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8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反馈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3.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4.下列做法中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8.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9.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河面上的冰B.屋檐上的霜C.草叶上的露D.江面上的雾10.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1.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凝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2.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A.任意排放工业废水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_________,摄氏度用符号________表示.14.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应该分别是,甲:____℃;乙:____℃;丙:____℃.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状态.16.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凝华D.熔化4.如图是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5.“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6.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露珠的形成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出现的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11.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是寒暑表,在图甲、图乙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图________,图甲的示数是________℃,图乙的示数是________℃.1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15.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空调电扇,先将空可乐瓶的瓶盖旋紧,去掉瓶底,开口朝上,倒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再将其固定在电扇的后而,打开电扇就能感受到凉风,感到凉风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瓶里的冰熔化_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其中之二是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16.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三、解答题(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3分,21题12分,共49分)18.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装置,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第10 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9.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液体酒精水银凝固点-117℃-39℃沸点78℃357℃(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________.A.a图像B.b图像C.c图像D.d图像(4)结合图表,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20.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和其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1.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海拔高度h/km 0 1 3 6 9 …水的沸点t/℃100 97 91 80 70 …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表所示).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问题】(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 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2)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________(填城市名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一、1.A2.A3.A 4.B5.C6.A7.A 8.A9.C10.D 11.C12.C二、13.乙;甲;38.5;-714.慢;固液共存态;保持不变15.吸热;加快16.不变;放热;凝华17.凝华;升华;吸收三、18.(1)使物质受热均匀(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温度计的读数不是被测物质的温度(3)60;固液共存19.(1)89(2)保持不变(3)B(4)水银20.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种类;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合理即可)21.(1)70.5(2)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3)青山;因为青山所在的海拔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这样就能让水在低于100 ℃时沸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章节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是一种中性墨水笔的笔芯.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运用水笔时,笔中的墨水与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笔尖活动B. 笔尾的油能防止墨水的蒸发C. 橡皮帽对笔尖有维护作用D. 运用水笔时,笔尖上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2.以下物态变化中,需求吸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 秋天,清晨出现的雾D. 冬天,草地上出现的霜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进程中,铜块发作的物态变化是〔〕A. 先升华,后凝华B. 先凝华,后升华C. 先熔化,后凝结D. 先凝结,后熔化4.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 初冬的早晨,空中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构成的C. 固体在熔化进程中,只需不时吸热,温度就会不时降低D.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进程中温度坚持不变5.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规范大气压下),据此判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物质称号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 -38.8[来 1064 1083 1535 3410 -259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在-255℃时氢是固态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D.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6.如下图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B. 该温度计是依据固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C. 在运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与被测物体充沛接触D. 在运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分开被测物体读数7.对以下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结8.保温瓶中装有1500克0℃的水,然后放进5克﹣1℃的冰,盖好瓶塞,那么〔〕A. 有大批水会结冰B. 有大批冰化成水C. 冰、水质量比不变D. 冰、水温度无变化9.如下图,常温下两个烧杯,区分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区分为a、b,过一会儿可清楚看到( )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安康成年人的体温C. 让人觉得暖和而温馨的房间的温度D. 广州市夏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11.以下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替代沟渠输水B.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C.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朝阳、通风处D. 给墨水瓶加盖二、填空题12.为了缓解旱情,停止人工降雨任务业,用飞机大炮向空中喷撒干冰,干冰在空中中迅速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冰晶,冰晶逐突变大即下落,下落进程中熔化成水,下降就构成了雨.13.天津地域一年四季清楚,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________ 构成的〔填物态变化称号〕,冰花应出如今玻璃的________ 侧〔填写〝内〞或〝外〞〕.14.如下图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15.随着科技的开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理想.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________〔填〝吸〞或〝放〞〕热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成小冰粒而下落,下落进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水滴构成了雨.雨后空气清爽,河边的杨柳婀娜多姿,与水中的杨柳对影成双,这里的〝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__构成的.16.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如以下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7.〝我国现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小明觉得‘露结为霜’的说法不正确,为什么?〞四、实验探求题1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窗区分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第二章物态变化(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答案】B【解答】A。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不符合实际;B.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B符合实际;C.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
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
37。
0℃B。
37.5℃ C. 38。
0℃D。
38. 6℃【答案】D【解答】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
1℃,温度计的示数是38。
