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3-04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让学生通过猜测与实际看到画面之间的差异引起 兴趣,同时通过设置疑问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二、观察、感受、比较、思考 第一节: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出示丢勒自画像(讨论自画像上的形象气质,能不 能体现画家的职业)教学生如何欣赏(角色定位:神的 化身)。 2、出示库尔贝自画像让学生根据他的自画像说说 对他的印象和感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3、出示金农与齐白石自画像,让学生定位并且比 较东西方美术家自画像的差异。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 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 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让学生学会鉴赏自画像。 第二节:浓缩的人生 1、出示伦勃朗不同时期(青、中、老年)的自画 像并在幻灯上标出分析来展示伦勃朗不同时期的遭遇, 让学生通过自画像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2、课后拓展:关于弗里达.卡洛的自画像人生。 让学生体会艺术家笔下的自我是对自己真实人生 状态、人生遭遇历程的一种描绘与体现。 第三节:场景中的自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往往没有 学生学习能 进行多角度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的能力。所以高一上学期
力分析 课程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出发,设计了几个环节的探讨与 动手实践活动。 通过对凡高这样的世界级和具有争议的绘画大师 的自画像,引起学生的感触,之后随着对画家自画像的
教学策略选 观察与深入分析比较,让同学们体会画家自画像是真实 择与设计 自我的体现与内心的一种独白。在欣赏与体验过后达到 教学目标。之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自拍或自 画。布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 一、引出课题 在屏幕上出示凡高的《星空》,请同学们猜猜,在 你们的心目中他应该是什么样,同学们讨论思考之后, 教学过程 屏幕打出凡高的照片与自画像,同学们比较一下想象中 的凡高与所看到的凡高的差异,同时比较自画像与照 片。
美术自画像教案
美术自画像教案【美术自画像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画出自己真实且有特点的自画像。
材料:- 美术纸- 铅笔- 细软毛笔- 色彩绘图材料(彩色铅笔、水彩、粉彩等)- 照片或镜子(用于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观察,激发学生对自画像的兴趣和想法。
2. 观察:让学生拿起照片或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包括脸型、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要求学生观察并记下自己的面部特点,例如是否有单眼皮、高鼻子等。
3. 素描:学生用铅笔在美术纸上进行素描练习。
先画出自己的轮廓,然后逐步添加面部特征,并注意细节的表现。
鼓励学生在练习时多次涂改,以求更加符合自己的形象。
4. 色彩: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色彩绘图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粉彩等,用于为自画像上色。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形象特点,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调色。
5. 完善:学生完成自画像后,可以自由发挥进行润色和修饰。
可以添加背景、服饰等元素,以使自画像更有个性和艺术性。
6. 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携带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在展示和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交流和学习,增强艺术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尽量还原自己的面部特征。
-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添加个性特点和艺术表现。
- 提醒学生注意涂改和修饰的方法,保证作品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研究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自画像作品,了解不同的自画像风格和表达方式。
-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增加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对自画像作品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7篇】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7篇】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高中美术课教案
高中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学习内容。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美术形式和风格。
三、教学内容1.了解美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学习内容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观察和表达能力。
学习内容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艺术史等。
2.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通过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例如,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景物,然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材料,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幅著名画作,分析画作的构图、色彩运用和主题表达等。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读画作,提高其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美术形式和风格通过学习艺术史和参观艺术展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例如,学习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2.讨论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1.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口头表达和书面报告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学习成果。
2.互评互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交流,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艺术思考和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具进行教学。
2.艺术作品:通过图书馆、美术馆或互联网等资源,收集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和参考。
湘美版高中美术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3)
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领悟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语文、历史学科接触过相关知识,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重点难点欣赏中国文人画,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山水活动2【讲授】新授一、作品赏析:1.展示作品《洛神赋图》,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1)、作品的内容是什么?(2)、你认为这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还是以山水为主?(3)、你认为作品的形式是不是很好的表达了作品的内容?(4)、老师小结:展示局部图:画面人与山的大小关系,得出“人大于山”。
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
2.展示《游春图》图片,提问:作品中的色彩有何特点?与《洛神赋》相比较,哪一幅画更好的表现了自然生活?老师小结: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面以青绿色为主,表现出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并形成了一种绘画的风格:青绿山水。
3.展示王维的《雪溪图》,学生看图回答问题:(1)、作品有一种怎样的意境?(2)、你认为用青绿表现好一些,还是水墨好一些?(3)、你能猜出画家的意图是什么?(4)、老师小结:王维为了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空、寂、清、净”的意境,而采用水墨来进行表现,并大力提倡水墨画,成为水墨画的始祖。
二、比较作品: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董源的《潇湘图》,作品分别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创作目的?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A、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B、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C、作品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D、作品的表现技法有何不同?2、教师小结: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出现了“南方派”和“北方派”两种风格。
“北方派”刚健雄浑,“南方派”典雅含蓄。
范宽开创“雨点皴” ,董源开创“披麻皴” 。
3、董源的《潇湘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进行比较,题材相同,表现技法不同,米有仁创造了以横点为主的“米点皴” ,而董源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洞庭湖周围山水的特点。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教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所以本课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家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
