“84”消毒液性质探究”)看说明书,会看有效成分、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NaClO性质氧化性,说明书,不稳定性(分解)Cl化合价+1价中间价态教师演示:Na2SO3溶液、“84”消毒液BaCl2溶液、稀盐酸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不稀释的“84”会有褪色)温馨提示:I-IO3-无色,I2黄色,I2使淀粉变蓝。
“84”消毒液消毒原理:ClO-氧化的强氧化性。
ClO-氧化I-生成I2,IO3-问题5:“84”消毒液为什么需要稀释后再使用?稀释后使用:IO3-浓度大氧化性强,稀释后氧化性减弱过渡:如何使次氯酸钠发挥最好的功能?问题7:日常生活中,通过浸泡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为什么?教师演示回看“84”消毒液说明书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问题8. 为什么不能与酸性物质(洁厕灵有效成分是无机酸-盐酸)同时使用?教师演示:水瓶中贴放湿润的红纸,加入少量“84”消毒液,捏扁水平,再加少量洁厕灵,拧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
醋酸、硫酸可以吗?教师演示将洁厕灵改成稀硫酸事件 1. 某家庭主妇刷马桶时为了更加卫生,处理使用含盐酸的洁厕灵,还同时使用了“84”消毒剂,有刺激性有毒气体产生,过一会儿,该主妇晕倒,送医院抢救。
阅读新闻资料,提问:1.理论上分析产生氯气的原理?2.追问:从什么角度分析呢?看成分中还有氢氧化钠,氯化钠。
项目成果梳理1.以今天的学习为例,如果在遇到生活中的某一产品你将如何认识?从哪些角度认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展示,评出最佳2.你想对使用84消毒液的家长说什么?请做出一份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
板书设计。
84消毒液成分和性质的探究
初探问题 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
颜色 淡黄绿色 状态 液态 气味 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 能溶于水
.
84消毒液瓶上的说明书
本产品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有 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本产品若不慎接触到皮肤,请用清水冲洗 2.本产品不适用与碳钢和铝制品的消毒 3.本产品使有色衣物褪色 4.本产品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84消毒液中含有 84消毒液是什么
一种物质可以杀 颜色的?
菌消毒。
84消毒液的气味
是怎样的?
84消毒液的状态
、挥发性是怎样
的?
消毒液的酸碱性
如何?
84消毒液的成分
是什么?
为什么叫84消毒
液
.
阅读84消毒液产 品外包装上的标 签和使用说明书。 取一定量的84消 毒液进行观察和 实验。 查阅课本和百科 全书。 上网查百科 。 参观84消毒液的 生产厂家。
.
实验探究
实验1:向放有红色纸条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蒸馏水和 84消毒液,观察现象。 实验2:向2mL84消毒液中滴加酚酞,观察现象。 实验3:向2mLKI溶液中滴加84消毒液,观察现象。 实验4:向2mLFeSO4 溶液中滴加84消毒液,观察现象。
性质实验 现象
结论
1
2
3
纸条颜 溶液先变红, 溶液先由无色变 色褪去 后慢慢褪色。 成淡黄色,最后
.
新的研究课题
例如,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保存条件等对消毒液灭菌 效果或漂白效果的影响:
条件温度溶液酸碱性 保 Nhomakorabea条件常 温
空白 蒸馏水
冰水 温水 少量 少量 浴 浴 硫酸 烧碱
露置 光照 空气
对比 1:200
84消毒液消毒原理
84消毒液消毒原理
84消毒液一般通过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电解质,在水中首先电离生成次氯酸
根离子(ClO-),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进一步分解生成新生态氧[O](氧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氧化力,在消毒过程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84消毒液的主要消毒成分即以上化学反应中的三种产物。
消毒原理归纳为:①次氯酸根通过与细菌细胞壁和病毒外壳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使病菌裂解。
次氯酸根还能渗入到细胞内部,氧化作用于细菌体内的酶,使细菌死亡;②次氯酸同样具有氧化性,消杀原理同次氯酸根;③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④氯离子能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导致其丧失活性而死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4.2《84消毒液性质探究》名师课件
活动二.探究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小明妈妈在洗小毛巾时,用稀释84消毒液 中加少量白醋(两滴)来增加消毒、漂白 效果。从化学视角分析反应原理,写出物 质转化。
问题:漂白效果增强说明了什么?