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
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
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 5℃,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 5℃, 即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8. 5C. "故选:D.3.下列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B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答案】B【解答】A. 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 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 蜡烛是非晶体,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C.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D. 蜡烛外焰的温度3.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冰雪消融B. 露珠的形成C. 霜打枝头D. 冰的形成5.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A. 草叶上的露珠B. 屋檐下的冰凌C. 树叶上的白霜D. 旷野上的白雾7.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8.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 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 冰化成水B. 露的形成C. 雾的形成D. 雪的形成10.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 湿衣服晾干了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 给湿头发吹热风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1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C.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由图象可知固体乙是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14.如图所示高原边防哨所的战士用压力锅煮面条,这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选填“高”或“低”),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的缘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简单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水都是表现为固态的是( )A. 霜、雹B. 冰、雾C. 雪、露D. 雨、雹2、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A. 寒暑表B. 体温计C. 数字式温度计D. 温度计4、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给一高烧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 ℃,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结果示数为39.5 ℃.那么这名病人的体温( )A. 一定为39.5 ℃B. 可能高于39.5 ℃C. 一定低于39.5 ℃D. 低于或等于39.5 ℃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 ℃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 水从89 ℃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 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中b所示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则(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 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 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 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9、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10、如图,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对此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12、“地面的水___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这就形成了________.”对于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液化、凝固、云B. 蒸发、液化、凝华、雨C. 蒸发、液化、凝华、云D. 蒸发、凝华、液化、雨二、填空题:13、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玻璃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是否有关.14、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运动,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__(会/不会)升高,当_________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这种“白气”其实是;而且在较浓。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汽化C. 升华D. 凝华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之不同的是()A. 防虫樟脑消失B. 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C. 香水没用却变少了D. 干冰不见了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
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5.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
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A. 液化现象放热B. 液化现象吸热C. 汽化现象放热D. 汽化现象吸热6.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11778.5铝6602327碘113.5184.4铜10832595水银−38.8357A. 100℃的碘不会升华B. 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D. 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7.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大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 晾晒衣服B. 体育锻炼C. 播种小麦D. 高空作业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初冬的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这是水的凝固现象B. 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9.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10.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加油站都有“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提示,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2.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已知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则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 )A.-173℃B.-100℃C.273℃D.100℃3.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物态变化的判断错误的是(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4.如图所示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小雪B.霜冻C.雾D.冰雹5.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下面关于水珠在车窗上的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6.如图所示是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的体温.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7.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B.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8.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关于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9.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熔化 D.凝固10.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C.在炎热的海南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1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1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13.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B.眼镜上有灰尘C.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1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小组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只有第2小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组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1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_______.17.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小明认为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装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18.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__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19.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雾”飘出,其“白雾”是驱蚊液经过先_______后_______的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20.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的包装纸上出现白霜是由于冰箱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21.夏天,市场上的海鲜周围通常要放一些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_______,温度_______,从而使海鲜保持较低的温度.在高山上,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_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_100℃.22.