教材用三组美术作品反映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展示了美术家从无意识的自我认同到追求完整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所走过的漫长道路。
(二)学习目标1、审美感知:兴趣-理解-创造,从对唤起学生自我意识入手,结合各种形式的自画像的分析和讲解,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状态,加深学生对“自我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表现,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2、创意实践: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在自画像中表现自我的,并能通过本课的欣赏让学生尝试着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3、艺术表现:结合艺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也进行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4、文化理解: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
(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学生:教材、白纸和笔(四)课时一节课40min(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重点理解自画像中美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学会联系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水平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七)教学难点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培养立足人文精神,多元地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时候,爱美之心,人人都有,美术家也喜欢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
那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他是通过哪些形式来展示自我形象的呢?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欣赏体会: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东西方名画家的自画像,多媒体展示16位美术家不同画派、不同国籍、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画家的自画像作品。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③从学生讨论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在文化知识领域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各学科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科本位的形式较多,跨学科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
(3)学生讨论
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教师引导。
(4)课堂总结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 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
导入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呢?
美术作品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
由于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基本上属于谈不上有什么美术基础,基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以欣赏为主,多跟学生互动,给学生们观看大量的画家名作,详细讲解作品和介绍画家的生平,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作品的含义。多提问,多启示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种类和特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的而完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于认识美术语言,期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又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赏——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于个人经验线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高中美术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说课稿1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美术史上审美风气的变化,以及美术作品的不同审美取向;美术家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审美观念之间不断塑造、调整、选择、更新的关系;培养开放、多元的审美心态,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审美风尚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策略: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有所侧重。
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历史知识的传授。
主要运用对比的办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材图片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A、利用不同年代《霍元甲》的音乐导入B、出示图片:中山装、军装、西服、牛仔服、休闲装。
1.提问,举手回答:你喜欢哪一种服装?如果你穿,会选哪一种?(4~6个学生回答。
)2.根据情况进一步提问:a.为什么喜欢?b.为什么没有人喜欢中山装?c.你觉得现在的人(或你的父辈、祖父辈)会选哪一种?为什么?说明讲解:中山装曾经是流行的服装;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
,其实不仅是服装,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的审美标准也会产生变化,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准。
二、新授A、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花鸟画1.出示图片《果熟来禽图》。
什么是没骨画: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称为没骨法。
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
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说明社会审美风气对画家的影响。
)2.出示图片《枯木竹石图》。
提问:此图跟《果熟来禽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讲解:画得不细致,很随意,这是文人们非常喜欢的风格,在历史上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3.进一步比较《枯木竹石图》(吴镇)、《黄甲图》(徐渭)、《玉壶春色图》(金农)、《三千年结实》(吴昌硕)。
高中美术教案+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品: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
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美术高中科三教案
美术高中科三教案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形态在视觉艺术中的
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个人风格,培养其独立完成艺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围绕色彩理论、形态构成以及两者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对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的深入讲解,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形态构成的部
分则着重于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平面上构建立体感。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上,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艺术作品,
分析大师们如何运用色彩与形态来表达情感和意念。
学生则需要通过绘画、雕塑或数字媒
体等多种手段,完成指定的创作任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和创意。
为此,教案设计了
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例如,初学者可以从模仿经典作品中的色彩运
用开始,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可以尝试创造自己的色彩组合和形态语言。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案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
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尝试,而成果评价则侧重
于作品的创意和技术完成度。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教案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经典艺术作品的图片、色彩理论的参考资料以及各种
绘画和雕塑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些资源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材料,以便他们能够
自由探索和创作。
自己的自画像高中美术教案
自己的自画像高中美术教案课程的开始,我们先对历史上著名的自画像进行了欣赏和分析,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到现代的弗里达·卡洛,每一幅作品都展示了艺术家对自己形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们了解到自画像不仅仅是对外貌的再现,更是内心世界的折射。