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视角:物质类别、物质转化
活动二.探究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梳理项目成果
1.以今天的学习为例,如果在遇到生活 中的某一产品你将如何认识?从哪些角 度认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展示, 评出最佳。 2.你想对使用84消毒液的家长说什么?做出 一份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
感谢专家指导!
84消毒液性质探究
活动一:了解“84”消毒液
小报分享
活动二:探究次氯酸钠化学性质
• 问题:你认为次氯酸钠(NaClO) 有什么性质 ?你怎么知道的?
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视角:化合价
活动二.探究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设计:请选择适当的还原剂设计实验加 以验证,说明你选择依据,预测可能现象。
提供药品及用品
• 问题:日常 生活中,通 过浸泡也能 达到这样的 效果,这是 为什么?
活动二.探究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
84消毒液 通CO2 现象:试管1溶液中红纸为红色,
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2溶液中红纸为红色,通入 CO2后快速褪色 。
试管1
试管2 红纸
结论:ClO与水、CO2反应生成 氧化性更强的HClO
漂白原理:
NaClO + CO2 + H2O HClO氧化漂白红纸
HClO
阅读新闻资料。理论分析:
活动三.拓展应用
回看“84”消毒液说明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事件1. 某家庭主妇刷马桶 时为了更加卫生,处理使用含 盐酸的洁厕灵,还同时使用了 “84”消毒剂,有刺激性有毒 气体产生,过一会儿,该主妇 晕倒,送医院抢救。 阅读新闻资料。理论分析:
84消毒液成分和性质的探究
结论
交流讨论、再探问题
84消毒液是怎样制备的?
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84消毒液见光、受热易分解 ?
84消毒液的工作原理
84苍南县求知中学学习过程框架表事实与问题相关的现有知识信息假设学习课题疑问行动计划解决方学习过程框架表事实与问题相关的现有知识信息假设学习课题疑问行动计划解决方案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成分和性质的探究
苍南县求知中有知识、信息) 假设 学习课题(疑问) 行动计划(解决方 案)
NaCIO的漂白性不是NaCIO具有的,而是 HCIO。HCIO是一种极弱的酸,但其具有 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大多数物质氧化, 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酸 性比碳酸都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 都可以制取它。
新的研究课题
例如,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保存条件等对消毒液灭菌 效果或漂白效果的影响:
条件
温度
常 温 冰水 浴 温水 浴
溶液酸碱性
少量 硫酸 少量 烧碱
保存条件
露置 空气 光照
空白 蒸馏水
对比 1:200 1:300
有一位家庭主妇清扫马桶时用洁厕 灵进行消毒,觉得还不够干净,又 使用84消毒液,导致卫生间内弥 漫着黄绿色气体,结果这位主妇被 熏倒了,迅速送到医院治疗
问题解决
想一想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本产品若不慎接触到皮肤,请用清水冲洗 2.本产品不适用与碳钢和铝制品的消毒 3.本产品使有色衣物褪色 4.本产品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案备课讲稿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案备课讲稿《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案“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课题设计主线为:⽣活→化学→⽣活。
以“消毒液能预防甲流”引⼊⾃主探究学习情境,通过初识“84”、探究“84”、解读“84”三个主题对⽇常⽣活⽤品中含氯漂⽩剂——“84”消毒液进⾏了探究,通过观察⾊、态、闻⽓味和实验溶解性,初步认识“84”;通过制备原理确定含有的成分,并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进⽽对产品说明书的解读,指导正确使⽤。
、HClO的性质和漂⽩液漂⽩原理认识)的基础本课建⽴在学⽣已有化学知识(对Cl2上,利⽤84消毒液这⼀化学与⽣活联系的范例,学会利⽤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设计的,通过对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培养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培养学⽣设计实验、动⼿操作的能⼒。
在⼀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思维和动⼿实验中完成知识与能⼒的意义建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与⽅法的体验。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84消毒液漂⽩原理的探究,进⼀步巩固次氯酸的漂⽩性及次氯酸盐产品漂⽩作⽤的原理;巩固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反应的原理。
过程与⽅法通过对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学会利⽤已有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验证等多种⽅式进⾏学习,学会设计实验的能⼒。
通过对产品标签的解读,学会如何了解标签的意义和内容,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产和社会⽣活中的应⽤。
观念与态度利⽤84消毒液这⼀化学与⽣活联系的典范,增强在⽣活中学化学,到⽣活中⽤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84消毒液漂⽩原理的探究及次氯酸盐产品漂⽩作⽤的原理。