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原理是:(1)_______;(2)_______.23.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_______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_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24.“神舟”载人飞船由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火箭与空气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科学家为此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毁火箭的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2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不同.27.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a)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参考答案1.B2.A3.B4.C5.A6.D7.B8.D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C16.100零下4.7摄氏度17.热胀冷缩-20℃以下水结成冰18.升高②水蒸气液化放热19.汽化液化20.液化凝华21.吸热不变低低于22.通风处加快蒸发酒精蒸发吸热23.液态加压液化24.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25.(1)均匀(2)试管壁46 (3)48晶体(4)(a) 26.(1)高(2)92 (3)98<质量27.(1)温度(2)甲、乙(3)不正确(4)正确28.试管壁有水珠产生升高放出。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
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不2.将温度计从温暖的室内拿到室外,测量放置在环境温度为10正确的是()A.当温度计示数为3℃时,表示被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会增加C.最终水会全部凝固成冰-℃D.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可能会降到10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最低气温88.3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B.铜球掉到铁水中不会熔化-℃时氢气是固态C.在265-℃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40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做法是()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使水银泡与容器壁接触B.让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再读温度数D.要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接触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8.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的是()A.熔化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凝固C.熔化汽化升华D.液化凝固凝华9.小韩和小李都很喜欢吃冰棍,他们的对话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的是()A.小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B.小李:刚拿出来的冰棍还会冒“白气”,应该是一个汽化现象C.小韩:我曾经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D.小李:我们吃冰棍时感觉凉爽时因为冰棍熔化时要吸热10.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原因是()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11.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苏科版)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关于0℃的水和0℃的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B. 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C. 0℃的水比0℃的冰温度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教室里的温度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3.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4.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 500万立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5.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是( )A.塑料杯B.铜像C.冰雕D.铁画6.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9.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11.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是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到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1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14.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 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固16.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用它测量温度时,液柱从A 上升到B ,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17.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18.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 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 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 操作是(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9.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它是根据 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 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 4 ℃,测量的结果是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20.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 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加快了水面 ,提高了水的 ,也可 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21.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 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 化的物质,它在室内 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 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2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23.在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的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往往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 (以上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填“内侧”或“外侧”).24.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零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2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填“吸热”或“放热”).26.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7.如图所示,在图甲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_上_第二章_物态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卷考试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几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湖面结冰B.沥青熔化C.雾凇形成D.雾的形成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从口中呵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而成的C.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D.无锡的黄梅天,经常出现一种“还潮”现象,墙上的瓷片会“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4.以下温度中,最接近的是()A.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C.镇江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D.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5.铁锅里可以熔化铝,但铝锅内不能熔化铁,这是因为()A.铝的传热本领比铁大B.铁的传热本领比铝大C.铁的熔点比铝高D.铁比铝硬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早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秋霜涂抹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7.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为,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时,温水的实际温度是()A. B.小于 C.大于 D.无法确定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 B.C. D.9.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在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C.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10.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是,然后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长度是,若用该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的温度,水银柱的长度是,则被测液体的温度是()A. B. C. D.1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金属C.玻璃D.塑料1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和两点的值,点的温度值要大点13.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是水银柱长;在时水银柱长.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A. B. C. D.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应用中,错误的是()A.