我们引导学生们进行初步的构图练习。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捕捉自己的特征,我们使用了镜子作为辅助工具,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寻找最能表现个人特色的视角。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用线条勾勒出面部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通过光影的变化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随后,我们引入了色彩的概念。
自画像的色彩选择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肤色和发色,还可以传达情绪和个性。
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色调,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这一环节,我们强调了色彩搭配的原则和色彩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色彩对于表达个人风格的重要性。
细节的处理是自画像创作中的关键步骤。
我们教导学生们如何观察并描绘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细节,以及如何处理头发和服饰的质感。
通过对比和修正,学生们逐步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使得自画像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组织了一次作品展示和分享会。
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这个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次“绘制个性化自画像”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绘制自画像,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个性。
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对于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教案画自己
美术教案:画自己引言: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画自己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画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创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了解画像素材的背景和价值,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 准备展示一些著名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灵感。
-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纸张、颜料、调色板等。
2. 学生准备:- 动手准备素描工具和纸张。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探讨画自己的意义(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介绍自画像的背景和价值,鼓励学生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绘画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我们要画自己?我们可以从自画像中了解到什么?”3.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步骤二:观察和分析自画像作品(20分钟)1. 展示一些著名画家的自画像作品,例如达·芬奇、文森特·梵高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自画像作品的细节,包括线条、颜色、表情等,并让学生分析画家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什么。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观点。
步骤三:素描自己的轮廓(30分钟)1. 鼓励学生安静地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和轮廓线。
2. 引导学生用铅笔简单地勾勒出自己的轮廓线,注重形象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在素描轮廓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细节,如眉毛、眼睛、鼻子等。
步骤四:绘画自己的特色(4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面部特点、表情和特长,例如饱满的嘴唇、深邃的眼睛等。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来突出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运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的个性。
3. 提醒学生不拘泥于现实,可以尝试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
【教案】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四课变化中的审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社会性和时代性是密不可分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在观察、比较、探究实践中通过不同时代、同一时代、同一主题的文本鉴赏来理解艺术风格表现的形式、内容和技法的变化: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艺术多元化的观念,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造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审美标准之“变”。
2.个人审美趣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标准的变化所对应的艺术创作之变的表现。
教具:PPT、多媒体、纸张等学具:纸张、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提问在西方人们形容一个女子美丽会说她像谁(维纳斯)没错在西方维纳斯就是爱与美之神。
拥有黄金比例般完美的身段和样貌。
现在我们欣赏下从不同时期爱与美之神。
首先我们先穿越来到原始社会遇见部落的族长,他告诉你他们部落维纳斯在课本第34页大家找找找到了吗,见到女神了吗?激动吗?底下有人说这么丑,是原始人审美出问题了吗?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威伦道夫的维纳斯为什么在原始人眼中他是美的。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
故此时的女性审美是一种“母性美”,也就是一种生育之美。
我们经常说怀孕的母亲是最美的,当初母亲怀着你们的时候也是和这位维纳斯一样又粗又壮辛苦挻着大大肚子。
大家想这样的母亲不美吗?紧接着我来到了古希腊这是西方传说的发源地看看希腊维纳斯是你们心目中想见的女神吗?这尊《断臂维纳斯》娴静健美拥有黄金比例身材。
看她还八块的腹肌。
这估计不符合现在的审美。
好我们再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神,哇有同学说了这才是女神,长发飘飘体态优美娇弱,面部清秀美丽。
可又有同学说了老师她太丰满了,现在的流行是瘦。
那我们回到现代去欣赏下毕加索维纳斯。
高中美术课教案
高中美术课教案高中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各种绘画技法的学习和训练。
2.教学方法:(1)以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教师介绍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并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和示范各种绘画技法的基本要点和步骤。
(2)学生观看示范,学习和理解绘画技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学生实践与创作:(1)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和创作,通过反复绘制和修正,逐渐提高绘画技法和表现能力。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
4.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绘画水平。
(2)教师组织评比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比赛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绘画技法和表现能力进行评估。
3.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案、教材和教具:教师准备好美术课程的教案和教材,提前准备好绘画工具和材料。
2.美术馆或画展: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展,为学生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
六、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生动的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激励。
3.鼓励创新: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一定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机会。
由心造境高中美术教案
由心造境高中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眼睛。
2. 激发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进行创作的兴趣。
3. 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指导学生理解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由心造境”这一主题,通过以下环节展开:- 导入:介绍“由心造境”的概念,并展示相关艺术作品。
- 探讨:分析不同艺术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
- 实践:学生根据个人情感选择绘画或雕塑等形式表达内心世界。
- 分享:学生作品展示及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由心造境”的内涵。
-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自主寻找创作灵感。
-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教师简要介绍“由心造境”的意义,并通过投影仪展示几幅典型的“由心造境”风格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兴趣。
2. 探讨阶段:分组讨论这些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构图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反映艺术家的内心情感。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自己近期的心情或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选择合适的材料(水彩、油画棒、泥塑等)进行创作,时间控制在一节课内。