【教学难点】“褪⾊”原因的分析和深⼊探究;研究某种物质的⽅法。
【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准备】84消毒液(爱特福)、84洁厕灵(爱特福)、NaOH溶液、酚酞溶液、红纸、淀粉—KI试纸、表⾯⽫、胶头滴管、试管若⼲【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滴加酚酞后,为什么溶液变红⼜褪⾊呢?【实验探究⼆】溶液红⾊褪⾊的原因猜测:1.是⽣成的HClO中和了溶液中的OH—呢?2.还是HClO漂⽩了变红的酚酞?请⼤家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案,探究其可能的原因。
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配比
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配比(一)一、性质: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效氯含量5.5~6.5%的高效消毒剂。
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幼儿园等的卫生消毒,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托洗消毒。
二、使用注意事项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一般稀释浓度为1:500和1:200,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
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和铁制物品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
6、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7、84消毒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8、84消毒液宜使用凉水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度以上的热水稀释,需在25度以下避光保存。
9、消毒清洗后的物品要直接晾晒,不可再次接触其它容器。
三、配制比例1、按照配置比例,根据消毒物品的数量,在消毒桶上做好消毒用水到达的标志。
2、将准备消毒的物品清洗干净备用。
3、配戴手套。
4、用消毒桶接凉水到达指定的标记,并将量好的84消毒液倒入桶中,用手轻轻搅动,消毒液配制完成。
5、将清洗干净的物品放置于配好的消毒液中,加盖,浸泡30分钟。
6、30分钟后,将消毒物品逐一取出,并在清水下冲洗干净,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晾晒。
7、剩余的含84消毒液的溶液,可用于浸泡抹布,清洗地面及卫生间等。
8、脱去手套,消毒完成。
1/1。
【知识解析】解读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
项目活动①解读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1 84消毒液的产品特点及注意事项(1)产品特点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含量为5.1%~6.9%,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并能灭活病毒。
(2)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勿口服。
②如原液接触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
③本品不适用于钢和铝制品的消毒。
④本品易使有色衣物脱色,禁用于丝、毛、麻织物的消毒。
⑤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⑥不得将本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
2 84消毒液的适用范围及方法3 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探究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可能具有什么性质?元素价态角度【性质预测】(1)次氯酸钠中氯元素为+1价,化合价可以降低,具有氧化性。
(2)次氯酸钠属于盐,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物质类别角度【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思考◆1.产品说明中的哪些注意事项可以用次氯酸钠的性质来解释?注意事项①、②、③、④和⑥都可以用NaClO的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来解释,注意事项⑤可以用NaClO能与H2O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会分解为HCl和O2的性质来解释。
2.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与洁厕剂(通常含盐酸)等酸性产品同时使用? 因为洁厕剂中的盐酸会与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氯气,易使人中毒。
3.资料表明,84消毒液使用过程中起主要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
你认为这里的次氯酸是怎样生成的?84消毒液中的NaClO 与H 2O 及空气中的CO 2反应生成HCl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 +CO 2+H 2O===NaHCO 3+HClO 。
也可以通过在84消毒液中滴加稀醋酸溶液等来生成次氯酸。
4 次氯酸的化学性质(1)次氯酸的强氧化性HClO 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具有杀菌消毒、漂白作用。
(2)次氯酸的不稳定性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易发生分解反应:2HClO 2HCl +O 2↑,因此次氯酸不宜直接用作消毒剂或漂白剂。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作者:朱庆斌来源:《化学教学》2010年第09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5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教学设计思路课题设计主线为:生活→化学→生活。