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B.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D.蛋糕店里在冰激凌蛋糕包装周围铺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进行保鲜15.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左侧,为使天平平衡,下列调节方法正确的是()A.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均向左调B.增加右盘中的砝码或移动游码C.只能增加右盘中的砝码,不能移动游码D.只能移动游码,不能增加砝码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6.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以下选项的那几点()A.分度值不同B.量程不同C.原理不同D.构造不同17.医生用体温计给一位发热病人测量体温后观察示数是,由于他太忙,只记得给体温计消毒以后又连续给另两个患者测量了体温,并依次做了记录,下列示数合理且不会给医生造成误诊的是()A.,B.,C.,D.,18.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组成的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19.关于液体的蒸发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一定能够沸腾B.液体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低于D.人扇扇子可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吸热降温 20.下列有关的生活实例与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符合的是()A.大型拖拉机在松散的土地上工作时用履带而不用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B.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C.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压升高液体(锅内的水)沸点的原理尽快煮熟食物的D.制造形状上下不对称的机翼,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三、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21.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22.图是小宇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除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等质量的碎冰”).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这段过程温度________,物质处于________ 态.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冰________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23.小聪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不同种类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首先,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其次,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温度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摊开相同的面积并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乙所示然后调节两片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平衡.(空气流速不变)请你解答下列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最终看到吸有________的纸巾的一端下沉,说明________蒸发的快; 若想利用这套装置继续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他应该在空气流速不变时,控制液体的________相同,改变湿纸巾的________,再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 四、解答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 12 分 )24.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 时,每隔 读一次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25.下雪后,小明看到环卫工人在公路上撒食盐,他觉得奇怪.环卫工人向小明介绍说:“这样做可以使路面上的冰熔化得快些.“小明想:冰中含食盐是否会影响冰的熔点呢?你的猜想是冰中含盐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用酒精灯给碎冰块和含食盐的碎冰块加热,用温度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五、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9 分 ,共 36 分 )26.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7.验证实验: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________.由此证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请你完成实验设计“真空不能传声”:28.小明为探究晶体熔化时所需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多由、、三次实验我们发现,晶体完全熔化所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有关;用描点法作出固态酒精熔化时所需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关系图线;由图我们发现,同种晶体熔化时所需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存在定量关系:,式中酒精________;(要求有单位)(4)在物理上称为物质的熔解热,请模仿热值的定义给熔解热定义:________的某种晶体熔化时所需吸收的热量.29.在认识气化现象时,老师在小试管内滴入几滴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气球,如图甲所示,将其压入热水中,发现气球很快鼓了起来,如图乙所示,将其取出并放在阴凉处或凉水中,发现气球又慢慢地瘪了.对于此现象,大部分同学认为:将其压在热水中,气球鼓了起来,是因为液态酒精汽化为气态的酒精,将其取出并放在阴凉处或凉水中,气球又瘪了,是因为气态的酒精又液化成了液态的酒精.但是.小东认为“气球鼓了起来”也可能只是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的汽化是气球鼓起来的主要原因,请你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答案1.B2.C3.D4.D5.C6.B7.B8.D9.B10.C11.B12.D13.A14.A15.B16.ABD17.BD18.ABD19.BCD20.ABCD21.酒精蒸发,蒸发吸热.22.秒表等质量的碎冰不变固液共存均匀受热不同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23.水酒精温度表面积大小24.液体的热胀冷缩;(2);见上图;实验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5.降低;冰块中含盐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得更快.26.解:根据霜和露的形成时间可以猜想:是由环境的温度决定的.实验方案:①用同样的两个杯子装上水,一个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进冷冻室;②五个小时后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个不同的杯子上的变化.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的杯子上是霜的话,就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是与温度有关的;若两个杯子都凝结的是水,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与温度无关.27.让热的水蒸气接触冷的玻璃,会有小水滴生成;见上面解答.28.物质种类;图象如图所示;(3);单位质量.29.解:实验步骤:①小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套在小试管口,压入热水中,静置时间,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②小试管中放几滴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套在小试管口,放入热水中,静置相同时间,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实验现象:第二次气球膨胀程度明显大,说明酒精的汽化是气球鼓起来的主要原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图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乙醚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3.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5.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B.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D.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一支最大测量值为42℃的体温计示数为39℃,没有甩就去测量一个38℃的发烧病人的体温,当时的气温为36℃,最终体温计的示数是()A.36℃B.38℃C.39℃D.42℃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沸点B.熔点C.温度D.凝固点9.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0.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八年级物理上册 2 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苏科版.docx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5.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空气温度的 温度计应选用()A. D.水银温度计6. 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的颠簸,这是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A. 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B. 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C. 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D. 伸缩缝,用于允许桥面的膨胀和收缩7. 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盒,发现水烧开了,纸盒仍没有烧着,这是因为()A. 水能够灭火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C.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8.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的温度”这一实验的是 ()A. 0°C~100°CB. 60°C—200°CC. -10°C~70°CD. -30°C~50°C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自来水管上出“汗”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3.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这两种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4.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瓶外面“出汗”,这是 (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 下面几种液体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C, 但测量范围各不相同,其中适合“用温度计测水A.