4. 分享阶段: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述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同学们进行互评,并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考察学生在探讨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创造性。
- 作品评价:综合考量作品的创意性、技巧性和表现力。
- 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由心造境”主题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创作状态和心理变化,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成长。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来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2.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艺术家;3. 学会进行美术作品的批判性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帮助学生建立艺术品鉴赏的标准;3.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巡视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感知艺术作品的视觉元素和情感表达;2. 对比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分析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色彩运用、构图等要素;4.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流程:1. 引入(5分钟):a.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摆放几件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b.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美术作品的鉴赏?为什么要学习美术作品的鉴赏?2. 欣赏练习(15分钟):a. 教师分发一些艺术作品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个人观察和描述,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b. 学生将观察和描述结果进行汇总,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3. 鉴赏方法(10分钟):a. 教师介绍鉴赏方法,如观察作品的线条、色彩、光影等元素,分析作品的构图、主题和情感表达。
b.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作品,并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名画鉴赏(20分钟):a. 教师给学生展示几幅名画,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家的风格特点。
b. 学生进行个人观察和描述,写下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c.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作品的看法和评价。
5. 批判性分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几幅相似或有争议的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例: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假如是让你爸爸或爷爷来挑呢?
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所追求的个人风格(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二、分析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
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2、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
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解释“文人画”,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
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解释“写意”画法并以树枝为例用粉笔示范)。
简要分析比较五副“文人画”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
(见下表)
郑板桥《竹石图》的自我表达解读这副画描绘的是在悬崖峭壁的岩缝里长出的几根竹子,作者画完后有感而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这副画的意境和内涵,达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完美境界。
从这副画可以看出:竹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却毫不动摇,它所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历代许多文人画家常常把“梅兰竹菊”比作为“四君子”,并以此来托物言志,表达自我。
吴昌硕《三千年结实》的世俗倾向解读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的桃子(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带有世俗倾向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吴昌硕生活在上海一带,商业较为繁荣,收藏他作品的大都是商界的富人,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所以表现出了世俗倾向。
提问: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是艺术家存在“自我”差异(前面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正是艺术家们自我的体现);二是社会对艺术家“自我”的影响(如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世俗倾向就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提问:为什么元、明、清、近代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当时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官员参与到了美术活动中,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美术标准的变化,所以出现了文人画的热潮。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分组讨论:
领略了中国画的审美变化,继续了解西方的审美变化。
1、将教材67、68面的12幅作品按类别分成三组(分别展示)
第一组:“拉奥孔”
人物形象:造型变化
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
绘画《拉奥孔》是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
《拉奥孔》是根据希腊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表现的是两条巨蟒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表现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命运抗争的悲壮美。
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文明古国,雕塑艺术非常精湛,如“维纳斯雕像”就出自希腊,它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人崇尚人体健美、爱好体育运动,是奥运会的发源地,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圣火就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的。
绘画《拉奥孔》作者格列柯是一位善于打破常规、思想激进的画家,为了突出画面悲剧性气氛,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
第二组:“静物”
《有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空间幻觉;
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结构,趋向平面化;
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平面化。
第三组:“阳台”、“餐桌”
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
马奈的《阳台》:是根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
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
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
按照时间排列发现: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
2、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每一组作品的内容:如创作年代、风格、造型特征、表现形式等并比较其区别。
3、每一组请一位学生上台对着相关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展示同时期的小汽车图片
让学生感受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和汽车设计师的不同自我。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小汽车?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
五、思考:
1、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
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分析讲解,并以当代服装流行的例子加以说明。
社会审美风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
更新、调整
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使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相对稳定。
但由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求异、求新的观念和作法,反过来会改变、更新社会审美风尚。
以服装为例:如今年流行休闲服的某一款式和颜色,它会制约、影响到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但由于设计师有着“自我”意识和创新的观念,设计出新的款式和颜色,然后推广流行开来,形成新的社会审美风尚。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循环关系。
因此,美术创作会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
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