以央视新闻“甲流及其预防”的录像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情境,通过初识“84”、探究“84”和解读“84”三个主题对日常生活用品中含氯漂白剂——“84”消毒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经过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问题、归纳等教学环节,在完成NaClO 及HClO性质等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提高科学猜想和实验探究能力,体验“组成——性质——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增强学化学、用化学的乐趣。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84”消毒液的制取及其物理性质;②知道NaClO的化学性质;③了解HClO的化学性质;④了解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
2.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通过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科学猜想,并学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②体验“组成——性质——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猜想、实验和交流讨论等,形成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②感悟生活中化学现象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增强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
3教学过程实录及点评4 教学反思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探究性教学应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因此,探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学生有兴趣探究(探究对象“看得见”——来自生活)、学生有能力探究(探究能力“够得着”——符合学生实际、探究方法“行得通”——简单易行)、探究结果对学生有用(具有生活指导意义)。
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科学素养。
让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落地生根--探究84消毒液氧化性及使用
理论证据 实验证据 设计实验 交流优化 实施实验
化合价
物质类别
定性验证氧 化性实验 定性探究影 响氧化性因 素实验 定量手持技 术测定氧化 性实验
素养线
任会责任 科学态度 宏观现象 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 创新意识 变化平衡 任会责任
环节一 提出问题 素养聚焦 教学活动 科学精神 情景素材
核心物质反应
设计对比实验
控制实验变量
环节二 解决问题 素养聚焦 教学活动
证据推理 理论证据
模型认知
实验证据
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优化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项目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模型认知 实验方案评价基本原则
科
安
可
简
经
学
全
行
约
济
性
性
性
性
性
最好有对比
检
有毒
验
环节二 解决问题 素养聚焦 教学活动
抽取
宏观真 实复杂 消毒液
【解读】84消毒液说明书
环节二 解决问题 素养聚焦 教学活动
证据推理 理论证据
模型认知
实验证据
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优化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项目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模型认知
化学反应快慢
物质间化学反应
浓度 温度 酸碱性
核心物质属性
盐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实验证据
项目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定性分析
方案3
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优化方案
84消毒 液与 FeSO4溶 液
实施实验方案
84消毒液性质探究
【思考】在这份标签 的注意事项上是否缺 少某些内容,若缺少 则应该加上什么?
【产品介绍】 本产品是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有效成分为 次氯酸钠,有效含氯量为4.5%~4.99%。
【学生思考】 请你分析84消毒液中存在的离子、分子有哪些?
成份分析:
离子:Na+ ClO- Cl- OH- H+ 分子:H2O、 HClO
保存和使用:由于部分生成了HClO,84消毒液保 存时应该避光和防止受热,且不可用热水稀释。 探究:根据84的成分,推测还可能具有的性质?
色 液态 刺激性气味
【猜测】 84消毒液的酸碱性
方案:用酚酞试液测定84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实验1 】 取2滴管84溶液于试管中,加1-2滴酚酞试
液。 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结论:溶液呈碱性,且能漂白酚酞。
【猜测】 84消毒液能漂白酚酞,能不能漂白其他的 有色物质呢? 【验证实验2 】取一支试管加入2滴管84消毒液,再 向试管中加入1-2滴品红,观察现象。
可能具有氧化性
【验证实验3 】 操作:取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
液,再用硫酸酸化后加入少量84溶液。
现象:先加KSCN显色不明显,酸化后再加84溶 液变血红色。
结论:84溶液可以将 Fe2+氧化为Fe3+
【拓展延伸 】 :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 Cl一氧化成Cl2,同样在酸性的条件具有强氧化性的 84溶液能否将Cl一氧化成Cl2呢?若能则反应的产 物是什么?如何验证?