酒从瓶内渗出的结果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D.啤酒瓶上的水的汽化现象A.(1) (2)B. (2) (4)C. (1) (3)D. (3) (4)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0.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1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2.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1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一一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4.在物质的各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和.15.在松香、食盐、铁、玻璃、冰、沥青等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热,但它们的区别在于晶体在熔化时有确定的,而非晶体则没有.16.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疗法”,其道理是.17.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所反映共性是.18.用久了的日光管两端会发黑,小华的妈妈用毛巾在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妈妈让小华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小华说:这不是外面粘上灰尘,而是由于灯丝(钙丝)先后发生现象的缘故.19.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而形成的.北方某地的气温是-15°C,这时河面上结了冰,那么冰的上表面的温度是,下表面的温度是.20.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1.如图2. 12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晶体,它的熔点是°C.22.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白雾”,水的这个物态变化是先后.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2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14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4.下面是使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整理仪器.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25.小刚与小华一同观察水的沸腾.⑴小刚用如图2. 13所示的方法测杯中液体的温度,其不正确之处有(2)小华及时纠正了小刚的错误.实验后,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温度/°c92 94 96 97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C;此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乙丙⑴图乙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C.⑵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⑶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四、问答题(第27、28题各2分,第29题4分,共8分)27.向手背吹气和呵气,感觉有什么区别?请解释其中的道理.28.医院里为了消毒把注射针头放在水里煮一段时间,体温表被不同的人使用过也要消毒, 为什么医生只用酒精擦一擦,而不放在水里煮呢?29.如图2. 14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 的温度隆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图 2.14⑴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⑵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⑶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答案:1. A2. D3. B4. B5. A6. D7. C8. C9. D 10. D 11. C 12. B 13. C 14.熔化汽化升华15.松香玻璃沥青吸熔点16.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17.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18.升华和凝华19.凝华 -15°C 0°C 20.加压降低21.乙80 22.汽化液化23. C - 22 38 24. BACEDF 25.⑴温度计的液泡不能靠着烧杯的底部⑵98变小26.⑴冰52⑵吸热⑶应将冰和蜡加工成比较细的粉末状使其受热均匀,并便于测量温度27.吹气时感到凉,因为手背上的汗液蒸发会吸热.哈气时感觉到暖和,因为口中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手会发生液化放热28.水的沸点超过了体温表的测量范围,放在水中煮会损坏体温表29.⑴液化凝华熔化⑵熔化⑶使用节水马桶用中水冲洗马桶。
苏科版 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人的正常体温C .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 .泉州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 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C .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各组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相符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草叶上的露水—液化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水果会挂上水珠—熔化C .秋天的早晨出现白雾——汽化D .冬天的早晨,树枝上挂有霜——凝固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汽化B .凝固和液化C .凝固和凝华D .汽化和升华5.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8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 .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 .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C .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D .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6.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 .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 .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7.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A .酒精温度计B .乙醚温度计C .水温度计D .水银温度计8.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10.医用水银温度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水中煮C.用清水清洗D.用医用酒精擦拭1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景,正确描述水沸腾现象的是()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13.在对冰水混合物加热的过程中()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只要还有冰,冰和水的温度0℃保持不变D.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14.露、霜、雾三种现象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1)汽化(2)液化(3)升华(4)凝华:()A.(1)(2)(3)B.(2)(4)(2)C.(2)(3)(4)D.(2)(4)(3)15、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A.蛋壳的温度很高B.蛋壳不善于传热C.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D.以上说法都正确16.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17.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18.、淡水来源中,不正确的是()A、海水提炼 B. 冰雪熔化 C.地下水 D.生物水19.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的作用是 ( )A.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B.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C.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 D.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20.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中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B.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D.看到灯丝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2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版)苏科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5.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6. 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雪化成水B.试衣服变干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7.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C.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水表面上方的“白气”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在冬天的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时,水凝固成冰,内能变为0D.使用水壶烧水时,只要对水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就会一直升高10.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二、填空题11.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2.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6.5℃和 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B.都是 40℃)C.都是 39℃D.39℃,40℃3. 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4.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 华现象6.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C .深秋清晨,薄雾弥漫B .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D .寒冷冬日,冻衣晾干8.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9.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1. 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1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