家 庭 消 毒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双氧水
过氧乙酸
84消毒液
【知识介绍】 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 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为次 氯酸钠,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 “84消毒液”。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江苏省泰兴中学钱琴红一、设计思想《新课标》对必修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氯”的学习作了如下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明确指出,要“查阅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资料”。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选择它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符合《新课标》对氯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理解并综合运用“84”消毒液的化学性质。
(2)了解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团结协作与实验探究完成“84”消毒液的性质的学习。
(2)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84”消毒液的性质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和喜悦。
(2)感悟生活中化学现象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增强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84”消毒液的化学性质及综合运用2.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并综合运用“84”消毒液的化学性质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引入】09年4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上包括我国蔓延,一场生命保卫战正在进行。
专家告诉我们,对于这些病毒,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如漂白液、漂白粉、漂白精就能将其杀灭。
这些消毒剂中最为常见的就是“84”消毒液。
(展示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图片。
)播放广告视频“爱得福84消毒液”,模仿广告语“爱得福84,为您造福”,得出“学好化学——为人类造福”。
步骤2:自主探究,初识84。
【分组实验】取约1/3试管的“84”消毒液,观察其颜色和状态、闻其气味、加一些水探究它的溶解性。
(学生实验、观察并描述物理性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点评归纳】淡黄绿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易溶于水。
【投影】人教版必修1教材p84页文字:在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NaClO)为有效成分的“84”消毒液。
巴氏消毒液
84消毒液性质说明及管理要求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原理: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5.5~6.5%。
NaClO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
HClO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
但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
空气中的 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介入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二、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干使用。
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
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
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干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要区分消毒与解毒的概念,如果有其他食物或药物中毒时切记不成把84消毒液当作解毒药来使用,应该及时就医。
6、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防止误服。
7、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8、 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9、如果浅色衣服染色,也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漂白。
10、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容易触及处。
11、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12、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防止接触皮肤。
13、毛、麻、尼龙、皮革、丝织品禁用。
14、本品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84消毒液漂白原理
84消毒液漂白原理
漂白液的原理是利用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的化学性质,通过其氧化性作用来去除或淡化物体表面的颜色。
在含氯化合物的作用下,有机染料分子中的各种色团结构会受到破坏,从而使颜色变浅或消失。
这是因为氯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与有机色素中的不饱和化合物反应,将其还原为无色物质,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具体来说,含氯化合物中的氯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离子(ClO-)。
次氯酸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能够在酸性条件下与染料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反应,将其破坏或还原为无色的物质。
同时,次氯酸离子也可以与染料色团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或含氮杂环化合物发生反应,使其发生断裂或结构变化,从而消除颜色。
此外,漂白液中的氯离子还能够与一些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氯(ClO2)。
二氧化氯同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以迅速氧化有机物质,使其颜色褪去。
总之,84消毒液漂白的原理是通过氯化合物的氧化性作用,
破坏有机染料分子的结构,从而达到去除或淡化颜色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设计主线为:生活→化学→生活。
以“消毒液能预防甲流”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情境,通过初识“84”、探究“84”、解读“84”三个主题对日常生活用品中含氯漂白剂——“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通过观察色、态、闻气味和实验溶解性,初步认识“84”;通过制备原理确定含有的成分,并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进而对产品说明书的解读,指导正确使用。
本课建立在学生已有化学知识(对Cl2、HClO的性质和漂白液漂白原理认识)的基础上,利用84消毒液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范例,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而设计的,通过对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思维和动手实验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意义建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84消毒液漂白原理的探究,进一步巩固次氯酸的漂白性及次氯酸盐产品漂白作用的原理;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学会利用已有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验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产品标签的解读,学会如何了解标签的意义和内容,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
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观念与态度利用84消毒液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典范,增强在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84消毒液漂白原理的探究及次氯酸盐产品漂白作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褪色”原因的分析和深入探究;研究某种物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84消毒液(爱特福)、84洁厕灵(爱特福)、NaOH溶液、酚酞溶液、红纸、淀粉—KI试纸、表面皿、胶头滴管、试管若干
有一位家庭主妇,她在家中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
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她
课题: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
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和NaCl。
杀菌、消毒作用:HClO(强氧化性)84消毒液的化学性质漂白性
溶液呈碱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